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信号参数测试仪毕业论文(集成运放参数测试仪毕业论文)

1.集成运放参数测试仪 毕业论文

集成运放参数测试仪摘要:本系统参照片上系统的设计架构、采用FPGA与SPCE061A相结合的方法,以SPCE061A单片机为进程控制和任务调度核心;FPGA做为外围扩展,内部自建系统总线,地址译码采用全译码方式。

FPGA内部建有DDS控制器,单片机通过系统总线向规定的存储单元中送入正弦表;然后DDS控制器以设定的频率,自动循环扫描,生成高精度,高稳定的5Hz基准测量信号。扫频信号通过对30MHz的FPGA系统时钟进行分频和外部锁相环(FPGA采用FLEX10K10无内部锁相环)倍频,产生高频率稳定度、幅值稳定度的扫频信号。

放大器参数测量参照GB3442-82标准,低频信号幅度的测量采取AD高速采样,然后进行数字处理的方法;高频信号的幅度直接采用集成有效值转换芯片测得。A/D转换采用SPCE061A内部自带的10位AD。

SPCE061A主要实现用户接口界面(键盘扫描、液晶显示、数据打印以及其他服务进程的调度)、AD转换以及测量参数(Vio Iio Kcmr Avd BWG Tr)计算、与上位机通信等方面的功能。上位机主要实现向下位机发送测量指令、与下位机交换测量数据、以及数据的存储、回放、统计。

关键词: 参数测量 运算放大器 DDS FPGA SPCE061A 数字信号处理 Abstract: In light of this system on-chip system design architecture, using a combination of FPGA and SPCE061A ways to SPCE061A SCM process control and task scheduling for the core; FPGA as an external expansion, internal self-built system bus, the address decoding all-Decoding. FPGA internal built DDS controller, microcontroller through the system bus to the provisions of the storage unit into the sine table; then DDS controller to set the frequency, auto-loop scanning, generating high-precision, high stability, 5Hz baseline measurement signal. Sweep the signal through the FPGA system clock 30MHz sub-band and the external phase-locked loop (FPGA using FLEX10K10 not have an internal phase-locked loop) frequency doubling, resulting in a high frequency stability, amplitude stability of the sweep signal. Amplifier parameter measurement reference GB3442-82 standard, low-frequency signal amplitude measurements taken by AD high-speed sampling, and then digital processing methods; high-frequency signals using an integrated RMS magnitude of the direct conversion chip measured. A / D converter uses the internal SPCE061A native 10-bit AD. Main achieved SPCE061A User Interface (Keyboard scanning, LCD display, data printing and other services to the process of scheduling), AD conversion, and measured parameters (Vio Iio Kcmr Avd BWG Tr) calculated with the host computer communication, etc. functions. Host machine is mainly send the measure to achieve the down-bit machine instructions, and the next crew exchange of measurement data, and data storage, playback, statistics. Key words: parameter measurement op-amp DDS FPGA SPCE061A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目 录第一章 方案比较设计与论证 51.1测量电路模块 51.1.1测试信号源部分 51.1.2主测试电路 51.1.3信号放大电路 61.1.4滤波电路 61.2信号采集模块 71.3用户接口模块 71.3.1 显示方案: 71.3.2 键盘输入方案: 7第二章 整机工作原理与功能实现 8第三章 各子模块的设计 12第四章 理论计算及分析 18第五章 电路图及有关设计文件 23第六章 系统测试 27参考文献: 30第七章 结论。

2.脉冲频率计论文设计什么写

摘 要:本文设计的数字频率计以AT89C51为核心,在软件编程中采用的是C51语言,测量采用了多周期同步测量法,它避免了直接测量法对精度的不足,同时消除了直接与间接相结合方法需对被测信号的频率与中介频率的关系进行判断带来的不便,能实现较高的等精度频率和周期的测量。本文所设计的数字频率计是用数字显示被测信号频率的仪器,如配以适当的传感器,可以对多种物理量进行测试,比如机械振动的频率,转速,声音的频率以及产品的计件等等。

