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计风险的毕业论文(跪求论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论文的开题报告书)
1.跪求 论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 论文的开题报告书
【摘 要】 由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欺骗性,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
因此,应当积极了解审计风险,正确认识审计风险,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审计风险; 含义; 形成; 防范; 控制 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
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愈演愈烈,审计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审计难度就越高,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那么,如何规避审计风险也就成为一直以来人们不断探讨的问题。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其特征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中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通过审计风险的研究,人们只能熟悉和控制审计风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普遍性。虽然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
(三)审计风险的潜在性 审计责任的存在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假如审计人员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 (四)审计风险的偶然性。
审计风险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的。即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审计人员在无意中接受了审计风险,又在无意中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
(五)审计风险的可控性 审计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审计人员可以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通过有效的审计程序去抑制、降低或控制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制度是否健全及会计工作是否规范是固有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
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并不直接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对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资料(计划、协议、内部控制制度等)是否真实可靠,不十分清楚,往往是事后以这些资料为媒介进行间接审计。因此,审计主体在以会计资料作为主要审计对象时,其审计的质量完全依赖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问题在于,一些所谓的会计资料极有可能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应付外界机构和人员而精心炮制的。审计中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些长期亏损、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为了某种需要或达到经营过程的一定目的,虚报企业财务状况,人为调节某些资产和费用账户,导致企业资产不实。
如:由于企业管理混乱,内控制度难以正常发挥作用,一些潜亏隐藏在账户中:“白条子”顶库,有账无物,账账、账实不符;一些费用该摊不摊,应提不提;多转、少转产品成本等等,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导致审计人员产生错判,做出偏离事实的审计结论。 二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完善、经营状况是否稳定是控制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的基础,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者内部控制执行不力,都会直接导致控制风险水平增高。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真实性审计等审计项目,得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简直是不可想象。
如果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执行较严格,就可以真正起到内部监督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控制风险。影响控制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
企业经营方式越复杂,内部管理层次越复杂,意味着对其审计的难度也越大,其审计工作面临的失误与差错会相应增大,其审计风险也会越来越大。企业经营状况越稳定,管理越健全,内部机构设置越透明,其经济活动就越规范,由此引申出来的控制风险就相对较低;反之控制风险就相对较高。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只能采用在财务收支审计中使用的原始审计方法,即依靠判断抽样法对查出的问题得出审计结论,同时,由于缺乏完整的权威的内控制度标准,使审计评价失去科学依据。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包括三个方面 1.审计主体的个人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审计技能及工作经验等业务因素是制约检查风险的重要根据。
在审计实践中,对审计事项的判断、认定、归纳与综合等,依赖于审计人员知识水平、技能及经验等,这些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的优劣,构成了审计风险的主观性因素。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包括审计人员在进行判断的基础上运用恰当审计程序的能力。
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越健全、专业水平越高、审计技能越娴熟、审计经验越丰富,那么对审计客观的把握能力就越强,发现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隐含的虚假信息及挖掘其内部存在问题的本领就越高,反映到审计主体方面的检查风险概率就越低。如果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人员构成还无法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要求,审计人员素质不高,诸如专业水平欠佳、审计技能生疏、工作经验不足,那么对审计的客观把握能力。
2.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的论文
On The Cause and Control of Governmental Audit Risk
Abstract:Governmental audit risk means state audit organs make an inappropriate decision and issue an inappropriate audit opinion due to failing to find out gross mistakes; and also means state audit organs bring adverse consequences to the audited units as well as the risk of audit failure because of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misconduct. Besides objectivity, universality, potentiality and controllability owned by general audit risk, governmental audit risk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ociality, complexity, chronicity, multiplicity and so on. The main causes of the risk are related with audit units, the audited units and audit circumstance. To prevent Governmental audit risk, the follow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strengthen the rank of auditors; strictly enforce auditing standards; innovate new auditing methods; enhance the independence of audit; develop the sense of audit risk; promote audit achievement; strengthen service ideas; separate audit from execution and push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audit circumstance.
