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毕业论文范文

农业毕业论文发表(关于蔬菜方面的论文)

1.关于蔬菜方面的论文

我国蔬菜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兰州 730070) 赵广荣 摘要 在论述我国蔬菜遗传资源的分布、种类、食用组织器官及其它农艺性状的多样性的基础上, 探讨了多 样性的研究方法及保护体系。

关键词 蔬菜 遗传资源 多样性 保护 我国素称“园艺之母”, 是世界上最大的主要蔬 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和分化中心。长期的古代农业 文明和人工选择, 创造并遗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蔬菜 遗传资源, 它是极其珍贵的财富, 也是蔬菜产业的物 质基础。

1 蔬菜遗传资源的多样性 我国蔬菜资源的调查始于1957 年, 各省(区) 市 初步进行了搜集。1978 年以后在全国范围内第二次 广泛收集, 并连续在三个五年计划内都把资源研究 列为农业科研的首要项目。

通过攻关研究, 目前已收 集入库(圃) 保存的蔬菜遗传资源达310 万份, 包括21 科67 属132 种(含变种)。这些资源中, 地方品种 约占90% , 引进品种及野生资源占少数。

它们包括我 国起源的25 种, 在我国分化的35 种, 表现了种、亚(变) 种、生态型、类型等的丰富多样性。111 地理分布的多样性 我国地域辽阔, 地形差异大, 气候类型复杂, 形 成了各种不同地理环境及生态条件。

公元前, 人工栽 培蔬菜约16 种, 公元5 世纪约31 种。在历史进程 中, 有些种类继续栽培, 有的退出了菜园, 目前栽培 的约209 种(含亚种, 变种)〔1〕。

每种蔬菜的分布与其 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不同地区其资源差异很大, 形 成了南方蔬菜与北方蔬菜, 城市蔬菜与乡村蔬菜, 资 源富集区和贫乏区。

南方主要分布有小白菜(占该资 源总数7411% , 下同)、辣椒( 6517% )、菜薹( 9813% )、芥菜( 7215% )、豇豆( 7016% )、毛豆( 9715% )、苋菜(7117% )、蕹菜(9619% )、长茄及华 南型黄瓜, 还分布有大面积水生蔬菜及耐热夏季蔬 菜如冬瓜(6011% )、节瓜(9618% )、苦瓜(9510% )、丝瓜(9718% ) 和瓠瓜(7511% ) 等; 北方主要分布有 大白菜( 8011% )、胡萝卜( 6514% )、西葫芦( 8519% )、笋瓜( 8816% )、菜豆( 6414% )、韭菜(7813% )、大葱(8918% )、洋葱(7913% )、冬萝卜、圆 茄及华北型黄瓜。这种地理位置分布的差异性, 一方 面反映了人们的食用习惯, 更主要反映了在特定条 件和季节里, 只有某些蔬菜得以生长发育。

正是在这 种环境条件下, 由于自然进化和人工定向选择, 导致 了栽培种类的出现和新类型的分化。结球大白菜以 胶东半岛、辽东半岛为中心, 分化出了适合于海洋性 气候的卵圆型大白菜, 占大白菜总数的2514% , 集中 分布于山东省及辽东半岛; 以河南中部为中心, 分化 出了适于大陆性气候的平头型大白菜, 占总数的2615% , 集中分布于河南省、山东西部、山西、陕西南 部、江苏、湖北北部; 以冀东为中心, 分化出了适合于 交叉气候类型的直筒型大白菜, 占总数的3415% , 集 中分布于华北, 东北大部及西北东部; 小白菜以江苏 扬州为中心, 形成了油菜、乌塌菜、菜薹、菜心; 芥菜 以四川盆地为中心, 形成了多种类型, 向周围呈递减 扩散, 且有新类型分化出现。

8112% 的茎芥和6111% 的叶芥分布于西南地区。芥菜的16 个变种, 四川分 布有14 个, 近1 000份品种资源中四川有400 余 份〔2〕。

起源于埃塞俄比亚的甜瓜引至我国西北干旱 沙漠绿洲的新疆、甘肃等地产生了厚皮甜瓜的网纹 甜瓜和硬皮甜瓜, 起源于印度的甜瓜在华南产生了 薄皮甜瓜系统的越瓜(V ar. Conom on)、香瓜(V ar.m akuw a)、包瓜(V ar. ch ita)、香椽瓜(V ar. d ud ain) 及 菜瓜(V ar. f lex uosus)。这两个甜瓜系统形态不同, 对 气候适应性完全不同。

一般而言, 厚皮甜瓜东移难,西移容易; 薄皮甜瓜南移较难, 北移容易。自然资源 考察中发现, 云南分布野生茄子(性状变异范围大)、野生黄瓜及辣椒新变种, 神农架地区有特殊的豇豆、黄瓜、大蒜等资源分布, 充分表现了地理位置对资源。

关于农业方面的毕业论文,休闲农业毕业论文,农业毕业论文范文

2.论文查重后还能修改吗

高校论文查重后还能修改吗?参考答案自然是可以的,虽然大部分高校都规定学员们的毕业论文理应尽可能一次通过知网论文检测,但也可以给与一次挽救的机会。

因此,学员们在知网检测后还是可以开展论文修改的。除此之外,还一些学员们将会在初次递交论文检测后,对于于以前的毕业论文不比较满意,要想开展论文修改,也是可以的。

最先,对于于第一种状况,就是学员们将毕业论文递交知网检测后,重复率高过高,高于了学校规定的程度,那么,就是要依照知网检测报告开展论文修改,这早已不是能不能论文修改了,是必须要论文修改了,不然答辩的机会都没有了。一般的学员将会在前期对自己编写的毕业论文是不清晰该怎样着手开展论文修改的,我提议可以先应用Paperfree论文助手对毕业论文重复部分开展调节降重,不仅还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效率、节约宝贵的论文修改的时间,并且可以扩展论文的修改构思,一举两得。完成论文初稿后怎样进行修改?

另一方面,对于第二种状况,即学员们初次已经通过知网检测,有同学想评选优秀论文,但因为所编写的毕业论文依然有很多比较不满意的地区,一般那样的毕业论文我不是很提议开展大幅度的调节,但一些较小幅度调节是可以的,调节的力度不宜过大,不然假如一不小心到复查的时候,由于调节了大部分内容导致没法通过知网检测就尴尬了。

综上所述,大学知网检测后还能论文修改,我建议学员们在论文修改后,依然理应将毕业论文再递交至论文检测,将毕业论文递交至论文检测服务平台开展靠谱标准的知网检测,以防止浪费高校出示的知网检测机遇,毕竟机遇比较有限。

毕业论文,发表,农业

3.论文要写什么内容

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

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

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

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

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

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轻易激起读者的注重。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

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

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心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定句式。

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

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治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

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

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文章的层次。

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

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重: 1.准确。

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

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

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

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假如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啰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

农业毕业论文发表

农业景观毕业论文(求环境生态学论文,3000字以上)

1.求环境生态学论文,3000字以上

(一)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也是一个能源大国,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经济突飞猛进,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逐步实现小康社会,在这几十年中我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也重视着生态保护,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使我国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

主要表现在: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取得进展;长江、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全面实施;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启动;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但是瑕不掩瑜,全国生态环境状况仍面临严峻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水土流失严重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等省区的东北黑土区,为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经测定,东北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表土0.4~0.7cm,初垦时黑土层厚度一般在80cm左右,垦殖40年后减至50~60cm。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黑土层已完全消失,露出下层黄土,当地称为“破皮黄”。

分布于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的西部草原区。由于干旱少雨,超载过牧,过度开垦,草场大面积退化,沙化严重,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重庆、陕西、甘肃及西藏等省区市的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

由于人地矛盾突出,坡耕地比重大,水土流失问题近年来非常严重,水土流失既是土地退化和生态恶化的主要形式,也是土地退化和生态恶化程度的集中反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全局性的和深远的,甚至是不可逆的。 一是导致土地退化,耕地毁坏,使人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地矛盾突出,严重的水土流失又加剧了这一矛盾。我国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平均每年约100万亩。

北方土石山区、西南岩溶区和长江上游等地有相当比例的农田耕作层土壤已经流失殆尽,母质基岩裸露,彻底丧失了农业生产能力。根据这次科学考察,按现在的流失速度推算,50年后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将丧失殆尽;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增加一倍。

二是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我国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进入河流、湖泊和水库,削弱河道行洪和湖库调蓄能力。

黄河水患的症结在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950~1999年下游河道又淤积泥沙92亿吨,致使河床普遍抬高2~4m。辽河干流下游部分河床已高于地面1~2m,也已成为地上悬河。

全国8万多座水库年均淤积16.24亿m3。洞庭湖年均淤积0.98亿m3。

泥沙淤积是造成调蓄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由于水土流失使上游地区土层变薄,土壤蓄水能力降低,增加了山洪发生的频率和洪峰流量,增加了一些地区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机会。

泥石流是水土流失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陡峭的地形、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和高强度降雨是形成泥石流的三个必要条件,植被破坏、陡坡开荒、生产建设过程中的乱挖乱弃等不合理活动都会导致径流增加,加大泥石流发生的频率,扩大泥石流的规模,加重危害程度。

关于农业方面的毕业论文,休闲农业毕业论文,农业毕业论文范文

2.园林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探析 张毅川; 乔丽芳; 姚连芳; 董颖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7-08-15 期刊 2 234

观光农业园设计 王海龙; 单成海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2-30 期刊 2 266

19 观光农业园景观审美特色研究 彭钟 武汉理工大学 2006-04-01 硕士 2 243

20 观光农业园结构要素的功能评价与选择研究 黄冠军 南京农业大学 2006-05-01 硕士 1 202

25 论观光农业园(区)规划 陈宇 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 2008-12-01 会议 0 0

26 论观光农业园中的人-境关系 余压芳; 刘建浩; 胡长龙 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 1998-06-01 会议 0 10

以上是专业数据库查到的部分文献,您可以去这里免费求助资料篇目的全文:

文献检索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经组织好的大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并获取特定的相关文献的过程。。一般的论文资料检索集合包括了期刊,书籍,会议,报纸,硕博论文等等。

农业景观毕业论文

农业方面的本科毕业论文(农业大学毕业论文格式?)

1.农业大学毕业论文格式 ?

