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毕业论文题目

戏曲方面毕业论文选题(求一篇300字论文,题目中国戏曲之美)

1.求一篇300字论文,题目“中国戏曲之美”

华美人文学会与海外昆曲社和美华艺术协会25日联合举办戏曲讲座,邀请著名京剧copy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及理论家胡芝风女士主讲“中国戏曲之美”,吸引众多戏曲爱好者到场聆听。

胡芝风教授在演讲中谈到了中国戏曲的概念、种类、历史,以及与西方音乐剧的区别,强调中国戏曲的独特美学精神--即它包括“观物取象”的审美观、“摹情、写意”的艺术观、“意象”的形象思维、“诗化”的审美核心以及“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和“传神”的审美追求等七个方面。胡芝风1956年毕业于上海知南洋模范中学,同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自幼学习钢琴及芭蕾。10岁开始学习京剧和昆剧。

曾得到京剧大师周信芳、魏莲芳、杨畹农、包幼蝶及昆曲传字辈大师方传芸、朱道传茗等前辈艺术家的教导。1959年拜梅兰芳先生为师,离开清华大学,走上京剧舞台。

1960年到苏州市京剧团任主演,1980年兼任团长。主持改编、导演并主演的京剧有《李慧娘》、《百花公主》、《白蛇传》、《灰阑记》等。

(图与文:侨报记者管黎明)。

2.急需一篇戏曲鉴赏论文

古代戏曲在我国文学艺术园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戏曲与诗、词、文、赋等文学体裁不同的是:戏曲既作为阅读的文本存在,包括剧本的情节、结构、关目、宫调、曲牌、文辞、声韵等方面;又有着复杂的艺术形式,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舞台布景、音乐伴奏等,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因此,戏曲从萌芽到成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发展的线索不只一条,来源也不只一处,无论内容还是形式,无不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简言之,它发端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隋唐,形成于宋,繁荣兴盛于元,发展演变于明清。今天,中国戏曲发展为以国剧—一京剧为代表,由众多地方戏曲组成的戏曲大家庭,仍然丰富着人们文化生活,为大家带来无数欢乐。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有两条主要线索,一是从西周末年的俳优滑稽表演到西汉百戏中的角抵戏,再到唐代的参军戏,故事表演日渐丰富,逐渐成为戏剧的主体。另一条是由原始歌舞到隋朝“九部乐”的制定,再到唐代代面、钵头、踏摇娘等歌舞戏的演出,民间歌舞艺术获得极大的发展,为戏曲官调、曲牌、声韵的成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宋代是戏曲发展的关键时期。宋代在参军戏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历代歌舞艺术和民间说话、讲唱、影戏、杂扮等技艺的成就,对滑稽故事表演和歌舞戏两条线索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产生了宋杂剧、金诸宫调、金院本以及戏文等新的文学形式。

到了元代,在金院本和宋杂剧的基础上,元杂剧具备了成熟戏曲的诸种因素,形成了前景壮观的发展势头。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时期。

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二者各有自己的发展轨迹。由于南戏在元代前期处于发展的薄弱阶段,还不能与杂剧一争高下,所以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元杂剧。

元杂剧之所以能够以深刻的思想与精湛的艺术取得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产生一批传世不衰的艺术品,至关重要的原因是一批杰出的文人以他们的文学生命来参与戏曲的创作,他们自身的文学素养,提高了元杂剧的审美档次,使得元杂剧创作精致化和典范化。 元杂剧有完整的艺术形态,剧本主要由唱曲、宾白和表演三部分组成。

在体制上,元杂剧以折为单位,一本通常为四折,个别也有一本五到六折的。此外每本还加有一场或两场戏,称为“楔子”,位置或在折前或在两折之间,用来介绍人物、情节等。

每本在结尾时有一对或两对对子,称为“题目正名”。在音乐方面,元杂剧有严格的规定,一折戏只用一套曲子,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而且同一套曲子的排列顺序也比较固定。

元杂剧用北曲演唱,乐器主要使用琵琶等弦乐,风格豪放激越。在角色设置上,元杂剧角色分为三大类:末类、旦类、净类,一本戏中只由一人主唱,由正末演唱的戏称为“末本戏”,由正旦演唱的戏称为“旦本戏”。

元杂剧中用“科范”来规定动作表情或指示舞台效果,简称“科”。在元代近百年的时间里,北杂剧创作风靡全国,作家云起,涌现出一批成就卓著的戏剧作家和演员,剧本成千上万,洋洋大观。

著名的剧作家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郑德辉、白朴、马致远等。重要的作品分别有《窦娥冤》(关)、《单刀会》(关)、《望江亭》 (关)、《倩女离魂》(郑)、《梧桐雨》(白)、《汉宫秋》(马)等脍炙人口的佳作。

伟大的戏剧家王实甫创作了被称为是“天下夺魁”的《西厢记》,成为元代戏曲最高成就的代表。 明清两代,在通俗白话小说获得长足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 明清传奇也迎来了古代戏曲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戏曲到明清两代分为杂剧和传奇两大类。但明清传奇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与宋元南戏一脉相承。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北宋末年流行在江浙一带的民间歌舞小戏,到元末明初出现了较为成熟的剧本《琵琶记》与《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即所谓荆、刘、拜、杀四大院本。《琵琶记》因其高度的艺术成就被称为“南戏之祖”。

奠定了明清传奇的基本格局。明清传奇就是在南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特指用南曲写成的长篇戏曲剧本,它荟萃了南戏和元杂剧的精华,成为明清时期重要的戏剧体裁之一。

传奇在明清两代,在内容体制、舞台表演等方面都比南戏有进一步的发展,一直延续到清中叶乾隆年间,传奇被地方戏取代为止。可以说,从明初到清代中叶地方戏的兴起,这一百年。

3.帮个忙 关于戏曲音乐方面的论文

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音乐分化遗产和优秀的传统,有独特的美学思想,理论体系和创作方法。由于民族音乐文化长期根值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为人民所喜爱,所以,重视民族民间音乐,就是尊重本民族人民音乐欣赏习惯的连续性,运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实施美育,就可以极大提高这种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让·雅克·卢梭曾说过:音乐艺术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而在于我们的心中唤起当看到这一事物时所体验过的情感。音乐作为22艺术所给予人的艺术感受叫美感,通过美感使人们得到思想感情上的满足。同时,在潜移默化之中通过艺术所反映的生活美在欣赏者的思想中引起情感功名和情感体验,从而祈祷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最终达到服务于社会的目的。

审美就是感受、感知和创造美,是人类一种主动追求没的实践活动。它要凭借相应的审美对象才能完成对象对于主体的意义在于对象上面所凝聚的生活和精神的实质。一方面,人们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形象,促进情感来理解和体察对象世界;另一方面,审美又是一种高尚的情趣,是一种自由的鉴赏,美作为一种理想与道德境界紧密项链。康德认为,人的审美判断同时具有认识和道德的双重属性。审美教育,是培养人感知、感受和创造没的教育,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即美育。通过审美的陶冶达到生命的和谐和思想的升华。

那么,作为审美对象的民族民间音乐究竟美在哪里?作为民族民间音乐精髓的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及民族乐器曲何以能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延续发展至今?并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民歌--朴实美、简洁美

民歌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并在人们一代一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的一门艺术。一般都短小精悍,易于传唱、记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色。如蒙古族民歌《牧歌》、陕北民歌《脚夫调》、《兰花花》等这些作品,在音乐语言、音乐风格上都单纯朴实,清新自然,音乐没有繁复的地位,又没有浓重的和声,知识在独具特色的伴奏音乐的陪衬下,充分发挥旋律的美丽,整个音乐朴实无华而又充满生机,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又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

(二)戏曲音乐--特色美、精致美

戏曲音乐由于它是音乐与戏剧紧密结合的综合艺术,既具有音乐艺术的听觉特征,又需要与剧情紧密结合,需要塑造人物形象,还得注意与舞台动作的配合;既要有戏曲的剧种特色、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有要有代表本剧种的声腔、语言的地方特点及时代特征。如《迎来春色换人间》就体现了上述特征,这一唱段,作品从内容出发、从人物出发、根据唱词的格律、情绪,予以精雕洗琢,深刻地表达了剧情,塑造了完美的人物形象,运用其独特的艺术手段,通过剧中的人物与情节给人以麦的艺术享受,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戏曲方面毕业论文选题