Key words: governmental audit risk; characteristic; cause; control
3.高分求一篇论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原因及建议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原因及建议 近年来我国会计审计行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审计风险也随之不断扩大,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受损逐渐成为公认的该行业的系统风险。
随着深圳原野事件、“中诚”伪证案、美国安然公司等财务丑闻的揭露及安达信国际会计公司的崩塌,社会公众已经认识到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性,并结合理论和实际问题提出了诸多措施来防范审计风险。目前,我国有执业注册会计师6万余人,但全国50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中,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为小型事务所,但社会公众却更多地关注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从而忽略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方面的问题。
因此关注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防范能力如何提高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审计服务市场需求不足 我国的审计并非出于因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而是出于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需要,这种状况导致了我国注册会计师服务的最大需求者是政府部门。
并且,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对象为中小非上市企业,这些企业往往是迫于政府监管机构的压力而委托事务所审核其财务报表,从而引起审计服务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些事务所为了求生存,谋利润,以降低审计收费来吸引客户,有的甚至同企业经营者共同粉饰财务报表,出具虚假审计财务报告。
(二)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管制度不完善 2006年2月15日我国出台新的审计风险准则,在准则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了审计目标、一般原则、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等。对追究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行政责任的相关规定较为完善,而对其民事责任承担方法、损失赔偿的范围及计算方法,则没有任何具体的规定,且政府相关部门对其监督和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行业互查措施流于形式。
由于对审计违规惩治力度不够,监管措施不到位,使得审计人员忽视违反法律法规会带来的后果,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出具虚假财务报表。 (三)审计三方关系失衡 审计三方关系包括第一关系人,即审计主体(审计机构或人员);第二关系人,即审计客体(被审计单位,财产经营者);第三关系人,即审计委托者(财产所有者)。
审计三方关系是保证审计独立性的必要条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对象,即第二关系人(审计客体),大部分为中小非上市企业,这些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往往由一人或几人创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一致,即审计客体与审计委托者一致。
审计三方关系变为两方关系,独立的、客观公正的审计也将不复存在。 (四)注册会计师缺乏必要的职业判断 在会计师事务所中,存在严重的人才缺乏、知识结构两极化现象。
一部分注册会计师还是早期考核通过的年龄较大的一批人员,知识结构仍停留在80年代水平;一部分是刚毕业,工作经验严重不足。且事务所不重视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后续教育的机会和渠道少。
虽然一部分注册会计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但后续教育的缺少,使得先前的工作经验并不能及时跟上快速发展的经济步伐,在审计过程中不能提供合理恰当的审计方法和程序。而部分注册会计师因缺少必要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并不能弥补该漏洞,从而影响审计质量,增大了审计风险。
(五)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是指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品德、执业纪律、业务能力、工作规则以及所负的责任等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作的基本规定和要求,它要求注册会计师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原则。注册会计师应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高尚的品德,扎实的会计、审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
在会计师事务所中,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高低不一,事务所内部激励机制不合理,内部章程不完善,审计人员工作涣散,无责任心,甚至有些事务所因为将工资与审核数量挂钩,促使了一些注册会计师为了金钱迎合被审计单位,与其串通作弊。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应对建议 (一)创造审计市场的有效需求,拓展业务范围 明确市场定位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小型企业审核财务报表重要性的灌输,而不是简单地硬性规定,使中小型企业经营者真正意识到审核财务报表的重要性,主动地寻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其报表。
相应地增大了审计市场的有效需求,避免会计师事务所在竞争压力下以降低收费或其他不正当手段来招揽客户。会计师事务所除了一般地审计业务外,还可增加税务服务业务、会计服务业务。
私营或小型企业的账务处理情况混乱,事务所可为私营企业或小型企业提供代理记账、编制财务报表、工资单处理等业务。这样既为事务所提供了其他业务收入,又借助注册会计师的能力减少了企业舞弊现象的发生。
现在企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纳税义务和权利,关注自己的纳税负担是否合理、合法,是否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事务所可为企业提供税收筹划服务,办理企业的各种税务工作等。
会计师事务所在拓宽业务范围时,应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合理利用人才,以一项业务为主体,其他业务为副体,办出自身特色,提供高水平专业服务。 (二)完善法律。
4.求毕业论文:我国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识别;审计风险评价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公司倒闭或陷入财务困难,针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诉讼呈“爆炸”式地增长,注册会计师职业已成为具有高度风险的专门职业了。
特别是,我国正在进行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目标在于建立起注册会计师作为投资主体的体制,使审计责任真正落实到注册会计师身上。这样,审计风险的管理就成为我国审计职业界必须严密关注的问题。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存在于审计工作全过程,从审计项目的洽谈、承接、风险评估、制定计划、审计程序的具体实施、三级复核到出具审计报告等方面都需要有严格的控制程序和防范风险的措施。 1 审计风险的识别 审计风险识别是审计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全面、正确地识别审计职业所面临的风险,对风险的估测和控制技术的选择才有实际意义。
事实上,在提供鉴证服务的同时,审计人员就已经承担了法律责任。这些责任在某些情况下会转换为负债或损失。
因此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识别审计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审计风险识别的途径概括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借助外部力量,利用外界的风险信息、资料识别风险;二是依靠会计师事务所的力量,根据客户的特性识别风险。
由于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审计人员应把精力和资源集中于最容易引起风险的领域(因一般审计实务书籍中都有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避开详细的程序式的检查,而把审计判断集中于披露问题和会计政策选择的连续性;2使用破产或兼并预测模型来预测高风险的业务;3避开高风险的行业,或对高风险行业提高审计费用;4坚持稳健主义。 2 审计风险的估测 审计风险识别回答了审计活动面临何种风险和存在哪些风险因素的问题。
接下来是,决定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审计风险损失是多大?审计风险在不同的具体环境和条件下是有大小之分的,审计人员可针对审计过程中的诸多主客观情况,对某些审计事项的审计风险大小及其可能导致的危害进行分析、估计和测试,以确定合理水平的审计风险,尽量避免和控制审计损失的发生。 具体项目审计风险的估测,包括收集信息、收集证据和实证观察三个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客观的估计是根据足够的历史资料,利用统计的方法或分析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未来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
