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摘要(求: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1.求: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本科 助理工程师) 摘 要: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切换已被作为一种关键的技术广泛应用。

本文论述了硬切换、软切换和接力切换的原理、过程及优缺点,并结合这三种主流的切换技术在GSM、CDMA和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做了比较,并对三种切换技术的优劣做了总结。 关键词:移动通信系统; 切换 ;硬切换 ;软切换 ;接力切换。

切换是指移动用户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时,或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其他原因致使通信质量下降时,使用中的话音信道就会自动发出一个请求转换信道的信号,通知移动通信业务交换中心,请求转换到另一个覆盖区基站的信道上去,或是转换到另一条接收质量较好的信道上,以保证移动用户能够正常通信。 一、硬切换 硬切换是在不同频率的基站或覆盖小区之间的切换。

这种切换是移动终端在切换状态时,先暂时断开通话,并自动向新的频率调谐,与新的基站接上联系,建立新的信道,从而完成切换的过程。 简单来说,硬切换的特点就是“先断开、后切换”,切换的过程中约有200毫秒时间的短暂中断。

因为原基站和移动到的新基站的电波频率不同,移动终端在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切断后,往往不能马上建立新基站的新信道,这时就出现一个短暂的通话中断时间。它对通话质量有影响。

硬切换一般采取辅助切换方式,即由移动台监测判决,由交换中心控制完成,在切换过程中基站和移动台均参与切换过程。其切换过程如下: 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不断地向所在小区的基站报告小区和相邻小区基站的无线电环境参数。

本小区基站依据所接收的该移动用户无线电环境参数来判断是否应该进行切换。当满足切换条件时,基站便向移动台发出切换请求,同时将切换请示信道传送给MSC,MSC立即判断此新基站位置码是否属于本MSC辖区。

此时有两种情况:若MSC确认新基站是属于本MSC辖区的基站,则通知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最佳或次最佳替换信道),然后将所找的信道及IMSI经过本区的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移动台依据信道号的频率值将工作频率切换到新的频率点上,并进行环路核准,核准信息经MSC核准后,MSC通知基站释放原信道。若MSC发现新基站是属于非本MSC辖区的基站,MSC就将切换请求转送给新MSC,再由新MSC通知它的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然后将找到的基站信道号及IMSI传送给原MSC,并经由原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然后进行移动台的核准和基站的释放过程。

二、软切换 软切换是发生在同一频率的两个不同基站之间的切换。所谓软切换,就是在移动终端进入切换过程时,与原基站和新基站都有信道保持着联系,一直到移动终端进入新基站覆盖区并测出与新基站之间的传输质量已经达到指标要求时,才把与原基站之间的联系信道切断。

简单地说,软切换的特点是“先切换、后断开”。这种切换方式是在与新基站建立联系信道后,才断开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因此在切换过程中没有中断的问题,对通信质量没有影响。

软切换可以是同一基站控制器下的不同基站或不同基站控制器下不同基站之间发生的切换。 软切换也是移动台辅助的切换。

在进行软切换时,移动台首先搜索所有导频并测量它们的强度。移动台合并计算导频的所有多径分量(最多K个)的Ec/Io(一个比特的能量Ec与接收总频谱密度--噪声加信号--Io的比值)作为该导频的强度,K是移动台所能提供的解调单元数。

当该导频强度Ec/Io大于一个特定值T_ADD时,移动台认为此导频的强度已经足够大,能够对其进行正确解调,但尚未与该导频对应的基站相联系时,它就向原基站发送一条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以通知原基站这种情况,原基站再将移动的报告送往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则让新的基站安排一个前向业务信道给移动台,并且原基站发送一条消息指示移动台开始切换。 当收到来自基站的切换指示消息后,移动台将新基站的导频纳入有效导频集,开始对新基站和原基站的前向业务信道同时进行解调。

之后,移动台会向基站发送一条切换完成消息,通知基站自己已经根据命令开始对两个基站同时解调了。 接下来,随着移动台的移动,可能两个基站中某一方的导频强度已经低于某一特定值T_DROP,这时移动台启动切换去掉计时器(移动台对在有效导频集和候选导频集里的每一个导频都有一个切换去掉计时器,当与之相对应的导频强度比特定值D小时,计时器启动)。

当该切换去掉计时器T期满时(在此期间,其导频强度应始终低于D),移动台发送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两个基站接收到导频强度测量消息后,将此信息送至MSC(移动交换中心),MSC再返回相应切换指示消息,然后基站发切换指示消息给移动台,移动台将切换去掉计时器到期的导频将其从有效导频集中去掉,此时移动台只与目前有效导频集内的导频所代表的基站保持通信,同时会发一条切换完成消息告诉基站,表示切换已经完成。

在目前商用的CDMA系统中,所用的切换技术都是软切换。由于软切换是在频率相同的基站之间进行的,因此当移动终端移动到多个基站覆盖区交界处时,移动终端将同时和多个基站保持联系,起了业。

2.求: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本科 助理工程师) 摘 要: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切换已被作为一种关键的技术广泛应用。

本文论述了硬切换、软切换和接力切换的原理、过程及优缺点,并结合这三种主流的切换技术在GSM、CDMA和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做了比较,并对三种切换技术的优劣做了总结。 关键词:移动通信系统; 切换 ;硬切换 ;软切换 ;接力切换。

切换是指移动用户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时,或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其他原因致使通信质量下降时,使用中的话音信道就会自动发出一个请求转换信道的信号,通知移动通信业务交换中心,请求转换到另一个覆盖区基站的信道上去,或是转换到另一条接收质量较好的信道上,以保证移动用户能够正常通信。 一、硬切换 硬切换是在不同频率的基站或覆盖小区之间的切换。