戏曲的毕业论文(写一篇关于戏剧的论文1500字自选角度)

1.写一篇关于戏剧的论文 1500字 自选角度

如果楼主觉得多,可以自己删。

戏剧起源 关于戏剧起源,有九种说法。在此,我们只详细讨论各种关于戏剧起源的歌舞说的观点。

歌舞说,此说又可析为三种: (1)宫廷乐舞说,清代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云:“梁时大云之乐,作一老翁演述西域神仙变化之事,优伶实始于此。”刘始培在《原戏》中根据古代乐舞多有妆扮人物之事实,认为“戏曲者,导源于古代乐舞者也……则固与后世戏曲相近者也。”

常任侠在《在国原始的音乐舞蹈与戏剧》中,较为系统的考察了原始音乐舞蹈的戏剧因素后认为“原始社会中的简单的音乐舞蹈,便是后来做成完美戏剧的前躯”。周贻白的《中国戏剧史长编》将中国戏剧的最早源头溯至“周秦的乐舞”。

(2)上古歌舞说,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史》开篇首句云:“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原始时代的歌舞。”我们知道一切艺术起源于劳动,中国的歌舞也不例外。

《书经.舜典》上说:“予击石附石,百兽率舞。”所谓百兽率舞,并不是像后来的儒家所神秘化的那样,说是在圣人当世连百兽都来朝拜舞蹈了,这种舞是用石相击或用手击石来打出节秦的,那时连鼓也没有,可见是很原始的。

到后来才有了鼓,所谓“鼓之舞之,”这就进一步了。这种舞可能是出去打猎以前的一种原始宗教仪式,也可能是打猎回来之后的一种庆祝仪式,《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说:“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鏖革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像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

这是战国时代关于古代乐舞的一种传说。可以透过这段歌舞的描写看出一幅原始猎人在山林中打猎的景象:“一面呼啸,一面打着、各种陶器、石器发响去恐吓野兽,于是野兽们就狼奔豸突地逃走而终于落网了,这位原始时代的艺术家“质”(其实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当时全体人民)就是按生活中的实际来创造了狩猎舞,这时所谓的“百兽”实际是人披兽皮而“舞”的场景,不过是对于狩猎生活的愉快和兴奋的回忆罢了。

当然,这时的场景都是已经艺术化了,音乐、舞蹈都是已经节奏化了的,这种舞蹈带着浓厚的仪式性,它是响氏族的保护神或始祖祈祷,以求这次出去打猎获得丰收,或者是打猎回来为了酬谢神祗而举行的。但不管它是什么仪式,也不管它披着多厚的原始宗教的外衣,其实际意义,乃是一种对于劳动的演习、锻炼,这不光是锻炼了猎人们的熟练程度,而且也培养了年轻的猎人,《书经.舜典》中有命夔“典乐教胄子”的记载。

“胄子”的注解是贵族子弟,但原始社会没有贵族,恐怕就是年轻武士了,用乐舞去教年轻武士,不是锻炼他们又是什么呢?因为它的内容就是原始人狩猎动作的模仿。 既然是模仿劳动的动作,这也就可以说是最原始的表演了。

原始的舞蹈总是和歌相伴的,他们决不是闷声不响地跳,而是一面跳一面欢呼歌唱。《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还说:“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

投足而歌八阕。”略可想见当时的情形。

在原始社会,歌舞不止狩猎舞一种,还有战争舞,它的性质和狩猎舞是差不多的,到了进入农耕时代,又产生了一系列有关农事的祭典,如“蜡”如“雩”。蜡是在年终时,为了酬谢与农事有关的八位神灵而举行的。

在这一天,公社的成员是尽情欢乐、开怀畅饮、唱歌跳舞的。这种风气一直遗留到春秋时代。

《孔子家语.观乡》说:“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为乐也。

孔子曰:百日之劳,一日之乐,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可以看出这完全是劳动农民一年辛苦后的欢乐。

相传“蜡”是伊耆氏所首创,一说伊耆氏就是神农氏足见这是与农业发达时期密切相连的风俗。“雩”是天旱求雨的祭祀。

《周礼.春官》“宗伯”下记载:“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周记》的记载虽然是奴隶社会的事,但显然是原始时代的遗留下来的风俗,除此之外,在原始公社的许多节日也举行舞蹈。

例如男女相爱,也有一个节日,大家会合在一起来唱歌跳舞。这个节日在汉民族就是祭祀氏族女始祖的日子,所跳的舞据说就叫做“万舞”现在西南少数民族的所谓“跳月”“摇马郎”“歌墟”等可能就是这种节日遗留下来的形态。

原始歌舞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它的全民性。到了奴隶社会,有了阶级,在艺术上的情况也就起了变化,这时祭祀仪式已经不复是全民性的节日歌舞,它成了只是奴隶主贵族所专有的了,第一个把天下传给自己儿子的禹,当他治水成功,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之后,立刻“命皋陶作为夏龠九成,以昭其功”见《吕氏春秋.古乐》这里的乐舞已经开始失去全民的意义,而成为夸耀个人功绩的手段了,禹的儿子启也学习他这一手,用歌舞来夸耀,并装点自己的威严。

据传说他三次上天,从天上偷来了《九招》(即《九韶》)歌舞,在“大穆之野”举行表演。从此以后,奴隶主贵族们便把本是属于全民的歌舞拿来歌颂自己的功德,《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还说:“汤乃命伊尹作为《大护》歌《晨露》修《九招》《六列》,以见其善”。

而《大武》之舞却又是歌颂周武王和周公灭商及平定奴隶叛乱的武功的,这是所谓“武舞”它是手执盾牌和武器而舞蹈的,还有。

2.求一篇戏剧鉴赏的论文3000字左右

京剧现代戏《智取威虎山》是一部历经千锤百炼的戏剧经典作品,由上海京剧院改编创演,是至今久演不衰的当家剧目。

其中光彩照人的孤胆英雄杨子荣历经几代人传颂,鲜活的英雄形象久驻人们心底。著名谭派文武老生童祥苓在剧中成功地扮演杨子荣而一举成名,享誉国内海外。

他在剧中乔装改扮土匪胡彪带着《秘密联络图》只身打入惯匪坐山雕的魔窟,凭过人的胆识,睿智的机敏,取得匪首们的信任,除夕夜,与战友里应外合将土匪全歼在威虎厅里。 他在只身打入匪巢的途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以充沛的激情,高亢的声腔,激越的旋律,刀刻斧凿般地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至今传唱不衰。

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北滨河公园由市文化局、电视台联合举办“京评帮票友大赛”时,一晚上有五位参赛选手登台演唱此段,各展风采,气势夺人。难怪主持人风趣地说:“好家伙,今晚上一连打了五只虎!” 这其中的深厚内涵和艺术魅力可见一斑。

伴随着一连串铿锵有力的“长锤”,引出了气势如虹地前奏。乐曲明快清晰,时而轻重有序,时而缓急有致,裹挟着一段悠扬雄浑的号声,奏出该剧的主旋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变奏曲。

随后惟妙惟肖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伴奏乐如波斓起伏,层层推进,为英雄出场作足铺垫。“二黄导板”“穿林海”一出口犹如异峰凸起,先声夺人。

“跨雪原”尽显含蓄深沉,“气冲”二字不失委婉细腻。此时观众在聆听演唱时或通过荧屏的展现,或通过镜头的摇曳 欣赏到茫茫雪原、密密的林海那壮观的北国风光,衬托出英雄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霄汉”则唱得响遏行云,始终在高八度音域里延展,以京剧中特有的“擞音”演唱得干净利落而不拖泥带水,展现杨子荣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的英雄情结。每每唱到此处,演员淋漓尽致地发挥必定得到观众的“满堂彩”和雷鸣般的掌声。

接下来在弹拨乐的引导下,伴随着顿挫有力的锣镲声和恢宏交响乐,改换装束的杨子荣扬鞭催马疾驶而出,观众眼前为之一亮,英雄形象羽翼丰满地呈现在台上。矫健的骑马舞蹈生动地表现英雄驰骋在林海雪原之上,此时有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剧照,那就是杨子荣在舞台上勒马、上山、等一系列舞蹈动作后,猛然大幅度跃起,右手持鞭,左手后甩并被敞亮的大衣雪白色羊皮里遮盖,在空中劈叉大跳的同时扭头回身亮相,造型潇洒,动作漂亮,再加上杨子荣背后那挺拔的参天青松,强烈的几缕阳光 穿过密匝匝的林海斜射下来,通过镜头的仰拍,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倍增英雄气概。

