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答辩范文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PPpptT(监控系统没有检测到报警是什么情况?)

1.监控系统没有检测到报警是什么情况?

没有检测到报警的原因及处理。

(1)没有打开报警检测时间开关。

(2)未打开报警控制器电源。

(3)报警控制器与计算机串口连接错误。报警控制器只能与计算机串口1连接,如果使用多台报警控制器,必须通过RS- 232/RS- 485转换器连接。由于RS-232只能点对点地连接,不能并联多个设备;当只有一台时,在通信距离不太远(12 m以内)时,可以直接与计算机连接,注意TX、RX及GND的正确连接,计算机串口1的第3引脚与报警控制器的RX(R232)连接,计算机串口1的第2引脚与报警控制器的TX(T232)连接,GND与GND之间相互连接。

(4)未设定移动报警区域,或者灵敏度过低。

2.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与3G应用前景

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

回顾我国移动电话1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移动通信发展史是超常规的发展史。自1987年中国电信开始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以来到1993年用户增长速度均在200%以上,从1994年移动用户规模超过百万大关,移动电话用户数每年几乎比前一年翻一番。1997年7月17日,我国移动电话第1000万个用户在江苏南京诞生,意味着中国移动电话用10年时间所发展的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电话110年的发展历程。2001年8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位。2003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2.69亿户,普及率为20.8%。而在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10个国家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83%。其中,英国为84.4%,意大利为92.65%,卢森堡为101.34%;当时,中国为16.09%。所以,我国移动通信业务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历史发展的新机遇

回顾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历程是第一代移动通信制式较多,有美国的AMPS,英国的TACS,北欧、日本的制式等。我国科技人员分析对比根据国情选用了TACS系统,购买国外设备建设移动通信网,设备制造厂也与外国公司合作生产(装配)了部分系统设备和手机。研究部门也研制了部分设备,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为气候。到了第二代,国际上主要是GSM、CDMA两种制式。在建立第二代移动通信网之前,我国分别在嘉兴、天津进行了GSM、CDM的试验,测试了各种性能。由于GSM标准成熟较早,我国开始选用了GSM系统,后来联通公司又引进了CDMA统,在第二代移动通信建设中我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制和标准系列,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设备制造商如华为、中兴等公司也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样他们就推进了产品的开发生产,使我国民族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些比例。在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时我国的相关领导和广大技术人员,明确认识到这是改变我国在移动通信业局面的重要机遇,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积极参加3G标准制定工作,成立了IMT-2000RTT(无线传输技术)评估组,并先后向国际标准组织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和LAS-CDMA。TD-SCDMA已成为国际上3G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LAS-CDMA也成为3G国际标准组织的后备标准。设备制造厂商在积极参加标准制定的同时,努力开发产品,取得较好进展。尤其是中兴、华为开发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可以提供运营商使用,而且在国外也占有一定位置。

3G改变中国通信格局

关于3G的发展,三年前我国政府部门已确定了“冷静、稳妥、科学、求实”和“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3G及3G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与原则。信息产业部于2002年出台了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时分双工获得了55 100=155MHz的频谱,FDD获得了120 60 (170)=180~C350MHz的频谱。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分双工标准体制的重视与支持。

根据政府确定的基本方针与原则,2001年6月22日信息产业部成立3G技术试验专家组(3GTEG),负责实施3G技术试验,专家组由来自国内的运营、设备制造和科研院校的专家组成。信息产业部六个司局组成3G领导小组。试验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MTNet(移动通信实验网)进行;第二阶段,在运营商网络和MTNet进行。截止2003年底,已对WCDMA,TD-SCDMA,2GHzCDMA20001x完成了第一阶段试验工作,结论是系统基本成熟,终端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2004年进行第二阶段试验。

国际电联ITU-R在1985年,就开始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和标准。其目标是统一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和频段,实现全球漫游,提高移动通信的频谱利用率及数据传输速率,满足多媒体业务的需求。1998年,国际电联ITU向全世界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世界标准草案,共征集了来自美、欧、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16种3GRTT(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标准提案。在提案评审和筛选过程中,国际电联根据对3G标准的要求,对3G标准提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评估、仿真、融合、关键参数的确定工作,通过了包括中国提案在内的5个无线传输的技术规范。目前,国际上共认的3G主流标准有3个,分别是欧洲阵营的WCDMA、美国高通的CDMA2000和中国大唐的TD-SCDMA。

3.求论文:移动通信与机械施工

浅论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的改进 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能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的保证。

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特点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单个工程为对象进行编制的,一般情况下是各个施工企业分别独立进行,它有很强的技术性和综合性,需要编制人员有足够的建筑工程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经验。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必须适应工程项目和业主、设计、监理的特殊要求,同时也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地方规范的要求。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必须满足最终的一个基本要求即对施工过程起到指导和控制作用,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实现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效益,达到施工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目前所存在的缺陷: 1.目前所累积的建筑施工技术资源得不到有效、充分的应用,特别是其中的智力资源,这一方面是编制人员自身素质和经验不足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传播渠道不足不畅通所致。

对早已有的成功经验没有进行借鉴,所编制的内容缺乏新技术、新工艺,没有起到提高劳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的作用。往往有这种情况,某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在构想的内容,早已是有经验可以借鉴,但他不仅没有借鉴,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项成果的存在,这就给编制人员带来了大量的重复劳动。

2.有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缺乏技术理论基础和具体施工经验,编制中只是对技术规范照搬照抄,而未对具体工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没有起到指导施工作用。 3.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对每个建筑工程逐个进行编制,以适应不同工程的特点,但不同编制人员对于同类型的施工工艺在进行编制工作的同时,作了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劳动,降低了工作效率。

4.现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只作为技术管理制度的一项工作,它主要追求施工效益而很少考虑经济效益,存在只注重组织技术措施,而没注重经济管理的内容,以至在实施过程中不讲成本,没有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 5.目前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经常是技术部门的几个技术人员包揽,技术部门搞编制,生产部门管执行,出现设计与实施分离的现象,以至造成施工组织设计只是个形式而已,不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原有的传统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已不能适应现在的要求。目前我国已加入了WTO,建筑施工企业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适应建筑市场和新型施工管理体制的需要,要具备建造现代化建筑物的技术力量和手段,就必须对现在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进行改进。

实施办法如下: 1.运用系统的观念和方法,建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的标准。行业管理部门如能对建筑工程的大中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收集,经过分析和归纳,整理并发布,则能使先进的施工组织设计更能发挥效益,减少编制人员重复劳动,而且能推广先进经验。

2.企业应改变施工组织设计由技术部门包揽的做法,实行谁主管项目实施,就由谁负责主持编制并执行的方法。使施工组织设计能较好的服务于施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3.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就是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和要求,根据现有的和可能创造的施工条件,从事实出发,决定各种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式。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应根据多年积累的建筑施工技术资源,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并结合工程项目的特殊性,从技术及经济上互相比较,从中选出最合理的方案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使技术上的可行性同经济上的合理性统一起来。

4.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应简明扼要,突出目标,结合企业实际满足招标文件的需要,要具有竞争性,能体现企业的实力和信誉。 5.建筑施工企业应实行施工组织设计的模块化编制,更多的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便进行积累、分组、交流及重复应用,通过各个技术模块的优化组合,减少无效劳动。

6.努力贯彻国家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标准,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建立并完善科学的、规范的质量保证体系。逐项地编制质量保证计划,应与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同时进行,并努力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扩大深度和范围,对设计图纸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做出评估,实现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一体化。施工企业要建立施工组织设计总结与工法制度,扩大技术积累,加快技术转化,使新的技术成果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得到应用。

目前已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中已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建筑施工企业应大力发展与运用信息技术,重视高新技术的移植和利用,拓宽智力资源的传播渠道,全面改进传统的编制方法,使信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到核心的作用,逐步实现施工信息自动化、施工作业机器化、施工技术模块化和系统化,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使企业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ppt(求: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1.求: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本科 助理工程师) 摘 要: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切换已被作为一种关键的技术广泛应用。

本文论述了硬切换、软切换和接力切换的原理、过程及优缺点,并结合这三种主流的切换技术在GSM、CDMA和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做了比较,并对三种切换技术的优劣做了总结。 关键词:移动通信系统; 切换 ;硬切换 ;软切换 ;接力切换。

切换是指移动用户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时,或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其他原因致使通信质量下降时,使用中的话音信道就会自动发出一个请求转换信道的信号,通知移动通信业务交换中心,请求转换到另一个覆盖区基站的信道上去,或是转换到另一条接收质量较好的信道上,以保证移动用户能够正常通信。 一、硬切换 硬切换是在不同频率的基站或覆盖小区之间的切换。

这种切换是移动终端在切换状态时,先暂时断开通话,并自动向新的频率调谐,与新的基站接上联系,建立新的信道,从而完成切换的过程。 简单来说,硬切换的特点就是“先断开、后切换”,切换的过程中约有200毫秒时间的短暂中断。

因为原基站和移动到的新基站的电波频率不同,移动终端在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切断后,往往不能马上建立新基站的新信道,这时就出现一个短暂的通话中断时间。它对通话质量有影响。

硬切换一般采取辅助切换方式,即由移动台监测判决,由交换中心控制完成,在切换过程中基站和移动台均参与切换过程。其切换过程如下: 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不断地向所在小区的基站报告小区和相邻小区基站的无线电环境参数。

本小区基站依据所接收的该移动用户无线电环境参数来判断是否应该进行切换。当满足切换条件时,基站便向移动台发出切换请求,同时将切换请示信道传送给MSC,MSC立即判断此新基站位置码是否属于本MSC辖区。