这种切换是移动终端在切换状态时,先暂时断开通话,并自动向新的频率调谐,与新的基站接上联系,建立新的信道,从而完成切换的过程。 简单来说,硬切换的特点就是“先断开、后切换”,切换的过程中约有200毫秒时间的短暂中断。

因为原基站和移动到的新基站的电波频率不同,移动终端在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切断后,往往不能马上建立新基站的新信道,这时就出现一个短暂的通话中断时间。它对通话质量有影响。

硬切换一般采取辅助切换方式,即由移动台监测判决,由交换中心控制完成,在切换过程中基站和移动台均参与切换过程。其切换过程如下: 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不断地向所在小区的基站报告小区和相邻小区基站的无线电环境参数。

本小区基站依据所接收的该移动用户无线电环境参数来判断是否应该进行切换。当满足切换条件时,基站便向移动台发出切换请求,同时将切换请示信道传送给MSC,MSC立即判断此新基站位置码是否属于本MSC辖区。

此时有两种情况:若MSC确认新基站是属于本MSC辖区的基站,则通知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最佳或次最佳替换信道),然后将所找的信道及IMSI经过本区的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移动台依据信道号的频率值将工作频率切换到新的频率点上,并进行环路核准,核准信息经MSC核准后,MSC通知基站释放原信道。若MSC发现新基站是属于非本MSC辖区的基站,MSC就将切换请求转送给新MSC,再由新MSC通知它的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然后将找到的基站信道号及IMSI传送给原MSC,并经由原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然后进行移动台的核准和基站的释放过程。

二、软切换 软切换是发生在同一频率的两个不同基站之间的切换。所谓软切换,就是在移动终端进入切换过程时,与原基站和新基站都有信道保持着联系,一直到移动终端进入新基站覆盖区并测出与新基站之间的传输质量已经达到指标要求时,才把与原基站之间的联系信道切断。

简单地说,软切换的特点是“先切换、后断开”。这种切换方式是在与新基站建立联系信道后,才断开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因此在切换过程中没有中断的问题,对通信质量没有影响。

软切换可以是同一基站控制器下的不同基站或不同基站控制器下不同基站之间发生的切换。 软切换也是移动台辅助的切换。

在进行软切换时,移动台首先搜索所有导频并测量它们的强度。移动台合并计算导频的所有多径分量(最多K个)的Ec/Io(一个比特的能量Ec与接收总频谱密度--噪声加信号--Io的比值)作为该导频的强度,K是移动台所能提供的解调单元数。

当该导频强度Ec/Io大于一个特定值T_ADD时,移动台认为此导频的强度已经足够大,能够对其进行正确解调,但尚未与该导频对应的基站相联系时,它就向原基站发送一条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以通知原基站这种情况,原基站再将移动的报告送往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则让新的基站安排一个前向业务信道给移动台,并且原基站发送一条消息指示移动台开始切换。 当收到来自基站的切换指示消息后,移动台将新基站的导频纳入有效导频集,开始对新基站和原基站的前向业务信道同时进行解调。

之后,移动台会向基站发送一条切换完成消息,通知基站自己已经根据命令开始对两个基站同时解调了。 接下来,随着移动台的移动,可能两个基站中某一方的导频强度已经低于某一特定值T_DROP,这时移动台启动切换去掉计时器(移动台对在有效导频集和候选导频集里的每一个导频都有一个切换去掉计时器,当与之相对应的导频强度比特定值D小时,计时器启动)。

当该切换去掉计时器T期满时(在此期间,其导频强度应始终低于D),移动台发送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两个基站接收到导频强度测量消息后,将此信息送至MSC(移动交换中心),MSC再返回相应切换指示消息,然后基站发切换指示消息给移动台,移动台将切换去掉计时器到期的导频将其从有效导频集中去掉,此时移动台只与目前有效导频集内的导频所代表的基站保持通信,同时会发一条切换完成消息告诉基站,表示切换已经完成。

在目前商用的CDMA系统中,所用的切换技术都是软切换。由于软切换是在频率相同的基站之间进行的,因此当移动终端移动到多个基站覆盖区交界处时,移动终端将同时和多个基站保持联系,起了业。

3.急求移动通信毕业论文

:21 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飞速发展,在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 作用下,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移 动互联网逐步形成;网络技术数字化,宽带化;网络设备智能化,小型化;应用 于更高的频段,有效利用频率;移动网络的综合化,全球化,个人化;各种网络 的融合;高速率,高质量,低费用.这正是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 方向和目标.

论文关键词:第四代移动通信(4G) ;正交频分复用;多模式终端 一,引言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随着电子

4.通信技术的毕业论文该怎么写

追求漫游:超文本与通信技术 【内容摘要】漫游是人类渊源有自的追求,其实现有赖于通信技术的支持。

上网是人类漫游的新途径,以万维网(WWW)为代表的电子超文本网络为漫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由于移动通信、固定通信与卫星通信等技术的支持,人类正在实现漫游化的追求中阔步迈进。

这种漫游将超越物理时空、心理时空和社会时空的限制,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 【关键词】漫游;超文本;通信技术 对于初民来说,自然界中并没有他们固定的家园。

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其时是“处处无家处处家”。对后世游牧民族宛如家常便饭的迁徙,初民本是习以为常。