关键词:频率 电参量 数字频率计 周期

目 录

1 绪论 1

2 方案设计 1

2.1功能要求 1

2.2方案论证 1

3 系统硬件的设计 2

3.1 AT89C51的结构和功能: 4

3.2 74HC393结构及功能: 11

3.3 74HC112结构及功能 14

3.3 74HC14结构及功能 17

4 系统软件的设计 17

4.1 初始化程序 17

4.2 主程序 18

5 调试及性能分析 22

5.1调试与测试 22

5.2性能分析 23

6 结论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5

附录 27

3.频率计 毕业论文

数字频率计设计

论文编号:JD925 论文字数:10578,页数:29

摘 要: 本设计结合电子器件发展形势,采用高速低功耗的ABT数字逻辑器件完成了简易的数字频率计设计。该频率计采用计数式测频方案,由振荡电路产生标准闸门时间信号,对被测信号整形处理后进行脉冲计数直接得到被测信号的频率值。为了降低低频信号测试的量化误差,采用在低频档测试时通过延长闸门时间信号的方法,提高了测量精度。本数字频率计以十进制数码的形式显示测得数据的结果,方便且直观。

关 键 词:脉冲、计数、ABT

The Design Of digital Cymometer

Abstract:This design is a design of simple digital cymometer based on ABT digital logic component which is high speed & low power consumed and it combined the evolution position of electronic component. The frequency test scheme of this cymometer is enumerative. In this system, vibratory circuit output a time signal of strobe to acquire the frequency of the geodesic signal by count the pulse after the geodesic signal is modulated. To reduce the error of the test of the low frequency signal, this system adopt the way of extend the time signal of strobe to advance the precision of frequency test. The result of the frequency test is displayed by the type of algorism in 7-segment digital display, it's convenient & intuitionistic.

Key words: pulse, count, ABT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 论 1

第2章 电路设计 2

2.1方案设计及器件选择 2

2.1.1硬件结构框图设计及工作原理介绍 2

2.1.2器件选择 3

2.2时基电路部分设计 5

2.3输入信号放大整形电路设计 7

2.4逻辑控制电路设计 10

2.5计数电路与锁存、译码显示电路设计 11

2.5.1计数电路设计 12

2.5.2锁存、译码显示电路的设计 13

2.6 扩展电路设计 15

2.6.1时基信号的分频电路设计 15

2.6.2被测信号的分频电路设计 17

第3章 功能分析 18

第4章 误差分析 19

4.1量化误差——±1误差(脉冲计数误差) 19

4.2闸门时间误差(标准时间误差) 20

结论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附录1:计数显示部分电路 25

附录2:计数脉冲及控制信号产生部分电路 26

以上回答来自:

4.有关电流参数测试仪的论文

VT-10S电压/电流分选仪手持便携式的一款测量速度超快,精度高,并具报警功能的电压/电流测量仪表。

VT-10提供人性化的设置:1.电压/电流模式简单切换;2.合格报警/不合格报警两种方式可选;3.报警的电压上限、下限值用户自行设定; 4.测量的转换速度用户自行设定,以满足不同的测量速度要求。深圳市宏大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VT-10电压分选仪物美价廉,携带方便,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针对性强,实为一些中小型企业和个人理想的电压/电流测量仪表。

二、性能参数:电压量程:DC 0.01V~9.99V电流量程:DC 00.01A~29.99A仪表供电:DC9V / 500mA工作电压:DC +5V工作功耗:约5W仪表显示:LED红色显示 外形尺寸:39.8mm*98mm*168mm仪表净重:1kg工作环境:温度:10℃~50℃,相对湿度:5%~95%三、功能与操作说明:1. 电压模式与电流模式间的切换,直接按“”键进行切换。当选取的是电流模式时,电流指示灯亮。

2. 开启报警与关闭报警,直接按“”键进行开启或关闭。当开启报警时,报警指示灯亮。

3. 报警方式选取[合格报警/不合格报警]。本版本默认为合格报警: 不用设置。

4. 电压或电流转换速度调整。5. 电压值超差报警设置。

6. 电流值超差报警设置。VT-10S电压分选仪是一款测量速度超快,精度高,并具报警功能的电压测量仪表。

VT-10S提供人性化的设置:1.电压模式;2.合格报警/不合格报警两种方式可选;3.报警的电压上限、下限值用户自行设定;4.测量的转换速度用户自行设定,以满足不同的测量速度要求。VT—10S电压分选仪物美价廉,携带方便,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针对性强,实为一些中小型企业和个人理想的电压/电流测量仪表。