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记录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文献,也是学生申请学位的基本依据。为保证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特制定《沈阳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与格式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结构

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结构是:

1.前置部分:包括封面、任务书、选题审批表、指导记录、考核表、中(外)文摘要、关键词和目录等。

2.主体部分:包括前言、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等。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要求

(一)前置部分

1.封面:由学校统一设计。

2.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由各教学单位负责安排,并根据已确定的论文(设计)课题下达给学生,是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从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依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包括课题名称、学生姓名、下发日期、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与要求、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进度和起止时间等。

3.论文(设计)选题审批表

4.论文(设计)指导记录

5.毕业论文(设计)考核表

指导教师评语、评阅人评审意见分别由指导教师和评阅人填写,答辩委员会意见、评定成绩以及是否授予学士学位的建议等材料应由答辩委员会填写。

6.中(外)文摘要

摘要是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内容及结论的简明概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其内容包括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试(实)验方法、结果、结论和意义等。中文摘要不少于400字;英文摘要必须用第三人称,采用现在时态编写。

7.关键词

关键词均应为专业名词(或词组),注意专业术语的通用性,数量一般为3-5个;外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8.目录

目录由论文(设计)的章、节、附录等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

(二)主体部分

1.前言(引言或序言)

简要说明本项研究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学术、实用价值),本项研究的前人工作基础及其欲深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方法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

2.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设计)的核心部分,应占主要篇幅。正文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书写工整,符合学科及本专业的有关要求。论文(设计)中的用语、图纸、表格、插图应规范、准确,量和单位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不得使用已废弃的单位。凡有法定符号代表量和单位的,均用法定符号表示,引用他人资料要有标注。

(1)农科类

农科类毕业论文的正文部分,一般应包括:

a.材料与方法

材料主要描述用于试(实)验的生物、试剂、工具及主要配套用具等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方法包括试验的设计方案和主要仪器安装,操作方法以及与试验有关的环境条件等。

b.结果与分析

结果与分析部分指对本试(实)验观测所获得的数据(现象、图像),经过初步整理加工,对其结果进行逐项(条)分析,用文字加以表述。这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需要较详细、实事求是地阐述。

c.结论与讨论

“结论”是指对试验结果分析后的概述,一般是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先后归纳成结论性条文。“讨论”通常是对某些不成熟的结论,或经过本试验尚不能做出明确结论的现象或问题,加以推断性的解释。有的甚至对与前人持有不同观点的结论,发表商榷性意见,同时还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农科类毕业论文总字数在10000字以上。

关于农业方面的毕业论文,休闲农业毕业论文,农业毕业论文范文

2.农业大学毕业论文格式要求范例是怎样的呢?

1、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由学院提供参考题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论文(设计)题目。

学生也可根据自己学生、工作中的体会或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报学院批准。 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应是现实生产、生活中有价值的问题,题目应侧重于理论应用类型或理论研究类型,要有个性化。

2、对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基本要求 1.文献资料的查阅 根据选定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查阅、检索有关的国内、国外文献资料,充分了解本领域内的现状与发展。在查阅文献资料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鉴别、判断归纳的能力。

2.撰写要求 ①在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应体现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释、解决社会现实生少右或生产活动中,或个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说理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

②计算机应用,动物科学,食品科这等专业的学生可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应有设计图纸的要求,需要进行试验的,要有试验内容的设计方案,试验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 ③不可将毕业论文写成“调查报告”,“工作总结”,主要反映实际现状与问题,缺乏理论深度,与所学专业知识缺乏有机联系。

④文字表述。注意毕业论文的结构应严谨,层次应清楚。

语言要朴实、简练,注意学习使用科研论文特有的科学语言,不可过于繁琐,不可使用过于夸张虚饰、感情色采过于浓重的文学语言。 ④规格 毕业论文的正文字数一般应为8000字至10000字。

正文前应有200字左右的论文提要。正文中的引文,数据应注明出处。

说明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语言应精炼。论文正文前应有前言,内容为该研究工作在现实生活与国民经济中的实用价值、理论意义,本研究主题范围内国内外已有文献综述,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着重反映论文研究工作范畴,研究方法,并将调查、研究中所得材料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提出论点,要突出创新。正文后面应附有主要参考文献资料的目录。

文献资料的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名、期刊名、年份、期数。

毕业论文,本科,农业

3.谁有农业技术的毕业论文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 摘要: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本文介绍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概况,论述 了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方法,提出了农作物秸秆未来综合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基本途径 近几年来,为实现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全国各 地大力推广联合收获、秸秆还田、青贮氨化、秸秆加工颗 粒饲料、秸秆养殖蚯蚓等秸秆加工利用技术,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

特别是通过实施秸秆还田与禁止焚烧,开展 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目前真正 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不多,大部分农作物秸秆(全国约有 5亿t)尚未得到合理利用,仅靠单一技术和小规模生产 加工方式,不能把秸秆全部充分利用起来,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都很低,秸秆综合利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

1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技术 1.1秸秆饲料化技术 农作物秸秆虽然所含营养成分低,粗纤维含量高 (31%~45%),蛋白质含量少(3%~6%),但是,经过 适当的加工处理,补充适量的粗饲料和其他必须营养物 质,仍能满足牲畜的各种营养需要。我国具有利用农作 物秸秆饲养畜禽的传统,并由此培育出了具有高繁、耐 粗饲的诸多优良畜禽品种,同时建立了一整套的秸秆饲 料化技术。

因此,利用秸秆养殖,仍是发展畜牧业的一条 重要途径[2]。 1.1.1物理处理技术方法利用人工、机械、热、水和压 力等作用,通过改变秸秆的物理性状,使秸秆破碎、软 化、降解,从而便于家畜咀嚼和消化的一种加工方法。

实 践证明,秸秆未经切短,家畜只能采食40%~60%,而 经过切短或粉碎后的秸秆,可以几乎全部被家畜采食。 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切断与切碎处理、揉搓处理、软 化处理、热喷处理、膨化处理、颗粒处理及碾青处理等方 法。

1.1.2化学处理方法利用一些化学物质来处理秸秆, 在打破秸秆营养物质障碍的同时,提高家畜对秸秆的利 用率。实验结果表明,秸秆氨化后可提高消化率约10%。

秸秆氨-碱复合处理后,麦秸的消化率可提高到66.5%, 稻草的消化率提高到71%。同时,动物的采食量大幅度 增加。

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碱化处理、氨化处理、酸化 处理、氧化剂处理、氨-碱复合处理和碱-酸复合处理等 方法。 1.1.3生物处理方法利用有益的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和酶等,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解秸秆中难以被家 畜消化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一种方法。

据实验测定,麦 秸微贮处理后,干物质体内消化率可提高24.14%,粗 纤维体内消化率提高43.77%,有机物体内消化率提高 29.4%。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自然发酵法、微生物发 酵法、酶解技术等。

1.2秸秆养殖蚯蚓技术 将秸秆经过粉碎堆制处理后,作为蚯蚓饵料饲养蚯 蚓。蚯蚓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粗蛋白,不仅可用来 补充畜禽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还可入药。

实践证明,25~ 30 kg秸秆饵料可以生产1 kg鲜蚯蚓,并可获得70% 蚯蚓粪。蚯蚓粪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含有很高的有机 质、腐植酸、氮、磷、钾,并含多种微量元素和氮基酸,是 植物生长最需要的养料[3~4]。

1.3秸秆作为基料生产食用菌技术 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不仅来源丰 富,价格低廉,而且,可以缓解诸如棉籽壳等其他基料日 渐紧缺且价高而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问题,大大增加了食 用菌生产原料的来源。同时,生产菌菇后的菌糠是一种 富含营养的菌体蛋白饲料,既能作为饲料过腹还田,也 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直接还田。

1.4秸秆还田技术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镁、硫 和微量元素,将其通过机械或生物性处理后直接还田, 能够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 品的产量和质量。这项技术主要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 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压扁还田和堆沤还田 等形式。

1.5其他 1.5.1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纤维中的碳 约占40%以上(如小麦、玉米等),是很好的能源物质。 该项技术主要有秸秆的生物质气化技术、秸秆焚烧发电 技术和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等。

另外,还利用秸秆原料经 烘干或晒干、粉碎,隔绝空气下加热得到固体木炭,加工 成多种型炭。 1.5.2秸秆工业化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工业 制品的原料,除了作造纸原料外,还可以秸秆中的纤维 作为原料加工纤维密度板、植物地膜等产品;以秸秆为 原料制造餐具、包装材料;利用秸秆中的纤维和木质作 为填充材料,以水泥、树脂为基料压制成各种类型的纤 维板、轻体隔热墙板等产品[4~5]。

2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丰收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带来的生活用燃料的改变,秸秆的积累越来越多, 加上农村综合开发利用秸秆的技术相对落后,秸秆科学 转化的速度和数量缓慢,导致目前大量秸秆在田间即被 付之一炬。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危害人民的身体健 康,而且影响交通安全。

因此,必须加大作物秸秆的开发 利用力度,寻找一条彻底解决农作物秸秆浪费和综合利 用率低的问题的最佳途径。根据我国目前秸秆开发利用 的现状,要从根本上解决秸秆开发利用问题,必须做好 以下几方面工作。

4.求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本科毕业论文

前言“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同于以往的概念,具有明显的时代意义:首先,“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城市支持农村的新背景下提出,体现了统筹城乡的思想;其次,明确了城乡关系,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第三,对于解决我国村庄建设的难题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过程和阶段,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其新农村建设内容、重点、模式、方式、方法和目标上都应该有所不同。2006年,我国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确立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围绕着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内涵、建设途径、基本思路等方面,本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作了初探,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建设社会主义系农村的要求包括: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统筹城乡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发展农村公共设施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突出解决的问题,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新农村建设中要解决的又一个重点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其基本思路是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城乡统筹的主要内容和统筹重点1、城乡发展规划统筹要先行根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城乡统筹发展必须科学规划,即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进行分阶段安排,使之有步骤地加以实施,使规划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①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即通过对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科学规划,找准加快农业生产发展的途径。

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即通过农村的交通、通讯、饮水、用电、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的规划和建设,为农村发展打好物质基础。③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规划:即通过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逐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④村社环境治理规划:即通过对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规划和建设,逐步实现农民生存环境的改善。⑤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即通过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树立现代化文明的生活理念。

⑥政治文明建设规划:通过乡村管理体制及民主制度的规划和建设,发扬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保障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2、城乡产业发展统筹是重点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的现代化,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十一五”期间,不仅工业要转变增长方式,农业也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协调粮食与其它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要协调农业与非农业的关系,实现我国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

3、城乡资金投入统筹是关键多年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体制造成了城。

5.要写论文,是关于农业的,应该调查什么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更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为农业推广、农村发展、涉农企业和管理部门培养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根据这一精神,提出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 一、论文选题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结合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实际问题,直接来源于农业生产实际的技术难题,或者是有明确具体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的研究题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的研制与开发,也可以是农业推广、农村发展某一具体领域的理论研究与探讨,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技术项目,也可以是某一项目的子项目,或者是导师承担的应用型研究课题。