此时有两种情况:若MSC确认新基站是属于本MSC辖区的基站,则通知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最佳或次最佳替换信道),然后将所找的信道及IMSI经过本区的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移动台依据信道号的频率值将工作频率切换到新的频率点上,并进行环路核准,核准信息经MSC核准后,MSC通知基站释放原信道。若MSC发现新基站是属于非本MSC辖区的基站,MSC就将切换请求转送给新MSC,再由新MSC通知它的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然后将找到的基站信道号及IMSI传送给原MSC,并经由原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然后进行移动台的核准和基站的释放过程。

二、软切换 软切换是发生在同一频率的两个不同基站之间的切换。所谓软切换,就是在移动终端进入切换过程时,与原基站和新基站都有信道保持着联系,一直到移动终端进入新基站覆盖区并测出与新基站之间的传输质量已经达到指标要求时,才把与原基站之间的联系信道切断。

简单地说,软切换的特点是“先切换、后断开”。这种切换方式是在与新基站建立联系信道后,才断开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因此在切换过程中没有中断的问题,对通信质量没有影响。

软切换可以是同一基站控制器下的不同基站或不同基站控制器下不同基站之间发生的切换。 软切换也是移动台辅助的切换。

在进行软切换时,移动台首先搜索所有导频并测量它们的强度。移动台合并计算导频的所有多径分量(最多K个)的Ec/Io(一个比特的能量Ec与接收总频谱密度--噪声加信号--Io的比值)作为该导频的强度,K是移动台所能提供的解调单元数。

当该导频强度Ec/Io大于一个特定值T_ADD时,移动台认为此导频的强度已经足够大,能够对其进行正确解调,但尚未与该导频对应的基站相联系时,它就向原基站发送一条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以通知原基站这种情况,原基站再将移动的报告送往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则让新的基站安排一个前向业务信道给移动台,并且原基站发送一条消息指示移动台开始切换。 当收到来自基站的切换指示消息后,移动台将新基站的导频纳入有效导频集,开始对新基站和原基站的前向业务信道同时进行解调。

之后,移动台会向基站发送一条切换完成消息,通知基站自己已经根据命令开始对两个基站同时解调了。 接下来,随着移动台的移动,可能两个基站中某一方的导频强度已经低于某一特定值T_DROP,这时移动台启动切换去掉计时器(移动台对在有效导频集和候选导频集里的每一个导频都有一个切换去掉计时器,当与之相对应的导频强度比特定值D小时,计时器启动)。

当该切换去掉计时器T期满时(在此期间,其导频强度应始终低于D),移动台发送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两个基站接收到导频强度测量消息后,将此信息送至MSC(移动交换中心),MSC再返回相应切换指示消息,然后基站发切换指示消息给移动台,移动台将切换去掉计时器到期的导频将其从有效导频集中去掉,此时移动台只与目前有效导频集内的导频所代表的基站保持通信,同时会发一条切换完成消息告诉基站,表示切换已经完成。

在目前商用的CDMA系统中,所用的切换技术都是软切换。由于软切换是在频率相同的基站之间进行的,因此当移动终端移动到多个基站覆盖区交界处时,移动终端将同时和多个基站保持联系,起了业。

2.求: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本科 助理工程师) 摘 要: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切换已被作为一种关键的技术广泛应用。

本文论述了硬切换、软切换和接力切换的原理、过程及优缺点,并结合这三种主流的切换技术在GSM、CDMA和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做了比较,并对三种切换技术的优劣做了总结。 关键词:移动通信系统; 切换 ;硬切换 ;软切换 ;接力切换。

切换是指移动用户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时,或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其他原因致使通信质量下降时,使用中的话音信道就会自动发出一个请求转换信道的信号,通知移动通信业务交换中心,请求转换到另一个覆盖区基站的信道上去,或是转换到另一条接收质量较好的信道上,以保证移动用户能够正常通信。 一、硬切换 硬切换是在不同频率的基站或覆盖小区之间的切换。

这种切换是移动终端在切换状态时,先暂时断开通话,并自动向新的频率调谐,与新的基站接上联系,建立新的信道,从而完成切换的过程。 简单来说,硬切换的特点就是“先断开、后切换”,切换的过程中约有200毫秒时间的短暂中断。

因为原基站和移动到的新基站的电波频率不同,移动终端在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切断后,往往不能马上建立新基站的新信道,这时就出现一个短暂的通话中断时间。它对通话质量有影响。

硬切换一般采取辅助切换方式,即由移动台监测判决,由交换中心控制完成,在切换过程中基站和移动台均参与切换过程。其切换过程如下: 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不断地向所在小区的基站报告小区和相邻小区基站的无线电环境参数。

本小区基站依据所接收的该移动用户无线电环境参数来判断是否应该进行切换。当满足切换条件时,基站便向移动台发出切换请求,同时将切换请示信道传送给MSC,MSC立即判断此新基站位置码是否属于本MSC辖区。

此时有两种情况:若MSC确认新基站是属于本MSC辖区的基站,则通知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最佳或次最佳替换信道),然后将所找的信道及IMSI经过本区的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移动台依据信道号的频率值将工作频率切换到新的频率点上,并进行环路核准,核准信息经MSC核准后,MSC通知基站释放原信道。若MSC发现新基站是属于非本MSC辖区的基站,MSC就将切换请求转送给新MSC,再由新MSC通知它的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然后将找到的基站信道号及IMSI传送给原MSC,并经由原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然后进行移动台的核准和基站的释放过程。

二、软切换 软切换是发生在同一频率的两个不同基站之间的切换。所谓软切换,就是在移动终端进入切换过程时,与原基站和新基站都有信道保持着联系,一直到移动终端进入新基站覆盖区并测出与新基站之间的传输质量已经达到指标要求时,才把与原基站之间的联系信道切断。

简单地说,软切换的特点是“先切换、后断开”。这种切换方式是在与新基站建立联系信道后,才断开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因此在切换过程中没有中断的问题,对通信质量没有影响。

软切换可以是同一基站控制器下的不同基站或不同基站控制器下不同基站之间发生的切换。 软切换也是移动台辅助的切换。

在进行软切换时,移动台首先搜索所有导频并测量它们的强度。移动台合并计算导频的所有多径分量(最多K个)的Ec/Io(一个比特的能量Ec与接收总频谱密度--噪声加信号--Io的比值)作为该导频的强度,K是移动台所能提供的解调单元数。

当该导频强度Ec/Io大于一个特定值T_ADD时,移动台认为此导频的强度已经足够大,能够对其进行正确解调,但尚未与该导频对应的基站相联系时,它就向原基站发送一条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以通知原基站这种情况,原基站再将移动的报告送往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则让新的基站安排一个前向业务信道给移动台,并且原基站发送一条消息指示移动台开始切换。 当收到来自基站的切换指示消息后,移动台将新基站的导频纳入有效导频集,开始对新基站和原基站的前向业务信道同时进行解调。

之后,移动台会向基站发送一条切换完成消息,通知基站自己已经根据命令开始对两个基站同时解调了。 接下来,随着移动台的移动,可能两个基站中某一方的导频强度已经低于某一特定值T_DROP,这时移动台启动切换去掉计时器(移动台对在有效导频集和候选导频集里的每一个导频都有一个切换去掉计时器,当与之相对应的导频强度比特定值D小时,计时器启动)。

当该切换去掉计时器T期满时(在此期间,其导频强度应始终低于D),移动台发送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两个基站接收到导频强度测量消息后,将此信息送至MSC(移动交换中心),MSC再返回相应切换指示消息,然后基站发切换指示消息给移动台,移动台将切换去掉计时器到期的导频将其从有效导频集中去掉,此时移动台只与目前有效导频集内的导频所代表的基站保持通信,同时会发一条切换完成消息告诉基站,表示切换已经完成。

在目前商用的CDMA系统中,所用的切换技术都是软切换。由于软切换是在频率相同的基站之间进行的,因此当移动终端移动到多个基站覆盖区交界处时,移动终端将同时和多个基站保持联系,起了业。

3.急求移动通信毕业论文

:21 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飞速发展,在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 作用下,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移 动互联网逐步形成;网络技术数字化,宽带化;网络设备智能化,小型化;应用 于更高的频段,有效利用频率;移动网络的综合化,全球化,个人化;各种网络 的融合;高速率,高质量,低费用.这正是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 方向和目标.

