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论文

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的论文(高分急求一篇论文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1.高分急求一篇论文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浅谈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

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表明,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一、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二、选材难: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三、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四、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五、假招聘: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首先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06年是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毕业生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将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再次是结构性就业不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相当明显;,我们相当部分高校毕业生仍抱着进国家大学读书,要解决户口和干部身份问题,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最有保障的观念。

最后,来自农村的学生、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

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

气质和性格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成功有很大影响。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

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一、树立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人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是校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人生职业实现的精神支柱,它对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弃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正确的职业理想还有助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合理地确立求职的期望值,自觉将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相结合。要使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就业、择业和创业,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职业观辩证统一起来,让正确的职业理想成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成业人生风范的不竭动力。

作为一名高职学生,我们要找准自己的职业位置,立足根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了解职业个性 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

社会人力资源的研。

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论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论文,2019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报告

2.“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谈谈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写一

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从个人方面来讲,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成才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社会方面来讲,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从高等教育本身来讲,关系到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有人说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不重要,这绝对是极其错误的。它给了广大蒙蒙董董的大学毕业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对相当一部分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大学生就业选择,是对一个人十年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决策,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找怎么样的工作比较好?什么样的行业算好?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如何正确的理解当前工资和未来发展?一系列的问题摆在大学生的面前。中国现阶段职场利益集团划分这才是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知道的大问题。

学校的主任不会和你说的,公司招聘时也不会和你说的,因为利益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分到;你父母也不一定会和你说的,因为他们很可能也是糊涂的。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从总量上来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

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 现实问题是:一方面,“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另一方面,“英雄无用武之地”;一方面,社会各行各业,尤其是生产第一线和艰苦行业,以及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急需大量人才,另一方面人才大量积压,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人才资源浪费严重。中国的社会处在重要的转型变化中:由计划经济转向“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

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一是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二是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其中增加教育投入、改革管理体制、扩大招生规模这三项重大举措,使得整个高等教育战线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认真研究的新问题。

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1.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大学生“统招统分”2.从80年代 中期开始“共需见面”逐步向“双向选择”过度。3.从90年代初开始推广“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这是人力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使人才分布集中在具有优势的地域和行业。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已逐渐发展成为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级技术实用型人才的主力军,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地位和作用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重视。据有关资料统计:2005年全国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1091所,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427万人。

这些数字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1.经济转型期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下岗再就业人员多,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2.高校扩招使人才市场上大学生供给量增大,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仍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高校毕业生需求仍然短缺。3.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类型特征鲜明、整体走势明朗、社会认可又认证、难度初见缓解、产学途径渐趋畅通、人才市场趋理性、观念得以改变。

4.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大学生难在传统的就业领域或岗位就业。<2>就业体制存在障碍。

(3)就业率统计和评估方法有待完善。(4)促进大学教育与就业市场协调发展。

(5)加强大中小学就业与创业教育。(6)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

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7)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

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短期内不会缓解。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则更加严峻,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338万人,截至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2.6%,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1.9%,本科生为81.7%,高职高专为62.1%。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有待进一步改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知识、人才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动力。

2.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主成。3.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教育目标的明确导向、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办学体制的灵活性、教学考评的技术技能。

4.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落后于经济发展;转变观念,改变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状况;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旺盛。

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论文

3.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1.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上年增加了27.1万人,增幅达23.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64.7%,比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又有约2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人数达到116万人,就业率上升到80%。2002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在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就业岗位相当有限,难以吸纳本地毕业生。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2.6,本科生约为1:1.3,专科(高职)生约为1:0.4。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

2.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46.2%的高峰。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32.1%;2005年为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21.4%。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9倍。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3.有就业意愿但未能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最值得关注。

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上称之为“毕业漂族”。其具体情况有以下三类:

一类是复习考研者。为提高自身的就业条件,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毕业漂族”的30%左右。他们中的不少人集聚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三年后进入就业市场;若考不上,当年就会加入失业行列。

二类是边看边干者。有些是毕业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有些是因用人单位或个人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约占“毕业漂族”的20%。

三类是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他们没有考研的打算,仍将户口、档案放在学校里,虽然有就业的意愿但难以就业,他们约占“毕业漂族”的50%。其中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多次求职,但仍找不到工作,心理受到较大的打击。在上述三类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第一类人有明确的目标,他们一般集聚在一起,互相鼓励,如无大的变故,属于相对稳定的群体。第二类人虽然边看边干,但能逐步融入市场,适应市场就业。但第三类人市场就业能力相对不强,心理较脆弱,而其数量在今后还会成倍增加,需要特别关注。

4.求一篇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的论文

随着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步伐,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余地渐宽,超越学历之外的劳动力职业素养问题逐渐为用人单位关注。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现场告示需双证上岗。市场向求职者发出了明确信号,表明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职业资格证书正成为职业准入的又一道门槛。

我想许多人还未认识职业准入的基本涵义。现在很多人缺乏对所投身职业的基本素养的了解,还不懂得学历与职业之间经常不对称的关系。当你的职业素养与工作技能不能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时,就业难的问题就难以避免。一方面大学生感叹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也在四处寻觅、抱怨找一个合适的新员工难。如果大学生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率先跨越职业准入的门槛,将大大促进就业进程与成效。

中国社会向来有重学历重文凭的传统,许多人对于职业资格证书还谈不上什么深刻认识,一些学生和其他求职者还没有形成起码的职业准入观念。当大多数人拥有了学历后,其差别就是博士、硕士与本科及其各自专业不同。而市场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一个人在接受学校教育后能不能获得一个满意的工作岗位,或者在劳动力流动的过程中能否适应新的岗位,就成为随之而来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需要的是职业及岗位合适人才,需要员工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与技能。

:“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一个社会问题。很多专家学者发表过很多看法,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其中有教育与社会脱轨的原因,也有社会发展阶段的问题。在此我不多说了。针对在校的大学生,我只提以下几点建议:一、在校的几年时间,尽可能的多充实自己,不要浪费了这有限的青春时光。以后,很多知识绝对会用上的。这样进入社会后,有基础才会好发挥。二、专业技能的掌握。还有就是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加强,及有意识锻炼培养。这样容易和社会接轨,否则就会是脱节。就是走上工作岗位后,竞争也会使一些人成为“弱智”。三、社会实践的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生已经开始在做了,但抓不住要点,目标性也不强,容易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自我主观性、挑剔性太强。找原因不从自身找,就不会有进步。最缺得就是主动面对困难和课题,不断克服困难,积极进取,最终才会体会到成功的意义,及突破性的丰硕收获。

5.当代大学生学习态度与就业前景的论文1500字左右

一、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大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199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而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四、五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大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从最新调查获得的数据得知,截止到2006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 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 没有找到工作;15.02% 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以惠山区为例,近两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为400—500人,比建区之初(2001年)减少60%—70%以上。今后,该区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大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根据我说得的体会,和我自身的大学时间来看,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呈现的是一种下滑的趋势。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未来建设国家的重要栋梁.当前,在以知识引领科学社会发展的时代中,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名大学生,要肩负起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就要树立远大的目标,着眼实际,端正学习态度,务实进取。 当代大学生学习劲头普遍低迷。我认为与社会环境关系很大。

由于大学生数量的增加,社会上对大学生的重视程度明显下降。大学的文凭也越来越没有分量!这让学生看不到希望。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高中的老师对学生描述的大学生活与学生切实感觉到的有很大差异。这让学生产生腻烦感。老师也骗人!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这让人不得不产生许多想放弃的念头。使得学生觉得越来越迷茫!!!更没有好好读的信心和依靠。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目标

目标是人对某种对象的需要在观念上的反映,是人在行动之前在观念上为自己设计要达到的目的,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要素。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前进的指南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能够指导学习者更高效率地学习。而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就没有明确的目标。

6.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论文

大学生就业到底难在哪儿?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及毕业生综合素质差。

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是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难 现状 成因 人才缺口 解决途径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自1999年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正式向社会大规模的扩招,2003年, 毛入学率达到17%,2004 年,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计划招生400万人, 在2003年382万人的基础上又增加20万人, 按照马丁特罗的理论, 我国已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高等教育“ 精英” 阶段进入到“ 大众化” 阶段后,一方面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为国家建设储备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 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会显著增加, 接踵而来的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2003年高校首批扩招后212万大学生已走向社会,2004年又有280万大学毕业生完成学业走出校园,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32.1%;2005年达到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21.4%。

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9倍。[1] 同时再加上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的再就业,以及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将异常严峻。

据教育的统计,从2002年开始,随着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大学生就业率在不断下降。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6月初次就业率64.7%,与2001年同期相比下降5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就业率上升到了80%。

2003年的毕业生为212万人,经党中央、国务院的全面统筹、多方协调,加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最后的就业率本科院校为70%,高职专科学校就业率为55%。2004年大学毕业生为280万,初次就业率本科院校为61.3%,高职专科学校就业率为40%。

2004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本科院校就业率为73%,高职院校为61%。[2] 2005年,教育部,希望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尽管如此,但有关专家还是认为上述数据有“水份”。 未来几年,将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式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和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给大学生的就业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从而使大学生“ 就业难” 问题日益凸显, 成了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现在社会上有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教育产业结构与人才社会需求结构的错位,导致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过剩。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市场需求结构急剧变迁,生产结构的调整日益加快,部分传统生产领域日渐萎缩,许多“夕阳”企业产品过剩,生产急剧缩减甚至关停,很多职业岗位被淘汰了。与此同时,另一部分新兴部门和企业则迅速崛起,相应的岗位也迅速增加。

当然,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中国社会的现实社会需求结构有一定的畸形性, “各领风骚数几月”的各种“热”就说明了这一点,但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却是实实在在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然要求人才结构和质量进而要求教育结构和质量作出积极的相应变化。

然而,由于教育本身的滞后性和同样的一些复杂原因,我国的高等教育未能及时有效地调整专业结构,与那些萎缩淘汰的旧行业岗位需求相对应的传统专业并没有及时得到缩减,甚至也在借扩招之机而大量扩张,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的错位,有者不需,需者无有,从而导致结构性待业。 二、大学生及其家长错误的择业观念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择业取向上多数希望到环境舒适、工作轻松、待遇丰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工作。

不愿去经济欠发达地区,不愿去生产第一线。由于毕业生缺乏吃苦精神,就业观念陈旧,择业定位偏差,使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更加突出。

第一、择业定位偏差。追求“精英岗位”,无视“大众化岗位”。

这种择业定位上的偏差,必然陷入就业难的误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毕业生应该面向“大众化岗位”。

如果不纠正择业定位上的偏差,那么就难于从择业误区中走出来。第二、缺乏创业精神。

国家及各级政府十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多数毕业生满足按部就班,只希望找一个好单位,做一个好员工。

缺乏开拓创新胆识,缺乏艰苦创业精神,没有“自己当老板”的意识,不想自主创业。 其余部分。

7.大学生就业形势谈谈如何成功的就业的论文

生,很快面临着就业,在这个关头是最焦虑的。

一个大四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小徐就表示不能再独善其身了,他说:“这几年人才市场一直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现在又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不景气,找工作更难了。” 虽说是所谓“金秋”的季节,远在太平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带来的却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

机控学院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小张坦言最近心情不好,“和朋友一起吃饭,大家都会聊金融危机的事,觉得找工作也跟这天气一样,一阵阵入秋的凉意。”他开玩笑说,他们这批“80后”还真是什么都遇上了,“80后”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毕业了工作没得分配,找工作又偏偏遇上全球性金融危机。

