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思想毕业论文(急求一篇关于《老子》的论文)

1.急求一篇关于《老子》的论文

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了解道家思想的立论根据,即老子的“道论”1)老子的“道”具有双重属性,即既具有物质的特性,又具有精神的特性,你如何理解?答:拿西方哲学的观点来看,《老子》通篇对“道”的论述,使人整体感觉老子就是一个客观唯心论者,特别是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显然指明了这个道不具有具体的物质形态,而只是一个人们概念中的创造物。

但是,在二十一章却又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在这里,“道”却成了有形有象的物质,论述的是“道”的物质性。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等等对“道”的解说,则明确地展示了“道”具有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属性。

这里的主要问题是,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拿上西方哲学分类中的那些帽子要想戴在老子头上,无论哪一顶都是不合适的。2)《老子》中有一个命题,即“道法自然”,它是不是道生万物的意思,那么,道和万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答:这里要根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样的一个完整论述,才能弄明白老子的“道”和“万物”之间的关系。

在此我们看出,老子的“道”具有世界的本体属性,它可以通过“道→一→二→三→万物”的顺序,产生出整个世界(万物)来。但是,“道”又不是一个像西方文化中“上帝”那样的一个绝对的本体,也不是一个具有能量无限大的永动机,她也还要从她自己创造的世界中汲取营养,即所谓的“道法自然”。

这样来看,在老子眼中的世界结构,就是一个“道→一→二→三→万物→道”的循环形式,但这并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圈子,类似于现实中“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树根”这样的循环。最后一个环节(关键环)与前几个环节(普通环)有很大的不同。

(详见田茂著《似与不似——“三”的哲学智慧》“第二章 绳子与链条”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3)如何理解《老子》中“道”的本原性特点和终极性特点?它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什么地位?答:根据逻辑学中内涵和外延成反比的规则,老子的“道”在空间上具有内涵无限大,外延无限小,同时,内涵无限小,外延无限大的特征,即所谓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同理,在时间上,老子的“道”也具有万物之始和万物之终的特征。

这一点,和现代数学射影几何中的“无穷远点”的特性不谋而合。自从老子对“道”进行定义以后,整个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就成了一部解说“道”的历史,求道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追求。

3.《老子》中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其代表性的名言就是“反者道之动”1)如何理解《老子》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一名言,能不能把这句话绝对化,为什么?答:反,既有返还的意思,也有相反的意思,反者道之动,指的是矛盾双方既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的运动规律。弱,既有弱小的意思,还有柔弱的含义,弱者道之用,则讲的是生命的意义在于柔和与灵活。

任何道理都不是绝对的,都只能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一定的条件之下才能保证其通用性。2)老子》中有很多关于“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句子,它表达的基本意思是不是关于对立面相互依存的思想,为什么?“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些都是老子中关于矛盾对立面相互依存的论述。

一般认为,《老子》特别强调柔弱,提倡无为,这并不是说老子就否定刚强,否定有为,而是由于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正面、阳面、上面,往往忽视事物的反面、阴面、下面的缘故。事实上,老子看问题很全面,他在许多地方都明确地提醒人们要注意事物的两面性。

特别地,他还强调“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才是老子要向人们表达的核心观点。3)《老子》中的辩证法有时候有诡辩论的味道,你是否看出这一点,能不能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答:所谓诡辩,就是把事物的两面性推向绝对化,认为真的就是假的,黑的就是白的,类似的语言在《老子》中比比皆是,比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等等,关键是如何解读这些语句。4.《老子》对“道”的态度是不可言说,因此才有“道可道、非常道”之说1)对于《道德经》的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段话如何加以理解?个“道”的意义是不是一样的?答:简帛《老子》中,“常”为“恒”。

因此,这句话可以解释为:可以表达的道不是永恒的道,能够称呼的名也不是永恒的名。三个“道”字意思均不一样,第一个指“小道”,第二个指“表达”,第三个才是老子主要论证的“大道”。

2)在《老子》中往往是:不说“道”是什么,而说“道”不是什么,比如“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和“博之不得”等,这体现了什么思维特点?答:由于老子的“道”包含的范围太大了,又有点神妙莫测、难以捉摸的特性,所以用“是什么”来定义是行不通的,只好用“不是什么”的排除法来解说。这个无奈之举,也导致了老。

