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

人力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论文)

1.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论文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提升到企业各个战略资源的核心,而招聘则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招聘过程中要注意一些细节和技巧性问题。

1.双向沟通谈话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活动的交往,双向沟通除了能获得更多更正确的信息外,更重要的是在于招聘中主试与被试的人格平等。在开始阶段主试与被试人之间的对话比例应为8:2或9:1,中后期的比例就要对调。

2.从个人履历着手从个人履历着手面试,可以将履历表中未勾画出的人物形象变得丰满、充实,而且可以对那些不清楚的问题和未反映出来的信息做进一步地调查,内容涉及家庭背景、学习经历、职业历程、自我评价、生活目标等。提问易采用开放式的问题,即可以让应聘者自由发挥、促其思考的问题,而切忌采用YES/NO之类的问题发问。

3.注意倾听,所谓倾听是一种听对方讲话的技巧,即把握住说话者的信息含义,了解说话者的感情,并正确理解说话者的谈话内容。无意间流露出的话语,可能就是真心话。

4.消除晕轮作用,晕轮作用是指根据不完全的信息即第一印象做出的对被知觉对象的整体印象与评价。

5.以被试者为中心,主试应避免说很长或评价性的话语。一般主试者的讲话所占时间比例约为10%,被试者应占90%,以被试者为主体。

6.平等地对待应试者,招聘者应了解应聘者,并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应聘者,为此招聘者必须了解应聘者的心理状态。

7.采用“二对一”或“多对一”的形式,在招聘中可以采用二个或多个招聘者对一个应聘者。一个招聘者进行谈话,其他的注意倾听,提一些主要提问者忽略的问题,在谈话中几个主试可交换角色,但不要几个人同时提问。记录员记录谈话内容,以便事后分析。这样做得目的,在于消除招聘者的主观偏见,力求公正。

8.共同做出评价评价的依据是事先拟定好岗位标准,几个主试根据这些标准,对谈话进行分析,并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对应聘者做出一个确切的评定。

9.招聘的核心招聘的核心:德与能。在招聘过程中,应聘者往往会夸大自己的实际能力,隐藏缺陷,如果对应聘者的“德与能”把握不准,就会招过来一些不能满足公司需要的人员。任何一个员工的离职,对企业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损失,其离职成本 = 历史成本 + 机会成本 + 敬业成本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完整,人力资源毕业论文选题,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写哪方面哪一块的 还有能否推荐

这个就很多了,题目有如下下面是我找的一些论文选题,供大家参考,这些题目有些比较大,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

1.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2.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收益比较分析3.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4.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5.企业员工的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6.企业薪酬制度研究(案例研究)7.企业员工绩效评估研究(案例研究)8.企业员工晋升研究(案例研究)9.企业员工培训研究(案例研究)10.中国人事管理制度的演进11.公务员管理研究12.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较13.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比较14.我国劳动关系的历史与现状15.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16.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17.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比较(选三至五个有代表性的案例)18.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思想之演变19.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20.中小科技企业考核制度探索21.企业薪酬制度的创新研究22.科技型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23.金融业(银行、证券、保险)人力资源开发24.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人才的影响25.我国高科技企业经理人员的报酬分析26.期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27.我国境内的跨国企业的人员配备原则、招聘方法、薪酬标准 28.根据案例评定企业内部的因人设岗与因岗配人 29.试设计企业营销人员的培训方案(以保险业或其它行业)30.企业文化与企业成功的关系问题 31.企业员工考核与企业管理绩效的关系 3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33.企业的团队建设问题34.完善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制度35.健全国家公务员的监督制度36.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用人机制37.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激励机制38.现代工资理论与企业薪酬体系设计39.工作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案例)40.职业声望研究理论与实践41.职业指导与职业设计42.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探讨43.对现阶段我国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处理问题的研究44.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问题研究45.加入WTO与我国劳动关系的变化研究46.剖析案例,研究我国企业(全民、集体、私营、三资)内部的劳资关系状况及其处理47、中国企业劳资纠纷现状及管理对策48、中国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机制完善途径研究49、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员工激励机制与中国存在的问题50、中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与劳动关系的调整51、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52、企业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本激励机制53、中国人力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54、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55、变革中的劳动就业环境56、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57、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58、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59.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60.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61.中国人口流动与控制问题研究62.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63.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64.论当代员工教育和培训的特点65.国外企业的岗位评价制度的发展情况66.工资制度的改革分析67.人员招聘与岗位分析设计68.人力资源的e变革69.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趋势70.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继续教育71.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72.人力资源与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73.试论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的研究74.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因素分析与研究75.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研究76.Internet网络招聘与在线培训研究77.现代组织激励理论与模式研究78.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在组织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分析79.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80.知识经济时代用人观(研究)新议81.试论爱心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82.试论股权工资制的适用条件83.试论中国式企业文化的核心基础84.试论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创新85.试析中国就业制度中的歧视因素86.Internet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87.软件开发人员的行为特点和管理对策研究88.企业IT(信息技术)人才的管理与研究89.激励及其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90.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91.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思考92.中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93.关于人才流动态势及影响因素分析94.某企业职工结构与素质分析95.某企业职工工资效益分析96.应如何激励员工97.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不断提高员工素质98.我国增加就业和再就业的对策99.当前企业劳动保险应解决的几个问题100.我国人才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完善101.试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监管102.我国金融证券业人才结构分析103.加入WTO对我国人才市场的挑战及对策104.论保险业员工激励问题105.保险员工的薪酬问题研究106.女性管理层的激励问题107.女性高层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108.性别差异与职位升迁问题研究109.沟通对实现绩效目标的影响110.薪酬设计与绩效评估111.绩效评估的激励机制112企业文化的建设113.人力资源会计初探114. 进入WTO,对会计人员的新挑战115.论我国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116.浅析我国妇女就业问题117.浅析我国非正规就业问题118.浅析公务员的高薪养廉问题119.加入世贸后我国银行人才队伍建设120.网络银行与信息化人才121.银行个人理财人才队伍建设122.IT人才的培养与管理123.IT企业员工培训研究124.21世纪初叶中国社保改革的难点与对策125.广东社保体制改革。

毕业论文,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

3.关于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小论文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

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

劳力经济是指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很低。

对多数资源来说,短缺问题并不突出生产的分配主要是按劳力资源的占有来进行,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相对于农业经济时期。

自然经济传统经济学往往把农业经济叫做自然经济。从资源学的角度,所谓自然经济就是指工业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使得大多数可认识资源都成为短缺资源。尽管19世纪以来工业革命的完成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铁矿石和煤、石油等发展机器生产的主要资源很快成为短缺资源,开始制约经济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生产的分配主要按自然资源的占有来进行。

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产业为基础产业的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大大加快,形成知识形态生产力的物化,人类认识资源的能力、开发富有资源替代短缺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

因此,自然资源的作用退居次要地位,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三个阶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天命论、决定论、或然论、征服论等多种认识阶段与相应的处理方式,才进入到协调论的现代,即人、自然和技术这个大系统应该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在工业时代,人类对资源采取耗竭式的占有和使用方式,不断使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产生强大震动。人与自然不能协调发展,使得经济不能持续发展,不断出现能源危机,导致人类生活不能稳步提高,时常出现巨幅涨落。

进入到现代,人们逐渐悟出,人类只不过是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必须和其它要素协调发展,力争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经济的关系。以新的资源观看待资源问题时,人们应当正确处理几个重要的资源矛盾关系:1.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问题自然资源就其物质性而言是有限的,然而人类认识、利用资源的潜在能力是无限的。

片面的悲观和盲目乐观都是不正确的。2.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问题分析一国的资源情况既要看到宏观上综合经济潜力巨大的因素,又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微观上人均可利用资源限度的现实问题。

3.资源的有用性与有害性问题。4.资源的量与质问题。

4.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许多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紧迫感。

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能否管好人、用好人是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我们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人力资源,他们是企业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更关心的可能是它的资金和市场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常常为其所忽视。然而恰恰可能是人力资源的瓶颈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但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当中,我们是以事为中心,要求人去适应事,始终强调个人服从组织需要,服从事业的需要,而很少考虑个人的专长、兴趣及需要,而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成组织中最具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主要要素。 而且人是组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第一的、决定性的资源。

我们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围绕人这一要素,为他们创造各种能充分施展他们的才能的条件,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使每一个人都能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尽其所能。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就是树立为人服务的观念。

当组织内的员工受到尊重时,他们就能体会到自己是组织的主人。人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有积极性,或积极性多高,对于其能力的发挥程序至关重要。

我们知道,人的能力只有在工作中才能发挥出来。 所以我们在用人方面:一是能力性质、特点的差异。

二是能力水平的差异。我们要“用人之长,避人这短”这是我们学人力资源管理要懂得的一个基本原则。

我们要承认人与人之间能力水平上的差异,目的是使我们要懂得人力资源在利用上坚持能级层次原则。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各尽所能,人尽其才。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差异原理指的是:具有能力层次的人,应安排在要求相应能力层次的职位上,并赋予该职位应有的权力和责任,使我们个人的能力水平与岗位要求相适应。人力资源问题往往牵涉文化、制度与人三个层面。

人力资源观强调职业管理者应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全局性工作,其各项职责如招聘、绩效管理、员工保留、培训规划等都需要各主管的贯彻配合和直接参与。

同时,各层管理者直接承担着下属辅导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等职责。员工也越来越多地负起自我管理的责任。

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把精力放在员工的考勤、档案、合同管理等事务性的工作上,被定位为后勤服务部门。到了90年代,随着企业基础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在管理中,人作为一项资源,而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人们所强调的“科技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

在这一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以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和薪资激励制度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得以确立。 所以我们为了使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把人力资源战略同企业竞争战略做到一致: 企业在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时,首先必须清楚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然后再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2.把员工培训作为解决人才需求不足的方法 由于缺乏知名度和吸引力,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都面临严重的人才缺乏问题。

良好的培训机制离不开科学的培训规划以及合理的控制制度。也就是说,员工培训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种社会辅助教育等形式来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既要注重培训的内容,又要注重培训的层次。同时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制定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内培训,以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敬业精神。

3.创造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从而增加了企业收益;二是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在企业内外提供有偿服务,逐步演化为利润中心。 4、给予员工的福利与待遇、为员工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表现机会 在管理的过程中,福利,始终是现阶段最主要的留人机制。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员工管理来提高员工对精神待遇的满意度。一个适宜、安全、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也是促使员工积极工作的条件之一。

不论薪金还是职位都有封顶的时候,一位总经理如果干的不错,企业没有合适的更高的职务再晋升他的时候,企业应该为他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展示其才能的机会,比如鼓励其下海,为他提供资金、技术及其他扶持,或是实行股份制,用股份的诱惑吸引员工,留住员工。 5.制定真正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框架的建立以及机制的完善。

公司必须从整体战略眼光来构筑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厦,并让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如培训开发、管理沟通、岗位轮换、考核等等)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当然激励机制的最重要部分则体现在对员工的奖惩制度上。

同时人力资。

5.求一篇关于人力资源的论文

人力资源什么方面的,说具体点的 ------------------------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模式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及新定位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将组织内的所有人力资源作适当的获取、维护、激励以及活用与发展的全部管理过程与活动。换言之,即以科学的方法使企业的人与事作适当的配合,发挥最有效的人力运用,促进企业的发展,简单地说,即为“人与事配合,事得其人,人尽其才”。

传统人力资源往往扮演被动的人事行政角色,并没有很清楚地与企业整体运作绩效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以策略、文化、愿景为根基,通过人才和流程的有效管理,达到服务客户的目标。

客户的满意度最终必须具体地呈现在订单及价格上,进而转变为企业的利润及投资回报,这一流程仍属企业的营运循环。人力资源的定位应在“促进最好的组织能力及企业环境”。

根据企业的经营模式及当时组织状况的需求,订立人力资源的指标,其中人力资源团队核心能力的确定、各种人事制度的设计及执行、人事系统整合等,最终一定要能加强企业营运循环中的“组织能力”,尤其是在员工忠诚度及生产力上,以确保其执行结果能满足客户服务的目标,并对企业财务指标具有附加价值。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要从传统“守门人”的角色,转变为企业主管的策略伙伴,了解企业的策略并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策略性价值,在人力资源服务中建立客户服务的观念,提供客户全方位的服务系统;在组织变革管理方面,要扮演变革推动的角色,甚至在员工关系方面,由被动的福利行政,转变为主动的员工关怀者的角色,协助员工提高附加价值,并有效建立员工沟通机制。

以一般行政事务为主的人力资源定位,已经不再符合企业的需求。新的人力资源定位,必须以新的心态及新的技能,加强设计、执行、规划与策略等高附加价值的业务,而以自动化或流程改造,来减少一般行政等低附加价值的事务。

二、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 21世纪是—个以知识为基础的时代。由于资讯的流通,消费者得以轻易取得信息,使得所有商业活动转变成以顾客导向为主要诉求,随着各种法令规范的松绑,区域性或国际性经济合作模式的建立,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界线逐渐消失,因而加速了全球化的趋势,过去垂直整合的产业价值链,正逐渐被全球化分工的合作模式所取代。

短短的10年,源起国外的人力资源信息化已经在中国大陆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缓到急的迅速发展阶段,人力资源信息化,带来了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全新变革。 所谓人力资源信息化,从狭义上说,是指基于互联网的、高度自动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囊括了最核心的人力资源工作流程,如招聘、薪酬管理、培训等;从广义上说,人力资源信息化是基于电子商务理念的所有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括利用公司内部网络及其它电子手段,如员工呼叫中心等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信息化,带来了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全新变革。信息技术正不断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人力资源管理自然也不例外。

信息技术能够大大提高人力管理活动中事务性工作的效率,使人力部门的工作聚焦到更重要的事务上去。 在采用了人力资源信息化的企业中,其薪资发放和工资单信息、人事资料行政管理、出勤、培训招聘福利管理这些属于基本员工信息资料采集维护的事务性工作,逐步可以被人力资源软件的信息化模块所取代,这就使人力资源工作者从繁杂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中脱身出来成为可能。

但目前有能力将人力资源技术与应用的重心从一般型业务操作处理转向战略的企业为数不多。 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行和信息准确性需求的增加,这些现在还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规划的功能——人力资源规划、继任计划、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以及绩效管理与核心能力管理,都将成为人力资本管理科技变革浪潮推进的重点。 三、量人定岗 企业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从人力资源内部自我改造包括定位、核心能力的提升,真正地转换为人力资本经营,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做好人力资源配置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简单地说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真正做到适才适所。国有企业因为历史原因常常是一种粗放型的配置,大多数人员是一配定终身。

配置应该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人员数量的配置;二是配置的合适与否。人员数量配置不够,工作开展不起来,配置的人员过多,势必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要做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第一,要预测岗位数量,要按岗配人,不能按人设岗;第二,通过竞争上岗实现合理配置。国有企业要走出僵化模式,优胜劣汰,这样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第三,机构设置还需合理,企业必须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对机构科学设置,做到精简高效。

6.人力资源论文相关文章

人力资源论文

合并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浅析 2008-04-15

企业人力资源储备的战略性思考 2008-04-15

浅谈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一个方面 2008-04-15

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本 2008-04-15

企业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008-04-15

跨国公司人力统筹之痒 人力资源调整是一道门槛 2008-04-15

中美制造业人力资源最大差距是“授权” 2008-04-15

中小企业如何做好职业生涯管理 2008-04-15

以人为本 注重人事管理 2008-04-15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困惑与解决之道 2008-04-15

影响力:人力资源领导能力的本质 2008-04-15

关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10大变化 2008-04-15

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探析 2008-04-15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方面 2008-04-15

如何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道"与"德"? 2008-04-15

人力资源价值研究的重要突破 2008-04-15

与时俱进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 2008-04-15

冲突管理——化干戈为玉帛 2008-04-15

论人本管理 2008-04-15

对软件项目管理的探讨 2008-04-15

乙丙橡胶生产工艺及其技术经济分析 2008-04-15

略论西部大开发中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 2008-04-15

中氮行业技术改造思路 2008-04-15

化工企业持续发展应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 2008-04-15

21世纪涂料工业发展趋势及对策 2008-04-15

21世纪化工贸易的发展 2008-04-15

纳米材料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2008-04-15

21世纪生物化工发展及对策 2008-04-15

氯碱定价方法和价格走势分析 2008-04-15

征收燃油税对石化生产企业的影响和对策 2008-04-15

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和研究现状 2008-04-15

论平衡式燃气热水器与密封燃烧室新设计 2008-04-15

燃气锅炉的发展与经济性比较 2008-04-15

重油制气污水处理系统(A/O)技术改造 2008-04-15

论环氧树脂产品结构调整的必要

7.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论文

题目: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中文摘要】 <;正>;人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拥有的实际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及处于"储备状态"正在培养成长逐步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人力资源包括人口的健康与教育水平、各种商品与服务生产过程中人口的投入和创新以及国家维持和改善这种生产能力的程度。目前,在人力资源研究方面最具权威影响力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的观点:(1)人力资本表现为人的知识、技能、

全文2000字,如果需要,与我索取详文。

2,题目:创新体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初探

【中文摘要】 实验室在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并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和技术发展。该文试从实验室创新体制下对实验室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同上与我索取

8.求几篇人力资源论文范文

范文(二)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摘要: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本文对事业 单位绩效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绩效管理的有关理论和先进实践,提出了 相应对策。关键词: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 人力资源管理 事业单位 绩效管理是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 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 重要内容及基础性工作。

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主要体现在,组织的整体运 作效率和价值创造依赖于各部门、成员的绩效表现,同时绩效考核的结果在人员配置、培训 开发、薪酬管理、招聘选拔等方面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几年来,事业单位在绩效管理的 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了以整套的考核制度,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但仍有不少值得注意 和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我们知道,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 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目前中国有各类事业单 位130 多万个,国有资产3000 多亿元,工作人员2900 多万人,集中了中国70% 以上的科研人 员、95% 以上的教师和医生,可以说人才荟萃。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常常看到,不少事业单位的 绩效管理,就是每年年终进行一次 “ 思想工作总结 ”,所用的考核指标不外乎 “ 德、能、勤、绩、廉 ”,尽管评价等次有 “ 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 四类,而结果往往是非优秀即合格。具 体而言,目前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绩效管理系统性不强。

