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这个人物形象对我们有何启示

浮士德人物形象毕业论文

1.浮士德人物形象文献综述

(《浮士德》,[德国]歌德/原著)歌德写<>;花了六十多年时间.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第一部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场。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浮士德》的第一部完成于1808年法军入侵的时候,第二部则完成于1831年8月31日,是时他已83岁高龄。这部不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浮士德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都有现实的依据,它们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头号的精神历程。在这里,浮士德可说是一个象征性的艺术形象,歌德是将他作为全人类命运的一个化身来加以塑造的。当然,所谓全人类其实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先进知识分子典型形象的扩大化罢了。同启蒙时代的其他资产阶级思想家并无二致,歌德也是把本阶级视为全人类的代表的。浮士德走出阴暗的书斋,走向大自然和广阔的现实人生,体现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直到“狂飙突进”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觉醒、否定宗教神学、批判黑暗现实的反封建精神。浮士德与玛甘泪的爱情悲剧,则是对追求狭隘的个人幸福和享乐主义的利己哲学的反思和否定。从政的失败,表明了启蒙主义者开明君主的政治理想的虚幻性。与海伦结合的不幸结局,则宣告了以古典美对现代人进行审美教化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幻灭。最终,浮士德在发动大众改造自然,创建人间乐园的宏伟事业中找到了人生的真理,从中我们不难看到18世纪启蒙主义者一再描绘的"理性王国"的影子,并依稀可闻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呼唤未来的声音。

浮士德的形象还有更高的哲学涵义。这主要表现在著名的“浮士德难题”以及面对这种困境所表现出来的“浮士德精神”上。歌德以深刻的辩证法意识揭示了浮士德人格中的两种矛盾冲突的因素,即“肯定”和“善”的因素同“否定”和“恶”的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发展历程,更以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浮士德永不满足,不断地克服障碍、超越自我,“不断地向最高的存在奋勇”前进的可贵精神。“浮士德难题”其实是人类共同的难题,它是每个人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都将无法逃避的“灵”与“肉”,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这些二元对立给浮士德和所有人都提出了一个有待解决的的内在的严重矛盾。在《浮士德》中,这一矛盾贯穿了主人公的毕生的追求,体现为浮士德的内心冲突和他与靡非斯特的冲突的相互交织。

从某种意义上说,浮士德的内心冲突同时也是他与靡非斯特的矛盾冲突的内在化的体现,而他与靡非斯特的矛盾冲突则同时也是他内心冲突的外在化体现。在与靡非斯特这“一切的障碍之父”、恶的化身结为主仆,相伴而行之后,浮士德的前途可谓危机四伏,随时皆有可能堕落为恶魔的奴隶。但是,不断追求,自强不息,勇于实践和自我否定是浮士德的主要性格特征,这使他免遭沉沦的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而恶在这里却从反面发挥一种“反而常将好事做成”的推动性作用。歌德辩证地看待善恶的关系,不是视之为绝对的对立,而是把它看作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关系,揭示了人类正是在同恶的斗争中克服自身的矛盾而不断取得进步的深刻道理。这在诗剧的开头时上帝有关善人须努力向上才不会迷失正途的议论,以及诗剧结束时天使们唱出的"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的歌词中都得到了明确的体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浮士德》是一部无可指摘的完美之作。从思想上看,它有将政治革命消极为精神探索,将社会改造转化为自我完善的倾向,这体现了资产阶级固有的软弱和妥协的本性,以及它作为剥削阶级的掠夺性。从艺术上看,内容庞杂,用典极多,象征纷繁,使作品艰深隐晦,令人索解为难。尤其是第二部,浮士德的形象有抽象化、概念化的倾向,给一般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浮士德》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温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揉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2.浮士德中正反人物形象分析,外国文学简答题啊,精华