2.老子思想论文《关于怎么做一个有素养有品位的当代中国人》

我国人民大部分是自利的,因此我国人民的现状是有好处只为自己但不为他人,一味向社会索取。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我国家庭的教育不到位,再者,我国社会的风气与氛围不能说太好,导致了我国人民素养问题。但如果我国社会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素养也会相应的提高。

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而家庭是由人构成的,要提高国民素养,就应先提高家庭的整体水平,来提高社会的水平,二者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国国民文明素养是与社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要提高人文素养,单个教育不是很难,有狠心的父母放手让有能而勤快的老师去教导,方法正确、小孩子听话,从小长大,自然就会水到渠成。每个单个家庭就是社会的细胞,联合起来就是社会。

可是。

全民嘛,有很大的难度咯。中国当代的社会结构、文化土壤对全民的人文素养提高很有限制。

社会上的贫富悬殊,社会价值观重财而轻才。有识之士很少得到重视,只要相关知识能谋取金钱、地位的,才会得到赏识。

这是文革遗留下来的历史垃圾,社会由尊师重道,彼此同心合意建立新中国倒退为彼此利用,彼此勾心斗角,彼此批斗,彼此不合作,彼此不信任。既然需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那么我们就得接纳再教育的成果。

就是要接纳50年代末、60年代和70年代初,这二十多年来出生的一代人,除非是这一代人里偶然出现的奋发自强、自学、然后再去读大学的个别少数精英以外,其人文素养大体上就如解放前的贫下中农的水平了,这就是在教育的成果。这群非精英的一代人,和一群没有接受再教育的人们,同属劫后余生的余民。

这群人里,极少人重视人文素养,因为人文素养那是代表四旧,那是代表右派、那是代表反动、那是代表资本主义、那是戴四块表。

自从所谓的、相对的开放、改革以后,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三样东西上面:钱、权、外国的居留权。文化土壤要向“快食文化”、“罐头文化”、“改良文化”倾斜。

如此的国策,如何能缔造良好的土壤来提高全民的人文素养呢?如此的国家、如此的国民如何培养重视人文素养的下下一代呢?既然整个社会都鄙视人文素养,单个有志之士安能螳臂挡车?现在有一个社会现象,就是打着提高全民的人文素养有关的幌子赚钱。举例说,某某人说《论语》、某某人说《庄子》。

她的幌子是要提高人们对古文明的兴趣,可是她歪说《论语》、曲解《庄子》,差点把孔夫子气得跳出坟墓和她理论、周庄也差点被她气得复生告她毁谤了。

可是这样的一个令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的人,居然是文化超女、《时代杂志》上所说的中国文化人。坦白地说,人家当文化超女也是想出出名、只不过是挣挣钱钱嘛,把孔子、庄子这些有名望的人捡出来充充门面,无可厚非;可是这样就被其他国家的人当为中国唯一文化人了,还有十个博士出来抗议呢,哈哈哈,这样的文化土壤,如何才能提高全民的人文素养呢?呵呵呵。

如何才能提高全民的人文素养?并非是束手无策,只不过是现在的实际环境所限,时机不成熟。

因为这是牵涉中国全民意识形态上的改变和文化的重新定位,所以内容就变得很敏感, 个人的品位与修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 提高个人的品位,首先要提高个人的文化艺术的素养,提高审美的眼光,提高鉴赏文化艺术的水平,在文化艺术的养分中熏陶,是从俗到雅的渐变过程。

提高个人的修养,其中已经包含了人的高品位,修养是人生的生活方法,生活策略,无论在意识和行动中,无论在顺境或逆境,始终贯穿有理,有节,含蓄,包容,诚信,热情,自信的美德。简言之一生都在“修身养性”。

何其善哉,何其难哉! 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五个阶段: 1.输入各种美的信息 家长可以简单传授一些审美的知识、理论和自己审美、饮赏美的经验等等,再在这些知识的指导下,引导孩子接触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初步培养认为美的能力,使他能对各种美的信息表示关注。 2.进入审美状态 孩子在审美过程中欣赏大自然美好,听一首乐曲,接触一个美的行为。

一方面体验着审美的愉快感,培养了感受美的能力;一方面和自己的想像、情感和理解十分和谐地融合,成为一种审美享受,同时培养着鉴赏美的能力。 3.升华为审美意识,经常以审美的角度去看、去听、去想 审美状态反复出现,长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自己的审美经验中留下深深的印痕,不断提高评价美的能力,接着就会向高层次升华,追求更为丰富,高雅的审美对象和产生更为高层次的审美要求。