现代绩效管理理论认为,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绩效计 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绩效反馈四个部分组成,这四个部分是环环相扣,缺一 不可。而在一些事业单位,简单地把绩效考核管理当成了绩效管理,缺少绩效计划、绩效实施 管理、绩效反馈等环节。

(2) 绩效指标体系分解不健全。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绩效指标的层层分解。

根 据单位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考核目标,在将职责和目标合理分 解到每个职工身上,环环相扣,层层落实。这样,只要所有职工的绩效目标实现了,部门目标就 可以实现,单位目标也就实现了。

(3) 指标设计流程过于简单、量化不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中,被考核方在绩效计划、衡量标准的确定等方面参与不足,让被考核方觉得绩效考核是一种监督和惩罚的手段。

绩效 管理指标的制定过程往往是上级下达的绩效管理指标,指标设置的合理性环节没有得到应有 的重视,指标制定后缺乏及时调整修订环节,致使某些指标失去了绩效管理的意义。(4) 缺乏对绩效管理必要的培训。

在工作实际中,对职工特别是对具体参与绩效考评的管 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绩效管理知识培训和辅导。绩效考评不仅取决于评价系统本身的科学性与 可靠性,还取决于评价者的评价能力,评价者的任何主观失误或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认 识误差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评价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其它环节的有效性。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绩效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都逐步得到了解决。针对事业单位的特殊性,本文认为,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1) 建立和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深化对绩效管理体系内涵的认识,通过绩效计划、绩效实 施、绩效考核管理、绩效反馈与面谈和绩效改进与绩效结果的应用这五个紧密联系的环节,把关键绩效指标层层分解至部门、中层和一般管理人员各岗位,使部门及职工工作目标与改 制事业单位战略目标联系起来,使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员工有不同的绩效管理指标和标准,从 而保证绩效考核管理的可行性、科学性、公正性,进而有力地支撑绩效管理活动的成功开展,实现从单一的绩效考核管理向有效的绩效管理提升。(2) 构建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指标体系。

采用关键业绩指标发(KPI) 、平衡计分卡(BSC)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等先进的绩效指标设计方法,按照 SMART 原则,结合事业单位 的具体实际,把关键指标层层分解至部门、中层和一般管理职工各岗位。使指标之间具有层 次性、支撑性,形成比较系统的绩效指标体系。

为与事业单位以往的考核方式相衔接,可以根 据各部门、岗位的具体情况,把 “ 德、能、勤、绩、廉 ” 这些指标进行量化和个性化,使得考核 指标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和可测性。(3) 充分应用绩效考核的结果。

加强对绩效考核结果的保管和应用。除了把绩效考核的 结果用于工资收入、奖金发放,还要把绩效考核的结果于职称评聘、培训机会、晋升机会等 结合起来,作为参考的依据,使开展这些工作时更具有针对性。

同时,通过挂钩,引起广大职工 对绩效管理、绩效提高的重视。(4) 实现绩效管理的全过程管理。

在绩效管理的计划、实施、绩效管理、反馈和结果等 五个环节上,更多体现全员参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更加注重对职工的绩效提高 和辅导,充分调动职工参与绩效。

9.求一篇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论文要原创5000字以上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政府职能到 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 转变,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 新的要求。市场经济形式下,如何进行 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企业的 生存与发展,是企业要深入研究和解 决的课题。

【关键词】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近年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日 益受到专家学者以及经营管理者的关注和 重视。全面考察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 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 度,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看员工的满意度。 3、开发人的潜能是企业最主要的管 理任务,山于人才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所 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唯一的 途径只有利用和开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 4、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组织成 功的基础,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对 企业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日 新月异的时代,企业应该把培育人、小断 提高员工的集体素质,作为一项经常性任 务。提高员工素质,也是提高企业的生命 力。

我们可以在这几个方面来看出到底什 么是人力资源管理,其实也就是对于人的 回归和实现人的自身的价值的有效手段。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目前企业管理的 重要内容,但人们对于什么是人力资源,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 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似乎并小清楚。

实践 中人们对此各持己见,智者见智,仁者见 仁。有些教科书避而小谈,认为是小言而 喻的事,有人认为这是纯学术的问题。

其 实小然,这小是一个纯学术问题,而是一 个非常重要的认识问题。实践表明,企业 之间,山于管理者对这一问题认识的小 同。

因而采取了小同的管理方式与策略。导致大小一样的结果。

因此,我们有必要 首先对这一问题的内涵进行探讨。人力资 源管理,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 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是最重要的 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提出了个性需求和 精神健康的理论,在实践中积极推行以人 为中心的管理。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 几层含义: 1、依靠人一全新的管理理念,归根到 底,一切经济行为都是人来进行的,人没 有活力,企业就没有活力和竞争力,人是 社会经济活力的主体。 2,尊重每一个人是企业最高的经营 宗旨,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明白,一个企业 的成功与否,小能仅看财务报表,而是要 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及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 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比较薄弱,观念落后,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差无异。传 统的人事管理是以事为中心,未能树立以 人为本的观念,强调一种静态的控制和管 理,其目的是控制人,把员工视为被管理 和控制的工具;是一种封闭式的、小注重 培训与开发的、对员工欠缺激励的落后的 管理观念,这种落后的观念已难以适应市 场经济的发展,其结果造成企业人才大量 流失。

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企业面临严 峻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这 将促使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新观念。 2、未能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 理体系。

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按 惯例来工作,政策依据小足,制度小健全,领导说了算,人力资源部门忙于应付一般 性的事务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人 力资源管理框架体系小完善,职能小健 全,管理混乱,无章可循。有的人力资源 管理部门只是办办手续,登记考勤,发放 员工工资了事,未能突出人力资源管理的 规划、组织、协调、整合的职能;有的人 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从来未进行过培 训,员工素质低,小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的需要。

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位低。很多企 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位低,领导也小。

10.学年论文:关于人力资源方面

这是我答辩时候的论文,希望对你有用。

论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摘要:企业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需要依靠人才,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是企业最关心的事情,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内容。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由传统的以“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正向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

而其中的人性化管理,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和认可,而有效的管理过程则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人性化;人情化;以人为本;企业文化;沟通 人性化管理是目前管理中比较热门的话题。

人性化管理可以加强职员对公司的忠诚度,可以加强团队合作,可以促使其发奋为公司工作,等等。人性化管理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层次上。

然而,企业实施的效果又是怎样的呢?部分企业进行人性化管理确实带来了一些成果,加强了大家的沟通。然而,有些员工不按时完成工作,犯了一些错误,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这样会加深员工对公司的依赖,会对公司感恩,认为这样人性化管理更彻底。

这样就扭曲了人性化管理的根本。然而,如何才能做好人性化管理呢?如何把握其中的尺度呢 (一)人性化管理不等于人情化管理 首先有必要分清人性化管理与人情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公司制度作为管理依据,是科学而具有原则性的;人情管理则没有制度作为管理依据,单凭管理者个人好恶,没有科学依据,非常主观。

而作为管理的对象——员工,是有惰性的,必须有相应约束及压力才能产生动力,所以用制度还是用主观意志来管理,最终的产生的结果就会不一样。目前很多的管理者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人性化管理,误把人情管理当作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是在完善管理制度前提下的“人性化”,是建立在“社会人”的假设之上的,人性化管理强调的是在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味”,让管理不再“冷冰冰”,而是充满父母般的关怀、妻子般的体贴。而很多做的失败的公司人性化管理明显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基础,将“放任”、“听之任之”看成为“人性化管理”,是个认识误区。

人性化管理就是要重视企业内外最重要的资源——人,以人为本位的企业管理。在日常的管理中关注、关怀我们的员工,让其体会家的温馨和关怀,培养员工主人翁责任感,并让这种热情转化到工作中去。

如:为公司每月过生日的员工派送生日礼物、开PARTY等。 但是人性化管理实施过程中,没有人管,没有工作压力、没有工作目标的时候,员工就容易产生惰性。

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部门主管监督得力,员工的工作任务安排合理,员工的工作目标明确。所以具体到人力资源的工作就是: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法制)——保持员工热情的基石; 2.建立与不断改进激励机制(调节的杠杆); 3.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德制)。

另外需要做好各部门人员的岗位分析、岗位描述等基础工作;定时检查各部门的工作绩效,维护公司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公司的奖惩制度。发现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可以进行处理或交部门主管要求其处理,并跟进最终处理结果。

有了目标和方向,就要付诸实施,同时更需要改变陈旧的心智模式。美国的汉诺瓦保险公司总裁欧白恩说过,努力的方向是建立一个更适合人性化的组织模式。

工业时代之处,人们一周工作6天,才能赚得足够的金钱,以取得食物于栖身之所。而今天,我们大多数人在周二下午就达成同样的目标。

传统式的组织设计,并没有提供员工自尊和自我实现较高层次的需求,而现代组织必须开始关照所有员工这些需要,否则管理效果不彰的现象仍会继续下去。 (二)用制度提升人性化管理 没有制度,一个公司失去的是存在的基石,没有人性化管理,一个公司失去的是未来的发展。

在现在的竞争环境下,对一个中小型的企业来说制度远比人性化重要。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人性化”与“制度”是相辅相成的,推行“人性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企业中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实施人性管理的平台。

换个角度来看,强调在管理中倡导“人性化”,讲究“人情味”,并不意味着要抛弃管理制度。综观国内外实施“人性化”管理的著名企业,无一不是都有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的。

比如,在麦当劳,一切食品都有严格的执行标准和精确的工作程序,就连烹饪时间都有具体的规定,员工的一切行动也都有严格的制度规范。海尔集团是我国“人性化”管理的楷模,其同样有诸如“员工走路需靠右行,在离开座位时需将椅子推进桌洞里”等这样的严格的规章制度。

希望集团提出“以慈母般的关怀善待员工,用钢铁般的纪律治厂”,它强调在“慈母般”关怀善待员工时,必须要坚持“钢铁般”的纪律。 所以在用制度管理员工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人的本性,顺其自然加以引导。

2、进行行为塑造,利用习惯进行管理。3、营造企业文化,利用文化规范行为4、注重人的创造力,利用创新推动发展。

人性化管理的价值体现在公司的制度大部分以关注员工需求为基础,尊重员工的想法,从而使员工的行为与公司的制度达成很强的一致性。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实行人性化。

人力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

经济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求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论文,论点 论据等都不可缺少!)

1.求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论文,论点、论据等都不可缺少!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作为带动中国经济的增长的支柱性产业,汽车产业政策一直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

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产业政策不完整。汽车是一个具有强烈外部性的产业,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将产生一系列的环保、能源、交通等相关问题,因此,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政策应既涵盖制造领域,又涵盖环保、能源和交通等相关领域。

但是我国现行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仅仅局限于汽车制造这个领域,是不完整的,无法实现如此庞大的政策需求。第二,产业政策带有极强的保护性色彩。

汽车制造属于竞争性领域,政府只需要关注安全、节能、环保等外部性问题,至于由谁生产,生产什么车型,售价如何则应由企业和市场决定。但是中国长期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批和目录制管理,民营资本在整车项目上面临极高的准入壁垒。

尽管中国已经废止汽车《目录》,实行公告制管理,但是这一改革措施除了简化省一级的申报手续和改每年公告一次为每月公告一次外,并没有体现出减少对企业的政策控制从而放开市场竞争的意图。尽管一直被称为准轿车的吉利、悦达和中华轿车已经获准在全国销售,但是从新汽车产业政策《征求意见稿》对大型汽车集团、战略联盟的定位描述中不难看出,新汽车产业政策其实不鼓励民营资本大规模进入汽车制造业,多元化的资本进入汽车行业还将受到较强的限制。

这两个问题的长期存在将导致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社会不公正和经济效率下降等后果,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不利于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 首先,将加重资源耗竭的趋势。

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加将必然导致对耕地资源需求的增加,如扩建、增建道路、增修停车场等。目前,中国家用轿车的保有量为489万辆,据估计,到2010年和2020年这一数字将分别增加到1466万辆和7200万辆,届时全国汽车保有量将高达1.3亿辆。

假设高峰时段出车率为40%,可以推算出,这些汽车仅直接用地就为50万公顷,更为严重的是将刺激城市居民住宅郊区化,使城区面积大幅度增加,根据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这个增加值是其直接用地量的几十倍。这还不包括未来我国多达8亿的农村人口拥有的小汽车所带来的耕地浪费。

而耕地资源属于“生存资源”,即人类生存最不可缺少的因素。若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盲目鼓励产业增长,不充分考虑该产业发展与耕地资源的关系,我国是必将面临生存问题的严重挑战。

此外,我国的能源储备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自1993年开始,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现在我国石油消费的1/3依赖进口。

过分依赖进口,将严重危及国家的石油安全,而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汽车进入千家万户无疑将加速这一趋势。2000年我国机动车所消耗的石油约占全国总石油消费的1/3,而据预测,2010年和2020年我国机动车的燃油需求将直线上升,分别达到将占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和57%.因此,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与缓解能源消耗是汽车产业政策不容回避的一对矛盾。

其次,小汽车产品的消费具有外部性,即空气和噪音等污染。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市区,机动车排放已经成为污染物的第一大污染源。

据国家环保总局预测,2005年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在城市大气污染中的分担率将达到79%左右,城市污染正从煤烟型污染向汽车尾气型污染转化。 我国汽车排放污染大的原因除人口密度大,汽车数量剧增外,最重要的原因是长时期的高度保护政策导致的我国汽车生产技术和环保标准落后、汽车性能差、使用年限过长、车用燃油品质差等问题。

资料显示,我国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比大多数发达国家落后近10年,并且执行情况参差不齐。即使是达到我国排放标准的汽车,其排放的一氧化碳数量也是欧洲车辆的两倍左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数量是欧洲车辆的3倍以上。

与美国标准相比,我国一氧化碳排放量上限高出56%,氮氧化物高出32%,碳氢化合物则高出3倍以上。而大气污染的成本及其造成的损失是极其高昂的。

据世界银行估计,因空气污染导致的医疗成本增加以及工人生病丧失生产力使中国GDP被抵消掉5%.因此,若将环境保护问题置于汽车产业政策之外,汽车产业增长所带动的经济增长将只是繁荣的幻象。 二、不利于实现社会进步 首先,高度保护性的产业政策不利于实现社会公正。

近年来,小汽车产业的利润占机械行业的利润近六成,被称为带动中国GDP增长的支柱产业。但是这一高额利润是在政府保护性政策创造的不公平竞争当中通过垄断获得的,并且绝大多数留在该产业内部,以该产业工人的高额工资和高福利的形式出现,广大消费者利益没有得到体现。

相比之下,中国家电业的市场化程度远高于汽车产业,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海尔、长虹等企业的利润率很低,但整个民族从自由竞争实现的低价优质服务的产品中获益,社会财富得到了公正的分配。

此外,由于审批制是同权力结合在一起的,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等基本被少数权力部门和个人控制,项目在高度垄断、封闭的状态下层层审批,缺乏有效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寻租活动由此产生,导致财富分配不公,社会风气败坏。 汽车产业。

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毕业论文,绿色会计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

2.论文: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来看,2009年实现增长8%没有问题。

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着眼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使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内需起重要作用。拉动内需,最重要的是提高工资和财产性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

第二,调整经济结构。关键是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创新,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如现代金融业、现代咨询业、现代会展业、现代管理业、现代物流业等,要大力发展新能源。

第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第四,坚定不移地推动金融改革,坚持国际化、市场化、系统化方向。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 众所周知,由次级房屋信贷危机(以下简称“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从美国向世界各国扩散,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造成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甚至是经济危机。此次金融危机起于次贷。

当借款人不能还款时,银行又遇到流动性的问题。要解决流动性的问题,一是借贷款还贷款;二是变卖库存资产。

而当情况不好的时候,其资产价格也大幅下降,于是发生流动性危机,造成银行倒闭。当这种情况普遍发生时,如2008年9月份,美国雷曼兄弟银行、美林证券等很多金融机构连续向政府申请援助,造成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出现了3种现象:一是银行惜贷,甚至是银行之间的拆借利率提高。

当欧美股市下跌45%时,股票面值已经低于每股净资产值,消费者惜购,因为怕经济形势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实体经济是靠投资、贷款、消费等因素推动的,银行惜贷、消费者惜购,必然对实体经济产生很大影响。

根据几个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包括世界银行的估计,总体来看,2009年全世界经济将呈现负增长。此次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

对中国来说,情况有所不同。我国金融系统受到的影响比发达国家相对要小一些。

原因之一是中国金融系统是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之下,人们相信银行是国有企业,如果出了问题政府会承担责任,所以没有出现挤兑现象。其二,我国金融创新不足,杠杆率低,风险也相对较小。

其三,整个国家金融系统流动性充足,而国外是政府向银行注资。其四,监管得力。

但是,我国的实体经济和世界各国一样,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我国经历了10年成长期,从2003年开始进入两位数的快速增长阶段,2005年增速为10.4%,2006年为11.4%,2007年达到顶峰,为13%,2008年下跌为9%。实际上,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也不可能继续以这种高速度增长。

如果分季度来看,这个问题更加严重。2007年第四季度增幅为11%,2008年第一季度为10.6%,第二季度为10.1%,第四季度为6.8%,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加速下滑,所以启动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下滑的速度有所减缓,但如果仔细分析,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还是非常严峻的。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2007年增速为13%,三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35%、38%、23%。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消费占4.3%,投资占2%,净出口则是负的,消费贡献率为70%,投资贡献率为30%,净出口贡献率为负。从这个角度分析,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是有点问题的。

从消费的角度来看,2009年第一季度消费的贡献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第一季度有春节期间这一消费高峰期。二是中央政府启动家电下乡,各地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以财政补贴消费。

有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消费增长11%,价格调整以后则为15.9%,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6%。这就是说,发放消费券和启动家电下乡拉动消费增长3.6%。

三是第一季度信贷快速增长。据统计,第一季度完成了全年信贷计划的90%,从银行信贷转到投资领域的大约有2.4万亿元,其中有部分资金流入股市和楼市,使股市和楼市暂时回暖。

从一些辅助的数据来看,第一季度第一产业增长3%以上,第二产业增长3.4%,第三产业增幅最大。但这是难以持续的,因为春节消费高峰只出现在第一季度,靠政府用财政刺激消费也不可能持久。