随着伴奏乐嘎然而止,只见英雄手一挥,传来一声清脆的鞭响,马的嘶鸣裹挟着锣响引出一句“回龙”。“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拖腔顿挫简洁,直抒胸臆。

“原板”中“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中的“海”字唱得委婉含蓄,真情流露。“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唱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表现出英雄为了人民为了党甘愿赴汤蹈火的决心。

“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中的“恨”字稍有力度连带着“得”字唱得清新别致,引发出英雄为民剿匪的迫切希望。此句中间的过门及“散板”“迎来春色”后的伴奏交响乐如烘云托月般地奏出孱孱溪水声,仿佛将人们带进春光明媚、流水淙淙的美妙意境,让人心驰神往。

“换人间”则从“人”字开始音调逐级上升,直至归韵到“间”字时拖长凸起,高亢悠扬,彰显英雄对美好世界的无限向往。 后半段的“西皮快板”可谓是声腔创作者对京剧声乐一大贡献,大段唱腔里由“二黄转西皮”是打破以往的程式化,独巨匠心的声腔革新,以节奏紧凑的“西皮快板”表现主人公坚定的剿匪信念。

“党”字拉长但不拖沓,突出党的重要性。 “给我智慧给我胆,千难万险只等闲,围剿匪先把土匪扮,似尖刀插进威虎山。

誓把坐山雕,埋葬在山涧,壮志撼山岳,雄心震深渊。待等到与战友会师百鸡宴,捣匪巢定教它”,这速度极快的68个字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声声清脆入耳,字字铿锵有力,传递着英雄人物内心激荡的情绪,听来动人心弦。

“地覆天翻!”则唱散,节拍自由地拖长,起伏跌宕一气呵成而达到高潮,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英雄的壮志情怀。 这段从童祥苓那慷慨激昂、高低自如的首唱到几十年后流派纷呈、名家荟萃 的今天,各名家对这段经典唱段都赋予不同的神韵。

我品味过当红杨派老生于魁智的宽厚酣畅、隽永质朴;领略着余派名家耿其昌的委婉细腻、激越悠扬;也欣赏过“海派”著名老生关栋天那清朗高亢、潇洒飘逸。各自的韵味,不同的神采都使我如醉如痴,百听不厌,从而领略京剧那博大精深的深刻内涵与无穷魅力。

不仅丰富和陶冶了我的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弘扬民族艺术,让国粹薪火相传的信心。

3.急需一篇戏曲鉴赏论文

古代戏曲在我国文学艺术园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戏曲与诗、词、文、赋等文学体裁不同的是:戏曲既作为阅读的文本存在,包括剧本的情节、结构、关目、宫调、曲牌、文辞、声韵等方面;又有着复杂的艺术形式,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舞台布景、音乐伴奏等,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因此,戏曲从萌芽到成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发展的线索不只一条,来源也不只一处,无论内容还是形式,无不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简言之,它发端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隋唐,形成于宋,繁荣兴盛于元,发展演变于明清。今天,中国戏曲发展为以国剧—一京剧为代表,由众多地方戏曲组成的戏曲大家庭,仍然丰富着人们文化生活,为大家带来无数欢乐。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有两条主要线索,一是从西周末年的俳优滑稽表演到西汉百戏中的角抵戏,再到唐代的参军戏,故事表演日渐丰富,逐渐成为戏剧的主体。另一条是由原始歌舞到隋朝“九部乐”的制定,再到唐代代面、钵头、踏摇娘等歌舞戏的演出,民间歌舞艺术获得极大的发展,为戏曲官调、曲牌、声韵的成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宋代是戏曲发展的关键时期。宋代在参军戏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历代歌舞艺术和民间说话、讲唱、影戏、杂扮等技艺的成就,对滑稽故事表演和歌舞戏两条线索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产生了宋杂剧、金诸宫调、金院本以及戏文等新的文学形式。

到了元代,在金院本和宋杂剧的基础上,元杂剧具备了成熟戏曲的诸种因素,形成了前景壮观的发展势头。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时期。

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二者各有自己的发展轨迹。由于南戏在元代前期处于发展的薄弱阶段,还不能与杂剧一争高下,所以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元杂剧。

元杂剧之所以能够以深刻的思想与精湛的艺术取得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产生一批传世不衰的艺术品,至关重要的原因是一批杰出的文人以他们的文学生命来参与戏曲的创作,他们自身的文学素养,提高了元杂剧的审美档次,使得元杂剧创作精致化和典范化。 元杂剧有完整的艺术形态,剧本主要由唱曲、宾白和表演三部分组成。

在体制上,元杂剧以折为单位,一本通常为四折,个别也有一本五到六折的。此外每本还加有一场或两场戏,称为“楔子”,位置或在折前或在两折之间,用来介绍人物、情节等。

每本在结尾时有一对或两对对子,称为“题目正名”。在音乐方面,元杂剧有严格的规定,一折戏只用一套曲子,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而且同一套曲子的排列顺序也比较固定。

元杂剧用北曲演唱,乐器主要使用琵琶等弦乐,风格豪放激越。在角色设置上,元杂剧角色分为三大类:末类、旦类、净类,一本戏中只由一人主唱,由正末演唱的戏称为“末本戏”,由正旦演唱的戏称为“旦本戏”。

元杂剧中用“科范”来规定动作表情或指示舞台效果,简称“科”。在元代近百年的时间里,北杂剧创作风靡全国,作家云起,涌现出一批成就卓著的戏剧作家和演员,剧本成千上万,洋洋大观。

著名的剧作家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郑德辉、白朴、马致远等。重要的作品分别有《窦娥冤》(关)、《单刀会》(关)、《望江亭》 (关)、《倩女离魂》(郑)、《梧桐雨》(白)、《汉宫秋》(马)等脍炙人口的佳作。

伟大的戏剧家王实甫创作了被称为是“天下夺魁”的《西厢记》,成为元代戏曲最高成就的代表。 明清两代,在通俗白话小说获得长足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 明清传奇也迎来了古代戏曲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戏曲到明清两代分为杂剧和传奇两大类。但明清传奇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与宋元南戏一脉相承。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北宋末年流行在江浙一带的民间歌舞小戏,到元末明初出现了较为成熟的剧本《琵琶记》与《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即所谓荆、刘、拜、杀四大院本。《琵琶记》因其高度的艺术成就被称为“南戏之祖”。

奠定了明清传奇的基本格局。明清传奇就是在南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特指用南曲写成的长篇戏曲剧本,它荟萃了南戏和元杂剧的精华,成为明清时期重要的戏剧体裁之一。

传奇在明清两代,在内容体制、舞台表演等方面都比南戏有进一步的发展,一直延续到清中叶乾隆年间,传奇被地方戏取代为止。可以说,从明初到清代中叶地方戏的兴起,这一百年。

4.求一篇关于“戏曲在当今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论文 800至1000字左右

当代中国小剧场戏剧是在中国开放改革的大背景下,在中国戏剧变革创新的潮流中出现的。

1976年,文革结束后,中国话剧首先站到了时代前面,反映了人民的政治觉醒,因而出现了《于无声处》等表现人民心声的戏剧作品。不久,随着揭批四人帮和人们对政治生活的反思,一大批“社会问题剧”如《救救她》、《报春花等》等问世。

这些社会问题剧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在社会上激起强烈反响。但话剧本身却因为多年来创作观念的束缚和对世界戏剧新发展的无知,显得陈旧与僵化。

中国话剧不仅需要思想的解放,而且需要从艺术上探索出新路,正是在这样的时代需求下,小剧场戏剧应运而生。本文这里所论述的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是指从1982至2002年间,在中国大陆(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正规或非正规的小型演出场所进行的戏剧演出。

第一节 当代小剧场戏剧的三次兴起 1、《绝对信号》和小剧场戏剧的兴起 1982年,由高行健、刘会远编剧,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楼排练厅演出。这个戏以崭新的戏剧空间形式吸引了中国戏剧界。

