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脑梗死的毕业论文(手机对人体有多大害)
1.手机对人体有多大害
手机辐射:谁在淡化潜在风险编者按 \n\n手机辐射对人体有没有害?其辐射标准该如何确定?辐射程度能在多大程度上左右手机的销量。
对此,马拉松式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定论,都将冲击我国庞大的手机产业。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手机用户3.53711亿,2008年将达到5亿。自然,上述没有定论的话题,也与3.5亿手机用户息息相关。
近期有传闻说,搁置了很久的《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草案),将于年底前出台。为此,本报特地组织了系列报道,就这些与厂家、消费者休戚相关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n\n“如果不采取措施,将来的医院里,出现的疾病大部分都可能与辐射有关。”10月20日正午,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实验室。
狄国庆站立着。他认真而严肃的表情里,隐含着担忧。
\n\n狄国庆,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从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博士毕业的他,近些年开始关注起辐射这一话题,特别是使用手机所带来的辐射。
\n\n“我让我的学生不要用手机,我自己也不大用。如果生活中不得不用,我就建议他们戴上耳机。”
狄说。与一些通信产业的专家不同,狄更担忧使用手机带来的风险,“因为从电磁波影响生物体细胞的活性来说,手机会超过其他辐射千万倍”。
\n\n辐射悄悄进入我们的身体 \n\n“使用手机打电话时,人的眼球就相当于一个接收天线,有多少吸收多少。” \n\n“微波辐射造成热效应,破坏了脑部细胞,相当于把脑部部分‘煮熟了’。”
\n\n精通电磁波辐射的狄教授,对手机等辐射源给他的生活带来的潜在影响,比别人有着更深的体会。“电磁波辐射,会产生热效应。
当身体受到电磁波辐射时,首先的反应是出现发热症状,而发热则会破坏生物体的细胞和组织。”狄说。
\n\n据了解,生活在电子化环境里,这种电磁辐射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当我们用手机打电话时,音频信号经过手机转换为高频率的电话号,然后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这时在手机附近就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电磁辐射。
即使我们本人没有打电话,也难以避免不受辐射影响。辐射悄悄地被我们的身体吸收。
\n\n“使用手机打电话时,人的眼球就相当于一个接收天线,有多少吸收多少。”狄国庆形容说。
据他介绍,当我们把手机放到耳朵边打电话时,电磁波就开始对我们的面部进行着辐射。不可避免的是,一部分电磁波开始进入我们的大脑。
而在我们头部,不同部位对电磁波有着不同的反应。眼球则更容易吸收电磁波,并且其散热功能差,则很容易引起白内障等疾病。
\n\n狄的说法,得到以色列研究人员的证实。以色列科技学院的研究人员选择了与人眼构造相似的雄性小牛做实验。
两周后发现,暴露在微波辐射下的晶状体,聚焦能力会减弱,而停止暴露后,晶状体的损伤会逐渐复原。并且,还会造成晶状体组织内部形成泡沫,泡沫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今年8月份,该小组对外公布研究结果称,长期接触手机的微波辐射,会使眼部组织出现白内障等先兆,同时还干扰聚焦能力。 \n\n“微波辐射造成热效应,破坏了脑部细胞,相当于把脑部部分‘煮熟了’。”
北京解放军304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安民教授说。据他介绍,国外由手机辐射引起的重症病例很多,国内目前发现的较少,主要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就算有类似患者,大部分医院也不会想到是手机的问题,“由手机辐射造成的脑瘤都是恶性的”。
\n\n为了避免手机辐射,李安民教授建议说,使用手机的人在手机拨号发射时不要急于靠近耳部,当与对话方接通后再靠近耳旁,以减少手机在上网发射瞬间所产生的高强度电磁波辐射;要尽可能减少手机的使用频率,在有座机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座式电话机;最好是使用带有屏蔽线的手机专用耳机;最好不要将手机放在胸前口袋里,或者挂在腰间。 \n\n据了解,手机的工作频率大多为900多MHz(兆赫),双频为1800多MHz。
目前国际上采用SAR(Specificn Absorption Rate)衡量生物体每单位公斤容许吸收的辐射量。SAR是最直接的测试值,其值越低,辐射被吸收的量越少。
国际非电离性辐射保护委员会(ICNIRP)规定的SAR值标准为2W(瓦),这一标准已被大多数欧洲国家采用,美国是1.6W。我国目前的标准仍在讨论中。
\n\n从神经衰弱到恶性脑瘤? \n\n经过反复诊断,李和他的同事们认定这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脑胶质细胞瘤,与患者长期高频率使用手机有关。这是国内报道的首例怀疑与手机辐射有关的恶性肿瘤 \n\n除去重症患者,手机电磁辐射会引起神经衰弱、心悸胸闷、头晕目眩、精神不振等病症 \n\n作为神经外科专家,李安民教授就曾亲眼目睹了一名病人从患脑瘤到病逝的全过程。
2000年年底,李所在的科室收治了一名左侧大脑半球大范围的脑胶质细胞瘤患者。该患者曾被国内几家大医院误诊为脑梗塞。
经过反复诊断,李和他的同事们认定这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脑胶质细胞瘤,与患者长期高频率使用手机有关。 \n\n据李介绍,得出这一结论有三个理由:肿瘤的形状,临床上常见的胶质瘤增殖中心为团块状,且向周围正常脑组织呈蟹爪样浸润。
脑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毕业论文(护理完脑梗死病人后个人的感悟与收获)
1.护理完脑梗死病人后个人的感悟与收获
人生什么最重要?健康,只能躺着的,没有能坐的好,能站的又强于能坐的。
能走比能站的强,别跟任何人生气,气大伤自己,高血压后就容易脑梗 , 我是患者,刚出院,才42岁,吓得够呛,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人家领导间搞破鞋非要我去做秘书,夹在两个情人领导间,难为人,这样我就不干了,一个领导支使,另一个小心眼整人,我要离开还不让走,非说没有人干得了这工作,结果我不干了。也有人干,那个小心眼的还利用这个干的人整我,但是我们大家都看明白了,那人也不坏,所以人家没受她的利用。