4.完善审美心理结构 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也就是指审美素养的全面提高,表现为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全面增强这两方面。 审美感受能力包括审美的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

其中,审美鉴赏能力形成的前提,则是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把握正确的审美标准,具有高度的审美修养。 创造美的能力是指”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能力。

5.提高全面素质,形成完善人格 提高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和身体素质,是美育的延伸阶段,也是完美人格塑造的最后阶段。 当前,之所以那议家长要特别重视美育,就是因为美育对提高全面素质有特别重要。

3.急求一篇关于《老子》的论文

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了解道家思想的立论根据,即老子的“道论”1)老子的“道”具有双重属性,即既具有物质的特性,又具有精神的特性,你如何理解?答:拿西方哲学的观点来看,《老子》通篇对“道”的论述,使人整体感觉老子就是一个客观唯心论者,特别是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显然指明了这个道不具有具体的物质形态,而只是一个人们概念中的创造物。

但是,在二十一章却又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在这里,“道”却成了有形有象的物质,论述的是“道”的物质性。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等等对“道”的解说,则明确地展示了“道”具有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属性。

这里的主要问题是,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拿上西方哲学分类中的那些帽子要想戴在老子头上,无论哪一顶都是不合适的。2)《老子》中有一个命题,即“道法自然”,它是不是道生万物的意思,那么,道和万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答:这里要根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样的一个完整论述,才能弄明白老子的“道”和“万物”之间的关系。

在此我们看出,老子的“道”具有世界的本体属性,它可以通过“道→一→二→三→万物”的顺序,产生出整个世界(万物)来。但是,“道”又不是一个像西方文化中“上帝”那样的一个绝对的本体,也不是一个具有能量无限大的永动机,她也还要从她自己创造的世界中汲取营养,即所谓的“道法自然”。

这样来看,在老子眼中的世界结构,就是一个“道→一→二→三→万物→道”的循环形式,但这并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圈子,类似于现实中“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树根”这样的循环。最后一个环节(关键环)与前几个环节(普通环)有很大的不同。

(详见田茂著《似与不似——“三”的哲学智慧》“第二章 绳子与链条”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3)如何理解《老子》中“道”的本原性特点和终极性特点?它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什么地位?答:根据逻辑学中内涵和外延成反比的规则,老子的“道”在空间上具有内涵无限大,外延无限小,同时,内涵无限小,外延无限大的特征,即所谓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同理,在时间上,老子的“道”也具有万物之始和万物之终的特征。

这一点,和现代数学射影几何中的“无穷远点”的特性不谋而合。自从老子对“道”进行定义以后,整个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就成了一部解说“道”的历史,求道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追求。

3.《老子》中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其代表性的名言就是“反者道之动”1)如何理解《老子》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一名言,能不能把这句话绝对化,为什么?答:反,既有返还的意思,也有相反的意思,反者道之动,指的是矛盾双方既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的运动规律。弱,既有弱小的意思,还有柔弱的含义,弱者道之用,则讲的是生命的意义在于柔和与灵活。

任何道理都不是绝对的,都只能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一定的条件之下才能保证其通用性。2)老子》中有很多关于“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句子,它表达的基本意思是不是关于对立面相互依存的思想,为什么?“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些都是老子中关于矛盾对立面相互依存的论述。

一般认为,《老子》特别强调柔弱,提倡无为,这并不是说老子就否定刚强,否定有为,而是由于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正面、阳面、上面,往往忽视事物的反面、阴面、下面的缘故。事实上,老子看问题很全面,他在许多地方都明确地提醒人们要注意事物的两面性。

特别地,他还强调“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才是老子要向人们表达的核心观点。3)《老子》中的辩证法有时候有诡辩论的味道,你是否看出这一点,能不能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答:所谓诡辩,就是把事物的两面性推向绝对化,认为真的就是假的,黑的就是白的,类似的语言在《老子》中比比皆是,比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等等,关键是如何解读这些语句。4.《老子》对“道”的态度是不可言说,因此才有“道可道、非常道”之说1)对于《道德经》的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段话如何加以理解?个“道”的意义是不是一样的?答:简帛《老子》中,“常”为“恒”。

因此,这句话可以解释为:可以表达的道不是永恒的道,能够称呼的名也不是永恒的名。三个“道”字意思均不一样,第一个指“小道”,第二个指“表达”,第三个才是老子主要论证的“大道”。