5.论文:点参数综合测试仪

[资料介绍]本系统是利用C51,辅以必要的外围电路,用C语言编写程序,并进行模块化设计而成的简易半导体三极管参数测试仪。它具有功能稳定,精确度高,传输数据快的特点。本系统实现了题目的基本要求功能和发挥部分的功能,还有创新。[目录]一、方案比较 、设计与论证二、理论分析与计算 三、电路图及有关设计文件四、测试仪器与方法五、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分析六、总结[原文]一、方案比较、设计与论证针对题目要求,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主要由四个大的模块来实现系统设计(如图一所示):◆ 控制模块;◆ 模拟处理模块;◆ 数字处理模块;◆ 显示模块1. 控制部分方案论证采用高性能的专用单片机芯片实现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同时采样和控制显示的功能,且由于该芯片本身带有D/A和A/D转换,不用另外设计,但是专用芯片的通用性差,使用起来比较麻烦,且市场价格高,购买时不方便。针对题设要求,我们也可以采用C51两片通用芯片来实现系统设计,一片用来实现控制显示、数据运算等功能;另一片用来产生扫描电压信号和调控恒流源。该方案克服了专用芯片通用性差的缺点,学习起来容易熟悉掌握,而且市场价格低,购买、使用方便。可见,两个方案都可以较好的实现系统功能,但考虑到专用芯片通用差,市场价格高,学习较麻烦等缺点,所以在此,我们采用第二种方案。2.模拟部分方案论证 模拟处理部分,主要在于恒流源IB的设计,它是该系统设计的重点之一。在整个系统的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提供一个相对恒定的基极电流IB ,因为IB 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到测量参数的精确与否,决定了测试的成败。采用专用恒流源,它的性能稳定,简化了电路设计。但是市场购买的恒流源所能提供的恒流值一般是固定的,不能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市场价格也不低,使用不便。。。[参考资料][1]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杨素行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李清泉、黄昌宁编着.集成运算放大器原理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3]余锡存、曹国华编着.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4]王振红编.数字电路设计与应用实践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5]王福瑞等编著.单片微机测控系统设计大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6.毕业论文题目是信号发生器该怎么写

1 引言 任意波形发生器(Arbitrary Waveform Generator,AWG)是随着众多领域对于复杂的、可由用户定义的测试波形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可以产生任何一种特殊波形,输出信号的频率、电平以及平滑低通滤波的截至频率也可以作到程序设置,因此在机械性能分析、雷达和导航、自动测试系统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而对AWG的控制、数据传输、输出信号的频率和电平设置都可以通过微机打印口在EPP(增强并行接口)工作模式下设计完成。这样不仅具有设计简单,占用微机资源较少的优点,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硬件升级。

2 总体框图及设计原理 所设计的AWG可以产生多种任意波形模拟信号,包括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梯形波、抛物线波、SINC波和伪随机信号等。信号的产生采用直接数字合成的设计思想,所不同的是DDS产生的信号是固化在 ROM中的正弦波,通过波形查询表和数模转换器产生不同频率的正弦波,而AWG中存储波形的存储器是可以随机写入的,这样才可以真正产生任意波形。

此外,AWG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连续方式和突发方式。连续工作方式是指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数据在时钟的作用下连续不断的送给数模转换器,以获得周期的模拟信号;突发工作方式则是在特定的触发条件下,信号只输出一次。

触发条件包括软件内部触发和外部触发,外部触发又包括外部触发信号的上升沿、下降沿、正电平和负电平触发等。AWG的总体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AWG的设计可以分为两部分:EPP接口电路和波形产生电路。EPP接口电路是软件控制程序和波形产生电路的数据传输通道。

它采用ALTERA公司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EPM7128设计完成,负责并口和波形存储器之间的缓冲隔离、总线收发控制和地址产生。波形产生电路主要任务是在EPP接口电路控制下产生任意波形信号。