为了追踪受伤而逃窜的猎物、寻找食物的来源,或者为了躲避可怖的猛兽、洪水、森林大火,初民不断改变自己的聚居地。直至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定居才在人类生存方式中成为寻常事,“家园之思”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定居固然使人类的生活相对安定,但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定居者的眼界。因此,萌生了一种新的倾向,即对漫游的追求。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媒体世界的发展、社会群体的分化,漫游的涵义渐渐扩展为力图获得相对于物理时空、心理时空和社会时空的自由。不论在哪种意义上,它都有赖于通信技术的支持。

当今的上网是人类漫游的新途径,漫游的前景则取决于通信技术的新突破。 一、通信技术与漫游 “漫游”指的是随意遨游。

元结有诗云:“漫游无远近,漫乐无早晏。”①在我国古代,所谓“游”至少有三种含义,即外游、内游与交游。

因此,我们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对漫游加以考察。人类早就有关于扎根和漫游的不同考虑。

“根”是血缘的,也是地缘的。扎根的倾向在农业社会中占上风,真正有条件外出漫游的只是有闲、有钱、有权的少数人。

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者并非从事漫游,而只能说是外出谋生。真正有条件内游天下的也只是少数人,因为大多数人难以接触或者拥有大量文本。

至于交游,人们各有各的圈子,这是受一定的身分限制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电信技术的普及使外游变得便利,报刊、广播、电视的普及使内游平民化了。

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当代信息科技循此再进一步,促进了交游的虚拟化。 1.通信技术与外游 刘勰指出:“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

……然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②古代文论里的“游”,首先是指“外游”,即人相对于自然环境的运动。这种运动对于开阔文艺家的眼界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古人不乏相关论述,例如,陆游说:“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③;杨万里也说:“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④尽管如此,由于交通不发达等缘故,古人虽有外游之愿,但亦颇觉外游之难,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是因地理障碍而产生的感慨。

远游所面临的困难是多种多样的,脱离熟悉的环境、进入陌生的环境就是其中的一种。要想在外游的条件下继续同自己的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在古代主要靠书信,在现代还有电话、电报等手段。

就便利性而言,电报胜于书信,电话又胜于电报。不过,传统意义上的电话属于固定通信范畴,并不能保证当事人随时随地同他人联系。

不论是登岳阳楼或大雁塔,还是游西子湖或九曲溪,文人墨客兴之所至,要想同不在现场的亲友沟通,移动电话无疑胜于固定电话。不仅如此,以移动通信为保障,人们还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来自出发前所在环境的信息,并从原先的社会关系中寻得支持,产生一种归属感。

2.通信技术与内游 “内游”作为一种提法出现得比较晚。元代郝经著有《内游说》,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对内游的观点,只是道学气重了一些。

如果说外游是人相对于自然环境的运动的话,内游则是相对于媒体环境的运动。“内游”有助于文艺家形成丰富的知识储备。

元代戴表元曾说:“余少时喜学诗,每见山林江湖中有能者,则以问之。其法人人不同。

有一老生云:‘子欲学诗乎?则先学游,游成,诗当自异于时。方在父兄旁,游何可得,但时时取陆放翁《入蜀记》、范致能《吴船录》之类,张诸坐间,想像上下,计其往来,何止日行数千万里之为快。”

⑤老生之言,为戴表元所服膺,看来绝非偶然。和外游相比,内游的文艺价值在于:其一,接触到现实生活可能不存在(或已经消亡)的描写对象,如通过《史记》了解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事迹等。

其二,领略到前人作为师法对象所树立的文艺风范,通过揣摩继承与借鉴作为文化遗产的文艺经验。其三,意识到自己的作品的奉献对象的存在,为满足他们的需要而进行创作。

但是,内游的可能性受制于媒体。如果没有相关的媒体作为依托,内游就很难实现。

网上冲浪在精神上与古代“内游”相通,特点是将媒体当成现实世界的替代品或信息源。所不同的是:古代“内游”所凭借的是书本,在游历中强调接受道德规范、实现自我完善;而现代意义上的网上冲浪则是人的一种自我开拓。

书面媒体主要以线性文本的形式组织信息资源,因此,内游的可能性是相当有限的。网络媒体则以超文本的形式组织信息资源,提供了远非书面媒体所能比拟的“内游”条件。

超文本一。

5.求一篇关于"移动通信新业务"的毕业论文

[编辑本段]中国移动服务品牌

G3是中国移动基于TDSCDMA这一3G技术标准提出的服务品牌,是TD新形象:"G3”标识造型取义中国太极,以中间一点逐渐向外旋展,寓意3G生活不断变化和精彩无限的外延;其核心视觉元素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水墨丹青和朱红印章,以现代手法加以简约化设计,该标识还有丰富的彩色运用和延展。 这体现了中国移动积极支持国家自主科技创新,架起全新沟通平台,为客户提供精彩、高效的数字化信息生活。

中国移动的G3含义:

(1)创意诠释:全案以水墨手法勾勒出G字,右上方以中国印章刻画出3字。在整体造型上美观协调,颜色搭配和谐,富有中国元素和强烈的视觉效果;阶段性Slogan突显了该标识与3G的映射关系。(2)传播诉求:G3是3G时代移动生活方式的领先者,为消费者提供一种便捷高效和精彩丰富移动生活方式;G3也是中国移动基于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推动民族科技创新的产物。3G的速度和效率满足客户随时随地沟通与分享的需求,进一步延伸他们的视野,拓展其沟通方式,让生活更加充满激情和快乐。

