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合理研究毕业论文(求社会硕士论文浅谈农村人口流动)

1.求社会硕士论文浅谈农村人口流动

论文摘要 剖析了中国农村人口流动和日本单身赴任现象的产生背景与现状,并比较了2种现象的异同点,指出2种现象各自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以期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进而早日实现社会和谐和文明。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30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却形成了长期的高速和非均衡发展现象。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民工潮”现象,正是这种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收入差距大的产物。农村人口纷纷流入到发展较快的大中型城市,为流入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但由于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户籍制度,使其遇到了各种社会歧视及不公正的待遇,尤其是在其就业和子女上学等方面,享受不到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

日本著名的家庭社会学家望月嵩在其《家庭关系学》中指出:所谓单身赴任指的是企业的雇佣劳动者,本来应当与家人生活在一起,但由于工作的需要而不得不离开家人,单独到较远的地方工作和生活的情况。它是由于产业化的发展而导致工作场合与家庭所在地出现分离[1]。日本企业尤其是大企业采用的终身雇佣制度,保证了员工被雇佣的长期性,但员工随时都要面临成为单身赴任者。这些单身赴任者适应了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却给其自身带来了诸如子女成长教育、妻子就业等家庭问题。

1、对农村人口流动与单身赴任现象的剖析

1.12种现象产生的背景与现状

中国的农村人口流动现象与农村的土地资源在吸纳农村劳动力方面作用日趋递减有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促使其中一部分涌入城市务工或生活,社会上对这一部分人有农民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的称呼。多年的发展证明,他们已成为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2004年外出务工人员中,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中占30.3%,建筑业中占22.9%,第三产业如批发、零售、餐饮业中占21.7%以上。据预测,未来5年还将有至少1亿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2]。面对如此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和严峻的发展趋势,毕业论文网,必须深刻地认识这一群体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日本长期存在的单身赴任现象,是日本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和企业实施终身雇佣制下的必然产物。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经济的腾飞,促使日本企业的规模得到迅速的壮大,国内外的生产基地、办事机构的扩建与兴起,促使企业员工的内部调整频繁起来,出现了众多的单身赴任者。日本多数企业所采用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部工会制的经营方式,使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济泡沫膨胀以及90年代以来的经济低迷期,企业也没有进行大批裁员,而是通过企业内部调动来调整各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员工配置。

2.150分麻烦给找篇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外文文献 要求不少于3000字

New Era China's rural labor flow problems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is currently in transition from a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from agriculture to the industrial countries, from the least developed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industrial society developed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This great social progress and social change has brought fundamental changes in China's rural areas is steadily promoti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while speeding up the rural labor from agricultural to non-agricultural industries and to cities and towns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The flow. Therefor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era of the flow of rural labor signific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nation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at various levels to correctly guide the orderly flow of rural labor force to provide a reasonable possibility of reference, has been entrusted to our times is the bounden duty of theoretical workers. Recalling the history of China, the flow of rural labor in China to enter as early as the 19th century, modern society has produced. Since then China is still a conservative, closed and backward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country, so that the flow of people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ntensification of contradictions. Namely: "On the one hand, the demand perspective, the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leading to the most basic consumer goods (food)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demand on the other hand, from the supply point of view, because of the extensiv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arable land) The gradual depletion, because of intensive management of the land necessary for a serious lack of capital,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of production labor efficiency and the marginal opportunity costs have dropped dramatically. "Therefore, the 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 in seasonal and long-term nature of excess, they can be unemployed , In order to survive, forced to flee their homes and started a large number Liuxi. In particular, "Kanto there is no 'gold' is the Amoy, is also densely populated southern China, the Northwest by transportation constraints, but more important is bound by a serious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such a society as a whole lost the possibility of regulating the internal situation , A large number of overseas labor flows, the formation of the 19th century influx of laborers abroad. However, China since the 1980s, with the rural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reform set off an upsurge of rural labour mobility, the reason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Flow of rural labor force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inevitably result. In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labor resources and other resources, free and orderly flow was inevitable. This inevitability from: First of all, labour mobility is the labor market characteristics. Market economy is in the various market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system, and the labor market is the market system in an important part. From the operation of the labour market point of view, labour mobility is a mechanism, it can correct imbalances in employment could be reduced b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rising from the economic structure is linked with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so that by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labor resources. Labour mobility is the essence of the choice of labor mobility aimed at better choice of jobs, the pursuit of higher income. The new period, the flow of rural labor is the same in real terms over the agricultural needs of the labour force, through mobile access to the labour market, seeking higher than the agricultural income of occupation, the surplus agricultural labor ration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Second, the market economy in rural development, on the one hand Greatly liberated by the shackles of labour productivity, promote 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l division of labor, including labor, so that the many factors of production from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to divide up the opportunity to get re-configu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traditional start loosening th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constraints free flow of rural labor force gradually weakening the system so that farmers get for their right to freely dispose of the workforce, so as to the rural labor force "Litu not leave their homes, away from Soil and leave their homes "to provide the free flow of the possible and, in the tide of market economy, driven by city labor and employment system reform breakthrough in the alloc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labor division model to enable enterprises to get a job, employment, wage distribution , And other aspects of autonomy for the influx of rural la。

