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我一篇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论文
计算机组成原理 存储器(期末论文) 绵阳师范学院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论文) 题 目 微型计算机的存储器 作 者 *** 单 位 数计学院07级7班(07084207**) 指 导教 师 *** 论文工作时间 2009年5月 摘要 随着微型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功能要求已不再是限于单纯的计算和数据处理了,而是向着融合图像、声音、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机和大型娱乐型机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存储器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这里,我们将对存储器的有关知识做进一步详细的介绍。
关键字 微型计算机 存储器 分类 性能指标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内最主要的记忆装置,能够把大量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存储起来,既能接收计算机内的信息(数据和程序),又能保存信息,还可以根据命令读取已保存的信息。 存储器按功能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按存放位置又可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由容量、存取速度、可靠性和性能/性价比决定。 存储器的分类 存储器按功能可分为主存储器(简称主存)和辅助存储器(简称辅存)。
主存是相对存取速度快而容量小的一类存储器,辅存则是相对存取速度慢而容量很大的一类存储器。 主存储器,也称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内存直接与CPU相连接,是计算机中主要的工作存储器,当前运行的程序与数据存放在内存中。
辅助存储器也称为外存储器(简称外存),计算机执行程序和加工处理数据时,外存中的信息按信息块或信息组先送入内存后才能使用,即计算机通过外存与内存不断交换数据的方式使用外存中的信息。 一个存储器中所包含的字节数称为该存储器的容量,简称存储容量。
存储容量通常用KB、MB或GB表示,其中B是字节(Byte),并且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例如,640KB就表示640*1024=655360个字节。
(1)内存储器 现代的内存储器多半是半导体存储器,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内存储器按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简称随机存储器或RAM)和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随机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允许随机的按任意指定地址向内存单元存入或从该单元取出信息,对任一地址的存取时间都是相同的。
由于信息是通过电信号写入存储器的,所以断电时RAM中的信息就会消失。计算机工作时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等都存储在RAM中,如果对程序或数据进行了修改之后,应该将它存储到外存储器中,否则关机后信息将丢失。
通常所说的内存大小就是指RAM的大小,一般以KB或MB为单位。 只读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是只能读出而不能随意写入信息的存储器。ROM中的内容是由厂家制造时用特殊方法写入的,或者要利用特殊的写入器才能写入。
当计算机断电后,ROM中的信息不会丢失。当计算机重新被加电后,其中的信息保持原来的不变,仍可被读出。
ROM适宜存放计算机启动的引导程序、启动后的检测程序、系统最基本的输入输出程序、时钟控制程序以及计算机的系统配置和磁盘参数等重要信息。 (2)外存储器 PC常用的外存是软磁盘(简称软盘)和硬磁盘(简称硬盘),目前,光盘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
下面介绍常用的三种外存: 软盘:目前计算机常用的软盘按尺寸划分有5.25英寸盘(简称5寸盘)和3.5英寸盘(简称3寸盘)。 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3.5英寸盘的尺寸比5.25英寸盘小,由硬塑料制成,不易弯曲和损坏;3.5英寸盘的边缘有一个可移动的金属滑片,对盘片起保护作用,读写槽位于金属滑片下,平时被盖住:3.5英寸盘无索引孔;3.5英寸盘的写保护装置是盘角上的一个正方形的孔和一个滑块,当滑块封住小孔时,可以对盘片进行读写操作,当小孔打开时,则处于写保护状态。
软盘记录信息的格式是:将盘片分成许多同心圆,称为磁道,磁道由外向内顺序编号,信息记录在磁道上。另外,从同心圆放射出来的若干条线将每条磁道分割成若干个扇区,顺序编号。
这样,就可以通过磁道号和扇区号查找到信息在软盘上存储的位置,一个完整的软盘存储系统是由软盘、软盘驱动器和软驱适配卡组成。 软盘只能存储数据,如果要对它进行读出或写入数据的操作,还必须有软盘驱动器。
软盘驱动器位于主机箱内,由磁头和驱动装置两部分组成。磁头用来定位磁道,驱动装置的作用是使磁盘高速旋转,以便对磁盘进行读写操作。
软驱适配卡是连接软盘驱动器与主板的专用接口板,通过34芯扁平电缆与软盘驱动器连接。 硬盘:从数据存储原理和存储格式上看,硬盘与软盘完全相同。
但硬盘的磁性材料是涂在金属、陶瓷或玻璃制成的硬盘基片上,而软盘的基片是塑料的。硬盘相对软盘来说,主要是存储空间比较大,现在的硬盘容量已在160GB以上。
硬盘大多由多个盘片组成,此时,除了每个盘片要分为若干个磁道和扇区以外,多个盘片表面的相应磁道将在空间上形成多个同心圆柱面。 通常情况下,硬盘安装在计算机的主机箱中,但现在已出现多种移动硬盘。
这种移动硬盘通过USB接口和计算机连接,方便用户携带大容量的数据。 光盘: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光盘以其容量大、寿命长、成本低的特点,很快。