G3标识发布时间

2009年1月7日,工信部正式发布3G牌照,中国移动同步发布中国移动3G标识G3。

3专题:

至2009年年中,全国二批TD建设城市将陆续完成3G网络建设,全国各地用户将享受到3G带来的便利生活。其中河南省的进度已经过半,TD网络覆盖工程现在全省已经普遍地投入建设,郑州市3月底之前一定要建设完毕。经过各项工作之后,6月底之前一定要投入使用,全省在10月底之前一定要投入使用。

中国移动

在G右上方的3代表立方,意味着3G时代的移动用户将呈立方趋势增长;还有人认为突出黑色的G,红底白字3,红黑是春节对联两种主颜色,预言者3G春天的来临,预言着中国移动敢以TD博三分天下的雄心。

G3不是代表3G,而是“Guide3”的缩写,Guide有两层意思,动词代表引领、影响、支配等意思,名词代表引领者、向导的意思。综合起来的大意是引领另外两家友商进入3G时代。“3”代表着3G时代下的移动+宽带+固网+手机电视+……融合,更大胆的猜想是暗喻中国移动将超越现有3G概念,在TD-LTE时代提供适合上述融合业务应用的网络支撑、终端、服务等等,引领人们进入真正的3G生活。因此G3是个很庞杂的概念,除非中国移动出尔反尔要推“G3”自有品牌的手机,否则结果就只有一个——战略性品牌,将涵盖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等品牌业务。

中国移动官方解释

“G3”标识造型取义中国太极,以中间一点逐渐向外旋展,寓意3G生活不断变化和精彩无限的外延;其核心视觉元素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水墨丹青和朱红印章,以现代手法加以简约化设计,该标识还有丰富的彩色运用和延展,这体现了中国移动积极支持国家自主科技创新,架起全新沟通平台,为客户提供精彩、高效的数字化信息生活。

G3标识属于承载网标识,将不作为单独的客户品牌存在,而是充分融入中国移动的三大品牌进行推广。

G3标识的战略性推出,意味着中国移动支持国家自主科技创新,为客户架起全新沟通平台,引领精彩、高效的3G生活。

6.求通信类毕业论文

移动数据通信的技术与市场 在全球蜂窝移动电话迅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要求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都能获得信息的要求,数据信息的传递从简单的寻呼进入到多媒体的信息业务,数据传输的方式也越来越多。

由于计算机出现而产生的数据通信,伴随着计算机从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到各种掌上型、膝上型电脑的日益普及,加上高速、有效、可靠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成熟,以及便携式计算机和各种数据终端的处理能力与通信功能的日益完善,使移动数据通信的发展具备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一、移动数据通信的特点和应用 移动数据通信是无线数据通信中常见的一种。

它是无线数据终端中心主机或其它无线终端之间采用无线连接,通过无线电波传递数据的一种通信手段。移动数据通信与采用无线手段为固定用户提供的数据通信方式不同的是,它是计算机间的无线数据通信。

移动数据通信具有以下特点: 1、没有铺设线路的麻烦,因而降低了建设资金,并且建设周期短而快; 2、网络设备简单,组网方便、灵活; 3、通信快速方便,覆盖面广,可追踪移动系统,并确保信息可靠传递; 4、移动用户可访问中心数据库,建立无线办公室; 5、可作为地面有线数据网络的延伸与补充; 6、系统结构可扩充,系统可用性高。 移动数据通信的应用有面向专网用户及用户群体的纵向市场以及面向公用及个人用户的横向市场。

其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线交易。具体有销售点(POS)业务、交易过程(包括数据库检索、信用卡鉴别、订单输入、存货清单、信息查询等)、自动柜员机(ATM)、电子银行与电子商务、点对点通信(包括在计算机之间或从专门的设备转换数据文件)、远程数据库访问。

2、双向信息。包括双向寻呼、无线电子信箱、点播信息、车队调度、野外作业与服务、投递业务的路由选择。

3、监测和跟踪。包括告警、保安及个人人身安全;公用事业(水、电、煤气等)读表、油井数据状态;车队调度与管理,向车队发送路由、路况、客运、货运服务等方面的信息。

二、电路交换型和分组交换型移动数据业务 1、电路交换型移动数据业务 电路交换型移动数据业务是指在现有的蜂窝移动电话网(模拟蜂窝网及数字蜂窝网)上提供透明的数据业务,它类似于电话网上的数据传输业务。其特点是用户在呼叫建立后,无线信道一直为该用户所独占,直到数据传输结束,其它用户才能使用该信道。

这种方式简单,使用费用较低,以及现有蜂窝系统已有大的覆盖范围,因而是目前移动数据传送的主要方式之一。 移动数据在模拟蜂窝网络上通过专家的蜂窝系统所用的MODEM来传送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4.4kbit/s(V.32 bis)。

这种方式适合于传送长文件,并具有应用范围广、覆盖面大的优点。 在NMT450、NMT900、TACS AMPS等模拟蜂窝网上使用的数据业务,一般有三类传真以及计算机配上MODEM的连接传送数据等。

数字蜂窝网络与模拟蜂窝系统的不能区分数据、话音业务不同,它不仅能区分话音呼叫和数据呼叫,而且还能区分不同种类的数据呼叫。 GSM是全数字式的蜂窝系统,并且使用了ISDN的一般原理,本身具有传输数据的能力,可提供的数据业务有三类传真、MODEM数据业务、专用分组数据装配拆卸(PAD)业务、分组数据业务及各种承载业务等。