二、论文质量 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推广、农村发展问题的能力。论文内容要有新见解,要具有应用价值,并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具有创造这些效益的可能性。

三、论文形式 1.农业新技术项目设计与推广实施 2.社会调查研究论文 3.技术性研究论文 4.推广理论研究性论文 四、论文评审与答辩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且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的评审与答辩。学位论文应有两位专家“盲审”,若其中有一位专家认为论文不合格,则需要修改论文,半年后再申请评审。

若两位专家均认为论文不合格,则修改论文至少一年,一年后再申请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 为进一步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规范学位论文的撰写、打印,并便于储存、检索、利用及交流等,特制定如下要求: 1.目录: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

2.题目:应概括整个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当、简明、引人注目、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20字以内。 3.中文摘要及关键词:约200—500字,以简明的语言概括论文工作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及最终结论。

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见解。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4.引言或前言:阐述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对本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有针对性地简要综合评述和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等。 5.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

写作内容可因研究课题类型而不同。一般包括:(1)理论分析;(2)研究方法或设计方法;(3)研究结果及讨论或设计项目成果。

引言(前言)和正文凡是引用文献处,应在引用句后括号内标明该引文的作者及该文发表的年代,示例为:*****(李四,1998)。 6.结论与建议:结论应该明确、精炼、完整、准确。

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应认真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在本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己的新见解的意义,也可以在结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技术方法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7.参考文献:列出经阅读并直接引用的文献,中外文献分开。文献按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列出作者、题目、期刊名称、年份、卷数、期数和页数,书籍还应注明出版单位和年份。

外文文献应列出原名。 8.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同,不超过300个实词,应有英文题目,第二行写研究生姓名;第三行写导师姓名;最下方一行为关键词。

9.附录:包括未列入正文的必要表格及公式推导。 10.致谢:对导师及对论文有帮助的有关单位和个人都应表示谢意,字数不超过300字。

注: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必须用中文书写,用计算机双面A4纸打印,字迹清楚,标点符号正确。

论文的版心按“研究生论文排版要求”进行排版。 学位论文封面采用统一格式,由指定印刷厂统一印制。

分类号 单位代码 10113 学号 山西农业大学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题目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中国山西太谷 2006年 月。

6.有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论文吗

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论文: 一、世界优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特点 1、推广主体的多元化 以日本和荷兰为代表的国家采用政府专职部门主导推广的工作方式。

由政府农业部门着手建设农业推广体系,根据明确的上下级来分工,体系建设已经较为完善。农业科研单位帮助推广工作的具体实施。

以韩国为代表的国家采用的科研单位来主导推广的工作方式,将推广的工作职责赋予科研单位,有利于一体化工作的推进,省去了与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交流时间,更加简便。 2、推广形式多样化 第一,推广员主导的方式。

将推广工作具体到基层的推广员身上。农民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推广机构反应推广员的工作情况好坏,农民的意见对于推广员的工作成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推广员在工作时不会有丝毫懈怠。第二,农民参与式。

将农民主动吸引进入到农业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中来,推广人员和农民共同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将农业技术较好地传递到农民手中,保证了推广工作的效率。第三,培训结合访问。

先由推广人员向专家学习先进的科技,再由推广员向农民服务,这一方式已经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广开来。 二、建设离石区农业技术推体系的建议 离石区为了推动农业技术的推广,已经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从现实效果来看并不是十分理想。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推广体系呈现出“一元化”,已经不适用于现阶段农业推广需要。我们必须要结合离石区的现实情况,将“多元化”概念灌输到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中去。

1.将农业科研单位确立为主体 农业科研单位中有着众多的科研人才和大量的先进农业技术,有着软件方面的独特优势,我们要充分借鉴世界上先进的经验进行实践探索。首先,农业科研单位是创新的开端,离石区要以优厚的条件吸引大量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入单位,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农村地区进行广泛的讲座和宣传,必然会对当地的农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其次,农业科研单位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根据调查显示,离石区的农业推广体系在政府主导下,由农业科研单位积极负责具体工作,并号召农业企业和农业组织参与到推广工作中来,为多元化的推广体系建设筹措多方力量。离石区政府应该从制度上给予农业推广机构相应的保障,并供应充足的资金供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鼓励农业科研单位积极深入到农民家中和田间为农民朋友热心讲解新兴农业科技,并全程指导农业科技具体生产。

寻求适合本地农业发展的大型农目并积极引入,以大型项目的实践带动农业科技在本地快速贯彻。 2.重视农业组织的作用 农业组织广义上包括农业企业和农业产业以及经济组织等等不同类型的组织。

它们是与农业生产和农民朋友们关系最亲近的组织,为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用。如果充分利用好这些组织资源,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将变得更加容易。

目前,这些组织并没有统一工作的协调结构,它们的工作更多地显示出各自为战的特点,因而容易出现片面性和随意性的缺陷,其工作效用并没有得到最大发挥。离石区政府应该充分扶植农业组织发展,鼓励农业组织与农业科研单位强强联合,为科研单位的技术推广做好辅助工作。

具体来说,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秩序,督促其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基础上讲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技术推广上。其次,提供相关的法律保护,确立农业组织工作的合法性,尽快出台保障农业组织快速发展壮大的章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向多元化方向及时转变,以农业科研单位为工作主导,结合农业组织的辅助作用,保障现代化农业生产更快在离石区开展起来,为离石区的粮食安全与农业经济贡献坚实的力量。 作者:任文斌 单位: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畜牧兽医局。

7.农业经济学论文题目有哪些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

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

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文章的层次。

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目录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

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重:1.准确。

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

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3.完整。

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

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8.求文档: 农学开题报告例文

石河子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学生姓名: 学 号: 学 院: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职 称: 毕业论文(设计)起止时间: 2009年 3月-2011年5月至6月 一、课题来源的项目名称及项目来源 课题名称: 课题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 二、课题的立项依据 (一)研究的意义 水是农作物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资源,作物根系是土壤水分的直接吸收利用者,当受到土壤水分胁迫时,作物根系[1]首先感到并迅速发出信号,使整个植株对水分胁迫做出反应,同时根系形态结构、化学成分等根系组成也发生相应变化,并影响作物地上部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

研究作物根系对认识和调控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根区水分是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

当土壤水分发生变化时,作物根系最先感受并通过一定途径使地上部对水分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同时根系在自身形态结构、吸收功能、生理活性以及化学成分的数量和质量也发生相应变化。因此,通过对作物根区水分对作物根系生理机制效应的研究,对调控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膜下滴灌技术由于其灌灌溉周期较短,土壤耕层内的含水量可始终保持在作物所需要的含水量适宜范围内,更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利用及作物生长发育。由于膜下滴灌为番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气热及养分环境,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根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影响番茄根系生长,进而影响地上部植株生长发育。

然而,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对滴灌技术本身[2,3, 10]的研究,有关加工番茄膜下滴灌节水高产的生理机理研究较少,基础研究薄弱限制了膜下滴灌技术节水增产潜力的发挥。探求以土壤水和作物关系为中心的农田水分管理,不仅对发挥番茄膜下滴灌节水高产的潜力具有重要指导及借鉴意义,而且从长远看为将来滴灌的应用及推广探索积累宝贵的理论及实践经验。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根系是固着植物并从土壤等基质中吸收和运输水分、养分等营养成分的器官,是土壤资源的直接利用者和产量的重要贡献者[4,5,10]。早在十八世纪初,德国的海尔斯(Halls,1724)[8]就开始了对植物根系的研究,在其后的100多年里,研究一直非常缓慢,开展的研究较少,直到上世纪世纪30年代,Weaver较系统地研究了10多种作物的根系生长过程,并指出“要科学地理解作物生产,就必须全面地认识作物根系发育、根群分布、不同生育时期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活力以及不同环境下根系的变化”,由此根系的研究才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国际上已将根系研究作为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生产力的一个极具潜力的基础性科研课题。

作物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状况取决于不同土层中的根系分布、吸水速率及土壤有效含水量,其中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的吸收和消耗有着密切关系,并在土壤水分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6]。Weaver指出,作物的生产与根系的发育、根群分布、不同生育期的根群分布以及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根系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根系生长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作物的产量。

关于根系分布的研究、作物根系与根区水分的关系以及水分胁迫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7]。 尽管前人对棉花、小麦、水稻等作物的根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不同供水条件下加工番茄根区水分变化,对根系结构的影响尚不清楚,根系结构的改变是如何影响到作物系统及产量形成的,基于此,本研究开展土壤含水量对番茄根区水分变化根系结构对植株地上部调控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加工番茄高产高效的水分生理机理。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试验点概况 2009年试验在石河子大学农学系试验站(44°18´N,86°03´E,海拔440m)进行,前茬为棉花地,土质为沙壤土,播前土壤有机质为2.08%,全氮0.75g/kg、速效磷42.6 mg/kg、速效钾205 mg/kg、碱解氮70mg/kg。

60cm土层平均土壤容重为1.36g/cm3,田间持水量24.1%,地下水位3.0m左右。 (二)水分处理设计 水分处理从开花初期开始,设6个水分处理。

不同处理随生育期推进各设三种土壤含水量(见表)。灌溉上限为相对田间持水量的95%。

在试验实际实施过程中又难以根据严格控制灌水下限,故各处理均设有一个范围,如灌水临界范围定为45%-50%占相对田间持水量(SWR)百分比,各处理土层(0-60cm)含水量达到该阶段计划土壤湿润层的相对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时即开始灌溉,故每次灌量为225 m3•hm-2。水分处理如表1所示 表: 表1加工番茄水分试验处理 滴灌方式 开花期~红果期SWR% 成熟期 SWR% DI (1) 40-45 75-80 DII (2) 55-60 75-80 DIII (3) 70-75 60-65 DI (4) 40-45 60-65 DII (5) 55-60 60-65 DIII (6) 70-75 60-65 注: 开花期:整个番茄田中50%的番茄植株第一花序开花的日期;红果期:整个番茄田中50%的番茄植株前三个花序出现第一个成熟变红果实的日期;成熟期:从红果到最后采收所持续的时间。

D为膜下0厘米滴灌,如果是正常滴灌,就把D去掉,就写Ⅰ、Ⅱ、Ⅲ就可以了。 (三)试验方法 本试验中番茄栽培方式为覆膜人工穴状直播,膜宽90cm,实际。

9.求一篇2000字以上的精准农业论文,谢谢

精准农业 2003-9-15阅读次数:279次 传统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遗传育种技术,以及化肥、农药、矿物能源、机械动力等投入的大量增加而实现。

由于化学物质的过量投入引起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下降,高能耗的管理方式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资源日显短缺,在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这种管理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一种新颖农业生产管理思想的诞生,从而产生了对农作物实施定位管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量投入等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思想,进而提出了精准农业的概念。