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性形象。

(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着探索者的形象。在五个悲剧中,他表现出一种无所息、坚韧顽强、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品格。他经受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了他重新探索的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2)浮士德又是变通人类的代表,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求之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个人欲求和现实所迷惑,而是一次又一次勇敢地超越了自我,不断走向新生活。这种“灵”与“肉”的矛盾,“善”与“恶”的矛盾,展示了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 浮士德形象的意义:在于向人们指出了一条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该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3.简析歌德《浮士德》中浮士德的形象

浮士德形象:浮士德毕竟是中世纪的书斋里走出来的,他身上仍有明显的旧的痕迹。

他的性格充满矛盾,正如他自我解剖道:“有两种精神寓于我的心胸”,一个“执着尘世”,“沉溺于爱欲之中”;一个则要“超离凡尘”,“向那崇高的精神境界飞升”。向崇高的境界飞升无疑是他主导的方面,但他那“沉溺于爱欲”,亦即贪图眼前的享受,以至不惜与宫廷同流合污,去干镇压起义的勾当。

这充分反映了他身上那渺小的、庸人习气的一面。正是存在着这一面,那善良、纯洁的葛丽卿及其一家成了他的牺牲品。

浮士德身上的这些阴暗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固有缺点,预示着这个阶级必然走向反面,而与劳动人民尖锐对立。浮士德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

这五个阶段都有现实的依据,它们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斗的精神历程。在这里,浮士德可说是一个象征性的艺术形象,歌德是将他作为全人类命运的一个化身来加以塑造的。

当然,所谓全人类其实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先进知识分子典型形象的扩大化罢了。同启蒙时代的其他资产阶级思想家并无二致,歌德也是把本阶级视为全人类的代表的。

浮士德走出阴暗的书斋,走向大自然和广阔的现实人生,体现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直到“狂飙突进”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觉醒、否定宗教神学、批判黑暗现实的反封建精神。浮士德与玛甘泪的爱情悲剧,则是对追求狭隘的个人幸福和享乐主义的利己哲学的反思和否定。

从政的失败,表明了启蒙主义者开明君主的政治理想的虚幻性。与海伦结合的不幸结局,则宣告了以古典美对现代人进行审美教化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幻灭。

最终,浮士德在发动大众改造自然,创建人间乐园的宏伟事业中找到了人生的真理,从中不难看到18世纪启蒙主义者一再描绘的"理性王国"的影子,并依稀可闻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呼唤未来的声音。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是个深居学术象牙塔中,终至垂垂老矣的人物。

面对即将朽坏的身躯,浮士德有非常多的懊丧,他觉得他的人生彷佛还没有开始就要结束了,他花了一生的时间研究学问,却对人生体验品嚐太浅,却对知识有说不出的厌倦。烦恼之馀,魔鬼适时出现,引逗他出卖灵魂,交换条件就是让他的人生重新开始,给他机会去品嚐所有过去为了知性而放弃的体验。

浮士德在那时,其实是胸怀大志的,他说:“我要投入时间的急流里,我要投入事件的进展中……快乐对我而言并不重要,因此我若在某瞬间说:‘我满足了,请时间停下!我就输了。’……我要用我的精神抓住最高和最深的东西,我要遍尝全人类的悲哀与幸福。”

这种心情,像不像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安德烈·包尔康斯基?就这样,浮士德被魔鬼变换了身躯,人生重新来过一般,变的年轻有劲。他开展他生命的体验之旅。

魔鬼一直想让浮士德心中出现享乐主义、投机主义或让他变的庸俗不堪,但浮士德却不是这样的人,对他而言,体验,是追求知识一生后,对生命重新燃起的理想与热情,在他内心深处,绝不是为体验而体验、也不可能步向享乐主义。扩展资料:浮士德创作背景近代欧洲社会在思想上回归古希腊审美观思潮的力量强大,在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和文艺复兴之后,人们都向往古希腊那种阳光明媚的生活。

也就是那种重视现世享受,重视享乐的精神生活。温克尔曼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变得伟大,如果可能的话,伟大得无可比拟的唯一方式,就是模仿古代人。”