来自并口的波形数据通过EPP写操作顺序写入波形存储器。波形数据存储完后,由软件决定采用何种触发条件和工作方式,进而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

时钟产生电路产生频率可控的时钟信号,作为波形存储器、地址发生器以及数模转换器的时钟。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地址发生器产生地址,读出和地址相对应的波形点数据送高速数模转换器产生模拟信号,最后对该模拟信号进行平滑滤波后输出符合用户需要的波形。

3 主要硬件电路设计 3.1 EPP接口电路 计算机并行口的工作方式可设置为SPP、EPP和 ECP三种工作方式。EPP是一种与 SPP兼容且能完成双向数据传输的外围接口模式。

EPP最高传输速率可以达到2MBPS,并可双向工作,接近于PC机ISA总线的数据传输率。它提供四种数据传输周期:数据写周期、数据读周期、地址写周期及地址读周期,数据读写和地址读写在微机中所占用的地址不同。

数据读写产生 DATASTB信号,地址读写产生 ADDRSTB信号。例如,数据写的工作过程为(1)WRITE信号保持低电平,若WAIT信号为低,数据选通信号DATASTB有效(低电平)。

(2)等待WAIT信号变高,变高后数据线上数据生效。(3)DATASTB信号由低变高。

(4)等待 WAIT信号由高变低,WAIT的上升沿释放数据线,结束读周期。本文阐述的EPP任意波形发生器要用到数据写和地址写两个操作周期,其时序如图2所示。

EPP接口电路的设计由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设计完成,负责AWG的逻辑控制和数据分配。由图1可以看出所设计的AWG可以输出两路模拟信号,因此来自并口的波形数据应当分别写入两个波形存储器中,完成数据分配。

具体实现上是在CPLD为两个波形存储器分配不同的地址,首先由地址写操作决定后续的数据写入哪个地址端口,随后顺序将波形数据写入指定的波形存储器。此外,整个电路的控制命令、输出波形电平设置以及平滑滤波器的截至频率设置也是由软件通过并口完成的,因此在CPLD中也应为其分配地址端口。

CPLD内部数据分配电路设计如图3所示。 并口数据端口的数据究竟是控制命令还是某个波形存储器的数据由其地址决定。

图3描述了地址产生的方法,从而完成了数据分配,具体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地址选通信号(ADDRSTB)和数据选通信号(DATASTB)与写信号(WRN)相或,产生写地址选通信号(ADDRSTB_WRN)和写数据选通信号(DATASTB_WRN),从而区分读地址周期和读数据周期的操作;然后,发出地址写操作,决定后续数据发往哪个地址;最后是数据写操作。从图3可以看出控制命令端口地址为0,而波形存储器A和波形存储器B的端口地址分别是1和2,波形电平设置端口地址为3和4,而平滑滤波器设置端口为5和6。

3.2 高速D/A转换电路 高速D/A转换电路不仅负责将波形存储器中的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还负责输出信号的电平设置,设计框图如图4所示。 输出信号电平设置电路主要由参考电压源AD1580、低速D/A转换器AD7524和高速D/A转换器AD9708设计完成。

AD1580为AD7524提供1.2V的电压基准,在8位数字(DB7~DB0)的控制下,AD7524内部的电阻网络将1.2V的电压基准转换为0.1V~1.2V电压输出。而AD9708的参考电压正是AD7524的电压输出,从而实现了由。

7.用AT89C52单片机做脉搏测量仪的毕业设计

AT89C52P为40 脚双列直插封装的8 位通用微处理器,采用工业标准的C51内核,在内部功能及管脚排布上与通用的8xc52 相同,其主要用于会聚调整时的功能控制。

功能包括对会聚主IC 内部寄存器、数据RAM及外部接口等功能部件的初始化,会聚调整控制,会聚测试图控制,红外遥控信号IR的接收解码及与主板CPU通信等。主要管脚有:XTAL1(19 脚)和XTAL2(18 脚)为振荡器输入输出端口,外接12MHz 晶振。

