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3000字的历史学论文作业)

1.3000字的历史学论文作业

弘扬传统美德,提高民族素质 现代化建设与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已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而学校教育中的 历史学科在发扬传统美德,提高民族素质上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民族素质有其自然性和社会性。

自然性包括人的本能需求和生理基础,这是人的本能素质和身体素质。 社 会性又包括人的意识、行为活动、思维智能、个体心理,构成了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 质。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可见,人在社会生活的作用下,反映出人的社会属性,并孕育着人的社会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最核心 、最活跃的成份。

民族素质又有其历史性和现实性。因为人的社会素质的形成离不开她的历史性,“人们自己 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的创造,而是直接碰到的 ,既是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的创造。”

可见,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现实以巨大的影响,所以 它有着历史的联系。 任何民族都具有自身的民族素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凝结着她自身的民 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她是与我们每一代人在每一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内对其理解、改变、创造所构成的。她是一 种过去与现在不断交融汇合的过程,也是一种绵绵不断,不生不息的永恒的过程。

对此,任何简单的肯定和否 定都无益于民族素质的提高,全盘继承和全盘抛弃都与现实不符。重要的在于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的剖析,将 其传统美德加以继承、发扬、光大,并注以新的生命力,从而成为今天中华民族素质中的主干,以适应两个文 明建设的需要。

2.历史论文1000字

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

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武帝太初年间,由于个人的不幸遭际和政治异见,他对武帝这个时代的评述掺入了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和主观偏见。

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 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获得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

二是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行察举、削王国、改兵制、设刺史、统一货币、专管盐铁、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理想以及价值标准。 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设计制订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

他的目光从16岁即位之初,就已经超越了长城屏障以内汉帝国的有限区域,而投向了广阔的南海与西域。 古今之论汉武帝者,惟清人吴裕垂特具卓识。

其论略曰:“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

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遁,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武帝生平,虽不无过举,而凡所作用,有迥出人意表者。

始尚文学以收士心,继尚武功以开边城,而犹以为未足牢笼一世。于是用鸡卜于越祠,收金人于休屠,得神马于渥洼,取天马于大宛, 以及白麟赤雀,芝房宝鼎之瑞,皆假神道以设教也。

至于泛舟海上,其意有五,而求仙不与焉。盖舢舻千里,往来海岛,楼船戈船,教习水战,扬帆而北,慑屐朝鲜,一也。

扬帆而南,威振闽越,二也。朝鲜降,则匈奴之左臂自断,三也。

闽越平,则南越之东陲自定,四也。且西域既通,南收滇国,北报乌孙,扩地数千里,而东则限于巨壑,欲跨海外而有之,不求蓬莱,将焉取之辽东使方士求仙,一犹西使博望凿空之意耳。

既肆其西封,又欲肆其东封,五也。惟方士不能得其要领如博望,故屡事尊宠,而不授以将相之权,又屡假不验以诛之。

人谓武帝为方士所欺,而不知方士亦为武帝所欺也!”? 汉武帝是一个变法改制并且取得了伟大成功的帝王,是一个雄才大略规模宏远的君主。他是一个宏扬学术崇尚知识的贤君,也是一个知过能改,虚怀纳谏,任人以贤的明主。

武帝元朔元年的诏书说:“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元朔六年诏书又说:“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

这表明,直到晚年,他仍在求新求变。他始终认为,只要情况变了,政策也要变,“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 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

在他之前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的风流倜傥超群绝伦。

他的想象力和巧妙手法使政治斗争成为艺术。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

他胸怀宽广,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 他开创制度,树立规模,推崇学术,酷爱文学才艺。

他倡导以德立国,以法治国。平生知过而改,从善如流,为百代帝王树立了楷模。

在后来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努尔哈赤、康熙皇帝的行藏中,多少似乎都可以看到汉武帝的影子。 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

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处庙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驰骋于疆场的将帅暗然失色。但是,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

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具有。但是,尽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为一个君王,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凡人,那么以其一生的心智和行为,他仍然应被认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智者,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焕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以及一个令无数妙女伤魂断魄的荡子,最坏又最好的情人。

他不仅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也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

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幅射的范围,由咸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伟人和天才是无法描画的,是不可思议的,是难以用通常标准衡量的,也是无法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评估的。 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