精准农业是一种基于空间信息管理和变异分析的现代农业管理策略和农业操作技术体系。 它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状况的空间差异,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在对耕地和作物长势进行定量的实时诊断,充分了解大田生产力的空间变异的基础上,以平衡地力、提高产量为目标,实施定位、定量的精准田间管理,实现高效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和改善环境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

显然,实施精准农业不但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农业现实生产力,而且是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因而精准农业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农业科技发展的前沿,是科技含量最高、集成综合性最强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技术之一。

可以预言,它的应用实践和快速发展;将使人类充分挖掘农田最大的生产潜力、合理利用水肥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成为可能。 实施精准农业也是解决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确保农产品总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产品品质和质量、资源严重不足且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有效方式,将在世纪之交成为我国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

一般而言,基于知识和先进技术的现代农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至少包括以下方面:地理信息技术(GIS、RS、GPS)、生物技术、农业专家系统ES、决策支持系统(DSS)、工程装备技术、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等。 我国当前面临农业资源匮乏、农田环境污染严重,另外加入WTO农业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在我国实施精准农业示范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由国家计委和北京市政府立项实施的小汤山(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现代科技示范园内)精准农业示范工程项目中,项目承当单位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及合作单位率先开展了大规模、高水平的试验和探索。 赞同 6| 评论(2)。

农业方面的本科毕业论文

农业设施专业毕业论文(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导论论文)

1.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导论论文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是指设施农业的完整科学体系和生产体系,研究设施农业的生产理论与技术、生产对象的生理生态、设施结构与材料、环境调控技术与装备等内容,利用必要的设施和设备,为生产对象创造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实现设施农业的优质高产高效生产。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较完善的现代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的现代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技能,能从事设施农业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产品制造、产业开发、技术推广、经营管理及教学和科研等工作,有较宽广适应性和一定专业特长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农业设施设计、制造和安装、设施环境调控、传感与测试技术和工程、种苗工厂化生产、设施作物栽培和育种、设施农业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加实验和实习等教学环节,具有农业设施设计、建造、管理和设施作物栽培,管理、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苗繁育、设施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3.掌握农业工程方面必要的工程理论、知识,熟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掌握温室环境控制和温室设计建造的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具有较强的温室设计能力。

4.掌握设施园艺为主的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环节,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5.熟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工厂化育苗、设施栽培、设施养殖、农产品产后加工等,具有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能力。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进行农业科学试验的能力。了解国内外设施农业、农业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

培养对象

本科、四年

开设院校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学士)、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学士)、甘肃农业大学(农学学士)、华中农业大学(农学学士)、沈阳农业大学(农学学士)、南京农业大学(农学学士)、华南农业大学(农学学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学士),河北农业大学(农学学士)、红河学院(农学学士),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学士)青岛农业大学(农学学士)、新疆农业大学(农学学士)、河海大学(工学学士)、福建农林大学,海南大学(农学学士),安徽农业大学(理学学士),四川农业大学(农学学士)河南农业大学(农学学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等

主干学科

园艺学、农业工程学、土木工程学

主要课程

①农业类: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气象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农业设施环境控制、设施栽培学原理、设施栽培学技术、农业设施设计制造、设施农业工程概预算、无土栽培、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与管理、工厂化育苗

② 工程类:静力学、动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水力学、土力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子电工基础、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水利学试验、土力学试验、结构力学试验、水土资源规划与管理、现代灌排原理与技术、环境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与肥料学、农业环境学、设施农业工程、设施种植和养殖、设施农业环境控制、设施农业经营和管理等。

G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实习、军事技能训练、劳动技能训练、社会实践、专业文献综述训练、教学实习、科学研究基础训练、专业综合能力测试、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

H 主要专业实践:设施作物形态特征、生长发育、植株管理、杂交和选种、生产管理、设施类型和结构参数、温室设计与构造、设施安装和营建、设施环境检测和调控、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设备与技术、设施作物产品采后处理等。

J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毕业生可在植物科学类、工程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如栽培生理生态、遗传育种、设施设计与改良、设施环境工程与环境调控、设施生产技术、无土栽培、资源综合利用等方向深造。

K 本专业为2003年教育部批准成立,2008有第一届毕业生。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到设施农业生产领域、产前和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及产业化生产领域的有关企业、信息咨询公司、国家农业管理部门、农业教育机构,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的生产、科研、设计、推广、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深造情况

学生毕业后,可以报考园艺学、蔬菜学、农业建筑环境与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生。

休闲农业毕业论文,关于农业方面的毕业论文,农业毕业论文范文

2.周口市农业设施可持续发展论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周口市依托充沛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农业生产发展迅速,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产粮大市。随着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引导,周口市把握自身发展优势,积极打造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但近年来,周口市农业生态环境不乐观,影响着农业发展。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生产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人们环保意识薄弱等因素限制,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内外部的一些污染源更是直接破坏着农业生态环境。这种大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形下,制约着周口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研究周口市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对周口市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业生态环境概念、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此基础上概括延伸出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与特征,即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优化农业发展方式,两方面共同作用达到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其次,对周口市农业生态环境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周口市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指出农业内外部污染源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紧接着,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运用Eviews软件,分析周口市农业生态环境内外部污染源的“EKC”曲线特征。最后,根据上文的分析,提出符合周口市实际情况的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设施,农业,专业毕业论文

3.那个朋友给我找一个农业方面毕业论文的范本

摘要: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做到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让农村的“三个文明”共同发展,最终变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关键字:新农村 新产业 新村镇 新农民 新组织 新风尚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综合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不仅仅是一个村镇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村民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是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动态概念。

从发展阶段上看,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一次引起普遍关注,相比而言,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农村应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从不同区域来看,由于现实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在新农村建设中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

结合一些地区近年来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代表们认为,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应体现“六个新”,即新的生产力和收入水平、新的农村居住环境、新的农村社会保障、新的农村文化教育、新的农村道德规范、新的农村村容村貌,也就是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收入增加、生活安康、设施改善、环境整洁、生态良好、社会文明的农村。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2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1.3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1.4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设施农业与装备这个专业有前途吗

1、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设施农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抄本技能,能在设施农业科学与设施农业工程等方面从事生产、设计、袭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2113应用型人才。

2、本专业学制四年,主要课程有植物学、生物化学、土壤肥料学、畜禽养殖学、动物医5261学、设施园艺学、设施植物保护学、工程力学、农业设施设计基础、设施农业环境学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课程教学实习、专业4102实践、专业综合实践、毕业1653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本专业毕业生可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5.设施农业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作用与意义有哪些

1 农业设施发展意义 设施农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设施的基础之上的,设施农业能够对土地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且能够将土地产出率有效提高,将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劳动生产率予以提高,从而增加了农业的效益、素质以及竞争力,这是新时代对于新型农村经济的要求,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立足市场,应对激烈竞争的选择,保障农产品供给以及农业的发展,同时设施农业是农民创收的重要手段,是对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强的有效途径。

1.1 农业发展以及建设的转变需要建立在设施农业的发展基础之上 设施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重要标志,主要优势集中在其生产具有较高的集约化,其技术含量较高,且产品质量高、种植效益明显优于传统种植效益,具有高产高效以及节能节水、高产高效的特点,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资源利用率的充分性和土地出产率的保证上起着推动作用,另外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1.2 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城镇化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占用,耕地越来越少,因此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中创造最大的农业效益是目前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农民关注的问题便是如何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更多的收益,那么设施农业、观光旅游农业、以及精品化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城市郊区农业以及都市农业不但要担负起农业生产的作用,同时也要为城市绿化做贡献,不但成为市民的菜篮子,同时也要成为观光旅游点,为城乡一体化转变奠定基础,为农民增收。

因此设施农业发展就奠定了优质高效、高产高质的农业基础。此外,设施农业能够有效利用生物潜能以及自然环境,在对质量予以保证的前提下大幅度的提高产量保证农产品供应稳定。

因此,设施农业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的风险抵御能力,且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是保证养殖业以及种植业效益的途径,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

1.3 有效保证产品供给以及食物安全 设施农业的发展还能够影响农业病虫害,有效降低农业病虫害威胁以及不利影响,从而减少使用农药的次数,建立无公害农业。农业的设施化建设过程其实就是农业的标准化建设过程,在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能够使用多种先进手段,在培育、施肥以及耕作上采用集约化、程式化、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精准用肥、减少污染。

设施农业能够对环境进行有效的调控,有效增加农产品质量以及产量,有效保证其供应的连续性以及产品的鲜活性。设施农业不但对于农业发展的效率有所促进,同时能够不断的改善食物的安全性,是对民生的改善,是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

2 发展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生产结构中,土地要素是最重要的。承包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原本紧张的耕地被再次细分,以至于农业经营规模小、交易成本高、分布不集中,缺乏规模优势,而且种植的蔬菜品种多而杂。

经营0.33hm2以下耕地的农户占农户总量的大多数,而经营较大规模耕地的农户却很少。多数大棚是由“原子化”的农户经营,在良种选用、技术升级、加工运输方面交易费用较高,阻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目前,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本相对匮乏,农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3 设施农业发展的技术保证 3.1 对农业的政策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创新,设施农业的发展特征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体质,主要以政府扶持为导向,同时社会投入以及自我累积为辅助的发展投入体质。

对于设施农业的发展,金融保险的应用时良好的平台建设的基础,通过农业运用上保险金融的投入,通过对递延担保限制的放宽,建立起风险基金,以此解决农业建设的金融问题。通过保险政策补贴,用以吸引资金流向,保证农业资金的保障,保险是保证农业不受风险冲击、影响的重要保障,能够使得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稳定性。

3.2 调整农业方式、结构,保证经济效益 3.2.1 农业结构主要的发展方向为,高效温室以及节能温室的引进,优良品种的培育,实现农业设施工程建设的优质工程,通过引进国际优良品种,尤其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品种,应当加大其性状培育;扩大蔬菜种植中设施农业的发展规模,提高农产品的生产力。在保温设施中,对厚墙体以及保温新能良好的半地下结构进行推广,另外在灌溉技术上实行新型的节水滴灌等方式;建立起优质蔬菜品牌,加快无公害农业建设。

3.2.2 调整品种结构,实现良种引进、示范、推广新突破种子是农业进步中最具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个优种,可以形成一个产业,打开一片市场,加快设施农业品种的更新换代,是抢市场、推动设施农业新发展的关键。

3.2.3 种植方式的调整,结合现代的设施农业以及良种良法方式,并比较其发展速度,可以发现,目前的耕作制度以及种植方式在创新上严重不足,且发展速度无法适应越来越高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民不具有先进的农业思想以及理念,在技术掌握上也都沿袭了传统的方法,播种时间集中,且上市时间集中,因此农业市场中的供需关系就会严重失衡,因此产生矛盾。