北美的标准的数字蜂窝系统D-AMPS(IS-54-TDMA)、IS-95CDMA等也可提供短信息传输、非同步数据、三类传真、分组数据等。 目前,电路交换型的数据业务主要由模拟蜂窝系统、GSM、DCS 1800及PCS(个人通信系统)等提供。

2、分组交换型移动数据业务 分组交换型移动数据业务是以‘分组长(或色)’的形式在无线信道上传送,传送过程不用呼叫建立,且信道并不完全固定分配给某一同用户,而是多个用户的‘数据’分离,因而其信道利用率高。 分组交换型移动数据业务的网络有两类。

一类是独立的分组交换移动数据网,采用专门用于移动数据通信的标准,这类标准的网络主要有Motorola公司的DataTac、Ericsson公司和瑞典电信的Mobitex、Motorola和IBM公司的Ram Mobile Data以及Ardis和欧洲的ETSI制订的欧洲集群无线电和移动数据标准Tetra等;另一类是基于蜂窝电话网的分组交换移动数据网,通常是与蜂窝移动电话共享频率和部分设施,这一类标准主要是由IBM、McCaw、GTE、Bell、Atlantic制订的CDPD(蜂窝数字分组数据)标准,它是基于北美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网的AMPS的。 此外,CDMA也在制定相应的标准。

3、电路交换型和分组交换型移动数据业务的比较 电路交换型的移动数据业务,其速率较低、时延较小、传输小数据量业务时信道利用率较低。适于传送数据量大、可靠性要求不太高、而实时性要求高的文件。

分组交换型的移动数据业务,其速率较高、时延较大、传输小数据量业务时信道利用率高。适于传送突发性的短数据文件、可供对可靠性要求高、而实时性要求不太高的用户使用。

三、GSM承载的各种移动数据业务 GSM的承载业务有非透明方式及透明方式两种。非透明方式经GSM发送时,精确度高,每个分组数据均检查核对,如不能纠。

7.求一宽带方面的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滨江学院 宽带通信网络题 目 超宽带 UWB 技术系 业 滨江学院计算机系 院 专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二 0 一一 年 六 月 二 十 四 日 摘要首先简要介绍了超宽带(UWB) 的系统性能特点及 UWB 的调制与多址接入技术,然后着重 讨论了 UWB 的最新进展,包括: IEEE 802. 15. 3a UWB 多径信道模型,UWB 的多入多出(MIMO) 系统,UWB 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以及定位于低速无线个域网(LR - WPANs) 的 802. 15. 4a 标准。

最后提出几个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如:寻求一种新的适合分析非正弦窄脉冲的 UWB 系统的无线通信理论等。 超宽带(UWB) 通信技术是近来研究的热点, 本文具体介绍了 UWB 的概念及特点, 并 简单介绍了它在一些领域的应用。

UWB 应用超短基带丰富的 GHz 级频谱,采用安全信令方法。基于 UWB 的宽广频谱, UWB 限制在 3.1 - 10.6 GHz 和低于 41 dB 发射功率。

关键词:超宽带,脉冲无线电技术,调制与多址技术, 关键词:超宽带,脉冲无线电技术,调制与多址技术,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 1 一 前言当今世界已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时代,其中最为活跃和发展最快的当属无线网络和 Internet,二者常被称为天地两大网。Internet 以光纤、电缆和电话线为传输媒质,把成 千上万的计算机和智能终端连接成网,可传输数据、图像、话音(IP 电话)等多媒体信息, 目前正向以 IPv6 为主要协议的下一代互联网(NGI)发展。

无线用户要接入 Internet, Internet 用户希望在移动中享受 Internet 服务,只有这两大网络互相补充和发展,人们才 会享受到更加便捷、业务多样、更高速率和个性化的宽带多媒体信息服务。因此,宽带无线 通信技术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并投入巨资进行开发和研究。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包括宽带 移动通信技术和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移动通信网大约 3~5 年发生一次大的变革,现已 经历了第一代、第二代,目前发展到第三代(3G),3G 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运行,第 四代(4G)的标准和关键技术研究已全面展开。

3G 网络中可传输数据、图像、话音等多媒 体信息,成为 Internet 宽带无线接入的重要技术。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是目前宽带接入技术 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成为下一代网络(NGN, Next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宽带无 线(NGBW, Next Generation BroadbandWireless)及 3G 演进的重要接入与传送支撑技术。

本文着重从宽带固定无线接入和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两个方面介绍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现状 与发展,同时还简述了目前引起广泛关注的超宽带(UWB)和自由空间光(FSO)通信技术。 超宽带其实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可以追述到一百年前波波夫、马可尼发明越洋无线电报 的时代。

现代意义上的超宽带UWB (UltraWide Band)出现于上世纪90 年代, 但是它的应用 仅仅局限于军事、灾害救援等方面。直到1989 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 才首 先采用了超宽带这一术语, 并对它的定义做了明确的规定: 若信号在- 20dB 处的绝对带宽 大于115GHz 或相对带宽大于25 % , 则该信号为超宽带信号。

到了2002 年2 月14 日, 这项 无技术首次获得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 的批准用于民用通信, 从而引起了世界各国 的广泛关注。 二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UWB(Ultra-Wideband)超宽带,一开始是使用脉冲无线电技术,此技术可追溯至 19 世纪。

后来由 Intel 等大公司提出了应用了 UWB 的 MB-OFDM 技术方案,由于两种方案 的截然不同,而且各自都有强大的阵营支持,制定 UWB 标准的 802.15.3a 工作组没能 在两者中决出最终的标准方案,于是将其交由市场解决。至今 UWB 还在争论之中。