而歌德在浮士德中极力将理性主义和古希腊的这种感性主义结合在一起,诞下浮士德和海伦新生的儿子“欧福良”这个人物,以及欧福良这个人物的消逝,无疑是希望把近代科学理性和古希腊审美的感性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符合当时社会环境的完美的审美观念。这正是看到单纯的理性科学和感性审美都无法满足当时人们需要的结果。

《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

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浮士德》(Faust)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毕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浮士德》的构思和写作,贯串了歌德的一生,1768年开始创作,直到1832年——前后一共64年,即歌德逝世前一年才最后完成。

《浮士德》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浮士德。

4.试论歌德笔下的浮士德这一形象

▲歌德与托尔斯泰▲ 比较歌德与托尔斯泰是有原因的.他们两人有某种雷同处:同样是贵族;同样关切国家与社会并致力于改革(歌德走上政途、托尔斯泰走上土地改革与农民教育);同样对大自然有崇高、神秘、伟大的体会;同样处在伟大的「主义」时代. 他们不同的是,歌德历经拿破仑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呼唤与堕落衰亡,托尔斯泰则是熟谙马克斯的理想,并期待这理想的革命浪潮.歌德度过一时代理想与其幻灭,托尔斯泰则是正面对著另一理想时代的来临.歌德看清了伟大英雄人物灵魂深处的幽暗,托尔斯泰虽然放弃了英雄式的伟大,却对小人物的人性仍旧过度乐观(这正是复活这部小说善恶太简单的重要原因);最后,他俩都活的很老,所以虽属于不同的文化分期,两人生命竟然还有短短交错.歌德曾与拿破仑碰面,拿破仑十分喜爱歌德,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两个男主角,都曾用拿破仑作他们的象徵.歌德是怎样用「浮士德」来交代他对生命、对人性、对社会改革的看法呢? ▲我要用我的精神抓住最高最深的东西▲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是个深居学术象牙塔中,终至垂垂老矣的人物.面对即将朽坏的身躯,浮士德有非常多的懊丧,他觉得他的人生彷佛还没有开始就要结束了,他花了一生的时间研究学问,却对人生体验品尝太浅,却对知识有说不出的厌倦.烦恼之余,魔鬼适时出现,引逗他出卖灵魂,交换条件就是让他的人生重新开始,给他机会去品尝所有过去为了知性而放弃的体验. 浮士德在那时,其实是胸怀大志的,他说:「我要投入时间的急流里,我要投入事件的进展中.快乐对我而言并不重要,因此我若在某瞬间说:「我满足了,请时间停下!我就输了.我要用我的精神抓住最高和最深的东西,我要遍尝全人类的悲哀与幸福.」这种心情,像不像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德烈?就这样,浮士德被魔鬼变换了身躯,人生重新来过一般,变的年轻有劲.他开展他生命的体验之旅.魔鬼一直想让浮士德心中出现享乐主义、投机主义或让他变的庸俗不堪,但浮士德却不是这样的人,对他而言,体验,是追求知识一生后,对生命重新燃起的理想与热情,在他内心深处,绝不是为体验而体验、也不可能步向享乐主义. 就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歌德像托尔斯泰一样,对知识大脑袋很不以为然.歌德透过浮士德说:「知识追求到后来,竟然只剩下零碎.」浮士德的生命体验,历经追求爱情、追求美,最后走向社会实践的道路.每一种尝试,都是生命货真价实的充满激情体验,但在浮士德这个理想主义者的心中,的确发现没有什么过程是让他满意到觉得生命完满不再有欠缺的. ▲爱情幻灭▲ 在体验爱情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浮士德与女主角葛丽卿中间出现了感受的疏离. 很多人在分析浮士德与葛丽卿时,都认为他们的悲剧是来自于社会观念的封闭,导致奸情与私生子演变成随后生发的杀母杀兄杀子重罪.但这只是其中的一点原因. 因为我们还看到,当葛丽卿因罪恶而痛苦到极点时,浮士德都不在身边.浮士德自承,他跟葛丽卿有「不同的性质」,浮士德犯罪前后可以避居山林、或深夜跟魔鬼去狂欢,但葛丽卿是何等孤独的一人面对痛苦. 葛丽卿深爱浮士德,浮士德的心中却不是只有爱情. 葛丽卿入狱后,浮士德痛苦的说:「她对爱情疑迷!」浮士德也爱葛丽卿,却永远不可能这么疑迷,因为他们性质不同,这才是爱情永恒的悲刽即使他们没有社会规范的约束,发生性爱不算犯罪,他们将一样的,经会因这种性质的不同,而经历爱情的幻灭.男女性质不同,导致最后彼此伤害,不正是在社会规范解严后的现代,更常发生的爱情幻灭版本吗?葛丽卿为了赎罪,放弃任何逃亡的计画.最终是从天上传来声音:「她得救了(她的灵魂被上帝接纳了).」 ▲美与幸福是不能长久并存的▲ 浮士德再度透过自然,让自己安详而渐渐淡忘,终于走出痛苦的过去后,他开始另一个追求,那就是永恒的美—艺术. 从思索到完稿,歌德几乎用了六十年才完成浮士德的.很明显可以看出,在处理追求永恒之美与社会实践时,歌德的笔法与思想,都比葛丽卿时代老练深厚许多. 歌德是用浮士德透过魔法唤出希腊神话中的天下第一美女海伦,并与之结婚的比喻手法来铺陈的.这样的婚姻按理来说,比葛丽卿要更合适.因为葛丽卿太过纯朴简单,跟浮士德复杂的心灵「性质不合」,海伦是永恒之美,浮士德又有高度的理想性格,其实是很配衬的,但后来还是幻灭了. 歌德用了非常高明的暗喻来处理这种幻灭,那就是浮士德开始说出类似「心灵不看过去和将来,只有现今!」海伦接著答:「这就是我们最幸福的时辰.」然后他们生下一个儿子:「跳到坚固的地面,却被地面反弹到空中,触到屋顶.」海伦忧虑的说:「你可以跳,但是不要飞.」然后跟浮士德说:「他集合了我们两人.」最后这孩子说:「我不愿长久的留在地上.我要去寻找最难得到的东西.」孩子浪漫的选择了战争,并死在战场上.(隐射浪漫时代的诗人拜伦)海伦悲伤的说:「美和幸福是不能长久并存的!」然后跟浮士德分开了. 歌德透过这一幕表达美的瞬间感受激情、是撤彻底底不能平凡的,因此美不可能长久,只能跟幸福擦肩而过. ▲什么是理想国?▲ 经历了美与艺。