而设施农业的发展中,充分利用了多种类农产品特征,重视灵活的种植方式以。

6.农学毕业论文怎么写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是普通关注的问题,人们对于这一问题关注的目的在于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中华文化之所以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而不衰,可持续。近代工业文明以前是为农业文明。

KING称以中国为中心的农业为可持续农业。探讨中国传统农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天人关系。

从中得到启示。 天人关系指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1]在传统的中国人心中,农业中的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人、天、地、稼的关系。故《吕氏春秋·审时》说:“夫稼,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为之者,人也”。

其中天和地是大自然的代表,相当于现在人们所说的环境,人和稼生于天地之间,天人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过其中加入了稼的因素,稼同时具有自然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人按照需要与可能选择和种植作物。

传统农业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过去在研究农业史时,强调人定胜天,强调人对于环境的改造,过份地强调人及其技术的作用,而技术又过分地强调土壤耕作技术。原始农业中刀耕农业和耜耕农业阶段的划分;传统农业中北方旱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南方水田技术体系的形成等,都是主要以土壤耕作技术为依据来划分的。

现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重新用审视的目光看待人与自然环境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一些历史地理学家开始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甚至有学者重新祭起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大旗,[2]受此影响农业史研究中,一些学者过多地把目光指向环境及其变迁对于农业的影响,指向农业对于环境的破坏,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人对于环境的保护[3]与改造,更忽视了人对于环境的适应。这些都不符合中国传统农业发展历史的实际。

我们认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环境变迁也引起过中国农业的波动,但真正决定中国农业发展的是人对于环境的适应和改造。 一、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了环境对于农业的影响。

同时也注意到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各种因素对于农业的影响并不相同,具体说来,天和地对于作物的影响是不同的。古人将它归纳为“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地,即土壤。由于在构成环境的诸多因素中,土壤与作物的关系最为直接,因而也最先为人所注意。

古人认为作物的种类是由“地”来决定的。经常提到的例子是:“桔逾淮而北为枳,鸐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

[4]“菘菜不生北土。有人将子北种;初一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

有将芜菁子南种,亦二年都变。”[5]前者说“此地气然也”,后者说“土地所宜”。

地气和土地,指的都是土壤。土壤是导致变异的根源。

[6] 在土壤中首先注意到的是土壤上生长的植被。《师旷占术》曰:“五木者,五谷之先;欲知五谷,但视五木。

择其木盛者,来年多种之,万不失一也。”《杂阴阳书》则将“五谷”和“五木”一一对应起来,有所谓:禾生于枣或杨,黍生于榆,大豆生于槐,小豆生于李,麻生于杨或荆,大麦生于杏,小麦生于桃,稻生于柳或杨。”

孔子也说:“平原大蔽,瞻其草之高丰茂者,必有怪鸟兽居之,且草可财也,如艾而夷之,其地必宜五谷。”植被不仅是土壤状况的标志,同时还可以用作改善土壤的物质。

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杂草“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并将“于草木茂盛时芟倒,就地内罨腐烂也”,称为“草粪”。还有意识地种植一些豆科植物充当绿肥。

民族学调查表明,中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在进行刀耕火种的时候,首先选择林地而不是草地去作为土地,而在林地的选择方面主要考虑的是林木的长势和种类,而不是土壤的质地。决定什么地种什么庄稼也是根据树木,而不是根据土壤。

其次是土壤的性状(颜色、手感、水份、土壤中的生物活动等)。禹平洪水之后,茫茫禹迹,划为九州,九州的土壤,各不相同,《尚书·禹贡》言之凿凿。

不同的土壤进而有不同的农产品,《周礼·职方氏》记载甚详。《管子·地员》说:“九州之土,为九十物。

每州有常而物有次。”书中还具体指出了九州土壤性状及适宜种植的作物。

被李约瑟等称为是最早的地植物学著作。由于决定适宜作物的是土壤而不是行政区划,所以元代孟祺在《论九谷风土及种莳时月》又做了这样的发挥:“苟涂泥所在,厥田中下,稻即可种,不必拘以荆、扬。

土壤黄白,厥田上中,黍、稷、粱、菽即可种,不必限于雍、冀。坟、垆、黏、埴,田杂三品,麦即可种,又不必以并、青、兖、豫为定也。”

再次是地势。或认为《禹贡》中的“厥田中中”、“厥田中下”等,指的就是地势。

“凡草土之道,各有谷造,或高或下,各有草木。”植物的垂直分布也直接影响到了作物的分布,古人说:“三农生九谷”[7],所谓“三农”,郑司农(众)曰:“三农,平地、山、泽也。”

(郑)玄谓三农,“原、隰及平地”。“三农生九谷”,正反映了环境因素中地势对于作物的制约。

水流径于地。和土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水,有时水甚至是土壤的组成部分,如《禹贡》中所说的“涂泥”,其中的“泥”,实际上就是水和土的混和物[8]。

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发生变异的根源,所以古人又说:。

7.谁有农业技术的毕业论文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 摘要: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本文介绍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概况,论述 了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方法,提出了农作物秸秆未来综合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基本途径 近几年来,为实现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全国各 地大力推广联合收获、秸秆还田、青贮氨化、秸秆加工颗 粒饲料、秸秆养殖蚯蚓等秸秆加工利用技术,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

特别是通过实施秸秆还田与禁止焚烧,开展 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目前真正 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不多,大部分农作物秸秆(全国约有 5亿t)尚未得到合理利用,仅靠单一技术和小规模生产 加工方式,不能把秸秆全部充分利用起来,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都很低,秸秆综合利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

1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技术 1.1秸秆饲料化技术 农作物秸秆虽然所含营养成分低,粗纤维含量高 (31%~45%),蛋白质含量少(3%~6%),但是,经过 适当的加工处理,补充适量的粗饲料和其他必须营养物 质,仍能满足牲畜的各种营养需要。我国具有利用农作 物秸秆饲养畜禽的传统,并由此培育出了具有高繁、耐 粗饲的诸多优良畜禽品种,同时建立了一整套的秸秆饲 料化技术。

因此,利用秸秆养殖,仍是发展畜牧业的一条 重要途径[2]。 1.1.1物理处理技术方法利用人工、机械、热、水和压 力等作用,通过改变秸秆的物理性状,使秸秆破碎、软 化、降解,从而便于家畜咀嚼和消化的一种加工方法。

实 践证明,秸秆未经切短,家畜只能采食40%~60%,而 经过切短或粉碎后的秸秆,可以几乎全部被家畜采食。 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切断与切碎处理、揉搓处理、软 化处理、热喷处理、膨化处理、颗粒处理及碾青处理等方 法。

1.1.2化学处理方法利用一些化学物质来处理秸秆, 在打破秸秆营养物质障碍的同时,提高家畜对秸秆的利 用率。实验结果表明,秸秆氨化后可提高消化率约10%。

秸秆氨-碱复合处理后,麦秸的消化率可提高到66.5%, 稻草的消化率提高到71%。同时,动物的采食量大幅度 增加。

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碱化处理、氨化处理、酸化 处理、氧化剂处理、氨-碱复合处理和碱-酸复合处理等 方法。 1.1.3生物处理方法利用有益的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和酶等,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解秸秆中难以被家 畜消化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一种方法。

据实验测定,麦 秸微贮处理后,干物质体内消化率可提高24.14%,粗 纤维体内消化率提高43.77%,有机物体内消化率提高 29.4%。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自然发酵法、微生物发 酵法、酶解技术等。

1.2秸秆养殖蚯蚓技术 将秸秆经过粉碎堆制处理后,作为蚯蚓饵料饲养蚯 蚓。蚯蚓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粗蛋白,不仅可用来 补充畜禽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还可入药。

实践证明,25~ 30 kg秸秆饵料可以生产1 kg鲜蚯蚓,并可获得70% 蚯蚓粪。蚯蚓粪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含有很高的有机 质、腐植酸、氮、磷、钾,并含多种微量元素和氮基酸,是 植物生长最需要的养料[3~4]。

1.3秸秆作为基料生产食用菌技术 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不仅来源丰 富,价格低廉,而且,可以缓解诸如棉籽壳等其他基料日 渐紧缺且价高而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问题,大大增加了食 用菌生产原料的来源。同时,生产菌菇后的菌糠是一种 富含营养的菌体蛋白饲料,既能作为饲料过腹还田,也 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直接还田。

1.4秸秆还田技术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镁、硫 和微量元素,将其通过机械或生物性处理后直接还田, 能够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 品的产量和质量。这项技术主要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 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压扁还田和堆沤还田 等形式。

1.5其他 1.5.1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纤维中的碳 约占40%以上(如小麦、玉米等),是很好的能源物质。 该项技术主要有秸秆的生物质气化技术、秸秆焚烧发电 技术和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等。

另外,还利用秸秆原料经 烘干或晒干、粉碎,隔绝空气下加热得到固体木炭,加工 成多种型炭。 1.5.2秸秆工业化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工业 制品的原料,除了作造纸原料外,还可以秸秆中的纤维 作为原料加工纤维密度板、植物地膜等产品;以秸秆为 原料制造餐具、包装材料;利用秸秆中的纤维和木质作 为填充材料,以水泥、树脂为基料压制成各种类型的纤 维板、轻体隔热墙板等产品[4~5]。

2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丰收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带来的生活用燃料的改变,秸秆的积累越来越多, 加上农村综合开发利用秸秆的技术相对落后,秸秆科学 转化的速度和数量缓慢,导致目前大量秸秆在田间即被 付之一炬。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危害人民的身体健 康,而且影响交通安全。

因此,必须加大作物秸秆的开发 利用力度,寻找一条彻底解决农作物秸秆浪费和综合利 用率低的问题的最佳途径。根据我国目前秸秆开发利用 的现状,要从根本上解决秸秆开发利用问题,必须做好 以下几方面工作。

8.如何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设施农业作为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先进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如何顺应形势,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是龙湾区农业部门面临的新课题。 一、设施农业(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设施农业及其装备得到很好发展。

据统计,到2009年底,全区已建立蔬菜基地种植面积3万亩,蔬菜播种面积达6.6万亩,产量13.61万吨,产值1.7亿元。其中以钢管大棚为代表的设施大棚共620个,面积达580亩,12连栋大棚面积50亩,普通竹棚面积2500亩,季节性拱棚面积1600亩。

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共2.7万亩,推广大棚管理机械45台,喷滴灌设备及其他配套设备200多台套。设施农业已经成为龙湾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已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1、政府推动,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设施农业产业工作的领导,成立区、镇(街道)两级专项推进领导小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强化服务,充分调动各层面的积极性,为发展设施农业开启绿灯,逐步形成全社会齐抓设施农业的良好氛围。