UW B 调制采用脉冲宽度在 ns 级的快速上升和下降脉冲,脉冲覆盖的频谱从直流至 GHz, 不需常规窄带调制所需的 RF 频率变换,脉冲成型后可直接送至天线发射。脉冲峰峰 时间间隔在 10 - 100 ps 级。

频谱形状可通过甚窄持续单脉冲形状和天线负载特征来 调整。UWB 信号在时间轴上是稀疏分布的,其功率谱密度相当低,RF 可同时发射多个 UWB 信号。

UWB 信号类似于基带信号,可采用 OOK,对映脉冲键控,脉冲振幅调制或脉 2 位调制。UWB 不同于把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射频 (RF) 的常规无线系统,可视为在 R F 上基带传播方案,在建筑物内能以极低频谱密度达到 100 Mb/s 数据速率。

为进一步提高数据速率, UWB 应用超短基带丰富的 GHz 级频谱, 采用安全信令方法 (Intriguing Signaling Method)。基于 UWB 的宽广频谱,FCC 在 2002 年宣布 UWB 可 用于精确测距,金属探测,新一代 WLAN 和无线通信。

为保护 GPS,导航和军事通信频 段,UWB 限制在 3.1 - 10.6 GHz 和低于 41 dB 发射功率。 超宽带( UWB)的技术特点 三 超宽带( UWB)的技术特点 1) 系统容量大。

根据Shannon 信道容量公式,在高斯信道中, 系统无差错传输速率的上限为:C = B *log2 (1 + SNR)其中B 为信道带宽, SNR 为信噪比。这个公式说明当传输系统信噪比下降时, 可 增加系统传输带宽以保持信道容量不变。

正因为这样, 通信技术一步步由点频通信到跳频通 信, 再到扩。

8.求一宽带方面的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滨江学院 宽带通信网络题 目 超宽带 UWB 技术系 业 滨江学院计算机系 院 专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二 0 一一 年 六 月 二 十 四 日 摘要首先简要介绍了超宽带(UWB) 的系统性能特点及 UWB 的调制与多址接入技术,然后着重 讨论了 UWB 的最新进展,包括: IEEE 802. 15. 3a UWB 多径信道模型,UWB 的多入多出(MIMO) 系统,UWB 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以及定位于低速无线个域网(LR - WPANs) 的 802. 15. 4a 标准。

最后提出几个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如:寻求一种新的适合分析非正弦窄脉冲的 UWB 系统的无线通信理论等。 超宽带(UWB) 通信技术是近来研究的热点, 本文具体介绍了 UWB 的概念及特点, 并 简单介绍了它在一些领域的应用。

UWB 应用超短基带丰富的 GHz 级频谱,采用安全信令方法。基于 UWB 的宽广频谱, UWB 限制在 3.1 - 10.6 GHz 和低于 41 dB 发射功率。

关键词:超宽带,脉冲无线电技术,调制与多址技术, 关键词:超宽带,脉冲无线电技术,调制与多址技术,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 1 一 前言当今世界已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时代,其中最为活跃和发展最快的当属无线网络和 Internet,二者常被称为天地两大网。Internet 以光纤、电缆和电话线为传输媒质,把成 千上万的计算机和智能终端连接成网,可传输数据、图像、话音(IP 电话)等多媒体信息, 目前正向以 IPv6 为主要协议的下一代互联网(NGI)发展。

无线用户要接入 Internet, Internet 用户希望在移动中享受 Internet 服务,只有这两大网络互相补充和发展,人们才 会享受到更加便捷、业务多样、更高速率和个性化的宽带多媒体信息服务。因此,宽带无线 通信技术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并投入巨资进行开发和研究。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包括宽带 移动通信技术和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移动通信网大约 3~5 年发生一次大的变革,现已 经历了第一代、第二代,目前发展到第三代(3G),3G 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运行,第 四代(4G)的标准和关键技术研究已全面展开。

3G 网络中可传输数据、图像、话音等多媒 体信息,成为 Internet 宽带无线接入的重要技术。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是目前宽带接入技术 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成为下一代网络(NGN, Next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宽带无 线(NGBW, Next Generation BroadbandWireless)及 3G 演进的重要接入与传送支撑技术。

本文着重从宽带固定无线接入和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两个方面介绍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现状 与发展,同时还简述了目前引起广泛关注的超宽带(UWB)和自由空间光(FSO)通信技术。 超宽带其实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可以追述到一百年前波波夫、马可尼发明越洋无线电报 的时代。

现代意义上的超宽带UWB (UltraWide Band)出现于上世纪90 年代, 但是它的应用 仅仅局限于军事、灾害救援等方面。直到1989 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 才首 先采用了超宽带这一术语, 并对它的定义做了明确的规定: 若信号在- 20dB 处的绝对带宽 大于115GHz 或相对带宽大于25 % , 则该信号为超宽带信号。

到了2002 年2 月14 日, 这项 无技术首次获得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 的批准用于民用通信, 从而引起了世界各国 的广泛关注。 二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UWB(Ultra-Wideband)超宽带,一开始是使用脉冲无线电技术,此技术可追溯至 19 世纪。

后来由 Intel 等大公司提出了应用了 UWB 的 MB-OFDM 技术方案,由于两种方案 的截然不同,而且各自都有强大的阵营支持,制定 UWB 标准的 802.15.3a 工作组没能 在两者中决出最终的标准方案,于是将其交由市场解决。至今 UWB 还在争论之中。