论文关键词:第四代移动通信(4G) ;正交频分复用;多模式终端 一,引言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随着电子

4.求一篇关于"移动通信新业务"的毕业论文

[编辑本段]中国移动服务品牌

G3是中国移动基于TDSCDMA这一3G技术标准提出的服务品牌,是TD新形象:"G3”标识造型取义中国太极,以中间一点逐渐向外旋展,寓意3G生活不断变化和精彩无限的外延;其核心视觉元素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水墨丹青和朱红印章,以现代手法加以简约化设计,该标识还有丰富的彩色运用和延展。 这体现了中国移动积极支持国家自主科技创新,架起全新沟通平台,为客户提供精彩、高效的数字化信息生活。

中国移动的G3含义:

(1)创意诠释:全案以水墨手法勾勒出G字,右上方以中国印章刻画出3字。在整体造型上美观协调,颜色搭配和谐,富有中国元素和强烈的视觉效果;阶段性Slogan突显了该标识与3G的映射关系。(2)传播诉求:G3是3G时代移动生活方式的领先者,为消费者提供一种便捷高效和精彩丰富移动生活方式;G3也是中国移动基于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推动民族科技创新的产物。3G的速度和效率满足客户随时随地沟通与分享的需求,进一步延伸他们的视野,拓展其沟通方式,让生活更加充满激情和快乐。

G3标识发布时间

2009年1月7日,工信部正式发布3G牌照,中国移动同步发布中国移动3G标识G3。

3专题:

至2009年年中,全国二批TD建设城市将陆续完成3G网络建设,全国各地用户将享受到3G带来的便利生活。其中河南省的进度已经过半,TD网络覆盖工程现在全省已经普遍地投入建设,郑州市3月底之前一定要建设完毕。经过各项工作之后,6月底之前一定要投入使用,全省在10月底之前一定要投入使用。

中国移动

在G右上方的3代表立方,意味着3G时代的移动用户将呈立方趋势增长;还有人认为突出黑色的G,红底白字3,红黑是春节对联两种主颜色,预言者3G春天的来临,预言着中国移动敢以TD博三分天下的雄心。

G3不是代表3G,而是“Guide3”的缩写,Guide有两层意思,动词代表引领、影响、支配等意思,名词代表引领者、向导的意思。综合起来的大意是引领另外两家友商进入3G时代。“3”代表着3G时代下的移动+宽带+固网+手机电视+……融合,更大胆的猜想是暗喻中国移动将超越现有3G概念,在TD-LTE时代提供适合上述融合业务应用的网络支撑、终端、服务等等,引领人们进入真正的3G生活。因此G3是个很庞杂的概念,除非中国移动出尔反尔要推“G3”自有品牌的手机,否则结果就只有一个——战略性品牌,将涵盖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等品牌业务。

中国移动官方解释

“G3”标识造型取义中国太极,以中间一点逐渐向外旋展,寓意3G生活不断变化和精彩无限的外延;其核心视觉元素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水墨丹青和朱红印章,以现代手法加以简约化设计,该标识还有丰富的彩色运用和延展,这体现了中国移动积极支持国家自主科技创新,架起全新沟通平台,为客户提供精彩、高效的数字化信息生活。

G3标识属于承载网标识,将不作为单独的客户品牌存在,而是充分融入中国移动的三大品牌进行推广。

G3标识的战略性推出,意味着中国移动支持国家自主科技创新,为客户架起全新沟通平台,引领精彩、高效的3G生活。

5.求通信类毕业论文

移动数据通信的技术与市场 在全球蜂窝移动电话迅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要求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都能获得信息的要求,数据信息的传递从简单的寻呼进入到多媒体的信息业务,数据传输的方式也越来越多。

由于计算机出现而产生的数据通信,伴随着计算机从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到各种掌上型、膝上型电脑的日益普及,加上高速、有效、可靠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成熟,以及便携式计算机和各种数据终端的处理能力与通信功能的日益完善,使移动数据通信的发展具备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一、移动数据通信的特点和应用 移动数据通信是无线数据通信中常见的一种。

它是无线数据终端中心主机或其它无线终端之间采用无线连接,通过无线电波传递数据的一种通信手段。移动数据通信与采用无线手段为固定用户提供的数据通信方式不同的是,它是计算机间的无线数据通信。

移动数据通信具有以下特点: 1、没有铺设线路的麻烦,因而降低了建设资金,并且建设周期短而快; 2、网络设备简单,组网方便、灵活; 3、通信快速方便,覆盖面广,可追踪移动系统,并确保信息可靠传递; 4、移动用户可访问中心数据库,建立无线办公室; 5、可作为地面有线数据网络的延伸与补充; 6、系统结构可扩充,系统可用性高。 移动数据通信的应用有面向专网用户及用户群体的纵向市场以及面向公用及个人用户的横向市场。

其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线交易。具体有销售点(POS)业务、交易过程(包括数据库检索、信用卡鉴别、订单输入、存货清单、信息查询等)、自动柜员机(ATM)、电子银行与电子商务、点对点通信(包括在计算机之间或从专门的设备转换数据文件)、远程数据库访问。

2、双向信息。包括双向寻呼、无线电子信箱、点播信息、车队调度、野外作业与服务、投递业务的路由选择。

3、监测和跟踪。包括告警、保安及个人人身安全;公用事业(水、电、煤气等)读表、油井数据状态;车队调度与管理,向车队发送路由、路况、客运、货运服务等方面的信息。

二、电路交换型和分组交换型移动数据业务 1、电路交换型移动数据业务 电路交换型移动数据业务是指在现有的蜂窝移动电话网(模拟蜂窝网及数字蜂窝网)上提供透明的数据业务,它类似于电话网上的数据传输业务。其特点是用户在呼叫建立后,无线信道一直为该用户所独占,直到数据传输结束,其它用户才能使用该信道。

这种方式简单,使用费用较低,以及现有蜂窝系统已有大的覆盖范围,因而是目前移动数据传送的主要方式之一。 移动数据在模拟蜂窝网络上通过专家的蜂窝系统所用的MODEM来传送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4.4kbit/s(V.32 bis)。

这种方式适合于传送长文件,并具有应用范围广、覆盖面大的优点。 在NMT450、NMT900、TACS AMPS等模拟蜂窝网上使用的数据业务,一般有三类传真以及计算机配上MODEM的连接传送数据等。

数字蜂窝网络与模拟蜂窝系统的不能区分数据、话音业务不同,它不仅能区分话音呼叫和数据呼叫,而且还能区分不同种类的数据呼叫。 GSM是全数字式的蜂窝系统,并且使用了ISDN的一般原理,本身具有传输数据的能力,可提供的数据业务有三类传真、MODEM数据业务、专用分组数据装配拆卸(PAD)业务、分组数据业务及各种承载业务等。

北美的标准的数字蜂窝系统D-AMPS(IS-54-TDMA)、IS-95CDMA等也可提供短信息传输、非同步数据、三类传真、分组数据等。 目前,电路交换型的数据业务主要由模拟蜂窝系统、GSM、DCS 1800及PCS(个人通信系统)等提供。

2、分组交换型移动数据业务 分组交换型移动数据业务是以‘分组长(或色)’的形式在无线信道上传送,传送过程不用呼叫建立,且信道并不完全固定分配给某一同用户,而是多个用户的‘数据’分离,因而其信道利用率高。 分组交换型移动数据业务的网络有两类。

一类是独立的分组交换移动数据网,采用专门用于移动数据通信的标准,这类标准的网络主要有Motorola公司的DataTac、Ericsson公司和瑞典电信的Mobitex、Motorola和IBM公司的Ram Mobile Data以及Ardis和欧洲的ETSI制订的欧洲集群无线电和移动数据标准Tetra等;另一类是基于蜂窝电话网的分组交换移动数据网,通常是与蜂窝移动电话共享频率和部分设施,这一类标准主要是由IBM、McCaw、GTE、Bell、Atlantic制订的CDPD(蜂窝数字分组数据)标准,它是基于北美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网的AMPS的。 此外,CDMA也在制定相应的标准。

3、电路交换型和分组交换型移动数据业务的比较 电路交换型的移动数据业务,其速率较低、时延较小、传输小数据量业务时信道利用率较低。适于传送数据量大、可靠性要求不太高、而实时性要求高的文件。

分组交换型的移动数据业务,其速率较高、时延较大、传输小数据量业务时信道利用率高。适于传送突发性的短数据文件、可供对可靠性要求高、而实时性要求不太高的用户使用。

三、GSM承载的各种移动数据业务 GSM的承载业务有非透明方式及透明方式两种。非透明方式经GSM发送时,精确度高,每个分组数据均检查核对,如不能纠。

6.论文,PPT怎么写

原发布者:辰訾

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PowerPoint,是一个演示文稿软件,用来制作演示文稿;应用该软件,可以很方便的在各个幻灯片中制作各种特效,诸如幻灯片里面的各种对象,文字、图片、影片等,都可以分别或有选择的设置动画效果,让效果符合他们的日常工作的需要。一个演示文稿,是由多个或一个幻灯片来组成的,这是整体构架;一个幻灯片,又是由各种对象组成的,如文字对象、图片对象(插入的图片、绘制的图形等)、声音对象、视频对象、导入的各种其它对象、控件对象等组成。掌握了演示文稿对象的组成,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对象来组合而成一个演示文稿。1)Word转换幻灯片:模板内的类似文本框的框叫占位符。将一篇文档的全部文字粘贴进占位符后,幻灯片左下角出现“==”特殊符号,点击此符号可以根据需要拆分幻灯片。其中“控制自动更正”功能可解决首个字母大写的问题。文本框不具有占位符功能。2)自制模板:选好基本模板,“格式/背景/填充效果/预设”选好颜色后,“双色”更改颜色,自制漂亮的模板。3)应用新模板:①打开新模板,点击“文件/另存为”,文件类型选择保存为“演示文稿设计模板”,路径采用windows默认路径,即可将新模板保存为默认模板方便以后应用。②“格式/幻灯片设计”,右侧弹出的“幻灯片设计”窗口点击下方“浏览”,选择要用的模板。4)更改符号:在占位符中,回车会产生漂亮的符号。对符号不满意时,可以通过“项目符号/编号”选择需要的符号;回车后产生的符号不需要

7.谁帮我提供一篇《移动通信的应用与开发》论文,小弟用高分回报,

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 回顾我国移动电话1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的移动通信发展史是超常规的发展史。

自1987年中国电信开始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以来到1993年用户增长速度均在200%以上,从1994年移动用户规模超过百万大关,移动电话用户数每年几乎比前一年翻一番。1997年7月17日,我国移动电话第1000万个用户在江苏南京诞生,意味着中国移动电话用10年时间所发展的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电话110年的发展历程。

2001年8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位。2003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2.69亿户,普及率为20.8%。

而在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10个国家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83%。其中,英国为84.4%,意大利为92.65%,卢森堡为101.34%;当时,中国为16.09%。