5.谈谈浮士德的形象及意义

人物介绍

浮士德是歌德作品《浮士德》中的主人公,他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都有现实的依据,它们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斗的精神历程。在这里,浮士德可说是一个象征性的艺术形象,歌德是将他作为全人类命运的一个化身来加以塑造的。当然,所谓全人类其实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先进知识分子典型形象的扩大化罢了。同启蒙时代的其他资产阶级思想家并无二致,歌德也是把本阶级视为全人类的代表的。浮士德走出阴暗的书斋,走向大自然和广阔的现实人生,体现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直到“狂飙突进”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觉醒、否定宗教神学、批判黑暗现实的反封建精神。浮士德与玛甘泪的爱情悲剧,则是对追求狭隘的个人幸福和享乐主义的利己哲学的反思和否定。从政的失败,表明了启蒙主义者开明君主的政治理想的虚幻性。与海伦结合的不幸结局,则宣告了以古典美对现代人进行审美教化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幻灭。最终,浮士德在发动大众改造自然,创建人间乐园的宏伟事业中找到了人生的真理,从中不难看到18世纪启蒙主义者一再描绘的"理性王国"的影子,并依稀可闻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呼唤未来的声音。

形象和意义

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挣拖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肯定人的作用,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行动、在于作出有益于社会的实践。

诗剧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坚定信念:在前进的道路上,人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碍,但最终会找到人生的真理,为实现崇高的目标而奋斗;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