剧中讲述的是无业青年黑子在车匪的唆使下,企图抢劫货运列车上的货物,他上了由同学小号担任见习车长的守车。为了保证抢劫成功,车匪同时混上了守车。

而黑子的女友、小号的同学蜜蜂因误了车也上了守车。货车开行不久,小号的师傅老车长就看出了问题,一路上,他不断提醒小号、暗示蜜蜂、警告车匪、敲打黑子。

在最后关头,在车长的大义感召下,在女友蜜蜂的鼓励下,黑子终于回头,决然与车匪分手,制止了车匪的抢劫和逃跑意图,但自己也中枪受伤。《绝对信号》的演出与当时人们常见的正规大剧场完全不同,它抛弃了镜框式舞台而代之以中心舞台,观众围绕在舞台四周。

由于离表演区很近,在演出中观众可以看到演员表演上的任何细致变化。导演运用灯光、音响、音乐等各种手段,让人物随着戏剧情境的变化,在现实,想象,回忆三个不同的时空中进行多重性表演,让演员通过表演角色心理活动的外化形象来展示角色隐秘的灵魂。

这个戏在内部演出时获得了北京人艺领导和一些老演员的肯定,于是改成对外公演。结果不仅获得观众和戏剧界同行的认可,而且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小剧场”演剧方式,立即受到了戏剧界和新闻媒体的关注。于是引发了一场关于《绝对信号》艺术特点的讨论。

在讨论中,有人提出戏中运用了西方文学中“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有人认为戏的演出形式与西方的“咖啡戏剧”相类似,有人认为演出体现了“电影化”风格。有人则认为演出是“对戏曲舞台时空概念的创造性运用”。

(1)不管是哪一种观点,讨论者都完全肯定了剧作和导演的探索。都认为这个戏是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的里程碑作品。

《绝对信号》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源于编剧和导演在艺术追求上的自觉性和戏剧观念上的一致。早在1982年4月初,林兆华就谈到,“硬编出来的矛盾冲突加上过火的表演,观众没法信服。

《绝对信号》这个不象戏的戏,给我提供了基础,我将在最便于与观众产生交流的小剧场进行试验。”

(2)明确提出了使用小剧场进行演出的构想。过了一个月,1982年5月4日,林兆华在与高行健再次讨论《绝对信号》艺术总体构思时,更加明确地提出,“这回一定要把小剧场搞起来,宴会厅不行就在排练厅安点简易的灯光。

演员也不化装,就穿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就看相互真实的表演。”(3)形成了对于小剧场戏剧演出的完整想法。

随着民间剧社的出现,独立制作人的制作方式浮出水面并在整个小剧场戏剧演出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34)。

独立制作人作为演出的组织者,负责筹集演出经费,寻找剧本,邀请导演、表演和舞台制作人员,获得演出许可,进行宣传和票务销售。独立制作人既不同于目前国家剧团的模式,但也还不是完全独立意义上的民营剧团。

它是以一个戏的演出为核心,临时组织的演出班子,由于中国文化管理体制的特点,独立制作人尽管有时可以有自己的独立名称(往往是剧社或某工作室),但它必须挂靠在某个有演出许可证的剧团或戏剧机构,以取得演出的资格(目前这一点正在改变,由于文艺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独立制作人已经开始获得演出许可,而不必挂靠国家剧院)。由于独立制作人的演出经费完全是自己筹集的(是来自企业或个人的赞助或是投资),因而他就不得不考虑演出的经济效益,考虑是否能够收回投资并有一定的利润,这样,演出在一定程度上就不仅是一项艺术活动,同时也是经济活动。

有学者认为,独立制作人是中国戏剧的原有体制发生本质性裂变的征兆。“它深刻地说明了一部剧作可以在最少行政干予的情况下问世,说明了意识形态多样化成为一种可能。”

(35) 民间剧社和独立制作人的出现,使得小剧场戏剧演出突破了原来国家剧团在人员组合上的限制,使一大批热爱戏剧的非职业人士进入了演出行列,更体现了小剧场戏剧“爱美剧”的精神,如《彼岸》完全是一批非职业的、刚刚在学表演的孩子的演出,《零档案》的三位演员都不是职业戏剧演员,其中两位是纪录片。

5.跪求一篇戏剧鉴赏论文,2000字以上,我真不懂这东西,跪求

参考一下。

.. 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北京城里有许多大茶馆,各种各样的人进进出出,这些人在茶馆谈天说笑,谈的内容大至天文地理,小至街坊四邻。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地方,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就让它“活”了起来。

这部剧运用对京城中裕泰大茶馆里人们的谈话,体现了国家的兴盛衰败。从戊戌变法的失败到解放战争的前夕,时代的变迁让茶馆里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变成了一部历史剧,而这部历史剧的主角当然就是茶馆掌柜王利发了。

王利发是个精明而正直的人,年仅二十岁就出来替早逝的父亲打理生意,他生在一个混乱的、战火连绵的年代,最后因为不能忍受自己经营了几十年的茶馆被人强行霸占而上吊自杀。是啊,用戏中的话说,那是一个人们“一堆一堆给洋人送钞票”的日子,不少的人都当起了汉奸,特别是戏中的两代小人——刘麻子和小刘麻子。

先说刘麻子吧,他见利忘义,干着给人说媒拉线这种不正当的生意,不论双方愿意与否,只要有钱赚他就干,有时甚至还卖人儿女。在第一幕中,他竟然把一位生活贫苦的农民——康六的女儿康顺子以十两银子的价钱卖给了给了一个太监。

而刘麻子的儿子小刘麻子呢?他非但没有“改邪归正”,反而还“发扬光大”,要创办一个专给美国人提供女招待的“花花联合公司”,甚至想方设法霸占了王掌柜的裕泰茶馆,把它改成了一个“取得大量情报,捉拿共产党”的地方。 现如今,像这样见利忘义的人还在少数吗?有些奸商,为了谋求暴利,用偷工减料制成的东西来蒙骗消费者,甚至不惜搭上消费者的性命! 剧本的最后,常四爷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分明是老舍先生托剧中人物之口说出来的!就好像现在的清洁工,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每天起早贪黑,默默地为我们这个国家做着巨大的贡献,可又有哪些人去安慰安慰他们,哪怕是一句节日的问候?很少很少。

因为在我们的脑海中,那是再平常不过的,可有有谁明白他们的痛苦呢?他们也有家人,也想在节日里和家人团聚呀! 不过现在,随着人们的意识不断增强,理解那些为祖国作贡献的好心人越来越多,这是让人们欣慰的一点。不管怎样,《茶馆》这篇剧本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从中读出了一位语言大师的爱国爱民,善解人意。

6.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之戏曲文化的小论文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

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编辑本段戏曲的起源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先秦时期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

《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唐中后期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

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宋金时期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

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元朝时期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

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其中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为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历来被后人称颂。 明清时期 (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

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

温州是它的发祥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更便于表现生活。

可惜早期南戏的本子保留下来的极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

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故事,并且有一定的戏剧性,曾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

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作者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战胜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一点,在当时封建礼教牢固统治的社会里,是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

这个剧作问世三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着它那艺术的光辉。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华戏曲应运而生。高度发展的政治、经济为戏曲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蓬勃发展的文化艺术又为戏曲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物质基础,从而大大地推进了它的形成历程。

戏曲遭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和现代信息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西方一些国家利用其经济优势、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实施“文化霸权”、“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继续进行其“文化殖民化”和“西方化”,向我们推销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人生价值观。

高校大学生由于求知欲旺、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容易受到多元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这给我们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渗透和侵袭,使一些高校学生“无意识”地认同和接受西方的价值观,进而怀疑和否定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我们应当预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素因为西方价值观念的侵袭而变质,从而失去持续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的危险。3.戏曲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

在我国,受网络文化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了。网络文化一方面以其雅俗共赏、信息量大、知识性与趣味性强、观念开放等特点,极大地吸引着高校学生,给高校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开辟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由于它的过于开放性以及过多的现代娱乐项目,也给戏曲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新的竞争。