3.当前人才流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一)人才流动档案管理较混乱 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的时期还比较短,我国有关人才流动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善起来,人才流动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十分严重。

一些地区的部门或单位为了吸引人才,在招聘过程中对应聘者的户口、档案和人事关系等不作要求,只要应聘者符合本单位的需要,便6 为其安排工作。这就为人才的不合理流动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严重扰乱和我国人才的正常流动秩序。

从整体上来说,目前我国的人才资源十分有限,只有通过人才的合理有序的流动,才能将现有的人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调剂余缺,避免浪费,否则,势必将导致经济越发达、实力越雄厚的地区和部门,人才越集中;而条件艰苦、人才奇缺的地方,却很难引进人才,同时也很难留住人才。其结果,只能是进一步拉大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贫富差距。

(二)人才分布不合理的状况日趋严重 人员分布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是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地区发展水平、行业及工资报酬的差别在其中起了固化的作用。

局部来看,人才分布由贫穷地区流向富裕地区,由内陆地区流向沿海地区。这种状况必然导致落后的地区陷入人才匮乏与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

落后地区同发达地区比较起来经济文化发展差距大,科研条件、生活条件及工作条件远不及后者,加之交通、商业、邮电通讯等落后,工资待遇又低,这些迫使他们考虑流向更能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中去。 (三)人才流动服务的标准和规范化程度不高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是联结用人单位与人才的桥梁。

但流动人员在中介机构获取转户口、存档、办理保险等服务时,由于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规范,办手续时审批环节过多,服务周期过长,加大了人才流动的成本,影响了人才流动的效率。南方一家用人单位从外地招聘一名博士,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时先后跑了人事、公安、银行、计生等多个部门,并在其间往返数次,前前后后共经过十二个环节,用了两个多月才办完手续。

这种情况如果在服务规范上统一标准、统一作法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四)企业对于人才流动的管理还不完善 一是薪酬,晋升体系不健全。

不少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薪酬和职位晋升的体系,或者是实施方案,往往存在工作5年以上,而且能力突出的员工和刚工作1年的员工职称相同的现象,这样很不利于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 二是重使用、轻培训。

主要表现为对培训的投入不够,或即使是开展了培训但对效果的跟踪和反馈不重视。通过培训可以把员工的岗位技能大步提高,并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造就符合其要求的稳定的高素质队伍。

三是分配机制不合理,利益分配是人的自身价值的具体体现,也是激励的一种必要手段。分配制度不科学、不合理,势必影响到人的工作积极性 四、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对策 (一)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优化人才流动环境 加速人才服务的网络体系建设。