所以,我国移动通信业务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的新机遇 回顾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历程是第一代移动通信制式较多,有美国的AMPS,英国的TACS,北欧、日本的制式等。

我国人员对比根据国情选用了TACS系统,购买国外设备建设移动通信网,设备制造厂也与外国公司合作生产(装配)了部分系统设备和手机。部门也研制了部分设备,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为气候。

到了第二代,国际上主要是GSM、CDMA两种制式。在建立第二代移动通信网之前,我国分别在嘉兴、天津进行了GSM、CDM的试验,测试了各种性能。

由于GSM标准成熟较早,我国开始选用了GSM系统,后来联通公司又引进了CDMA统,在第二代移动通信建设中我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制和标准系列,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设备制造商如华为、中兴等公司也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样他们就推进了产品的开发生产,使我国民族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些比例。

在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时我国的相关领导和广大技术人员,明确认识到这是改变我国在移动通信业局面的重要机遇,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积极参加3G标准制定工作,成立了IMT-2000RTT(无线传输技术)评估组,并先后向国际标准组织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和LAS-CDMA。TD-SCDMA已成为国际上3G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LAS-CDMA也成为3G国际标准组织的后备标准。

设备制造厂商在积极参加标准制定的同时,努力开发产品,取得较好进展。尤其是中兴、华为开发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可以提供运营商使用,而且在国外也占有一定位置。

毕业论文 3G改变中国通信格局 关于3G的发展,三年前我国政府部门已确定了“冷静、稳妥、、求实”和“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3G及3G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与原则。信息产业部于2002年出台了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时分双工获得了55+100=155MHz的频谱,FDD获得了120+60+(170)=180~C350MHz的频谱。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分双工标准体制的重视与支持。 根据政府确定的基本方针与原则,2001年6月22日信息产业部成立3G技术试验专家组(3GTEG),负责实施3G技术试验,专家组由来自国内的运营、设备制造和科研院校的专家组成。

信息产业部六个司局组成3G领导小组。试验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MTNet(移动通信实验网)进行;第二阶段,在运营商网络和MTNet进行。

截止2003年底,已对WCDMA,TD-SCDMA,2GHzCDMA20001x完成了第一阶段试验工作,结论是系统基本成熟,终端尚存在一定需要改进。2004年进行第二阶段试验。

国际电联ITU-R在1985年,就开始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和标准。其目标是统一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和频段,实现全球漫游,提高移动通信的频谱利用率及数据传输速率,满足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1998年,国际电联ITU向全世界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世界标准草案,共征集了来自美、欧、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16种3GRTT(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标准提案。在提案评审和筛选过程中,国际电联根据对3G标准的要求,对3G标准提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评估、仿真、融合、关键参数的确定工作,通过了包括中国提案在内的5个无线传输的技术规范。

国际上共认的3G主流标准有3个,分别是欧洲阵营的WCDMA、美国高通的CDMA2000和中国大唐的TD-SCDMA。三种标准一经确定,就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这三种技术标准都各有自己的特点。作为大唐设计的TD-SCDMA标准,具有多项明显优势的特色技术。

采用TDD模式,收发使用同一频段的不同时隙,加之采用1.28Mb/s的低码片速率,只需占用单一的1.6M频带宽度,就可传送2Mb/s的数据业务。该标准是世界上唯一采用智能天线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智能天线的采用,可有效的提高天线的增益。它特别适合于用户密度较高的城市及近郊地区,非常适用于中国国情。

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将是决定中国3G商用启动的重要时期。随着3G商用的日益临近,国内几大运营商首先应考虑如何针对自己既有的固定和移动与核心网络平台、核心业务能力,在取得3G运营执照后能按NGN演进的思路,拿出快速应对3G或3G演进发展业务及所谓全业务。

8.通信技术的毕业论文该怎么写

追求漫游:超文本与通信技术 【内容摘要】漫游是人类渊源有自的追求,其实现有赖于通信技术的支持。

上网是人类漫游的新途径,以万维网(WWW)为代表的电子超文本网络为漫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由于移动通信、固定通信与卫星通信等技术的支持,人类正在实现漫游化的追求中阔步迈进。

这种漫游将超越物理时空、心理时空和社会时空的限制,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 【关键词】漫游;超文本;通信技术 对于初民来说,自然界中并没有他们固定的家园。

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其时是“处处无家处处家”。对后世游牧民族宛如家常便饭的迁徙,初民本是习以为常。

为了追踪受伤而逃窜的猎物、寻找食物的来源,或者为了躲避可怖的猛兽、洪水、森林大火,初民不断改变自己的聚居地。直至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定居才在人类生存方式中成为寻常事,“家园之思”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定居固然使人类的生活相对安定,但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定居者的眼界。因此,萌生了一种新的倾向,即对漫游的追求。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媒体世界的发展、社会群体的分化,漫游的涵义渐渐扩展为力图获得相对于物理时空、心理时空和社会时空的自由。不论在哪种意义上,它都有赖于通信技术的支持。

当今的上网是人类漫游的新途径,漫游的前景则取决于通信技术的新突破。 一、通信技术与漫游 “漫游”指的是随意遨游。

元结有诗云:“漫游无远近,漫乐无早晏。”①在我国古代,所谓“游”至少有三种含义,即外游、内游与交游。

因此,我们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对漫游加以考察。人类早就有关于扎根和漫游的不同考虑。

“根”是血缘的,也是地缘的。扎根的倾向在农业社会中占上风,真正有条件外出漫游的只是有闲、有钱、有权的少数人。

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者并非从事漫游,而只能说是外出谋生。真正有条件内游天下的也只是少数人,因为大多数人难以接触或者拥有大量文本。

至于交游,人们各有各的圈子,这是受一定的身分限制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电信技术的普及使外游变得便利,报刊、广播、电视的普及使内游平民化了。

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当代信息科技循此再进一步,促进了交游的虚拟化。 1.通信技术与外游 刘勰指出:“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

……然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②古代文论里的“游”,首先是指“外游”,即人相对于自然环境的运动。这种运动对于开阔文艺家的眼界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古人不乏相关论述,例如,陆游说:“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③;杨万里也说:“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④尽管如此,由于交通不发达等缘故,古人虽有外游之愿,但亦颇觉外游之难,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是因地理障碍而产生的感慨。

远游所面临的困难是多种多样的,脱离熟悉的环境、进入陌生的环境就是其中的一种。要想在外游的条件下继续同自己的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在古代主要靠书信,在现代还有电话、电报等手段。

就便利性而言,电报胜于书信,电话又胜于电报。不过,传统意义上的电话属于固定通信范畴,并不能保证当事人随时随地同他人联系。

不论是登岳阳楼或大雁塔,还是游西子湖或九曲溪,文人墨客兴之所至,要想同不在现场的亲友沟通,移动电话无疑胜于固定电话。不仅如此,以移动通信为保障,人们还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来自出发前所在环境的信息,并从原先的社会关系中寻得支持,产生一种归属感。

2.通信技术与内游 “内游”作为一种提法出现得比较晚。元代郝经著有《内游说》,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对内游的观点,只是道学气重了一些。

如果说外游是人相对于自然环境的运动的话,内游则是相对于媒体环境的运动。“内游”有助于文艺家形成丰富的知识储备。

元代戴表元曾说:“余少时喜学诗,每见山林江湖中有能者,则以问之。其法人人不同。

有一老生云:‘子欲学诗乎?则先学游,游成,诗当自异于时。方在父兄旁,游何可得,但时时取陆放翁《入蜀记》、范致能《吴船录》之类,张诸坐间,想像上下,计其往来,何止日行数千万里之为快。”

⑤老生之言,为戴表元所服膺,看来绝非偶然。和外游相比,内游的文艺价值在于:其一,接触到现实生活可能不存在(或已经消亡)的描写对象,如通过《史记》了解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事迹等。

其二,领略到前人作为师法对象所树立的文艺风范,通过揣摩继承与借鉴作为文化遗产的文艺经验。其三,意识到自己的作品的奉献对象的存在,为满足他们的需要而进行创作。

但是,内游的可能性受制于媒体。如果没有相关的媒体作为依托,内游就很难实现。

网上冲浪在精神上与古代“内游”相通,特点是将媒体当成现实世界的替代品或信息源。所不同的是:古代“内游”所凭借的是书本,在游历中强调接受道德规范、实现自我完善;而现代意义上的网上冲浪则是人的一种自我开拓。

书面媒体主要以线性文本的形式组织信息资源,因此,内游的可能性是相当有限的。网络媒体则以超文本的形式组织信息资源,提供了远非书面媒体所能比拟的“内游”条件。

超文本一。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ppt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1.求: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本科 助理工程师) 摘 要: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切换已被作为一种关键的技术广泛应用。

本文论述了硬切换、软切换和接力切换的原理、过程及优缺点,并结合这三种主流的切换技术在GSM、CDMA和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做了比较,并对三种切换技术的优劣做了总结。 关键词:移动通信系统; 切换 ;硬切换 ;软切换 ;接力切换。

切换是指移动用户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时,或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其他原因致使通信质量下降时,使用中的话音信道就会自动发出一个请求转换信道的信号,通知移动通信业务交换中心,请求转换到另一个覆盖区基站的信道上去,或是转换到另一条接收质量较好的信道上,以保证移动用户能够正常通信。 一、硬切换 硬切换是在不同频率的基站或覆盖小区之间的切换。

这种切换是移动终端在切换状态时,先暂时断开通话,并自动向新的频率调谐,与新的基站接上联系,建立新的信道,从而完成切换的过程。 简单来说,硬切换的特点就是“先断开、后切换”,切换的过程中约有200毫秒时间的短暂中断。