2)在《老子》中往往是:不说“道”是什么,而说“道”不是什么,比如“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和“博之不得”等,这体现了什么思维特点?答:由于老子的“道”包含的范围太大了,又有点神妙莫测、难以捉摸的特性,所以用“是什么”来定义是行不通的,只好用“不是什么”的排除法来解说。这个无奈之举,也导致了老。

4.老子的思想对我们的启迪400字论文

著名哲学家胡适曾说:“中国哲学到了老子、孔子的时候,才可当得‘哲学’两个字。”作为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之一,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世人又称老聃,楚国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也就是图书管理员。

老子的详细事迹,已不可考,据传,孔子曾从鲁国来到周都,向他请教有关“礼”的学问。

老子说:“你所谓的礼,倡导它的人早就死了,就连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们的言论留了下来。君子时运来的时候,就应当驾车出去做官,如果生不逢时,就应当隐居起来……

“我听说,富贵的人会把钱财送给朋友,有德行的人会把箴言送给朋友,我不是什么富贵之人,便送几句话给你吧!当今时势,有些自以为很聪明的人却给自身招来了祸患,主要是因为他们爱好讥讽别人,过分夸奖别人,还有就是自视清高、太过自傲。把那些骄气、欲望和做作的身段都放下吧,这些对君子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我能告诉你的也就这么多了。”

孔子听后受益匪浅,离开周都后回到了鲁国,他的弟子纷纷上前请教:老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孔子对他的弟子们说:“我知道鸟可以在天空飞,鱼可以在水中游,兽可以在大地跑。会跑的,能用网捕捉;会游的,能用钩子钓;会飞的,能用箭去射。但是,龙,我不知道该如何了,它能腾云驾雾直上九天,我今日所拜访的老子,就好比一条龙!”

由此可见,孔子对老子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5.关于老子德治思想的论文

一、尊道贵德,隆德贱礼,不尚智巧 《老子》以为,道是根本,“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25章,下文只注章节) 世间一切万物都源自于道,并受道的影响和制约。“天得道以清;地得道以宁;神得道以灵;谷得道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9章)此处“一”即为“道”,得“一”即为得“道”。唐玄宗御批云:“一者,道之和,谓冲气也。

以其妙用在物为一,故谓之一尔。”[1]道是唯一的,所以又称之为一。

得一就是得道。若得“道”则天清地宁神灵显现五谷丰登邦国得治,若失“道”则天裂地荒神不现谷不收邦国不治。

可以见“道”在《老子》中是根本,是世界和谐的根本。 在尊“道”的同时,《老子》也贵“德”。

但“德”与“道”相比,则“道”为大,且从于“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21章),河上公注此句云:“孔,大也。有大德之人无所不容。”

唐玄宗注曰:“孔,甚也。从顺也。

设问有得之人,容状若何?言此有德人所行,唯虚极之道是顺。”清世祖注:“道无形容,即属之德,然大德之容,亦皆从出于道。”

[2]虽然“道”为根本,但“德”也不可小看,“道”为“德”之“体”,“德”为“道”之“用”,天下万物,虽为“道”之所“生”,却为“德”之所“畜”才能有所成就。“道生之,德畜之”。

道生万物,然后以“德”待万物,让万物自己按自身的规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出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51章)“是为玄德”,这才是最高最大的“德”,才是“道”。

《老子》尊道贵德,但与孔子的克己复礼相反,《老子》轻视甚至贱视礼的作用,“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38章)礼的制定是因为人们已经不能自觉以自然方式和平相处,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唐玄宗注此句云:“制礼者,为忠信衰薄而以礼为救乱之首尔。”最理想的方式是以道治国以德治国,“礼”作为一种治国方式乃是不得已而为之,故云:“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8章)同样,老子也不主张贤与智巧治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3章)贤,《说文》解曰:“贤,多财也。”《六书故》注云:贤,货贝多于人也。

此处“贤”当作“财货”解,意即使百姓不崇尚财货,不为利益而争夺;不以难得之货为贵,故而不去偷盗;不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犯上作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3章)“而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