6.浮士德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最突出的特点

浮士德是一个虚构的、同时又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

(1)他不断的追求知识和真理,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崇高的理想。他具有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精神,即 “浮士德精神 ”。

(2)浮士德又有贪图享受、安于现状的一面,这就构成了浮士德的内在矛盾。浮士德德一生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他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他前进的动力,靡菲斯陀利用他身上的弱点,诱使他堕落,然而浮士德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他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在这样辩证发展之中,浮士德日益高尚化、纯洁化,最后达到个性的完善。

(3)浮士德这个形象是当时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精神思想的化身,因而具有很大的象征性。就小而言之,浮士德身上浓缩了歌德本人一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体验。大而言之,浮士德又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这一形象揭示出人类自身存在的追求和发展必须通过现实的社会生活才能进行,并得以实现的真理

7.浮士德 书里的人物分析

长篇诗剧《浮士德》是歌德一生最重要的代表作。

它的创作延续了将近60年之久。第一部完成于1806年,第二部1831年完成。

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后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 歌德运用浮士德这个16世纪传说中的人物,表达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和社会观点。

浮士德老博士独自在中世纪的书斋里研究学问,穷年累月,一无所获。他为此非常烦闷。

魔鬼靡非斯特在天上和上帝打赌,要把浮士德引入魔道。一大,靡非斯特来到浮士德面前,同他订立契约:他甘愿作浮士德的仆人,使浮士德摆脱烦恼,感到满足,但就在感到满足的一瞬间,靡非斯特不再是奴仆,而浮士德将反为靡非斯特所用。

靡非斯特用黑色外套变成一朵浮云,载着浮士德一同出去游历世界。历经种种磨难和考验,在浮士德 100岁双目失明时,终于让他在改造自然的事业中得到满足,喊出了一句“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便死去了。

按照契约,浮士德感到满足时即应归靡非斯特所用,但天使们却把他抢救到天上去了。 歌德借用浮士德的经历,抒发了自己对未来理想世界的信心。

靡非斯特代表腐朽落后的势力,它是罪恶和黑暗的化身,他施展种种伎俩,阻止浮士德向上的要求,斗争的结果,新兴的进步力量走向胜利,腐朽落后的东西归于灭亡。 人们高度评价了这部巨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将它列入世界伟大名著之列,和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悲剧相媲美,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作品。

1831年8月83岁高龄的歌德,终于完成了《浮士德》一书的第二卷。第二年3月28日,这位文学匠在安乐椅上安然离去。

《浮士德》是歌德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史诗性的巨著。它取材于 16 世纪德国有关江湖术士约翰·乔治·浮士德的民间传说。

那时,德国就出版了名为《约翰·浮士德的一生》的故事书,讲述了浮士德与魔鬼订约,漫游世界,享尽各种人间欢乐,最后惨死于魔鬼之手的故事。文艺复兴以来,不断有人利用这一传说来进行创作。

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戏剧家马洛写过《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18 世纪德国作家莱辛、克林格尔也都写过有关浮士德的作品。在德国还演出过由浮士德故事改编而成的木偶戏和其他戏剧。

歌德少时即看过有关浮士德的木偶 戏和故事书, 上大学时,就萌生了创作《浮士德》的想法。 1773 年,他开始了构思; 1775 年,写作了一些片断,后因魏玛之行而中断。

从意大利回国后歌德促和鼓励下,《浮士德》第一部于 1806 年完成。而席勒已于一年前逝世。

此后,歌德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来酝酿和构思第二部,并从 1825 年起集中精力写作, 到 1831 年, 即歌德逝世的前一年,第二部终告完成。《浮士德》的创作历时六十年之久,其间,世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歌德自己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这一切,都反映在这部跨时代的巨著之中。

对于时代和歌德本人来说,这都是一部具有总结意义的作品。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第一部二十五场,不分幕。

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场。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剧情梗概如下: 魔鬼靡非斯特与上帝打赌,认为人类无法满足的追求终必导致其自身的堕落。上帝却以为尽管人类在追求中难免会犯错误,但最终能够打到真理。