因为原基站和移动到的新基站的电波频率不同,移动终端在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切断后,往往不能马上建立新基站的新信道,这时就出现一个短暂的通话中断时间。它对通话质量有影响。

硬切换一般采取辅助切换方式,即由移动台监测判决,由交换中心控制完成,在切换过程中基站和移动台均参与切换过程。其切换过程如下: 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不断地向所在小区的基站报告小区和相邻小区基站的无线电环境参数。

本小区基站依据所接收的该移动用户无线电环境参数来判断是否应该进行切换。当满足切换条件时,基站便向移动台发出切换请求,同时将切换请示信道传送给MSC,MSC立即判断此新基站位置码是否属于本MSC辖区。

此时有两种情况:若MSC确认新基站是属于本MSC辖区的基站,则通知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最佳或次最佳替换信道),然后将所找的信道及IMSI经过本区的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移动台依据信道号的频率值将工作频率切换到新的频率点上,并进行环路核准,核准信息经MSC核准后,MSC通知基站释放原信道。若MSC发现新基站是属于非本MSC辖区的基站,MSC就将切换请求转送给新MSC,再由新MSC通知它的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然后将找到的基站信道号及IMSI传送给原MSC,并经由原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然后进行移动台的核准和基站的释放过程。

二、软切换 软切换是发生在同一频率的两个不同基站之间的切换。所谓软切换,就是在移动终端进入切换过程时,与原基站和新基站都有信道保持着联系,一直到移动终端进入新基站覆盖区并测出与新基站之间的传输质量已经达到指标要求时,才把与原基站之间的联系信道切断。

简单地说,软切换的特点是“先切换、后断开”。这种切换方式是在与新基站建立联系信道后,才断开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因此在切换过程中没有中断的问题,对通信质量没有影响。

软切换可以是同一基站控制器下的不同基站或不同基站控制器下不同基站之间发生的切换。 软切换也是移动台辅助的切换。

在进行软切换时,移动台首先搜索所有导频并测量它们的强度。移动台合并计算导频的所有多径分量(最多K个)的Ec/Io(一个比特的能量Ec与接收总频谱密度--噪声加信号--Io的比值)作为该导频的强度,K是移动台所能提供的解调单元数。

当该导频强度Ec/Io大于一个特定值T_ADD时,移动台认为此导频的强度已经足够大,能够对其进行正确解调,但尚未与该导频对应的基站相联系时,它就向原基站发送一条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以通知原基站这种情况,原基站再将移动的报告送往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则让新的基站安排一个前向业务信道给移动台,并且原基站发送一条消息指示移动台开始切换。 当收到来自基站的切换指示消息后,移动台将新基站的导频纳入有效导频集,开始对新基站和原基站的前向业务信道同时进行解调。

之后,移动台会向基站发送一条切换完成消息,通知基站自己已经根据命令开始对两个基站同时解调了。 接下来,随着移动台的移动,可能两个基站中某一方的导频强度已经低于某一特定值T_DROP,这时移动台启动切换去掉计时器(移动台对在有效导频集和候选导频集里的每一个导频都有一个切换去掉计时器,当与之相对应的导频强度比特定值D小时,计时器启动)。

当该切换去掉计时器T期满时(在此期间,其导频强度应始终低于D),移动台发送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两个基站接收到导频强度测量消息后,将此信息送至MSC(移动交换中心),MSC再返回相应切换指示消息,然后基站发切换指示消息给移动台,移动台将切换去掉计时器到期的导频将其从有效导频集中去掉,此时移动台只与目前有效导频集内的导频所代表的基站保持通信,同时会发一条切换完成消息告诉基站,表示切换已经完成。

在目前商用的CDMA系统中,所用的切换技术都是软切换。由于软切换是在频率相同的基站之间进行的,因此当移动终端移动到多个基站覆盖区交界处时,移动终端将同时和多个基站保持联系,起了业。

2.求: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本科 助理工程师) 摘 要: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切换已被作为一种关键的技术广泛应用。

本文论述了硬切换、软切换和接力切换的原理、过程及优缺点,并结合这三种主流的切换技术在GSM、CDMA和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做了比较,并对三种切换技术的优劣做了总结。 关键词:移动通信系统; 切换 ;硬切换 ;软切换 ;接力切换。

切换是指移动用户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时,或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其他原因致使通信质量下降时,使用中的话音信道就会自动发出一个请求转换信道的信号,通知移动通信业务交换中心,请求转换到另一个覆盖区基站的信道上去,或是转换到另一条接收质量较好的信道上,以保证移动用户能够正常通信。 一、硬切换 硬切换是在不同频率的基站或覆盖小区之间的切换。

这种切换是移动终端在切换状态时,先暂时断开通话,并自动向新的频率调谐,与新的基站接上联系,建立新的信道,从而完成切换的过程。 简单来说,硬切换的特点就是“先断开、后切换”,切换的过程中约有200毫秒时间的短暂中断。

因为原基站和移动到的新基站的电波频率不同,移动终端在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切断后,往往不能马上建立新基站的新信道,这时就出现一个短暂的通话中断时间。它对通话质量有影响。

硬切换一般采取辅助切换方式,即由移动台监测判决,由交换中心控制完成,在切换过程中基站和移动台均参与切换过程。其切换过程如下: 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不断地向所在小区的基站报告小区和相邻小区基站的无线电环境参数。

本小区基站依据所接收的该移动用户无线电环境参数来判断是否应该进行切换。当满足切换条件时,基站便向移动台发出切换请求,同时将切换请示信道传送给MSC,MSC立即判断此新基站位置码是否属于本MSC辖区。

此时有两种情况:若MSC确认新基站是属于本MSC辖区的基站,则通知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最佳或次最佳替换信道),然后将所找的信道及IMSI经过本区的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移动台依据信道号的频率值将工作频率切换到新的频率点上,并进行环路核准,核准信息经MSC核准后,MSC通知基站释放原信道。若MSC发现新基站是属于非本MSC辖区的基站,MSC就将切换请求转送给新MSC,再由新MSC通知它的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然后将找到的基站信道号及IMSI传送给原MSC,并经由原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然后进行移动台的核准和基站的释放过程。

二、软切换 软切换是发生在同一频率的两个不同基站之间的切换。所谓软切换,就是在移动终端进入切换过程时,与原基站和新基站都有信道保持着联系,一直到移动终端进入新基站覆盖区并测出与新基站之间的传输质量已经达到指标要求时,才把与原基站之间的联系信道切断。

简单地说,软切换的特点是“先切换、后断开”。这种切换方式是在与新基站建立联系信道后,才断开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因此在切换过程中没有中断的问题,对通信质量没有影响。

软切换可以是同一基站控制器下的不同基站或不同基站控制器下不同基站之间发生的切换。 软切换也是移动台辅助的切换。

在进行软切换时,移动台首先搜索所有导频并测量它们的强度。移动台合并计算导频的所有多径分量(最多K个)的Ec/Io(一个比特的能量Ec与接收总频谱密度--噪声加信号--Io的比值)作为该导频的强度,K是移动台所能提供的解调单元数。

当该导频强度Ec/Io大于一个特定值T_ADD时,移动台认为此导频的强度已经足够大,能够对其进行正确解调,但尚未与该导频对应的基站相联系时,它就向原基站发送一条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以通知原基站这种情况,原基站再将移动的报告送往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则让新的基站安排一个前向业务信道给移动台,并且原基站发送一条消息指示移动台开始切换。 当收到来自基站的切换指示消息后,移动台将新基站的导频纳入有效导频集,开始对新基站和原基站的前向业务信道同时进行解调。

之后,移动台会向基站发送一条切换完成消息,通知基站自己已经根据命令开始对两个基站同时解调了。 接下来,随着移动台的移动,可能两个基站中某一方的导频强度已经低于某一特定值T_DROP,这时移动台启动切换去掉计时器(移动台对在有效导频集和候选导频集里的每一个导频都有一个切换去掉计时器,当与之相对应的导频强度比特定值D小时,计时器启动)。

当该切换去掉计时器T期满时(在此期间,其导频强度应始终低于D),移动台发送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两个基站接收到导频强度测量消息后,将此信息送至MSC(移动交换中心),MSC再返回相应切换指示消息,然后基站发切换指示消息给移动台,移动台将切换去掉计时器到期的导频将其从有效导频集中去掉,此时移动台只与目前有效导频集内的导频所代表的基站保持通信,同时会发一条切换完成消息告诉基站,表示切换已经完成。

在目前商用的CDMA系统中,所用的切换技术都是软切换。由于软切换是在频率相同的基站之间进行的,因此当移动终端移动到多个基站覆盖区交界处时,移动终端将同时和多个基站保持联系,起了业。

3.通信工程毕业论文有哪些题目

通信工程可以写4g网络通信、无线局域网、wifi等等热门题目的。

开始也不懂,还是学长给的文方网,写的《网络通信中的视频编码与传输技术研究》,非常靠谱的说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信道通信技术的研究SSL安全传输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研究基于ZigBee和IPv6的远程监控网络通信研究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自动化网络通信系统研究自相似网络通信量及高速路由结构性能研究复杂系统的信息脆性风险研究及在网络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面向多级安全的网络安全通信模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工业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网络通信平台的研究与设计具有重尾特性的自相似网络通信量建模及预测基于FPGA的机器视觉系统研究及应用基于跨层设计的无线网络通信的研究无人驾驶智能车远程监控系统——基于GPRS无线网络通信基于以太网的变电站自动化网络通信系统研究基于VC++网络通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地铁列车WorldFIP网络通信系统可靠性分析与应用研究水声网络通信环境软件仿真系统设计嵌入式数字硬盘录像机网络通信软件设计基于MPC8260和VxWorks的网络通信平台的实现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变电站自动化网络通信研究网络通信系统的风险分析与评估远程监控系统中网络通信的研究与实现基于数据加密的网络通信系统的研究基于嵌入式系统VxWorks的设备驱动和网络通信基于Linux的网络通信游戏的设计与实现基于WiFi的LED照明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基于STM32的嵌入式网络控制器设计GPS/GPRS车辆定位网络系统及故障在线检测技术研究基于C/S模式多平台网络通信系统研究基于Internet的分布交互式通信系统仿真平台的研究——网络通信部分分布式检测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星间/星内无线通信技术研究网络通信的信息隐藏技术研究低压电力线网络通信技术研究。