(80章)“使夫智者不敢为也”。(3章)此处“智者”意即那些擅长“机关智巧,专权弄术”之人,使他们不敢轻易作出冒犯的行为。

所以,《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19章)不以圣人自居,不用智谋治国,“能使民众获得百倍的利益,不以仁者自居,不用伪装的情义,能使民间恢复子孝父慈的自然亲情,不以巧物自喜,不追逐超高利益,就不会有盗贼了。”[3]所以,《老子》总结道:“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65章) 二、以民为本,与民休养,致虚守静 《老子》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5章)把人与道、天、地并列称为四“大”之一,可见在《老子》中,主张人与天地自然合一,以待天地自然之道对待人民群众,而天地自然有它自身的运行规律,不可强作人力以图改之,所以对待人民也一样,应顺民心民意而治。 1.以民为本,以百姓之心为心 在对待百姓问题上,《老子》与儒家思想一样主张敬德保民,认为“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39章)并进一步提出了,“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49章)的命题。

主张按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来治理国家、安定天下。作为领导者不固执己见,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使它合乎潮流顺乎民心。

圣人之治理天下贵在使人民各顺其性,各完其生。“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49章)圣人治理天下,和顺收敛,体现全社会的意愿,“百姓之善者,循乎自然也,圣人以道而善之,则其善心自固矣。

之不善者,未明本善,私欲蔽之也,圣人亦以道而善之,则将化而复归于善也,此所谓德善也。盖百姓与圣人得之初者,未尝不善也……,圣人之心与百姓之心,其初均同乎虚静,纯粹至善,未有恶也。

惟圣人清静无欲,顷刻不敢放纵,则百姓自化”。[4]善待百姓,尊重百姓的意见和思想,不能以统治者的意见限制民众,认为政治就是尊重民意,万物虽贱却不能不顺其自然而生长成熟,百姓虽卑,却不能不顺民意而治。

2.与民休养,致虚守静 《老子》不仅仅从理论上阐释。

6.寻一篇有关古代思想家老子的论文,字数2000以上

读老子《道德经》之十九章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翻译:灭绝了圣人抛却了智能,对于民众而言则大有裨益,在老子看来,这是因为由圣人所出的对策都是为君主之治服务的;圣人灭绝了仁义,百姓自然会恢复仁慈之心,这是因为管理得越死,民众中就不敢有尔虞我诈的现象;禁绝了机巧制作,抛弃了贪图思念,就不会出现盗窃现象。仅仅有这三个方面 制度条文还不行,还得要有以下条件:要让民众所触及的现实是原始的,让他们固守一种朴实心理,削弱他们的贪欲之心,禁止他们求学,避免他们因不能满足欲望而带来的忧虑。

认识:老子纯粹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来认识治国道理的。今天看来,该观点总觉得幼稚可笑。那么,这一观点的问题出在哪呢?关键是将君主与百姓视为一组不可调和的对抗关系和排斥关系,是一点论哲学翻版。如前所述,一个国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既要顾及国家的管理,更要顾及社会的进步,老百姓生活改善,这样才遵循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是第一位的,管理是为发展服务的,管理是以发展为基础、为前提的管理,离开社会的发展谈政治,只能使国家变为一潭死水。若从发展的合理性分析,管理是笫一位的,没有科学的管理就无从谈及发展,它们是整体指导下互为前提的关系。但这种科学管理决不是以政治替代自然法则。我们谈哲学中的一点论,首先得符合该事物的本质属性,若违背了这一属性,其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从政治家的角度来说,他总是将管理放在首位,如何适度扼制管理首位的现象,还得需要相互间的制约。缺乏相互牵制的社会体制,要么是混乱不堪,要么是不利发展。老子没有站在与之相背反的角度来认识,没有抓住社会的本质属性,自然导出了荒谬的观点。由此想到研究历史发展规律时,我们也是犯了这个错误:要么是英雄创造历史,要么只承认群众才是推动历史的根本动力,孰是孰非,纠缠不清。研究历史,关键是得抓住进步性这一本质来认识。这种进步就表现为体制的不断完善,科学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这一切均依赖于各领域具有杰出智慧的人才。我们一些人,深受西方某些哲学家思想的影响,缺乏起码的独立思维,以致在这些极其简单的社会学理论面前左右徘徊,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争不赢了,就只好说英雄也是群众中的一员。眼下研究某些哲学家、名人的机构多得惊人,若缺乏起码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缺乏独创,就是研究这些人几百年,也不会有多大进展,反而是劳民伤财(笔者不认为集中兵力研究某一名人某一部书有多大价值)。 在某些领域,认识问题的一些方法,一些方面还远远落后于中国古代的先贤,真值得今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反思。当然,我并非厚古薄今,中国眼下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我们不能因为进步就掩饰自己的不足。

论文很长,建议你通过以下链接查看:

7.跪求一篇关于孔子或老子的论文,字数3000以上

老子思想与儒道互补 内容提要: 老子思想和孔子思想的差异是十分广泛的,但就其最主要的方面而言,莫过于理论上各有偏重和价值观念的不同。

大体来说,孔子开创的儒家的价值观,以人文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强调积极进取,投身社会事业。老子开创的道家的价值观,以自然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天然的真朴之性和内心的宁静和谐,主张超越世俗,因任自然。

孔、老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道互补一直是中国文化历史演进的主要内容。在这漫长的时期中,随着历史文化条件的变迁,儒道两家思想的互补也呈现出阶段性,大体经历了两次高潮。

儒道两家思想的第一次大规模、深层次互相影响和互相补充,发生在战国中后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中。儒道互补的第二个高潮,发生在宋明时期。

儒道两家思想的这种互动互补的内在机制,使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呈现出丰富、生动并趋于完善的面貌。离开了儒道互补,就难以把握和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层结构和特质。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就其内容和结构来看,儒道两家的思想无疑是主体;就其特质来看,儒道两家思想的互补最具决定性和典型的意义。

在中国古代社会后期逐步确立的儒释道多元互补的稳定的文化结构中,儒道两家思想的交融互补居于首要的和基础的地位。因而,了解儒道互补,对于把握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和深层底蕴,都是至关重要的。

儒道之互补,是以两家学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广泛而又明显的差异为前提的。这些差异只是儒道两家关注的问题不同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而已,因而并不是互不相容、截然对立的,并不构成激烈的冲突。

惟其如此,才使得儒道两家的思想在很多方面形成了相辅相成、恰相对待的局面。它们各有长短得失,且此家之长正为彼家之短,反之亦然,从而使得两家思想的互补成为必要和可能。

本文拟以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为例,对儒道两家的文化差异和由此形成的互补机制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一、儒道两家的文化差异 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中,当推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文化传统产生的影响最深最广最大。

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大学派的创始人,他们的思想学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最终形成了儒道两家的不同传统,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老子思想和孔子思想的差异是十分广泛的,但就其最主要的方面而言,莫过于理论上各有偏重和价值观念的不同。

下面分别对这两方面加以讨论。 一般而言,老子比较偏重于对形而上的问题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由此而建立了他的本体论和宇宙论;孔子则偏重于对人与人的关系的思考,由此而建立了他的伦理学。

就本体论和宇宙论而言,孔子的思想在这方面基本上是阙如的,而就伦理学而言,这方面也不是老子关心的重点。老子提出了"道"作为自己学说的最高范畴,并加以系统化的论证。

以"道"为核心,老子展开了他的全部学说。特别是其中关于宇宙起源和本体的探讨,以及系统的认识论学说和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更是具有"独创性"的"哲学"思想--这里指的不是广义的哲学。

毫无疑问,老子的道论开创了中国哲学中的形上学传统,"道"是中国古典哲学无可争议的最高范畴,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范畴出于老子的最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完全可以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开创者。中国哲学能与西方哲学对话,主要有赖于道家,特别是有赖于老子的思想。

对此,张岱年先生就曾说过:"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这是确然无疑的。……在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发展过程中,道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

" [1] 孔子则是中国古代伦理学的开创者。孔子提出了"仁"作为自己学说的最高范畴,为人类的道德生活确立了最基本的原则,力图以仁爱的精神改善日益紧张的人际关系,并由此入手来解救社会危机。

孔子以"仁"为核心范畴,提出了一系列道德规范,建立了完整的伦理道德学说,并以此作为自己学说的主体内容。孔子的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浓重的伦理道德色彩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由此可见,老子和孔子由于所关注和思考的主要问题的不同,形成了他们在思想理论上各有偏重。冯友兰先生在《新原道》一书中,曾以"极高明而道中庸"为标准来评价古代的学说。

他在评论孔、孟时认为:"他们于高明方面,尚未达到最高标准";在评论老、庄时认为其哲学"极高明",然于"道中庸"则不足。在冯先生看来,孔、孟思想的特点在于"道中庸",于伦理道德的领域见长;而老、庄思想的特点和优势则在于"极高明"之形上哲学领域。

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所表现出来的儒道两家的文化差异,可谓见仁见智,各有千秋,并无优劣之分。这里需要申明的是,本文所说的"道论"专指围绕"道"进行的形而上之哲学思考,而不是泛指所有关于"道"的言论。