他爱民。

3.历史论文(2000字)

司马戊大方鼎仍然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国历史》第一册第24页讲到:“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湖北省五峰长乐坪中学李家庆老师撰文指出:“据近期有关考古资料表明,这句话并不准确。”然后,他引用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所载司母戊鼎的高、长、重等数据,与秦始皇陵出士的两套铜车马的高、长、重等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无论从高度、长度还是重量等各方面比较,秦陵铜车马均超过司母戊鼎,司母戊鼎并非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第37页) 秦始皇陵1号和2号铜车马都发现于1980年冬。这两套铜车马出土时都已经破碎。

1983年7月,秦始皇陵2号铜车马修复成功,恢复了原貌。随后,考古工作者撰写出秦始皇陵2号铜车马的科学报告,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赞扬。

1985年12月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秦陵2号铜车马的科学报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的新闻。这就是说,至迟到1985年底,秦陵出土铜车马的信息已经普遍传开。

然而,1987年12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夏商史稿》(孙淼著)中说:“目前发现的商代最大的青铜容器,是司母戊鼎。”1993年8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殷商社会生活史》(主编李民)中说:司母戊大方鼎是“青铜器中的第一重器,集中显示了这时青铜器冶铸业的工艺水平。”

1994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通史》第三卷(总主编白寿彝)上说:司母戊大方鼎“不仅是我国青铜时代最大的,也是古代世界青铜文化史中所仅有的。” 人们不禁要问:如果说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的编辑们水平低,愚昧到了连秦始皇陵出土了铜车马的信息都不知道,还楞说“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呢,那么,白寿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孙淼先生和李民先生是造诣很高的考古学家,难道他们也会跟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的编辑们一样,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既然这个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李家庆老师所提的意见就是错误的。他的意见错在何处呢?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

“假如一个人能见出当下显而易见之异,譬如,能区别一支笔与一个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

我们所要求的,是要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列宁说:“任何比较只是拿所比较的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相比,而暂时地有条件地撇开其他方面。

我们提醒读者注意一下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常常被人忘掉的真理。”这就是说,比较必须是在一定关系上,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

不同的关系、不同的标准,就不能比较。李家庆老师的意见错就错在没有“在一定关系上,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忘掉了这个真理。

它的具体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点:司母戊鼎属于器皿,而秦始皇陵铜车马不属于器皿。 第二点:司母戊鼎是铸成整体的一件青铜器,而秦始皇陵铜车马是由分别铸成的一些部件组装起来的。

杜廼松先生著的《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说:“复原后的铜车马驷马雄立,驭手安坐或作站立状,车门窗可以启闭,车轮转动可行。”1985年12月l日《光明日报》上刊登的《秦陵2号铜车马的科学报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的报道中也说:复原的2号铜车马,“驷马雄立,驭官安坐,车窗门启闭自如,随着链连的摇荡,牵动辕衡,可以载舆以行。”

铸在一起,车轮怎能转动,怎能“载舆以行”呢? 第三点:司母戊鼎是纯粹的青铜器,而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并不是纯粹的青铜器。杜廼松先生著的《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说:这两辆“车马的附件如当卢、节约、辖等均为金银所制作。”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仍然认为,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4.历史论文(2000字)

汉文化,是取代秦文化而在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文化。

它是西汉皇朝的政治统治在全中国确立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然后又随两汉(前206—220)的历史进程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汉文化固然不是秦文化,但也不是楚文化。

汉文化是全新的综合性的新文化并非直接来源于单一的文化,而是继承多种文化而形成的。无论较之秦文化还是楚文化,它都更为开放,更具兼融性,内容更为丰富,气魄更为宏大。

据说,北宋苏轼官翰林学士时,其幕下士曾以“柳郎中词只合十八七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来概括柳永、苏轼词作的不同风格。那么,我们能不能举出一些最能代表秦文化、楚文化和汉文化不同风格的事物来呢?“文化”一词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因此,对它的使用,必须十分严谨而慎重。

说到“秦文化”,必须认识,其意义是多重叠合的。它本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区域文化,其分布的腹地、范围大致上是今中国西北部的陕西、甘肃一带。