7.京剧论文

也谈京剧旦角 摘要: 京剧是中国近代传统音乐戏曲类中的最大剧种,从它形成到现在已有二百多年,而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仍生气蓬勃,吸引着全世界热爱京剧的朋友的眼光,这四大行当中笔者认为最具戏曲美感和趣味的莫过于“旦角”,本文中笔者将结合不同剧目中的角色详细介绍“旦角”。

关键词:京剧 旦角 青衣 花旦 正文:很多热爱旦角的朋友都知道有一部剧叫《女子独舞》,它以独特的女性视角生动展现了一个“旦角”处于舞台、生活两度空问的自我审视过程。编导将戏曲中各种旦角的舞蹈身段,成功地融人这个作品之中。

与此同时,舍弃了戏曲旦角常用的舞长袖,充分调动舞者双臂及手部丰富多变的舞姿来传情达意。时而出现年轻妩媚花旦的身影;时而是青衣激越悲怆的跪步疾行;时而又是老态龙钟的老旦体态。

将各种旦角的情态舞得惟妙惟肖。而这各种旦角说的又都有那几个呢?听笔者细细道来。

京剧旦行扮演的是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老旦等专行。

其中,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

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

花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尤以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为长,身着短衣裳,如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艳丽的花样。人物性格大都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

表演以做功、说白为主,说白主要是京白,韵白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乌龙院》中的阎惜姣等。

刀马旦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尤以表现那些女将或女元帅为长,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即抛、掷、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较重唱、做和舞蹈。如《战金山》中的梁红玉、《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

武旦扮演擅长武打、勇武的女性,尤以表现那些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为长,多穿紧身衣服,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使用特技“打出手”。武旦与刀马旦的区别,过去主要有二点,一是武旦踩跷,刀马旦不踩跷;二是武旦有 “打出手”,刀马旦无此技。

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不重唱念。如《打焦赞》中的杨排风、《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等。

花衫是本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个演员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个行当。

王瑶卿为了丰富旦角的表演艺术,充实艺术表现能力,他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结合)。京剧四大名旦所编演的新剧目,大都属于花衫范畴,每个新戏都力求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满足观众的观赏要求,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汉明妃》中的王昭君、《锁麟囊》中的薛湘灵、《红楼二尤》中的尤三姐等。

花衫戏中还有一种旗装旦,穿清朝旗人的衣饰,梳旗头,脚下穿花盆底鞋,说京白。旗装旦所表演的人物并不限于清朝妇女,哪一个朝代的都有,加《苏武牧羊》中的胡阿云(汉代)、《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宋代)等。

老旦专门扮演老年妇女角色的行当。扮相、身段、台步都与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点,演唱用本嗓,唱腔与老生接近,但具有女性婉转迂回的韵味,如《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岳母刺字》中的岳母、《钩金龟》中的康氏等。

谈起各类的旦角不得不提“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而“四大名旦”分别又自成派系称为“梅派”、“尚派”、“程派”、“荀派”。这四个派系各有特色:梅派----由梅兰芳创立。

梅兰芳毕业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创造出大量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程派----由程砚秋创立。

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过娴静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现古代的女性,尤其善于塑造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荀派----由荀慧生创立。

善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尚派----由尚小云创立。

以刚健婀娜为特有风格,唱、念、做、打均不尚纤巧,以气与力取胜,具有阳刚之美。笔者最为欣赏梅兰芳先生的风格及作品,特别是《贵妃醉酒》中的青衣角色。

京剧《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有路三宝和梅兰芳两种不同的演法。于连泉(小翠花)是路派的演法,演《醉酒》时踩跷,更增加了身段的袅娜娉。

写情,再见景生情。当贵妃出场后,先写明月“海岛冰轮,玉兔东升”,“奴本嫦娥下九重”,借嫦娥自居,正以示冷冷清清。

随后通过玉石桥,“栏杆斜倚”,“鸳鸯来戏水”,“金色鲤鱼水面朝”。继而,天空大雁成对,地上百花盛开。

如此良辰美景,玄宗未能驾临,只能在百花亭独饮闷酒,形单影孤,哀怨嫉恨,借酒浇愁愁更愁,又怎能不醉酒。最后,只能无精打采,悄然回宫去忍受孤寂凄凉。

梅兰芳饰演贵妃好。

8.急求 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戏曲1、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

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

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

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

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

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二、中国戏曲史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

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

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间,时称捻兰卧泳鐢。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

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已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种重要时期,它以其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著者,唯北杂剧(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

北杂剧之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

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挚?鏀二字,取自其撑奁娌淮??薮?黄鏀之特色。

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绝盛之时。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

5、明代四大声腔所谓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的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的合称。明代戏曲,在音乐上出现明显的地方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地方声腔的崛起。

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是后两种,即弋阳腔和昆山腔,前者发展为全国影响广泛的高腔系统;后者发展成典雅细腻的昆曲。6、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

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

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氍毹变为了茶肆歌台。 7、徽班进京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撊?鞌徽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枣徽调,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

而后,撍南胧、挚禾"、摵痛簲等徽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8、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京剧形成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枣京剧。

9、京剧的第一个鼎盛期——清代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形成后不久,即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繁盛期,时间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当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并在此时引起了宫廷官方的喜爱。

宫内优厚的物质条件促进了它艺术上的成。

戏曲的毕业论文

戏曲毕业论文

1.求一篇戏剧鉴赏的论文3000字左右

京剧现代戏《智取威虎山》是一部历经千锤百炼的戏剧经典作品,由上海京剧院改编创演,是至今久演不衰的当家剧目。

其中光彩照人的孤胆英雄杨子荣历经几代人传颂,鲜活的英雄形象久驻人们心底。著名谭派文武老生童祥苓在剧中成功地扮演杨子荣而一举成名,享誉国内海外。

他在剧中乔装改扮土匪胡彪带着《秘密联络图》只身打入惯匪坐山雕的魔窟,凭过人的胆识,睿智的机敏,取得匪首们的信任,除夕夜,与战友里应外合将土匪全歼在威虎厅里。 他在只身打入匪巢的途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以充沛的激情,高亢的声腔,激越的旋律,刀刻斧凿般地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至今传唱不衰。

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北滨河公园由市文化局、电视台联合举办“京评帮票友大赛”时,一晚上有五位参赛选手登台演唱此段,各展风采,气势夺人。难怪主持人风趣地说:“好家伙,今晚上一连打了五只虎!” 这其中的深厚内涵和艺术魅力可见一斑。

伴随着一连串铿锵有力的“长锤”,引出了气势如虹地前奏。乐曲明快清晰,时而轻重有序,时而缓急有致,裹挟着一段悠扬雄浑的号声,奏出该剧的主旋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变奏曲。

随后惟妙惟肖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伴奏乐如波斓起伏,层层推进,为英雄出场作足铺垫。“二黄导板”“穿林海”一出口犹如异峰凸起,先声夺人。

“跨雪原”尽显含蓄深沉,“气冲”二字不失委婉细腻。此时观众在聆听演唱时或通过荧屏的展现,或通过镜头的摇曳 欣赏到茫茫雪原、密密的林海那壮观的北国风光,衬托出英雄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霄汉”则唱得响遏行云,始终在高八度音域里延展,以京剧中特有的“擞音”演唱得干净利落而不拖泥带水,展现杨子荣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的英雄情结。每每唱到此处,演员淋漓尽致地发挥必定得到观众的“满堂彩”和雷鸣般的掌声。

接下来在弹拨乐的引导下,伴随着顿挫有力的锣镲声和恢宏交响乐,改换装束的杨子荣扬鞭催马疾驶而出,观众眼前为之一亮,英雄形象羽翼丰满地呈现在台上。矫健的骑马舞蹈生动地表现英雄驰骋在林海雪原之上,此时有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剧照,那就是杨子荣在舞台上勒马、上山、等一系列舞蹈动作后,猛然大幅度跃起,右手持鞭,左手后甩并被敞亮的大衣雪白色羊皮里遮盖,在空中劈叉大跳的同时扭头回身亮相,造型潇洒,动作漂亮,再加上杨子荣背后那挺拔的参天青松,强烈的几缕阳光 穿过密匝匝的林海斜射下来,通过镜头的仰拍,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倍增英雄气概。

随着伴奏乐嘎然而止,只见英雄手一挥,传来一声清脆的鞭响,马的嘶鸣裹挟着锣响引出一句“回龙”。“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拖腔顿挫简洁,直抒胸臆。