2、资金扶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发展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设施农业作为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先进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如何顺应形势,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是龙湾区农业部门面临的新课题。

一、设施农业(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设施农业及其装备得到很好发展。据统计,到2009年底,全区已建立蔬菜基地种植面积3万亩,蔬菜播种面积达6.6万亩,产量13.61万吨,产值1.7亿元。

其中以钢管大棚为代表的设施大棚共620个,面积达580亩,12连栋大棚面积50亩,普通竹棚面积2500亩,季节性拱棚面积1600亩。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共2.7万亩,推广大棚管理机械45台,喷滴灌设备及其他配套设备200多台套。

设施农业已经成为龙湾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已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1、政府推动,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设施农业产业工作的领导,成立区、镇(街道)两级专项推进领导小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强化服务,充分调动各层面的积极性,为发展设施农业开启绿灯,逐步形成全社会齐抓设施农业的良好氛围。 2、资金扶持,加大投入力度。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龙湾区加大财政支持,强化项目扶持,相继出台《蔬菜产业化项目扶持补贴资金实施办法》,每年在产业化资金中安排一定的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设施农业发展基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搭建钢管大棚、铺设喷滴灌等配套设施以及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进行补助投入。截止2009年底,全区全年共投入扶持建设资金350多万元。

同时,加强与工商企业合作,鼓励工商企业参与设施农业的开发。 3、典型引导,发展蔬菜基地。

通过几年努力,我区已涌现出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蔬菜基地,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亮点。初步建成以永兴五溪村蔬菜科技示范园区、灵昆九村蔬菜基地、天河千亩蔬菜基地、永中蔬菜园区等为主的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设施先进、科学管理水平档次较高的基地,同时,建成以海城、永兴的榨菜、海滨的甘蓝类蔬菜、灵昆的甜瓜等一些特色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我区已建成天河蔬菜园区、海滨三周示范场及永中蔬菜园区等3家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灵昆九村蔬菜基地、永兴五溪村蔬菜园区等2家市级无公害蔬菜基地,生产的振农牌日本大葱、爱尔牌蒲瓜、蕃茄均获得浙江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称号,并辐射和带动全区蔬菜基地创立产地品牌。通过创建绿色品牌,大大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现我区已有瑶溪经济发展中心生产的黄瓜、番茄、灵昆灵农瓜果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甜瓜、南瓜等12个农产品荣获省无公害农产品称号。2009年,我们继续加大对设施农业蔬菜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主要抓好灵昆九村蔬菜基地三期工程以及永兴五溪村蔬菜基地二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了灵昆镇周宅村蔬菜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并申报省级重点农业产业项目,建成后又将成为我区无公害、放心菜生产重点产区。

4、依靠科技,提高装备水平。随着我区无公害蔬菜基地规模发展,设施大棚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应用范围逐步从单一的设施蔬菜向设施瓜、果、花卉等多元化领域拓展。

一方面是加强了简易毛竹棚向钢管大棚、连栋温室大棚的技术改造,提高大棚的技术含量。全面推广与应用蔬菜生产高效节水栽培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和生物防病技术。

几年来共推广高效节水喷滴灌系统设备19.3万m2,遮阳网纱18万m2,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1500盏、防虫网纱20.5万m2,性诱剂诱捕器3886个、诱芯4550个;先后引进了蕃茄、黄瓜、芹菜、茄子、四季豆等系列优新品种50个,对改善蔬菜品种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是转化镇(街道)、村干部和农户产业发展思维,通过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总结经验,形成共识,坚定发展决心。

定期组织干部群众。

农业设施专业毕业论文

农村农业毕业论文(寻求一篇关于农村农业方面的论文)

1.寻求一篇关于农村农业方面的论文

范文题目: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来自 知网 作者:熊春林 摘要:人类已悄然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成长能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化的纵深发展,农村和农业不可避免地被席卷入这场空前规模的信息化浪潮中.对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上.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如何提高农民对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满意度为目标,依据公共服务理论、信息化理论、能力理论、系统理论等理论,界定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的相关概念,全面分析与探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与其形成基础、形成机制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AHP-CSI和CSI-Logistic研究模型,以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湖南省为实证研究对象,应用层次分析方法(AHP),从服务设施、服务队伍、信息资源、社会环境、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等7方面构建了25个评价指标,实证分析湖南省14市(州)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情况;运用CSI-Logistic研究模型,对湖南四个示范区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农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回归分析;运用AHP-CSI研究模型对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评价结果与农民满意度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从基础设施、服务队伍、信息资源、运行机制等4个方面分析美、英、德、日、韩、印度等国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概况,把握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发展的趋势,总结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经验.最后,本文根据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评价和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农民满意度评价,借鉴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经验,从彰显农民为本、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发展机制、健全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策略.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的评价与建设既要关注服务本身更要关注农民满意度.(2)当前,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有明显提高但仍较弱.(3)政府和市场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中的作用因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变化而变化.(4)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需要政府与农民上下联动、外部推动与农民自动有机结合.展开 关键词: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农民满意度;层次分析法;Logistic回归分析(学术堂提供更多内容)。

2.请专业人士发一篇关于农村农业方面的论文

在加快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的整体框架中,对土地流转及其方式的研究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因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发达的农村土地市场有利于拓宽农村的投融资渠道从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土地信托正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土地流转方式,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此,国外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研究。下面拟对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加以概括以作为我们的借鉴。

国外关于农村土地信托问题的研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土地信托的实现基础 信托形式的运用需要以明晰的产权界定和权利的可转让性为基础,土地信托也不例外。

国外在研究土地信托问题时也离不开这样的基础。 首先,在土地产权界定方面,一开始,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以私有制为前提,认为只有完全的私有产权,才能促使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下的合理流转;只有土地私有制才能实现土地信托。

在土地私有条件下,土地市场的建立受其他要素和商品市场变化的影响,农村非农劳动力市场的产生使得农业人力资本要素处于边际生产状态的农民放弃土地。当金融市场认可土地的担保功能时,利用土地信托将成为农业资金要素的重要来源。

但是,西方的土地产权理论演变,经历了一个从重“所有”到重“利用”的转变。这种趋势具体表现为:在经济关系上,土地所有权表现为“单纯的土地所有权”;在立法上,改变了以往把土地归属放在首位的做法,开始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土地的开发;土地所有权开始逐步证券化[1]。

同时,土地利用要符合宏观效率的思想逐步兴起。一些学者积极倡导社会和团体主义的土地所有权理论,以取代土地所有权绝对性理论。

如德国耶林在《法律的目的论》中指出:所有权行使的目的,不应当仅仅为“个人利益”,应同时为“社会利益”。法国学者迪吉则主张“社会连带说”,认为“土地所有权并非为土地所有人之利益而存在,仅为增进人类之共同需要而赋予保有土地者之社会机能而己”。

随着所谓的“现代土地问题”的产生,“个人和社会协调”的所有权思想开始出现,澳大利亚的麦克尔森(Miehaelson)指出:“所有权只是独占性的权利,而不是一个不受干涉的个人权利”。也有的学者把所有权概括为“一种排他的权利而不作为一种绝对的权利”。

西方学者还认为: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作用就是通过激励机制诱导农业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决策,并进一步影响农业经济活动的绩效。或者说,有什么样的土地产权制度,理性人就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映。

诺斯指出:“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对于不稳定的产权,实施很差的法律,进入壁垒以及垄断性限制,利润最大化企业倾向于具有较短时间中较少的固定资本,并将倾向于较小的规模。最为有利可图的业务可能是在贸易再分配活动或黑市上。

这一组合很难导向生产性的效率”[2]。 可见,西方关于土地信托的研究是建立在土地私有的前提下的,这与中国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农户只有使用权的国情不同,但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因为土地使用权是土地产权的一部分,明确农户对土地的使用权仍然可以建立所谓的“有保障的产权制度”,从而作为土地流转的基础应用于土地信托。 其次,在土地的可转让性方面,国外的研究主要是一些对转型国家的调研。

因为这些国家的土地产权不够明晰,使用权的转让受到诸多限制,土地无法在市场机制下合理流转,从而给完全市场机制下的土地信托形成障碍。这些研究对指导中国的农地制度改革很有启发意义。

美国的罗伊·普罗斯特曼(1996)[3]通过实地调查,对中国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做了认真研究,认为土地使用权权属不充分,权能不明确。土地使用权属不充分,使土地使用权流转无法在更大范围内进行。

而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转移会使资源配置更有效,并刺激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投资,减少农户的风险规避行为。同时还提出:“一些地方采取行政手段推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7年第2期2007年第2期(总第146期)岳意定,刘志仁等:国外农村土地信托:研究现状及借鉴行规模经营,除了认识上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和集体组织为了便于控制农村土地,便于转为非农业用地。”

而俄罗斯讨论了农业用地可转让性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分歧:对潜在土地所有者的技术要求,对非居民土地所有权的限制,在信贷违约的情况下向抵押权人转让土地的限制,个人土地所有权的上限,土地股份及其转让的方式。该研究提出应在俄罗斯实行这样的转变:土地股份可通过购买或租赁的方式转让,而后者更为适用。

一份土地股份就是一种选择权,可以被出售、购买、继承等。股份的所有者对分配土地有绝对权利。

这种机制使得法人实体希望获得大面积的农业用地以累积所需数目的股份然后用于分配。研究还指出,租赁是农村地区的一种特别补充机制,所有者更偏好于租赁土地股份而非实物土地。

3.求一篇3000字关于农民的论文

农业的发展将最终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农业发展比较顺利,就能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比较好的基础,而一旦农业的发展出了问题,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就一定会出现挫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要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二要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增收减负政策。三要改善农村面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四要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五要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六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其它政策。

4.寻求一篇关于农村农业方面的论文

在加快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的整体框架中,对土地流转及其方式的研究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因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发达的农村土地市场有利于拓宽农村的投融资渠道从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土地信托正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土地流转方式,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此,国外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研究。下面拟对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加以概括以作为我们的借鉴。

国外关于农村土地信托问题的研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土地信托的实现基础 信托形式的运用需要以明晰的产权界定和权利的可转让性为基础,土地信托也不例外。

国外在研究土地信托问题时也离不开这样的基础。 首先,在土地产权界定方面,一开始,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以私有制为前提,认为只有完全的私有产权,才能促使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下的合理流转;只有土地私有制才能实现土地信托。

在土地私有条件下,土地市场的建立受其他要素和商品市场变化的影响,农村非农劳动力市场的产生使得农业人力资本要素处于边际生产状态的农民放弃土地。当金融市场认可土地的担保功能时,利用土地信托将成为农业资金要素的重要来源。