同时,信贷过于宽松也会产生一些负效应。如果说第一季度月平均消费1.5万亿元,那么等于说信贷增长量减少了60%。

投资拉动在2009年第一季度之所以贡献小,主要原因是从投入到产出有一个过程,4万亿元投资到2009年年中才会有效果,从3-5月份的数据来看,也确实如此,工业一直呈增长态势,由此可以看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显现。出口的形势依旧比较严峻,第一季度整个外贸出口下降21.2%,将近1/4,且顺差不稳定,4月份外贸顺差130多亿美元。

总体来说,外贸形势依旧很严峻,外商投资也在减少。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信用系统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都受到影响,商业信用违约率增加了一倍以上,银行信用出现危机,国外的信用危机对我国外贸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相关数据来看,2009年第二季度我国经济形势比较好,主要原因在于投资效益逐渐显现。从长远来看,我们不应该着眼于一个季度甚至一个年份的数据,而应该着眼于怎样使我国经济踏踏实实地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外对中。

毕业论文,可持续发展,经济

3.论文: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来看,2009年实现增长8%没有问题。

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着眼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使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内需起重要作用。拉动内需,最重要的是提高工资和财产性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

第二,调整经济结构。关键是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创新,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如现代金融业、现代咨询业、现代会展业、现代管理业、现代物流业等,要大力发展新能源。

第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第四,坚定不移地推动金融改革,坚持国际化、市场化、系统化方向。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众所周知,由次级房屋信贷危机(以下简称“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从美国向世界各国扩散,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造成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甚至是经济危机。此次金融危机起于次贷。

当借款人不能还款时,银行又遇到流动性的问题。要解决流动性的问题,一是借贷款还贷款;二是变卖库存资产。

而当情况不好的时候,其资产价格也大幅下降,于是发生流动性危机,造成银行倒闭。当这种情况普遍发生时,如2008年9月份,美国雷曼兄弟银行、美林证券等很多金融机构连续向政府申请援助,造成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出现了3种现象:一是银行惜贷,甚至是银行之间的拆借利率提高。

当欧美股市下跌45%时,股票面值已经低于每股净资产值,消费者惜购,因为怕经济形势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实体经济是靠投资、贷款、消费等因素推动的,银行惜贷、消费者惜购,必然对实体经济产生很大影响。

根据几个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包括世界银行的估计,总体来看,2009年全世界经济将呈现负增长。此次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

对中国来说,情况有所不同。我国金融系统受到的影响比发达国家相对要小一些。

原因之一是中国金融系统是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之下,人们相信银行是国有企业,如果出了问题政府会承担责任,所以没有出现挤兑现象。其二,我国金融创新不足,杠杆率低,风险也相对较小。

其三,整个国家金融系统流动性充足,而国外是政府向银行注资。其四,监管得力。

但是,我国的实体经济和世界各国一样,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我国经历了10年成长期,从2003年开始进入两位数的快速增长阶段,2005年增速为10.4%,2006年为11.4%,2007年达到顶峰,为13%,2008年下跌为9%。实际上,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也不可能继续以这种高速度增长。

如果分季度来看,这个问题更加严重。2007年第四季度增幅为11%,2008年第一季度为10.6%,第二季度为10.1%,第四季度为6.8%,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加速下滑,所以启动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下滑的速度有所减缓,但如果仔细分析,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还是非常严峻的。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2007年增速为13%,三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35%、38%、23%。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消费占4.3%,投资占2%,净出口则是负的,消费贡献率为70%,投资贡献率为30%,净出口贡献率为负。从这个角度分析,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是有点问题的。

从消费的角度来看,2009年第一季度消费的贡献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第一季度有春节期间这一消费高峰期。二是中央政府启动家电下乡,各地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以财政补贴消费。

有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消费增长11%,价格调整以后则为15.9%,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6%。这就是说,发放消费券和启动家电下乡拉动消费增长3.6%。

三是第一季度信贷快速增长。据统计,第一季度完成了全年信贷计划的90%,从银行信贷转到投资领域的大约有2.4万亿元,其中有部分资金流入股市和楼市,使股市和楼市暂时回暖。

从一些辅助的数据来看,第一季度第一产业增长3%以上,第二产业增长3.4%,第三产业增幅最大。但这是难以持续的,因为春节消费高峰只出现在第一季度,靠政府用财政刺激消费也不可能持久。

同时,信贷过于宽松也会产生一些负效应。如果说第一季度月平均消费1.5万亿元,那么等于说信贷增长量减少了60%。

投资拉动在2009年第一季度之所以贡献小,主要原因是从投入到产出有一个过程,4万亿元投资到2009年年中才会有效果,从3-5月份的数据来看,也确实如此,工业一直呈增长态势,由此可以看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显现。出口的形势依旧比较严峻,第一季度整个外贸出口下降21.2%,将近1/4,且顺差不稳定,4月份外贸顺差130多亿美元。

总体来说,外贸形势依旧很严峻,外商投资也在减少。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信用系统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都受到影响,商业信用违约率增加了一倍以上,银行信用出现危机,国外的信用危机对我国外贸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相关数据来看,2009年第二季度我国经济形势比较好,主要原因在于投资效益逐渐显现。从长远来看,我们不应该着眼于一个季度甚至一个年份的数据,而应该着眼于怎样使我国经济踏踏实实地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外对中。

4.写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探析的论文思路

所谓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社会经济得以形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本质上是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正确地在经济圈、社会圈、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中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生产、消费、流通都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在产业发展上建立生态农业和社生态工业,在区域发展上建立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总之,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延伸或在经济方面的具体化。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和研究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决定了以可持续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关系。从经济方面来讲,传统经济也就是传统社会生产方式、人类自身关系及其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反映。

如在传统经济中,受人与自然对抗认识的支配,那些非市场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不被作为经济资源和财富看待的,并日认为它们的供给是无限的,不考虑经济活动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不断增长的经济财富作为经济学追求的目标,由于传统发展思想和理论指导,产生了严重的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不良恶果,如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短缺,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产生了产品分配中严重的两极分化,并由此引起了国际间和国内各种政治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而且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姚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类必然要对传统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方式进行反思,以寻求能满足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持续生存(这是人类社会的最大福利目标)和发展的道路,因此也就产生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 比如:中国加入WTO以后,这使得中国利用外资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

2005年中国得到1000亿美元以上的外国投资,而20世纪最后10年中国吸引的外资大约是2500亿美元。如果中国实行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给外商投资带来新的机遇,中国政府已把吸引外商投资作为实施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还有对中国内部经济调整作了很大影响,促进了各种大型工程的实施。 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经济发展主要是以价值来表现,并以价值的变化来反映其规模变化的,但仅考虑价值的变化而不考虑其他的变化,那么经济发展很可能是没有保障的,所以分析经济发展,在注重价值分析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其他方方面面,将它们与价值分析结合起来。

人们知道,在传统再生产分析中只考虑价值的生产与平衡,只要价值的生产是以扩大的方式进行、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比例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该生产、经济就能正常进行,但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则不仅要求价值生产的扩大和各部分之间比例的正常,而且要求价值的生产与其他各种流量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而且这种比例的要求更严格,如果达不到这种要求,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难以进行下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就是因为其他各种因素,其中尤其是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变化不能满足其要求的产物,所以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与其他环境相适应。

保持经济系统稳定和发展,如果能量和自然资源输入经济系统的量,超过了自然系统再生产这些能量和自然资源的速度,就会出现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结果。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就是因为传统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与能量消耗的速度,超过自然界再生产它们速度,使经济发展难以长久持续的结果。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一项共同事业,实现这项事业对我国来讲更显重要和迫切。因为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更恶劣,资源短缺状况更严重,所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为强烈。

研究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条件、因难、思路和途径等、以此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浅析 1、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经济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和积累的问题,自然也就成为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所以这些问题仍然可以看作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发展经济的矛盾尚未解决; ②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资源短缺严重; ③技术创新能力低,尤其是企业的技术能力创新低,技术转化的速度慢; ④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可持续须发展得要求; ⑤教育体制落后和投入不足; ⑥人口增长较快且不合理; ⑦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⑧收入分配的两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尽符合经济可持续发是的要求。 2、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存在的机遇 虽然存在以上许多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国际形势也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利的机遇。

2.1 内部条件 我国生态环境己恶劣到十分严重的程度,这虽然是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但它也迫使我国必须实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只有实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才能持续,如再不进行水资源的保护,不仅北方传统缺水地区全因水资源短缺而制约经济发展,即使南方富水地区也会因水资源污染而产生水资源短缺并制约经济发展等。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快速。

5.如何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论文

什么是经济可持续发展/dlx/ie-classroom/environment/wykj/main08005.htm 可持续经济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

通过实施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使社会经济得以形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是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正确地在经济圈、社会圈、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中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生产、消费、流通都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在产业发展上建立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在区域发展上建立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21世纪议程》认为,在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发展质量,提倡适度消费和清洁生产,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持资源基础,建立“低消耗、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益”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即经济发展不但要有量的扩张、也要有质的改善。

现在为大家介绍由湖南大学统计学系陈长华同志提出的一套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供参考。该指标体系共分七类指标: 一、经济规模。

包括人均GDP、GDP增长率。 二、经济效益。

包括农业劳动生产率、工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三废排放量。 三、经济结构。

包括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四、经济发展外向度。

包括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利用外资占GDP比重。 五、经济推动力。

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出口增长率。 六、科技教育能力。

包括文肓(半文盲)率、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科技和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七、环境治理保护力度。

包括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水土流失治理程度、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总产出比率、保护区面积率。 参考资料:/main/2004-7/2004719140521.asp bright1132 - 魔导师 十一级 资料是这位网友找到的,希望可以帮助你哦 朋友。

6.写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探析的论文思路

所谓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社会经济得以形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本质上是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正确地在经济圈、社会圈、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中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生产、消费、流通都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在产业发展上建立生态农业和社生态工业,在区域发展上建立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总之,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延伸或在经济方面的具体化。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和研究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决定了以可持续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关系。从经济方面来讲,传统经济也就是传统社会生产方式、人类自身关系及其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反映。

如在传统经济中,受人与自然对抗认识的支配,那些非市场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不被作为经济资源和财富看待的,并日认为它们的供给是无限的,不考虑经济活动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不断增长的经济财富作为经济学追求的目标,由于传统发展思想和理论指导,产生了严重的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不良恶果,如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短缺,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产生了产品分配中严重的两极分化,并由此引起了国际间和国内各种政治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而且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姚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类必然要对传统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方式进行反思,以寻求能满足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持续生存(这是人类社会的最大福利目标)和发展的道路,因此也就产生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 比如:中国加入WTO以后,这使得中国利用外资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

2005年中国得到1000亿美元以上的外国投资,而20世纪最后10年中国吸引的外资大约是2500亿美元。如果中国实行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给外商投资带来新的机遇,中国政府已把吸引外商投资作为实施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还有对中国内部经济调整作了很大影响,促进了各种大型工程的实施。 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经济发展主要是以价值来表现,并以价值的变化来反映其规模变化的,但仅考虑价值的变化而不考虑其他的变化,那么经济发展很可能是没有保障的,所以分析经济发展,在注重价值分析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其他方方面面,将它们与价值分析结合起来。

人们知道,在传统再生产分析中只考虑价值的生产与平衡,只要价值的生产是以扩大的方式进行、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比例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该生产、经济就能正常进行,但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则不仅要求价值生产的扩大和各部分之间比例的正常,而且要求价值的生产与其他各种流量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而且这种比例的要求更严格,如果达不到这种要求,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难以进行下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就是因为其他各种因素,其中尤其是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变化不能满足其要求的产物,所以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与其他环境相适应。

保持经济系统稳定和发展,如果能量和自然资源输入经济系统的量,超过了自然系统再生产这些能量和自然资源的速度,就会出现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结果。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就是因为传统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与能量消耗的速度,超过自然界再生产它们速度,使经济发展难以长久持续的结果。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一项共同事业,实现这项事业对我国来讲更显重要和迫切。因为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更恶劣,资源短缺状况更严重,所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为强烈。

研究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条件、因难、思路和途径等、以此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浅析 1、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经济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和积累的问题,自然也就成为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所以这些问题仍然可以看作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发展经济的矛盾尚未解决; ②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资源短缺严重; ③技术创新能力低,尤其是企业的技术能力创新低,技术转化的速度慢; ④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可持续须发展得要求; ⑤教育体制落后和投入不足; ⑥人口增长较快且不合理; ⑦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⑧收入分配的两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尽符合经济可持续发是的要求。 2、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存在的机遇 虽然存在以上许多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国际形势也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利的机遇。

2.1 内部条件 我国生态环境己恶劣到十分严重的程度,这虽然是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但它也迫使我国必须实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只有实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才能持续,如再不进行水资源的保护,不仅北方传统缺水地区全因水资源短缺而制约经济发展,即使南方富水地区也会因水资源污染而产生水资源短缺并制约经济发展等。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快速。

7.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论文怎么写

精神文明建设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 控制人口数量 控制人口数量,对于中国和世界、现在和未来都有着积极意义。 2 提高人口素质 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 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消费模式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形成低消耗、低污染的生产消费模式。 4 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消费方式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引导人们树立科学、适度、文明的生活消费方式。

5 水是生命的源泉 人类能直接利用的陆地淡水依赖大气循环而产生,即太阳能蒸发了海水,水汽通过大气环流,凝结成云致雨降落于陆地而形成陆地的淡水。但在水资源中能够利用的淡水比例却是很小的。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开发利用好水资源,另一方面又要从全面节约用水做起,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和水质日益增长的需要。同时,又要切实维护水资源在水文、生物和化学等方面的自然功能,使经济建设和水资源保护同步进行。

6 发展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 人类健康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提高和改善人类的健康水平,必须健全综合卫生保健体系,减少因环境污染和公害引起的健康危害,大力控制传染病,减少地方病的危害,特别是要保护好妇女、儿童、老人等易受害人群。

7 加强住区建设,改善人类住区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人类住区建设的一个标志。

要努力建设一个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人类住区。8 清洁生产代表着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生产过程中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和预防,使社会需要的最终产品尽量少地成为废物进入环境中,并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清洁生产代表着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9 不要把子孙后代的饭都吃光了 如果人们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如果人们今天浪费或者不合理地使用石油、天然气、煤和各种矿产资源,那么这实质上就是在吃子孙后代的饭,堵子孙后代发展之路。

10 消除贫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我们要实施更加积极的消除贫困政策,鼓励和提倡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消除贫困,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11 全面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21世纪将是人类全面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的时代,研究、开发和保护海洋应是人类的共同行动。12 逐步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 自然界中存在的且可能被人类利用来获取能量的自然资源称为能源资源。

当前,世界上消耗最多的能源资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非再生的化石矿物能源。而这种能源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是会枯竭的。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加强对能源的可持续利用,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3 防止土地荒漠化 我国有多达5000千米的风沙线,受害农田有660多万公顷。

因此,我国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这是一项举世瞩目的绿色工程,也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14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系统的因子共分为三大类:即植物、动物、微生物。

植物扎根于土地,在光合作用下生产更多的生命物质和能量。动物首先是吃植物的草食动物,然后是吃动物的肉食动物。

就三者的关系讲,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或次生产者,微生物是分解者。生物资源是由多样性物种种群组成的生命系统。

15 森林资源具有保护环境的功能 森林不仅具有维持生态平衡的功能,同时其自身就是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可以调节气候和地下水、地表水的流量,可以防止沙尘暴,减少水土流失。

森林还是生物多样化的宝库,是衡量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16 发展科学技术,改善环境和生活质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未来世界的发展速度,同时决定着未来世界能否可持续发展。

17 培育生态意识,转变公众观念 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原则,提出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化的要求。生态保护、生态补偿、生态创造意识,应当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直觉的内驱力;购买绿色产品,培育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应成为人们的新消费观;绿化造林,应成为全民的生态创造活动;建设生态旅游区,应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企业家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绿色生产的观念;城镇规划和建设必须体现生态的观念和思维。

18 依靠法制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依靠法制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地位需要法律的确定;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依赖法律的强制性;三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借助法律的广泛调整性;四是可持续发展也将丰富法律的内涵,推动。

8.个人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应有的关系(谁帮我写1500字左右的论文)

可持续经济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

通过实施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使社会经济得以形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是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正确地在经济圈、社会圈、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中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生产、消费、流通都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在产业发展上建立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在区域发展上建立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21世纪议程》认为,在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发展质量,提倡适度消费和清洁生产,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持资源基础,建立“低消耗、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益”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即经济发展不但要有量的扩张、也要有质的改善。

现在为大家介绍由湖南大学统计学系陈长华同志提出的一套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供参考。该指标体系共分七类指标: 一、经济规模。

包括人均GDP、GDP增长率。 二、经济效益。

包括农业劳动生产率、工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三废排放量。 三、经济结构。

包括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四、经济发展外向度。

包括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利用外资占GDP比重。 五、经济推动力。

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出口增长率。 六、科技教育能力。

包括文肓(半文盲)率、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科技和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七、环境治理保护力度。

包括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水土流失治理程度、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总产出比率、保护区面积率。

经济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

关于生态旅游的毕业论文(关于生态旅游开发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1.关于生态旅游开发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深度探索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摘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是旅游业管理中心的领域内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本文中,科学发展观,分析文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更新知识,深入挖掘旅游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产业的质量,发展的指导下,旅游业,打造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旅游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近20年来,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对反思传统发展,人们意识到,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只是一种手段,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成为中央共同关心的问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光明之路。旅游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必要的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从而打造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

演绎现代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主动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并出现全面的公共活动,文化旅游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的元素。 文化内涵,一直是一个不同的问题。

我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和理解,对整个的文化内涵,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文化广度。

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的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也说明了文化内容丰富,广泛宣传。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细分文化,旅游,文化的分支之一。 2。

文化层次。文化具有独特的层次结构,包括表面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层,中间层和中间层,制度文化的教育和文化。

因此,“文化之邦的文化和心态整个对立的互动旅游活动,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物质的状态过渡的中间部分的心态,一个连接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为确保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业水平,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以确保方向和指导意义。

“因此,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应该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 3。

文化歧义。因为文化涵盖范围很广,有学者提出是一个自然和文化的模糊的概念,其内容的具体和抽象,模糊模糊的文化和文化,让我们了解,研究文化,我们有时有浅表的理解。

“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内涵必须分门别类,层层递进。 4。

文化差异和发展。文化是历史发展的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实践中创造一种产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今天的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不断交流信息材料和动态的开放系统,稳定和发展在反对派不断实现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文化的时代,在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的中心位置。