于是由魔鬼下到人间去诱惑浮士德。 浮士德此时已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学者。

他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钻研各种学问,以求洞解自然奥秘。然而至此垂垂暮年,他才恍然悟到这些知识毫无用处,而自己处身其中的书斋实在形同牢狱,使自己与大自然隔离了。

他痛苦得想要自杀,到另一世界去寻求出路。复活节的钟声唤回了他生的意志,把他引到郊外,在万物欣欣向荣的大自然和自由欢乐的人群中,他深受鼓舞。

回到书斋翻译《圣经》时,竟然与 " 泰初有道 " 的思想发生抵触。这时,他从效外带回的卷毛犬化为书生出现在面前,浮士德问他的真实身份,他说自己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其实他就是魔鬼靡非斯特的化身。

魔鬼答应做浮士德的仆人,带他重新开始人生有历程,条件是一旦他感到满足,灵魂便归魔鬼所有。浮士德与魔鬼订立契约。

魔鬼带浮士德来到魔女之厨,饮下魔汤,使他变成了翩翩少年,恢复了情欲。随后他们来到一个小镇,浮士德与平民少女玛甘泪发生恋情。

玛甘泪对浮士德一往情深,为了幽会,他无意中给母亲服了过量安眠药,致使老人死去。她的哥哥瓦伦丁又死在浮士德的剑下。

在慑于社会舆论的重压而新手溺死了与浮士德所生的孩子后,玛甘泪身陷囹圄,被判死刑。其时浮士德正与魔女欢会,闻讯后赶来营救,但玛甘泪已精神失常,甘愿受刑而无意逃走。

浮士德在悔恨中离去。上帝宽恕了善良的玛甘泪。

第一部到此结束。 第二部开始,浮士德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治愈了心灵的创伤,随魔鬼来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宫。

其时王朝一片混乱,上层社会荒淫腐败,百姓啼饥号寒,铤而走险。而浮士德获得皇帝的宠信,以多发行纸币之法缓解了财政危机。

皇帝异想天开,要求浮士德召来古希腊美女海伦以供观赏。魔鬼。

8.浮士德形象

这主要表现在著名的“浮士德难题”以及面对这种困境所表现出来的“浮士德精神”上。歌德以深刻的辩证法意识揭示了浮士德人格中的两种矛盾冲突的因素,即“肯定”和“善”的因素同“否定”和“恶”的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发展历程,更以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浮士德永不满足,不断地克服障碍、超越自我,“不断地向最高的存在奋勇”前进的可贵精神。

“浮士德难题”其实是人类共同的难题,它是每个人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都将无法逃避的“灵”与“肉”,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这些对立给浮士德和所有人都提出了一个有待解决的的内在的严重矛盾。在《浮士德》中,这一矛盾贯穿了主人公的毕生的追求,体现为浮士德的内心冲突和他与墨菲斯托的冲突的相互交织。从某种意义上说,浮士德的内心冲突同时也是他与墨菲斯托的矛盾冲突的内在化的体现,而他与墨菲斯托的矛盾冲突则同时也是他内心冲突的外在化体现。在与墨菲斯托这“一切的障碍之父”、恶的化身结为主仆,相伴而行之后,浮士德的前途可谓危机四伏,随时皆有可能堕落为恶魔的奴隶。

但是,不断追求,自强不息,勇于实践和自我否定是浮士德的主要性格特征,这使他免遭沉沦的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而恶在这里却从反面发挥一种“反而常将好事做成”的推动性作用。歌德辩证地看待善恶的关系,不是视之为绝对的对立,而是把它看作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关系,揭示了人类正是在同恶的斗争中克服自身的矛盾而不断取得进步的深刻道理。这在诗剧的开头时上帝有关善人须努力向上才不会迷失正途的议论,以及诗剧结束时天使们唱出的"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的歌词中都得到了明确的体现。