"道"范畴并非道家的专利,先秦各学派都谈论"道",而且都不在少数,可谓儒有儒道,墨有墨道。不过,诸家之"道"皆为政治、伦理范畴,唯有道家之"道"具有形而上的哲学意义。

就儒家而论,《论语》中"道"字凡76见,多为人伦之"道",且孔子从不谈。

8.寻一篇有关古代思想家老子的论文,字数2000以上拜托各位大神

读老子《道德经》之十九章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翻译:灭绝了圣人抛却了智能,对于民众而言则大有裨益,在老子看来,这是因为由圣人所出的对策都是为君主之治服务的;圣人灭绝了仁义,百姓自然会恢复仁慈之心,这是因为管理得越死,民众中就不敢有尔虞我诈的现象;禁绝了机巧制作,抛弃了贪图思念,就不会出现盗窃现象。仅仅有这三个方面 制度条文还不行,还得要有以下条件:要让民众所触及的现实是原始的,让他们固守一种朴实心理,削弱他们的贪欲之心,禁止他们求学,避免他们因不能满足欲望而带来的忧虑。

认识:老子纯粹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来认识治国道理的。今天看来,该观点总觉得幼稚可笑。

那么,这一观点的问题出在哪呢?关键是将君主与百姓视为一组不可调和的对抗关系和排斥关系,是一点论哲学翻版。如前所述,一个国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既要顾及国家的管理,更要顾及社会的进步,老百姓生活改善,这样才遵循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因此,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是第一位的,管理是为发展服务的,管理是以发展为基础、为前提的管理,离开社会的发展谈政治,只能使国家变为一潭死水。若从发展的合理性分析,管理是笫一位的,没有科学的管理就无从谈及发展,它们是整体指导下互为前提的关系。

但这种科学管理决不是以政治替代自然法则。我们谈哲学中的一点论,首先得符合该事物的本质属性,若违背了这一属性,其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从政治家的角度来说,他总是将管理放在首位,如何适度扼制管理首位的现象,还得需要相互间的制约。缺乏相互牵制的社会体制,要么是混乱不堪,要么是不利发展。

老子没有站在与之相背反的角度来认识,没有抓住社会的本质属性,自然导出了荒谬的观点。由此想到研究历史发展规律时,我们也是犯了这个错误:要么是英雄创造历史,要么只承认群众才是推动历史的根本动力,孰是孰非,纠缠不清。

研究历史,关键是得抓住进步性这一本质来认识。这种进步就表现为体制的不断完善,科学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而这一切均依赖于各领域具有杰出智慧的人才。我们一些人,深受西方某些哲学家思想的影响,缺乏起码的独立思维,以致在这些极其简单的社会学理论面前左右徘徊,甚至争得面红耳赤。

争不赢了,就只好说英雄也是群众中的一员。眼下研究某些哲学家、名人的机构多得惊人,若缺乏起码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缺乏独创,就是研究这些人几百年,也不会有多大进展,反而是劳民伤财(笔者不认为集中兵力研究某一名人某一部书有多大价值)。

在某些领域,认识问题的一些方法,一些方面还远远落后于中国古代的先贤,真值得今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反思。当然,我并非厚古薄今,中国眼下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但我们不能因为进步就掩饰自己的不足。 论文很长,建议你通过以下链接查看: /2005/19951.htm希望采纳。

老子的思想毕业论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老子的思想毕业论文(急求一篇关于《老子》的论文)

资讯

成人教育专升本财务管理毕业论文(成教会计毕业论文如何写)

阅读(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成人教育专升本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成教会计毕业论文如何写,急求一篇成人教育会计专科毕业论文,6000字,内容摘要,关键,函授会计专科毕业论文。摘 要: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对会

资讯

摘要毕业论文一点要吗(论文一定要写摘要吗)

阅读(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摘要毕业论文一点要吗,内容包括论文一定要写摘要吗,毕业论文一定要写摘要吗,论文需要写摘要吗。要的 如果你写的是毕业论文的话它的标准格式是引言 1.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我省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类毕业论文的

资讯

以海尔为例毕业论文(海尔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阅读(9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以海尔为例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海尔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我要写一篇有关海尔公司战略管理方面的论文,请大家帮忙提供一些,急需要一篇毕业论文论文的题目是对海尔企业成功要素的分析月本人。分析海尔的国际化战略2009-01-02 17:1

资讯

查杰玛大殿毕业论文(中国古典建筑群)

