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白的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李白(谁能写一篇关于李白的论文)

1.谁能写一篇关于李白的论文

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

其实自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然而这种定型化了的诗仙形象,也使人们与李白产生了一种近乎膜拜者与偶像之间的距离,一种雾里看花、云中观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们走入李白心灵的殿堂。

现在让我们走进李白的思想。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他还深受游侠思想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

李白生平浪迹天下,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他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这就养成了他崇尚英雄的性格。反映在诗歌中,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如草芥的义士。这反映了他敢于反对封建秩序,不畏强权的游侠思想。

在李白的身上,兼备了儒道侠禅各家的特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儒家的傲岸坚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道者的避俗离浊;“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侠者的任性狷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禅者的玄思独绝。真是难以想象,在一个人的身上,怎能呈现出如此丰富的景观,且并不是流于表面,而是从心灵深处透出来的一种融合万物,顺应自然的美。也许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也或多或少的受着各种流派的影响,各种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交锋,有的被杀死,更多的是在冲突中走向融合。或者说,根本不存在各种思想流派的分别,他们本来就是构成热的整个思想的各个零件,就象万物组成了世界的自然和谐。人为的硬生生的割裂并不是一种客观的态度

关于李白的毕业论文,李白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李白毕业论文选题

2.谁有李白诗歌艺术分析论文原创 我急用 最好3000字以上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等。

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 明月在诗人笔下,虽也常表现为自然月的属性,但更多的时候却被赋予了丰富而深邃的象征意义。因此,明月被诗人高度人格化,赋予其以人的思想感情。

“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夜坐吟》),“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长门怨二首》),“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落户笑床空”(《春怨》),诗人将明月人格化,将其写成有人的思想感情的精灵。通过它来表现宫女、思妇的对月伤怀念人,使诗作更生动活泼,也更见情趣,表现出一种特有的艺术魅力。

诚如张福庆先生指出的那样:“每当诗人写到明月时,常常是把月当作友人、亲人和恋人,把自己的感情向它倾诉,用自己的心灵与它交流,像孩子一样天真无邪、毫不掩饰地向它敞开自己的心扉,用最纯洁、最真诚、最热烈的情感去拥抱明月。”〔4〕(pp.166-167)也由此而反映出诗人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李白诗中之月的象征意义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笔者就此略作阐说。 以明月象征美人和恋情。

古代,人们认为日为阳,故曰太阳;月为阴,故曰太阴。因此,人们常用月来形容女子容貌、体态与情操之美,如人们常说的“花容月貌”、“闭月羞花”等。

在《诗经·月出》中就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的歌咏,以皎洁的月亮衬托女子的清纯与美丽。李白诗中月之意象也多有这种象征、比喻意。

如“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古风》二十六),用比喻和夸张的笔法写女子的美丽无比;“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上之回》),写宫中一女子于夜深人静之时,在“楼台与天通”的阁道上踏着月色徘徊,其忧愁的是对君王临幸的愿望一次次地化为泡影,表现出一位缥缈似神仙的愁美人形象;以月之玲珑,衬人之幽怨,从反处着笔,不落言筌。“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相逢行》),既以月比人,又将人比月。

写歌女用歌扇遮面的娇羞貌,恰似时而云翳雾罩、时而半露娇面的云中美月。“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忆旧游》),写歌女美丽超凡脱俗,犹如新月之清辉,而且舞艺出众,歌声甜美,“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同上)。

实际上这也反映出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即恋情,略此不赘。

李白,毕业论文

3.有关李白的论文

李白: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4.关于李白的小论文,600字左右

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

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

李白是否具有在复杂的权力结构中从事政治活动的实际能力,也许是很可疑的,但作为诗人,这种信念更多地成为他追求和歌颂壮丽人生的出发点。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

他歌颂崛起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歌颂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英主,如《行路难》其二中的:“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赞美傲岸不驯、坚持布衣尊严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郦食其:“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笔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动荡变乱的非常时期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浑然而不可分。例如他在赠酬友朋的诗中说:“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在醉醒后自抒其志云:“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