“原板”中“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中的“海”字唱得委婉含蓄,真情流露。“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唱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表现出英雄为了人民为了党甘愿赴汤蹈火的决心。

“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中的“恨”字稍有力度连带着“得”字唱得清新别致,引发出英雄为民剿匪的迫切希望。此句中间的过门及“散板”“迎来春色”后的伴奏交响乐如烘云托月般地奏出孱孱溪水声,仿佛将人们带进春光明媚、流水淙淙的美妙意境,让人心驰神往。

“换人间”则从“人”字开始音调逐级上升,直至归韵到“间”字时拖长凸起,高亢悠扬,彰显英雄对美好世界的无限向往。 后半段的“西皮快板”可谓是声腔创作者对京剧声乐一大贡献,大段唱腔里由“二黄转西皮”是打破以往的程式化,独巨匠心的声腔革新,以节奏紧凑的“西皮快板”表现主人公坚定的剿匪信念。

“党”字拉长但不拖沓,突出党的重要性。 “给我智慧给我胆,千难万险只等闲,围剿匪先把土匪扮,似尖刀插进威虎山。

誓把坐山雕,埋葬在山涧,壮志撼山岳,雄心震深渊。待等到与战友会师百鸡宴,捣匪巢定教它”,这速度极快的68个字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声声清脆入耳,字字铿锵有力,传递着英雄人物内心激荡的情绪,听来动人心弦。

“地覆天翻!”则唱散,节拍自由地拖长,起伏跌宕一气呵成而达到高潮,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英雄的壮志情怀。 这段从童祥苓那慷慨激昂、高低自如的首唱到几十年后流派纷呈、名家荟萃 的今天,各名家对这段经典唱段都赋予不同的神韵。

我品味过当红杨派老生于魁智的宽厚酣畅、隽永质朴;领略着余派名家耿其昌的委婉细腻、激越悠扬;也欣赏过“海派”著名老生关栋天那清朗高亢、潇洒飘逸。各自的韵味,不同的神采都使我如醉如痴,百听不厌,从而领略京剧那博大精深的深刻内涵与无穷魅力。

不仅丰富和陶冶了我的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弘扬民族艺术,让国粹薪火相传的信心。

2.影视戏剧表演的论文应如何去写

论文导读:摘要:影视表演是由影视演员按照剧本中设定的各种角色,在摄像机镜头前表演剧本中情节的艺术;戏剧表演是指由演员所扮演的角色按照剧本去创造人物性格、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表演艺术。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范畴,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有着共同的基本规律,两者都是由演员创造角色的过程,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都同样必须遵循三感、行动三要素、三位一体的表演规律。关键词:影视表演;戏剧表演;镜头;舞台;时间一、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共同性(一)两种表演形式在角色准备与分析阶段的一致性演员在第一时间接触到角色即读剧本的时候看到的都是编剧的创造,所以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都是在编剧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造,同样都是通过演员自身丰富生活素材来进行再创造,只有通过演员自身二度创造出来的角色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饱满的人物形象。

在此期间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都必须进行剧本分析,其目的完全一致,即使演员获得对剧本和角色生活的实感;使演员真正地认识与理解剧本的思想内涵以及角色在全剧思想内涵表达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便使演员在创作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揭示出剧本和任务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哲理;在认识与理解角色的基础上,发现与感觉到演员自己和角色之间可以沟通的地方以及两者间存在的差距,并且利用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自身内部的条件克服和缩小与角色之间的差距。无论是影视还是戏剧表演运用演员自身的修养和生活经验,为更好的表演和创作,都是以演员自身为基础出发,两种表演在演员的自我准备过程中都以生活作为基础和先决条件。

(二)两种表演形式对于行动三要素的统一性行动是表演的根本与核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讲,表演是行动的艺术。”无论是影视表演还是戏剧表演,对行动的组织都可以看出一个演员的技巧如何,即演员的心理行动、语言、和形体动作的统一性与协调性。

但是不可能每一个角色都表现出一模一样的高兴、一模一样的愤怒、一模一样的悲哀、一模一样的快乐,因此如何有效的组织行动三要素是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的必修课之一,单调的行动线会让镜头前的演员显得单薄如纸;会让戏剧演员显得乏味枯燥没有色彩。二、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在诠释角色时的差异(一)影视表演要有镜头感,戏剧表演要有舞台感影视表演的过程和戏剧的排演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影视剧更追求真实,追求完美的视觉效果,影视剧的侧重点是突显剧情即事态的发展;戏剧追求的是强烈的内心情绪渗透和冲击,在现场的演出能够与台下的观众产生内心的共鸣,戏剧的侧重点是人物即角色因为事态的变化与发展。

因为影视剧和戏剧所表达其作品内涵的方式与媒介都不相同所以演员在影视剧和戏剧中诠释角色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同样的剧本,对于演员的要求确实截然不同的,影视剧要求的是演员在诠释角色的时候要融入规定情境之中,哪怕成为情境的一部分,而戏剧演员则是生活在规定情境里面,他们的内心时刻与规定情境进行着互动。

(二)影视表演受科学技术制约较大,戏剧表演较小影视剧追求的是真实的剧情重现,而戏剧追求的是内心的升华,一个是写实主义的油画一个是诗情画意的山水,因此在表演手法上运用的方式大不相同,影视演员只能间接的与观众进行交流,因此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必定是拍摄最为协调的一组镜头,必须经过艺术的加工与处理,加上导演运用蒙太奇手法进行故事情节的修饰,由于地形天气以及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影视表演受到的制约条件会非常大,影视剧的拍摄不是根据剧本规定的时间制定拍摄进度,而是根据场地租用的时间制定的拍摄进度,摄像机是高感光性设备,对光的敏感度非常之高,每一个镜头的衔接都是经过无数次的调试,这对演员对于角色在剧情中的情感保持要求非常的高,而戏剧演出则不会出现此类问题,所有的设备和场地都在室内,都是完全可控的,甚至打雷下雨刮风闪电,这些天气条件对于影视剧的拍摄限制非常的大,例如一场万迎接黎明的戏,影视剧一定要等到一个导演和摄影师都认可的天气情况下才能进行拍摄,这对演员的制约会非常的大,可能在几天之前甚至几个月之前演员就完成了黑夜部分的拍摄,对角色感情上的衔接会非常的困难,而戏剧演员不会出现此类问题,在黑夜部分结束之后只需要打开一盏因此,对于要求人、景、事三者十分协调融合的影视剧演员来说,在参演影视剧时收到技术条件的制约是非常大的,而对于突显人物和内心的戏剧表演来说科学技术条件的制约则相对要小。三、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对角色塑造的异同及关系(一)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建立角色基础信息时的共同性演员对角色建立基础信息是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阶段,因为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都会在总导演的指导下,使自己内心的角色更加的鲜明、立体、外化、生动,即使角色从内心走出来。

在建立人物基础信息时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存在着很多的共性。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在接触到剧本的第一时间都是先了解剧情即了解规定情境,接下来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都必须认真。

3.京剧论文

也谈京剧旦角 摘要: 京剧是中国近代传统音乐戏曲类中的最大剧种,从它形成到现在已有二百多年,而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仍生气蓬勃,吸引着全世界热爱京剧的朋友的眼光,这四大行当中笔者认为最具戏曲美感和趣味的莫过于“旦角”,本文中笔者将结合不同剧目中的角色详细介绍“旦角”。

关键词:京剧 旦角 青衣 花旦 正文:很多热爱旦角的朋友都知道有一部剧叫《女子独舞》,它以独特的女性视角生动展现了一个“旦角”处于舞台、生活两度空问的自我审视过程。编导将戏曲中各种旦角的舞蹈身段,成功地融人这个作品之中。

与此同时,舍弃了戏曲旦角常用的舞长袖,充分调动舞者双臂及手部丰富多变的舞姿来传情达意。时而出现年轻妩媚花旦的身影;时而是青衣激越悲怆的跪步疾行;时而又是老态龙钟的老旦体态。

将各种旦角的情态舞得惟妙惟肖。而这各种旦角说的又都有那几个呢?听笔者细细道来。

京剧旦行扮演的是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老旦等专行。

其中,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

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

花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尤以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为长,身着短衣裳,如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艳丽的花样。人物性格大都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