但是,西方的土地产权理论演变,经历了一个从重“所有”到重“利用”的转变。这种趋势具体表现为:在经济关系上,土地所有权表现为“单纯的土地所有权”;在立法上,改变了以往把土地归属放在首位的做法,开始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土地的开发;土地所有权开始逐步证券化[1]。

同时,土地利用要符合宏观效率的思想逐步兴起。一些学者积极倡导社会和团体主义的土地所有权理论,以取代土地所有权绝对性理论。

如德国耶林在《法律的目的论》中指出:所有权行使的目的,不应当仅仅为“个人利益”,应同时为“社会利益”。法国学者迪吉则主张“社会连带说”,认为“土地所有权并非为土地所有人之利益而存在,仅为增进人类之共同需要而赋予保有土地者之社会机能而己”。

随着所谓的“现代土地问题”的产生,“个人和社会协调”的所有权思想开始出现,澳大利亚的麦克尔森(Miehaelson)指出:“所有权只是独占性的权利,而不是一个不受干涉的个人权利”。也有的学者把所有权概括为“一种排他的权利而不作为一种绝对的权利”。

西方学者还认为: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作用就是通过激励机制诱导农业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决策,并进一步影响农业经济活动的绩效。或者说,有什么样的土地产权制度,理性人就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映。

诺斯指出:“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对于不稳定的产权,实施很差的法律,进入壁垒以及垄断性限制,利润最大化企业倾向于具有较短时间中较少的固定资本,并将倾向于较小的规模。最为有利可图的业务可能是在贸易再分配活动或黑市上。

这一组合很难导向生产性的效率”[2]。 可见,西方关于土地信托的研究是建立在土地私有的前提下的,这与中国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农户只有使用权的国情不同,但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因为土地使用权是土地产权的一部分,明确农户对土地的使用权仍然可以建立所谓的“有保障的产权制度”,从而作为土地流转的基础应用于土地信托。 其次,在土地的可转让性方面,国外的研究主要是一些对转型国家的调研。

因为这些国家的土地产权不够明晰,使用权的转让受到诸多限制,土地无法在市场机制下合理流转,从而给完全市场机制下的土地信托形成障碍。这些研究对指导中国的农地制度改革很有启发意义。

美国的罗伊·普罗斯特曼(1996)[3]通过实地调查,对中国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做了认真研究,认为土地使用权权属不充分,权能不明确。土地使用权属不充分,使土地使用权流转无法在更大范围内进行。

而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转移会使资源配置更有效,并刺激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投资,减少农户的风险规避行为。同时还提出:“一些地方采取行政手段推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7年第2期2007年第2期(总第146期)岳意定,刘志仁等:国外农村土地信托:研究现状及借鉴行规模经营,除了认识上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和集体组织为了便于控制农村土地,便于转为非农业用地。”

而俄罗斯讨论了农业用地可转让性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分歧:对潜在土地所有者的技术要求,对非居民土地所有权的限制,在信贷违约的情况下向抵押权人转让土地的限制,个人土地所有权的上限,土地股份及其转让的方式。该研究提出应在俄罗斯实行这样的转变:土地股份可通过购买或租赁的方式转让,而后者更为适用。

一份土地股份就是一种选择权,可以被出售、购买、继承等。股份的所有者对分配土地有绝对权利。

这种机制使得法人实体希望获得大面积的农业用地以累积所需数目的股份然后用于分配。研究还指出,租赁是农村地区的一种特别补充机制,所有者更偏好于租赁土地股份而非实物土地。

补充: 世界银行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土地管理改革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提出了“市场导向的耕地改革”(MLAR)计划。

5.那个朋友给我找一个农业方面毕业论文的范本

摘要: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做到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让农村的“三个文明”共同发展,最终变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关键字:新农村 新产业 新村镇 新农民 新组织 新风尚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综合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不仅仅是一个村镇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村民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是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动态概念。

从发展阶段上看,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一次引起普遍关注,相比而言,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农村应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从不同区域来看,由于现实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在新农村建设中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

结合一些地区近年来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代表们认为,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应体现“六个新”,即新的生产力和收入水平、新的农村居住环境、新的农村社会保障、新的农村文化教育、新的农村道德规范、新的农村村容村貌,也就是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收入增加、生活安康、设施改善、环境整洁、生态良好、社会文明的农村。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2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1.3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1.4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当前农业和农村问题3000字论文

有意见认为,中国内政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农业与工业之间,农村与都市之间在收入,生活水准上差距的扩大。

中国13亿人口当中,约有百分之七十居住在农村,而农民与城市居民在可支配”收入上的比率,已经由1998年的2.5倍增加到了现在的3.5倍。如果对这样的城市农村间的差距置之不管的话,不仅会成为较大的社会性不安定因素,对于经济成长中至关重要的消费的扩大也会起到相当大的阻碍作用。中国经济至今的发展主要是靠输出来支撑的。占据人口百分之70的农村其商品的销售额仅占全国的不到百分之四十。日本经济的高速成长中,包括农民收入的提高到导致的农村以及全国范围内消费求的好转起了很大作用。高速成长时期,所谓的电器“三大件”在城市与农村的普及率几乎相同,甚至在农村,汽车的普及率还超过了城市。中国经济要想持续稳定发展,纠正城市与农村间差距必然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7.农学毕业论文怎么写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是普通关注的问题,人们对于这一问题关注的目的在于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中华文化之所以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而不衰,可持续。近代工业文明以前是为农业文明。

KING称以中国为中心的农业为可持续农业。探讨中国传统农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天人关系。

从中得到启示。 天人关系指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1]在传统的中国人心中,农业中的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人、天、地、稼的关系。故《吕氏春秋·审时》说:“夫稼,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为之者,人也”。

其中天和地是大自然的代表,相当于现在人们所说的环境,人和稼生于天地之间,天人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过其中加入了稼的因素,稼同时具有自然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人按照需要与可能选择和种植作物。

传统农业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过去在研究农业史时,强调人定胜天,强调人对于环境的改造,过份地强调人及其技术的作用,而技术又过分地强调土壤耕作技术。原始农业中刀耕农业和耜耕农业阶段的划分;传统农业中北方旱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南方水田技术体系的形成等,都是主要以土壤耕作技术为依据来划分的。

现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重新用审视的目光看待人与自然环境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一些历史地理学家开始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甚至有学者重新祭起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大旗,[2]受此影响农业史研究中,一些学者过多地把目光指向环境及其变迁对于农业的影响,指向农业对于环境的破坏,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人对于环境的保护[3]与改造,更忽视了人对于环境的适应。这些都不符合中国传统农业发展历史的实际。

我们认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环境变迁也引起过中国农业的波动,但真正决定中国农业发展的是人对于环境的适应和改造。 一、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了环境对于农业的影响。

同时也注意到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各种因素对于农业的影响并不相同,具体说来,天和地对于作物的影响是不同的。古人将它归纳为“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地,即土壤。由于在构成环境的诸多因素中,土壤与作物的关系最为直接,因而也最先为人所注意。

古人认为作物的种类是由“地”来决定的。经常提到的例子是:“桔逾淮而北为枳,鸐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

[4]“菘菜不生北土。有人将子北种;初一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

有将芜菁子南种,亦二年都变。”[5]前者说“此地气然也”,后者说“土地所宜”。

地气和土地,指的都是土壤。土壤是导致变异的根源。

[6] 在土壤中首先注意到的是土壤上生长的植被。《师旷占术》曰:“五木者,五谷之先;欲知五谷,但视五木。

择其木盛者,来年多种之,万不失一也。”《杂阴阳书》则将“五谷”和“五木”一一对应起来,有所谓:禾生于枣或杨,黍生于榆,大豆生于槐,小豆生于李,麻生于杨或荆,大麦生于杏,小麦生于桃,稻生于柳或杨。”

孔子也说:“平原大蔽,瞻其草之高丰茂者,必有怪鸟兽居之,且草可财也,如艾而夷之,其地必宜五谷。”植被不仅是土壤状况的标志,同时还可以用作改善土壤的物质。

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杂草“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并将“于草木茂盛时芟倒,就地内罨腐烂也”,称为“草粪”。还有意识地种植一些豆科植物充当绿肥。

民族学调查表明,中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在进行刀耕火种的时候,首先选择林地而不是草地去作为土地,而在林地的选择方面主要考虑的是林木的长势和种类,而不是土壤的质地。决定什么地种什么庄稼也是根据树木,而不是根据土壤。

其次是土壤的性状(颜色、手感、水份、土壤中的生物活动等)。禹平洪水之后,茫茫禹迹,划为九州,九州的土壤,各不相同,《尚书·禹贡》言之凿凿。

不同的土壤进而有不同的农产品,《周礼·职方氏》记载甚详。《管子·地员》说:“九州之土,为九十物。

每州有常而物有次。”书中还具体指出了九州土壤性状及适宜种植的作物。

被李约瑟等称为是最早的地植物学著作。由于决定适宜作物的是土壤而不是行政区划,所以元代孟祺在《论九谷风土及种莳时月》又做了这样的发挥:“苟涂泥所在,厥田中下,稻即可种,不必拘以荆、扬。

土壤黄白,厥田上中,黍、稷、粱、菽即可种,不必限于雍、冀。坟、垆、黏、埴,田杂三品,麦即可种,又不必以并、青、兖、豫为定也。”

再次是地势。或认为《禹贡》中的“厥田中中”、“厥田中下”等,指的就是地势。

“凡草土之道,各有谷造,或高或下,各有草木。”植物的垂直分布也直接影响到了作物的分布,古人说:“三农生九谷”[7],所谓“三农”,郑司农(众)曰:“三农,平地、山、泽也。”

(郑)玄谓三农,“原、隰及平地”。“三农生九谷”,正反映了环境因素中地势对于作物的制约。

水流径于地。和土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水,有时水甚至是土壤的组成部分,如《禹贡》中所说的“涂泥”,其中的“泥”,实际上就是水和土的混和物[8]。

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发生变异的根源,所以古人又说:。

8.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

解决“三农”问题的人口学思考 一、“三农”问题的本质 温铁军教授于1995年提出以“三农问题”取 代“农业问题”的政策建议,并在1996年发表的 《制约三农问题的两个基本矛盾》一文中首次提 出并全面阐述“三农”这一概念及其内涵。

“三农” 问题指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农业是产业 的问题、农村是聚落的问题、农民是“人”的问题。

尽管学者们对“三农”问题的成因争论不已,很难 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观点,但是在“三农”问题的 重要性认识上完全一致,即所谓“三农”问题的本 质是农民的问题。而农民问题,其实质就是人口 问题。

二、人口与“三农”问题的关系 人口与“三农”问题本来是两个问题,但是在 我国,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人口 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根源。