阅读(5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查杰玛大殿毕业论文,内容包括中国古典建筑群故宫的论文字数在2500字左右,求五台山佛光寺的论文,佛光寺的资料也要,求五台山佛光寺的论文,佛光寺的资料也要百科上就别粘贴过来了爱问。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

资讯

毕业论文ppt演讲结束(本科毕业论文答辩ppt最后结束语怎么写)

阅读(6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ppt演讲结束,内容包括本科毕业论文答辩ppt最后结束语怎么写,本科毕业论文答辩ppt最后结束语怎么写,ppt+开场白+结束语。可以简要说明论文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末尾要向老师们致敬,还可以简要地感谢帮助过自己的

资讯

改毕业论文格式的步骤(如何修改论文格式)

阅读(6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改毕业论文格式的步骤,内容包括如何修改论文格式,论文格式怎么修改,论文格式该怎么改。word的目录制作一般经过2个步骤:先设置word内容的标题:单击进入大纲视图→设置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只需将光标点到标题行(每个标题均

资讯

毕业论文周志汉语言(求一篇汉语言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

阅读(6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周志汉语言,内容包括求一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求一篇汉语言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摘要:李清照的词婉约、清新、忧愤、深沉。李清照的词,倾

资讯

igbt器件毕业论文(电工电子毕业论文.多篇)

阅读(6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igbt器件毕业论文,内容包括电工电子毕业论文.多篇,求一篇关于应用电子技术的毕业论文,求一篇“机电技术应用”的毕业论文要求3000字以上要符合实际。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珊珊来迟g

资讯

毕业论文需要哪些软件(写毕业论文用什么软件的)

阅读(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需要哪些软件,内容包括写论文用什么软件,写毕业论文用什么软件的,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用什么软件写。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也称结构主义,其核心是研究学习者知识建构的机制问题,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

资讯

毕业论文开场陈述(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

阅读(9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开场陈述,内容包括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和结束语,毕业答辩开场白和结束语。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

资讯

毕业论文sic是什么(什么是CSSIC期刊)

阅读(7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sic是什么,内容包括SIC,IE论文收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CSSIC期刊,什么是CSSIC期刊。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它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

资讯

液压传动方向研究生毕业论文(液压传动系统论文)

阅读(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液压传动方向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液压传动系统论文求全套`,液压传动系统分析的论文,求一篇机电一体化专业关于液压传动5000字左右的毕业论文。这个怎么样? 万能外圆磨床液压传动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28页14982字+CAD图纸+

资讯

成人教育专升本财务管理毕业论文(成教会计毕业论文如何写)

阅读(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成人教育专升本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成教会计毕业论文如何写,急求一篇成人教育会计专科毕业论文,6000字,内容摘要,关键,函授会计专科毕业论文。摘 要: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对会

资讯

摘要毕业论文一点要吗(论文一定要写摘要吗)

阅读(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摘要毕业论文一点要吗,内容包括论文一定要写摘要吗,毕业论文一定要写摘要吗,论文需要写摘要吗。要的 如果你写的是毕业论文的话它的标准格式是引言 1.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我省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类毕业论文的

资讯

以海尔为例毕业论文(海尔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阅读(9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以海尔为例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海尔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我要写一篇有关海尔公司战略管理方面的论文,请大家帮忙提供一些,急需要一篇毕业论文论文的题目是对海尔企业成功要素的分析月本人。分析海尔的国际化战略2009-01-02 17:1

资讯

查杰玛大殿毕业论文(中国古典建筑群)

阅读(5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查杰玛大殿毕业论文,内容包括中国古典建筑群故宫的论文字数在2500字左右,求五台山佛光寺的论文,佛光寺的资料也要,求五台山佛光寺的论文,佛光寺的资料也要百科上就别粘贴过来了爱问。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

资讯

毕业论文ppt演讲结束(本科毕业论文答辩ppt最后结束语怎么写)

阅读(6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ppt演讲结束,内容包括本科毕业论文答辩ppt最后结束语怎么写,本科毕业论文答辩ppt最后结束语怎么写,ppt+开场白+结束语。可以简要说明论文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末尾要向老师们致敬,还可以简要地感谢帮助过自己的

资讯

改毕业论文格式的步骤(如何修改论文格式)

阅读(6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改毕业论文格式的步骤,内容包括如何修改论文格式,论文格式怎么修改,论文格式该怎么改。word的目录制作一般经过2个步骤:先设置word内容的标题:单击进入大纲视图→设置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只需将光标点到标题行(每个标题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