RST/Vpd(9 脚)为复位输入端口,外接电阻电容组成的复位电路。VCC(40 脚)和VSS(20 脚)为供电端口,分别接+5V电源的正负端。

P0~P3 为可编程通用I/O 脚,其功能用途由软件定义,在本设计中,P0 端口(32~39 脚)被定义为N1 功能控制端口,分别与N1的相应功能管脚相连接,13 脚定义为IR输入端,10 脚和11脚定义为I2C总线控制端口,分别连接N1的SDAS(18脚)和SCLS(19脚)端口,12 脚、27 脚及28 脚定义为握手信号功能端口,连接主板CPU 的相应功能端,用于当前制式的检测及会聚调整状态进入的控制功能。

8.求一篇关于脉搏计原理和设计的毕业论文 要求4000

摘 要 该论文研究了基于微机的脉搏信号实时采集系统。

研究工作的主要结果和创新点可归纳如下: (1)研究了PVDF压电脉搏传感器的设计。分析研究了PVDF压电薄膜的压电方程,推导出了压力与输出电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电荷放大电路,并对电荷放大电路进行了线性化修正。

经过与电压放大电路比较发现,修正后的电荷放大电路性能稳定,灵敏度高。分析了脉搏测试中的各种噪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滤除。

(2)设计了基于凌阳单片机的三路脉搏信号实时采集系统。该系统采集精度高,处理速度快,可实现单片机内数字滤波,并重点研究实现了单片机USB接口与PC机的通信,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进一步抑制了噪声。

(3)利用小波变换提取了脉搏信号的特征值。分析了正常的人脉搏信号的小波域特征,发现脉搏信号的时域特点严格对应于其小波变换的过零点。

提出的过零点检测算法,较好解决了脉搏信号时域特征点参数多,分析复杂,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取了正常人脉搏信号的特征,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更易判断的依据。

本文的工作是对智能化测试脉搏信号的一次努力和尝试,无论是在传感器设计、信号传输,还是在脉搏信号处理上,都采用了比较独特的方法,为中医脉搏信号智能化测试研究提供了重要而具有指导意义的途径 关键词:脉搏信息 传感器设计 计算机辅助测试 信号处理 小波分析 摘 要 1 ABSTRACT 1 第一章 绪论 4 1.1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5 1. 2脉搏信号及脉图 6 1.2.1脉诊有关的概念 6 1.2.2脉搏信号的性质 6 第二章 PVDF脉搏传感器及其系统的研制 8 2.1引言 8 2.2设计原理 8 2.3信号调理电路 10 2.3.1线性电荷放大电路 10 2.3.2端频率选择电路和时间常数电路 14 2.3.3除噪设计 14 2.4实验与结果 15 2.4.1实验 15 2.4.2灵敏度测试[9] 16 第三章 基于凌阳单片机的脉搏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设计 16 3.1凌阳单片机 16 3.2系统硬件结构 17 3.3数据采集 17 3.4SPCE061A与PC机通信的实现 20 3.4.1硬件方案 20 3.4.2软件设计 22 3.5讨论 24 第四章 基于小波分析的智能化脉搏信号测试方法 25 4.1小波分析基本原理[24] 25 4.2.小波变换滤波与传统滤波方法的比较 27 4.2.1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滤波法 27 4.3小波变换提取脉搏信号特征值 32 4.3.1正常人桡动脉波的特征点及其二进制小波变换 32 4.4本章小结 34。

脉冲信号参数测试仪毕业论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脉冲信号参数测试仪毕业论文(集成运放参数测试仪毕业论文)

资讯

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前景论文(临床医学的就业前景)

阅读(7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前景论文,内容包括临床医学的就业前景,临床医学就业方向和前景,临床医学就业前景。临床医学专业是现代医学的核心专业,目前的就业前景真的还不错,而且,国家仍在大力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行业的建设与投入,人民

资讯

钻孔灌注桩的毕业论文免费版(求毕业论文)

阅读(8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钻孔灌注桩的毕业论文免费版,内容包括求毕业论文<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应用>,钻孔灌注桩毕业设计摘要怎么写,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缺陷及处理方法毕业论文摘要怎么写。孔灌注桩目前在沿海地基处理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因属隐蔽工程