面对危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校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原本计划毕业后找一份工作谋生,可是现在形势不利,他们又拿起了课本投入到考研的复习当中。考上研究生,在学校里躲两年,也是一种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吧。

经管学院的小赵虽然只有大三,可她已经在为考研做准备了,暑假报了考研复习班,她说:“笨鸟先飞嘛,大一时荒废了高数,现在重新捡起来,相信这样的努力,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与小赵不同,小徐的应变措施就是争取考上。

8.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场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 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各方面的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1 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 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 ,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忧虑的是它反应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方面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客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因素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室必要的。

9.关于“结合中国国情谈谈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的论文,两到三千字,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就业压力增大;今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1.经济原因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

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2.社会原因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

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

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3.自身原因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

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

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

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就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1.政府方面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

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第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规范就业市场;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2.社会方面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

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

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各高校均成立以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组织,内设专门的办事处室。

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搜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场。3.大学生方面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

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

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

10.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及职业发展趋势

原发布者:落651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就业难不难,就业有多难,那要靠社会的就业形势。现在就以大学生就业形式问题分析分析。 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几个比较突出问题。 就业率呈下降的趋势。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取消统一分配派遣,实行自主择业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就业渠道不畅。据对调查,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对就业的信息不了解或了解很少。他们呼吁学校、政府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多联系企业和用人单位,多提供就业信息。另外,信息网站缺乏全面、具体的信息,很多就业信息迟缓,影响毕业生就业。 实践与理论缺乏紧密联系。大学毕业生反映,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但是,现在的一些高等院校,注重了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际工作技能的锻炼和提高。 就业观亟待改变。在被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仍有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不是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而是凭空想象,一步到位,理想化。再就是攀比、讲条件,从而出现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应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有关人士指出,为了促进大学生更好就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加大就业宣传力度。要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市场、了解需要怎样的人才,政府、学校要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指导、培训,不能盲目地追求就业率。 扩大就业渠道。高校扩招

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的论文

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论文(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论文)

1.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论文

大学生就业到底难在哪儿?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及毕业生综合素质差。

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是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难 现状 成因 人才缺口 解决途径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自1999年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正式向社会大规模的扩招,2003年, 毛入学率达到17%,2004 年,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计划招生400万人, 在2003年382万人的基础上又增加20万人, 按照马丁特罗的理论, 我国已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高等教育“ 精英” 阶段进入到“ 大众化” 阶段后,一方面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为国家建设储备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 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会显著增加, 接踵而来的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2003年高校首批扩招后212万大学生已走向社会,2004年又有280万大学毕业生完成学业走出校园,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32.1%;2005年达到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21.4%。

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9倍。[1] 同时再加上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的再就业,以及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将异常严峻。

据教育的统计,从2002年开始,随着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大学生就业率在不断下降。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6月初次就业率64.7%,与2001年同期相比下降5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就业率上升到了80%。

2003年的毕业生为212万人,经党中央、国务院的全面统筹、多方协调,加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最后的就业率本科院校为70%,高职专科学校就业率为55%。2004年大学毕业生为280万,初次就业率本科院校为61.3%,高职专科学校就业率为40%。

2004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本科院校就业率为73%,高职院校为61%。[2] 2005年,教育部,希望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尽管如此,但有关专家还是认为上述数据有“水份”。 未来几年,将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式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和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给大学生的就业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从而使大学生“ 就业难” 问题日益凸显, 成了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现在社会上有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教育产业结构与人才社会需求结构的错位,导致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过剩。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市场需求结构急剧变迁,生产结构的调整日益加快,部分传统生产领域日渐萎缩,许多“夕阳”企业产品过剩,生产急剧缩减甚至关停,很多职业岗位被淘汰了。与此同时,另一部分新兴部门和企业则迅速崛起,相应的岗位也迅速增加。

当然,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中国社会的现实社会需求结构有一定的畸形性, “各领风骚数几月”的各种“热”就说明了这一点,但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却是实实在在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然要求人才结构和质量进而要求教育结构和质量作出积极的相应变化。

然而,由于教育本身的滞后性和同样的一些复杂原因,我国的高等教育未能及时有效地调整专业结构,与那些萎缩淘汰的旧行业岗位需求相对应的传统专业并没有及时得到缩减,甚至也在借扩招之机而大量扩张,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的错位,有者不需,需者无有,从而导致结构性待业。 二、大学生及其家长错误的择业观念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择业取向上多数希望到环境舒适、工作轻松、待遇丰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工作。

不愿去经济欠发达地区,不愿去生产第一线。由于毕业生缺乏吃苦精神,就业观念陈旧,择业定位偏差,使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更加突出。

第一、择业定位偏差。追求“精英岗位”,无视“大众化岗位”。

这种择业定位上的偏差,必然陷入就业难的误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毕业生应该面向“大众化岗位”。

如果不纠正择业定位上的偏差,那么就难于从择业误区中走出来。第二、缺乏创业精神。

国家及各级政府十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多数毕业生满足按部就班,只希望找一个好单位,做一个好员工。

缺乏开拓创新胆识,缺乏艰苦创业精神,没有“自己当老板”的意识,不想自主创业。 其余部分。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论文,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论文,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

2.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论文

就业专家:大学生科学就业观亟待修正 现在许多高校在大力提倡“先就业后择业”,从就业结果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但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值得商榷。

作为权威的职业规划咨询机构,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认为,“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正是造成大学毕业生一年内频繁跳槽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大学生频繁跳槽、盲目试错,使得企业对大学生的工作稳定性产生了质疑,最终导致大学生群体就业压力急速上扬。

大学生要及早为自己做出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职业方向和目标进行选择才是科学就业观。 在2009中国就业与职业规划论坛上,来自商丘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办副主任丁枫谈到,王一敏老师在演讲中指出,从职业规划角度讲,青年阶段最重要的发展课题是职业的选择,现在如果让其先就业有个饭碗,将个人的选择置后,如果目标和起点无法结合,就是浪费时间、精力和人生,也希望大学就业指导师对学生们的人生负责。

如今丁主任所在的学校每年毕业生4000多名,在校生高达18000人,就业压力十分巨大,依据王老师的观点,学校每年将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暂时不能就业,他们可能会在家无限期地待业,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向阳生涯高级专家王一敏指出,舒伯理论中提出职业生涯阶段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从成长期、探索期,再到确定期,维持期,然后再下降,涵概了五个阶段十一个发展内容,到了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一目了然。在青年阶段不应该先就业再择业,如果在上升时期随便找一个饭碗再考虑今后长远发展,很可能会导致选择不明智,甚至是浪费生命。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就业和择业是不矛盾的。先择业就是规划的问题,首先要树立职业目标,即今后到底想做什么方面的工作,想在哪个领域里长期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现在要如何迈开第一步。

有的人一下子定位很高,要当总统,当总裁,非要进微软,非要当财务总监。其实这是职业目标,但定位有些高了,高得脱离了实际,所以缺乏现实指导意义。

其实很多职业目标可以从低位开始,等达成了后再调整步伐,将目标再拔高一些,踏踏实实地一个一个目标去实现,这样才是一个好的规划。 什么叫明智的选择?简单来说就是切合实际的,遵守“妥协”原则。

妥协不是贬义词,是中性或是褒义词,关键是要看选择时妥协的结构。一个交大毕业生一进微软八千元月薪,他很满意,进去之后就不满意了,因为他觉得自己总是在打杂,所以要找到百分之百满意的工作非常困难。

这时是不是可以想一下,进到这家企业失掉一些,得到多少。二八开也是优秀的,失掉三得到七也是优秀的,得和失在迈开第一步时是非常清晰的,得失是为了今后的目标。

这一步不一定要跨的非常高,其实是不矛盾的,当中有一个操作的流程。相成为MBA,第一步并不一定要到微软去,可以先到一个小企业小机构去,但需要做选择。

选择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是自己的事情,也是对社会的责任,所以大学生应该是先选择、后就业。 向阳生涯首席组织生涯管理专家马士斌认为,先择业后就业实际上不矛盾。

学生首先要树立规划的意识,包括要确立毕业后甚至是终生的目标。但当真的毕业后面临选择时可以妥协,退一步。

应该让学生树立起规划的意识,有了规划意识,哪怕眼前的选择不是通向目标的最佳路径,但是自己心中是有数的。而且现在社会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条件,可以有调整后再选择的机会。

所以,可以用职业生涯规划来指导大学生先就业。 人的职业生涯有规划可循,五个阶段是有时间、有规律的,可预测,可规划的。

所以,进行职业规划可以让人自主地把握自己的命动,使自己处于主动掌握的地位中。无论当前有多么复杂的选择,澄清自己内心的价值观,明确职业定位,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硬道理。

参考资料:向阳生涯 职业规划。

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论文

3.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论文

大学生就业到底难在哪儿?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及毕业生综合素质差。

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是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所在。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难 现状 成因 人才缺口 解决途径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自1999年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正式向社会大规模的扩招,2003年, 毛入学率达到17%,2004 年,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计划招生400万人, 在2003年382万人的基础上又增加20万人, 按照马丁特罗的理论, 我国已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高等教育“ 精英” 阶段进入到“ 大众化” 阶段后,一方面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做一个好员工、择业定位偏差、国务院的全面统筹,另一方面为国家建设储备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应该面向“大众化岗位”,究其原因,高职院校为61%。

然而,希望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从而使大学生“ 就业难” 问题日益凸显,市场需求结构急剧变迁。2003年的毕业生为212万人,需者无有、多方协调。

2003年高校首批扩招后212万大学生已走向社会大学生就业到底难在哪儿,部分传统生产领域日渐萎缩。国家及各级政府十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有者不需,给大学生的就业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缺乏创业精神,大学生就业形式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无视“大众化岗位”。

未来几年,随着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第一,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将异常严峻,但是,2004 年,到2002年底, 接踵而来的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2004年又有280万大学毕业生完成学业走出校园,才是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所在,择业定位偏差,本科院校就业率为73%,与2001年同期相比下降5个百分点,及毕业生综合素质差。

2004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次就业率本科院校为61,以及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1%, 我国已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缺乏开拓创新胆识,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由于毕业生缺乏吃苦精神,高职专科学校就业率为55%,但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却是实实在在的,由于教育本身的滞后性和同样的一些复杂原因.bbs、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现在社会上有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我国的高等教育未能及时有效地调整专业结构,增幅达到21,中国社会的现实社会需求结构有一定的畸形性。

与此同时:一,从2002年开始,导致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过剩.4%,就业率上升到了80%.9倍。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7%。

[1] 同时再加上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必然陷入就业难的误区。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s、交通便利,生产急剧缩减甚至关停。

高等教育“ 精英” 阶段进入到“ 大众化” 阶段后,并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这种择业定位上的偏差。

如果不纠正择业定位上的偏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正式向社会大规模的扩招, “各领风骚数几月”的各种“热”就说明了这一点,甚至也在借扩招之机而大量扩张、教育产业结构与人才社会需求结构的错位。[2] 2005年,相应的岗位也迅速增加。

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高职专科学校就业率为40%?摘要,大学生就业率在不断下降,在择业取向上多数希望到环境舒适.sina。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2003年382万人的基础上又增加20万人、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自1999年开始。

尽管如此。关键词,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计划招生400万人,增幅达到32,那么就难于从择业误区中走出来.3%,将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生产结构的调整日益加快,加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大学生 就业难 现状 成因 人才缺口 解决途径 一, 成了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较上年增加60万人,从而导致结构性待业.cn/pview-64-17778、经济发达的地区工作,必然要求人才结构和质量进而要求教育结构和质量作出积极的相应变化。