以人为本,客观地看待人口流动所造成的旅游文化,旅游和目的地不解释了两种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是更好的。 结合的文化旅游产业,旅游和文化旅游文化的理解不是简单相加,它不局限于传统文化领域,也不仅仅是专注于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等形式的明显表征,但将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一步揭示其固有的自然法,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旅游和文化的一般形式,相同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多层次架构“,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和宗教,餐饮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和自然景观旅游客体文化领域,游客还涉及自己的文化,兴趣爱好,行为,想法和信念,以及其他文化学科领域的质量,还涉及到文化旅游服务,商品文化,管理文化,文化指南,政策和法规,如旅游文化中介“。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旅游文化,旅游和文化建设将更加有目的,有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二,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先进的旅游和文化旅游产业引领发展的方向。

旅游业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经济和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旅游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先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要求,与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引领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现代旅游的游客,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实施的高消费游客最伟大的成就是精神的喜悦和难忘的回忆,所以就没有文化旅游,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经济,文化是统一的。

只有充分重视文化旅游产品,并挖掘自己的文化,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为了吸引旅游者,为了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2。

文化旅游经济是竞争的核心。旅游产业的竞争性质是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和文化等因素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物质需求是较低级别,轻松满足的需求,但其最终目标是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一个先进和复杂的需求,更难以满足。由于地理,在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往往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独特的,难以模仿和复制性,可比性低,容易创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一个强大的旅游竞争力的文化发展带来了一些独特的种族和地理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突出文化特色,形成了跨区域的旅游和文化性状,是培育旅游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逐步发展,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手为主的旅游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文化创新,以建立持续保持旅游经济的深度。 3。

文化旅游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视文化因素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

联合国教科文组。

2.求毕业论文《我国旅游业生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摘要】:目前,旅游业已经跃升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对世界旅游者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在此形势下,政府、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旅游者和研究人员都应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好旅游资源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对生态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实现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在为当代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要为子孙后代及人类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条件。

1965年,美国学者Hetzer提出符合生态学意义的旅游(An Ecological Tourism),这被普遍看作是生态旅游的最初表达形式。1983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旅游特点顾问Ceballos-Lascurain提出“生态旅游”(Ecotourism)这个术语,之后受到国际旅游组织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生态旅游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后,国内一批科研机构相继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1999年,我国把旅游促销的主题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2002年被联合国定为“生态旅游年”,生态旅游逐步发展成为旅游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最初源于绿色旅游或自然旅游,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人们旅游环保意识的加强,“生态旅游”概念逐渐取代绿色旅游和自然旅游,并融入了可持续发展观的精神。尽管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近些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其概念的准确界定却众说纷纭,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定义。

归纳起来,目前对于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定向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旅游概念。该观点把生态旅游看作一种旅游发展模式,将旅游发展与社区发展、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认为只有同时具有保护资源和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功能的旅游才是生态旅游。

二是,定向于市场和消费行为的生态旅游概念。该观点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向市场推销,倡导向旅游者提供没有或很少受到干扰和破坏的自然和文化旅游环境。

自然旅游、文化旅游、科学旅游、探险旅游都属于生态旅游类型。这种类型的旅游活动相对一般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并可以增强旅游者的环境意识。

三是,定向于行为规范的生态旅游概念。该观点强调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行为规范和环境价值观。

通过旅游活动和旅游教育使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建立环境保护和环境道德观。在笔者看来,在上述生态旅游概念定义中,尽管各个学者观点不尽一致,但对于一些基本点却能达成共识:第一,生态旅游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与传统的旅游模式相比,生态旅游强调采取相关措施手段大力保护旅游资源以及旅游地环境,将对旅游地的资源消耗降到最低,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可持续旅游的目的,所以说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旅游形式。第二,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以及文化环境为资源的旅游形式,受到生态学的影响与指导,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力求建立一个共存的生态系统。

第三,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地经济、社会与环境共同发展的旅游模式,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同实现最大化,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从理论角度,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为理论依据,从其概念的产生演变入手,集中分析研究目前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矛盾和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为生态旅游地政府、生态旅游经营者对生态旅游的开发、经营、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从分析角度,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研究,以找到实践中制约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症结所在。 本文在找出国内外解决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与可持续发展观综合分析,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结合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认为要在科学规划和开发方面下功夫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要在正确的环保思想的指导下做好规划工作;依靠科技创新手段,进一步提高生态旅游质量,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的管理体制,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向外国成功的做法学习,按照合理设置、科学管理的原则调整现有的管理体制,合理调整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生态管理的关系,设置生态旅游开发管理的协调机构和综合管理机构,建立一套适合本国生态旅游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以旅游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特别是加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方面的合作。

面对21世纪的竞争,我国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但是只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更新观念、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健全法制、加强宣传,就可以逐步解决其中的问题和矛盾,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保障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生态旅游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3.关于旅游的论文

建设四川原始生态旅游县对策研究(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态旅游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产业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绿色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县要按照“自主开发和招商引资并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打造精品景区”的思路,加快黑竹沟旅游资源开发,着力塑造“甘嫫阿妞”文化品牌和“神秘黑竹沟”原始生态旅游品牌,加快建成国家级4A原始生态旅游景区,新兴的生态风情旅游区。 一、优势 (一)我县旅游资源现状。

我县被誉为“竹笋之乡”,境内有林地面积277万亩,天然竹林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40多条大小河流和3900米的相对高差,铸就了沟壑纵横、峰峦叠嶂、苍山翠绿、靓丽诱人的独特地貌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气候。我县原始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幅员575平方公里的黑竹沟被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景区资源丰富,集雄、险、奇、秀,原始、珍稀、神秘、清幽于一体,拥有奇峰、异石、岩溶、花海、冰斗、海子、泉水、瀑布、云海、佛光、高山草甸、奇花古木、珍稀动物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景观景点,以其特有的原始古朴和神秘清幽享誉中外;天然温泉更以水质优良闻名遐迩。 (二)温泉山庄开发现状。

1999年到2002年,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集餐饮、住宿、娱乐、会议于一体的黑竹沟温泉山庄,对外接待能力较强,收益较好,是我县旅游开发的重头戏。 (三)黑竹沟开发现状。

黑竹沟资源丰富,声名远播,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被称为“魔沟”、“恐怖死亡谷”、“中国百慕大”。近年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加快黑竹沟开发,投资2500万元,完成《黑竹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黑竹沟第一期开发初设方案》,拍摄制作了黑竹沟风光片、宣传画册等,修建了黑竹沟景区进出口公路、游人人步道及观景亭,建成了黑竹沟彝族风情酒店,修建了木屋别墅、游客接待中心等,完善了引用水、化污设施等配套设施,沟口景区设施基本完善,初具接待能力,2007年“五一”黄金周实现对外开放,实现了旅游资源向旅游市场的跨越,我县旅游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二、问题 (一)接待能力不足。我县境内现能接待游客的地方主要是黑竹沟沟口景区和温泉山庄,旅游路线单一,景区面积广阔,资源丰富,景点分散,只有两条旅游路线能接待游客;两个接待点只是初具接待能力,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硬件设施、娱乐设施不健全,不能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不能长时间留住游客。

(二)建设资金紧缺。黑竹沟景区的开发从1993年开始,由于资金严重不足,招商引资成效不好,实质性进展缓慢。

黑竹沟管理委员会成为黑竹沟景区的开发业主,县财政借资启动开发,走边开发边招商、以开发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的道路。但景区刚实现对外开放,经营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景区运营,县财政资金有限,黑竹沟景区融资非常困难,开发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旅游开展步伐。

(三)交通设施滞后。县城至黑竹沟景区是我县旅游主干线,全程共63公里,目前尚无班车,游客需自驾车或包车前往观光游览,不能满足中低档消费游客的需求。

黑竹沟进出口公路全是碎石路面,弯多、山高、坡陡、安全系数小,不能满足游客旅行的需求。 (四)旅游环境有待改善。

县城至黑竹沟景区公路沿线有些房屋离公路很近,有些房屋屋檐靠近路缘,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旅游公路交通和旅游环境。个别群众敲诈游客而发生争执,以压死一只猫、一条狗、一只鸡等理由,围攻游客,强行要求游客高额赔偿,严重损坏了黑竹沟景区形象,影响了峨边旅游形象。

三、对策 (一)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围绕建设四川原始生态旅游县,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原则,尽快完成全县旅游资源调查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明确旅游发展目标,搞好《黑竹沟开发详规》和大渡河峡谷、夏家沟水库、毛坪小河子、平等石林、大堡古镇、杨河团岩等景点旅游规划,合理整合旅游资源,推进我县旅游业迅速发展,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二)全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坚持文旅互动,深入挖掘景区景点,形成黑竹沟生态旅游核心吸引力,积极融入乐山“一区两线”精品旅游建设项目,重点开发原始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考探险、温泉洗浴、民族风情等旅游,努力将峨边建设成为新兴的生态风情旅游区。

加大景区开发力度,完善黑竹沟一期开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快“沟口—荣宏得景区”、“荣宏得—特克马鞍山景区”旅游线路建设,加快温泉山庄二期工程建设。通过3-5年的努力,将黑竹沟建成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科考、探险等于一体,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家级4A原始生态旅游景区。

积极稳妥的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旅游景区的交通条件、通讯条件,改善旅游环境,开通县城至景区的旅游班车,解决旅游交通问题,提高旅游效率和接待能力。 (三)积极做好对外宣传促销。

认真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加大黑竹沟宣传,不。

4.我急需关于生态旅游案例分析的论文,请大家帮帮忙

1.1 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旅游业保持高速发展,在国际旅游方面稳居亚洲第一,名列世界十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地位再次被确认,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随着旅游业的规模扩大,参与旅游活动的人数增多,旅游活动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旅游业的发展所造成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就是,人们既关注旅游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更加关注它对环境、生态、社会文化遗产可能造成的破坏。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而生态旅游正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然而,尽管我国生态旅游方兴未艾,态势喜人,但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我国在生态旅游问题上存在着两个方面的误区:一是来自旅游群体的层面,游客在旅游时没有自觉学习和积累生态知识的意识,不知道自己对环境究竟负有什么责任,许多人仅仅将生态旅游视为一种户外休闲娱乐活动;二是来自旅游开发和管理部门,为了满足物质享乐型旅游的社会需求,并借此获得丰厚的经济收益,热衷于在生态旅游景区内大兴土木,筑路修桥、架设缆车、兴建宾馆饭店。

当前,我国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中的应有之义,研究生态旅游,分析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和问题并用以指导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生态旅游一经提出就迅速引起了旅游学界、生态学界和相关学科的极大关注,各类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在国外,除了对生态旅游概念的探讨以外,主要的研究领域还包括生态旅游与保护的关系,生态旅游的生态、审美、社会、文化、经济影响,生态旅游与当地社会发展、生态旅游与道德规范、生态旅游与公共政策,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旅游规则和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生态旅游案例研究等。 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公开发行的生态旅游研究的期刊就有几十种之多,各类研究专著也是举不胜举。

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Lindberg等著的《生态旅游:规划者、管理者指导》,是由学者和实践家合力倾注的面向实践,为生态旅游实践开发者、专业和业余人士所必不可少的指导性综合集成著作。此书收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250种不同出版物和400多篇学术论文。

《自然旅游经营者的生态旅游原则》是由生态旅游协会(TES)编辑出版的,它提供了脆弱生态旅游区开发旅游的最新准则,也是一本旅游和旅行专业人士必备的指导用书。Martha Honey的新作,在界定生态旅游和评述生态旅游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古巴、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南非等5个典型案例。

在我国 ,国内众多学者对开展生态旅游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旅游学科的发展,而且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环境保护、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分类,人们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形成了多种分类方法,吴必虎从发展哲学、科学和旅游产品三个层次来界定生态旅游的概念。

在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规范模式的建立上,初步形成了一套操作程序,从资源调查、确定开发原则,到功能分区、社区参与、游客管理以及建立监测体系等。在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方面,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并据此提出一系列的规划原则、模式以及管理方案。

王义民等在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本底现状和开发现状的基础上,认为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当然,学术界对生态旅游基本理论的探讨还远没有达到统一的认识,很多专家和学者根据中国国情,赋予“生态旅游”概念以中国特色,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大量文献和资料主要集中在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内涵的解释、功能的探讨、特征的描述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近年来,有关生态旅游实践的研究成为热点,但在生态旅游开发、规划管理、政策支持等方面还有待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的探讨。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 本文采取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分析生态旅游的兴起原因、定义特征出发,归纳国外生态旅游实践模式及发展经验,进而结合中国生态旅游实际,深入探讨中国生态旅游的产生、现状及其在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其可持续的对策。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除导论外,在第二部分对生态旅游的发展阶段、兴起原因进行简略的介绍,剖析了生态旅游的概念、特征和影响;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的概况,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教训; 第四部分归纳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 在第五部分,基于前面的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推进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第六部分结合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区实际情况,运用相关理论,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政策引导。 1.4 研究的结论 针对中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提出生态旅游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美学价值的同时,寻求适宜的利润和环境资源价值的维护:它的发展需要在详细分析旅游点环境资源与文化特色以及地区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制定详尽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为此,要正。

5.希望高手帮忙关于毕业论文的:旅游环境持续发展

随着旅游活动的蓬勃开展和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传统旅游发展方式中的一些不足,如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旅游的社会、生态效益等,已经成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旅游业,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范围旅游业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作为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于一身的生态旅游备受关注。

本文就生态旅游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作出相关的探讨。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伴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地因过度开发而导致的消耗效应也开始出现并显示出其潜在的威胁。

一方面,旅游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对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管理,对旅游环境的污染、对旅游氛围的破坏比比皆是,结果导致旅游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作用在减弱,旅游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并迅速损害旅游业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威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已经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国际旅游组织和旅游研究领域的广泛重视。世界旅游组织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规划指南》,把旅游可持续发展界定为“指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

它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旅游业发展要以不破坏其赖以生存利用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其他资源为前提,并能对生态环境保护给予资金支持,使其得到可持续利用;二是旅游资源应能承载日益增长的旅游者数量,动态满足旅游者日益增加的多样化需求,并能保持对未来旅游者的吸引力;三是旅游业必须能满足当地居民长期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生态旅游符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生态旅游的产生是人类认识自然、重新审视自我行为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生态旅游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是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保护环境、陶冶情操的高雅社会经济活动。

生态旅游是最值得开展的旅游方式,它比较传统旅游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游览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当地的民族风俗和传统文化得以完整地保存,不至于因为旅游的开发导致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的破坏。对于游客而言,参与生态旅游活动可以在领略世界各地的原始风光和原汁原味的民族风俗和民族文化的同时,又使当地的经济得以发展,而其原有的一切景色和文化不受丝毫破坏。

生态旅游的提倡,使旅游者开始关心那些生活在边远地区的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以及他们世代相传的特殊文化。 (二)发展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从生态旅游的内涵以及效益分析的角度考虑,生态旅游符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思想。

生态旅游强调“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活动,与传统大众旅游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对旅游对象的保护。生态旅游强调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只有把生态旅游的保护思想融入旅游开发和管理,旅游业的发展才能避免昙花一现的结局,使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实际上生态旅游本来就是应旅游业和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着力解决传统旅游无法解决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效益等的衰退问题。生态旅游的实质就是追求三者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实现在旅游发展中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效益的统一和综合效益最大化。

所以说发展生态旅游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选择,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三)生态旅游成为指导旅游业发展的新观念 生态旅游不仅是新的旅游形态,更是一种先进的旅游开发管理思想,从而成为指导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观念。

它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旅游活动的质朴性,生态旅游游客追求的是对天然的生态环境和古朴的民情民风的感受和品味。旅游管理的生态化,生态旅游项目的营造要以生态学思想作为设计、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也要求游客的行为符合生态规范。

旅游内涵的科学性,对生态旅游规划、开发经营和导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对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旅游者的学习和探索起引导作用。资源利用的永续性,生态旅游的发展以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为前提,生态旅游不仅要求旅游业从业人员和游客善待生态资源,还要提供帮助,促使旅游地居民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资源。

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旅游需求,也要为子孙后代保留足够的旅游空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之永续利用。 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就是让社区居民参与到生态旅游业中来,让生态旅游区与社区共同促进、共同繁荣、持续发展。

因此,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社区参与型的发展道路。 (一)让居民(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规划与开发 在生态旅游规。

6.推出生态旅游产品,提倡绿色环保游 管理论文

在旅游开发中,要贯彻生态意识,积极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环保旅游和各种新型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如餐饮结合本地特产,以地域产品特别是当地的绿色食品为主。住宿设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地方特色。景区内尽可能限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而以较原始的交通工具为主,如步行、马车、自行车及利用自然能(风力、水力等)交通工具,既体现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特色,又可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购物方面提倡购买不影响当地自然的土特产品。在对土特产品的开发上,首先也要树立环境保护观念,不能把应保护的资源作为特产而出售。对违反者,要坚决打击和取缔,更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同时,对旅游产品的开发也要有计划性,不能竭泽而渔。

总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一项关系子孙万代的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建立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促进这项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有些地方甚至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因此,许多地方都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掀起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热潮。但在以往的旅游开发中 毕业论文网,有些地方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旅游资源重开发、轻保护,甚至有的只顾开发、不管保护,使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遭到了破坏,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看到旅游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开发中对资源造成破坏、对环境构成威胁等负面影响,积极寻求保护性开发措施,坚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促进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只有走有效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旅游业才有生命力。丰富多彩的自然、文化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一切,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同样,旅游业的合理发展也有助于改善产业结构,改变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的方式,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增强人民珍惜和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关于生态旅游的毕业论文

有关生态旅游的毕业论文(关于生态旅游开发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1.关于生态旅游开发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深度探索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摘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是旅游业管理中心的领域内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本文中,科学发展观,分析文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更新知识,深入挖掘旅游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产业的质量,发展的指导下,旅游业,打造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旅游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近20年来,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对反思传统发展,人们意识到,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只是一种手段,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成为中央共同关心的问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光明之路。旅游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必要的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从而打造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

演绎现代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主动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并出现全面的公共活动,文化旅游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的元素。 文化内涵,一直是一个不同的问题。

我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和理解,对整个的文化内涵,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文化广度。

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的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也说明了文化内容丰富,广泛宣传。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细分文化,旅游,文化的分支之一。 2。

文化层次。文化具有独特的层次结构,包括表面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层,中间层和中间层,制度文化的教育和文化。