2.《计算机组成原理》论文怎么写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1)硬件的组成(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 输入设备:使计算机从外部获得信息的设备如鼠标,键盘,光笔,扫描仪,话筒,数码相机,摄像头, 手写板 输出设备:把计算机处理信息的结果以人们能够识别的形式表示出来的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投影仪 存储器:如硬盘,光驱,U盘 运算器:算术运算,逻辑运算 控制器:如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控制计算机各部分协调运行 控制器和运算器整合在CPU中 (2)软件的组成 软件定义:程序和有关文档资料的合称 软件分类:系统软件(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和应用软件(专为 某一应用编制的软件) 常见的系统软件有: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程序设计语言 常见的应用软件有:辅助教学软件,辅助设计软件,文字处理软件, 信息管理软件和自动控制软件。
3.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VF的试题库管理系统的分析与实现 2、基于VF的图书管理系统的分析与实现 3、学生信息处理系统 4、学生成绩查询系统 5、教职工管理系统 6、图书馆管理系统 7、人事管理系统 8、通信录管理系统 9、考勤管理系统 10、工资管理系统 11、多媒体课件制作 12、个人网页制作 13、authware多媒体课件制作 14、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设计思索 15、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影响 16、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 17、高校网络教育的系统规划与建设 18、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实现 19、Web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20、静态网页的制作 (HTML等) 21、动态网页的开发 (JSP、asp、php、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 22、Web数据库的开发 (Access、JDBC、ODBC、SQL等) 23、组建对等网络(WINSOWS 2000 SERVER组网探讨) 24、VC + +在ACTIVEX控件中的设计 25、VC + +在ACTIVEX控件中的动画编程 26、基于INTERNET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27、用ASP和 MS SQL SERVER实现网上讨论 28、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聊天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29、用VB6.0制作邮件********* 30、基于ASP技术和MS-SQL SERVER的动态网页留言版实现 31、VB数据库选题系统 32、组建WINDOWS 98/WINDOWS 2000对等网 33、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设计思索 34、FRONTPAGE 2000在网页制作中的应用 35、基于FLASH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36、图书综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37、计算机病毒解析与防范 38、防火墙的研究及其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39、LED电子礼花树控制系统设计 40、基于ASP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个人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42、信息系统的动态口令设计与实现 43、有线技术和无线技术混合局域网的组建 44、简易网络聊天室的设计与实现 45、数字签名技术在移动商务中的应用 46、考试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7、网络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8、网上旅行社的设计 49、回溯法算法设计与应用 50、字符串快速匹配算法的研究 51、UDP聊天软件的设计 52、递推算法设计与实际应用 53、贪心算法设计及其实际应用 5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设计 5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设计 56、机房实验编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7、可编程彩灯控制器的设计 58、局域网中分布式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9、单片机数字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 60、实习报告类。
4.计算机组成结课论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论文摘要:《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门课程采用从计算机的整体知识框架入手,逐步展开说明。详细讲述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是一台由许多独立部件构成的机器,它的功能可由其各个独立部件的功能来描述,而每个独立部件又可以由其内部更精细的结构和功能来描述。
根据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结构,本门课程把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模块:(1)计算机的概论;(2)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结构;(3)中央处理器;(4)控制单元;四个模块一次递进,逐步进入计算机的内核部分。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计算机的软件由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系统软件用来管理计算机;应用软件用来实现各项用户功能。