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安史之乱起,李白视形势如楚汉相争,并以张良、韩信自况:“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猛虎行》)他入永王璘幕府后,又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永王东巡歌》其二)直至他六十岁投军时,还以西汉大侠剧孟自许:“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当然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因为通过这类人物,诗人更能够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气概和热情,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

5.急需一篇论文: 以怎样的李白为内容写关于他的一篇论文 500字就够了

李白创作的成功 唐代在700-770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一位巨星般的人物。

他就是被人们称为“天上谪仙”,“地上诗仙”的李白。在仕途上,李白扮演着失败者的角色,但作为诗人,他是成功的。

李白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所以他的早期教育颇为与众不同。他既能像一般士大夫子弟一样享有读书的条件。

又比他们享有更多的自由与宽松。这种难得的自由与宽松培养了他广泛的兴趣和豪放不羁的性格。

到了十五岁,他已经通诗书、精剑法、懂道术了。由于受时代潮流和儒家传统教育的影响,李白也把“兼济天下”作为人生最为突出的目标。

他想像着自己从峨嵋山上飘然而来,不仅具有高洁的品质、超然出世的精神,还有一颗伟大的人间情怀,在挥手之间帮助人间的帝王整治天下,然后功成身退、还游江湖。天真的诗人在想像中弥合了儒家的人世精神和道家的出世态度之间的冲突。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

诗人非常自信,他这样评价自己的诗:“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诗圣”杜甫对他的诗也是称赞不已:“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的诗的确具有无比神奇、难以抗拒地艺术魅力。真正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李白的诗歌一大显著特点是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据统计,在他的现存九百多首诗歌中,出现“我”、“吾”、“予”、“余”或“李白”、“太白”字辞竟达半数以上。

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唯一的。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f则呼喊出了他的政治失意。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不仅能增强诗歌的气势,有时还给读者带来亲切感。

另外他毫不掩抑收敛自己的感情。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

如《宣州谢脁楼楼饯别校书叔云》开端不是咏怀,也不是写饯别场景,而是用了两个长达十一字的散文句式,直接抒发内心的精神苦闷:“弃我去者作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是诗人长期以来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相矛盾而产生的精神苦闷,这种苦闷通过这凭空而来的发端得到了极好的宣泄。

当有限的语言无法表达激情时,诗人就用大胆的夸张。如《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白发之长,来突出无形的忧愁之多,夸张非常大胆。

当现实的事物难以形容思想、愿望时,便借助神话和幻想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来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蜀道难》中从蚕丛鱼凫到五丁开山,全用虚无渺茫、无凭无据的神话传说。

烘托出一种奇险的氛围。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使诗人陷入了无止无休的孤独、苦闷之中。

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成就一番事业。但他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又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

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中,感到苦闷,感到彷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一个孤独灵魂的呼喊,这呼喊既有对不合理的黑暗社会的抗议,也有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的渴望。

他的《月下独酌》堪称描写孤独心境的千古绝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开端两句已点出“独”字。大家知道,爱喝酒的人是不喜欢独自一人喝闷酒的,诗人酷爱饮酒,他当然愿意与人共饮。

可现在他有酒无亲,一肚子的苦闷、满腹的牢骚无处倾诉。只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诗人孤独到了邀约月亮和影子来共饮作伴。可见程度之深。

不仅如此,“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甚至在以后的悠悠岁月中,他也难以找到共饮之人,只好与月光、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高邈的天空。

仕途的失意,并未使诗人一蹶不振、不可自拔。庄子的虚静无为、恬淡忘我的处世哲学这时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他能在政治失意后,能寄情于锦山秀水,来缓解内心的煎熬。