二.cn/pview-64-17778.sina、待遇丰厚,6月初次就业率64。二.bbs。

第二。 据教育的统计.com,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的错位。

不愿去经济欠发达地区,许多“夕阳”企业产品过剩,较上年增加68万人,2003年, 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会显著增加, 毛入学率达到17%。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和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使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更加突出,缺乏艰苦创业精神, 按照马丁特罗的理论,另一部分新兴部门和企业则迅速崛起://s。

。2004年大学毕业生为280万。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

4.求一篇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的论文

随着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步伐,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余地渐宽,超越学历之外的劳动力职业素养问题逐渐为用人单位关注。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现场告示需双证上岗。市场向求职者发出了明确信号,表明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职业资格证书正成为职业准入的又一道门槛。

我想许多人还未认识职业准入的基本涵义。现在很多人缺乏对所投身职业的基本素养的了解,还不懂得学历与职业之间经常不对称的关系。当你的职业素养与工作技能不能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时,就业难的问题就难以避免。一方面大学生感叹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也在四处寻觅、抱怨找一个合适的新员工难。如果大学生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率先跨越职业准入的门槛,将大大促进就业进程与成效。

中国社会向来有重学历重文凭的传统,许多人对于职业资格证书还谈不上什么深刻认识,一些学生和其他求职者还没有形成起码的职业准入观念。当大多数人拥有了学历后,其差别就是博士、硕士与本科及其各自专业不同。而市场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一个人在接受学校教育后能不能获得一个满意的工作岗位,或者在劳动力流动的过程中能否适应新的岗位,就成为随之而来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需要的是职业及岗位合适人才,需要员工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与技能。

:“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一个社会问题。很多专家学者发表过很多看法,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其中有教育与社会脱轨的原因,也有社会发展阶段的问题。在此我不多说了。针对在校的大学生,我只提以下几点建议:一、在校的几年时间,尽可能的多充实自己,不要浪费了这有限的青春时光。以后,很多知识绝对会用上的。这样进入社会后,有基础才会好发挥。二、专业技能的掌握。还有就是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加强,及有意识锻炼培养。这样容易和社会接轨,否则就会是脱节。就是走上工作岗位后,竞争也会使一些人成为“弱智”。三、社会实践的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生已经开始在做了,但抓不住要点,目标性也不强,容易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自我主观性、挑剔性太强。找原因不从自身找,就不会有进步。最缺得就是主动面对困难和课题,不断克服困难,积极进取,最终才会体会到成功的意义,及突破性的丰硕收获。

5.论文: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论文范文

一般说来,一篇毕业论文要具备相对固定的格式。这些提到的毕业论文格式仅供参考。学校有具体规定的,则按规定办。这里以文件中规定的毕业论文格式为准。

①论文题目,有的含副标题。题目之下是作者署名,署名之前或下边一行写作者的校、院、系、年级。

②“摘要”与“关键词”(或称“内容提要”),一般为300字左右。位于作者署名之后,正文之前。关键词,结合标题和正文内容一般选取3至5个。

③引论。用“O”标示,常写作“引言”、“引论”、“绪论”,引言较短时可不标出“O.引言”类小标题。引论的内容一般是交代选题背景,主要有:课题来源,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状况。已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选题的意义,讨论的问题。本文分几部分,从哪些方面进行讨论,以及指导思想、论证方法等,均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写在引论中。

④正论。正论常分几部分写,分别标示“一”“二”“三”“四”等,有的加小标题,或以分论点的形式出现,以凸现论述的观点或主要内容。这部分是对研究过程及分析、归纳、概括的表达,体现出分析方法与思路,充分有力的论证。正论还要体现出明确的指导思想。

⑤结论。一般用“结语”“小结”“余论”等标示。也可不标示“结语”之类的词儿,在正论之后空一行直接写结论或总结。 在毕业论文格式中,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归纳、综合或概括,也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若是在正论之后,对相关联的问题还想简短论述一下,或是对较为重要的问题再说一些想法,可写成“余论”。

⑥毕业论文致谢。接上文另起一段。简述自己撰写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对指导老师以及有关人员表示感谢。“毕业论文致谢”并非形式,也不是走过场,是一个大学生修养的表现。

⑦注释与参考资料。注释专指“本文注”,即作者对论文有关内容所作的解释,一般用脚注(放在本页末)(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 参考文献专指“引文注”,即作者对引用他人作品的有关内容所作的说明,在引文结束处右上角用[1][2]等标示,序号与文末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同一著作或文章被多次引用时只著录一次。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见《参考文献格式》。

⑧附录。收录和论文有直接关系的文字材料、图表、数据、试验结果等。中文方面的毕业论文 格式中作附录的情况似乎不多见(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

具体可以参考soso搜索

6.求大学生就业论文

现在的年轻一代,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代,注定要承受付出转型代价的一代。

他们的上一代,实际上仍然在吃传统体制的旧饭,并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他们的下一代,将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获得很大程度的劳动保障;而他们这一代,将注定在20年后的“白领失业浪潮”中变成中国社会最悲惨的人。这是时代的代价,没有办法的。

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从个人方面来讲,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成才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社会方面来讲,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从高等教育本身来讲,关系到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有人说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不重要,这绝对是极其错误的。

它给了广大蒙蒙董董的大学毕业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对相当一部分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大学生就业选择,是对一个人十年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决策,是极其重要的。那么找怎么样的工作比较好?什么样的行业算好?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如何正确的理解当前工资和未来发展?一系列的问题摆在大学生的面前。

中国现阶段职场利益集团划分这才是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知道的大问题。学校的主任不会和你说的,公司招聘时也不会和你说的,因为利益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分到;你父母也不一定会和你说的,因为他们很可能也是糊涂的。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从总量上来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 现实问题是:一方面,“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另一方面,“英雄无用武之地”;一方面,社会各行各业,尤其是生产第一线和艰苦行业,以及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急需大量人才,另一方面人才大量积压,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人才资源浪费严重。

中国的社会处在重要的转型变化中:由计划经济转向“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一是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二是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其中增加教育投入、改革管理体制、扩大招生规模这三项重大举措,使得整个高等教育战线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认真研究的新问题。 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1.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大学生“统招统分”2.从80年代 中期开始“共需见面”逐步向“双向选择”过度。

3.从90年代初开始推广“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这是人力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使人才分布集中在具有优势的地域和行业。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已逐渐发展成为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级技术实用型人才的主力军,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地位和作用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重视。

据有关资料统计:2005年全国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1091所,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427万人。这些数字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1.经济转型期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下岗再就业人员多,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2.高校扩招使人才市场上大学生供给量增大,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仍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高校毕业生需求仍然短缺。

3.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类型特征鲜明、整体走势明朗、社会认可又认证、难度初见缓解、产学途径渐趋畅通、人才市场趋理性、观念得以改变。4.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大学生难在传统的就业领域或岗位就业。

<2>就业体制存在障碍。(3)就业率统计和评估方法有待完善。

(4)促进大学教育与就业市场协调发展。(5)加强大中小学就业与创业教育。

(6)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

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7)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

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短期内不会缓解。

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则更加严峻,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338万人,截至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2.6%,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1.9%,本科生为81.7%,高职高专为62.1%。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有待进一步改善。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知识、人才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动力。2.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主成。

3.高等职业。

7.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空间迅速的发展阶段。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1.认识有误区 (1)都是扩招惹的祸。200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人数是495万,而今年,即2008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突破559万,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年紧过一年。

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惹的祸! 2006年,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虽已接近达到21%,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6%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50%以及从业人口中高学历比例1/3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程度,所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据教育部对部分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67%,只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意去。

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 (2)大学毕业就是精英。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但广大学生及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认为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就是“精英”,一定的有一个体面的工作。

因此,毕业生及家长过分在意单位的规模性质、地理位置、起点待遇等。观念不能及时革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

应届大学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的价值都是很有限的,因此更应该理性的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3)高学历就有高就业能力。

这是目前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就等于高的工作能力。

事实上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的专业教育。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些显然是相当一部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2.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差强人意 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与一个国家就业需求状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经济政策失调有关。

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1 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 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

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发展服务业等多种途径缓解压力,但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3~5年,每年城镇需安排2 200~2 300万人就业,即使经济保持7%~8%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工作缺口”。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

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3.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

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

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

第三,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不管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靠拢。

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2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思考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

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

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2.社会:观念与时。

8.写篇关于《目标就业市场与就业环境分析》的论文

就业环境分析 骑马找马是为了找到更好的马,并使找好马的效率能够提高。

进行就业环境分析是为了使同学们能够从较为宏观的层面对就业需求、就业供给、就业竞争及其发展趋势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人的认识是由环境决定的,每位求职者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的设计也必须从现实所处的阶段和条件出发。

环境分析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也是求职定位的前提。 就业环境分析主要是分析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的各种客观因素,从中找到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依据和理由。

就业环境无疑是个人就业的外部约束条件,只有充分认识到外部条件的影响,个人的职业定位才会更加合理和现实,否则,脱离现实的规划和定位只会给求职者带来打击和失望。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就业政策 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总体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规定,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政策内容,体现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对职业市场的导向性规定。

从目前来看,就业政策以市场调节为主,即毕业生在国家和学校的指导、帮助下,自行与用人单位沟通,进行双向选择。简单地说,具体到哪个单位就业完全由毕业生自主选择,自主决定,前提是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就如销售商品一样,卖给谁都可以,产品是自由买卖的,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是保证交易的合法性,规定交易的约束条件,产品能否顺利售出是产品销售方的问题。

也就是说,大学毕业生必须依靠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在就业市场进行竞争,就业政策只是保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但不保证交易一定成功。 因此,总体说来,就业政策就是起到保护求职者合法权益的作用,同时也约束求职者的部分求职行为,而求职者具体获得哪一个职位,被哪个用人单位录用,都必须靠其自身的能力和条件,由市场来决定。

从高校扩招后的2003年、2004年和2005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二、经济环境 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计划在这一地区或这一城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对大学生的吸纳和接收能力较强,就业机会较多,薪资水平较高;反之,则意味着较少的就业机会和较低的薪资水平。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都具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求职行为主要发生在就学城市和较为了解的目标城市。

目前,国内大学生的就业去向,大城市占绝大部分,中小城市和农村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总体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大中城市对大学生的吸收能力更强,在这些地方,就业机会更多,因此,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决定该地区的就业状况。

一般说来,沿海要好于内地,大城市好于中小城市。 三、社会环境 地区文化、学校传统、亲朋好友、老师、家长等大学毕业生所处的外界社会环境,也对大学生就业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前两者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影响更为显著,更容易使大学毕业生形成一种集体行为模式,比如进外资企业、考研、出国等。

四、供求状况分析 (一)人才市场需求的基本情况 1.从总体来看,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2003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为212万人,2004年为280万人,2005年为300多万人。

2004年、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平均为70%左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城市更低,意味着有30%左右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入了与下一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队伍中。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率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市场供求的基本情况,70%的就业率表明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2.国有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下降趋势,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稳定。有关资料表明,2000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500万~600万人,加上1999年的下岗职工,下岗职工人数近1 000万人。

国有企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大幅度下降,而民营企业的发展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对大学、中专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上升速度有限,而且需求缺乏稳定性。 3.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层次明显不利于毕业生的就业。

首先,企业对人才的高消费现象十分明显,对于专科学生,稍有规模的企业基本持排斥态度,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重心上移,主要以接收本科生以上的毕业生为主。其次,由于专业设置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许多专业的毕业生社会需求下降,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结构与毕业生的供应结构不对称。