站在人口学的研究视 角,马克思曾在1853年所写的《强迫移民》中指 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迁移“正是生产力的增 长要求减少人口,借助于饥饿或移民来消除过剩 的人口。现在,不是人口压迫生产力,而是生产力 压迫人口。”

以此来审视我国的“三农”问题,我们 会发现,农民人口问题的核心在于我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人口压迫生产力”和“生产力压迫人 口”的并存现象。学者于学军指出,“人口压迫生 产力”的现象主要存在于生产力不发达的地区或 时期,是指现有的生产力水平无法有效地供养现 存的人口,造成人口过剩,而过剩的人口又制约 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生产力压迫人口”的现象 主要存在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是指制度本身 要求发展生产力,需要减少过剩的人口,以便达 到人口和经济的协调。“三农”问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它是传统 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任何 工业化国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问题的突出性主 要是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人口过剩,劳动力也过 剩,解决起来规模大;再加上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单方面独进,“三农”问题解决起来就更加困难和 复杂。三、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一)综述 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之路在哪里?把社会 学家的观点综合起来就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是 体制和政策问题。

解决的措施有破除城乡分割的 歧视性户籍制度、取消农民身份的不平等、彻底 进行县乡机构改革及国家财政政策对农村的倾 斜等。樊纲教授综合了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进一步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提出解决农民工问题,让农民 从农村转移出去,是解决人口问题以及进一步解 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化和经济发 展的基础。

显然,这一工作既要靠政府,也要靠市 场。市场信号告诉人们去哪儿,政府则为人口流 动创造环境,让人们去该去的地方。

著名的哈佛 大学经济学教授帕金斯(Dwight H.Perkins)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篇论文中就曾指出,中国 如果能够成功地把2.15亿农民从农村转移出去 的话,那么中国很可能在21世纪成为亚洲的经 济巨人。(二)几点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从 根本上说离不开农村人口问题的解决。

笔者认 为,严格执行“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城镇化速度 以及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方针对解 决我国“三农”问题至关重要。1.稳定低生育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 本。

说到底,就是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有赖于 人口总量的减少。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 农村人口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城市。

如此下去,农 村人口将继续增加,将会减慢农村人口素质的提 高速度,也不利于劳动力的转移。因此,农村人口 与计划生育是绝不能放松的。

但中国的人口减少 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到的,所以中国的“三农”问题 在此之前只能是暂时缓解,而不会得到根本解 决。就人口总量问题,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观 点。

学者李建新就坚决反对单纯的“中国应以减 少人口数量为战略目标”的观点,坚决反对所谓200年后的人口目标,即200年后中国人口降至3~5亿。其反对的理由:一是对于我国人口总量统计数据及对 生育率准确性的质疑;二是一般学者往往用“分母效应”分析 人口数量问题。

“分母效应”隐含着一个不真实的前提,即作 为分母的人口数量,其数量规模对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产生 负面影响,而且这些负面影响往往被夸大了。李建新为此主 张不应以减少人口数量为目标,并强调以放宽和放开二胎来 达到人口数量和结构的最佳结合。

2.人口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人口学把城市 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指的是“人口向 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人口日 益向城市集中,已经成为整个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要解决前文提到的农村人口压迫生产力的现实只有两 个办法:要么增加土地,要么减少人口。

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 况下,只有减少耕地上的农民数量。为此,学者们提出了要 “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及“引导农村劳 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等等主张。

这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 的转移、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学者 于学军提出主要的途径应该是就地城镇化,在农村地区发展 非农产业。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人口城市化的核心是农村剩 。

9.急求特色农业论文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般认为,世界范围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是从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演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启动的。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各国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基础不同,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上也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如美国、加拿大等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它们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凭借发达的现代工业优势,大力发展农用机械取代人力和畜力,通过扩大单位农场种植面积和经营规模,提高农产品的总产量。二是如日本、荷兰等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它们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把科技进步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

三是如法国、德国等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的国家,它们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既重视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又重视科学技术推广应用。 今日国内聚焦 世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史表明,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非常注重立足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唯有从实际出发才是取得成功的正确选择。 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我国也并不是一个新提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们就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但对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其基本内涵是什么等问题的认识,却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综合国内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可以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作如下概括: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这样来理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第一,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科技贡献率低20~30个百分点。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适度集中土地和强化组织管理等来提高农业效益。

第二,现代农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我国农户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均较低,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

第三,以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我国有2.5亿左右农户,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结构、行为相似,要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衔接非常困难,因此,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社举办多种形式的龙头企业,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利润。第四,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

如果吃饭问题解决不好,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将难以持续进行。因此,必须把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

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总的思路和措施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在具体工作中,尤其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使耕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农业毕业论文

研究生农业毕业论文(农业推广硕士论文怎么写啊)

1.农业推广硕士论文怎么写啊

会计电算化论文如何定题目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

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

(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会计电算化专业论文题目仅供参考:1. (某一)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2.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3.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4. 浅议会计发展的新领域---网络会计5. 论当前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6.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对策7. 关于提高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性的思考8. 论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9. 应收帐款管理对策研究10.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11.浅谈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12.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1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4.浅析企业避税行为15.知识经济对会计的挑战及其对策16.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17.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18.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其完善19.民营科技企业筹资融资问题探析20.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成本核算研究您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

2.寻求一篇关于农村农业方面的论文

范文题目: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来自 知网 作者:熊春林 摘要:人类已悄然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成长能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化的纵深发展,农村和农业不可避免地被席卷入这场空前规模的信息化浪潮中.对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上.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如何提高农民对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满意度为目标,依据公共服务理论、信息化理论、能力理论、系统理论等理论,界定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的相关概念,全面分析与探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与其形成基础、形成机制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AHP-CSI和CSI-Logistic研究模型,以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湖南省为实证研究对象,应用层次分析方法(AHP),从服务设施、服务队伍、信息资源、社会环境、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等7方面构建了25个评价指标,实证分析湖南省14市(州)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情况;运用CSI-Logistic研究模型,对湖南四个示范区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农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回归分析;运用AHP-CSI研究模型对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评价结果与农民满意度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从基础设施、服务队伍、信息资源、运行机制等4个方面分析美、英、德、日、韩、印度等国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概况,把握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发展的趋势,总结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经验.最后,本文根据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评价和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农民满意度评价,借鉴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经验,从彰显农民为本、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发展机制、健全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策略.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的评价与建设既要关注服务本身更要关注农民满意度.(2)当前,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有明显提高但仍较弱.(3)政府和市场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中的作用因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变化而变化.(4)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需要政府与农民上下联动、外部推动与农民自动有机结合.展开 关键词: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农民满意度;层次分析法;Logistic回归分析(学术堂提供更多内容)。

研究生农业毕业论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农业毕业论文范文

资讯

毕业设计网站论文

阅读(42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设计网站论文,内容包括求几个毕业论文样本的网站,供参考.,高分求VB或网站程序论文和毕业设计,马上就毕业了,网站设计与制作的论文该怎么写。目前信息化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大量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开始利用网络这种

资讯

关于信用社毕业论文

阅读(44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信用社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我要写一份关于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论文,写什么题目的什么好呢?,信用社经济类毕业论文贷款方面的,能帮我写个关于某县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及分析的毕业论文的提纲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推荐一个

资讯

变频器在平网印花机设计与应用毕业论文设计

阅读(45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变频器在平网印花机设计与应用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包括电气自动化论文题目,紧急需要“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研究性学习论文,1500字以上,请大,急求一篇关于变频调速或者变频器的外文文献,要论文形式的搜狗。1. PLC控制花样喷

资讯

论善意取得毕业论文

阅读(41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论善意取得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毕业论文善意取得制度创新之处,善意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800字谢谢了,急!求助翻译论文摘要<论善意取得制度研究>。善意取得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有两种观

资讯

关于变频器的毕业论文

阅读(46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变频器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毕业论文:变频器的设计,求PLC变频器毕业论文de外语参考文献,翻译求助——变频器等方面的专业论文的摘要。黄慧敏. 通用变频器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矿山机械.2004(11)曹玉泉,王主恩. 异步

资讯

毕业设计科技小论文

阅读(40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设计科技小论文,内容包括科技小论文可以写什么内容?,科技小论文400字,如何写科技小论文(3000字以内)?。比如;选好课题撰写科技小论文,首先要考虑写什么,也就是课题的选择。选择课题是写好论文的关键。要注意以下原则:价值

资讯

关于针棉织品染整专业毕业论文

阅读(46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针棉织品染整专业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一篇染整毕业论文,染整技术在毛发领域的应用论文,求一篇与染织专业有关的论文,1000到2000字左右~谢谢各位大神了~。进入21世纪,绿色环保纺织品成为纺织品种的新视点,在运用千变万化

资讯

毕业论文专家评阅意见

阅读(42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专家评阅意见,内容包括论文评阅意见怎么写,大学毕业论文的评阅人评语怎么写,大学毕业论文的评阅人评语怎么写。研究生应按时认真完成学位论文并按照本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论文。

资讯

子空间毕业论文

阅读(39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子空间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子空间的交与和,子空间聚类文章簇集合并部分怎么写?,关于受限子空间图像识别的论文,中英文对照。最小二乘方法最早是有高斯提出的,他用这种方法解决了天文学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确定了某些行星和彗星的

资讯

广东金融学院毕业论文模板

阅读(42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广东金融学院毕业论文模板,内容包括金融学毕业论文,感觉好难啊,谁能发我几篇范文,金融学论文,怎么写,金融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原发布者:zyling1208 对金融学的认识的论文金融市场交易之间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更主要的是借贷关

资讯

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阅读(40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有谁写过关于我国会计失真原因及对策的毕业论文,求助相关资料百,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这个会计毕业论文好不好写,如果不,求《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的

资讯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百度文库

阅读(36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百度文库,内容包括毕业论文范文,本科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及范文,求毕业论文、范文也可以。毕业论文格式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

资讯

汽车轮胎的保养与维护毕业论文

阅读(47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汽车轮胎的保养与维护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汽车轮胎的日常维护毕业论文怎么写?,汽车轮胎的日常维护毕业论文怎么写?,汽车专业写一篇关于汽车轮胎的毕业论文。最初的气压轮胎是 1888年 英国的兽医 John Boyd Dunlop ,他先用橡胶

资讯

毕业论文一稿怎么写

阅读(39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一稿怎么写,内容包括毕业论文一稿怎么写计算机专业记账本,毕业论文初稿怎么写,毕业论文如何写。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宏观论文范文和微观论文范文。凡属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

资讯

一村一名大学生农业生产经营毕业论文

阅读(46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村一名大学生农业生产经营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一篇发展新农村大学生1500字论文,急求一篇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三千字左右谢谢!,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年全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