它为秦人(秦族)所有,存在于西部的诸侯国秦国的领地内。它又有一个很长的发展历史,经过许多世纪,达到顶峰,有一个极短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以政治统一为背景的全国性的文化——这就是秦朝文化。

春秋、战国期间秦国的占领范围不断扩大(到公元前3世纪初,已拓取今四川大部、湖北西部等地)。随着秦的军事征服、势力扩张、人员迁动,秦文化所影响和覆盖的地区不断扩大。

在这样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中,秦文化对其他文化也有吸收,内容是越来越丰富的。到秦朝完成统一,实现了对全中国的统治,进而又采取许多措施巩固和发展统一,包括实行一系列的政策,有意识地统一思想、文化,以至于“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史记·礼书》指出:“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2],这是说,秦朝对六国文化是加以吸收而能予以兼容的。但是,秦朝在政治文化方面,确定的原则是不师古,不崇经,以法为治,以吏为师。

推行这些政策的极致,就是实行“焚书坑儒”的野蛮举措,予文化以严重的摧残,对思想和学术自由更是沉重的打击。因此,秦文化对于中原传统文化又并非主要是“依古以来典法行之”。

由于秦朝统治的时间很短,其目的在于统一思想文化的政策并未来得及完全实施,亦未取得预期的成效。与此同时,秦文化也未能在政治统一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其他文化予以充分吸收和消化。

因此,在秦朝统一的短时期内,秦文化并没有和东方六国文化融为一体,其作为全中国的主导文化的地位,也没有来得及完全得以确立。在原属东方六国的广大地区内,各区域文化继续表现着它们的特色和活力。

随着秦政权的被推翻,秦文化所依倚的政治支柱倒折了,秦文化也由文化融合的主体变为客体,其作为全中国统治文化的短暂时期也就宣告结束。不过,在代之而起的汉代,秦文化的要素继续存在,而且还保持着强有力的影响。

“自秦以后,朝野上下,所行者,皆秦之制也”[3]。秦文化奠定了大一统国家形态和大一统国家观念的基础,也就是奠定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础。

秦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建树、对后世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应当说是它的政治文化、制度文化。

5.历史论文600字

仰望历史

抬头仰望历史的天空,那无数颗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星辰如

宝石般镶嵌在夜幕中。

1911年10月10日,这颗积蓄已久,迫不及待想要冲破

黑暗的太阳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它的升起,标志着两千多年的专

制统治结束了;它的升起,也标志着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开始

了;它的升起,标志着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它,使中国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拯救了祖国母亲,华夏子孙;它,在

世界的东方孕育出了一头雄师——中国。

追溯旧中国的历史,经济落后,思想沉闷,闭关锁国,军事废

弛,列强入侵,山河破碎,人民在苦难中无助地挣扎,人民在深渊

里痛苦的呻吟。一条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熄灭了人们的希望

;一场场血腥残忍的斗争,冲击着人民的心灵;一幅幅战乱频繁的

画面,燃烧了心头的怒火与悲愤……这一切的一切终于激发了中国

人的斗志,终于使颓废的中国人觉醒,于是,“世人未为我敢为,

天下未发我首发”的创新精神令人们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qiā

ng。于是,涌现出的一批批视死如归,不畏艰险的革命志士给人

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功绩。

在这颗太阳不断成熟的过程中,无数有志之士追求真理,舍生

忘死。他们那种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精神使华夏从落后衰败到繁

荣富强,从战乱不断到国泰民安。

岁月更迭,沧桑巨变。昔日的太阳如今已经长大。那些事,那

些人,那些物以及那种精神促使了一颗太阳的成长,它们伴随着太

阳的光芒,给人温暖,给人光明,射进每个人的心中。事已去,人

已走,可那种精神将永远悬挂于蓝天之上,将永远照耀我们前进。

6.写一篇历史论文

历经五千年沧桑岁月,中华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对峙与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

民族认同感一脉相承,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越是增强。千百年来,对国家统一的不懈追求日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感。

而造就中国历史这一鲜明特征的重要因素,不能不说是“大一统”文化观念的潜移默化影响所致。它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中国境内各民族联系、团结在一起,逐渐形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并日见巩固。