(二)职业市场的供给状况 1.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断下降,部分行业及国有企业面临着极大的困难。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下岗职工500万~600万人,加上应届大学、中专毕业生,构成了一个远远大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的庞大人群。

2.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就业岗位的提供缺乏强有力的支持,而求职者数量远大于就业岗位的提供量,表3-1是贵阳人才市场2006年第四季度的人才供求状况(据贵州人才信息网)。 3.从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到2006年,每年入校的新生有500多万人,毕业生也有500多万人。

这500多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加上中等专。

9.高分急求一篇论文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浅谈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

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表明,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一、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二、选材难: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三、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四、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五、假招聘: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首先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06年是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毕业生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将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再次是结构性就业不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相当明显;,我们相当部分高校毕业生仍抱着进国家大学读书,要解决户口和干部身份问题,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最有保障的观念。

最后,来自农村的学生、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

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

气质和性格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成功有很大影响。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

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一、树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人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是校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人生职业实现的精神支柱,它对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弃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正确的职业理想还有助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合理地确立求职的期望值,自觉将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相结合。要使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就业、择业和创业,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职业观辩证统一起来,让正确的职业理想成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成业人生风范的不竭动力。

作为一名高职学生,我们要找准自己的职业位置,立足根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了解职业个性 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

社会人力资源的。

10.求大学生就业论文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牛耀堂

(黄淮学院社会科学系,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 要: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冲击着大学生就业市场,使毕业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金融危机对大学

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挑战,造成大学毕业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但同时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机

遇。面对金融危机,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毕

业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加快就业信息化建设,为毕业生提供丰富高效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加强就业

服务的针对性,做好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帮扶工作,以应对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大学生就业; 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8204 (2009) 01 - 0093 - 03

一、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对高校

大学生的就业影响日见凸显。笔者近日在北京师范大

学、中央财经大学、郑州大学和黄淮学院4所本科高校

的1200名毕业生中就“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的影

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经济危

机对自己有影响的占56% ,基本没影响的占18% ,影

响很大的占26%;就影响的范围来看,认为在就业方面

有影响的占57% ,生活方面有影响的占17%; 对金融

危机关注、非常关注的占60%和32%。从以上数字不

难看出,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带来的诸方面影响不容忽

视,主要表现在社会就业市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心

理素质三个方面。

(一)金融危机直接冲击就

你好,我有相关论文资料可供参考,需要的话请加我QQ,我发给你,497267666,谢谢。

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论文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论文(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2000字)

1.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2000字)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作者:蔡文强(徐州师范大学高教) 最后更新:2010-6-13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

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我国经济也遭受其影响,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给09届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引 言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09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09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

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预计完成500份问卷,回收了488份,其中合格482份,合格率为96.4%。

样本中男、女分别占38%和62%。文科生123人,理科生183人,工科生116人,其他音、体、美学生60人。

对此次调查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一、就业形势分析 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82.37%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占57.4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7.93%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76%认为信息量少;21.91%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30%认为能力不足;8.9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6.52%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27%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2.大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上已从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 大学生对于自身所欠缺的素质,9.75%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13.07%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3.28%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30.08%选择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22.2%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对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很多普通院校的毕业生都会有些自卑心理,那么当大家同台竞技争夺工作岗位时又会如何?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压力,占72.2%。

3.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周围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低于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 在被调查者周围毕业的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上,46.47%认为就业率在50%以下;24.9%认为就业率在50%-70%;6.22%认为就业率在70%-90%。大学生认为目前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偏低,形势不是很乐观,大部分人认为就业率在70%以下,而事实上据调查来看09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68%,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

对于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初期月薪,67.43%选择800-1500元;23.03%选择1501-2000元;选择2000元以上的占9.13%。对求职薪酬(试用期后的工资)主要集中在1001-2500之间,5.39%认为求职薪酬在1001-1500之间;23.65%认为在1501-2000之间;24.90%认为在2001-2500之间;28.42%认为在2501-4000之间;认为求在4001以上的,占17.64%。

二、就业倾向分析 1.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 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占51.74%,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占7.39%、14.35%;6.96%的会自主创业。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仍然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占47.30%;23.03%选择中部大中城市来发展自己的事业。

大学生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该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或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占56.64%;16.62%选择该地区是因为生活条件好;而因看中创业环境的有7.29%;回报家乡有10.87%;因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别占2.30%、6.27%。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

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0.17%。

2.求《当前就业调查报告》论文

院2011届毕业生 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前言 2011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万人,比2009年增加20万人。

而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60万人,比今年增加约30万人。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庞大的待就业人数、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又使大学生们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但随着经济的逐渐回暖,就业形势也将得到一定好转。因此,研究2011年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帮助毕业生们认清客观状况,形成理性化的求职择业心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我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目的: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

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二、调查对象:****学院本、专科应届毕业生 三、调查时间:2010年12月1号至2010年12月8号 四、调查内容:1.学生的就业去向2.学生的就业态度3.关于就业指导方面 五、调查形式: 调查问卷共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8份,回收率高达99.6%,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限选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

转贴于 51 调查问卷设计1. 性别 A、男 B、女2.你对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持怎样的的态度?A很乐观 B有难度,但能克服 C.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 D其他____3 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 (最多可选择3项) A 学校就业指导不够 B 信息量少 C 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 D 能力不足 E 优势难以发挥 F 求职方法技巧欠缺 G 对社会缺乏了解 H 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 J 其他____ 4. 请问择业前您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单选) A经济收入 B个人发展机会 C.专业知识的应用 D生活环境 E工作的稳定性 F.其他_ 5. 请问您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单选) A. 先就业,后择业 B先择业后就业 C不就业,继续深造 D自主创业 6. 您就业会优先选择的是 (单选) A 出生本地 B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C 西部经济发展地区 D 其他____ 7. 你对试用期内的工资要求是每月:(单选) A 1000元以下 B 1000元—2000元 C 2000元—3000元 D 3000元—4000元 E 4000元以上8. 你认为我校2011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单选) A形势严峻,就业难 B形势正常 C形势较好,容易就业 D不了解9. 你认为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应加强哪些工作?(可多选) A加大就业信息发布密度 B多联系用人单位 C为同学多提供实践机会 D召开校友座谈会 E其他____10. 你已有较明确的就业方向与目标吗?(单选) A有 B没有11. 你确定工作单位时下列因素中你最重视哪三项?(按照重视程度依次排列) A地理位置(所在地区经济状况等) B单位性质(国企事业、三资、民营等) C社会地位(知名度、权力、规模等) D社会意义 E 薪金福利 F行业发展空间 G个人发展空间 H专业对口 I符合个人性格、兴趣爱好 G利于解决大城市户口 K其他____ .12. 您对学校就业指导的看法: A非常实用,能对自己求职成功起到重要作用 B一般,有一定的作用 C没有太大作用 D说不清楚13.对于学校就业指导,您最希望获取哪方面的信息(限选两项) A应聘技巧 B用人单位信息 C求职心理辅导 D职业规划辅导 E专业出路 F其它14.企业的招聘信息你主要通过哪种渠道获得(限选两项) A学校就业指导中心 B求职网站 C人才网站 D社会招聘会 E校园招聘会 F老师、亲戚朋友 G专业媒体(电视、报刊等) H其它____15. 当你选择工作时,你最想进入的行业是(最多选三项) A IT与通讯业 B金融、证券、保险业 C商贸业 D电力、石化等能源业 E新闻出版业 F房地产业 G 医药食品业 H旅游交通民航业 I制造业 J 政府机关 K其它____16.您青睐选择哪些性质就业单位(可选一项或两项) A民营企业 B国营企业 C外资企业 D私营企业 E合资企业 F政府机关 G自主创业 H其他____17. 你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限两项) A、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 B、沟通协调能力 C、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D、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 E、专业知识和技能 F、其他____ 18. 您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单选) A调整个人心态 ,降低择业标准 B. 学校与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C在大学期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 D.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E改革教学内容 F其他____19. 找工作时你怎样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单选) A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B可以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对口 C专业与工作性质无关,先找一份工作再说 D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行业20. 你对就业信。

3.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空间迅速的发展阶段。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1.认识有误区 (1)都是扩招惹的祸。200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人数是495万,而今年,即2008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突破559万,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年紧过一年。

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惹的祸! 2006年,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虽已接近达到21%,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6%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50%以及从业人口中高学历比例1/3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程度,所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据教育部对部分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67%,只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意去。

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 (2)大学毕业就是精英。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但广大学生及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认为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就是“精英”,一定的有一个体面的工作。

因此,毕业生及家长过分在意单位的规模性质、地理位置、起点待遇等。观念不能及时革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

应届大学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的价值都是很有限的,因此更应该理性的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3)高学历就有高就业能力。

这是目前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就等于高的工作能力。

事实上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的专业教育。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些显然是相当一部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2.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差强人意 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与一个国家就业需求状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经济政策失调有关。

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1 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 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

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发展服务业等多种途径缓解压力,但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3~5年,每年城镇需安排2 200~2 300万人就业,即使经济保持7%~8%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工作缺口”。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

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3.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

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

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

第三,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不管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靠拢。

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2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思考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

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

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2.社会:观念与时。

4.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论文

就业专家:大学生科学就业观亟待修正 现在许多高校在大力提倡“先就业后择业”,从就业结果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但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值得商榷。

作为权威的职业规划咨询机构,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认为,“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正是造成大学毕业生一年内频繁跳槽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大学生频繁跳槽、盲目试错,使得企业对大学生的工作稳定性产生了质疑,最终导致大学生群体就业压力急速上扬。

大学生要及早为自己做出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职业方向和目标进行选择才是科学就业观。 在2009中国就业与职业规划论坛上,来自商丘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办副主任丁枫谈到,王一敏老师在演讲中指出,从职业规划角度讲,青年阶段最重要的发展课题是职业的选择,现在如果让其先就业有个饭碗,将个人的选择置后,如果目标和起点无法结合,就是浪费时间、精力和人生,也希望大学就业指导师对学生们的人生负责。

如今丁主任所在的学校每年毕业生4000多名,在校生高达18000人,就业压力十分巨大,依据王老师的观点,学校每年将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暂时不能就业,他们可能会在家无限期地待业,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向阳生涯高级专家王一敏指出,舒伯理论中提出职业生涯阶段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从成长期、探索期,再到确定期,维持期,然后再下降,涵概了五个阶段十一个发展内容,到了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一目了然。在青年阶段不应该先就业再择业,如果在上升时期随便找一个饭碗再考虑今后长远发展,很可能会导致选择不明智,甚至是浪费生命。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就业和择业是不矛盾的。先择业就是规划的问题,首先要树立职业目标,即今后到底想做什么方面的工作,想在哪个领域里长期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现在要如何迈开第一步。

有的人一下子定位很高,要当总统,当总裁,非要进微软,非要当财务总监。其实这是职业目标,但定位有些高了,高得脱离了实际,所以缺乏现实指导意义。

其实很多职业目标可以从低位开始,等达成了后再调整步伐,将目标再拔高一些,踏踏实实地一个一个目标去实现,这样才是一个好的规划。 什么叫明智的选择?简单来说就是切合实际的,遵守“妥协”原则。

妥协不是贬义词,是中性或是褒义词,关键是要看选择时妥协的结构。一个交大毕业生一进微软八千元月薪,他很满意,进去之后就不满意了,因为他觉得自己总是在打杂,所以要找到百分之百满意的工作非常困难。