因此,“文化之邦的文化和心态整个对立的互动旅游活动,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物质的状态过渡的中间部分的心态,一个连接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为确保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业水平,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以确保方向和指导意义。

“因此,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应该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 3。

文化歧义。因为文化涵盖范围很广,有学者提出是一个自然和文化的模糊的概念,其内容的具体和抽象,模糊模糊的文化和文化,让我们了解,研究文化,我们有时有浅表的理解。

“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内涵必须分门别类,层层递进。 4。

文化差异和发展。文化是历史发展的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实践中创造一种产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今天的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不断交流信息材料和动态的开放系统,稳定和发展在反对派不断实现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文化的时代,在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的中心位置。

以人为本,客观地看待人口流动所造成的旅游文化,旅游和目的地不解释了两种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是更好的。 结合的文化旅游产业,旅游和文化旅游文化的理解不是简单相加,它不局限于传统文化领域,也不仅仅是专注于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等形式的明显表征,但将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一步揭示其固有的自然法,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旅游和文化的一般形式,相同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多层次架构“,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和宗教,餐饮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和自然景观旅游客体文化领域,游客还涉及自己的文化,兴趣爱好,行为,想法和信念,以及其他文化学科领域的质量,还涉及到文化旅游服务,商品文化,管理文化,文化指南,政策和法规,如旅游文化中介“。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旅游文化,旅游和文化建设将更加有目的,有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二,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先进的旅游和文化旅游产业引领发展的方向。

旅游业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经济和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旅游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先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要求,与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引领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现代旅游的游客,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实施的高消费游客最伟大的成就是精神的喜悦和难忘的回忆,所以就没有文化旅游,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经济,文化是统一的。

只有充分重视文化旅游产品,并挖掘自己的文化,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为了吸引旅游者,为了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2。

文化旅游经济是竞争的核心。旅游产业的竞争性质是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和文化等因素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物质需求是较低级别,轻松满足的需求,但其最终目标是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一个先进和复杂的需求,更难以满足。由于地理,在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往往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独特的,难以模仿和复制性,可比性低,容易创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一个强大的旅游竞争力的文化发展带来了一些独特的种族和地理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突出文化特色,形成了跨区域的旅游和文化性状,是培育旅游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逐步发展,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手为主的旅游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文化创新,以建立持续保持旅游经济的深度。 3。

文化旅游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视文化因素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

联合国教科文组。

2.求毕业论文《我国旅游业生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摘要】:目前,旅游业已经跃升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对世界旅游者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在此形势下,政府、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旅游者和研究人员都应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好旅游资源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对生态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实现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在为当代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要为子孙后代及人类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条件。

1965年,美国学者Hetzer提出符合生态学意义的旅游(An Ecological Tourism),这被普遍看作是生态旅游的最初表达形式。1983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旅游特点顾问Ceballos-Lascurain提出“生态旅游”(Ecotourism)这个术语,之后受到国际旅游组织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生态旅游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后,国内一批科研机构相继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1999年,我国把旅游促销的主题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2002年被联合国定为“生态旅游年”,生态旅游逐步发展成为旅游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最初源于绿色旅游或自然旅游,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人们旅游环保意识的加强,“生态旅游”概念逐渐取代绿色旅游和自然旅游,并融入了可持续发展观的精神。尽管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近些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其概念的准确界定却众说纷纭,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定义。

归纳起来,目前对于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定向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旅游概念。该观点把生态旅游看作一种旅游发展模式,将旅游发展与社区发展、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认为只有同时具有保护资源和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功能的旅游才是生态旅游。

二是,定向于市场和消费行为的生态旅游概念。该观点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向市场推销,倡导向旅游者提供没有或很少受到干扰和破坏的自然和文化旅游环境。

自然旅游、文化旅游、科学旅游、探险旅游都属于生态旅游类型。这种类型的旅游活动相对一般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并可以增强旅游者的环境意识。

三是,定向于行为规范的生态旅游概念。该观点强调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行为规范和环境价值观。

通过旅游活动和旅游教育使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建立环境保护和环境道德观。在笔者看来,在上述生态旅游概念定义中,尽管各个学者观点不尽一致,但对于一些基本点却能达成共识:第一,生态旅游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与传统的旅游模式相比,生态旅游强调采取相关措施手段大力保护旅游资源以及旅游地环境,将对旅游地的资源消耗降到最低,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可持续旅游的目的,所以说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旅游形式。第二,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以及文化环境为资源的旅游形式,受到生态学的影响与指导,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力求建立一个共存的生态系统。

第三,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地经济、社会与环境共同发展的旅游模式,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同实现最大化,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从理论角度,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为理论依据,从其概念的产生演变入手,集中分析研究目前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矛盾和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为生态旅游地政府、生态旅游经营者对生态旅游的开发、经营、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从分析角度,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研究,以找到实践中制约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症结所在。 本文在找出国内外解决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与可持续发展观综合分析,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结合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认为要在科学规划和开发方面下功夫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要在正确的环保思想的指导下做好规划工作;依靠科技创新手段,进一步提高生态旅游质量,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的管理体制,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向外国成功的做法学习,按照合理设置、科学管理的原则调整现有的管理体制,合理调整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生态管理的关系,设置生态旅游开发管理的协调机构和综合管理机构,建立一套适合本国生态旅游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以旅游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特别是加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方面的合作。

面对21世纪的竞争,我国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但是只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更新观念、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健全法制、加强宣传,就可以逐步解决其中的问题和矛盾,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保障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生态旅游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3.我急需关于生态旅游案例分析的论文,请大家帮帮忙

1.1 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旅游业保持高速发展,在国际旅游方面稳居亚洲第一,名列世界十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地位再次被确认,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随着旅游业的规模扩大,参与旅游活动的人数增多,旅游活动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旅游业的发展所造成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就是,人们既关注旅游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更加关注它对环境、生态、社会文化遗产可能造成的破坏。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而生态旅游正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然而,尽管我国生态旅游方兴未艾,态势喜人,但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我国在生态旅游问题上存在着两个方面的误区:一是来自旅游群体的层面,游客在旅游时没有自觉学习和积累生态知识的意识,不知道自己对环境究竟负有什么责任,许多人仅仅将生态旅游视为一种户外休闲娱乐活动;二是来自旅游开发和管理部门,为了满足物质享乐型旅游的社会需求,并借此获得丰厚的经济收益,热衷于在生态旅游景区内大兴土木,筑路修桥、架设缆车、兴建宾馆饭店。

当前,我国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中的应有之义,研究生态旅游,分析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和问题并用以指导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生态旅游一经提出就迅速引起了旅游学界、生态学界和相关学科的极大关注,各类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在国外,除了对生态旅游概念的探讨以外,主要的研究领域还包括生态旅游与保护的关系,生态旅游的生态、审美、社会、文化、经济影响,生态旅游与当地社会发展、生态旅游与道德规范、生态旅游与公共政策,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旅游规则和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生态旅游案例研究等。 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公开发行的生态旅游研究的期刊就有几十种之多,各类研究专著也是举不胜举。

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Lindberg等著的《生态旅游:规划者、管理者指导》,是由学者和实践家合力倾注的面向实践,为生态旅游实践开发者、专业和业余人士所必不可少的指导性综合集成著作。此书收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250种不同出版物和400多篇学术论文。

《自然旅游经营者的生态旅游原则》是由生态旅游协会(TES)编辑出版的,它提供了脆弱生态旅游区开发旅游的最新准则,也是一本旅游和旅行专业人士必备的指导用书。Martha Honey的新作,在界定生态旅游和评述生态旅游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古巴、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南非等5个典型案例。

在我国 ,国内众多学者对开展生态旅游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旅游学科的发展,而且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环境保护、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分类,人们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形成了多种分类方法,吴必虎从发展哲学、科学和旅游产品三个层次来界定生态旅游的概念。

在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规范模式的建立上,初步形成了一套操作程序,从资源调查、确定开发原则,到功能分区、社区参与、游客管理以及建立监测体系等。在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方面,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并据此提出一系列的规划原则、模式以及管理方案。

王义民等在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本底现状和开发现状的基础上,认为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当然,学术界对生态旅游基本理论的探讨还远没有达到统一的认识,很多专家和学者根据中国国情,赋予“生态旅游”概念以中国特色,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大量文献和资料主要集中在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内涵的解释、功能的探讨、特征的描述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近年来,有关生态旅游实践的研究成为热点,但在生态旅游开发、规划管理、政策支持等方面还有待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的探讨。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 本文采取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分析生态旅游的兴起原因、定义特征出发,归纳国外生态旅游实践模式及发展经验,进而结合中国生态旅游实际,深入探讨中国生态旅游的产生、现状及其在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其可持续的对策。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除导论外,在第二部分对生态旅游的发展阶段、兴起原因进行简略的介绍,剖析了生态旅游的概念、特征和影响;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的概况,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教训; 第四部分归纳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 在第五部分,基于前面的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推进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第六部分结合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区实际情况,运用相关理论,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政策引导。 1.4 研究的结论 针对中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提出生态旅游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美学价值的同时,寻求适宜的利润和环境资源价值的维护:它的发展需要在详细分析旅游点环境资源与文化特色以及地区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制定详尽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为此,要正。

4.希望高手帮忙关于毕业论文的:旅游环境持续发展

随着旅游活动的蓬勃开展和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传统旅游发展方式中的一些不足,如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旅游的社会、生态效益等,已经成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旅游业,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范围旅游业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作为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于一身的生态旅游备受关注。

本文就生态旅游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作出相关的探讨。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伴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地因过度开发而导致的消耗效应也开始出现并显示出其潜在的威胁。

一方面,旅游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对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管理,对旅游环境的污染、对旅游氛围的破坏比比皆是,结果导致旅游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作用在减弱,旅游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并迅速损害旅游业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威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已经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国际旅游组织和旅游研究领域的广泛重视。世界旅游组织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规划指南》,把旅游可持续发展界定为“指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

它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旅游业发展要以不破坏其赖以生存利用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其他资源为前提,并能对生态环境保护给予资金支持,使其得到可持续利用;二是旅游资源应能承载日益增长的旅游者数量,动态满足旅游者日益增加的多样化需求,并能保持对未来旅游者的吸引力;三是旅游业必须能满足当地居民长期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生态旅游符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生态旅游的产生是人类认识自然、重新审视自我行为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生态旅游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是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保护环境、陶冶情操的高雅社会经济活动。

生态旅游是最值得开展的旅游方式,它比较传统旅游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游览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当地的民族风俗和传统文化得以完整地保存,不至于因为旅游的开发导致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的破坏。对于游客而言,参与生态旅游活动可以在领略世界各地的原始风光和原汁原味的民族风俗和民族文化的同时,又使当地的经济得以发展,而其原有的一切景色和文化不受丝毫破坏。

生态旅游的提倡,使旅游者开始关心那些生活在边远地区的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以及他们世代相传的特殊文化。 (二)发展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从生态旅游的内涵以及效益分析的角度考虑,生态旅游符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思想。

生态旅游强调“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活动,与传统大众旅游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对旅游对象的保护。生态旅游强调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只有把生态旅游的保护思想融入旅游开发和管理,旅游业的发展才能避免昙花一现的结局,使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实际上生态旅游本来就是应旅游业和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着力解决传统旅游无法解决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效益等的衰退问题。生态旅游的实质就是追求三者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实现在旅游发展中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效益的统一和综合效益最大化。

所以说发展生态旅游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选择,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三)生态旅游成为指导旅游业发展的新观念 生态旅游不仅是新的旅游形态,更是一种先进的旅游开发管理思想,从而成为指导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观念。

它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旅游活动的质朴性,生态旅游游客追求的是对天然的生态环境和古朴的民情民风的感受和品味。旅游管理的生态化,生态旅游项目的营造要以生态学思想作为设计、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也要求游客的行为符合生态规范。

旅游内涵的科学性,对生态旅游规划、开发经营和导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对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旅游者的学习和探索起引导作用。资源利用的永续性,生态旅游的发展以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为前提,生态旅游不仅要求旅游业从业人员和游客善待生态资源,还要提供帮助,促使旅游地居民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资源。

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旅游需求,也要为子孙后代保留足够的旅游空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之永续利用。 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就是让社区居民参与到生态旅游业中来,让生态旅游区与社区共同促进、共同繁荣、持续发展。

因此,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社区参与型的发展道路。 (一)让居民(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规划与开发 在生态旅游规。

5.关于旅游的论文

建设四川原始生态旅游县对策研究(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态旅游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产业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绿色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县要按照“自主开发和招商引资并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打造精品景区”的思路,加快黑竹沟旅游资源开发,着力塑造“甘嫫阿妞”文化品牌和“神秘黑竹沟”原始生态旅游品牌,加快建成国家级4A原始生态旅游景区,新兴的生态风情旅游区。 一、优势 (一)我县旅游资源现状。

我县被誉为“竹笋之乡”,境内有林地面积277万亩,天然竹林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40多条大小河流和3900米的相对高差,铸就了沟壑纵横、峰峦叠嶂、苍山翠绿、靓丽诱人的独特地貌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气候。我县原始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幅员575平方公里的黑竹沟被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景区资源丰富,集雄、险、奇、秀,原始、珍稀、神秘、清幽于一体,拥有奇峰、异石、岩溶、花海、冰斗、海子、泉水、瀑布、云海、佛光、高山草甸、奇花古木、珍稀动物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景观景点,以其特有的原始古朴和神秘清幽享誉中外;天然温泉更以水质优良闻名遐迩。 (二)温泉山庄开发现状。

1999年到2002年,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集餐饮、住宿、娱乐、会议于一体的黑竹沟温泉山庄,对外接待能力较强,收益较好,是我县旅游开发的重头戏。 (三)黑竹沟开发现状。

黑竹沟资源丰富,声名远播,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被称为“魔沟”、“恐怖死亡谷”、“中国百慕大”。近年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加快黑竹沟开发,投资2500万元,完成《黑竹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黑竹沟第一期开发初设方案》,拍摄制作了黑竹沟风光片、宣传画册等,修建了黑竹沟景区进出口公路、游人人步道及观景亭,建成了黑竹沟彝族风情酒店,修建了木屋别墅、游客接待中心等,完善了引用水、化污设施等配套设施,沟口景区设施基本完善,初具接待能力,2007年“五一”黄金周实现对外开放,实现了旅游资源向旅游市场的跨越,我县旅游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二、问题 (一)接待能力不足。我县境内现能接待游客的地方主要是黑竹沟沟口景区和温泉山庄,旅游路线单一,景区面积广阔,资源丰富,景点分散,只有两条旅游路线能接待游客;两个接待点只是初具接待能力,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硬件设施、娱乐设施不健全,不能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不能长时间留住游客。

(二)建设资金紧缺。黑竹沟景区的开发从1993年开始,由于资金严重不足,招商引资成效不好,实质性进展缓慢。

黑竹沟管理委员会成为黑竹沟景区的开发业主,县财政借资启动开发,走边开发边招商、以开发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的道路。但景区刚实现对外开放,经营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景区运营,县财政资金有限,黑竹沟景区融资非常困难,开发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旅游开展步伐。

(三)交通设施滞后。县城至黑竹沟景区是我县旅游主干线,全程共63公里,目前尚无班车,游客需自驾车或包车前往观光游览,不能满足中低档消费游客的需求。

黑竹沟进出口公路全是碎石路面,弯多、山高、坡陡、安全系数小,不能满足游客旅行的需求。 (四)旅游环境有待改善。

县城至黑竹沟景区公路沿线有些房屋离公路很近,有些房屋屋檐靠近路缘,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旅游公路交通和旅游环境。个别群众敲诈游客而发生争执,以压死一只猫、一条狗、一只鸡等理由,围攻游客,强行要求游客高额赔偿,严重损坏了黑竹沟景区形象,影响了峨边旅游形象。

三、对策 (一)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围绕建设四川原始生态旅游县,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原则,尽快完成全县旅游资源调查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明确旅游发展目标,搞好《黑竹沟开发详规》和大渡河峡谷、夏家沟水库、毛坪小河子、平等石林、大堡古镇、杨河团岩等景点旅游规划,合理整合旅游资源,推进我县旅游业迅速发展,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二)全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坚持文旅互动,深入挖掘景区景点,形成黑竹沟生态旅游核心吸引力,积极融入乐山“一区两线”精品旅游建设项目,重点开发原始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考探险、温泉洗浴、民族风情等旅游,努力将峨边建设成为新兴的生态风情旅游区。

加大景区开发力度,完善黑竹沟一期开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快“沟口—荣宏得景区”、“荣宏得—特克马鞍山景区”旅游线路建设,加快温泉山庄二期工程建设。通过3-5年的努力,将黑竹沟建成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科考、探险等于一体,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家级4A原始生态旅游景区。

积极稳妥的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旅游景区的交通条件、通讯条件,改善旅游环境,开通县城至景区的旅游班车,解决旅游交通问题,提高旅游效率和接待能力。 (三)积极做好对外宣传促销。

认真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加大黑竹沟宣传,不。

6.求各位高手帮想想有关旅游的论文我是个快毕业的本科生了,但要写论

论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生态,十年前对人们来说还是生僻的字眼,而今已遍地开花,红火得很了。

传统的山水风光游,把大作为消费对象,双方是一种商品交换关系,既花钱享受自然。而生态旅游则对大自然充满了尊重与关爱,双方是一种平等的,朋友的关系。

人在欣赏自然的美色的同时,也在聆听自然的呼声,关注和思考着环境。这是一种肩负着责任感的全新的旅游方式,即融入了环境,又有利于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生态意识,生态理念与生态道德,是生态旅游的核心。以下笔者将从什麽是生态旅游谈起,介绍一下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并从角度探讨其健康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生态旅游 现状 发展 一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而且必须是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向平等,既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的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认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

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是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

有关生态旅游的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生态旅游(求毕业论文《我国旅游业生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1.求毕业论文《我国旅游业生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摘要】:目前,旅游业已经跃升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对世界旅游者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在此形势下,政府、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旅游者和研究人员都应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好旅游资源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对生态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实现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在为当代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要为子孙后代及人类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条件。

1965年,美国学者Hetzer提出符合生态学意义的旅游(An Ecological Tourism),这被普遍看作是生态旅游的最初表达形式。1983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旅游特点顾问Ceballos-Lascurain提出“生态旅游”(Ecotourism)这个术语,之后受到国际旅游组织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生态旅游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后,国内一批科研机构相继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1999年,我国把旅游促销的主题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2002年被联合国定为“生态旅游年”,生态旅游逐步发展成为旅游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最初源于绿色旅游或自然旅游,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人们旅游环保意识的加强,“生态旅游”概念逐渐取代绿色旅游和自然旅游,并融入了可持续发展观的精神。尽管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近些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其概念的准确界定却众说纷纭,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定义。