五年间生的气太多了,这两个领导因我不干,还怕事情外泄,其实己有人将他们乱搞的事挂在网上了,他们左右怀疑,我受尽了苦,好容易一把退了,二把情人没接上班,新来领导了,我才解脱了,这气受的得了高血压,抑郁症。现在是脑梗,当时要想开没这些气就好了。
2.脑梗塞护理论文数据
心源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介绍心源性脑梗塞急性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 对24例住院患者严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心脏的监护,并观察肢体血供情况,加强用药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24例患者平均治疗25d,存活19例(其中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5例),病情加重而放弃治疗3例,死亡2例。结论 心源性脑梗塞尤其急性期是最危险的时期,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脱水药物和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的机会,有助于降低心脑梗死并有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
[关键词] 心源性脑梗死 护理
心源性栓子先后栓塞肢体及脑部动脉,随时可危及生命或致肢体残疾, 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笔者对2007年10月~2008年7月收治的24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患者,男17例,女7例,年龄38~76岁;原有高血压病史18例,冠心病史21例, 其中行冠脉支架植入术2例。主要临床表现:偏瘫 20例;偏瘫并失语16例;意识障碍7例;合并肢体动脉栓塞1例。本组病例符合 1995 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心源性脑栓塞的诊断标准[1]。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神志变化 动态评估病人神志变化是预见病人病情的主要指标,应通过对病人的语言反应、疼痛刺激反应、瞳孔对光反应、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等来判断意识情况,一旦病人发生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急救。
2.2 监测生命体征及心功能变化 心源性脑梗死病人大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继发的房颤史,血压波动较大,心脏功能多有损害。脑梗死发生后可影响心脏及血压的变化,故在护理中应密切监测心脏功能、血压的变化,予心电监护,注意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记24h出入量,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同时准备好抢救仪器及药物,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急救。
2.3 注意观察肢体血供情况 偏瘫肢体合理摆放肢位,加强肢体被动功能锻炼。若急性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患肢皮温低、动脉搏动消失,应避免抬高患肢,腘窝处悬空以免受压,注意保暖,但禁用热水袋局部热敷。在抗凝、溶栓治疗过程中,除观察栓塞平面有无改变外,还要注意观察有无肢体坏疽。本组中1例肢体动脉栓塞者出现肢体坏疽而放弃医治。
2.4 药物治疗护理 应用药物时,注意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扩血管药物时滴速应在每分钟30滴左右,并注意血压的变化。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时应先做皮试,结果阴性者才可使用。溶栓和抗凝药要严格掌握剂量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颅内高压者给予20 %甘露醇或与速尿针交替使用。
2.5 基础护理要点 1) 卧床休息,病房床单位设置舒适、整洁、加床栏保护,防止坠床。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2)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肺部护理,防止肺部并发症。3)重视饮食护理。清醒者第一次进食前常规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对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或昏迷的病人予留置胃管,进食时可稍抬高床头。4)保持二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2.6 心理护理
心源性脑梗死多为急性起病,病情危重,患者及家属均无思想准备,大多存在紧张焦虑情绪,渴望得到最大的关注、最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而且心脑卒中并存预后较差,致残率较高,尤其伴有失语的患者极容易产生失望、急躁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多巡视病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手势、写字、指图画等,多关心患者和安慰家属,耐心地解释疾病知识和药物作用,消除其顾虑,帮助他们建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 讨论
心源性脑梗塞尤其急性期是最危险的时期,而且心脑卒中并存预后较差,致残率、致死率较高,通过加强对全身, 尤其是心脏情况的监护,保护心脑细胞及对症治疗,注意对于脱水药物和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的机会,降低致残率、致死率结果本组24例患者平均治疗25d,存活22例(其中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5例),病情加重而放弃治疗3例,死亡2例。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 脑血管疾病分类 (1995) J .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 29: 376 - 378.