我们今天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中国统一大势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这一历史现象,就不能不充分认识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实现国家统一过程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追求“大一统”的价值观是奠定和强化国家统一的牢固基石 中华文化对于国家统一大势的形成与发展的意义,首先在于“大一统”价值观长期以来深入人心,从而使统一成为人们所普遍认同的理想政治秩序。

早在先秦时期,中华民族随着内部凝聚力的不断增强,就初步形成了“大一统”观念。《诗经·小雅·北山》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表达了这种思想倾向和价值取舍。

而战国时代“九州说”与“五服说”的盛行,则反映出人们的大一统观念进一步走向成熟。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众口言九州的情景,反映了九州观念普遍流行于先秦社会。

……九州就是中国,九州的完整代表着中国的完整”(唐晓峰:《“体国经野”:试论中国古代的王朝地理学》,《二十一世纪》2000年8月号)。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这种追求统一的思想趋向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必然性。

当时,西周社会创立的礼乐文明遭遇到根本性的冲击,早期初始形态的“一统”格局趋于瓦解,天下缺乏合法一统的政治秩序,结果导致诸侯争霸,混战绵延,因而人们渴望重新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建立起合理合法的政治秩序。这一点在当时大多数思想家的学说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虽然他们在追求统一的方式上存有歧见,但天下必须“定于一”则是普遍的共识。譬如,法家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扬权》);墨家提倡“尚同”,“天子唯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墨子·尚同上》);儒家强调“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孟子·梁惠王上》),并憧憬着“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王制》)的局面。

这些思想充分反映了“大一统”观念已成为人们普遍的精神寄托和政治信仰,并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正是具备着这样的思想基础,当统一条件基本具备之时,才会由秦国通过战争的手段,横扫六合,鲸吞六国,使这种政治理想变成了现实,“车同轨,书同文”,建立起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才会有继秦而起的两汉大统一,出现汉武帝在“泰山刻石文”中所描绘的那幅国家“大一统”的理想图画:“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

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后汉书·祭礼志》注引《风俗通》) 作为思想观念的“大一统”,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并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展变化。

在地理概念上,它是指国土统一,“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礼记·坊记》);在政治概念上,它是指全国上下高度一致,听命于最高统治者,“天下若一”,“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尊天子,一法度”;在时间概念上,它是指长久统一,千秋万代江山永固,“至尊休德,传之亡穷,而施之罔极”(《汉书·董仲舒传》);在民族概念上,它是指“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公羊传解诂·隐公元年》)。这种以“统一”为理想政治秩序观念的形成,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亲身体验到分裂割据给国家、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所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所谓“白骨蔽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等等,都是关于分裂战乱对社会生产力造成巨大破坏的形象写照。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统一的政治秩序下,社会生产的发展相对迅速,民众的生活相对安定,国家的安全相对能得到保证。

这无疑是比较理想的局面,可以实现人们向往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盛况。由此可见,对战乱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中央集权的追求,使得统一既是统治者的政治雄心,客观上也符合广大普通民众的意愿。

正因为“大一统”的理念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内心深处,成为人们衡量政治有序、天下有道的主要标志,所以自秦汉以降,历史上虽然统一与分裂交相更替,但总的来说,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割据分裂的局面虽然不时出现,但它始终无法为人们所认可,始终不能被承认为正常、合理的政治状态,也始终被中华文化所排拒。即便是在分裂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也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广大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分崩,群雄并立,但各个政权的统治者大都以统一为己任,并以炎黄之后自居:诸葛亮倡导“还定旧都,汉室可兴”,前赵刘渊以黄帝之后自居,后赵石勒赞赏刘。

7.历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大国崛起"的历史论文提纲:

法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就像一个美丽的火焰,是否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还要看有没有所需要的干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主要的“干柴”就是国民的素质和教育。依法国为例:

受文艺复兴影响的16世纪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教派与旧教分庭抗礼,他们争夺儿童和群众的手段就是教育。通过这场争夺战,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视数学、地理、历史,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着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使得法国新一代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创办于1684年的训练初等学校教师的讲习所是欧洲最早出现的师范教育设施,对确保教师的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19世纪以前,法国高等教育享有桂冠的荣誉,其学术水平在西欧是很高的。

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3000字的历史学论文作业)

资讯

毕业论文和写八股文一样(现代文章与八股文有何相似之处)