归纳起来,目前对于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定向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旅游概念。该观点把生态旅游看作一种旅游发展模式,将旅游发展与社区发展、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认为只有同时具有保护资源和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功能的旅游才是生态旅游。

二是,定向于市场和消费行为的生态旅游概念。该观点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向市场推销,倡导向旅游者提供没有或很少受到干扰和破坏的自然和文化旅游环境。

自然旅游、文化旅游、科学旅游、探险旅游都属于生态旅游类型。这种类型的旅游活动相对一般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并可以增强旅游者的环境意识。

三是,定向于行为规范的生态旅游概念。该观点强调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行为规范和环境价值观。

通过旅游活动和旅游教育使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建立环境保护和环境道德观。在笔者看来,在上述生态旅游概念定义中,尽管各个学者观点不尽一致,但对于一些基本点却能达成共识:第一,生态旅游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与传统的旅游模式相比,生态旅游强调采取相关措施手段大力保护旅游资源以及旅游地环境,将对旅游地的资源消耗降到最低,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可持续旅游的目的,所以说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旅游形式。第二,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以及文化环境为资源的旅游形式,受到生态学的影响与指导,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力求建立一个共存的生态系统。

第三,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地经济、社会与环境共同发展的旅游模式,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同实现最大化,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从理论角度,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为理论依据,从其概念的产生演变入手,集中分析研究目前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矛盾和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为生态旅游地政府、生态旅游经营者对生态旅游的开发、经营、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从分析角度,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研究,以找到实践中制约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症结所在。 本文在找出国内外解决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与可持续发展观综合分析,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结合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认为要在科学规划和开发方面下功夫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要在正确的环保思想的指导下做好规划工作;依靠科技创新手段,进一步提高生态旅游质量,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的管理体制,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向外国成功的做法学习,按照合理设置、科学管理的原则调整现有的管理体制,合理调整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生态管理的关系,设置生态旅游开发管理的协调机构和综合管理机构,建立一套适合本国生态旅游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以旅游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特别是加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方面的合作。

面对21世纪的竞争,我国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但是只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更新观念、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健全法制、加强宣传,就可以逐步解决其中的问题和矛盾,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保障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生态旅游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2.关于生态旅游开发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深度探索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摘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是旅游业管理中心的领域内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本文中,科学发展观,分析文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更新知识,深入挖掘旅游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产业的质量,发展的指导下,旅游业,打造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旅游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近20年来,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对反思传统发展,人们意识到,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只是一种手段,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成为中央共同关心的问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光明之路。旅游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必要的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从而打造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

演绎现代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主动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并出现全面的公共活动,文化旅游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的元素。 文化内涵,一直是一个不同的问题。

我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和理解,对整个的文化内涵,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文化广度。

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的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也说明了文化内容丰富,广泛宣传。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细分文化,旅游,文化的分支之一。 2。

文化层次。文化具有独特的层次结构,包括表面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层,中间层和中间层,制度文化的教育和文化。

因此,“文化之邦的文化和心态整个对立的互动旅游活动,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物质的状态过渡的中间部分的心态,一个连接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为确保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业水平,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以确保方向和指导意义。

“因此,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应该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 3。

文化歧义。因为文化涵盖范围很广,有学者提出是一个自然和文化的模糊的概念,其内容的具体和抽象,模糊模糊的文化和文化,让我们了解,研究文化,我们有时有浅表的理解。

“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内涵必须分门别类,层层递进。 4。

文化差异和发展。文化是历史发展的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实践中创造一种产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今天的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不断交流信息材料和动态的开放系统,稳定和发展在反对派不断实现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文化的时代,在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的中心位置。

以人为本,客观地看待人口流动所造成的旅游文化,旅游和目的地不解释了两种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是更好的。 结合的文化旅游产业,旅游和文化旅游文化的理解不是简单相加,它不局限于传统文化领域,也不仅仅是专注于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等形式的明显表征,但将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一步揭示其固有的自然法,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旅游和文化的一般形式,相同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多层次架构“,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和宗教,餐饮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和自然景观旅游客体文化领域,游客还涉及自己的文化,兴趣爱好,行为,想法和信念,以及其他文化学科领域的质量,还涉及到文化旅游服务,商品文化,管理文化,文化指南,政策和法规,如旅游文化中介“。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旅游文化,旅游和文化建设将更加有目的,有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二,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先进的旅游和文化旅游产业引领发展的方向。

旅游业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经济和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旅游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先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要求,与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引领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现代旅游的游客,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实施的高消费游客最伟大的成就是精神的喜悦和难忘的回忆,所以就没有文化旅游,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经济,文化是统一的。

只有充分重视文化旅游产品,并挖掘自己的文化,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为了吸引旅游者,为了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2。

文化旅游经济是竞争的核心。旅游产业的竞争性质是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和文化等因素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物质需求是较低级别,轻松满足的需求,但其最终目标是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一个先进和复杂的需求,更难以满足。由于地理,在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往往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独特的,难以模仿和复制性,可比性低,容易创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一个强大的旅游竞争力的文化发展带来了一些独特的种族和地理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突出文化特色,形成了跨区域的旅游和文化性状,是培育旅游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逐步发展,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手为主的旅游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文化创新,以建立持续保持旅游经济的深度。 3。

文化旅游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视文化因素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

联合国教科文组。

3.希望高手帮忙关于毕业论文的:旅游环境持续发展

随着旅游活动的蓬勃开展和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传统旅游发展方式中的一些不足,如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旅游的社会、生态效益等,已经成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旅游业,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范围旅游业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作为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于一身的生态旅游备受关注。

本文就生态旅游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作出相关的探讨。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伴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地因过度开发而导致的消耗效应也开始出现并显示出其潜在的威胁。

一方面,旅游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对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管理,对旅游环境的污染、对旅游氛围的破坏比比皆是,结果导致旅游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作用在减弱,旅游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并迅速损害旅游业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威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已经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国际旅游组织和旅游研究领域的广泛重视。世界旅游组织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规划指南》,把旅游可持续发展界定为“指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

它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旅游业发展要以不破坏其赖以生存利用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其他资源为前提,并能对生态环境保护给予资金支持,使其得到可持续利用;二是旅游资源应能承载日益增长的旅游者数量,动态满足旅游者日益增加的多样化需求,并能保持对未来旅游者的吸引力;三是旅游业必须能满足当地居民长期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生态旅游符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生态旅游的产生是人类认识自然、重新审视自我行为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生态旅游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是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保护环境、陶冶情操的高雅社会经济活动。

生态旅游是最值得开展的旅游方式,它比较传统旅游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游览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当地的民族风俗和传统文化得以完整地保存,不至于因为旅游的开发导致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的破坏。对于游客而言,参与生态旅游活动可以在领略世界各地的原始风光和原汁原味的民族风俗和民族文化的同时,又使当地的经济得以发展,而其原有的一切景色和文化不受丝毫破坏。

生态旅游的提倡,使旅游者开始关心那些生活在边远地区的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以及他们世代相传的特殊文化。 (二)发展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从生态旅游的内涵以及效益分析的角度考虑,生态旅游符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思想。

生态旅游强调“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活动,与传统大众旅游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对旅游对象的保护。生态旅游强调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只有把生态旅游的保护思想融入旅游开发和管理,旅游业的发展才能避免昙花一现的结局,使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实际上生态旅游本来就是应旅游业和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着力解决传统旅游无法解决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效益等的衰退问题。生态旅游的实质就是追求三者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实现在旅游发展中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效益的统一和综合效益最大化。

所以说发展生态旅游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选择,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三)生态旅游成为指导旅游业发展的新观念 生态旅游不仅是新的旅游形态,更是一种先进的旅游开发管理思想,从而成为指导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观念。

它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旅游活动的质朴性,生态旅游游客追求的是对天然的生态环境和古朴的民情民风的感受和品味。旅游管理的生态化,生态旅游项目的营造要以生态学思想作为设计、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也要求游客的行为符合生态规范。

旅游内涵的科学性,对生态旅游规划、开发经营和导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对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旅游者的学习和探索起引导作用。资源利用的永续性,生态旅游的发展以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为前提,生态旅游不仅要求旅游业从业人员和游客善待生态资源,还要提供帮助,促使旅游地居民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资源。

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旅游需求,也要为子孙后代保留足够的旅游空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之永续利用。 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就是让社区居民参与到生态旅游业中来,让生态旅游区与社区共同促进、共同繁荣、持续发展。

因此,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社区参与型的发展道路。 (一)让居民(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规划与开发 在生态旅游规划。

4.我急需关于生态旅游案例分析的论文,请大家帮帮忙

1.1 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旅游业保持高速发展,在国际旅游方面稳居亚洲第一,名列世界十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地位再次被确认,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随着旅游业的规模扩大,参与旅游活动的人数增多,旅游活动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旅游业的发展所造成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就是,人们既关注旅游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更加关注它对环境、生态、社会文化遗产可能造成的破坏。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而生态旅游正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然而,尽管我国生态旅游方兴未艾,态势喜人,但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我国在生态旅游问题上存在着两个方面的误区:一是来自旅游群体的层面,游客在旅游时没有自觉学习和积累生态知识的意识,不知道自己对环境究竟负有什么责任,许多人仅仅将生态旅游视为一种户外休闲娱乐活动;二是来自旅游开发和管理部门,为了满足物质享乐型旅游的社会需求,并借此获得丰厚的经济收益,热衷于在生态旅游景区内大兴土木,筑路修桥、架设缆车、兴建宾馆饭店。

当前,我国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中的应有之义,研究生态旅游,分析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和问题并用以指导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生态旅游一经提出就迅速引起了旅游学界、生态学界和相关学科的极大关注,各类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在国外,除了对生态旅游概念的探讨以外,主要的研究领域还包括生态旅游与保护的关系,生态旅游的生态、审美、社会、文化、经济影响,生态旅游与当地社会发展、生态旅游与道德规范、生态旅游与公共政策,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旅游规则和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生态旅游案例研究等。 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公开发行的生态旅游研究的期刊就有几十种之多,各类研究专著也是举不胜举。

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Lindberg等著的《生态旅游:规划者、管理者指导》,是由学者和实践家合力倾注的面向实践,为生态旅游实践开发者、专业和业余人士所必不可少的指导性综合集成著作。此书收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250种不同出版物和400多篇学术论文。

《自然旅游经营者的生态旅游原则》是由生态旅游协会(TES)编辑出版的,它提供了脆弱生态旅游区开发旅游的最新准则,也是一本旅游和旅行专业人士必备的指导用书。Martha Honey的新作,在界定生态旅游和评述生态旅游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古巴、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南非等5个典型案例。

在我国 ,国内众多学者对开展生态旅游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旅游学科的发展,而且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环境保护、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分类,人们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形成了多种分类方法,吴必虎从发展哲学、科学和旅游产品三个层次来界定生态旅游的概念。

在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规范模式的建立上,初步形成了一套操作程序,从资源调查、确定开发原则,到功能分区、社区参与、游客管理以及建立监测体系等。在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方面,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并据此提出一系列的规划原则、模式以及管理方案。

王义民等在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本底现状和开发现状的基础上,认为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当然,学术界对生态旅游基本理论的探讨还远没有达到统一的认识,很多专家和学者根据中国国情,赋予“生态旅游”概念以中国特色,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大量文献和资料主要集中在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内涵的解释、功能的探讨、特征的描述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近年来,有关生态旅游实践的研究成为热点,但在生态旅游开发、规划管理、政策支持等方面还有待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的探讨。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 本文采取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分析生态旅游的兴起原因、定义特征出发,归纳国外生态旅游实践模式及发展经验,进而结合中国生态旅游实际,深入探讨中国生态旅游的产生、现状及其在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其可持续的对策。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除导论外,在第二部分对生态旅游的发展阶段、兴起原因进行简略的介绍,剖析了生态旅游的概念、特征和影响;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的概况,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教训; 第四部分归纳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 在第五部分,基于前面的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推进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第六部分结合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区实际情况,运用相关理论,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政策引导。 1.4 研究的结论 针对中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提出生态旅游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美学价值的同时,寻求适宜的利润和环境资源价值的维护:它的发展需要在详细分析旅游点环境资源与文化特色以及地区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制定详尽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为此,要正。

5.我需要写一篇关于生态旅游的论文,《浅谈xxx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出

你好的!

① 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

② 并且大部分的院校都有免费的接口!

③ 如果真没有免费的接口,那就百度知道悬赏求助下载吧!

④ 要是要外文的论文准备翻译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谷歌学术】

⑤ 需要什么语言的论文直接就用相应的语言搜索!100% 能找到类似的!

【友情提示】==================论文写作方法===========================

{首先就不要有马上毕业,最后一次花点钱就得了的想法}

① 其实,原创的论文网上没有免费为你代谢的!谁愿意花时间给你写这个呢?难道你在空闲的时间原以为别人提供这种毫无意义的服务么?所以:还不如自己写。主要是网上的不可靠因素太多,万一碰到骗人的,就不上算了。

②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这个很可能老师已经给你确定了】,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

③ 通读一些相关资料,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看看别人都从哪些方面写这个东西!

④ 参照你们学校的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接着要将提纲给你们老师看看,再修改。等老师同意你这个提纲之后,你就可以补充内容!

⑤ 也可以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

⑥ 最后,到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测【这里便宜啊,每一万字才1块钱】,将扫红部分进行再次修改!

⑦ 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6.毕业论文可不可以写跨专业的,我是学林学的,但是想写生态旅游

各个学校规定不一样,不过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允许跨专业。

你是学林学的,想写生态旅游的。那样也好办,就尽量把生态旅游往林学这方面靠。以林学的基础理论、林学的功底来写生态旅游。写写林学(可以具体到某些方面、某个点)对生态旅游发展的意义。

这样,既用到了你的林学知识,也写了你喜欢的生态旅游,而且这样的论文思路还比较独特、很新颖。既有理论研究价值,又有现实指导意义。你可以把你的思路跟你导师说说,看看他的意见。他认可,你就写;不认可,那就踏踏实实写林学的吧。毕竟导师是论文通过与否的关键点啊。

7.推出生态旅游产品,提倡绿色环保游 管理论文

在旅游开发中,要贯彻生态意识,积极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环保旅游和各种新型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如餐饮结合本地特产,以地域产品特别是当地的绿色食品为主。住宿设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地方特色。景区内尽可能限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而以较原始的交通工具为主,如步行、马车、自行车及利用自然能(风力、水力等)交通工具,既体现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特色,又可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购物方面提倡购买不影响当地自然的土特产品。在对土特产品的开发上,首先也要树立环境保护观念,不能把应保护的资源作为特产而出售。对违反者,要坚决打击和取缔,更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同时,对旅游产品的开发也要有计划性,不能竭泽而渔。

总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一项关系子孙万代的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建立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促进这项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有些地方甚至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因此,许多地方都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掀起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热潮。但在以往的旅游开发中 毕业论文网,有些地方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旅游资源重开发、轻保护,甚至有的只顾开发、不管保护,使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遭到了破坏,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看到旅游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开发中对资源造成破坏、对环境构成威胁等负面影响,积极寻求保护性开发措施,坚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促进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只有走有效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旅游业才有生命力。丰富多彩的自然、文化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一切,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同样,旅游业的合理发展也有助于改善产业结构,改变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的方式,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增强人民珍惜和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毕业论文生态旅游

企业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可持续发展的论文)

1.可持续发展的论文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题,这一概念的明确提出源于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上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著名报告。

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念和模式,不是指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生态、经济、社会三种可持续性相互联系、共同组成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是“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运行轨迹与可持续性。

(1)运用正确战略手段,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战略水平。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加强执政能力要“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发展”题中应有之义。金山银山,绝不能以牺牲青山绿水为代价。

环境资源的劣势决定了在可持续发展中必须将环境问题摆在战略决策之前的主动位置上,从环境资源势态出发考虑人的行为,这是执政能力所决定的科学态度;不是先从经济社会战略决策后再来考虑环境的可持续,而应从环境宏观可持续上入手,考虑如何制定发展战略才能具体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人口的急剧增长,已出现工业与生活的污染,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稍微把握不住,这些我国将会重蹈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

一旦出现这种局面,那将是灾难性的破坏,将所有的发展成果全部搭上也无法通过治理来恢复生态环境。我们应接受教训,在发展战略制定上,避免走全线招商引资千篇一律上工业路子,避免先发展再治理的恶性循环。

(2)运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综合决策水平。 由政府负责,协调部门制定政策,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督促检查,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

不断提高政府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以及规范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逐步将领导干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评估结果和最后验收结果作为定量考核和评估其工作实绩的主要依据。

制定有利于综合考核地区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试行将资源环境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重大项目和重大决策的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制度。

建立公众参与综合决策的渠道,提高政府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水平。推行“绿色核算”、“绿色GDP”制度,把生态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损失纳入GDP中,有利于加强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政府官员的考核将更为科学和全面。

必须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管理力度,对矿产资源开发区要编制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规划,加强监测和预警,防止在矿产、森林、草地等资源开发中造成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绿化大地,美化环境。

在农村、除了退耕还林还草,大搞植树种草外,还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村镇;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更要加强绿化。 要建设生态城市、生态社区,使人们享受生态文明。

(3)运用切实有效的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投入机制。 要建立稳定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财政金融支持系统,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相对稳定的资金投入筹措机制,逐步加大各级政府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投入,引导非国有资金或国外资金投入可持续发展领域,大幅度提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资金保障程度和稳定性,提高对投入可持续发展资金使用的管理水平和投入资金的经济效益。

运用税收手段来保护生态环境,对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水资源等行为,对污染空气、水质以及排放废弃物的行为,一律征税,还要对污染环境的产品开征“污染产品税”。建立有利于各类利益主体参与可持续发展的价格调节机制,通过价格调节,引导各类相关利益主体的法人强化节约资源,严格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真正发挥价格机制在资源的市场供求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调节功能。

(4)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化水平。 加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立法工作。

研究制定一些新的法律法规,加快修改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形成基本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我国早已有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环保法规,现需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进行适当的修改。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外产品和外资企业不断涌入,需要有相关的法规或对已有法规进行补充。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的几项基本权利中,应增加“环境权”的内容,体现消费者享有在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