这种估计的依据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审计人员的意志为转移。主观的估计也是审计风险估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手段,它利用有限的信息,由审计人员根据个人的判断进行估计。
这种估计建立在目前的信息和个人长期积累的经验基础之上,这种方法只要应用得当,同样能有合理的结论,使之接近客观估计。 3 审计风险的评价 通过审计风险识别,充分揭示了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风险因素,通过审计风险的估测,从量上确定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的严重程度。
然而,审计风险是大于还是小于可接受的标准?如何把不可接受的审计风险通过采取控制测试使之变为可接受?这些控制措施应采取到什么程度?采取了控制措施后,是否产生了新的风险因素?这些都要通过审计风险评价来加以解决。 审计风险的社会可接受标准是通过大量的致损资料的分析(包括法院判决和庭外解决),承认审计风险的发生是不可完全避免的前提下,从经济、心理等因素出发,确定一个整个社会都能接受的界限,作为衡量总体审计风险严重程度的标准。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人们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的不重视,审计职业界要确定一个社会可接受的标准很困难。由于资料的限制,笔者亦无法得出这方面的结论,但笔者认为审计风险社会可接受水平可定为5%,社会可接受的损失程度以保险公司的保率为准。
运用社会标准对审计项目风险进行衡量是审计风险评价的关键,根据衡量的结果以确定是否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控制到什么程度。当估测出的损失发生概率和损失严重程度大于社会标准时,则说明拟接受的审计项目较危险,这时如果这个差距太大,以致审计人员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它进行控制,则可考虑不接受这项业务,这也称为风险回避;如果差距不大,可以采取一定办法对它进行控制,并可使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但同时应提高审计费用,或通过其他方式转嫁一部分风险,这也称为风险转移;当估测的结果小于社会标准时,虽然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但人们能够接受,从一定意义上讲,认为审计是安全的,但仍需在审计过程中采取一些控制措施,以保持总体审计风险不超出社会可接受水平,这也称为风险自留。
进行审计风险评价必须注意: 第一,对审计风险因素必须进行全面考虑。审计风险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审计人员应对它们进行通盘考虑,并识别审计风险的主要形成因素,根据应付和减少风险的关键点,以此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
第二,评价结果必须把所有因素综合起来,用单一数字表示。为此,必须弄清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
第三,任何一项活动都伴随有风险,审计活动也存在可能酿成损失的风险因素。对审计风险要素进行控制就必须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
因此,从经济。
5.想写一篇有关审计的毕业论文,本人是会计本科的毕业生,不知怎么写
浅谈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及方法 摘 要] 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对构成内部控制的各要素进行测试与评价,包括内部控制健全性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符合有效性测试、内部控制合理科学性综合评价、内部控制实质性测试。
内部控制审计的对象主要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内部控制要素。审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应该应用通用的作业和报告准则,具备足够的胜任能力,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遵循一定的程序,采用适当的方法,按照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形成阶段等顺序,根据审计和评估的内容不同,分别采用适当的方法予以审计和评估,以确保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
[关键词]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穿行性测试;程序及方法 一、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主要内容(一)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 虽然内部控制审计由来已久,但国内外学术界和审计实践界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均持有不同的看法,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发布的《PCAOB审计准则第2号——内部控制审计原则》(2004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1997年)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2003年)中均没有明确对内部控制审计予以定义。
内部控制审计的含义和性质应该采用广义的概念,即内部控制审计既可以作为独立的审计项目组织实施,用以完善内部控制,也可以作为实施其他审计项目的一个程序或方法,以便确定对其依赖程度和进行内部审计的范围、重点及方法,有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内部控制审计就是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符合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的测试和评价。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 内部控制审计的对象主要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内部控制要素。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是对构成内部控制的各要素进行测试与评价,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健全性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符合有效性测试;内部控制合理科学性综合评价;内部控制实质性测试。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审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应该应用通用的外业和报告准则,具备足够的胜任能力,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遵循一定的程序,采用适当的方法,以确保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
通常来说,审计师应按照如下顺序,根据审计和评估的内容不同,分别采用适当的方法予以审计和评估。(一)审计准备阶段1.计划审计业务。
审计师应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适当的计划和协助,以保证在需要时,进行适当的监督。2.评估管理层评估的流程。
审计师必须获得对管理层关于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的过程的了解。主要包括:审计师决定应当对哪些控制实施测试,包括对财务报表中的所有重要会计科目和披露事项的相关认定的控制;评估控制失败导致错报的可能性、错报的程度以及在其他控制有效实施的情形下,实现同样的控制目标的程度;评估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根据评估其实施有效性的程序是否充足,来评估控制实施的有效性;决定内部控制缺陷的程度和导致重要缺陷和实质性漏洞发生的可能性;对审计发现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支持管理层的评估进行评价。
3.评估管理层的文档记录。主要包括对与财务报表重要会计科目和披露事项相关的所有认定进行控制的设计;关于重要交易是如何被初始、授权、记录、处理和报告的信息;关于交易流向的足够信息,包括识别可能发生错误或舞弊而导致重大错报的关键点;已设计的防止或发现舞弊的控制,包括谁实施控制以及相关的职责划分;对期末财务报告过程的控制;对资产保护的控制以及管理层进行测试和评估结果。
4.获得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主要通过询问合适的管理层、监督人员和员工;检查公司文件;观察专用控制的应用;通过信息系统追踪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交易来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
5.识别重要会计科目。审计师应首先在财务报表、会计科目或披露事项因素层次确定重要的会计科目和披露事项。
决定财务报表内重要的会计科目和披露事项也是决定特殊控制测试的出发点。6.识别重要的流程和主要的交易类别。
审计师应当对每一类主要的影响重要会计科目或几组会计科目的交易的重要流程进行识别。主要的交易类型指的是对财务报表产生重要影响的交易类型。
7.理解期末财务报告流程。作为了解和评估期末财务报告流程的一部分,审计师应当评估:公司使用编制年度和季度财务报表的输入和输出方法;期末财务报告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程度;管理层的参与;涉及经营场所的数量;调整分录的类型(例如,标准、非标准、消除和合并);以及包括管理层、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在内的适当的机构对流程进行监管的性质和程度。
(二)审计实施阶段1.实施穿行测试。审计师应当对于第一交易类型实施至少一个穿行测试。
审计师实施的穿行测试应当涉及对单独交易的初始、控制权、记录、处理和报告的整个过程,以及对每个被审计的重要流程所进行的控制,包括旨在发现风险和舞弊的控制。穿行测试可以为审计师提供如下证据:确保审计师对于针对内。
毕业论文审计风险(我的论文题目是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应该怎么写.)
1.我的论文题目是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应该怎么写.