3.护理论文范文急需护理毕业论文范文,关于脑血管病方面,不要网址,
脑血管病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的护理方法。
方法:通过对6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38例,好转18例,无变化2例,死亡2例。
结论: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脑血管病;护理体会 - Abstract:Objective:-。
Method:。Result:Inall60patients,38caseswerecured,18caseswereimproved,2caseshadnochange,and2casesdied。
Conclusion:-。 Keywords:Cardio-;Thenursingexperience 1临床资料 1。
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22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36岁,脑血栓形成35例,脑出血25例,其它4例。 1。
2治疗转归:治愈38例,好转18例,无变化2例,死亡2例。 2观察与护理 2。
1病情观察 2。1。
1意识:意识的变化往往能提示病情的轻重,应了解发病时意识状态和昏迷程度,本组病人有意识障碍21例。 2。
1。2瞳孔: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等。
瞳孔的改变能提示病变的部位及病的加重或减轻。 2。
1。3生命体征:①血压可以反映颅内情况改变,颅内压升高要引起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对脑出血病人不利,可致再次出血;血压过低可致脑供血不足,可加重脑血栓形成病人的病变;脑出血可以通过多个环节引起颅内压增高,甚至并发脑疝而死。
因此,血压高低可作为使用降颅内压药物的依据;②脉搏缓慢时说明有颅内压增高趋势;③发热的原因有中枢性或感染性发热,如果体温低、四肢厥冷则说明有休克的可能;④呼吸频率是否规则和呼吸的深浅,如出现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鼾音则表示病情严重。 2。
1。4观察肢体运动:脑血管病多伴有肢体瘫痪。
本组病例几乎全部有程度不一的肢体瘫痪或麻木,活动受限,多为一侧肢体。肢体缓解及加重亦说明脑血管病的变化。
2。2急性期的护理 2。
2。1休息:脑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探视和不必要的搬动,更换床位时注意移动头部要轻,慢,稳。
脑缺血病人在1周以内应完全卧床休息,禁用冰袋。 2。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衰竭受颅内压影响,对有缺氧病人要及时给氧,有意识障碍病人为防止其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可插入导气管,及时吸净气管内分泌物。
2。 2。
3抽搐和瘫痪的护理:因为有抽搐的可能,必须准确地给予镇静药物,仔细观察抽搐状态及持续时间,抽搐的部位。有肢体瘫痪者,为了防止关节变形和肌肉萎缩,要保持肢体功能位置,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肌腱伸展运动和关节曲伸运动。
2。 2。
4排泄的护理:意识障碍的病人常有排尿排便障碍,对于尿潴留者应留置尿管,防治尿路感染,每天膀胱冲洗,尿道口抹洗;有排便困难者,应予缓泻药物或人工排便。 2。
3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由于病人昏迷及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及褥疮,为此,要定时按摩或理疗,还要配合其他辅助方法,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整洁平坦。 2。
4脑血管的心理护理及恢复期功能锻炼:瘫痪病人重者终日卧床,轻者有肢体活动不便,尤其是再瘫痪者,常有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精神萎靡,容易悲观失望。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对病人要有特别的耐心,关怀体贴,尽量做到细致,及时热情满足病人合理要求。
同时要注意病人情绪,多安慰病人,解除病人思想顾虑,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期活动能减少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脑血管病人急性期过后可逐步增加活动,进行功能锻炼,护理上通过对瘫痪肢体的按摩及活动,可防止肢体的萎缩和畸形。对后天失语症要积极进行语言的再训练。
针灸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帮助,对肢体瘫痪可取穴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昆仑,失语可用哑门、廉泉等穴位。 参考文献: 〔1〕韩仲岩.实用脑血管病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88. 〔2〕成慧琴,王环宇.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潜在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31例〔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3):11.。
4.脑梗死患者如何护理
(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有无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有立即报告医 师并遵医嘱静脉快速滴注甘露醇等脱水药,降低颅内压。