大力提高全社会的公共监督和法制化管理水平,尽快提高社会大众的可持续发展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是生态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比较突出的重要原因。

个别地方还存在干预环境执法、包庇环境违法行为的现象,利用各种土政策为环境违法企业撑起“保护伞”,对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放任自流,有的地方限制环保部门执法监督检查。只有各级政府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增强法制观念,严格依法执政,依法加强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为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创造良好氛围,使青山绿水长治久安。

(5)运用科技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2.跪求一篇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论文,要有提纲的

转变观念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 关于企业状况的几点思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 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竭 泽而渔式的发展。

企业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一个单元细胞,尤其是多元 投资主体的发电企业,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促进和保持企 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保证安全经济运行,增 加企业效益和回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要求,结合企业目前的状况,谈谈如下几点思考: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员工的价值观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解放思想,就是要把思想认识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 思想观念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要求,从而解决 企业和环境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投资 主体和投资结构的多元化, 使得企业的性质和结构也发生了各种各样 的变化。与此同时,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

在传统的国有企业中,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职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较 强,大力倡导和弘扬爱岗敬业、不计报酬、多做贡献的主人翁思想。 而如今在合资企业中,员工是打工者的概念在悄然产生,当前利益和 岗位薪酬的意识在逐渐增强,员工的价值观也随之淡化或模糊。

树立 怎样的员工价值观以及如何提升员工的价值观, 应该是国有控股的中 外合资企业面临和亟待解决的命题。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无论是国有合资、中外合资或民营企业,投 资主体和投资结构,是随着经济发展、产业调整或利益驱动而调整和 转变的。

发电企业是社会的基础产业和特殊行业,由于其产量和价格 由政府部门和经济发展形势决定的, 从而决定了发电厂及其员工的作 用和价值。发电公司在经营和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中,电厂及其员工 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投资回报和企业增效中,员工的生产和管 理将起到主导的作用。

在新体制的合资公司中,笔者认为员工的价值 观可以表述为,员工是实现投资利益的主体,员工是驱动投资取向的 主体。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员工价值观的 实现,将会在合资公司的管理经营、机组扩建和可持续发展中起到积 极的作用。

二、转变观念,优化设备检修 转变观念, 节能增效和安全经济运行, 是发电企业在电力市场的竞争中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优质的设备检修是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有效 手段。根据我厂的体制特征,大部分的设备检修采取对外招标的项目 承包方式,存在着承包商的不确定性以及承包商水平能力的差异,时 常给检修管理工作带来新困难和新问题。

多年来的检修管理经验表 明,如何优化设备检修和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检修管理工作需要转变 观念,更好地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一是增强超前意识 二是增强指导意识 三是增强服务意识 三、坚持以人为本,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坚持以人为本, (最后结尾) 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和提升员工的价值观,………. 才能开阔视野、坚定信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员工的聪明才 智,……..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探析 【文章摘要】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而管理创新对于推动企业发展更具重要的意义。 企业推行管理创新的体系建设,有利于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真正解决其发展问题。

本文通过 分析企业实施管理创新的条件和内容入手,重点提出了通过观念创新、文化创新、战略创新 等的方式,来为企业实施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管理创新;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于 1912 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首先提出了著名的“创新 理论” ,该理论认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是使人力和物质资源拥有更大的物 质生产能力的活动, 创新是创造一种思想, 一种资源。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 新的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引入管理系统的创新活动。它通过对企业的 各种生产要素和各种职能在质和量上做出新的变化和组合, 以创新出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 整合模式,从而促进管理系统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

企业管理创新就是不断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重新整合人才、资本和科技要素,以知识 创新适应市场,满足人才需求,同时达到自身的效益和社会责任的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也 是管理本身的过程,可以说,管理过程就是知识创新过程,管理就是创新。

一、企业实施管理创新的条件和内容 企业实施管理创新的条件和内容 1、创新意识是基础 创新主体是实施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对一个创新主体而言,创新意识首先反映在其远 见卓识上,即能够敏锐地判断企业与管理发展的大趋势,能够在现实的问题中找到关键性的 东西并能看到其背后创新的萌芽。

创新意识其次则反映在创新主体的文化素质、价值观上。 这是因为创新主体能够产生创新意识,一定与其文化素质及其对本业务的精通有关,也与创新 主体的价值观导向有关。

2、创新目标是结果 。

3.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论文怎么写

精神文明建设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 控制人口数量 控制人口数量,对于中国和世界、现在和未来都有着积极意义。 2 提高人口素质 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 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消费模式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形成低消耗、低污染的生产消费模式。 4 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消费方式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引导人们树立科学、适度、文明的生活消费方式。

5 水是生命的源泉 人类能直接利用的陆地淡水依赖大气循环而产生,即太阳能蒸发了海水,水汽通过大气环流,凝结成云致雨降落于陆地而形成陆地的淡水。但在水资源中能够利用的淡水比例却是很小的。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开发利用好水资源,另一方面又要从全面节约用水做起,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和水质日益增长的需要。同时,又要切实维护水资源在水文、生物和化学等方面的自然功能,使经济建设和水资源保护同步进行。

6 发展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 人类健康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提高和改善人类的健康水平,必须健全综合卫生保健体系,减少因环境污染和公害引起的健康危害,大力控制传染病,减少地方病的危害,特别是要保护好妇女、儿童、老人等易受害人群。

7 加强住区建设,改善人类住区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人类住区建设的一个标志。

要努力建设一个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人类住区。8 清洁生产代表着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生产过程中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和预防,使社会需要的最终产品尽量少地成为废物进入环境中,并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清洁生产代表着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9 不要把子孙后代的饭都吃光了 如果人们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如果人们今天浪费或者不合理地使用石油、天然气、煤和各种矿产资源,那么这实质上就是在吃子孙后代的饭,堵子孙后代发展之路。

10 消除贫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我们要实施更加积极的消除贫困政策,鼓励和提倡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消除贫困,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11 全面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21世纪将是人类全面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的时代,研究、开发和保护海洋应是人类的共同行动。12 逐步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 自然界中存在的且可能被人类利用来获取能量的自然资源称为能源资源。

当前,世界上消耗最多的能源资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非再生的化石矿物能源。而这种能源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是会枯竭的。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加强对能源的可持续利用,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3 防止土地荒漠化 我国有多达5000千米的风沙线,受害农田有660多万公顷。

因此,我国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这是一项举世瞩目的绿色工程,也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14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系统的因子共分为三大类:即植物、动物、微生物。

植物扎根于土地,在光合作用下生产更多的生命物质和能量。动物首先是吃植物的草食动物,然后是吃动物的肉食动物。

就三者的关系讲,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或次生产者,微生物是分解者。生物资源是由多样性物种种群组成的生命系统。

15 森林资源具有保护环境的功能 森林不仅具有维持生态平衡的功能,同时其自身就是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可以调节气候和地下水、地表水的流量,可以防止沙尘暴,减少水土流失。

森林还是生物多样化的宝库,是衡量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16 发展科学技术,改善环境和生活质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未来世界的发展速度,同时决定着未来世界能否可持续发展。

17 培育生态意识,转变公众观念 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原则,提出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化的要求。生态保护、生态补偿、生态创造意识,应当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直觉的内驱力;购买绿色产品,培育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应成为人们的新消费观;绿化造林,应成为全民的生态创造活动;建设生态旅游区,应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企业家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绿色生产的观念;城镇规划和建设必须体现生态的观念和思维。

18 依靠法制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依靠法制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地位需要法律的确定;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依赖法律的强制性;三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借助法律的广泛调整性;四是可持续发展也将丰富法律的内涵,推动。

4.浅析我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论文

浅析我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On Problems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摘要: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Abstract: The boom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propels the economic advance in China. 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and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etion,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facing unprecedented hardship.

如何正确认识中小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How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in development of 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what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is to be give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uch enterprises and that of even the whole country. Environ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r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considering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After that,corresponding measures are proposed.

关键词:中小企业 可持续发展

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希望采纳

5.想要以绿色会计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学士论文,急需一些案例

绿色会计可持续发展论文:绿色会计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摘要: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以反映和控制企业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及环境保护活动为核心内容的绿色会计的引导。

本文首先分析绿色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企业实施绿色会计面临的难点问题,最后提出实施绿色会计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关键词:绿色会计 难点和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21世纪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现代经济的繁荣景象,但同时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污染使得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平衡也受到了破坏等。

因此,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问题。我国应大力倡导绿色会计的理念,使企业快速建立起绿色会计的核算体系,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绿色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生及内涵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在1984年世界环境管理工业会议上提出来的,保护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就必须放弃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文明生产方式,进行严格的环境管理,才能使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长期发展。

由于这一理念的提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由此产生,所谓企业可持续发展,也称企业可持续成长,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既要考虑近期市场的扩大和利润的增加,又要考虑企业总价值的不断提高和企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并且企业在实现效益、利润增长的同时,做到与人口、环境、生态相一致的发展。(二)绿色会计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绿色会计本身来讲,它是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提出的,也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因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会计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是全球最早推广绿色会计的国家,以企业为主导,政府协助,逐步实行绿色会计体系。

日本也是绿色会计实行较早的国家,仅次于美国。早在1999年日本Fujitsu(富士通)电子集团成为了日本第一家使用绿色会计的企业,之后包括日本的IBM、NEC、SONY、RICOH和MATSUSH电子等20余家企业也开始实行,到2001年,日本约有1100家企业引入或正在研究引入绿色会计,比2000年一年就增加了150家。

由此可以看出,绿色会计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要提高长远的经济效益就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行绿色会计。(三)绿色会计是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企业要持续发展,离不开绿色会计的引导和支持,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绿色会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环境成本的控制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环境成本的投入和收益往往不能在短期内实现平衡,会给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企业对环境成本并没有加以重视的原因。但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从长远来看,企业应该将环境成本的核算列入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体系中,对环境成本信息进行计量核算,正确的对待企业面临的环境问题,才能最终保证企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企业实施绿色会计面临的难点和问题在现阶段,绿色会计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其理论和实务的成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来阻碍绿色会计在企业的发展。现阶段,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理念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那似乎成了企业对外宣传的一种手段,而企业内部对环境成本的核算是否真的规范化,还有待考察。

据调查,有相关数据表明,公众对企业的环保满意度由2008年的52.47分提高到了2009年的87.6分,在短短一年内,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这说明企业对于环保的重视有了很大的突破,甚至由被动管理转为了主动管理。但这仅仅是从整体来看,如果经过仔细调查,不难看出,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合资企业相比,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是远远落后的,民营企业环保意识淡漠,国营企业的环保满意度下降,这说明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对环境成本的重视程度都是很低的,没有形成环境责任的理念。

目前企业环境成本的现状是不容小觑的,近年来接连发生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就是对企业的一种警戒,必须对环境保护引起重视,严格规范的实施绿色会计。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让其真正融入到会计核算中。

构建绿色会计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一)构建绿色会计科目传统会计的科目主要包括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等,目的是为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关的财务信息,而企业对空气、水体等环境造成的破坏产生的资源环境要素传统会计往往不予考虑。这就是绿色会计所要核算和计量的自然环境的开发、维护及使用成本,包括其收益和补偿,是针对传统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对环境问题的无能为力而产生的。

绿色会计的核算体系是在现有会计核算体系基础上所做的调整,增设了“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成本”等环境会计科目。1.绿色资产。

绿色资产是指企业从已经发生的事项中取得或加以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能源、金属、非金属矿等自然资源性资产和土地、森林等。

6.论企业文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华彩咨询认为: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上,有两种倾向:一是自然主义倾向。

认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企业的文化确切存在于企业的体内,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所以请一个老教授把我们的文化拿出来,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这是错误的观念,因为一个企业的文化代表的是过去的沉淀,而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讲总是面对的是未来,企业越发展,竞争的层次和范围就会更扩大,所以过去的沉淀远远不能够支撑企业未来的发展,而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面向未来设计的开放的可持续性的文化,企业文化与战略相辅相承,如同构建企业战略一样,直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在那里,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如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到达,像战略需要设计一样,一个优秀的与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文化也是设计出来的,优秀高效的文化是企业高层内在的执行,企业文化从无到有,定向积累,缺啥补啥,有序可控的经营文化的传播,就像管理成本和质量一样来实现文化的积累。

企业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村镇银行的发展前景)

1.村镇银行的发展前景

据统计,到2020年中国新农村建设需投入资金15万亿元到20万亿元人民币,仅靠财政投入与农信社资本实力是远远不够的,这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预期。

随着中国《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指明了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将重点进行农村市场发展和建设,而村镇银行作为新农村金融体系中日益突出的一环,发展前景可期 。此外,2014年银监会发布4号令《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出台,进一步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设立等简政放权,降低了该类金融的审批门槛。

《办法》指出,包括村镇银行在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筹建和开业申请,均由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受理、审查并决定。同时,也简化了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的组建条件,为各类资本参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提供便利。

政策的逐步放宽也预示着村镇银行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及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农民、农业、农村对金融业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村镇银行,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市场极大的关注。

按照规划,村镇银行设立的宗旨就是要实现亲农、扶农、帮农、惠农、建“农民银行”,城镇银行被赋予“立足地方、服务村镇”的市场定位。分析指出,当前村镇银行主要面对广大农户及城镇居民,这些群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客户既包括农户及城镇居民,还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村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等,贷款既有生产性贷款,也有生活性借款如教育、农资投入、医疗、建房等。

2006年底,我国放宽对村镇银行的资本准入,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2007年,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等六省(区)开始实施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到2009年末,全国有148家村镇银行开业;到2010年,全国已组建成立349家村镇银行。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1年末,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已从工作启动时的2945个减少到1696个,实现乡镇机构和服务双覆盖的省份(含计划单列市)从工作启动时的9个增加到24个;截至2012年3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740家,其中开业665家,正在筹建75家,已开业的村镇银行总资产达到2653亿元,实现盈利16亿元。

从经营情况看来,截至2011年末,全国已开业村镇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316亿元,80%以上用于“三农”和小企业,其中农户贷款余额435.5亿元,小企业余额631.5亿元,中西部贷款农户数占到全部贷款农户数的70%以上。已开业村镇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30.5%,总体上运行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在经营效益方面,村镇银行经过几年短暂发展,部分村镇银行已经盈利。前瞻产业研究院根据上市银行的数据分析证明,上市银行旗下多家村镇银行盈利状况良好,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调查数据显示,建设银行的16家村镇银行在2011年实现净利润0.24亿元;农业银行位于湖北、内蒙古、陕西、安徽的4家村镇银行也分别实现净利润485.92万元、396万元、174.51万元和459.13万元;浦发银行的13家村镇银行截至2011年末实现税前账面利润1.93亿元;民生银行设立的村镇银行盈利速度较快,截至2011年末,该行共设立18家村镇银行,实现税后净利润合计1.90亿元,平均每家银行税后盈利1055万元。中国银监会表示,截至2012年9月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858家,其中村镇银行799家。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银监会坚持面向“三农”、数量服从质量、重点布局中西部县域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村镇银行组建工作。前9个月,银监会共核准18家银行业机构发起设立187家村镇银行的规划,其中75%在中西部地区。

首家村镇银行至9月末,全国组建的799家村镇银行中,中西部地区481家,占比60%。其中,2010年和2011年是村镇银行设立较多的年份,分别为201家和286家。

民间资本是组建村镇银行的主要力量。统计显示,截至6月末,在村镇银行477亿元股本构成中,民营资本直接和间接持股比例约为74%,持股金额比去年末增加82亿元,不少民资控股的银行业机构成为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

2012年5月,银监会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并明确在村镇银行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后,主发起行可以与其他股东按照有关原则调整各自的持股比例。出于防范风险及保护存款人利益等因素考虑,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村镇银行主发起人”,确保村镇银行股东具备持续履行义务、防范经营风险的能力。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村镇银行主发起人的审慎要求并非针对民资,而是在没有存款保险制度情况下,防范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利益的重要措施。据介绍,已开业的村镇银行发展平稳健康。

截至6月末,全国已开业村镇银行资产总额为3190亿元,资本充足率达28.6%;贷款余额1782亿元,农。

2.村镇银行今后的发展前途

村镇银行是一级法人银行,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就是以区域内农村中低端客户为目标客户群,致力于建设一个为“三农”服务的农村社区性银行。村镇银行的资金投向,就是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投向有创业意愿、有发展前景和还款能力、信用良好的农村客户,包括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微小企业,以及一些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具体经营中,应当始终抓好四大战略:

一是大爱战略。大爱是一种文化。因为面向低端客户群的业务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业务,需要更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对村镇银行来说,弘扬大爱文化就是首要的战略问题。要坚持不懈地用大爱文化教育员工,带着一种深厚的感情做服务,为三农发展殚精竭虑。

二是创新战略。要立足于做特色,靠有生命力的产品求生存。在存款业务的发展和贷款业务的管控上,都要不断有所创新。不断扩大资金来源渠道,打实发展基础。在贷款产品上,要不断深度研究三农需求,不断地锁定目标客户群,不断地量身定做特色产品,不断地集群化营销业务。要通过创新,不断满足三农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要让客户想来存款、能贷上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银行。大力拓展存贷款业务之外的各项新业务,创造全新的盈利模式。3 d2 H

三是联动战略。村镇银行和作为母行的商业银行要联动。在科技、大额贷款等方面加强与“母行”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日常业务拓展上加强与地方合作,在重大发展战略问题和一些关键性瓶颈问题上积极争取银行业监管部门和人民银行的支持。抓银团贷款,抓围绕产业链的上下游业务,把村镇银行的牌子用好用足。只有联动,才能克服小的劣势;只有联动,才能始终吸收先进的生产力;只有联动,才能做到商业、可持续。晋城商行作为太行村镇银行的主要投资者,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树立了比较知名的品牌,这对于办好村镇银行是一个重要优势。正是由于各个先进银行都去办村镇银行,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外资银行等等,才能把各种先进的理念辐射到农村,才能够最终形成“汤水效应”。{

四是本土化战略。要融入当地的文化和发展氛围,依托本土化来防范风险和拓展业务。在日常业务拓展上加强与地方合作,在重大发展战略问题和一些关键性瓶颈问题上积极争取银行业监管部门和人民银行的支持。`" N( K/ M) \

