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德国读研有多难毕业
具体为什么你要自己来体会啊,有些时候就是告诉你,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回报,或者说不能得到和付出相等值的回报。
在哪个国家学习都是修够学分,毕业论文就可以毕业了。德国没有通过率之说,你过了就过,没过和学校和教授也没有关系。
你学自己的就是了,只要你有能力,不会为难你的。在这边,没有像国内的那种教学计划,只要你愿意,随你学,没有大一,二,三,四之分,除了基础课,你可以随意选课,但有些课是杀手课,三次不过,就算其他课都完成,也没有毕业证了。
我知道的就这些。其实,别想那么多,只要自己努力都是可以过的,平均一学期学5门还是可以应付的,理工科的话,课程短且多,我听说的,有一学期学7,8门的,基本就算是个极限了,当然你的能力强的话,也可以多学。
2.对《大国崛起之德国》的论文
德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长期处于分裂状态,300多个封建邦国各据一方。这些邦国,尤其是普鲁士、奥地利等大的邦国,为了强化统治和扩大军事实力,企图通过教育造就忠顺的臣民和得心应手的兵士,所以急于把国民学校管理权从教会转到国家手中并大力提倡强迫义务教育。早在16世纪后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萨克森等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17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竞相颁布这种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鲁士王腓特烈二世颁布的法令最为著名,它进一步规定5~12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
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较英法等国早一个世纪,使得德国人具备了自然科学索要求的严谨和内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以教授数学、物理、力学、自然、天文学、地理、法律为主,并辅之以绘画、制图。此后,德国各城市陆续有人创办这类学校,有的实科中学则增设建筑、商业制造、贸易、经济等科目。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但由于它的毕业生不被允许进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学生也不多,很快被没有门第观念的美国超过,在科学应用方面输给了美国。
受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现是泛爱主义和洪堡德改革。泛爱主义是受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思想和德国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而产生的。泛爱主义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萨耳士曼、堪比等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掌握实际知识、具有泛爱思想、健康、乐观的人,因此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知识受到重视,采用让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实物教学。他们热爱儿童、肯定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对经院主义、古典主义教育,禁绝体罚,这种方法后来传入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国。
1807-1815年普鲁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间,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长,他根据新人文主义的精神对各级学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方面,积极贯彻裴斯塔洛齐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有所扩充、教学方法有所改进,出现了第斯多惠等著名的教育家。此后的美国发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实科中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增加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的科目,通过考试选择教师,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师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较早明确地提出大学的任务一方面是要向学生传授各科知识,一方面是要发展科学(即办成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创办和领导的柏林大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由于德国较早地抓教育,国家强大也是来源于方法的更为先进、合理。这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嘘的基因、染色体毫无关系!
结论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3.在德国读硕士能正常几年读出来
Uni理论上4学期上确实要求高,需要自己私下看很多文献,付出努力,而且大小论文基本都需要能当场回答教授的提问的能力,类似答辩。
FH的Master辅导课会开设,所以相比较而言容易点,但是大部分要两个学期修完课,最后一个写论文。FH 3学期。
德国同学大部分有兼职,所以大本分都申请延长一学期。
但是中国人努力加紧读2年是可以的。但确实辛苦,累。
同意一楼的说法,就按照两年半或者3年把。至少分数肯定会比俩年考的好点。
4.德国硕士毕业回国就业 德国硕士很难毕业吗
德国留学不好毕业这是一个误区
在2010年德国教育体制改革前,德国是没有本科这个学历的,也就意味着早期去德国留学的学生,拿到文凭回国了,一般都是在德国待了6、7年左右的硕士毕业生。早期留学的学生也不像现在的学生们这么幸福、没有专业的留学机构给学生们做指导和申请,而是到了德国光是语言就要读很久,然后才能进入专业开始学习的,一至两年的德语学习是非常正常的,加上德国本硕连读起码也要5年甚至6年的时间才能学成,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和家长觉得德国毕业似乎不那么容易了。按照新的教育体制,德国的研究生学制多为2年或1.5年,政府给学习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孩子再追加2年的修完学分的时间,为了让每个留学的学生都可以顺利完成学业拿到学历,当然如果学生能力足够强的话也是可以提前修完既定学分提前进入论文答辩流程拿到文凭的。所以家长和学生可以不用担心德国不能毕业的问题了。只要在国内拿到了德国留学的资格、外语稍微打好基础,到德国按照教学流程正常学习即可毕业了。