一、审计风险发生的几个环节 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工作从制定审计计划到提出审计意见书,作出审计决定乃至审计复议的全过程。
审计风险具体存在于审计立项、调查取证、出具报告、提出意见书、作出审计决定等整个环节。其发生的关键环节主要有:越权风险-程序风险-取证风险-判断风险-处理处罚风险-文书制作风险。
1.越权风险。包括审计范围越权和审计评价越权。
审计机关应严格按照《审计法》及实施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的界定。超出法定范围去审计评价,会导致政治、社会、司法等诸多方面的损害。
2.程序风险。包括审计计划、立项、通知书、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的下达送发都有严格的法定程序。
程序的违法未必直接影响审计质量,但程序违法会导致行政诉讼而使审计的结果无效。 3.取证风险。
审计中大量工作是调查过程。而取证是调查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是最终作出评价和处理处罚的基础。
取证不慎,所取证据不完整充分,不真实有效,会导致所作的评价失去证据的有效支持。 4.判断风险。
审计中的判断是对调查中的问题分析观察。分析不深不透不细,观察不全不力,凭借主观猜测,经验判别,会导致性质认定中使用法规不当,造成定性不准,造成审计处理处罚中的不当。
5.处理处罚风险。审计事项所存在问题性质判断失误,必然导致处理处罚的不当。
即便在判断中没有发生失误,但由于处理处罚中使用法律法规不当,会导致审计结果的错误,造成审计复议和行政诉讼。 6.文书制作风险。
这是审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关键问题是表达或词不达意、模棱两可,或由于一时疏忽造成重大笔设,或校对不严出现严重错误,会导致文书制作形成内容上的错误和不当。 二、审计风险防范的几个对策 审计风险防范是对审计风险系统的、全面的、连续的和及时的控制,以达到规避风险,提高效率和效果为目的。
防范审计风险关键是提高审计质量。提高审计质量关键是加强以“人、法、技”为核心内容的基础建设。
既有赖于审计执法环境的改善,更需要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自身努力,才能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2.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的 论文大纲
试论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写作提纲
一、绪论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愈演愈烈,审计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审计难度就越高,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那么,如何规避审计风险也就成为一直以来人们不断探讨的问题。因此,应当积极了解审计风险,正确认识审计风险,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本论
(一) 审计风险的概念
(二)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1、审计活动所处的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
2、审计对象的复杂多变增加了审计风险
3、实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
4、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差异
5、审计方法本身隐含审计风险
(三)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
3、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4、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5、建立有效的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风险管理系统
三、结论
审计活动作为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组织部分,也毫无例外地接受法律的规范与调整。正确认识审计风险是职业界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职业界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冲破传统审计思路的束缚,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审计风险,最终起到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的作用。
这个是我自己的论文,你看下你是否用得上。呵呵~~
3.高分求一篇论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原因及建议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原因及建议 近年来我国会计审计行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审计风险也随之不断扩大,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受损逐渐成为公认的该行业的系统风险。
随着深圳原野事件、“中诚”伪证案、美国安然公司等财务丑闻的揭露及安达信国际会计公司的崩塌,社会公众已经认识到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性,并结合理论和实际问题提出了诸多措施来防范审计风险。目前,我国有执业注册会计师6万余人,但全国50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中,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为小型事务所,但社会公众却更多地关注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从而忽略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方面的问题。
因此关注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防范能力如何提高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审计服务市场需求不足 我国的审计并非出于因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而是出于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需要,这种状况导致了我国注册会计师服务的最大需求者是政府部门。
并且,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对象为中小非上市企业,这些企业往往是迫于政府监管机构的压力而委托事务所审核其财务报表,从而引起审计服务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些事务所为了求生存,谋利润,以降低审计收费来吸引客户,有的甚至同企业经营者共同粉饰财务报表,出具虚假审计财务报告。
(二)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管制度不完善 2006年2月15日我国出台新的审计风险准则,在准则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了审计目标、一般原则、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等。对追究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行政责任的相关规定较为完善,而对其民事责任承担方法、损失赔偿的范围及计算方法,则没有任何具体的规定,且政府相关部门对其监督和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行业互查措施流于形式。
由于对审计违规惩治力度不够,监管措施不到位,使得审计人员忽视违反法律法规会带来的后果,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出具虚假财务报表。 (三)审计三方关系失衡 审计三方关系包括第一关系人,即审计主体(审计机构或人员);第二关系人,即审计客体(被审计单位,财产经营者);第三关系人,即审计委托者(财产所有者)。
审计三方关系是保证审计独立性的必要条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对象,即第二关系人(审计客体),大部分为中小非上市企业,这些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往往由一人或几人创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一致,即审计客体与审计委托者一致。
审计三方关系变为两方关系,独立的、客观公正的审计也将不复存在。 (四)注册会计师缺乏必要的职业判断 在会计师事务所中,存在严重的人才缺乏、知识结构两极化现象。
一部分注册会计师还是早期考核通过的年龄较大的一批人员,知识结构仍停留在80年代水平;一部分是刚毕业,工作经验严重不足。且事务所不重视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后续教育的机会和渠道少。
虽然一部分注册会计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但后续教育的缺少,使得先前的工作经验并不能及时跟上快速发展的经济步伐,在审计过程中不能提供合理恰当的审计方法和程序。而部分注册会计师因缺少必要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并不能弥补该漏洞,从而影响审计质量,增大了审计风险。
(五)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是指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品德、执业纪律、业务能力、工作规则以及所负的责任等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作的基本规定和要求,它要求注册会计师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原则。注册会计师应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高尚的品德,扎实的会计、审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