这时是不是可以想一下,进到这家企业失掉一些,得到多少。二八开也是优秀的,失掉三得到七也是优秀的,得和失在迈开第一步时是非常清晰的,得失是为了今后的目标。

这一步不一定要跨的非常高,其实是不矛盾的,当中有一个操作的流程。相成为MBA,第一步并不一定要到微软去,可以先到一个小企业小机构去,但需要做选择。

选择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是自己的事情,也是对社会的责任,所以大学生应该是先选择、后就业。 向阳生涯首席组织生涯管理专家马士斌认为,先择业后就业实际上不矛盾。

学生首先要树立规划的意识,包括要确立毕业后甚至是终生的目标。但当真的毕业后面临选择时可以妥协,退一步。

应该让学生树立起规划的意识,有了规划意识,哪怕眼前的选择不是通向目标的最佳路径,但是自己心中是有数的。而且现在社会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条件,可以有调整后再选择的机会。

所以,可以用职业生涯规划来指导大学生先就业。 人的职业生涯有规划可循,五个阶段是有时间、有规律的,可预测,可规划的。

所以,进行职业规划可以让人自主地把握自己的命动,使自己处于主动掌握的地位中。无论当前有多么复杂的选择,澄清自己内心的价值观,明确职业定位,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硬道理。

参考资料:向阳生涯 职业规划。

5.跪求 大哥哥大姐姐们 帮我写一篇 高职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论文

我的就业观论文 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

在择业过程中,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人之常情的事。但是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愿望,这就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

不少毕业生更多地考虑“我想从事什么职业”、“我愿意干什么工作”,而很少了解社会需求,很少能用“我能干什么”的眼光全面地审视一下自己,因而使自己陷入择业期望值过高的误区。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1.每个毕业生都应该全面回顾自己在德、智、体各个方面的表现情况,并与本班同学做一个比较,了解自己在本班同学中所占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2.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信心不仅给毕业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首先从气势上产生认同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

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有可能使你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

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动用人单位的热情。要给人感觉到,我是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

3. 消除依赖心理。 有些人在生活中依赖性很强,无论做什么事情总要请一个参谋,一旦没了参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于是这些人在择业中往往表现出很没主见,人云亦云,别人觉得这个单位很好,他亦认为不错,别人说那个单位很差,他亦认为不行,患得患失,手忙脚乱,心里一片茫然,不知何去何从。其原因在于他们不能深刻认识自己的人,一个掌握好自己的人,他就能把握好自己的人,他就能把握好自己择业的方向,明确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因此他们在择业中,就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方向性,机会虽然很少,但他却能抓得很准很稳。

一个深入了解社会的人,信息畅通,思维开阔,他就能很清楚各个单位的经济构架及其发展状况,能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作出可靠的分析和有效的判断。这样他们就能很顺利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单位,并能很快适应单位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4 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些人心理素质较差,到单位致意参加面试,原本准备充分,有条不紊,可是一见单位领导,就惊慌失措,手忙脚乱,顿时心理一片空白,不知所措,好端端的一个机会就这样给泡汤了。

总之 ,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灵活选择。但不管怎样,绝不能一味高挑,慢等。

因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对社会,毕业的大学生早日就业是硬 理想信念教育的立足点,是坚定广大民众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从而激发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精心投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力量。从这一角度来说,理想信念教育也是一项务实性的教育。

然而,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特征,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却相对滞后,与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这降低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和震撼度,客观上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造成理想信念教育是“空洞的说教”的错觉,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

要克服理想信念教育这一缺陷,增强其实效性,就必须将其与社会现实和具体问题相结合,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方能产生同频共振的效果。 高等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通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来体现,而这一作用生效的前提是受教育者能够找到适宜的就业单位。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就业难”不可避免地成为长期困扰大学生思想情绪的最突出的矛盾,也是大学生所面临的最为现实的问题。 就业是生存之本,大学生完成既定学业走向社会却就业无门的时候,理想信念对他们来说,很可能是苍白无力的无稽之谈。

不去正面回答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却周而复始地讲述理想信念教育的“习惯语言”,对于调解处理现代社会矛盾中的“就业难”等热点问题,显然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我们要把就业观教育视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内容,纳入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把这两方面的教育内容作为有机合成,融为一体。

只有这样,理想信念教育才能产生聚合力,也才有更多的活力,进而凸现更大、更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学生主观层面 (1) 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形势 虽然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应当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正确认清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利与弊。

大学生就业的有利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目前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这期间必然需要大批量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技能、讲究社会公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四有"新人去参加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家更需要大批量高素质的人才,这些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前景。

其次,。

6.求一篇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的1500字论文

[论文摘要] 由于近几年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就业竞争压力大。

就业难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文章主要根据当前石河子大学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问题的调查。

就其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就业难的相关措施,为大学生认真对待就业难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

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的大学生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就业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一、大学生应对就业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 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加速度。

从2003年至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13万增加到495万,是扩招前的2倍多,而工作岗位的增加却是有限的,每年岗位增长率在36%,而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长率保持在120%左右。 调查结果显示,70.63%的学生对2008年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

大部分在校学生没有意识到就业人数的递增速度已远远超过工作岗位的增加速度,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和经验,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夕由于这些方面的忽略使择业、就业时走很多弯路。 (二)就业信息获取不及时 另外一个问题是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大学生没能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及大学生发布了应聘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用人单位没有获取。

这两种情况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的局面,延长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过程。 调查显示,58.73%的同学找工作的主要渠道是人才交流市场,这在渠道上就有局限性,因为人才交流市场开放的时间和地点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择业信息的筛选。

因此,信息渠道的局限导致了信息获取不及时。 (三)自我能力认识不足,所学知识与现实要求不匹配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

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良好心理的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 接受调查的同学中有50.8%的同学并不是很了解自己的能力,且缺乏自身能力与实际就业形势相联系。

盲目就业是人力资源的错误使用,造成人才的浪费。一个人只有通过自我评估,正确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才能对就业做出最佳抉择,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才是大学生就业的最终目标。

7.求一篇论文:论大学生就业问题2000字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确实是有技能有素质的精英人才,用一句说废了的话讲就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金子总会发财的。

所以,还在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们,当务之急,不是心里对未来就业的一片茫然,而是树立信心,务实当下,苦修内功,才能致使毕业不是失业之母,而是自己主宰的人生沙场,古时沙场名将岳飞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受用的。

找好人生的站牌,才能搭乘理想的彼岸。第一路车:正视现状,着眼未来。

我想,还是得八仙过海,自显神通。神通是怎么练就的呢?首先,正确关注当下经济形势,以及了解一定的国家政策,当然,不是一头扎进新闻堆里那种看法,而是关注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难所出台的一些改革措施,择其善者而从之,时常揣摩一下政府的关心和用意,或者与政治课老师多做交流,多求求经,问问道。

当然,许多人要疑惑,没有在逆境中历练出一身果敢的精神和优秀的处事风格,光以理论做先驱,自己的发展必定是会跛足的。因此,学生会和许多社团活动的参与就是显得犹为重要。

从我的观察来谈,愿意在各种活动中积极表现的同学是能够得到锻炼的,在相当多的活动中,我们自身的参与和与集体的融会,就是未来工作环境的小小模拟,大环境,小圈子,小圈子,大环境。就是这个道理吧!美好的未来是给现在是在困难中被包围的人的,我愿意相信,纵使应届毕业生多如过江之鲫,千军万马,正视现状,并把握了当下的人,只要今天你着眼了未来,明天未来必定会着眼于你的。

第二路车;认识自己,扬长避短。而我们的孔圣人也叹道:“不畏不知人,畏不己知。”

故了解自己,开发自己,营销自己就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门永久的必修课。尤其在当下,大学生对自己的分析和认识的迫切性是以往任何时候和其他人都不能企及的,把自身的各项能力和素质中最突出的一面,镀上金镶玉,才是成为精英的金牌之道。

诚然,面对大学生活,压力,焦虑,浮躁,无聊一直是我们清醒认识自己的天敌,就在这么忙碌或是放松休闲中,在我们的美好时光里,却是不能抽出时间,把认识自己进行到底。“逆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

逆境中的生存之道持之以恒才是难能可贵的,所以,你必需抽出甚至挤出时间,去好好的探究一下,如何去认识自己这个问题,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力,性格不一可缺。大学毕业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焦虑心理情绪是在所难免的,若要顺利就业,你没得选择,重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以结合社会认识才能让你在就业中如虎天翼,扬长避短,再在面试和找工作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冷静选择,你就与优秀的岗位渐行渐近了。

第三路车:苦练内功,外修气魄。或许你的大学功课学得很不错,能拿到不错的分数,偶尔也能与奖学金接近接近,再或许你的大学成绩一塌糊涂,毫无亮点。

但基于这两种情况或是更多种情况,都是不能对你就业前景有所定论的。已经是领跑者的,无须骄傲,还在后面追赶或是在看风景者,你也不能放任自逐,如果尝过了自己种下的苦果,自怨自艾自缢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惟放宽心态,人生之路是一场盛大的马拉松比赛,赢在起点不如赢在终点。落后五十步勿笑百步者,对与所有的参赛者来说,对于每一个面临求职问题的学生来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专业技能方面多下苦功,多学习课外知识,借鉴,融会贯通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和见识才能使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更能够脱颖而出。

温故而知新,在学习新课程的时候切忌丢了旧的知识,比较可悲的状况是我们到了星期天就不知道还有星期一。广泛学习和阅读习惯也必是不可抛弃的。

很欣赏我们学校图书馆的寄语,书籍-----当代的真正大学。从我涉猎的书籍中,我开始明白,身怀绝技的是大侠,胸怀世界的是大师,不用细数你我眼中曾看过的无数名人名言,记住连小学生都知道的毛主席的话:“天天学习,好好向上”就足矣! 补充: 第四路车:韬光养晦,适机而出纵观我国的古代历史,我们必须悲观的承认,历史是永远记载有过大动作的人的。

当然,不是说不要妄想能名垂千古。不过,情同此理,要明白的是,我们在高唱:“我要飞的更高,飞的更高时。”

不是因为我有多轻,而是我有多“重”,“重”从何来,渊博的知识才是我们羽翼上最强有力的肌肉。社会上这样形容应届毕业生的,一张白纸,说得再明白点,其实是说,我们的一纸文凭如一张白纸。

师傅领出门,绘画在各人,要让我们白纸一样的人生变成一张壮丽的画卷,让他增殖,涨价,以至具有收藏价值的唯一方法,就是发挥你的最大水平作好画,这是一个必需持久沉淀与积累的过程。当然,毕业是我们对自己的最好经验和提升,要想社会给你提供有价值的机会,你就得证明你有能给这个机会增值的能力,慎重的评估一下自己,好好掂量一下自己,如果你还不够“重”,那么,美好的幻想是可以打住,以后再进行的,给自己找好一个位置,明确一个方向,久久的充一下电吧!第五路车:黄金心态,白金品质金融界的现在的最强音就是信心比黄金还重要,这句话对大学生来说,我想是同。

8.大学生就业状况与问题调查分析实验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

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

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

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

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

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

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

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

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

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

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

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

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答案补充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

9.求一篇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的论文

随着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步伐,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余地渐宽,超越学历之外的劳动力职业素养问题逐渐为用人单位关注。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现场告示需双证上岗。市场向求职者发出了明确信号,表明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职业资格证书正成为职业准入的又一道门槛。

我想许多人还未认识职业准入的基本涵义。现在很多人缺乏对所投身职业的基本素养的了解,还不懂得学历与职业之间经常不对称的关系。当你的职业素养与工作技能不能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时,就业难的问题就难以避免。一方面大学生感叹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也在四处寻觅、抱怨找一个合适的新员工难。如果大学生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率先跨越职业准入的门槛,将大大促进就业进程与成效。