加大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之间的联系,通过信息共享,方便流动人员办理档案、社保等事项,逐步形成市、区县和街道三级贯通的网络服务体系。加速社保网络对区县人才服务机构的覆盖和连通。

利用网络广泛宣传中央、北京市以及区县的人才政策。 8 提高人才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素质。

以从业资格认证考试为标准,带动从业人员学习相关政策、法规,促进从业人员提高服务质量,转变服务态度,严肃处理服务投诉,树立“服务标兵”。 (二)健全人才流动相关法规,建立人才诚信机制 规范人才流动中介机构特别是猎头公司的行为,加强人才流动中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保护,保障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确保人才流动有法可依。

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做好案件受理、调解仲裁、监督执行等工作,妥善解决人才流动争议,切实维护人才与单位的合法权益。

借鉴信用体系成熟国家的经验,着手研究建立人才流动诚信机制。一是建立人才个体的流动诚信档案;二是建立人才中介机构的诚信档案;三是建立用人单位的用人诚信档案。

同时,在完善立法的基础上,建立失信的惩罚机制。 (三)为人才提供竞争性薪酬 薪酬待遇是激励个体的重要手段之一,薪酬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流向。

人都是受利益驱动的,不要指望我们的员工在不给任何工资的情况下就去干活,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有利益驱动的,企业的任何一个职位上的功能都应该和经济利益挂钩。如何挂钩,就是薪酬管理的艺术。

在激励的竞争下,如果组织薪酬低于市场水平,又缺少其他的补偿性激励机制,就很难避免人才流失。我国薪酬水平相对较低,是导致大批优秀人才流向外资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薪酬水平高低是制约组织能否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因此,若将薪酬水平定在竞争对手之上,对核心员工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才有利于9 留住和吸引人才。由于避免了大量人力资本投资的流失,则降低了雇佣成本。

这样,又进一步增强了组织提供竞争性薪酬的能力。同时,竞争性薪酬有利于刺激个体的行为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四)为人才创造职业发展空间 给予员工充分的职业发展空间,激发员工自我发展,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中,组。

4.毕业论文——人力资源管理

1、浅析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2、中国劳动力流动及户籍问题研究3、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4、中国民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5、现代企业薪酬设计6、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7、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研究8、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9、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的建立10、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应用11、关于经营管理者称奇报酬激励机制的探讨12、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13、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14、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15、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16、绩效考评方法体系研究17、小型IT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18、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研究19、工资管理制度的比较分析20、公司如何平衡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21、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研究22、浅议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体系23、薪酬制度与员工激励问题初探24、工资决定因素与企业劳动工资改革分析25、论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26、中小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的探讨27、成才素质研究系统28、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完善29、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员工持股计划30、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31、职工持股计划在高技术产业的探索与实践32、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新发展33、关于企业职工持股若干问题的研究34、关于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研究35、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36、战略与绩效考核的桥梁------平衡计分卡实施研究37、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38、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39、国有企业绩效考评问题研究40、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41、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42、手机终端零售人员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研究43、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研究44、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45、企业培训资源研究46、浅析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工具-----平衡计分卡47、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48、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49、信息不对称与绩效评价研究50、我国高科技企业实行股票期权制度的障碍因素51、企业报酬与福利制度研究52、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问题研究53、产业结构变动与宏观人力资源开发54、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分析55、创新经济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56、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57、从成功企业看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58、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促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59、论岗位分析和人力资源测评60、岗位管理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61、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62、高科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研究63、高科技中小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研究64、关于弱势群体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讨65、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大力挖掘人的潜能66、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分析67、核心竞争力与人力资源管理68、组织结构对服务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69、女企业家人力资源开发障碍分析70、激活潜能-----人力资源管理之根本71、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开发72、激励性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核73、技术传新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74、教育与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中作用的调查与分析75、经济全球化时期的职业技术人力资源开发76、经济全球化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77、国企经营者薪酬创新激励的微观分析78、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思路79、国有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的选择与创新80、国有企业推行“经理股票期权”薪酬制的思考81、浅论现代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82、国有企业如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留住人才83、IT企业如何应对员工流失84、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率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85、企业销售人员流失的原因分析86、浅谈民营企业员工流失与管理87、从“委托———代理”关系看现代公司激励88、对企业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思考89、对失业者再就业激励机制的探索90、对我国实行经理股权激励的理性思考91、公司治理与管理者长期报酬激励92、股权激励——国有企业长期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探讨93、企业留住知识型员工的新思路94、浅淡知识型员工及其有效激励机制构建95、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96、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97、增强国企科技人员向心力问题的探讨98、知识产业员工的特点及其管理策略99、我国行业工资差异之演进及其原因100、知识型员工流动的原因与对策分析101、知识型员工的能力及其测度研究102、关于知识型员工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103、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员工的激励104、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实施薪酬激励的对策105.中国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5.高一800字论文:关于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类型及成因分析