UW B 调制采用脉冲宽度在 ns 级的快速上升和下降脉冲,脉冲覆盖的频谱从直流至 GHz, 不需常规窄带调制所需的 RF 频率变换,脉冲成型后可直接送至天线发射。脉冲峰峰 时间间隔在 10 - 100 ps 级。

频谱形状可通过甚窄持续单脉冲形状和天线负载特征来 调整。UWB 信号在时间轴上是稀疏分布的,其功率谱密度相当低,RF 可同时发射多个 UWB 信号。

UWB 信号类似于基带信号,可采用 OOK,对映脉冲键控,脉冲振幅调制或脉 2 位调制。UWB 不同于把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射频 (RF) 的常规无线系统,可视为在 R F 上基带传播方案,在建筑物内能以极低频谱密度达到 100 Mb/s 数据速率。

为进一步提高数据速率, UWB 应用超短基带丰富的 GHz 级频谱, 采用安全信令方法 (Intriguing Signaling Method)。基于 UWB 的宽广频谱,FCC 在 2002 年宣布 UWB 可 用于精确测距,金属探测,新一代 WLAN 和无线通信。

为保护 GPS,导航和军事通信频 段,UWB 限制在 3.1 - 10.6 GHz 和低于 41 dB 发射功率。 超宽带( UWB)的技术特点 三 超宽带( UWB)的技术特点 1) 系统容量大。

根据Shannon 信道容量公式,在高斯信道中, 系统无差错传输速率的上限为:C = B *log2 (1 + SNR)其中B 为信道带宽, SNR 为信噪比。这个公式说明当传输系统信噪比下降时, 可 增加系统传输带宽以保持信道容量不变。

正因为这样, 通信技术一步步由点频通信到跳频通 信, 再到扩频通信, 。

9.评估移动通信的发展与未来毕业论文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与3G应用前景 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 回顾我国移动电话1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移动通信发展史是超常规的发展史。

自1987年中国电信开始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以来到1993年用户增长速度均在200%以上,从1994年移动用户规模超过百万大关,移动电话用户数每年几乎比前一年翻一番。1997年7月17日,我国移动电话第1000万个用户在江苏南京诞生,意味着中国移动电话用10年时间所发展的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电话110年的发展历程。

2001年8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位。2003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2.69亿户,普及率为20.8%。

而在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10个国家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83%。其中,英国为84.4%,意大利为92.65%,卢森堡为101.34%;当时,中国为16.09%。

所以,我国移动通信业务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历史发展的新机遇 回顾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历程是第一代移动通信制式较多,有美国的AMPS,英国的TACS,北欧、日本的制式等。

我国科技人员分析对比根据国情选用了TACS系统,购买国外设备建设移动通信网,设备制造厂也与外国公司合作生产(装配)了部分系统设备和手机。研究部门也研制了部分设备,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为气候。

到了第二代,国际上主要是GSM、CDMA两种制式。在建立第二代移动通信网之前,我国分别在嘉兴、天津进行了GSM、CDM的试验,测试了各种性能。

由于GSM标准成熟较早,我国开始选用了GSM系统,后来联通公司又引进了CDMA统,在第二代移动通信建设中我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制和标准系列,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设备制造商如华为、中兴等公司也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样他们就推进了产品的开发生产,使我国民族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些比例。

在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时我国的相关领导和广大技术人员,明确认识到这是改变我国在移动通信业局面的重要机遇,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积极参加3G标准制定工作,成立了IMT-2000RTT(无线传输技术)评估组,并先后向国际标准组织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和LAS-CDMA。TD-SCDMA已成为国际上3G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LAS-CDMA也成为3G国际标准组织的后备标准。

设备制造厂商在积极参加标准制定的同时,努力开发产品,取得较好进展。尤其是中兴、华为开发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可以提供运营商使用,而且在国外也占有一定位置。

3G改变中国通信格局 关于3G的发展,三年前我国政府部门已确定了“冷静、稳妥、科学、求实”和“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3G及3G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与原则。信息产业部于2002年出台了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时分双工获得了55 100=155MHz的频谱,FDD获得了120 60 (170)=180~C350MHz的频谱。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分双工标准体制的重视与支持。 根据政府确定的基本方针与原则,2001年6月22日信息产业部成立3G技术试验专家组(3GTEG),负责实施3G技术试验,专家组由来自国内的运营、设备制造和科研院校的专家组成。

信息产业部六个司局组成3G领导小组。试验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MTNet(移动通信实验网)进行;第二阶段,在运营商网络和MTNet进行。

截止2003年底,已对WCDMA,TD-SCDMA,2GHzCDMA20001x完成了第一阶段试验工作,结论是系统基本成熟,终端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2004年进行第二阶段试验。

国际电联ITU-R在1985年,就开始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和标准。其目标是统一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和频段,实现全球漫游,提高移动通信的频谱利用率及数据传输速率,满足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1998年,国际电联ITU向全世界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世界标准草案,共征集了来自美、欧、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16种3GRTT(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标准提案。在提案评审和筛选过程中,国际电联根据对3G标准的要求,对3G标准提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评估、仿真、融合、关键参数的确定工作,通过了包括中国提案在内的5个无线传输的技术规范。

目前,国际上共认的3G主流标准有3个,分别是欧洲阵营的WCDMA、美国高通的CDMA2000和中国大唐的TD-SCDMA。 三种标准一经确定,就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这三种技术标准都各有自己的特点。作为中国大唐设计的TD-SCDMA标准,具有多项明显优势的特色技术。