(2) 休息:充分休息,患者取平卧位。 (3) 饮食:鼓励患者进低盐、低脂食物;对于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的 患者,可给予糊状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4) 药物护理:应用药物时,注意滴速及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应 用扩血管药物时,注意监测血压。
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时注意观察过 敏反应。溶栓和抗凝药应用时要注意严格掌握剂量,并观察有无出血 倾向。
(5) 功能锻炼:早期进行语言训练和肢体功能锻炼。
截瘫患者的护理毕业论文(高位截瘫的病人护理)
1.高位截瘫的病人护理
外伤性截瘫病人大部分为青壮年,常给患者及家属造成心理和生活上的沉重负担。作好家庭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截瘫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使他们重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心理护理, 外伤性截瘫病人在经过治疗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后,身体各方面情况逐渐平稳,对自己截瘫的现实从否认到逐渐承认,并开始考虑今后的生活。此时,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谈,有强烈的自卑感。患者认为自己已成为一个残废人,是家庭的累赘,社会的负担,故整天忧心忡忡,甚至拒绝治疗及进食,并常有自杀倾向。另有一些人则表现为不相信自己永远截瘫,有病乱投医,不断寻求各种治疗方法,甚至因不当治疗造成其他损伤。针对病人此时的思想状态,家属应积极引导,循序渐进地向其解释病情,使病人充分了解自己的现状,坦然面对现实,并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泌尿系护理, 脊髓损伤后,患者排尿功能失去大脑及低级中枢控制,使排尿功能紊乱或丧失,表现为尿潴留。当膀胱内尿液积聚,压力增高时,尿液便会自行溢出,患者不能控制。而且膀胱内残留尿液多,很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这时要对病人进行排尿训练,导尿时要定时放尿、排空膀胱,维持膀胱的容积。撤除导尿管后,要定时按摩膀胱,控制排尿。可由轻到重从下腹部慢慢向下推按,直至膀胱内尿液全部排出。, 皮肤护理, 截瘫病人由于截瘫平面以下皮肤感觉丧失,神经营养功能差,极易发生褥疮。因此定时进行翻身及皮肤按摩非常重要。要鼓励病人自己定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练习自己搬动下肢翻身、床上坐起及用双手撑起躯干,抬起臀部,减少局部受压。, 预防感染, 截瘫病人由于行动不便,卧床时间长,户外活动少,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上呼吸道、泌尿系感染及褥疮等。要鼓励病人积极进行床上上肢运动。如利用哑铃、拉力器、床上拉手等进行锻炼。并应尽早坐轮椅参加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 饮食护理, 截瘫病人由于肛门括约肌不协调,加之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常发生便秘。所以要从饮食上进行调节。患者应多吃水果、蔬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不能依赖缓泻剂和肛门栓剂。另外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及营养,防止暴饮暴食,避免因饮食不当而导致腹泻。因为截瘫病人对大便失去控制能力且行动不便,一旦发生腹泻,会给病人及家属造成很多麻烦。, 安全护理, 截瘫病人皮肤感觉丧失,行动不便,平时不但要防止烫伤、跌伤、碰伤等意外伤害,还要预防自伤、自杀等发生。在无人护理时,各种用具要方便病人拿取,物品放置要牢靠。病人自己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并自觉调节心理情绪。, 功能锻炼, 由于病人截瘫平面以下躯体运动功能丧失,易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强直或屈曲挛缩、足下垂等。不但要帮助患者经常进行肢体被动运动,还要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如踝关节保持在90度左右,防止下垂。并根据康复的要求及病人的情况、兴趣,逐渐加大训练强度,增加肌肉力量和神经系统的协调训练。锻炼病人不依靠陪护,独立完成翻身,穿脱衣、裤、鞋袜,处理月经,自己放便器大小便等
2.截瘫病人的护理措施
家属能做的是要预防褥疮。 脊髓损伤合并截瘫,发病早期西医手术只是恢复了椎管口径免使神经再度受损导致病情加重,但受损的神经仍出于麻痹休克状态而不能恢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除自身修复外,可以此方案进行治疗,若受损神经因时间过长继发缺血变性则本病恢复无望,且会变症丛生发生痉挛性截瘫和严重的肌萎缩。治疗方案1、采用中药增强改善脊髓血液循环,使受损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2、中西医结合营养神经。3、采用脊髓神经再生之药奋激活受损后麻痹休克的神经使受损神经获得再生修复才能获得最佳恢复。锻炼方而要根据病情专业设计方案。提示,治疗不当延误治疗受累神经会继发缺血坏死,本病恢复无望,治疗时间有限,机会只有一次。需帮助发来术前后磁共震照片为你指导。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