5.德国硕士几年毕业
按照新学制的要求,本科专业的规定学习时间最短三年,最长四年,硕士专业的标准学时为最短一年,最长两年。
只有取得本科毕业证书才有攻读硕士的资格。 德国硕士几年毕业 1、德国硕士一般几年毕业? 硕士专业的标准学时为最短一年,最长两年。
2.德国高等学校的一般情况。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高等教育非常普及,各类高等学校共有300多所,分布在16个联邦州,注册学生总人数约190万。
其中综合大学(含理工、师范、全科大学等)114所,学生约130多万;应用科学大学152所,学生约40多万;艺术、音乐院校49所,学生3万余名;各州行政管理学院数十所,学生近4万。目前在德国的外国留学生总人数约14万。
每年入学新生人数约22万。各类大学共设专业400余个。
德国的高等学校绝大部分都坐落在人文环境良好、自然环境优美的城市,优越的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为完成大学学业提供了客观和物质上的保证。 3.德国大学的名次排列 德国大学没有正式的级别上的名次排列,也没有重点大学与普通大学之分,任何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专业设置上都有自己的强项。
但德国大学有历史长短和规模大小之分。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是海德堡大学(Universit-tHeidelberg),建立于1386年;规模最大的大学有慕尼黑大学(Universit-tMünchen)、柏林自由大学(FreieUniversit-tBerlin)和科隆大学(Universit-tK- ln)等。
一般历史较长、规模较大者多属“名牌大学”。 4.德国东部的大学比西部的质量较差? 这可能是一种主观推测或以讹传讹的误解。
东部的大学质量也是相当好的,比如柏林洪堡大学(HU)、来比锡大学(Universit- tLeipzig)、德累斯顿理工大学(TUDresden)等许多高等学府都是着称于世的,曾产生过不少着名的科学家和学者。如果说有些大学原来教学和科研设备的硬件较差,那么在德国统一后十年多的时间里也已有明显改善。
少数新建立的应用科学大学(FH)起步较晚,教学质量同样在不断提高。 5.德国的高等学校的特点是什么?怎样适应德国大学的学习生活? 德国许多大学均有数百年的历史。
近代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先驱者威廉。冯。
洪堡(1767-1835)提出的 “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原则至今仍被推崇为大学治学的指导思想。综合大学主要是培养科学后备力量,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其毕业生通常都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
伴随现代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培养大量具有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能力的专门有用人才。因此,近几十年应用科学大学应运而生,方兴未艾,其教学密切联系实际,毕业生除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实践能力很强,因此受到企业的欢迎。
艺术院校提倡发展个性和创作自由,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挥个人的创造性。 德国高校享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可自行决定聘任教授和招收学生。
德国大学实行“学术自由”。在课程设置上除少数必修课外,学生完全可以根据专业要求和自己的志趣安排学习计划和选修课程。
“保姆式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入学后往往感到茫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这种情况。因此,想到德国去读大学并学有所成,除基本的经济条件外一定要有优良的学习成绩,较强的独立工作和生活能力,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健康的体魄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当然,扎实的德语知识和熟练的运用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即便入了大学也很难顺利完成学业。
6.德国高等学校有哪些类型? 德国的高等学校根据其任务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综合大学(Universit-t):这是一种学科较多、专业齐全、特别强调系统理论知识、教学科研并重的高等学校。此类大学设有工科(Ingenieurwissenschaft)、理科 (Naturwissenschaft)、文科(Geisteswissenschaft)、法学(Rechtswissenschaft)、经济学 ()、社会学(Sozialwissenschaft)、神学(Theologie)、医学 (Medizin)、农学(Agrar-wissenschaft)以及林学(Forstwissenschaft)等学科。
它包括有:理工大学(TechnischeUniversit-t,TU)、师范大学 (P-tdagogischeUniversit-t/Hochschule,PU/PH),全科大学(Gesamthochschule,GH)以及体育大学、行政管理和国防大学等。 全科大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建立的,它集传统综合大学、师范大学、应用科学大学和艺术院校之大成,设有多学科、多层次的专业和课程。
二、应用科学大学 (Fachhochschule,FH;):此类大学大部分历史较短,规模不大,一般只设有一、两个或最多几个专业,但其特色极为突出。分别设有工程、技术、农林、经济、金融、工商管理、设计、护理等专业,原则上不设一般意义上的文科类专业。
其课程设置和内容除必要的基础理论外,多偏重于应用,专业分类较细,教学安排紧凑,学制较短。 三、艺术学院 (Kunsthochschule,Kunstakademie)和音乐学院(Musik-hochschule),其中包括戏剧学院 (Theaterhochschule)和电影学院(Filmhochschule)等。
此类大学相对来说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小班或个别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艺术才能。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