死鱼 我是龙兄 1978年底开始的农村家庭承包制改革,使农户成为其边际劳动努力的剩余索取者,从而解决了人民公社制度下因平均分配原则而长期解决不了的激励问题(Meng,2000)。

与此同时,政府开始对价格进行改革,诱导农民提高农业生产率。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被释放出来后,非农产业活动更高的报酬吸引劳动力转移(Cook,1999),从而推动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原来主要集中在农业的劳动力开始向农村非农产业、小城镇甚至大中城市流动。

由于各种阻碍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尚未拆除,以及政府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政策引导,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劳动力转移以从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转移为主,主要是在乡镇企业中就业,即所谓的“离土不离乡”。但随着乡镇企业遇到来自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私人企业越来越强劲的竞争,必须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因而乡镇企业资本增加的速度逐渐加快,吸纳劳动力的速度相应减缓。

农村劳动力面临着越来越强烈的跨地区转移的压力。与此同时,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和股份公司等其他非国有部门在东部地区发展较快,扩大了对劳动力需求,并成为消除制约劳动力流动体制障碍的一支重要力量。

随着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渠道日益狭窄,1983年政府开始允许农民从事农产品的长途贩运和自销,第一次给予农民异地经营以合法性。1984年进一步放松对劳动力流动的控制,甚至鼓励劳动力到临近小城镇打工。

1988年中央政府则开了先例,允许农民自带口粮进入城市务工经商。到20世纪90年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采取一系列措施,适当放宽对迁移的政策限制,也就意味着对户籍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

例如,许多各种规模的城市很早就实行了所谓的“蓝印户口”制度,把绝对的户籍控制变为选择性地接受。此外,1998年公安部对若干种人群开了进入城市的绿灯,如子女可以随父母任何一方进行户籍登记,长期两地分居的夫妻可以调动到一起并得以户籍转换,老人可以随子女而获得城市户口,等等。

虽然执行时在一些大城市遇到阻力,但至少在中央政府的层次上为户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城市福利制度的改革也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创造了制度环境。

8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如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粮食定量供给制度的改革,以及住房分配制度、医疗制度及就业制度的改革,降低了农民向城市流动并居住下来和寻找工作的成本。 与其他方面的政策改革相比,户籍制度改革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成为劳动力流动的最大障碍。

所有在就业政策、保障体制和社会服务供给方面对外地人的歧视性对待,都根源于户籍制度。随着时间推移,两方面的因素变化推动政府对迁移政策进行改革。

一是城市户籍制度不再拥有外部或隐含的福利,也就是地方政府不再根据个人的户籍来提供就业、社会福利等各方面保障。这样,城市人口规模扩张不会给地方政府增添额外财政负担。

二是地方政府意识到,劳动力流动不仅带来资源重新配置,而且也是城市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这样,市场化发育水平相异的城市根据各自目标来推进城市户籍制度改革。