计算机软件实现这些功能的基础是硬件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硬件的功能和软件的功能可以相互替代,硬件的功能是速度快,但实现起来难度大,电路复杂,可移植性查;软件更加灵活,但是运行的素的并硬件慢很多。
一、本书主要知识点第一篇 概论1、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1)主要知识点本章重点突出计算机组成的概貌和框架,由此简洁明了地了解计算机内部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指令流和数据流在此框架内由I/O→存储器→CPU→存储器→I/O 的过程,是通过逐条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来运行程序的。同时要了解到当今计算机尽管发展到千变万化的程度,但其最根本的组成原理还是基于冯诺依曼的结构。
(2)内容掌握情况本章介绍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通过本章的学习对于计算机的宏观结构有了一个总体的概念,明白了计算机是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并规定了这五部分的基本功能。
通过没个基本部件实现相关的功能,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框架结构。图1 计算机的结构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事先将程序(包含指令和数据)存入主存储器中,计算机在运行程序时就能自动地、连续地从存储器中依次取出指令且执行。
这是计算机能高速自动运行的基础。计算机的工作体现为执行程序,计算机功能。
如果程序现在是顺序执行的,每取出一条指令后PC内容加l,指示下一条指令该从何处取得.如果程序将转移到某处,就将转移的目标地址送入PC,以便按新地址读取后继指令。所以,PC就像一个指针,一直指示着程序的执行进程,也就是指示控制流的形成。
虽然程序与数据都采用二进制代码,仍可按照PC的内容作为地址读取指令,再按照指令给出的操作数地址去读取数据。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从宏观上引入了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本书就是围绕计算机的这种结构,展开说明计算的组成以及如何工作的。
2、第二章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第二章作为自学内容,讲述了计算机的发展史,通过历史来展示现在计算机所处的发展阶段。从1946 年ENIAC 诞生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构成计算机的元器件发展变化(由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使计算机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每隔6 至7 年,计算机便更新换代一次,运算速度约提高一个数量级。
而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自从Intel 公司生产了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后,随着集成度成倍的提高,以每隔18 个月表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芯片上的晶体管数就翻一番的速度使计算机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以至整个社会从制造时代进入到信息时代,出现了知识大爆炸。第二篇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结构3、第三章 系统总线图2 总线实现结构示意图总线是计算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在计算机中,各个部件之间是相对独立工作的。
但是各个部件之间的联系又是非常紧密的,彼此之间需要大量的数据交换。为此引出了总线这个部件。
计算机系统的五大部件之间互联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各个部件之间使用单独的连线,称为分散链接;另一种是将各部件连到一组公共信息传输线上,称为总线连接。本章重点研究总线的连接方式。
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个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总线按照传输方式可以分为并行传输总线和串行传输总线;总线按照连接部件的不同可以分为片内总线、系统总线和通信总线。
总线的特性和性能指标,根据总线的不同分别研究了总线的特性、性能标准和总线的行业标准。总线的用处不同则有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
由于总线是多个部件同时使用,因此存在总线的判优逻辑。4、第四章 存储器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忆设备,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
随着计算机发展,存储器在系统中的地步越来越重要。图3 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在计算机中可实现如下功能:输入设备输入程序和数据,存储器写操作;CPU读取指令,存储器读操作;CPU执行指令时需读取操作数,存储器读操作;CPU将处理的结果存入存储器 ,存储器写操作;输出设备输出结果, 存储器读操作;对于一个存储器来说需要明白以下概念:存储元:存储器的最小组成单位,用以存储1位二进制代码。
存储单元:是CPU访问存储器基本单位,由若干个具有相同操作属性的存储元。
5.计算机组成结课论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论文 摘要:《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门课程采用从计算机的整体知识框架入手,逐步展开说明。详细讲述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是一台由许多独立部件构成的机器,它的功能可由其各个独立部件的功能来描述,而每个独立部件又可以由其内部更精细的结构和功能来描述。