在会计师事务所中,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高低不一,事务所内部激励机制不合理,内部章程不完善,审计人员工作涣散,无责任心,甚至有些事务所因为将工资与审核数量挂钩,促使了一些注册会计师为了金钱迎合被审计单位,与其串通作弊。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应对建议 (一)创造审计市场的有效需求,拓展业务范围 明确市场定位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小型企业审核财务报表重要性的灌输,而不是简单地硬性规定,使中小型企业经营者真正意识到审核财务报表的重要性,主动地寻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其报表。
相应地增大了审计市场的有效需求,避免会计师事务所在竞争压力下以降低收费或其他不正当手段来招揽客户。会计师事务所除了一般地审计业务外,还可增加税务服务业务、会计服务业务。
私营或小型企业的账务处理情况混乱,事务所可为私营企业或小型企业提供代理记账、编制财务报表、工资单处理等业务。这样既为事务所提供了其他业务收入,又借助注册会计师的能力减少了企业舞弊现象的发生。
现在企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纳税义务和权利,关注自己的纳税负担是否合理、合法,是否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事务所可为企业提供税收筹划服务,办理企业的各种税务工作等。
会计师事务所在拓宽业务范围时,应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合理利用人才,以一项业务为主体,其他业务为副体,办出自身特色,提供高水平专业服务。 (二)完善法律。
4.审计风险与管理的论文写作提纲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识别;审计风险评价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公司倒闭或陷入财务困难,针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诉讼呈“爆炸”式地增长,注册会计师职业已成为具有高度风险的专门职业了。
特别是,我国正在进行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目标在于建立起注册会计师作为投资主体的体制,使审计责任真正落实到注册会计师身上。这样,审计风险的管理就成为我国审计职业界必须严密关注的问题。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存在于审计工作全过程,从审计项目的洽谈、承接、风险评估、制定计划、审计程序的具体实施、三级复核到出具审计报告等方面都需要有严格的控制程序和防范风险的措施。 1 审计风险的识别 审计风险识别是审计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全面、正确地识别审计职业所面临的风险,对风险的估测和控制技术的选择才有实际意义。
事实上,在提供鉴证服务的同时,审计人员就已经承担了法律责任。这些责任在某些情况下会转换为负债或损失。
因此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识别审计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审计风险识别的途径概括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借助外部力量,利用外界的风险信息、资料识别风险;二是依靠会计师事务所的力量,根据客户的特性识别风险。
由于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审计人员应把精力和资源集中于最容易引起风险的领域(因一般审计实务书籍中都有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避开详细的程序式的检查,而把审计判断集中于披露问题和会计政策选择的连续性;2使用破产或兼并预测模型来预测高风险的业务;3避开高风险的行业,或对高风险行业提高审计费用;4坚持稳健主义。 2 审计风险的估测 审计风险识别回答了审计活动面临何种风险和存在哪些风险因素的问题。
接下来是,决定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审计风险损失是多大?审计风险在不同的具体环境和条件下是有大小之分的,审计人员可针对审计过程中的诸多主客观情况,对某些审计事项的审计风险大小及其可能导致的危害进行分析、估计和测试,以确定合理水平的审计风险,尽量避免和控制审计损失的发生。 具体项目审计风险的估测,包括收集信息、收集证据和实证观察三个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客观的估计是根据足够的历史资料,利用统计的方法或分析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未来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
这种估计的依据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审计人员的意志为转移。主观的估计也是审计风险估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手段,它利用有限的信息,由审计人员根据个人的判断进行估计。
这种估计建立在目前的信息和个人长期积累的经验基础之上,这种方法只要应用得当,同样能有合理的结论,使之接近客观估计。 3 审计风险的评价 通过审计风险识别,充分揭示了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风险因素,通过审计风险的估测,从量上确定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的严重程度。
然而,审计风险是大于还是小于可接受的标准?如何把不可接受的审计风险通过采取控制测试使之变为可接受?这些控制措施应采取到什么程度?采取了控制措施后,是否产生了新的风险因素?这些都要通过审计风险评价来加以解决。 审计风险的社会可接受标准是通过大量的致损资料的分析(包括法院判决和庭外解决),承认审计风险的发生是不可完全避免的前提下,从经济、心理等因素出发,确定一个整个社会都能接受的界限,作为衡量总体审计风险严重程度的标准。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人们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的不重视,审计职业界要确定一个社会可接受的标准很困难。由于资料的限制,笔者亦无法得出这方面的结论,但笔者认为审计风险社会可接受水平可定为5%,社会可接受的损失程度以保险公司的保率为准。
运用社会标准对审计项目风险进行衡量是审计风险评价的关键,根据衡量的结果以确定是否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控制到什么程度。当估测出的损失发生概率和损失严重程度大于社会标准时,则说明拟接受的审计项目较危险,这时如果这个差距太大,以致审计人员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它进行控制,则可考虑不接受这项业务,这也称为风险回避;如果差距不大,可以采取一定办法对它进行控制,并可使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但同时应提高审计费用,或通过其他方式转嫁一部分风险,这也称为风险转移;当估测的结果小于社会标准时,虽然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但人们能够接受,从一定意义上讲,认为审计是安全的,但仍需在审计过程中采取一些控制措施,以保持总体审计风险不超出社会可接受水平,这也称为风险自留。
进行审计风险评价必须注意: 第一,对审计风险因素必须进行全面考虑。审计风险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审计人员应对它们进行通盘考虑,并识别审计风险的主要形成因素,根据应付和减少风险的关键点,以此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
第二,评价结果必须把所有因素综合起来,用单一数字表示。为此,必须弄清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
第三,任何一项活动都伴随有风险,审计活动也存在可能酿成损失的风险因素。对审计风险要素进行控制就必须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
因此,从经济。
5.论文提纲:审计风险及控制
浅析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审计风险;防范;控制世界银行官员对亚洲部分银行的调查报告表明:亚洲发生金融危机的责任一半在于会计。
各国的会计信息失真与舞弊行为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审计的风险,因此,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已经成为审计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以下从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人手,谈谈如何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主要包括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狭义的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活动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而使审计工作中存在错误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或审计人员作出错误审计结论而造成损失的概率。
包括误拒风险和误受风险。误拒风险是指将正确或无重大错误的被审事项指为错误而形成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这类风险很少发生,在实务中一般不予考虑。误受风险是指将有重大错误的事项指为正确而形成的风险。