可见,通过户籍制度及一系列其他阻碍人口迁移的制度因素的改革而推动的劳动力流动,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整个经济体制向市场机制转变的重要进程,并且以其他领域改革的进展为前提。这个转变或改革的结果便是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育,劳动力资源越来越多地由市场来配置。

而在整个经济不断市场化的过程中,人口迁移也表现出转轨时期的特点。这是中国转轨时期人口迁移的特殊性所在。

6.求一关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论文(有相关资料也行)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村就业结构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非农就业比重上升。2004年从事农林牧渔的就业比重为61.57%,比2000年下降6.81%;工业就业10.94%,比2000年提高2.37%;商、饮、服务业就业比重为5.44%,比1999年提高1.79%。2004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约10260万人,比上年增长约440万人,1998~2004年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380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4%。[1]预计今后几年农村转移新增劳动力将在400万~500万人,增长4%-5%。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趋势表现为,本乡内非农就业比例下降,流向城市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比例上升,县级城市和小城镇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的趋势明显。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继续减弱,以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逐渐被外出务工和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就业方式所取代,外出务工人员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稳定性增强,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就业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体制变革、观念更新,家庭经济就业、自主创业、城市就业这三种基本的就业形式,构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多元结构。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在1979~1999年的20年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高达14%,即在GDP年均近9.6个百分点的增长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GDP增长的贡献达1.4个百分点。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效应

农业剩余劳动力由农业转移到劳动边际生产率相对更高的非农业部门中就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效应。

1.增加产出总量,推进经济增长。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中就业,将大大提高其劳动边际生产率水平,从而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效应一般可以推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12.8%。在未来30年中,如果劳动力转移的劳动力市场等障碍得以消除,使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大致相等的话,劳动力的部门间和地区间转移可以对CDP年均增长率贡献2~3个百分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正面效应将会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来。

本文来自: 大学生校内网() 详细出处参考:

7.急求一篇毕业论文本人现在急求一篇法理学毕业论文,内容是结合案例

论文题目:中德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原因影响之对比分析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状。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时间内,德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乡镇企业就业。

在这个过程中,已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就是被称为”农民工”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 目前的德国是高度工业化、城市化的国家,在近8200万人口中,非农就业人口高达96%,大量农村人口在城市工作,已经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工业化、农民城市化的格局。

本文试图研究中德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及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并对比中德农村人口流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为解决中国”农民工”的问题提供借鉴。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国内学术界尤其是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都比较关注德国工业化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但专门研究德国工业化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问题却不是很多,只是在一些研究成果中有所涉及。

如邢来顺教授从历史学的角度, 《在德国工业化经济-社会史和迈向强权国家-1830~1914年》、《德国工业化与政治发展研究》两部著作中,研究了德国工业化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对德国工业化时期的人口流动、社会政策有所论述,但并不是很多。就国外学术界的研究情况来看,多是从历史学、人口学的视角进行研究,且多集中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研究,专门研究德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较少。

Wolfgang。Köll mann 是较早研究德国工业化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德国经济和城市发展影响的学者,其研究成果有(《Die Bevölkerung in der industriellen Revolution 》、《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 ,该书指出德国农村人口的流向及其速度与城市的发展周期基本一致。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现状;德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影响;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影响;两国农村人口流动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对此问题的思考。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历史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就是根据发展的过程,把过去的政治现象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分析的方法。

鉴于德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式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因此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理清脉络,对其进行准确的分析把握。 文献调查法:基于本文研究的是国外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不能实地考察,因此要想获得大量的资料,必须通过互联网或文献库检索查找,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吸收和借鉴他人相关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对德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数据分析法:在本文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史料数据,证明或分析相关论点。

运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对此问题展开研究。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研究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1。

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研究德中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种种原因及对两国产生的不同影响,由此在了解中德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和影响的同时,也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发展区别所产生对待同种问题的不同的结果。2。