根据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结构,本门课程把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模块:(1)计算机的概论;(2)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结构;(3)中央处理器;(4)控制单元;四个模块一次递进,逐步进入计算机的内核部分。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计算机的软件由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系统软件用来管理计算机;应用软件用来实现各项用户功能。
计算机软件实现这些功能的基础是硬件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硬件的功能和软件的功能可以相互替代,硬件的功能是速度快,但实现起来难度大,电路复杂,可移植性查;软件更加灵活,但是运行的素的并硬件慢很多。
一、本书主要知识点 第一篇 概论1、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主要知识点 本章重点突出计算机组成的概貌和框架,由此简洁明了地了解计算机内部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指令流和数据流在此框架内由I/O→存储器→CPU→存储器→I/O 的过程,是通过逐条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来运行程序的。同时要了解到当今计算机尽管发展到千变万化的程度,但其最根本的组成原理还是基于冯诺依曼的结构。
(2)内容掌握情况 本章介绍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通过本章的学习对于计算机的宏观结构有了一个总体的概念,明白了计算机是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并规定了这五部分的基本功能。
通过没个基本部件实现相关的功能,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框架结构。图1 计算机的结构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事先将程序(包含指令和数据)存入主存储器中,计算机在运行程序时就能自动地、连续地从存储器中依次取出指令且执行。
这是计算机能高速自动运行的基础。计算机的工作体现为执行程序,计算机功能。
如果程序现在是顺序执行的,每取出一条指令后PC内容加l,指示下一条指令该从何处取得.如果程序将转移到某处,就将转移的目标地址送入PC,以便按新地址读取后继指令。所以,PC就像一个指针,一直指示着程序的执行进程,也就是指示控制流的形成。
虽然程序与数据都采用二进制代码,仍可按照PC的内容作为地址读取指令,再按照指令给出的操作数地址去读取数据。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从宏观上引入了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本书就是围绕计算机的这种结构,展开说明计算的组成以及如何工作的。
2、第二章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第二章作为自学内容,讲述了计算机的发展史,通过历史来展示现在计算机所处的发展阶段。从1946 年ENIAC 诞生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构成计算机的元器件发展变化(由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使计算机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每隔6 至7 年,计算机便更新换代一次,运算速度约提高一个数量级。
而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自从Intel 公司生产了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后,随着集成度成倍的提高,以每隔18 个月 表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芯片上的晶体管数就翻一番的速度使计算机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以至整个社会从制造时代进入到信息时代,出现了知识大爆炸。第二篇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结构3、第三章 系统总线 图2 总线实现结构示意图 总线是计算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在计算机中,各个部件之间是相对独立工作的。
但是各个部件之间的联系又是非常紧密的,彼此之间需要大量的数据交换。为此引出了总线这个部件。
计算机系统的五大部件之间互联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各个部件之间使用单独的连线,称为分散链接;另一种是将各部件连到一组公共信息传输线上,称为总线连接。本章重点研究总线的连接方式。
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个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总线按照传输方式可以分为并行传输总线和串行传输总线;总线按照连接部件的不同可以分为片内总线、系统总线和通信总线。
总线的特性和性能指标,根据总线的不同分别研究了总线的特性、性能标准和总线的行业标准。总线的用处不同则有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
由于总线是多个部件同时使用,因此存在总线的判优逻辑。4、第四章 存储器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忆设备,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
随着计算机发展,存储器在系统中的地步越来越重要。图3 存储器的分类 存储器在计算机中可实现如下功能:输入设备输入程序和数据,存储器写操作;CPU读取指令,存储器读操作;CPU执行指令时需读取操作数,存储器读操作;CPU将处理的结果存入存储器 ,存储器写操作;输出设备输出结果, 存储器读操作;对于一个存储器来说需要明白以下概念:存储元:存储器的最小组成单位,用以存储1位二进制代码。
存储单元:是CPU访问存储器基本单位,由若干个具有相同操作属性的存。
6.计算机专业 论文
给你推荐一个不错的论文网站,幸福校园论文网站,这个网站有很多关于计算机的论文,你看看.