浮士德人物形象毕业论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浮士德这个人物形象对我们有何启示

资讯

毕业设计网站论文

阅读(46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设计网站论文,内容包括求几个毕业论文样本的网站,供参考.,高分求VB或网站程序论文和毕业设计,马上就毕业了,网站设计与制作的论文该怎么写。目前信息化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大量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开始利用网络这种

资讯

关于信用社毕业论文

阅读(47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信用社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我要写一份关于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论文,写什么题目的什么好呢?,信用社经济类毕业论文贷款方面的,能帮我写个关于某县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及分析的毕业论文的提纲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推荐一个

资讯

变频器在平网印花机设计与应用毕业论文设计

阅读(49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变频器在平网印花机设计与应用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包括电气自动化论文题目,紧急需要“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研究性学习论文,1500字以上,请大,急求一篇关于变频调速或者变频器的外文文献,要论文形式的搜狗。1. PLC控制花样喷

资讯

论善意取得毕业论文

阅读(44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论善意取得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毕业论文善意取得制度创新之处,善意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800字谢谢了,急!求助翻译论文摘要<论善意取得制度研究>。善意取得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有两种观

资讯

关于变频器的毕业论文

阅读(50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变频器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毕业论文:变频器的设计,求PLC变频器毕业论文de外语参考文献,翻译求助——变频器等方面的专业论文的摘要。黄慧敏. 通用变频器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矿山机械.2004(11)曹玉泉,王主恩. 异步

资讯

毕业设计科技小论文

阅读(44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设计科技小论文,内容包括科技小论文可以写什么内容?,科技小论文400字,如何写科技小论文(3000字以内)?。比如;选好课题撰写科技小论文,首先要考虑写什么,也就是课题的选择。选择课题是写好论文的关键。要注意以下原则:价值

资讯

关于针棉织品染整专业毕业论文

阅读(50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针棉织品染整专业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一篇染整毕业论文,染整技术在毛发领域的应用论文,求一篇与染织专业有关的论文,1000到2000字左右~谢谢各位大神了~。进入21世纪,绿色环保纺织品成为纺织品种的新视点,在运用千变万化

资讯

毕业论文专家评阅意见

阅读(4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专家评阅意见,内容包括论文评阅意见怎么写,大学毕业论文的评阅人评语怎么写,大学毕业论文的评阅人评语怎么写。研究生应按时认真完成学位论文并按照本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论文。

资讯

子空间毕业论文

阅读(42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子空间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子空间的交与和,子空间聚类文章簇集合并部分怎么写?,关于受限子空间图像识别的论文,中英文对照。最小二乘方法最早是有高斯提出的,他用这种方法解决了天文学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确定了某些行星和彗星的

资讯

广东金融学院毕业论文模板

阅读(45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广东金融学院毕业论文模板,内容包括金融学毕业论文,感觉好难啊,谁能发我几篇范文,金融学论文,怎么写,金融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原发布者:zyling1208 对金融学的认识的论文金融市场交易之间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更主要的是借贷关

资讯

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阅读(43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有谁写过关于我国会计失真原因及对策的毕业论文,求助相关资料百,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这个会计毕业论文好不好写,如果不,求《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的

资讯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百度文库

阅读(40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百度文库,内容包括毕业论文范文,本科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及范文,求毕业论文、范文也可以。毕业论文格式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

资讯

汽车轮胎的保养与维护毕业论文

阅读(51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汽车轮胎的保养与维护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汽车轮胎的日常维护毕业论文怎么写?,汽车轮胎的日常维护毕业论文怎么写?,汽车专业写一篇关于汽车轮胎的毕业论文。最初的气压轮胎是 1888年 英国的兽医 John Boyd Dunlop ,他先用橡胶

资讯

毕业论文一稿怎么写

阅读(43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一稿怎么写,内容包括毕业论文一稿怎么写计算机专业记账本,毕业论文初稿怎么写,毕业论文如何写。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宏观论文范文和微观论文范文。凡属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

资讯

一村一名大学生农业生产经营毕业论文

阅读(50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村一名大学生农业生产经营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一篇发展新农村大学生1500字论文,急求一篇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三千字左右谢谢!,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年全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