4.急求移动通信毕业论文

:21 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飞速发展,在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 作用下,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移 动互联网逐步形成;网络技术数字化,宽带化;网络设备智能化,小型化;应用 于更高的频段,有效利用频率;移动网络的综合化,全球化,个人化;各种网络 的融合;高速率,高质量,低费用.这正是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 方向和目标.论文关键词:第四代移动通信(4G) ;正交频分复用;多模式终端 一,引言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随着电子。

5.急求移动通信毕业论文

:21 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飞速发展,在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 作用下,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移 动互联网逐步形成;网络技术数字化,宽带化;网络设备智能化,小型化;应用 于更高的频段,有效利用频率;移动网络的综合化,全球化,个人化;各种网络 的融合;高速率,高质量,低费用.这正是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 方向和目标.

论文关键词:第四代移动通信(4G) ;正交频分复用;多模式终端 一,引言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随着电子

6.求一篇通信工程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论文

职业规划“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满江红》还时时萦绕在耳旁,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朝自己的目标前进。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挫折,四处碰壁,甚至觉得自己一直苦苦追求的所谓的理想犹似水花镜月,我们对人生的天马行空的承诺和执著,甚至经不起现实风雨的轻轻一击变灰飞烟灭.于是,年轻的我们迷茫,彷徨;我们自怨自艾,玩世不恭;我们感叹命运不公,现实残酷;我们甚至学会了放纵自己;可当再回首,风风雨雨依然,坎坎坷坷依旧,太阳依旧朝升暮落,滚滚江水依然逝者如斯,我们除了在自欺欺人的借口和理由中虚度年华外,一无所获,一无所成。 所以我们不能逃避,更不能放弃,相反我们要拿出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同时也要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别人行我也一定行。

一、个人分析:1、职业爱好: 爱好:喜欢能让自己静下心来的工作环境,能自己控制、安排的工作,跟人打交道的工作。 不喜欢:机械性重复的工作,也不喜欢没有计划没有收获的忙乱,不喜欢应酬和刻意的事情。

2、学习能力: 优势:喜欢思考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有寻根究底的兴趣,一定要将事情想清楚;书面表达能力较强。 弱势:工作、学习有些保守,学习速度较慢;口头表达有时过于细节化,不够简洁;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3、工作态度: 优势:做事认真、踏实,生活态度积极,有责任心、爱心,并且喜欢工作; 弱势:竞争意识不强,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够;做事不过果断,4、与人交往能力:交往意愿、交往范围、交往深度、合作经验 优势:待人真诚,放得开,乐于与人交往和沟通,善于开导别人; 弱势:对应酬不感兴趣。二 、职业评定通信专业分析在3G推行的前夜,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们认为通信行业的“第二春”马上就要来了,但同时他们也认为这一次春天不可能跟上回那样普降甘露,而只是滋润那一部分有准备的人。

三、职业认知1、外部环境分析①家庭环境分析:父母将他们一身的心血都投资到了我的身上,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②学校环境分析:所在院校通信专业也是我校的一个热门专业。

③社会环境分析: 现在,我们周围的网络传递数据,计算机和互联网日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 新技术的驱动力是推动信息通信系统演进的重要因素。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造就一代新产品,推动市场的发展。

但新技术有无生命力,必须要有恰当的市场定位并接受市场的考验。当前信息通信领域需要积极跟踪和关注以下新技术的发展。

2、职业环境分析 从网络层来看,计算机网、电信网、电视网等加快融合为一体,宽带IP技术成为三网融合的支撑和结合点;VoIP逐渐成熟,并将推动移动话音和数据业务的融合,可以更加广泛地支持移动多媒体业务。 目标环境分析目标行业分析:北京是我国的金融科技中心之一,对通信类的人员需求比较多,有就业市场。

现状: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

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目前社会对于通信类人才需要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我国的通信技术还不是很先进的情况下,具有一定能力的毕业生会得到企业的青睐。

所以说在校加强通信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会在就业时有一定的专业优势。 趋势:1. 因特网的发展趋势--电信级因特网 世界走向互联,各种各样的网络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及机器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走向大联合。

信息化社会需要高速传输信息,为高速存取、处理、加工并利用信息提供高速公路; 未来的核心网主要是一个运行IP的光网,未来的接入网主要是一个运行IP的无线网。这一过程在最近5年将引发一场通信体制的革命。

Everything over IP,IP网将成为基础网。2.移动网的发展趋势--移动无线因特网 移动通信业务和技术呈现出从传统的话音领域向数据领域和宽带多媒体领域转变的态势。

当前信息通信领域的两大热点??移动网与因特网必然要走向融合,移动通信与IP通信的融合将开创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新纪元。下一代移动通信网将是高速、宽带、可支持多媒体业务,适用于所有移动运行环境的移动无线因特网。

而另一方面,因特网与移动电话的融合,使因特网摆脱了“物理性束缚”,即用户不再受自身所处位置的限制,可以更自由地获取网上信息。传统的“上网”方式将改变成为网络主动寻找用户,并能投其所好,将所感兴趣的信息及时提供给用户。

这无疑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它必将对移动办公和移动电子商务等的广泛应用起到催化作用。四 职业规划 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我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并确定了职业发展路线。

1、职业目标:企业管理者2、计划实施 短期计划 : 2010年至2011年毕业时除了拿到所学大学专科毕业文凭外,同时要通过英语三级考试,计算机一级考试,普通话测试等,同时利用空余时间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以及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并有针对参加一些比较实在的社团,培养自己的能力。大三学习专业课,有针对性地学习。

出色地完成学年论文,努力将专。

7.通信技术的毕业论文该怎么写

追求漫游:超文本与通信技术 【内容摘要】漫游是人类渊源有自的追求,其实现有赖于通信技术的支持。

上网是人类漫游的新途径,以万维网(WWW)为代表的电子超文本网络为漫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由于移动通信、固定通信与卫星通信等技术的支持,人类正在实现漫游化的追求中阔步迈进。

这种漫游将超越物理时空、心理时空和社会时空的限制,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 【关键词】漫游;超文本;通信技术 对于初民来说,自然界中并没有他们固定的家园。

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其时是“处处无家处处家”。对后世游牧民族宛如家常便饭的迁徙,初民本是习以为常。

为了追踪受伤而逃窜的猎物、寻找食物的来源,或者为了躲避可怖的猛兽、洪水、森林大火,初民不断改变自己的聚居地。直至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定居才在人类生存方式中成为寻常事,“家园之思”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定居固然使人类的生活相对安定,但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定居者的眼界。因此,萌生了一种新的倾向,即对漫游的追求。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媒体世界的发展、社会群体的分化,漫游的涵义渐渐扩展为力图获得相对于物理时空、心理时空和社会时空的自由。不论在哪种意义上,它都有赖于通信技术的支持。

当今的上网是人类漫游的新途径,漫游的前景则取决于通信技术的新突破。 一、通信技术与漫游 “漫游”指的是随意遨游。

元结有诗云:“漫游无远近,漫乐无早晏。”①在我国古代,所谓“游”至少有三种含义,即外游、内游与交游。

因此,我们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对漫游加以考察。人类早就有关于扎根和漫游的不同考虑。

“根”是血缘的,也是地缘的。扎根的倾向在农业社会中占上风,真正有条件外出漫游的只是有闲、有钱、有权的少数人。

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者并非从事漫游,而只能说是外出谋生。真正有条件内游天下的也只是少数人,因为大多数人难以接触或者拥有大量文本。

至于交游,人们各有各的圈子,这是受一定的身分限制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电信技术的普及使外游变得便利,报刊、广播、电视的普及使内游平民化了。

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当代信息科技循此再进一步,促进了交游的虚拟化。 1.通信技术与外游 刘勰指出:“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

……然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②古代文论里的“游”,首先是指“外游”,即人相对于自然环境的运动。这种运动对于开阔文艺家的眼界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古人不乏相关论述,例如,陆游说:“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③;杨万里也说:“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④尽管如此,由于交通不发达等缘故,古人虽有外游之愿,但亦颇觉外游之难,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是因地理障碍而产生的感慨。

远游所面临的困难是多种多样的,脱离熟悉的环境、进入陌生的环境就是其中的一种。要想在外游的条件下继续同自己的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在古代主要靠书信,在现代还有电话、电报等手段。

就便利性而言,电报胜于书信,电话又胜于电报。不过,传统意义上的电话属于固定通信范畴,并不能保证当事人随时随地同他人联系。

不论是登岳阳楼或大雁塔,还是游西子湖或九曲溪,文人墨客兴之所至,要想同不在现场的亲友沟通,移动电话无疑胜于固定电话。不仅如此,以移动通信为保障,人们还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来自出发前所在环境的信息,并从原先的社会关系中寻得支持,产生一种归属感。

2.通信技术与内游 “内游”作为一种提法出现得比较晚。元代郝经著有《内游说》,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对内游的观点,只是道学气重了一些。