运算器的设计与实现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2课程设计设备
3课程设计内容
4课程设计总结
[原文]
1课程设计目的
1.掌握计算机中运算器的功能与结构特点
2.熟悉算术逻辑单元74LS181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3.掌握计算机各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相互联系和来龙去脉
4.完整地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
2课程设计设备
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排线若干;
PC微机一台(选配)。
3课程设计内容
3.1课程设计原理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通路如图1-1所示。
本通路图中运算器单元由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两个字长的工作暂存器DR1和DR2及一个8位的输出三态门组成。其中ALU是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型构成的8位字长的算术逻辑运算单元。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二个锁存器锁存,锁存器的输入连至数据总线,数据开关(“INPUT DEVICE”)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并经过一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数据显示灯(“BUS UNIT”)已和数据总线相连,用来显示数据总线内容。两个芯片的控制端S3、S2、S1、S0、M相应的控制信号相互并到一起由排针引出至外部。74LS181的功能表见表1-1。
图中已将用户需要连接的控制信号用圆圈标明,其中除T4为脉冲信号,其他均为电平信号。由于实验电路中的时序信号均已连至“W/R UNIT”的相应时序信号引出端,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只需将“W/R UNIT”的T4接至“STATE UNIT”的微动开关KK2的输出端,按动微动开关,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单脉冲,而S3、S2、S1、S0、Cn、M、LDDR1、LDDR2、ALU-B、SW-B各电平控制信号用“SWITCH UNIT”中的二进制数据开关来模拟,其中Cn、ALU-B、SW-B为低电平有效,LDDR1、LDDR2为高电平有效。
数据通路框图及相关芯片
[参考资料]
(1)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网络版),科学出版社,1994
(2)金兰,金波,计算机组织:原理、分析与设计(中文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白中英、杨春武等,计算机组成原理题解、题库与实验(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1
7.计算机毕业论文/设计有哪些题目
计算机毕业论文/设计有哪些题目 ,这个很广,我们先看看看他的分类吧!其在学术领域分类属于信息科技类 计算机硬件技术(213081篇,5个子库) 一般性问题(65877篇,7个子库) 总论(51190篇) 设计与性能分析(1850篇) 总体结构 、系统结构(2768篇) 制造、装配、改装(1904篇) 调整、测试、校验(2055篇) 检修、维护(4325篇) 机房(1812篇) 一般计算器和计算机(398篇) 电子计算机(105991篇,8个子库) 基本电路(6101篇) 运算器和控制器(中央处理机)(12275篇) 存贮器(49820篇) 外部设备(29717篇) 信息转换及其设备(782篇) 总线、通道(2395篇) 仿真器(468篇) 各种电子数字计算机(4476篇) 微型计算机(32442篇,5个子库) 微机的通讯和应用(1568篇) 嵌入式系统(14663篇,2个子库) 各种微处理机(1418篇) 微处理机的应用(2897篇) 单版微型计算机(125篇) 个人计算机(12979篇) 服务器及网络计算机(3106篇) 其他计算机(719篇)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704123篇,12个子库) 计算机理论与方法(20010篇) 安全保密(30408篇) 计算机软件概况(29467篇) 程序设计、软件工程(113118篇,4个子库) 一般程序设计(17335篇) 网络程序设计(2285篇) 软件工程(80741篇) 软件工具、工具软件(2326篇) 程序语言、算法语言(12743篇,3个子库) 硬件语言(720篇) 程序语言(3065篇) 网络语言(2079篇) 编译程序、解释程序(1036篇) 管理程序、管理系统(11354篇) 操作系统(28374篇) 数据库理论及系统(37292篇) 程序包(应用软件)(26852篇) 专用应用程序(17339篇) 计算机的应用(368387篇,2个子库) 信息处理(信息加工)(182023篇,4个子库) 模式识别与装置(85062篇) 机器辅助技术(42229篇) 计算机仿真(32410篇) 翻译、检索、诊断、教学及其他(20871篇) 计算机在其他方面的应用(186631篇,11个子库) 计算机在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等领域的应用(64250篇) 计算机在政、经、法等领域的应用(59711篇) 计算机在天文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21879篇) 计算机在农业科学领域的应用(3310篇) 计算机在数理科学及化学领域的应用(595篇) 计算机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7562篇) 计算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630篇) 计算机在医药、卫生及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4752篇) 计算机在环境科学及劳动保护科学等领域的应用(134篇) 计算机在工业技术领域的应用(21798篇) 计算机在军事领域的应用(265篇) 互联网技术(156717篇,8个子库) 计算机网络理论(6490篇) 网络结构与设计(6859篇) 通信协议(3664篇) 通信设备与线路(8526篇) 网络管理与运行(7786篇) 网络安全(38952篇) 网络应用程序(39285篇,4个子库) 浏览器与资源(15727篇) 文件传送程序(1066篇) 远程登陆、远程控制(100篇) 电子邮件及相关问题(4165篇) 各种网络(15607篇,3个子库) 局域网(12847篇,3个子库) 以太网(1446篇) ATM局域网(41篇) 校园网(5462篇) 广域网(359篇) 互联网(2401篇) 以上是专业数据库(CNKI等)查到的部分文献,您可以去这里免费求助资料篇目的全文: /5gogf5 文献检索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经组织好的大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并获取特定的相关文献的过程。
一般的论文资料检索集合包括了期刊,书籍,会议,报纸,硕博论文等等。
8.计算机论文范文3000字