采用TDD模式,收发使用同一频段的不同时隙,加之采用1.28Mb/s的低码片速率,只需占用单一的1.6M频带宽度,就可传送2Mb/s的数据业务。该标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采用智能天线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智能天线的采用,可有效的提高天线的增益。它特别适合于用户密度较高的城市及近郊地区,非常适用于中国国情。

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将是决定中国3G商用启动的重要时期。随着3G商用的日益临近,国内几大运营商首先应考虑如何针对自己既有的固定和移动网络与核心网络平台、核心业务能力,在取得3G运营执照后能。

10.跪求《通信技术》毕业论文10000字左右

论无线通信技术热点及发展趋势 论文编号:JD266 论文字数:19927,页数:29 [摘要]:由于无线通信网络存在的带宽需求和移动网络带宽不足的矛盾,用户地域分布和对应用需求不平衡的矛盾以及不同技术优势和不足共存的矛盾,因此,决定了发展无线通信网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从全局和长远的眼光出发,采取一体化的思路规划和建设网络。

发挥不同技术的个性,综合布局,解决不同区域、不同用户群对带宽及业务的不同需求,达成无线通信网络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无线通信网络;综合能力;思路规划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ot spot andtrend of development [Abstract]:Becaus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xistence band width demand and motion network band width insufficient contradiction, user region distribution and to application demand not balanced contradictory as well as different technical superiority and insufficient coexistence contradiction, therefore, had decided the develop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needs to synthesize utilizes each technological means that embarks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the long-term judgment, adopts integrated the mentality plan and the construction network. Displays different technical the individuality, the comprehensive layout, the solution zones of different, the different user group to the band width and the service different demand, achieve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the overall superiority and the synthesizing capacity.[Keywords]: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nthesizing capacity; mentality plan 目录摘要 1全球趋势 2 第二章举世瞩目的3G 32.1 3G终端发展现状 42.2 单模、双模和多模终端共存 42.3 智能化、多媒体化趋势明显 42.4 趋势分析 5 第三章 3.5GHzMMDS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的推广应用 63.1 MMDS终端发展现状 63.2 主要技术优势和特点 73.2.1 网络建设方 73.2.2 业务能力方面 73.2.3 市场运行方面 73.2.4 网络传输方面 73.2.5 在频率资源和覆盖方面 83.3 趋势分析 8 第四章沸沸扬扬的WLAN标准之争 104.1 WLAN终端发展现状 104.2 WLAN技术介绍 114.2.1 传输方式 114.2.2 网络拓扑 124.2.3 网络接口 134.3 趋势分析 13 第五章宽带无线技术新宠WiMAX 145.1 WIMAX终端发展现状 145.2 什么是WiMAX 155.3 WiMAX 进展 155.4 趋势分析 17 第六章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UWB 196.1 UWB终端发展现状 196.2 趋势分析 20 结论 23 致谢 24 参考文献 25 资料来源:。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摘要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摘要(求: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资讯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科毕业论文(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阅读(7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科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急急急急急,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8000字左右。论学前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摘 要: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之源。学前教育与

资讯

宝沃汽车毕业设计论文(汽车系毕业论文范文)

阅读(7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宝沃汽车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包括汽车系毕业论文范文,汽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汽车专业毕业论文。毕 业 论 文(设计) 题目: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维护 所在院系 专业班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

资讯

英语系硕士毕业论文答辩presentation(英语毕业论文答辩过程)

阅读(8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英语系硕士毕业论文答辩presentation,内容包括英语学士毕业论文答辩时的那个presentation,怎么做,包括哪些内容,英语毕业论文答辩过程谢谢,怎么写英语论文的oralpresentation。我恰好也是英语专业的,已完成答辩。 首先你要

资讯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毕业论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调查报告怎么写)

阅读(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毕业论文,内容包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调查报告怎么写,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上海电大上海电视大学历来重视教学资源建设,特别是在“中央电大

资讯

毕业论文刊登(本科生的论文一定会被知网收录么)

阅读(9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刊登,内容包括论文在刊登是什么意思,把毕业论文发表在期刊上需要多少钱啊求指点~,大学生好的毕业论文一般在哪个杂志上刊登着呢。本科生的论文不一定会被知网收录。知网会收录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本科论文版权在学

资讯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格式模板)

阅读(8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包括论文格式模板,测绘工程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测绘工程技术的毕业论文怎么写请高手指点..。您好,论文格式 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

资讯

毕业论文——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经营战略的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经营战略分析开题报告怎么写)

阅读(8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经营战略的分析,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经营战略分析开题报告怎么写,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分析论文该怎么写,求物流企业经营战略论文。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

资讯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科毕业论文(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阅读(7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科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急急急急急,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8000字左右。论学前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摘 要: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之源。学前教育与

资讯

宝沃汽车毕业设计论文(汽车系毕业论文范文)

阅读(7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宝沃汽车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包括汽车系毕业论文范文,汽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汽车专业毕业论文。毕 业 论 文(设计) 题目: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维护 所在院系 专业班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

资讯

英语系硕士毕业论文答辩presentation(英语毕业论文答辩过程)

阅读(8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英语系硕士毕业论文答辩presentation,内容包括英语学士毕业论文答辩时的那个presentation,怎么做,包括哪些内容,英语毕业论文答辩过程谢谢,怎么写英语论文的oralpresentation。我恰好也是英语专业的,已完成答辩。 首先你要

资讯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毕业论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调查报告怎么写)

阅读(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毕业论文,内容包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调查报告怎么写,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上海电大上海电视大学历来重视教学资源建设,特别是在“中央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