表演以做功、说白为主,说白主要是京白,韵白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乌龙院》中的阎惜姣等。

刀马旦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尤以表现那些女将或女元帅为长,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即抛、掷、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较重唱、做和舞蹈。如《战金山》中的梁红玉、《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

武旦扮演擅长武打、勇武的女性,尤以表现那些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为长,多穿紧身衣服,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使用特技“打出手”。武旦与刀马旦的区别,过去主要有二点,一是武旦踩跷,刀马旦不踩跷;二是武旦有 “打出手”,刀马旦无此技。

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不重唱念。如《打焦赞》中的杨排风、《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等。

花衫是本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个演员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个行当。

王瑶卿为了丰富旦角的表演艺术,充实艺术表现能力,他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结合)。京剧四大名旦所编演的新剧目,大都属于花衫范畴,每个新戏都力求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满足观众的观赏要求,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汉明妃》中的王昭君、《锁麟囊》中的薛湘灵、《红楼二尤》中的尤三姐等。

花衫戏中还有一种旗装旦,穿清朝旗人的衣饰,梳旗头,脚下穿花盆底鞋,说京白。旗装旦所表演的人物并不限于清朝妇女,哪一个朝代的都有,加《苏武牧羊》中的胡阿云(汉代)、《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宋代)等。

老旦专门扮演老年妇女角色的行当。扮相、身段、台步都与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点,演唱用本嗓,唱腔与老生接近,但具有女性婉转迂回的韵味,如《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岳母刺字》中的岳母、《钩金龟》中的康氏等。

谈起各类的旦角不得不提“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而“四大名旦”分别又自成派系称为“梅派”、“尚派”、“程派”、“荀派”。这四个派系各有特色:梅派----由梅兰芳创立。

梅兰芳毕业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创造出大量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程派----由程砚秋创立。

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过娴静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现古代的女性,尤其善于塑造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荀派----由荀慧生创立。

善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尚派----由尚小云创立。

以刚健婀娜为特有风格,唱、念、做、打均不尚纤巧,以气与力取胜,具有阳刚之美。笔者最为欣赏梅兰芳先生的风格及作品,特别是《贵妃醉酒》中的青衣角色。

京剧《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有路三宝和梅兰芳两种不同的演法。于连泉(小翠花)是路派的演法,演《醉酒》时踩跷,更增加了身段的袅娜娉。

写情,再见景生情。当贵妃出场后,先写明月“海岛冰轮,玉兔东升”,“奴本嫦娥下九重”,借嫦娥自居,正以示冷冷清清。

随后通过玉石桥,“栏杆斜倚”,“鸳鸯来戏水”,“金色鲤鱼水面朝”。继而,天空大雁成对,地上百花盛开。

如此良辰美景,玄宗未能驾临,只能在百花亭独饮闷酒,形单影孤,哀怨嫉恨,借酒浇愁愁更愁,又怎能不醉酒。最后,只能无精打采,悄然回宫去忍受孤寂凄凉。

梅兰芳饰演贵妃好。

4.求一篇300字论文,题目“中国戏曲之美”

华美人文学会与海外昆曲社和美华艺术协会25日联合举办戏曲讲座,邀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及理论家胡芝风女士主讲“中国戏曲之美”,吸引众多戏曲爱好者到场聆听。胡芝风教授在演讲中谈到了中国戏曲的概念、种类、历史,以及与西方音乐剧的区别,强调中国戏曲的独特美学精神--即它包括“观物取象”的审美观、“摹情、写意”的艺术观、“意象”的形象思维、“诗化”的审美核心以及“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和“传神”的审美追求等七个方面。胡芝风1956年毕业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同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自幼学习钢琴及芭蕾。10岁开始学习京剧和昆剧。曾得到京剧大师周信芳、魏莲芳、杨畹农、包幼蝶及昆曲传字辈大师方传芸、朱传茗等前辈艺术家的教导。1959年拜梅兰芳先生为师,离开清华大学,走上京剧舞台。1960年到苏州市京剧团任主演,1980年兼任团长。主持改编、导演并主演的京剧有《李慧娘》、《百花公主》、《白蛇传》、《灰阑记》等。(图与文:侨报记者管黎明)

梅兰芳生活在京剧独领风骚的时代,也是政治界和思想界相当动荡的时代。解放前他受到各种舆论的影响,解放后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再加上他多次出国大开眼界,这些都会刺激他去思考中国戏曲,特别是对于表演心理、观众心理、审美心理、剧目和角色心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使他不自觉地进入了戏曲心理学的领域。 戏曲心理学是目前正在形成的一门新学科。中国传统的戏曲与现代的心理学有着许多交叉的领域需要和值得研究。梅兰芳虽然不是心理学家,但是,他的艺术实践和著作,都对“戏曲心理学”,特别是“戏曲表演心理学”做出了重要的和奠基性的贡献。 为什么看梅兰芳演出就会觉得美———戏曲的审美与形相的直觉 严格说起来,对于旦角来说,梅兰芳本身的外貌条件称不上很美。但是,人们却把“梅兰芳的相”当成一绝。这个“相”,不是指“扮相”,而是指全面的艺术“形相”。他的演出时刻令人产生无与伦比的美感,是因为其艺术实践非常符合文艺心理学的有关原理。 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心理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详细分析了美感的产生与“形相”的关系。广义的“形相”包括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的内容。戏曲表演中的扮相、身段、舞美和嗓音、腔调和伴奏等都被包括在“形相”这一概念中。 梅兰芳终生为之服务的目标正是观众的美感,其首要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形相”给观众的直觉。他很清楚,中国戏曲观众的审美观,是很直截了当地追求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说白了就是“好听”和“好看”。梅兰芳多次明确提出:“在舞台上,是处处要照顾到美的条件的。”他的审美观基调就是以广大的戏曲观众的“喜闻乐见”为标准。 他青年时期两次去上海,受到“海派”表演的影响很大,在舞台和灯光和布景方面突破了京剧的传统模式,要美要新;在唱念方面,他也同意戏曲专家陈彦衡的话“腔无所谓新旧,悦耳为上”;在“做功”方面,他高度推崇昆剧表演的“歌舞合一”,在齐如山等人的帮助下,创演了大量的舞蹈,极大地丰富了京戏的“可看性”和“美感度”。 梅兰芳坚持艺术的真实不同于生活的真实。他的最有名、影响最大的几出代表剧目无不如此:如《贵妃醉酒》中的“醉态”,《宇宙锋》中的“疯态”,《惊梦》中的“梦态”,本来都是人类暂时脱离理性控制的变态行为,常常是丑态,但是他都表演为美态,使观众产生美感,而不是恶心。

5.试论戏曲艺术的程式性

戏曲艺术表现手段之程式性

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一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有规则的自由动作。它是对生活的自然形态进行艺术加工后,使之成为一种规范化的、赋予表演基本固定格式的形式。简言之,就是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戏曲程式是历代艺术家经过长期舞台实践凝炼而成的,是中国戏曲在表现形式上的主要特征。

戏曲舞台上的生活动作,如开门、推窗、喝酒、写字、上马、登舟等都有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自然状态的表现程式,它们在相当程度上简化了日常生活动作中琐碎的细节,精选出关键性的动作加以装饰、美化,使它们比生活原样更鲜明、更准确、更美,还有一些将一系列动作组合而成的表演程式;除了动作的规范化外,具有更多的舞蹈性,如象征赶路的“走边”,一般是表现身怀武艺的人物身负重任,轻装潜行的程式,常常用于侦察、巡查、夜行、暗袭或赶路等特定情境,通过整袖提鞋、抄带踢腿、箭步旋子等动作的组合,表现行走、窥视、辨路、隐蔽等内容;又如“起霸”,是由演员提甲出场、亮相、云手、踢腿、弓箭步、骑马蹲式、跨腿整袖、正冠紧甲等一套基本动作连贯组合而成,“起霸”最初是一个扮演霸王的演员为这个角色在半夜听到军情,起来披甲上马设计的动作,后来变为武将出场的规范性表现手段,作为表现古代将士出征上阵前整盔束甲的情景。