资讯

毕业论文的目录用什么字体格式(论文目录字体有什么要求)

阅读(10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的目录用什么字体格式,内容包括论文目录字体有什么要求,论文目录字体有什么要求,毕业设计论文中目录上都使用什么字体。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章节条目五号宋体,行距单倍行距。毕业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正文、各具体章

资讯

淋巴结毕业论文4000字(科技小论文4000字)

阅读(7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淋巴结毕业论文4000字,内容包括科技小论文4000字,急求一篇4000字左右的生物方面论文,其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要注明,关于记忆的论文4000字。苍蝇眼睛的特别之处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当苍蝇停在桌面上,你用手去捕捉它时,会

资讯

中医医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中医学毕业论文)

阅读(8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医医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内容包括求中医学毕业论文一篇,中医学毕业论文,中医毕业论文怎么写。中医学毕业论文可以写综述类或者医学实验类的文章。开始也不会弄,还好关键时刻寝室同学给的雅文网,有专业的帮忙轻松多了中医

资讯

我的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5000字)

阅读(7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我的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内容包括行政管理毕业论文5000字,求一篇行政管理的毕业论文,求篇行政管理方面的毕业论文(4000多字)。电大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服务行政 摘要:政府的产生源于人民的公意达成和公意授权,这就决定了

资讯

英语毕业论文例子(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阅读(6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英语毕业论文例子,内容包括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求篇字数1000左右的英语论文,英语论文中如何写例子。不知道下面这个能否合你要求。呵呵 (因字数有限制,我可发给你)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 The Spirit of Revolt of T

资讯

研究生小论文毕业要查重吗(研究生毕业论文需要查重吗)

阅读(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研究生小论文毕业要查重吗,内容包括研究生的小论文要查重吗,研究生毕业论文需要查重吗,研究生要发表到期刊的小论文需要查重吗感觉我的重复率会很高。近期,由于工作相关的问题,我一直在思考研究生毕业论文到底需不需要查重的

资讯

笔记本电脑的维护与保养毕业论文(电脑维护的论文)

阅读(8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笔记本电脑的维护与保养毕业论文,内容包括电脑维护的论文,电脑维护的论文,笔记本电脑的维护与保养。计算机的日常保养与维护 为了让我们的计算机更好的工作 在使用时应当了解以下一些日常保养知识 一 理想的工作环境 1 理

资讯

钻孔灌注桩的毕业论文免费版(求毕业论文)

阅读(8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钻孔灌注桩的毕业论文免费版,内容包括求毕业论文<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应用>,钻孔灌注桩毕业设计摘要怎么写,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缺陷及处理方法毕业论文摘要怎么写。孔灌注桩目前在沿海地基处理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因属隐蔽工程

资讯

毕业论文的目录用什么字体格式(论文目录字体有什么要求)

阅读(10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的目录用什么字体格式,内容包括论文目录字体有什么要求,论文目录字体有什么要求,毕业设计论文中目录上都使用什么字体。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章节条目五号宋体,行距单倍行距。毕业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正文、各具体章

资讯

淋巴结毕业论文4000字(科技小论文4000字)

阅读(7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淋巴结毕业论文4000字,内容包括科技小论文4000字,急求一篇4000字左右的生物方面论文,其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要注明,关于记忆的论文4000字。苍蝇眼睛的特别之处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当苍蝇停在桌面上,你用手去捕捉它时,会

资讯

中医医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中医学毕业论文)

阅读(8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医医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内容包括求中医学毕业论文一篇,中医学毕业论文,中医毕业论文怎么写。中医学毕业论文可以写综述类或者医学实验类的文章。开始也不会弄,还好关键时刻寝室同学给的雅文网,有专业的帮忙轻松多了中医

资讯

笼绞机结构设计毕业论文(关于斗式提升机设计的论文)

阅读(8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笼绞机结构设计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关于斗式提升机设计的论文,有关于矿井提升机的本科毕业论文,压面机的毕业设计的论文。斗式提升机参数化CAD_CAM系统研究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1章 绪论 9-16 1.1 CAD/CAM 技术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