如果说外游是人相对于自然环境的运动的话,内游则是相对于媒体环境的运动。“内游”有助于文艺家形成丰富的知识储备。

元代戴表元曾说:“余少时喜学诗,每见山林江湖中有能者,则以问之。其法人人不同。

有一老生云:‘子欲学诗乎?则先学游,游成,诗当自异于时。方在父兄旁,游何可得,但时时取陆放翁《入蜀记》、范致能《吴船录》之类,张诸坐间,想像上下,计其往来,何止日行数千万里之为快。”

⑤老生之言,为戴表元所服膺,看来绝非偶然。和外游相比,内游的文艺价值在于:其一,接触到现实生活可能不存在(或已经消亡)的描写对象,如通过《史记》了解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事迹等。

其二,领略到前人作为师法对象所树立的文艺风范,通过揣摩继承与借鉴作为文化遗产的文艺经验。其三,意识到自己的作品的奉献对象的存在,为满足他们的需要而进行创作。

但是,内游的可能性受制于媒体。如果没有相关的媒体作为依托,内游就很难实现。

网上冲浪在精神上与古代“内游”相通,特点是将媒体当成现实世界的替代品或信息源。所不同的是:古代“内游”所凭借的是书本,在游历中强调接受道德规范、实现自我完善;而现代意义上的网上冲浪则是人的一种自我开拓。

书面媒体主要以线性文本的形式组织信息资源,因此,内游的可能性是相当有限的。网络媒体则以超文本的形式组织信息资源,提供了远非书面媒体所能比拟的“内游”条件。

超文本一。

8.求通信类毕业论文

移动数据通信的技术与市场 在全球蜂窝移动电话迅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要求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都能获得信息的要求,数据信息的传递从简单的寻呼进入到多媒体的信息业务,数据传输的方式也越来越多。

由于计算机出现而产生的数据通信,伴随着计算机从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到各种掌上型、膝上型电脑的日益普及,加上高速、有效、可靠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成熟,以及便携式计算机和各种数据终端的处理能力与通信功能的日益完善,使移动数据通信的发展具备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一、移动数据通信的特点和应用 移动数据通信是无线数据通信中常见的一种。

它是无线数据终端中心主机或其它无线终端之间采用无线连接,通过无线电波传递数据的一种通信手段。移动数据通信与采用无线手段为固定用户提供的数据通信方式不同的是,它是计算机间的无线数据通信。

移动数据通信具有以下特点: 1、没有铺设线路的麻烦,因而降低了建设资金,并且建设周期短而快; 2、网络设备简单,组网方便、灵活; 3、通信快速方便,覆盖面广,可追踪移动系统,并确保信息可靠传递; 4、移动用户可访问中心数据库,建立无线办公室; 5、可作为地面有线数据网络的延伸与补充; 6、系统结构可扩充,系统可用性高。 移动数据通信的应用有面向专网用户及用户群体的纵向市场以及面向公用及个人用户的横向市场。

其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线交易。具体有销售点(POS)业务、交易过程(包括数据库检索、信用卡鉴别、订单输入、存货清单、信息查询等)、自动柜员机(ATM)、电子银行与电子商务、点对点通信(包括在计算机之间或从专门的设备转换数据文件)、远程数据库访问。

2、双向信息。包括双向寻呼、无线电子信箱、点播信息、车队调度、野外作业与服务、投递业务的路由选择。

3、监测和跟踪。包括告警、保安及个人人身安全;公用事业(水、电、煤气等)读表、油井数据状态;车队调度与管理,向车队发送路由、路况、客运、货运服务等方面的信息。

二、电路交换型和分组交换型移动数据业务 1、电路交换型移动数据业务 电路交换型移动数据业务是指在现有的蜂窝移动电话网(模拟蜂窝网及数字蜂窝网)上提供透明的数据业务,它类似于电话网上的数据传输业务。其特点是用户在呼叫建立后,无线信道一直为该用户所独占,直到数据传输结束,其它用户才能使用该信道。

这种方式简单,使用费用较低,以及现有蜂窝系统已有大的覆盖范围,因而是目前移动数据传送的主要方式之一。 移动数据在模拟蜂窝网络上通过专家的蜂窝系统所用的MODEM来传送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4.4kbit/s(V.32 bis)。

这种方式适合于传送长文件,并具有应用范围广、覆盖面大的优点。 在NMT450、NMT900、TACS AMPS等模拟蜂窝网上使用的数据业务,一般有三类传真以及计算机配上MODEM的连接传送数据等。

数字蜂窝网络与模拟蜂窝系统的不能区分数据、话音业务不同,它不仅能区分话音呼叫和数据呼叫,而且还能区分不同种类的数据呼叫。 GSM是全数字式的蜂窝系统,并且使用了ISDN的一般原理,本身具有传输数据的能力,可提供的数据业务有三类传真、MODEM数据业务、专用分组数据装配拆卸(PAD)业务、分组数据业务及各种承载业务等。

北美的标准的数字蜂窝系统D-AMPS(IS-54-TDMA)、IS-95CDMA等也可提供短信息传输、非同步数据、三类传真、分组数据等。 目前,电路交换型的数据业务主要由模拟蜂窝系统、GSM、DCS 1800及PCS(个人通信系统)等提供。

2、分组交换型移动数据业务 分组交换型移动数据业务是以‘分组长(或色)’的形式在无线信道上传送,传送过程不用呼叫建立,且信道并不完全固定分配给某一同用户,而是多个用户的‘数据’分离,因而其信道利用率高。 分组交换型移动数据业务的网络有两类。

一类是独立的分组交换移动数据网,采用专门用于移动数据通信的标准,这类标准的网络主要有Motorola公司的DataTac、Ericsson公司和瑞典电信的Mobitex、Motorola和IBM公司的Ram Mobile Data以及Ardis和欧洲的ETSI制订的欧洲集群无线电和移动数据标准Tetra等;另一类是基于蜂窝电话网的分组交换移动数据网,通常是与蜂窝移动电话共享频率和部分设施,这一类标准主要是由IBM、McCaw、GTE、Bell、Atlantic制订的CDPD(蜂窝数字分组数据)标准,它是基于北美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网的AMPS的。 此外,CDMA也在制定相应的标准。

3、电路交换型和分组交换型移动数据业务的比较 电路交换型的移动数据业务,其速率较低、时延较小、传输小数据量业务时信道利用率较低。适于传送数据量大、可靠性要求不太高、而实时性要求高的文件。

分组交换型的移动数据业务,其速率较高、时延较大、传输小数据量业务时信道利用率高。适于传送突发性的短数据文件、可供对可靠性要求高、而实时性要求不太高的用户使用。

三、GSM承载的各种移动数据业务 GSM的承载业务有非透明方式及透明方式两种。非透明方式经GSM发送时,精确度高,每个分组数据均检查核对,如不能纠。

9.求一篇通信技术专业的毕业论文 200分

下面的都是毕业论文范文,有用的话,请给我红旗 LMX2350/LMX2352芯片简介及电路设计 基于LMX2306/16/26 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LT5500f 的1.8~2.7 GHzLNA/混频器电路设计 基于LT5517 40MHZ到90NHZ 积分解调器的设计 基于LT5527的400MHz至3.7GHz高信号电平下变频混频器电路设计 基于LT5572的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LT5516的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MAX2039的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MAX2102/MAX2105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MAX2106 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MAX2323/MAX2325 的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MAX2338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MAX2511的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MAX2685的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MAX2753的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MAX9981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MAX9994的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MAX9995的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MC12430的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MC88920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MPC97H73的简介及电路设计 基于MPC9229 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mpc9239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MPC9992 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mpc92433芯片的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TQ5121的无线数据接收器电路设计 基于TQ5135的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TQ5631 3V PCS波段CDMA射频放大混频器电路设计 语音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 网络文档发放与认证管理系统 网络配置管理对象分析与应用 三维激光扫描仪中图像处理快速算法设计 基于分形的自然景物图形的生成 图像压缩编码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数字图像水印算法研究 数字图象融合技术 汽车牌照定位与分割技术的研究 焦炉立火道温度软测量模型设计 加热炉的非线性PID控制算法研究 直接转矩控制交流调速系统的转矩数字调节器 无线会议系统的设计 温度检测控制仪器 简易远程心电监护系统 基于LabVIEW的测试结果语音表达系统 程控交换机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单片机控制的微型频率计设计 基于DSP的短波通信系统设计(射频单元) 等精度数字频率计 不对称半桥直直变换器仿真研究 基于MATLAB的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 无线传输应变型扭矩仪 模糊控制在锅炉焊接过程中的应用 三层结构的工作流OA的应用与实现 基于ANSYS8.0的永磁直线电机的有限元分析及计算 音频信号的数字水印技术 3.3V低压CMOS零延迟1:11时钟发生器 基于ADF4116/4117/4118的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ADF4193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LMX2310U/LMX2311U/LMX2312U/LMX2313U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MAX2754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MPC92432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高增益矢量乘法器 基于400MSPS 14-Bit,1.8VCMOS直接数字合成器AD9951 基于900MHz低压LVPECL时钟合成器的电路设计 基于 MAX2450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AD831低失真有源混频器的电路设计 基于AD7008的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AD8341 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AD8348的50M-1000M正交解调器 基于AD8349的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AD9511的简介及电路应用 基于AD9540的芯片简介及电路设计 基于AD9952的芯片简介和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ADF436的集成数字频率合成器与压控振荡器 基于ADF4007简介及电路设计 基于ADF4110/ADF4111/ADF4112/ADF4113上的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ADF4154的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ADF4360-0的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ADF4360-3电路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ADF4360-6的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ADF4360-7的集成整形N合成器的压控振荡器 基于ADL5350的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CMOS 200 MHZ数字正交上变频器设计 基于CMOS 的AD9831芯片数字频率合成器的电路设计 基于CX3627ERDE的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CXA3275Q的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CXA3556N的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基于IMA-93516的芯片简介及应用电路设计 VPN技术研究 UCOSII在FPGA上的移植 IPTV影音信号传输网络设计 GSM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研究与实现 FSK调制系统 DSP处理GPS接收数据的应用研究 Boot Loader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 ADS宽带组网与测试 基于FPGA的IIR滤波器设计 MP3宽带音频解码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基本门电路和数值比较器的设计 编码器和译码器的设计 智力竞赛抢答器 移位寄存器的设计与实现 四选一数据选择器和基本触发器的设计 四位二进制加法器和乘法器 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 数字秒表的设计 数控分频器及其应用 汽车尾灯控制器的设计 交通灯控制器的设计 简易电子琴的设计 简单微处理器的设计 DSP最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消息队列机制(MSMQ)的网络监控系统 基于DSP的电机控制的研究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织物经纬密度的研究 纱条均匀度测试的研究 图像锐化算法的研究及其DSP实现 手写体数字识别 有限冲击响应滤波器的设计及其DSP实现 同步电机模型的MATLAB仿真 USB通信研究及其在虚拟仪器中的应用设计 WLAN的OFDM信道估计算法研究 采用S12交换机支。