6.如何写关于舞蹈与戏剧表演的论文啊

毕业论文格式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7.黄梅戏论文

艺苑奇葩黄梅戏有人说,不会唱黄梅戏,算不上真正的安庆人。

此言不虚。在安庆城乡,无论男女老少,谁不会哼唱几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呢?黄梅戏,清道光年间诞生于安庆,以其动人婉转的唱腔,醇厚甜润的韵味,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载歌载舞的欢快表演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仅100多年,这个传唱与乡间草台的小戏,就迅速崛起为全国五大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名播海内外。黄梅戏起源于安徽交界的湖北省黄梅县的采茶民歌。

这里的东北部上去盛产茶叶,每年谷雨前后,成群结队的青年男女,边采茶边编唱民歌,俗称黄梅采茶调。清代乾隆年间,黄梅县遭受水灾,灾民外出逃荒,靠卖唱为主谋生,采茶调遂一路传播进入毗邻的安庆府宿松、望江、怀宁等县。

在这里,它犹如一颗饱满的种子埋入沃土,很快就生根发芽。简单通俗的采茶调逐渐吸收了安庆民歌和民间音乐的艺术营养,与“花鼓”、“花灯”等民间艺术相结合,借鉴徽剧的表演艺术,运用安庆柔和易懂的方音讲唱,加上受到当地民俗风情的影响,到清朝道光年间,终于脱胎换骨形成了一种新的载歌载舞的艺术表演形式,成为一种独具安庆地方特色的民间戏种——黄梅调,亦称黄梅戏,并迅速在安庆各地流行。

据天柱外史氏《皖优谱》载:“江亦南亦有之”,“他省无此戏也。”在黄梅戏形成初期,由于以编演反映爱情生活内容的小戏为主,一直被官府视为“淫戏”屡遭禁演。

黄梅戏民间艺人只能在乡村搭个简易的“草台”偷偷演出。但这种“草台”小戏却受到下层贫苦百姓的热烈欢迎,因为剧情贴近于生活,真实感人,表达了贫苦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渴望,抒发了他们的内心情感,因而愈禁愈广为流传。

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黄梅戏终于闯入了安庆、上海等城市,能够正式登台演出了,但艺人们仍未摆脱受歧视、受迫害的凄惨命运。尽管历经坎坷和磨难黄梅戏这朵乡间的艺术消化在人民群众的精心呵护下,始终顽强的生长,并先后产生了蔡忠贤、胡普伢、丁永泉、查文艳、潘泽海等一代又一代杰出的艺人。

1953年,黄梅戏终于唱出了安庆。安徽省委决定,从安庆将严凤英、王少航、丁永泉等一批著名的黄梅戏演员调到省城合肥,成立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黄梅戏继徽剧之后,正式成为安徽省有代表性的地方大戏。严凤英这位天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1930年生于安庆,从小爱唱民歌,14岁拜师学唱黄梅戏,15岁登台演出,在旧社会饱尝生活磨难和卖艺辛酸。

解放后,她在《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舞台和电影中的出色表演和艺术创造,将黄梅戏艺术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峰,并由此奠定了黄梅戏在中国地方戏曲中的突出地位,开创了黄梅戏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严凤英时代”。“黄梅戏之乡”安庆,现有黄梅戏专业剧团11个,拥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演员100多名,阵容整齐,实力雄厚,还拥有全国唯一一所专门培养黄梅戏人才的中等专业戏曲学校——安徽省黄梅戏学校。

学校设有表演、音乐、舞台美术专业。建校40年来,共培养黄梅戏专业人才1000多名,分配到全国各地,大多成为黄梅戏专业人员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黄梅戏的表演朴实平易,真切自然,其清新新明快的风格,令人赏心悦目和陶醉。黄梅戏的舞台道白与安庆方言为主,唱腔以抒情见长,优美动听。

唱腔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平调类,常用于大段抒情、叙事,是正本戏中的主要唱调;另一类是花腔,来源于民间歌谣小调,是一些小戏的专用曲调。黄梅戏的传统剧目,按照老艺人的说法,有“大戏三十六,小戏二十七”,实际上可达200多个。

建国后新创作的黄梅戏剧目更多,主体也更符合时代要求,题材、内容也更丰富多彩。黄梅戏这朵艺苑奇葩,正以其旺盛的青春活力,争春斗艳,盛开于祖国的文艺白花园中。

戏曲毕业论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戏曲毕业论文题目

资讯

毕业设计网站论文

阅读(42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设计网站论文,内容包括求几个毕业论文样本的网站,供参考.,高分求VB或网站程序论文和毕业设计,马上就毕业了,网站设计与制作的论文该怎么写。目前信息化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大量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开始利用网络这种

资讯

关于信用社毕业论文

阅读(44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信用社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我要写一份关于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论文,写什么题目的什么好呢?,信用社经济类毕业论文贷款方面的,能帮我写个关于某县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及分析的毕业论文的提纲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推荐一个

资讯

变频器在平网印花机设计与应用毕业论文设计

阅读(46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变频器在平网印花机设计与应用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包括电气自动化论文题目,紧急需要“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研究性学习论文,1500字以上,请大,急求一篇关于变频调速或者变频器的外文文献,要论文形式的搜狗。1. PLC控制花样喷

资讯

论善意取得毕业论文

阅读(41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论善意取得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毕业论文善意取得制度创新之处,善意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800字谢谢了,急!求助翻译论文摘要<论善意取得制度研究>。善意取得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有两种观

资讯

关于变频器的毕业论文

阅读(4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变频器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毕业论文:变频器的设计,求PLC变频器毕业论文de外语参考文献,翻译求助——变频器等方面的专业论文的摘要。黄慧敏. 通用变频器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矿山机械.2004(11)曹玉泉,王主恩. 异步

资讯

毕业设计科技小论文

阅读(40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设计科技小论文,内容包括科技小论文可以写什么内容?,科技小论文400字,如何写科技小论文(3000字以内)?。比如;选好课题撰写科技小论文,首先要考虑写什么,也就是课题的选择。选择课题是写好论文的关键。要注意以下原则:价值

资讯

关于针棉织品染整专业毕业论文

阅读(47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针棉织品染整专业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一篇染整毕业论文,染整技术在毛发领域的应用论文,求一篇与染织专业有关的论文,1000到2000字左右~谢谢各位大神了~。进入21世纪,绿色环保纺织品成为纺织品种的新视点,在运用千变万化

资讯

毕业论文专家评阅意见

阅读(43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专家评阅意见,内容包括论文评阅意见怎么写,大学毕业论文的评阅人评语怎么写,大学毕业论文的评阅人评语怎么写。研究生应按时认真完成学位论文并按照本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论文。

资讯

子空间毕业论文

阅读(39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子空间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子空间的交与和,子空间聚类文章簇集合并部分怎么写?,关于受限子空间图像识别的论文,中英文对照。最小二乘方法最早是有高斯提出的,他用这种方法解决了天文学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确定了某些行星和彗星的

资讯

广东金融学院毕业论文模板

阅读(42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广东金融学院毕业论文模板,内容包括金融学毕业论文,感觉好难啊,谁能发我几篇范文,金融学论文,怎么写,金融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原发布者:zyling1208 对金融学的认识的论文金融市场交易之间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更主要的是借贷关

资讯

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阅读(40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有谁写过关于我国会计失真原因及对策的毕业论文,求助相关资料百,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这个会计毕业论文好不好写,如果不,求《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的

资讯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百度文库

阅读(37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百度文库,内容包括毕业论文范文,本科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及范文,求毕业论文、范文也可以。毕业论文格式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

资讯

汽车轮胎的保养与维护毕业论文

阅读(47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汽车轮胎的保养与维护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汽车轮胎的日常维护毕业论文怎么写?,汽车轮胎的日常维护毕业论文怎么写?,汽车专业写一篇关于汽车轮胎的毕业论文。最初的气压轮胎是 1888年 英国的兽医 John Boyd Dunlop ,他先用橡胶

资讯

毕业论文一稿怎么写

阅读(39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一稿怎么写,内容包括毕业论文一稿怎么写计算机专业记账本,毕业论文初稿怎么写,毕业论文如何写。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宏观论文范文和微观论文范文。凡属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

资讯

一村一名大学生农业生产经营毕业论文

阅读(4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村一名大学生农业生产经营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一篇发展新农村大学生1500字论文,急求一篇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三千字左右谢谢!,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年全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