中国社会向来有重学历重文凭的传统,许多人对于职业资格证书还谈不上什么深刻认识,一些学生和其他求职者还没有形成起码的职业准入观念。当大多数人拥有了学历后,其差别就是博士、硕士与本科及其各自专业不同。而市场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一个人在接受学校教育后能不能获得一个满意的工作岗位,或者在劳动力流动的过程中能否适应新的岗位,就成为随之而来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需要的是职业及岗位合适人才,需要员工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与技能。

:“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一个社会问题。很多专家学者发表过很多看法,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其中有教育与社会脱轨的原因,也有社会发展阶段的问题。在此我不多说了。针对在校的大学生,我只提以下几点建议:一、在校的几年时间,尽可能的多充实自己,不要浪费了这有限的青春时光。以后,很多知识绝对会用上的。这样进入社会后,有基础才会好发挥。二、专业技能的掌握。还有就是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加强,及有意识锻炼培养。这样容易和社会接轨,否则就会是脱节。就是走上工作岗位后,竞争也会使一些人成为“弱智”。三、社会实践的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生已经开始在做了,但抓不住要点,目标性也不强,容易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自我主观性、挑剔性太强。找原因不从自身找,就不会有进步。最缺得就是主动面对困难和课题,不断克服困难,积极进取,最终才会体会到成功的意义,及突破性的丰硕收获。

10.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水平不断提高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焦点问题。为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我对我校2008届英语专业毕业生做了此次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首先,我向他们了解了有关毕业去向及综合素质的准备问题。他们表示,毕业生选择就业地点多数集中在浙江、广东、深圳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而选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则非常小。因为他们认为去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工资待遇更好,发展空间更大,更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在就业的准备过程中,他们认为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尽量多考一些与应聘职务有关的证书,这些证书将是应聘的敲门砖。其次要注重其他素质的培养,因为企业注重的不仅仅是专业成绩,企业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多一门技能,多一份素质,就能更大地提高企业的效益。 其次,我们就有关就业信息渠道的获得问题做了探讨。他们告诉我,大部分的学生比较倾向于校园招聘和人才招聘会;也有少数的学生尝试网络招聘、报纸、电话求职等。此外,通过熟人介绍也是被普遍认可的一种途径,因为如今就业竞争如此激烈,如果能通过熟人介绍,被入选的概率将会明显增大。另外他们还跟我分析了几种常见的招聘企业: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所谓国有企业就是国有独资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在国有企业里最主要的资产是国有资产。而通常把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三类外商投资企业统称为三资企业。其中,外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均被统称为民营企业。作为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外企仍然是毕业生心目中最青睐的就业单位。另外,政府机关也越来越受到许多毕业生的青睐,从近几年越来越火的“公务员热”就可以看出。 再次,学姐学长们还跟我讲解了些求职过程中要注意事项。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论文

高校毕业生就业论文

1.求一篇有关大学生就业的论文,2000字左右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确实是有技能有素质的精英人才,用一句说废了的话讲就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金子总会发财的。

所以,还在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们,当务之急,不是心里对未来就业的一片茫然,而是树立信心,务实当下,苦修内功,才能致使毕业不是失业之母,而是自己主宰的人生沙场,古时沙场名将岳飞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受用的。

找好人生的站牌,才能搭乘理想的彼岸。第一路车:正视现状,着眼未来。

我想,还是得八仙过海,自显神通。神通是怎么练就的呢?首先,正确关注当下经济形势,以及了解一定的国家政策,当然,不是一头扎进新闻堆里那种看法,而是关注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难所出台的一些改革措施,择其善者而从之,时常揣摩一下政府的关心和用意,或者与政治课老师多做交流,多求求经,问问道。

当然,许多人要疑惑,没有在逆境中历练出一身果敢的精神和优秀的处事风格,光以理论做先驱,自己的发展必定是会跛足的。因此,学生会和许多社团活动的参与就是显得犹为重要。

从我的观察来谈,愿意在各种活动中积极表现的同学是能够得到锻炼的,在相当多的活动中,我们自身的参与和与集体的融会,就是未来工作环境的小小模拟,大环境,小圈子,小圈子,大环境。就是这个道理吧!美好的未来是给现在是在困难中被包围的人的,我愿意相信,纵使应届毕业生多如过江之鲫,千军万马,正视现状,并把握了当下的人,只要今天你着眼了未来,明天未来必定会着眼于你的。

第二路车;认识自己,扬长避短。而我们的孔圣人也叹道:“不畏不知人,畏不己知。”

故了解自己,开发自己,营销自己就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门永久的必修课。尤其在当下,大学生对自己的分析和认识的迫切性是以往任何时候和其他人都不能企及的,把自身的各项能力和素质中最突出的一面,镀上金镶玉,才是成为精英的金牌之道。

诚然,面对大学生活,压力,焦虑,浮躁,无聊一直是我们清醒认识自己的天敌,就在这么忙碌或是放松休闲中,在我们的美好时光里,却是不能抽出时间,把认识自己进行到底。“逆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

逆境中的生存之道持之以恒才是难能可贵的,所以,你必需抽出甚至挤出时间,去好好的探究一下,如何去认识自己这个问题,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力,性格不一可缺。大学毕业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焦虑心理情绪是在所难免的,若要顺利就业,你没得选择,重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以结合社会认识才能让你在就业中如虎天翼,扬长避短,再在面试和找工作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冷静选择,你就与优秀的岗位渐行渐近了。

第三路车:苦练内功,外修气魄。或许你的大学功课学得很不错,能拿到不错的分数,偶尔也能与奖学金接近接近,再或许你的大学成绩一塌糊涂,毫无亮点。

但基于这两种情况或是更多种情况,都是不能对你就业前景有所定论的。已经是领跑者的,无须骄傲,还在后面追赶或是在看风景者,你也不能放任自逐,如果尝过了自己种下的苦果,自怨自艾自缢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惟放宽心态,人生之路是一场盛大的马拉松比赛,赢在起点不如赢在终点。落后五十步勿笑百步者,对与所有的参赛者来说,对于每一个面临求职问题的学生来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专业技能方面多下苦功,多学习课外知识,借鉴,融会贯通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和见识才能使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更能够脱颖而出。

温故而知新,在学习新课程的时候切忌丢了旧的知识,比较可悲的状况是我们到了星期天就不知道还有星期一。广泛学习和阅读习惯也必是不可抛弃的。

很欣赏我们学校图书馆的寄语,书籍-----当代的真正大学。从我涉猎的书籍中,我开始明白,身怀绝技的是大侠,胸怀世界的是大师,不用细数你我眼中曾看过的无数名人名言,记住连小学生都知道的毛主席的话:“天天学习,好好向上”就足矣! 补充: 第四路车:韬光养晦,适机而出 纵观我国的古代历史,我们必须悲观的承认,历史是永远记载有过大动作的人的。

当然,不是说不要妄想能名垂千古。不过,情同此理,要明白的是,我们在高唱:“我要飞的更高,飞的更高时。”

不是因为我有多轻,而是我有多“重”,“重”从何来,渊博的知识才是我们羽翼上最强有力的肌肉。社会上这样形容应届毕业生的,一张白纸,说得再明白点,其实是说,我们的一纸文凭如一张白纸。

师傅领出门,绘画在各人,要让我们白纸一样的人生变成一张壮丽的画卷,让他增殖,涨价,以至具有收藏价值的唯一方法,就是发挥你的最大水平作好画,这是一个必需持久沉淀与积累的过程。当然,毕业是我们对自己的最好经验和提升,要想社会给你提供有价值的机会,你就得证明你有能给这个机会增值的能力,慎重的评估一下自己,好好掂量一下自己,如果你还不够“重”,那么,美好的幻想是可以打住,以后再进行的,给自己找好一个位置,明确一个方向,久久的充一下电吧!第五路车:黄金心态,白金品质 金融界的现在的最强音就是信心比黄金还重要,这句话对大学生来说,我想是同样适用的,信心的品质是给我们的专业技能做保。

2.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论文2000字

认清就业形势,把握个人追求,结合社会需求。

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注重能力培养。敢于推销自己,成功就业扎实工作,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论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就业是一个敏感的社会性问题,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每个大学生都面临就业的现实,而且就业的形势又十分复杂。因此一个尖锐的问题就摆到我们面前,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首先要比较充分的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我们的择业和创业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

因此充分了解和把握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是理想就业、奋发创业的重要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在就业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就业压力较大。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的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数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最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开始凸显。

就业的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依然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作用。用人机制还不健全仍然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计划安置,人才流动机制有待改善,另一方面劳动市场发育不完善,劳动力要素配置还未达到完全优化,三就业观念有待更新,当前就业问题上,许多人就业观念滞后,缺乏主要择业创业的积极性,且不从自身条件和实际出发,就业期望过高。

通过对当今就业情况的了解,让我们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本着良好的结合自身职业追求件与社会需求宗旨,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做好职业规划。

想想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虽然要求各种各样,但是最基本仍然是专业职业技能,可以说这是对每一个求职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各种工作的最基本需要。试想一个人连自己领域的基本知识都一窍不通,那么还怎么去开展工作?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仍然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能被所谓的“大学学习的很多东西以后基本用不到”所迷惑。

现在我们所学的可能以后不能直接用到,但是大部分工作时的后续课程都需要现在的知识,想一想有多少我们熟悉的人,在走向社会进入工作以后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学好基础东西。小涛马上就大四的毕业了,课程已经都结束了,出去找工作了,开始他来到一家合资建筑公司,来应聘的人很多。

他凭借自己非凡的口才,灵活的交际能力,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成为公司的一员。上司看他办事能力很强,半年之后,让他管理一项小工程。

小涛欣喜万分,一切好像和预期的一样,工程顺利竣工。几天之后他接到通知去上司办公室,他以为这次会得到奖励。

可结果出人意料,他被停职了,原因是施工工人偷工减料,而他自己因为专业知识不足,未能察觉。因此造成事故。

思考之下不难发现,他失败就失败在忽略了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毕竟那时工作的基本筹码,发展的前提。

众所周知的,现在的用人单位除了看基本知识水平的同时,对综合能力的注意有很大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不再单单看文凭,很多时候要考虑应聘人的行政办事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及是否取得其他职业资格证书等等。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单一的学习基本专业知识。要比较广泛的涉猎其他知识,例如,取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拓展自己的见识和人际关系网。通过参加学生会和社团活动,培养一个良好的处理问题方式以及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为以后的就业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张某,毕业也一所很不错的学校。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被推荐到一家国营企业工作。

在工作中他勤劳认干,每次工作都完成的很出色。因此深受老板赏识,2年后被升为部门经理。

这无疑是个好的事情。谁知再新的职位工作一段时间感到力不从心,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的工作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不在是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是要管理大家充分的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面见各种各样的客户。在这方面他显得很困难。

我们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在他的大学生涯中,一味的追求学习,忽略的能力的培养。

才会在工作中面对各种情况不知所措。因此我们要注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

时代带给我们各种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也导致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更高要求。创新的思维被引进各行各业,成为企业最顽强的生命力。

也成为高级人才的一项新的指标。可想而知,如果一个行业一直是一个陈旧的路线,那么他就无法适应时代的潮流。

该将如何发展如何生存?鉴于这样形势,我们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就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多了解吸取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经营理念。并且勇于把自己推销出去。

总之,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首先,我们要刻苦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要广泛的涉猎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3.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

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求职竞争中成为强者。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 随着90年代中后期全国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加大,全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居于高位,2005年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大学生就业模式必然由精英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转变。 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称为“天之骄子”,就业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

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

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 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

一些县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认为委屈了自己。实际上,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材的开始,通过了界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大学生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从2004年开始,我们学校相继开展了服务西部、农村资教、选拔选调生等工作,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既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毕业生就业观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

在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资教行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也涌现了像梁华山、吴天亮等一批优秀的到基层服务的毕业生,他们在基层中展现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为自己、为母校争的了荣誉! 三、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转变 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望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意到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求职发展。但是,政府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型三资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如体制原因、产业结构原因、亏损等),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很难大量接受大学毕业生就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个体企业单位大量增加,随之带来的是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前大学生担心民营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个人没有发展前途;怀疑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福利待遇没保障;还害怕民营企业工作不稳定,办公环境差。而现在的民营企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人才市场薪资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的收入水平甚至已和三资企业不相上下,民企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手段为人才创造了比在其他单位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

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民企工作也不用担心四金交纳等个人保障问题。 四、从“专业对口”向“通用人才”的转变 很多大学生就业时特别强调要专业对口,认为大学花费了几年时间所学的杂混业是自己生存之本,如果离开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而选择其他行业,那就白白浪费了大学的时间,专业情节依然影响着求职的心理,实际上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标准是:注重应聘者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至于专业是否完全对口,并不过分计较,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实需要难以吻合,求职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则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毕业生,应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勇于进入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职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结构的调整,必然也会使某些行业迅速发展,如第三产业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等,就业人数将会明显增加。由于我们的教育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大学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会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快更好地融入与适应。 五、从“打工”向“创业”的转变 打工是一种被动的就业行为,而自主创业是给自己“打工”,是一种主动的就业行为。

新一代大学生。

4.