相对于误拒风险,该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因此,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特别注重对误受风险的控制。
广义的审计风险不仅包括狭义的审计风险。而且还包括经营风险。
它是由于第三者的控告而承担的风险。l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了解和探究审计风险的成因。
有利于更好的从源头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形成。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风险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浅析审计风险的原因与防范方法 审计风险;独立性;沟通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因此,防范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永恒的主题。它既是审计机构信誉和质量的保证,也关系到审计人员的自身利益。
在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审计。做好审计工作的关键,应对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预防方法有所了解并尽可能防范和避免审计风险,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
一、审计风险的成因(一)形成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1.审计机构建立模式不合理。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影响审计工作权威性。
2O世纪8O 年代中期,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内部审计逐步发展起来。但其行政性太强,企业内部人员一方面要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对本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又要受本单位行政领导,工资福利由本单位解决。
业务工作的“外向性”与行政待遇的“内靠性”,使审计人员很难进入角色。久而久之,审计便失去了权威性和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2.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导致不确定经济业务的产生,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业务量随之增加。 审计风险浅析 它贯穿于活动的所有环节,即只要有审计活I决策探索2007.4.下动的地方。
就一定有审计风险与之相伴。由于环境或业务的复杂性从而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了解不透彻、不全面以及对管理人员的信任度过高而仓促签订了审计业务约定书。
所有这一切都会形成审计风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加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二)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1.审计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目前审计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从理论上讲,抽样风险所选取的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总体的性质。
但在实践中由于各种主观原因,造成样本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总体尚不能确定。尤其是当前我们大多是采用判断抽样的方式,由于部分审计人员经验和知识不足,抽样误差很大,可能存在审计取证不完备、审计检查不全面、审计意见和结论不准,出现了错误判断为正确或将正确判断为错误的情况,形成存伪风险或弃真风险。
2.审计处理处罚风险。审计机关有权对被审计单位违纪违规的行为进行处理处罚。
但是,若依法应该处理处罚而没有处理处罚,或者审计处理处罚没有法律依据或依据不当,或者应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处罚,而审计机关直接实施了处理处罚,都会产生审计处理处罚风险。3.审计证据取舍风险。
审计证据在审计活动中举足轻重,审计结论需要审计证据来证实。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证据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无统一标准,往往靠审计人员来主观判断,从而产生了主观的偏差。
6.谁能帮我改下论文《试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要毕业了,急啊~~
试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为了切实保障职业职务的质量和水平,任何国家都很强调专业人员的法律责任,也大都订立了相应的法律条款。
与其他职业相比,注册会讨师所负的法律责任更加重大。比如,当一名律师由于其自身的过失而导致的损失往往只是少数委托人的损失,而注册会计师发生过失则可能是勒以万计的人蒙受损失,因为利用和依赖管理当肩编制的会计报表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作为扶策依据的人们,不仅包括现有的,而且还包括沼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消费者、雇员、政府有头部门等所有关心企业的人士。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国控告审计人员的诉讼案件急剧增加,有人称注册会计师已面临 “诉讼爆炸”的时代:注册会计师制度在我国恢复与重建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80年代,人们对这一新生行业还很陌生,但迸人90年代以来,随着注册会计师的地位和作用的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在了解注册会计师作用的同时,也渐渐了解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所在。近几年发生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一系列震惊整个行业乃至全社会的案件如 “琼民源案”“红光实业案”等都提醒注册会计师这一行业:重视审计风险掌握防范措施已刻不容缓。
一、关干审计风险 在独立审计初期,审计方法为详细审计方式,即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簿逐笔核查,目的为揭错查弊;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活动繁杂,出现了抽样审计,即根据会计报表项目余额抽取部分会计资料样本,进而根据审查结果推断总体,这种方式难免会以偏概全;近来,又出现了既揭示会计准则遵行性又披露错误和舞弊的双重审计模式,这意味着审计责任范围的逐渐扩大,同时也意味着注册会计师执业风险的扩大。 首先,从注册会计师本身来看,审计风险贯穿于其审计活动的始终。
在选择客户时,有被被审计单位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导致的选择风险;拟定审计计划时,有计划不充分引致作出错误审计决策的计划风险;派遣审计人员时,有委派人员不胜任而导致的能力风险;在搜集审计证据时,有收集不到足够有效资料的证据风险;运用抽样技术时,有样本数量和样本选择不当的抽样风险;编制审计报告时,有审计意见发表不当的报告风险等。每一种风险都是多因素的集合,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
其次,被审计单位经营失败时,也会连累到审计人员。众所周知,资本投人或借给企业后,就面临着某种程度的经营风险。
所谓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经济或经营条件,如经济萧条、决策失误或竞争激烈等,无力偿还借款或无法达到投资人期望收益的状态,反映经营风险的极端就是经营失败。常见的情况是,在审计中虽遵守公认审计准则,但由于未能发现错报而提出错误的审计意见,即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实现。
大多数会计职业界人士也认为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尽到应有的谨慎,就属于审计失败。尽管因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很难确定审计人员是否一贯地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但是,注册会计师如果出现失误,往往会便会计师事务所蒙受损失。
因为当某一公司破产或无力偿还债务时,报表使用者往往指责审计失败而控告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当最近提出的审计意见表明财务报表公允表达时,情况更是这样。 再次,被审计单位的严重欺诈、违法也是加重审计风险的一个根源。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 “审计人员职责委员会”建议:“独立审计人员应考虑防止客户欺诈的控制措施的恰当性,且有责任查找欺诈行为,并要求揭示出那些通常凭借应有的执业谨慎能予以揭露的欺诈行为。”这表明审计责任范围己从单一的披露违反公共会计准则演变成既揭示错误和舞弊,又揭示违反公共会计准则的双重模式。
那种以为CPA只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不是也不可能去揭露舞弊之说日见衰微。远的如国际商业信贷银行案、巴林银行案,近的“红光实业案”都表明,被审计单位因财务陷入困境而招致查办,或因严重违法而遭到惩罚。
7.急求毕业论文“应收账款审计风险”方面的论文应该怎么写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 论文编号:KJ018 字数:11905,页数:12 摘要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买货物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