主要特色:运用对比分析法,结合漫画及时下热点问题,展开研究。 3。

工作进度: 2013年11月中旬导师见面,确定论文题目2013年12月中旬完成论文大纲2013年12月底完成开题报告2014年3月初完成初稿2014年4月完成二稿2014年4月底定稿,完成摘要,译文 2014年5月中旬上交全部资料,指导老师写评语 2014年5月底整理文件明细2014年6月初论文答辩六、参考文献:列出你参考的书籍。

8.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劳动力流动的意义与代价

劳动力流动对企业和员工的影响

1. 劳动力流动应该有个合理的限度

1) 劳动力过度流动同劳动力流动不足一样,都会产生不好的效果。

2) 因为流动是有代价的,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同时也要付出成本。

3)

自愿离职的员工不仅要放弃已积累的资历、工作等级的提升机会、享受企业补充退休金的权利,而且还要放弃已经培养起来的较为亲密的同事关系等。

2. 流动对于企业和整个经济也可能会带来较高的代价,企业将承担双重的损失:(有经验的员工离职)

1) 企业向离职者支付的训练费用尤其是特殊培训费用的丧失

2) 企业必须重新培训新工人,并且要在一定时期里承担因新工人生产效率低而带来的损失。

劳动力流动合理研究毕业论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劳动力流动合理研究毕业论文(求社会硕士论文浅谈农村人口流动)

资讯

汽车电子设备维修毕业论文(求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的毕业论文)

阅读(7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汽车电子设备维修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的毕业论文,4000字急求论文:汽车电器设备故障与检修,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学到了什么论文。第一部分 摘要: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普遍应用,汽车电路图已成为汽车维修人

资讯

本科毕业英语论文的查重率(英文论文查重吗)

阅读(6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本科毕业英语论文的查重率,内容包括英文论文查重吗,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重复率,本科毕业论文查重率一般多少以下算合格。英文论文查重吗?要查重的!最先人们来解读一下英语论文查重系统软件,我国知网查重入口作为现如今最权威性的

资讯

知网毕业论文没合格(论文查重不合格又会有什么后果呢)

阅读(8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知网毕业论文没合格,内容包括一不小心毕业论文没过,我该拿你怎么办,毕业论文不合格该怎么处理,本科毕业论文没通过怎么办。假如是普通论文查重没有通过,那么就无法进行论文答辩,如果是毕业论文查重没有通过,那么不仅无法进行

资讯

毕业论文专业不对教师怎么办(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不管怎么办)

阅读(7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专业不对教师怎么办,内容包括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不管怎么办,论文导师不负责任怎么办,毕业论文老师不负责任。留学生写作论文时,一定会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查看参考书籍、英文文献、优秀的论文例文等,这些资源浩如烟海,怎

资讯

江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示例(研究生毕业论文送审)

阅读(12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江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示例,内容包括求助江南大学毕业论文的排版是什么样啊,江南大学硕士论文答辩ppt要怎么写,研究生毕业论文送审。盲审 基本概念 江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盲审实施细则 编辑本段基本概念 一种组织专家

资讯

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良好(毕业论文良好率与优秀率会控制吗)

阅读(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良好,内容包括本科论文良好是几分我拿了个良好,郁闷致死·······会不,毕业论文75分良好吗,本科毕业论文成绩必须是良好以上才能去西大读研吗。会的。为规范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与质量管理,树立

资讯

专科大三写毕业论文吗(专科毕业时要写毕业论文吗)

阅读(7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专科大三写毕业论文吗,内容包括专科毕业时要写毕业论文吗必须写吗,专科也要写毕业论文吗,大学专科生要不要写毕业论文的。需要写,是必须写。毕业论文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

资讯

毕业论文个人目的(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阅读(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个人目的,内容包括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与意义,毕业论文中的研究目的与意义该怎么写,毕业设计的目的。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

资讯

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毕业论文(求3篇计算机应用的毕业论文)

阅读(7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3篇计算机应用的毕业论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毕业论文,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计算机网络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进发展,电子商务正得到越来越

资讯

宠物猫网上商城毕业论文(谁有网上商城的毕业论文)