阅读(33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和写八股文一样,内容包括毕业论文和八股文的区别在哪,毕业论文和八股文的区别在哪大神们帮帮忙,现代文章与八股文有何相似之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各个朝代选拔人才的方式各不相同,真正制度化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是科举

资讯

毕业论文聊斋志异(有关于《聊斋志异》的论文)

阅读(7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聊斋志异,内容包括有关于《聊斋志异》的论文,急求一篇聊斋志异论文,跪求啊,急求一篇论文(聊斋)。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我国著名作家冰心有句名言: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掉生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

资讯

本科美术毕业论文选题(美术类的毕业论文题目写什么好喃)

阅读(7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本科美术毕业论文选题,内容包括美术类的毕业论文题目写什么好喃,关于美术教育的论文题目,帮我想一个美术的论文题目。提供一些美术类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 解读香港设计师李永铨的海报 2、 平面设计中的形态设计 3、 版

资讯

毕业论文的数据可以用什么软件分析(数据分析软件有哪些)

阅读(7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的数据可以用什么软件分析,内容包括数据分析软件,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用什么软件分析数据,用excel怎么进行论文数据分析。数据分析软件有Excel、SAS、R、SPSS、Tableau Software。Excel为Excel微软办公套装软件的

资讯

南中医硕士毕业发表论文(研究生期间发大量的论文有必要吗)

阅读(7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南中医硕士毕业发表论文,内容包括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证书,研究生发表论文分几个等级|硕士论文发表,硕士研究生是不是一定要发表文章才能毕业。其实研究生不必迷茫,一般论文要写跟自己专业相关的会得心应手,所以不用太害

资讯

关于米芾的毕业论文(浅谈米芾行书与王羲之书风之关系)

阅读(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米芾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米芾的书法“率意为之”,特别喜欢他的字,最近需要些一篇论文,米芾的书法“率意为之”,特别喜欢他的字,最近需要些一篇论文想研,浅谈米芾行书与王羲之书风之关系。米芾作为宋代行书的代表,书风直

资讯

数学模型方面的毕业论文(求数学建模论文)

阅读(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数学模型方面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数学建模论文,数学建模的论文,求关于数学建模的1500字以上的优秀论文。数学建模论文基本格式摘要 (200-300字,包括模型的主要特点、建模方法和主要结果。)关键词(求解问题、使用的方法中的重

资讯

历史学毕业论文如何选题(历史学类专业的论文如何进行选题)

阅读(11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历史学毕业论文如何选题,内容包括历史学类专业的论文如何进行选题,史学论文应该怎样选题,浅谈史学论文选题方法1500。在论文写作的时候,选择好论文选题就算成功了一半,能顺利完成论文写作。历史学类专业的论文如何进行选题?英

资讯

湘夫人毕业论文(屈原笔下的湘夫人作文)

阅读(7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湘夫人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屈原笔下的湘夫人作文,分析《湘夫人》一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性,结合作品《湘夫人》,论述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屈原虽然文华四射,才情孤高,却对官场潜规则一无所知,一味的恃才傲物,结果遭到政敌谗

资讯

2017江苏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阅读(7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2017江苏本科毕业论文,内容包括2017年毕业,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怎么整大家都是自己写的吗,,范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2017年南京本科人力毕业论文申请时间。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 随

资讯

古典舞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舞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阅读(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典舞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内容包括舞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舞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舞蹈毕业论文的选题意义、课题研究方案怎么写啊,谢谢了。怎么写开题报告呢?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

资讯

小学英语毕业考试论文(小学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有哪些)

阅读(8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英语毕业考试论文,内容包括小学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英语教学毕业论文选题,求一篇3000字左右的小学英语教育论文。小学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很多哦,主要是适合自己,之前也是上届的同学给的莫文网,很靠谱的说,没几天就ok了

资讯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开题(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论文该如何选题)

阅读(7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电子商务毕业论文开题,内容包括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论文该如何选题,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啊,电子商务开题报告范文。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的构建研究 2.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

资讯

材料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谁给我几个有关化学论文的题目)

阅读(9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材料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内容包括谁给我几个有关化学论文的题目,材料科学毕业论文题目可以选择拜托了各位谢谢,求几个好的高一化学论文题目。作为文史专业学生,选择《化学与社会》,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固然比理工科学生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