10.评估移动通信的发展与未来毕业论文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与3G应用前景 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 回顾我国移动电话1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移动通信发展史是超常规的发展史。

自1987年中国电信开始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以来到1993年用户增长速度均在200%以上,从1994年移动用户规模超过百万大关,移动电话用户数每年几乎比前一年翻一番。1997年7月17日,我国移动电话第1000万个用户在江苏南京诞生,意味着中国移动电话用10年时间所发展的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电话110年的发展历程。

2001年8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位。2003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2.69亿户,普及率为20.8%。

而在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10个国家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83%。其中,英国为84.4%,意大利为92.65%,卢森堡为101.34%;当时,中国为16.09%。

所以,我国移动通信业务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历史发展的新机遇 回顾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历程是第一代移动通信制式较多,有美国的AMPS,英国的TACS,北欧、日本的制式等。

我国科技人员分析对比根据国情选用了TACS系统,购买国外设备建设移动通信网,设备制造厂也与外国公司合作生产(装配)了部分系统设备和手机。研究部门也研制了部分设备,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为气候。

到了第二代,国际上主要是GSM、CDMA两种制式。在建立第二代移动通信网之前,我国分别在嘉兴、天津进行了GSM、CDM的试验,测试了各种性能。

由于GSM标准成熟较早,我国开始选用了GSM系统,后来联通公司又引进了CDMA统,在第二代移动通信建设中我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制和标准系列,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设备制造商如华为、中兴等公司也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样他们就推进了产品的开发生产,使我国民族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些比例。

在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时我国的相关领导和广大技术人员,明确认识到这是改变我国在移动通信业局面的重要机遇,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积极参加3G标准制定工作,成立了IMT-2000RTT(无线传输技术)评估组,并先后向国际标准组织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和LAS-CDMA。TD-SCDMA已成为国际上3G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LAS-CDMA也成为3G国际标准组织的后备标准。

设备制造厂商在积极参加标准制定的同时,努力开发产品,取得较好进展。尤其是中兴、华为开发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可以提供运营商使用,而且在国外也占有一定位置。

3G改变中国通信格局 关于3G的发展,三年前我国政府部门已确定了“冷静、稳妥、科学、求实”和“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3G及3G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与原则。信息产业部于2002年出台了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时分双工获得了55 100=155MHz的频谱,FDD获得了120 60 (170)=180~C350MHz的频谱。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分双工标准体制的重视与支持。 根据政府确定的基本方针与原则,2001年6月22日信息产业部成立3G技术试验专家组(3GTEG),负责实施3G技术试验,专家组由来自国内的运营、设备制造和科研院校的专家组成。

信息产业部六个司局组成3G领导小组。试验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MTNet(移动通信实验网)进行;第二阶段,在运营商网络和MTNet进行。

截止2003年底,已对WCDMA,TD-SCDMA,2GHzCDMA20001x完成了第一阶段试验工作,结论是系统基本成熟,终端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2004年进行第二阶段试验。

国际电联ITU-R在1985年,就开始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和标准。其目标是统一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和频段,实现全球漫游,提高移动通信的频谱利用率及数据传输速率,满足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1998年,国际电联ITU向全世界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世界标准草案,共征集了来自美、欧、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16种3GRTT(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标准提案。在提案评审和筛选过程中,国际电联根据对3G标准的要求,对3G标准提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评估、仿真、融合、关键参数的确定工作,通过了包括中国提案在内的5个无线传输的技术规范。

目前,国际上共认的3G主流标准有3个,分别是欧洲阵营的WCDMA、美国高通的CDMA2000和中国大唐的TD-SCDMA。 三种标准一经确定,就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这三种技术标准都各有自己的特点。作为中国大唐设计的TD-SCDMA标准,具有多项明显优势的特色技术。

采用TDD模式,收发使用同一频段的不同时隙,加之采用1.28Mb/s的低码片速率,只需占用单一的1.6M频带宽度,就可传送2Mb/s的数据业务。该标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采用智能天线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智能天线的采用,可有效的提高天线的增益。它特别适合于用户密度较高的城市及近郊地区,非常适用于中国国情。

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将是决定中国3G商用启动的重要时期。随着3G商用的日益临近,国内几大运营商首先应考虑如何针对自己既有的固定和移动网络与核心网络平台、核心业务能力,在取得3G运营执照后能按N。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答辩范文

资讯

毕业设计网站论文

阅读(40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设计网站论文,内容包括求几个毕业论文样本的网站,供参考.,高分求VB或网站程序论文和毕业设计,马上就毕业了,网站设计与制作的论文该怎么写。目前信息化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大量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开始利用网络这种

资讯

关于信用社毕业论文

阅读(42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信用社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我要写一份关于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论文,写什么题目的什么好呢?,信用社经济类毕业论文贷款方面的,能帮我写个关于某县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及分析的毕业论文的提纲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推荐一个

资讯

变频器在平网印花机设计与应用毕业论文设计

阅读(43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变频器在平网印花机设计与应用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包括电气自动化论文题目,紧急需要“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研究性学习论文,1500字以上,请大,急求一篇关于变频调速或者变频器的外文文献,要论文形式的搜狗。1. PLC控制花样喷

资讯

论善意取得毕业论文

阅读(39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论善意取得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毕业论文善意取得制度创新之处,善意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800字谢谢了,急!求助翻译论文摘要<论善意取得制度研究>。善意取得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有两种观

资讯

关于变频器的毕业论文

阅读(45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变频器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毕业论文:变频器的设计,求PLC变频器毕业论文de外语参考文献,翻译求助——变频器等方面的专业论文的摘要。黄慧敏. 通用变频器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矿山机械.2004(11)曹玉泉,王主恩. 异步

资讯

毕业设计科技小论文

阅读(39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设计科技小论文,内容包括科技小论文可以写什么内容?,科技小论文400字,如何写科技小论文(3000字以内)?。比如;选好课题撰写科技小论文,首先要考虑写什么,也就是课题的选择。选择课题是写好论文的关键。要注意以下原则:价值

资讯

关于针棉织品染整专业毕业论文

阅读(44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针棉织品染整专业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一篇染整毕业论文,染整技术在毛发领域的应用论文,求一篇与染织专业有关的论文,1000到2000字左右~谢谢各位大神了~。进入21世纪,绿色环保纺织品成为纺织品种的新视点,在运用千变万化

资讯

毕业论文专家评阅意见

阅读(41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专家评阅意见,内容包括论文评阅意见怎么写,大学毕业论文的评阅人评语怎么写,大学毕业论文的评阅人评语怎么写。研究生应按时认真完成学位论文并按照本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论文。

资讯

子空间毕业论文

阅读(37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子空间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子空间的交与和,子空间聚类文章簇集合并部分怎么写?,关于受限子空间图像识别的论文,中英文对照。最小二乘方法最早是有高斯提出的,他用这种方法解决了天文学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确定了某些行星和彗星的

资讯

广东金融学院毕业论文模板

阅读(40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广东金融学院毕业论文模板,内容包括金融学毕业论文,感觉好难啊,谁能发我几篇范文,金融学论文,怎么写,金融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原发布者:zyling1208 对金融学的认识的论文金融市场交易之间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更主要的是借贷关

资讯

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阅读(38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有谁写过关于我国会计失真原因及对策的毕业论文,求助相关资料百,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这个会计毕业论文好不好写,如果不,求《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的

资讯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百度文库

阅读(34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百度文库,内容包括毕业论文范文,本科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及范文,求毕业论文、范文也可以。毕业论文格式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

资讯

汽车轮胎的保养与维护毕业论文

阅读(45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汽车轮胎的保养与维护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汽车轮胎的日常维护毕业论文怎么写?,汽车轮胎的日常维护毕业论文怎么写?,汽车专业写一篇关于汽车轮胎的毕业论文。最初的气压轮胎是 1888年 英国的兽医 John Boyd Dunlop ,他先用橡胶

资讯

毕业论文一稿怎么写

阅读(37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一稿怎么写,内容包括毕业论文一稿怎么写计算机专业记账本,毕业论文初稿怎么写,毕业论文如何写。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宏观论文范文和微观论文范文。凡属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

资讯

一村一名大学生农业生产经营毕业论文

阅读(45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村一名大学生农业生产经营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一篇发展新农村大学生1500字论文,急求一篇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三千字左右谢谢!,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年全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