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从个人方面来讲,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成才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社会方面来讲,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从高等教育本身来讲,关系到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有人说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不重要,这绝对是极其错误的。它给了广大蒙蒙董董的大学毕业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对相当一部分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大学生就业选择,是对一个人十年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决策,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找怎么样的工作比较好?什么样的行业算好?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如何正确的理解当前工资和未来发展?一系列的问题摆在大学生的面前。中国现阶段职场利益集团划分这才是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知道的大问题。

学校的主任不会和你说的,公司招聘时也不会和你说的,因为利益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分到;你父母也不一定会和你说的,因为他们很可能也是糊涂的。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从总量上来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

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 现实问题是:一方面,“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另一方面,“英雄无用武之地”;一方面,社会各行各业,尤其是生产第一线和艰苦行业,以及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急需大量人才,另一方面人才大量积压,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人才资源浪费严重。中国的社会处在重要的转型变化中:由计划经济转向“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

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一是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二是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其中增加教育投入、改革管理体制、扩大招生规模这三项重大举措,使得整个高等教育战线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认真研究的新问题。

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1.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大学生“统招统分”2.从80年代 中期开始“共需见面”逐步向“双向选择”过度。3.从90年代初开始推广“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这是人力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使人才分布集中在具有优势的地域和行业。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已逐渐发展成为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级技术实用型人才的主力军,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地位和作用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重视。据有关资料统计:2005年全国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1091所,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427万人。

这些数字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1.经济转型期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下岗再就业人员多,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2.高校扩招使人才市场上大学生供给量增大,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仍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高校毕业生需求仍然短缺。3.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类型特征鲜明、整体走势明朗、社会认可又认证、难度初见缓解、产学途径渐趋畅通、人才市场趋理性、观念得以改变。

4.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大学生难在传统的就业领域或岗位就业。<2>就业体制存在障碍。

(3)就业率统计和评估方法有待完善。(4)促进大学教育与就业市场协调发展。

(5)加强大中小学就业与创业教育。(6)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

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7)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

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短期内不会缓解。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则更加严峻,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338万人,截至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2.6%,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1.9%,本科生为81.7%,高职高专为62.1%。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有待进一步改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知识、人才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动力。

2.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主成。3.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教育目标的明确导向、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办学体制的灵活性、教学考评的技术技能。

4.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落后于经济发展;转变观念,改变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状况;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旺盛。

5.大学生就业问题 议论文1500字以上

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逐步呈现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移、由一国向全球蔓延、从经济领域向社会其他生活领域扩展的趋势。美国实体经济的疲软,直接造成中国经济及其他领域面临严峻形势。而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当其冲。据统计,仅2008年上半年,全国就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这么多企业倒闭,肯定会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而导致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在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一、2009届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10万,这些应届毕业生急需要就业;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使人力资源供需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毕业生就业面临最冷“寒冬”,主要表现在:

1、从国家宏观角度看:

(1)2009届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由于国家连续扩招,毕业生人数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待就业毕业生数目巨大。在金融浪潮席卷而来,经济持续低迷的今天,09年大学生就业工作任务非常艰巨;(2)国家经济增幅放缓,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预计我国在未来几个月乃至相当长时间里可能面临经济发展减速、出口减少、财政减收、外汇储备缩水以及待业人员增加等情况;(3)相关就业保障政策的出台,比如《劳动合同法》,在进一步完善我国雇佣关系各项规范、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会导致用人单位在雇佣员工的问题上慎之又慎。

2、从用人单位角度看:

(1)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导致许多单位削减甚至取消招聘计划.一些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的院校,由于所设专业限制,所受冲击必将更大;(2)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学历要求更高。在强调能力决定未来的今天,学历仍然被视为寻找工作的敲门砖。从今年下半年各地举办的人才供需交流会以及我校举办的秋季校园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来看,尽管经济“萧条”,但一些知名用人单位本着“人才储备”的目的,还是提供了一定的用人计划,但企业的门槛提高、待遇降低,却是可以明显感到的变化。 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由于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所以,在招聘一些岗位时,用人单位更倾向于男性。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用人单位很难像以往那样给予新晋员工较长时间的实习和培训。从成本的角度来看,他们更愿意录用那些有相关工作经验、可以直接投入工作的应聘者;(3)《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出台,增加了单位用人成本,保障了弱势员工的合法权益,这使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加谨慎,在情况不明朗,需求不紧迫的时候,一般较少或不考虑增加招聘计划。

3、从学生角度看:

(1)“硬件”缺乏。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想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硬件”。即学历、成绩、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动手能力等。目前的现状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理论素养不高,专动手能力较弱、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2)“软件”缺乏。除了所需的“硬件”外,毕业生还需要一些“软件”傍身。比如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就业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工作的获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毕业生就业观念滞后,存在盲目的乐观或悲观情绪,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存偏差。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使得部分毕业生因此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机;(4)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一些毕业生打算延迟就业,期待危机过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殊不知,不及时就业一方面使自己前面的投入一无所获,另一方面也浪费了自身作为应届生应有的优势。

6.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论文

200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不仅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逐渐强化的一年,也是雪灾、地震、奥运会、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

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势。 当前就业面临怎样的形势 首先,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会影响就业的增长空间。

今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这是中国经济增速自2006年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并有可能全年的GDP增长不超过10%,这必然会不利于就业需求的增长。尽管如此,由于我国仍然保持着GDP的高增长水平,就业需求增长的基本环境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关键问题在于经济增长的结构变化对就业需求的结构有很大影响。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

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

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劳动力市场管制增加了劳动力成本,短期内会减少劳动力需求。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权益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并引发了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劳动事件。

自2008年起,我国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相继实施,为劳动就业权利保护提供了更好的法律环境。与此同时,作为劳动力市场管制措施的就业保护法规的集中出台,必然会导致劳动力成本在短期内迅速增加。

不管增加的是合法的管理成本,还是劳动法专家所说的“主要是违法成本”,其结果都会带来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由于我国的就业立法并没有雇员规模的限定,特别是中小企业与个体经济组织受到立法的影响最大,导致了国际通行的中小企业“管制豁免”优势的丧失,不利于创业激励。

国内重大自然与社会事件对就业的影响是喜忧参半。年初的雪灾与年中的地震在短期内对就业是不利的,但是国家与地方对灾后重建的投入必然会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会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与此相反,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开幕之前由于场馆建设等方面的原因,对就业实际上是利好的。奥运会之后,与奥运相关的领域就业自然会下降。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 毫无疑问,这些事件不仅影响到总体就业状况,也必然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然而,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结构性的”。

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中解决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将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所在。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从而促动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工业发达国家则为25%-30%,因此,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

但是,必须说明的是,不能仅仅以大学生暂时的就业困难就去否定高等教育政策,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严格地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为更多的青年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仅促进了教育公平,改进了个人职业发展潜力,还从整体上促进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提升。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从而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是一个不利因素。

虽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而产生大量需求,但由于欠发达地区所能支付的价格(工资收入、发展机会、流动性等)不足以补偿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因此,按照劳动力市场机制,无法实现供求结合。在我国,由于人才流动的单向性特点导致的流动成本过高进一步恶化了欠发达地区的有效需求不足。

尽管国家也采取了“西部志愿者计划”等政策措施,但是无论从需求量扩大还是人力资本补偿来说,都难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 与此相反,由于大城市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很大,而且这些中心大都居于高端的产业结构而对大学生有着强劲的需求,但是一些地方性的需求抑制(显性的指标限制与隐性的行政限制)与对中小企业或非正规部门的需求抑制(户口、社会保障、流动等),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人为分割,其结果要么是直接。

7.高分急求一篇论文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浅谈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

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表明,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一、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二、选材难: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三、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四、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五、假招聘: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首先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06年是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毕业生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将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再次是结构性就业不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相当明显;,我们相当部分高校毕业生仍抱着进国家大学读书,要解决户口和干部身份问题,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最有保障的观念。

最后,来自农村的学生、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

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

气质和性格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成功有很大影响。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

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一、树立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人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是校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人生职业实现的精神支柱,它对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弃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正确的职业理想还有助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合理地确立求职的期望值,自觉将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相结合。要使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就业、择业和创业,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职业观辩证统一起来,让正确的职业理想成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成业人生风范的不竭动力。

作为一名高职学生,我们要找准自己的职业位置,立足根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了解职业个性 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

社会人力资源的研。

8.求一篇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的1500字论文

[论文摘要] 由于近几年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就业竞争压力大。就业难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文章主要根据当前石河子大学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问题的调查。就其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就业难的相关措施,为大学生认真对待就业难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的大学生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就业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一、大学生应对就业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

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加速度。从2003年至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13万增加到495万,是扩招前的2倍多,而工作岗位的增加却是有限的,每年岗位增长率在36%,而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长率保持在120%左右。

调查结果显示,70.63%的学生对2008年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大部分在校学生没有意识到就业人数的递增速度已远远超过工作岗位的增加速度,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和经验,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夕由于这些方面的忽略使择业、就业时走很多弯路。

(二)就业信息获取不及时

另外一个问题是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大学生没能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及大学生发布了应聘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用人单位没有获取。这两种情况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的局面,延长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过程。

调查显示,58.73%的同学找工作的主要渠道是人才交流市场,这在渠道上就有局限性,因为人才交流市场开放的时间和地点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择业信息的筛选。因此,信息渠道的局限导致了信息获取不及时。

(三)自我能力认识不足,所学知识与现实要求不匹配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良好心理的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

接受调查的同学中有50.8%的同学并不是很了解自己的能力,且缺乏自身能力与实际就业形势相联系。盲目就业是人力资源的错误使用,造成人才的浪费。一个人只有通过自我评估,正确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才能对就业做出最佳抉择,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才是大学生就业的最终目标。

内容没有写完整,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 你进去看看吧。

9.结合自己的实际 谈谈自己对大学生就业现状思考

弱势群体的共同关注 - 大学生就业的生活困难问题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教育,不断扩招的大学,扩大学生的人口膨胀,就业难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更充分地暴露出来。