应收账款的形成是由企业赊销引起的,而赊销是企业常见的一种销售方式,企业科学地实施赊销战略,可以扩大商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盘活存量资产。然而,若企业对赊销管理失控,会引起应收账款快速膨胀,导致坏账损失急剧上升,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对此,本文将从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方面来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 应收账款 内部控制制度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目录 一、应收账款失控的成因 - 1 - (一)企业应收账款失控的外部成因 - 1 - (二)企业应收账款失控的内部成因 - 2 - 二、应收账款缺少有效内部控制制度的危害 - 3 - (一)延长企业营业周期,降低资金周转速度 - 3 - (二)加速企业现金流出,削弱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 3 - (三)增加企业风险成本,影响企业的盈利状况 - 4 - 三、构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 4 - (一)抓好资信调查,做好事前控制 - 5 - (二)做好会计核算和监控,加强事中控制 - 7 - (三)采用合理的清对和催收办法,做好事后控制 - 8 - 四、结束语 - 9 - 参考文献 - 10 - 以上回答来自: /49-1/1990.htm。
存货审计风险毕业论文(求对存货审计的认识论文)
1.求对存货审计的认识论文
[摘要]存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它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是企业管理中不司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从企业财务管理的存货管理方面论述了存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及存货管理的最终目标,并阐述了如何加强存货管理,挖掘企业第三利润源泉。 [关 键 词]企业;存货;管理制度 一、存贷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存货是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一般情况下。
存货占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其管理、利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的运作效率。在不同的存货管理水平下,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差别是很大的。
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
存货作为企业物流的重要成份,其成本降低的潜力比任何其它市场的营销环节要大得多,如企业物流成本占营销成本的50%,其中的存货费用大约占35%。而物流成本又占产品全部成本的3O%——85%;由此看来,降低存货成本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泉”。
二、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不善:企业内部缺乏一整套有关存货管理的规章制度,有了制度也不能很好执行。 (二)核算不实,成本费用增加:有些企业的会计核算起不到监督作用,账实严重不符;有的企业对新税制下存货的核算缺乏认识和了解,在购进环节不按规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加自身税负。
(三)产品滞销,效益低下:产品滞销是大多数亏损企业的通病。 三、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论文网在线 利用企业物流的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对企业存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使存货管理活动中的订单流、物流和资金流处于最佳状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是现代企业存货管理的趋势和重点。
我们的大多数企业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销售和扩充规模上,相比之下,对存货管理则有所忽视, 为了降低企业的存货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将加强存货管理提到日程上来。 (一)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存货管理系统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以便可以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提高存货运营效率。
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对存货的核算应及时、准确和完整。 (二)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
存货的日常控制方法应采用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制定指标部门应参照历史数据,结合本期实际情况,分解存货资金计划指标给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
(三)存货的规划 存货的规划是控制存货水平,降低资金占用,使存货效益和成本达到最优化的存货事前控制方法。做好存货规划,首先应制定经济订货规划,确定好经济订货批量,再订货点,及时补货,避免缺货。
其次,要确定存货资金的占用额。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根据各种存货平均每天的周转额和其资金的周转日数来确定存货资金数额的周转期法;二是以上年存货资金占用额为基础,分析计划年度各项变动因素加以调整后确定资金数额的因素分析法;三是根据存货资金与有关因素的比例关系来确定资金数额的比例法。
(四)完善内部控制,确保其行之有效 1.做好岗位分工控制。首先,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
其次,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授权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的权限责任;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对于超越权限的业务有权拒绝办理,并向上级报告;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再次,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
2、取得、验收与入库的控制。外购存货应符合内部《采购与付款》的有关规定;抵顶债务及其他原因入库的存货应有有关部门、人员的审批,其价值与质量状况应符合双方协议;严格验收制度,重点是对取得存货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设置存货明细帐,加强对代管、代销、暂存与委托加工存货的管理。
论文网在线 3.仓储与保管控制。首先,根据销售计划、生产采购资金筹措等制定仓储计划,合理确定库存存量的结构和数量。
其次,加强日常管理,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存货。再次,建立库存存货分类管理制度,对企业全部存货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耗用量大小和订购难度等为标准,划分出ABC类,分别管理;对贵重物品、生产用关键备件、精密仪器、危险品等重要存货采取特别控制措施。
第四,建立健全存货的防火、防潮、防盗和防霉变措施。最后,建立清查盘点制度,如有盘亏和盘盈,应分清责任,报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4.监督与检查。定期检查存货业务的相关岗位和人员的设置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收发、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定。
2.求十个关于存货审计分析的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 注册会计师存货舞弊的审计识别 The Audit Recognition of Inventory Irregularities of Registered Accountants 作者:于坤,韩晓晨, 期刊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2006年 第17期
- 与揭露舞弊有关的重要审计技术 The Important Audit Methods Related to Detecting Fraud 作者:邓菁晖,胡凌云, 期刊-核心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ECONOMY & AUDIT STUDY 2002年 第06期
- 审计目标嬗变与舞弊审计技术策略 The Change of the Audit's Target and the Technical Tactics of Fraudulent Practices Auditing 作者:沈萍, 期刊-核心期刊 科学·经济·社会SCIENCE·ECONOMY·SOCIETY 2006年 第01期
- 错误与舞弊:注册会计师的识别与揭示 作者:马丽莹,李阳, 期刊-核心期刊 商场现代化MARKET MODERNIZATION 2006年 第30期
- 查找舞弊是注册会计师永恒的审计目标 To investigate cheating is the permanent auditing objective of CPAs 作者:李君,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 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2003年 第01期