阅读(7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宠物猫网上商城毕业论文,内容包括谁有网上商城的毕业论文急急,关于宠物的毕业论文,宠物的毕业论文怎么写。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网上购物的优点及现状分析1.2 开发“网上商城购物系统”的背景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资讯

毕业论文写作第三章PPT(论文,PPT怎么写)

阅读(7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写作第三章PPT,内容包括求毕业论文答辩陈述词和ppt~~~~~谢谢急,论文,PPT怎么写,如何做毕业论文PPT.ppt。原发布者:辰訾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PowerPoint,是一个演示文稿软件,用来制作演示文稿;应用该软件,可以很方便的

资讯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评审(硕士论文评阅书该怎么写)

阅读(7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评审,内容包括福建农林大学本科生优秀论文怎么评选,硕士论文评阅书该怎么写,研究生论文盲审,通过率高吗。xxxx学院xxxx专业硕士研究生xxx所完成的学位论文《xxxxxxx》,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

资讯

天蓝色的彼岸英语毕业论文(天蓝色的彼岸英文介绍)

阅读(8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天蓝色的彼岸英语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天蓝色的彼岸英文介绍,用英语介绍《天蓝色的彼岸》10个字内容简介,用英语介绍《天蓝色的彼岸》10个字内容简介。The Great Blue Yonder by Alex Shearer 2001作者简介:Alex Shearer start

资讯

汽车电子设备维修毕业论文(求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的毕业论文)

阅读(7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汽车电子设备维修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的毕业论文,4000字急求论文:汽车电器设备故障与检修,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学到了什么论文。第一部分 摘要: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普遍应用,汽车电路图已成为汽车维修人

资讯

知网毕业论文没合格(论文查重不合格又会有什么后果呢)

阅读(8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知网毕业论文没合格,内容包括一不小心毕业论文没过,我该拿你怎么办,毕业论文不合格该怎么处理,本科毕业论文没通过怎么办。假如是普通论文查重没有通过,那么就无法进行论文答辩,如果是毕业论文查重没有通过,那么不仅无法进行

资讯

毕业论文专业不对教师怎么办(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不管怎么办)

阅读(7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专业不对教师怎么办,内容包括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不管怎么办,论文导师不负责任怎么办,毕业论文老师不负责任。留学生写作论文时,一定会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查看参考书籍、英文文献、优秀的论文例文等,这些资源浩如烟海,怎

资讯

江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示例(研究生毕业论文送审)

阅读(12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江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示例,内容包括求助江南大学毕业论文的排版是什么样啊,江南大学硕士论文答辩ppt要怎么写,研究生毕业论文送审。盲审 基本概念 江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盲审实施细则 编辑本段基本概念 一种组织专家

资讯

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良好(毕业论文良好率与优秀率会控制吗)

阅读(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良好,内容包括本科论文良好是几分我拿了个良好,郁闷致死·······会不,毕业论文75分良好吗,本科毕业论文成绩必须是良好以上才能去西大读研吗。会的。为规范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与质量管理,树立

资讯

专科大三写毕业论文吗(专科毕业时要写毕业论文吗)

阅读(7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专科大三写毕业论文吗,内容包括专科毕业时要写毕业论文吗必须写吗,专科也要写毕业论文吗,大学专科生要不要写毕业论文的。需要写,是必须写。毕业论文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

资讯

关于营养学的毕业论文(求5000字关于营养学的论文)

阅读(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营养学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5000字关于营养学的论文,关于食品营养的毕业论文,营养饮食的论文。自己看饮食营养与健康之道 □叶永铁 老祖宗曾有说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以现

资讯

毕业论文我的体会(毕业论文写作总结与体会)

阅读(8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我的体会,内容包括毕业论文写作总结与体会,大学毕业论文感想,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你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首先写在完成论文过程中的遇到困难以及得到哪些人的帮助,再写对他们的感谢!最后写即将毕业了对母校的恋恋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