大爱是基础,创新是关键,联动和本土化是重要保障。坚持这四大战略,村镇银行就可能成功。如果背离,必然会以失败告终,新型的优势体现不出来,服务三农也很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三 深化村镇银行发展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第一,感情问题。一定要带着感情办村镇银行。破解金融支农难题,一个重要前提是解决感情问题。对三农没有感情,对当地没有感情,事情肯定做不好。必须有一种精神,一种创业精神、服务人民的精神。在村镇银行探索期,这种精神因素至关重要。

第二,政策问题。作为村镇银行,一定要积极争取各种优惠政策。近期国家在陆续出台一些扶持三农的政策,有的涉及到村镇银行。这就需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不能消极等待,坐等天上掉馅饼。

第三,辐射问题。村镇银行必须眼睛向下,应当考虑适度扩张机构。在目前金融形势下,倾斜三农仍将持续,抢占村镇银行阵地已经成为一些外资银行的重要战略性行动。在做好单点机构的基础上,应加快向县城内、乡镇和一些大村延伸。

3.请问金融类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多数写什

提供一些金融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

金工方向 1、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2、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 3、区域金融合作对环渤海经济中心构建的支持 4、关于环渤海地区金融合作问题的研究 5、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6、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分析 7、电子货币发行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 8、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与监管问题探析 9、****股票的价值分析; 10、****证卷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估; 11、****银行股份公司经营绩效评估; 12、中国股指期货投资的风险管理; 13、中国股指期货推出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14、村镇银行经营模式研究; 15、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所要求的经营环境研究; 16、股权投资基金研究 17、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 18、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 19、股指期货交易策略研究 20、物流金融发展研究 21、黄金市场投资策略研究 22、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23、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研究 24、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研究 25、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表现及原因探析 26、股票发行制度创新研究 27、从紧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28、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创新) 29、资本市场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30、中国股票市场制度缺陷及纠正 31、信托业务创新探析 32、私募基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33、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34、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37、中小企业融资难与商业银行贷款低效率 39、现金流量表与企业的并购业务(借助案例分析) 40、期权激励与中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41、企业并购融资分析 42、企业并购估值分析 43、企业并购风险分析 44、浅析我国的IPO定价方式 45、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 46、浅析风险投资的激励机制 47、浅析风险投资的风险解决方案 48、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与制约因素分析 49、流动性过剩形势下县域金融发展的思考 50、河北省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的调查与思考 51、绿色信贷的发展与创新机制研究 52、贫困地区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53、商业银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机制研究 54、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研究 55、农村金融资源有效配置机制创新研究 56、河北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银行方向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2、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3、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4、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及发展定位 5、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探讨 6、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及对策 7、从美国的次级住房贷款危机看中国银行业的住房贷款业务风险 8、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继续改革问题探讨 9、我国民间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10、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与启示 11、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对策 12、我国银行监管与国际接轨问题研究 13、中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问题 14、关于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 15、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启示 16、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17、构建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体系的研究 18、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19、发展农村消费信贷问题研究 20、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 21、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 22、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23、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4、浅议建立适合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25、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形成及防范对策 26、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与创新 27、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28、我国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 29、浅析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地位 30、电子货币发展与中央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 31、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规模与结构 32、对中国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传导效率的思考 33、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 34、略论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汇率风险与防范 35、货币市场发展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功效分析 36、政府在房地产业管理中的定位思考 37、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与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 38、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的实施思路 39、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的实施时机 40、“从紧”货币政策下住房抵押贷款政策的新思考 41、新时期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的特点与对策 42、创建我国新时期“和谐金融”环境研究 43、“从紧”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的经营调整对策 44、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45、“私募资本”市场的金融监管问题研究 46、“从紧”货币政策下的金融监管研究 47、央行加息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 48、央行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49、房贷新政对住房市场的影响效果评价 50、探析当前紧缩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51、探析当前紧缩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 52、解析房地产业融资困境 53、当前房价波动原因及趋势分析 54、近年“房地产热”的成因、表现及其影响分析 55、论住房信贷与金融风险 56、论我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57、河北省资本形成机制研究 58、河北省银行业发展研究 59、河北省消费信贷发展。

4.关于可持续发展的1000字论文

可持续发展与人的主体地位初探

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但就目前情况看,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仍不尽一致,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如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问题。这就直接关涉到如何把握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以至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一、人在与自然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所谓人的主体地位,是指人在与自然界关系中的一种位置,即在这种关系中,人是主 体,自然界是客体。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有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层次, “主—客”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方面,但不能涵盖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部。因此 ,人与自然的“主—客”关系的确立也是有范围的,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一般地说,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确证,一是从存在论(事实)的角度看,人与自然 界中其他存在物(生命的、非生命的)一样,同属于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中的一份子或一个 组成部分,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就是一种“平等”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人与其他自然 物之间难以区分谁为主、谁为客关系。二是从价值论(价值)的角度看,人类具有不同于 其他自然存在物的特殊属性,具有其他存在物所不具备的自主性、创造性,人源于自然 而又超越于自然,人可以把人以外的自然物作为认识、利用和改造的对象,使直接的自 然物或被人改造过的自然物为人所用、为人服务。同时,人还具有认识和改造自身的自 觉性和能力,也就是在人类针对自然界的有意识、有目的活动中,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和对人类自身的自觉改造是一致的,在改造自然中使人类自身得到改造。“自觉地”改 造自身与“积极地”改造自然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进而实现人与 自然的协调、共生与互利。可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主体地位主要是在“价值 论”的意义上构成的“主—客”关系中得到确证的。但是,人的实践和自然科学研究证 明,即使是在“存在论”的意义上,人类的活动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主体性,“由于人 类在地球上的活动非常广泛,不断地改变或影响地球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生物生态系 统中的主导性生态因子”[1](P43)。概而言之,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主体地位的内 涵主要表现为:(1)人依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积极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主 体客体化;(2)人通过实践活动将外在于人的自然“内在化”以充实、完善和发展人自 身,实现客体主体化;(3)人的主体地位的实质在于人是目的。就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 而言,人具有目的价值,自然界具有手段价值。因为就人类而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 确认识与有效地处理,都必然以是否符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最终的价 值取向和评判标准。当然,这并不否定自然界在人们活动面前确证它存在的客观性和独 立性,即自然界可以独立于人而存在,它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和本质。 但是,自然界的存在及其规律的“价值”是人的存在及其需要所赋予的。一方面,自然 界存在及其规律对人作为目的及其实现有制约作用,也就是说,人在自然界面前不能“ 为所欲为”,必须承认自然界的真实存在,尊重自然规律;另一方面,自然界存在及其 规律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为人的生存及其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人的活动服务,为人 的目的实现服务。这就是人的主体地位的基本涵义,也是人与自然之间“主—客”关系 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规定,正是人的主体地位确定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性质,确定了人的活 动和自然界作用的范围。

5.关于我的毕业论文 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选择 请帮帮忙

浅议农业保险模式选择与农村金融稳健发展一、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剖析频频发生的农业自然灾害,在带来巨大的灾害损失的同时,也引发了业内外人士对农业保险问题的反思:在商业保险发达的今天,为何农业保险仍然处于真空?其一,发展缓慢,救灾复产作用未有效发挥。

农业生产经营的高风险,不仅是农业风险的种类多、涉及范围广,更重要的是农业风险发生的概率大。目前,我国农业受灾的比例每年大约在40%以上,比一般发达国家高出10%至20%。

农业的高风险,也意味着经营农业保险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使得保险公司缺乏拓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动力,农业保险发展十分缓慢。由于农业保险的缺位,农业自然灾害后救灾复产的资金基本来源于政府及社会捐献。

农业保险对平抑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村防灾防损能力及灾后恢复能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以浙江省为例,由于地处沿海,农业自然灾害在全国风险区划中属于最高之列,保险财产因台风洪水造成的损失率是上海的46-59倍。

仅2005年,全省就有27.1万公顷农作物、28.4万公顷水产遭受台风袭击受灾,3.1万头大牲畜死亡。由于近年来该省每年保费收入只有一两百万元,形成了农民、保险公司“两不愿保”的局面,因此这些损失几乎没有得到商业保险补偿。

其二,机制缺失,未能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农业保险、农村金融对农业、农民、农村企业均具有通过风险支持获得收益的共性特征。

但是,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目前却未能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让农村金融独自承担“三农”信贷支持的风险和收益。如果农业保险介入,通过与银行机构打造风险利益共同体,则可以使其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吴兴区东林镇为例,全镇龟鳖养殖量最高时超过2000万只,养殖农户数1200多户,已从传统的粮产区变为龟鳖养殖大镇,走出一条特色水产规模化、产业化之路。但2003年开始龟鳖市场行情“突变”,一夜之间造成70%以上的养殖户亏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龟鳖养殖业贷款逾期贷款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凸现。

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下,通过调减温室龟鳖养殖量、调整养殖品种、建立龟鳖专业合作社等措施,该镇龟鳖养殖业已走出大面积亏损的困境,农户贷款基本上能够正常周转。虽然市场风险基本得到化解,但假若龟鳖行情未能如期转好,那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00多万元龟鳖养殖业贷款潜在风险将是巨大的。

如果有农业保险分担风险,将使农业贷款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增加农村金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其三,立法滞后,导致政策扶持落实不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五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但有关农业保险的法律、行政法规至今没有出台。

目前,国外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国家都对农业保险进行专门立法,界定政府、保险机构和农户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我国没有专门的农业保险立法,农业保险也就无法可依。

由于立法滞后,国家提出对农业保险的扶持都是宏观层面的,往往因缺少具体支持政策而落不到实处,这也是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除免征种植业、养殖业保险的营业税之外,对农业保险没有其他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没有直接的保费补贴。

由于缺乏政府扶持,受农民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所限,如果保险公司完全按照市场价格制定保险费率,农民买不起;如果按农民可以接受的标准制定保险费率,保险公司赔不起。二、发展农业保险需要创新思路由于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承担支农重任的银行机构也处在这一风险之下。

如果农业保险这个屏障没有建立,任何形式的银行机构潜在风险都是巨大的,这将影响“三农” 的信贷投入,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笔者以为,在农业保险问题上,需要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加快发展。

模式一:政策性保险,市场化经营。农业保险有其特性,它针对弱质产业和支付能力弱的群体,属于准公共产品。

而农业又属于基础产业,农业保险对整个和谐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农业保险应实行政策性保险。但政府直接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容易产生垄断,效率低下。

因此,要充分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的经验和现有资源,采用由政府补贴方式,将农业保险交给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实现政府、保险公司、银行机构和农民“四赢”。如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酝酿,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于2006年3月1日在杭州成立,中国人保、中华联合、平安等十家成员公司共同签署了共保体章程,标志着业内期待已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浙江开始破题。

由于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遵循“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在试点阶段实行5倍封顶方案,其中农业险累计赔付在保费2倍以内,由共保体全额承担;2至3倍部分,政府与共保体按1:1承担;3至5倍部分,政府与共保体按2:1承担,因此可以较好地化解单家保险公司的经营压力,调动保险公司拓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模式二:专业化机构,综合性。

6.《金融机构如何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论文怎么写

当前,由于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部分农村地区出现农产品降价和售卖难等问题,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为准确把握金融危机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深度及农村金融机构应采取的措施,我们对豫西南某县农业经济受影响情况进行了调查。

金融危机对该县农业生产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得以务工经济为农民主要现金收入来源的豫西南某县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更重,难度更大。金融危机对该县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高四难”五个方面:农产品价格全面下降,农民增收困难。今年以来,该县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压力持续加大。以2月份为例,小麦、玉米的价格分别比2008年10月份下降了4.1%和9.5%;油菜籽价格由最高2.7元/斤下降到目前的1.5元/斤,降幅高达45.4%,且比上年同期每斤低1.7元;受金融危机和猪流感的双重挤压,畜禽产品价格回落趋势短期难以逆转,对养殖业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猪肉比2008年3月份(猪肉价格最高的时候)同期比下降了23%。鸡蛋平均零售价3.05元/斤,环比下降10%。

返乡农民持续增加,农民工就业困难。该县是山区县,自然条件差,务工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从了解到的情况看,该县数十万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工数量近万人,约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10%左右,大量返乡农民工生产生活陷入困境。

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农业效益遭遇双重挤压。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需求下降,农产品价格全面走低,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仍然高位运行,农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从调查的情况看,国内化肥尤其是尿素和复合肥价格涨幅普遍超过30%,如尿素价格已由2008年秋天的1200/吨涨至1500元/吨以上,磷酸二铵的出厂限价从2400元/吨上调到4100元/吨,进口钾肥上涨100%,农用柴油前10个月平均上涨了27.8%;种子、农药、农地膜等也都呈现不同程度上涨。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

龙头企业生产销售形势严峻,生产经营困难。表现在龙头企业发展受阻,履行订单能力下降,影响了基地农产品销售量进而影响到基地农产品销售价格,如粮食加工企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生产销售受阻,直接影响对粮食的收购,导致农民卖粮难和粮价的下跌。

农业资本市场滞后,农户和龙头企业融资困难加剧。贫困山区农业资本市场发育滞后,农业开发扩大生产缺项目、缺资金的问题更为突出。尽管国家宏观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但由于农业开发市场风险大、比较效益低,金融部门对农业投入实际上更为谨慎、更加严格。突出表现在,一些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规模遭到压缩,致使企业技改投入资金缺乏,生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

农村金融的支农对策

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村镇银行等)作为支农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切实承担起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帮助农民渡过难关。

进一步发挥小额贷款优势,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农村金融机构应在小额贷款范围和贷款额度上有所突破,探索发放信用共同体贷款,扩大抵押范围,积极开办各类资源抵押贷款,加大林业开发、水面养殖等资源开发扶持。同时简化贷款手续,落实优惠政策,帮助农民群众早日渡过难关。

选准信贷投放兴奋点,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农村金融机构要积极做好配套服务,做到有的放矢。一是积极开办农村消费信贷业务,支持农民购买农机具和交通运输工具,支持农民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等中高档耐用品等,进一步拉动内需。二是重点支持农村种植专业户、重点户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化格局。三是支持专业合作社发展。四是开发适合农民工创业的金融服务新产品。

创新信贷方式,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走出困境。农村金融机构要按照国家政策,应适当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容忍度,针对不同行业和风险评级,适当简化中小企业授信流程,保持龙头企业应对危机、稳步发展的合理信贷规模。

树立风险防范理念,力求实现双赢。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将风险意识落实到防范信贷风险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一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和评价体系。二是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识别和提示系统。三是建立稽核、事后监督和专业检查“三位一体”的检查体系,做到令行禁止。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

资讯

毕业设计网站论文

阅读(45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设计网站论文,内容包括求几个毕业论文样本的网站,供参考.,高分求VB或网站程序论文和毕业设计,马上就毕业了,网站设计与制作的论文该怎么写。目前信息化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大量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开始利用网络这种

资讯

关于信用社毕业论文

阅读(47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信用社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我要写一份关于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论文,写什么题目的什么好呢?,信用社经济类毕业论文贷款方面的,能帮我写个关于某县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及分析的毕业论文的提纲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推荐一个

资讯

变频器在平网印花机设计与应用毕业论文设计

阅读(49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变频器在平网印花机设计与应用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包括电气自动化论文题目,紧急需要“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研究性学习论文,1500字以上,请大,急求一篇关于变频调速或者变频器的外文文献,要论文形式的搜狗。1. PLC控制花样喷

资讯

论善意取得毕业论文

阅读(44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论善意取得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毕业论文善意取得制度创新之处,善意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800字谢谢了,急!求助翻译论文摘要<论善意取得制度研究>。善意取得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有两种观

资讯

关于变频器的毕业论文

阅读(49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变频器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毕业论文:变频器的设计,求PLC变频器毕业论文de外语参考文献,翻译求助——变频器等方面的专业论文的摘要。黄慧敏. 通用变频器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矿山机械.2004(11)曹玉泉,王主恩. 异步

资讯

毕业设计科技小论文

阅读(44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设计科技小论文,内容包括科技小论文可以写什么内容?,科技小论文400字,如何写科技小论文(3000字以内)?。比如;选好课题撰写科技小论文,首先要考虑写什么,也就是课题的选择。选择课题是写好论文的关键。要注意以下原则:价值

资讯

关于针棉织品染整专业毕业论文

阅读(50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针棉织品染整专业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一篇染整毕业论文,染整技术在毛发领域的应用论文,求一篇与染织专业有关的论文,1000到2000字左右~谢谢各位大神了~。进入21世纪,绿色环保纺织品成为纺织品种的新视点,在运用千变万化

资讯

毕业论文专家评阅意见

阅读(4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专家评阅意见,内容包括论文评阅意见怎么写,大学毕业论文的评阅人评语怎么写,大学毕业论文的评阅人评语怎么写。研究生应按时认真完成学位论文并按照本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论文。

资讯

子空间毕业论文

阅读(42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子空间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子空间的交与和,子空间聚类文章簇集合并部分怎么写?,关于受限子空间图像识别的论文,中英文对照。最小二乘方法最早是有高斯提出的,他用这种方法解决了天文学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确定了某些行星和彗星的

资讯

广东金融学院毕业论文模板

阅读(45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广东金融学院毕业论文模板,内容包括金融学毕业论文,感觉好难啊,谁能发我几篇范文,金融学论文,怎么写,金融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原发布者:zyling1208 对金融学的认识的论文金融市场交易之间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更主要的是借贷关

资讯

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阅读(43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有谁写过关于我国会计失真原因及对策的毕业论文,求助相关资料百,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这个会计毕业论文好不好写,如果不,求《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的

资讯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百度文库

阅读(40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百度文库,内容包括毕业论文范文,本科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及范文,求毕业论文、范文也可以。毕业论文格式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

资讯

汽车轮胎的保养与维护毕业论文

阅读(51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汽车轮胎的保养与维护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汽车轮胎的日常维护毕业论文怎么写?,汽车轮胎的日常维护毕业论文怎么写?,汽车专业写一篇关于汽车轮胎的毕业论文。最初的气压轮胎是 1888年 英国的兽医 John Boyd Dunlop ,他先用橡胶

资讯

毕业论文一稿怎么写

阅读(43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一稿怎么写,内容包括毕业论文一稿怎么写计算机专业记账本,毕业论文初稿怎么写,毕业论文如何写。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宏观论文范文和微观论文范文。凡属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

资讯

一村一名大学生农业生产经营毕业论文

阅读(50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村一名大学生农业生产经营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一篇发展新农村大学生1500字论文,急求一篇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三千字左右谢谢!,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年全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