-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对策研究——对以虚构经济交易事实为主要特征的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识别 Stretigies in auditing cheating occurred on balance sheet of listed company-Identification of cheating occurred in balance sheet characterized by fictitious transactions 作者:侯晓红, 期刊 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2007年 第02期
- 关于应收账款舞弊的探讨 As for What Accounts Receivable Embezzle Study 作者:王冶琦, 期刊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4年 第03期
- 管理当局舞弊动机及审计线索的甄别 作者:肖小飞, 期刊-核心期刊 会计之友FRIENDS OF ACCOUNTING 2007年 第28期
- 遏制上市公司年报审计舞弊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袁小勇, 期刊-核心期刊 会计之友FRIENDS OF ACCOUNTING 2003年 第11期
- 浅议注册会计师的查找舞弊职责 CPA's responsibility to detect and report errors and irregularities 作者:徐岭,张志凤, 期刊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MACHINERY 2002年 第03期
- 基于行为学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成因分析 作者:赵保卿, 高翔, 会议 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 2006年
还不满意?
3.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的 论文大纲
试论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写作提纲
一、绪论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愈演愈烈,审计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审计难度就越高,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那么,如何规避审计风险也就成为一直以来人们不断探讨的问题。因此,应当积极了解审计风险,正确认识审计风险,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本论
(一) 审计风险的概念
(二)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1、审计活动所处的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
2、审计对象的复杂多变增加了审计风险
3、实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
4、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差异
5、审计方法本身隐含审计风险
(三)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
3、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4、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5、建立有效的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风险管理系统
三、结论
审计活动作为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组织部分,也毫无例外地接受法律的规范与调整。正确认识审计风险是职业界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职业界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冲破传统审计思路的束缚,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审计风险,最终起到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的作用。
这个是我自己的论文,你看下你是否用得上。呵呵~~
4.如何避免存货审计中的风险
如何规避审计风险:
一、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1、培养风险责任感。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是提高审计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要使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损失及其管理与控制,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对象,也是实际工作中重要的关系着审计工作质量的具体问题。
2、提高自我素质,注重知识更新。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审计人员要强化基本功,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依据法规准则,扣紧审计环节,合理取证,有效检查,全面分析,审慎结论,不因为审计工作和审计步骤不适当而影响审计质量,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存在的可能性。
3、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注重依法审计。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防范与规避审计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首先要保持独立性;要正直、客观,遵循审计职业道德,坚持谨慎性原则,实事求是,不受他人意志左右和干扰,不受私利的诱惑,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同时,要严格依法审计,当前最重要的是依法审计和执法中客观公正。
4、实施过错追究责任制。即按照过错责任追究原则,追究有关审计人民的责任和领导的连带责任,谁违法谁负责,主管领导负连带责任。这样,就会使审计人员和有关领导不仅增强了责任心,同时也强化了风险意识。从而,在执业中采取防范的避险措施,做到客观、谨慎,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二、抓住关键环节,控制审计风险,建立审计工作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体系:
1、合理制定审计工作计划。一方面在总的审计计划安排上,突出重点,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搞好对比分析,确定合理的审计覆盖面,并在这一覆盖比率中求精品、求质量、上档次。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审计项目计划中,要合理制定审计方案,选择审计方法,安排审计,力量,确定审计时间和工作目标、明确审计人员责任。
2、严格审计执法程序,把好审计程序关和审计证据关。
3、把好审计评价、定性处理关。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判断被审事项的合法性、效率性的准绳和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处理的客观标准。
5.急求毕业论文“应收账款审计风险”方面的论文应该怎么写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 论文编号:KJ018 字数:11905,页数:12 摘要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买货物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
应收账款的形成是由企业赊销引起的,而赊销是企业常见的一种销售方式,企业科学地实施赊销战略,可以扩大商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盘活存量资产。然而,若企业对赊销管理失控,会引起应收账款快速膨胀,导致坏账损失急剧上升,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对此,本文将从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方面来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 应收账款 内部控制制度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目录 一、应收账款失控的成因 - 1 - (一)企业应收账款失控的外部成因 - 1 - (二)企业应收账款失控的内部成因 - 2 - 二、应收账款缺少有效内部控制制度的危害 - 3 - (一)延长企业营业周期,降低资金周转速度 - 3 - (二)加速企业现金流出,削弱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 3 - (三)增加企业风险成本,影响企业的盈利状况 - 4 - 三、构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 4 - (一)抓好资信调查,做好事前控制 - 5 - (二)做好会计核算和监控,加强事中控制 - 7 - (三)采用合理的清对和催收办法,做好事后控制 - 8 - 四、结束语 - 9 - 参考文献 - 10 - 以上回答来自: /49-1/1990.htm。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审计风险的研究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