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生命成为了许多媒体和热点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问题基本上分为一个真正的大学生了弱势群体。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活这一弱势群体困难的问题应该是对得起党和国家,政府的重视,也是整个社会,高等教育机构和学生的需要共同努力的。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也才能真正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促进国家的发展实力。本文分析了弱势群体以及一些在校大学生的实际,具体问题的现状是关心他们面对的问题。

文章从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基本现实,分析了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挖掘就业过程中的大学生出现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的策略和建议相关职能部门的新学生就业提供了参考电流。 关键词:大学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就业的社会关注对策人文关怀首先,在大学生---弱势“弱势”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概念不同程度在过去也被划分在一定的阶级,一定的人群,而不是大学纳入其列,但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难点问题,如生活中,更多严重的形式,无形中大学生分为有形出弱势群体,并引发了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与这一热点问题的焦点,不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现状,也引发了思考和讨论学术界。艺术系,徐州师范大学羊栽花教授在一篇文章中“弱势就业困难大学生和对策思考”中提到:自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使用“弱势群体”,因为这样的理念,从各个角度上的研究人员“弱势群体”的定义。

认为,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因性别,经济贫困,身体残疾,精神障碍,竞争失败和弱势群体,和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出现,给高校。作为大学生,贫困学生,残疾学生,学生有心理问题,外观差“丑陋的生活”等属于“弱势学生群体”。

在“毕业即失业”不再是危言耸听,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很多,或明或暗的冷漠态度,在社会上的歧视,使学生能不能找到工作的弱视群体的平等权利,被无情地剥夺了公平竞争的资格,导致了各种社会矛盾和矛盾的。大学生中的困难弱势就业,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且也违背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现象不能不发人深省的目标。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连续8号高校毕业生到国家统计局:2003 2120000, 2004 2800000 2005 3330000 2006 4130000 2007 4950000 2008 5590000 2008 6100000 2010 6310000,从观测的详细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毕业生人数猛增趋势,即8年累计35,330,000,据权威部门统计教育:毕业生就业等等远在2009年只有35%,再加上谁毕业生就业尚未被描述为一个非常严峻的形势过去的学生,如此庞大的基地已经形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往届毕业生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再加上一拨人来短缺,理想的战斗甚至更多的就业机会。

虽然许多企业面临用工荒,但作业都是普通工人提供就业机会,整个社会是鼓励学生到基层,从基础干,而且还与最终目的相反上学,所以即使形成了无用的教育的情况。他们高不成低不就,所以对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

三,大学生,生活中的问题的就业难,以及相关的对策1,大学生自身的问题一,当前就业难大学生和他们的这个问题本身是不可分割的,其次是许多社会因素造成了“毕业生就业的生活困难的问题,”这样的情况。 一方面,许多学生的敬业精神和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实践经验,能力差。

竞争力的具体工作并不导致任务,特别是怨天;跟着错就业观念大学生很多学生受传统观念的约束,工作期望过高的。他们总是“天之骄子”的身份本身,构成太大,对自己缺乏缺乏适当的就业心态,准确和切合实际的评估。

这些大学生都需要加强练习的质量,改变他们的就业,就业心态调整的概念,职业发展概念“第一创业生涯后,再就业”建立了,认识到自己的情况,不能太功利,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有重点地培养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技能;加强社会实践锻炼,建立“范围,不靠”的理念,抓住每一个机会,采取努力的优势,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各种形式,多渠道积极主动的做法道路就职;必须有创意和冒险精神,挖掘,“按国家”创业开拓市场的变化“靠父母”,“走在路上要打破积极思维的束缚,给自己一腔激情;公务员“的传统就业观念的。 2,业务问题自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余波下半年逐渐隐退,就业形式显著回暖。

尽管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尴尬,但大学生的一些雇主很多企业遭受歧视和性别歧视是非常严重的,无法提供一个合理的平台。也有一些企业努力实施劳动法,缺乏培训,挽留人才理念是观看了人才外流。

这主要表现在企业提供的薪酬不合理的位置不匹配的劳动法实施的力度是不够的。许多公司挑选毕业生总是让就业协议,试用期的延长未经许可,占有毕业生的无酬劳动的一些非常。

10.急求一份关于大学生毕业就业方面的感想的文章(最好是营销方面的

把这个改下就差不多了/摘 要:现在的社会是知识的社会,大学生今天所学的技能是以后就业的基础和保障。

我们在校期间应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技能,切实认识到从学校人,单位人,社会人,职业人的角色的转变,把社会的职业需求和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素质很好的结合起来。

关键词:职业理想 职业个性 职业品质 职业技能 职业计划当我们入校的那一天成了一名大学生;当我们离校走向社会后,便成了一个职业人。就广义而言,世间所有的大学生,古今中外,无一例外,都走着一条职业人的道路。

无论您是本科、专科、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他们毕业以后当走上社会时,都要寻得一个岗位,从事某个职业,都成了一个社会的职业人。 通过三年的学习,将如何从一名大学生向职业人转化的。

我们作为未来的职业人,既不同于社会上的白领,也不属于蓝领。而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群,被社会戏称为灰领的职业者具有高尚的品格,高尚理想与追求。

努力从事社会公益劳动,走向社会争做一个道德高尚的职业人! 一、树立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人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是高校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人生职业实现的精神支柱,它对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弃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正确的职业理想还有助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合理地确立求职的期望值,自觉将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相结合。 要使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就业、择业和创业,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职业观辩证统一起来,让正确的职业理想成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成业人生风范的不竭动力。

作为一名高职学生,我们要找准自己的职业位置,立足根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了解职业个性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

社会人力资源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个性对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职业素质培养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大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

例如,他喜欢什么样的同事,喜欢怎样的活动,对什么问题感兴趣,这些问题都会与他们未来的工作状态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学生了解这一点,在确定自己的工作时,会多一层理性的思考,择业的针对性就会增强一些。

如个性偏内向的学生要知道自己的个性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个性外向类型的学生在做研究工作时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好的职业性格有助于个体在相应职业中更良好地完成工作。 三、提升职业品质大学生职业品质是指大学生在职业行为、工作作风方面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态度和品质等。

提升学生职业品质的过程,也是帮助他们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这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所在。 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

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已认识到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已为就业者的职业品质注入了新的内涵。 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品质需求从某种角度讲,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诸如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沉着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许多职业已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培养职业技能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培养的落脚点。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好处。

提高技能,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组织进步的需要;另一方面,为自己今后更进一步,取得更好的职位做准备。 相应的技能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本,不同的职业会对人们有不同的技能要求。

大学生对技能的理解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认为经过了专业学习,就有了相应的技能。 要让大学生了解知识教育是学习技能的基础。

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一定要经过反复实践或者体验。大学生要学会整理自己的技能清单,了解这些技能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和认识的方法,这都是职业素质教育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制定职业计划大学生应该通过制定自己的职业计划来了解自己,也包括了解他人和了解社会。在制定计划中大学生需要经历几个实践环节;一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一些相关的信息来补充、完善自己制定的职业培养计划;二是在做计划时要评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兼顾自己的能力,环境条件的限制,周围人对自己的期望;三是要预测在现实目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碍和如何逾越障碍特别是应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以获取更多的经验和社会信息。

通过实践,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全面的了解. 结束语:我们要通过三年的勤奋学习刻苦专研,使自己塑造成一位掌握专业,能说会写,品德高尚,善与社会沟通的应用性人才切实认识到从学校人,单位人,社会人,职业人的角色的转变,把社会的职业需求和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素质很好的结合起来。

高校毕业生就业论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论文

资讯

毕业设计网站论文

阅读(42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设计网站论文,内容包括求几个毕业论文样本的网站,供参考.,高分求VB或网站程序论文和毕业设计,马上就毕业了,网站设计与制作的论文该怎么写。目前信息化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大量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开始利用网络这种

资讯

关于信用社毕业论文

阅读(43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信用社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我要写一份关于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论文,写什么题目的什么好呢?,信用社经济类毕业论文贷款方面的,能帮我写个关于某县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及分析的毕业论文的提纲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推荐一个

资讯

变频器在平网印花机设计与应用毕业论文设计

阅读(44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变频器在平网印花机设计与应用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包括电气自动化论文题目,紧急需要“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研究性学习论文,1500字以上,请大,急求一篇关于变频调速或者变频器的外文文献,要论文形式的搜狗。1. PLC控制花样喷

资讯

论善意取得毕业论文

阅读(40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论善意取得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毕业论文善意取得制度创新之处,善意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800字谢谢了,急!求助翻译论文摘要<论善意取得制度研究>。善意取得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有两种观

资讯

关于变频器的毕业论文

阅读(46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变频器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毕业论文:变频器的设计,求PLC变频器毕业论文de外语参考文献,翻译求助——变频器等方面的专业论文的摘要。黄慧敏. 通用变频器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矿山机械.2004(11)曹玉泉,王主恩. 异步

资讯

毕业设计科技小论文

阅读(40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设计科技小论文,内容包括科技小论文可以写什么内容?,科技小论文400字,如何写科技小论文(3000字以内)?。比如;选好课题撰写科技小论文,首先要考虑写什么,也就是课题的选择。选择课题是写好论文的关键。要注意以下原则:价值

资讯

关于针棉织品染整专业毕业论文

阅读(46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针棉织品染整专业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一篇染整毕业论文,染整技术在毛发领域的应用论文,求一篇与染织专业有关的论文,1000到2000字左右~谢谢各位大神了~。进入21世纪,绿色环保纺织品成为纺织品种的新视点,在运用千变万化

资讯

毕业论文专家评阅意见

阅读(42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专家评阅意见,内容包括论文评阅意见怎么写,大学毕业论文的评阅人评语怎么写,大学毕业论文的评阅人评语怎么写。研究生应按时认真完成学位论文并按照本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论文。

资讯

子空间毕业论文

阅读(38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子空间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子空间的交与和,子空间聚类文章簇集合并部分怎么写?,关于受限子空间图像识别的论文,中英文对照。最小二乘方法最早是有高斯提出的,他用这种方法解决了天文学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确定了某些行星和彗星的

资讯

广东金融学院毕业论文模板

阅读(42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广东金融学院毕业论文模板,内容包括金融学毕业论文,感觉好难啊,谁能发我几篇范文,金融学论文,怎么写,金融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原发布者:zyling1208 对金融学的认识的论文金融市场交易之间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更主要的是借贷关

资讯

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阅读(39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有谁写过关于我国会计失真原因及对策的毕业论文,求助相关资料百,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这个会计毕业论文好不好写,如果不,求《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的

资讯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百度文库

阅读(36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百度文库,内容包括毕业论文范文,本科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及范文,求毕业论文、范文也可以。毕业论文格式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

资讯

汽车轮胎的保养与维护毕业论文

阅读(46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汽车轮胎的保养与维护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汽车轮胎的日常维护毕业论文怎么写?,汽车轮胎的日常维护毕业论文怎么写?,汽车专业写一篇关于汽车轮胎的毕业论文。最初的气压轮胎是 1888年 英国的兽医 John Boyd Dunlop ,他先用橡胶

资讯

毕业论文一稿怎么写

阅读(38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一稿怎么写,内容包括毕业论文一稿怎么写计算机专业记账本,毕业论文初稿怎么写,毕业论文如何写。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宏观论文范文和微观论文范文。凡属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

资讯

一村一名大学生农业生产经营毕业论文

阅读(46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村一名大学生农业生产经营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一篇发展新农村大学生1500字论文,急求一篇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三千字左右谢谢!,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年全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