学术堂整理了一篇3000字的计算机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题目:关于新工程教育计算机专业离散数学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 立足新工科对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分析了目前离散数学教学存在的关键问题,指明了开展离散数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给出了相应的实验项目,并阐述了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工科教育;离散数学;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 引言 新工科教育是以新理念、新模式培养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既重视前沿知识和交叉知识体系的构建,又强调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类是新工科体系中的一个庞大专业类,按照新工科教育的要求,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应该有很好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离散数学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计算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长期以来“定义-定理-证明”这种纯数学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意识不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从而缺乏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结合计算机学科的应用背景,通过开展实验教学来加深学生对于离散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是实现离散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1.实验项目设计 围绕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两个目标,遵循实用性和可行性原则,设计了基础性、应用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四个层次的实验项目。 (1) 基础性实验 针对离散数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基本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等设计了7个基础性实验项目,如表1所示。
这类实验要求学生利用所学基础知识,完成算法设计并编写程序。通过实验将抽象的离散数学知识与编程结合起来,能激发学生学习离散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进而培养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
(2) 应用性实验 应用性实验是围绕离散数学主要知识单元在计算机学科领域的应用来设计实验,如表2所示。设计这类实验时充分考虑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按照相关知识点的应用方法给出了每个实验的步骤。
学生甚至不需要完成全部实验步骤即可达到实验效果。例如,在“等价关系的应用”实验中,按照基于等价类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实验步骤,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只需做完第三步即可达到“巩固等价关系、等价类、划分等相关知识,了解等价关系在软件测试中的应用,培养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的实验目的。 (3) 研究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一样 也是围绕离散数学主要知识单元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来设计实验,不同之处在于,研究性实验的实验步骤中增加了一些需要学生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这类实验项目一方面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离散数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为了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能力。表 3 给出了研究性试验项目。
(4) 创新性实验 在实际教学中还设计了多个难度较高的创新性实验题目,例如,基于prolog语言的简单动物识别 系统、基于最短路径的公交线路查询系统、简单文本信息检索系统的实现等,完成该类实验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用到更多的知识。通过这些实验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
3.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通过实验教学环节无疑可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但是,近年来,为了突出应用性人才培养,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对离散数学等基础理论课的课时进行了压缩,加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基础较差,使得离散数学课时严重不足,不可能留出足够的实验教学时间。
针对这种情况,采用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学模式进行离散数学实验教学。 (1) 将实验项目引入课堂教学 在离散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将能反映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典型应用的实验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授主析取范式时,引入加法器、表决器的设计,并用multisim进行仿真演示,让学生理解数理逻辑在计算机硬件设计中的作用。又如讲谓词逻辑推理时,引入前一届学生用Prolog完成的“小型动物识别系统”作为演示实验。
这些应用实例能够让学生体会数理逻辑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应用价值,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 (2) 改变课后作业形式,在课后作业中增加上机实验题目 由于课时有限,将实验内容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实验任务。
例如讲完数理逻辑内容后,布置作业: 编写 C语言程序,实现如下功能: 给定两个命题变元 P、Q,给它们赋予一定的真值,并计算ؿP、P∧Q、P∨Q的真值。通过完成,使学生掌握命题联结词的定义和真值的确定方法,了解逻辑运算在计算机中的实现方法。
又如,把“偏序关系的应用”实验作为“二元关系”这一章的课后作业,给定某专业开设的课程以及课程之间的先后关系,要求学生画出课程关系的哈。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毕业论文(给我一篇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