李白一生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对于安徽,诗人似乎情有独钟,曾多次前来。

并在这里流下了不少传世千古的佳作。“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消失得无影无踪。

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鸟飞云去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寥寥数字,便把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憔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当诗人登上宣城谢脁楼时回想起谢脁的遭遇,又想到自己的不幸,不禁发出了“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慨叹!仕途的失意,悲愤痛苦的心情难以排遣,诗人最终只能用“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愤激之语来宣泄。 创作、饮酒、游历山川就是李白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 使诗人的情感得到成功的转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精神上的重压。作为伟大的诗人,李白是当之无愧的。

然而仕途的波折和灵魂的煎熬却最终成就了伟大“诗仙”的诞生。试想如果李白政治得意,整日忙于政事,哪有闲暇游历山川、寄情山水?千秋诗苑的天空,定会因为失去这颗熠熠生辉的明星,而变得黯淡无光。

这将成为全人类的损失。

6.关于李白的论文

李白浪漫主义诗歌及其价值探究 在唐诗及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李白的课题的评论资料和专著的相对匮乏。

典型一点的就胡震亨的《李诗通》,杨其贤、萧士赟及王琦三家分别为《李太白全集》做的注本,以及薛仲邕做的《李太白年谱》等,到了近代,也只有郭沫若先生曾系统地研究过。与李白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相比,在专著的数量和质量上,可谓“扬杜而抑李”了。

其实,更多的研究者却是,隐藏或者回避了更深的内涵和问题不谈,或者只是考证了一下诗的某句出典或者创作的年代,实在是离李白诗歌背后的人性挖掘很远,离浪漫主义精神的根源与神韵更远。 李白是中国这块汉语言文字沃土上滋生的特殊文化现象。

其长期存在而且具有恒久的艺术和人性魅力,一定有自己不可复制和逆转的深层次原因。这当然需要我们对李白以及浪漫主义诗歌乃至文学进行本体上的考虑,这种考虑或者应以生命的存在为基础,这就是李白的价值重估的问题,我对李白的认识,在接近的程度上永远不敢说真正理解李白的精神神韵。

加上我现在只有20岁的小小年龄,不敢也不可能陷入那细节上的研究,难免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我在玩味李白作品的时候,始终告诫自己一点:做人要做真诚的人,依照自己的本性,而不是世俗的理念,浪漫只能是以人的生命为主体的浪漫。

下面就将自己的三个妄自菲薄的观点和体会谈一谈: 第一, 诗歌与人生合一。 人生应该是诗意的人生。

所以浪漫主义诗人始终追思人生的诗意,把人的本真情感纯化,力图把人类从各种“非人化境遇”中拉出来,启迪异化现象日趋严重情况下芸芸众生那沉重的心灵。表现在李白身上,他是一个强烈的“以天下为一己之私”的人。

与李白同时代的其它诗人,根本无法将个人的主体意识摆到李白这样的高度上。而其它诗人则是以天下为他人之私或以天下为天下共同之私。

李白是皇室宗亲,使他能够摆脱一个穷酸读书人的孜孜以求的“暮登天子堂”的“田舍郎”梦想,他直到四十岁才应诏入朝,不是由于科举,而是玄宗的下诏相请。达芬奇一生最大的预言就是:人类定有飞翼!而且一生在致力研究飞行器。

李白则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他就是人类性灵得以飞升之翼。李白在二十岁时就做《大鹏赋》,在临终前又写了《临路歌》,以及其它一些诗中始终以生有巨大翅膀的大鹏自比,以寄托他那“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以迅征”之志!他是以道家的天地人合一为目标和准则的,正因为如此,他能展开“无往不到的想象之翼”。

正是出于这种心态,足以使他把人的本真情感化,追思人生的诗意而不被异化。 其他诗人则认为天下是皇帝的,自己只不过是天地间的过客,人生旅途看到什么景色就赞美两句,多献媚之词,而少由衷之意,即使偶而言由衷了,也缺乏李白那种以主人翁姿态吟唱出的“天地动、鬼神惊”之语?而李白是主人,他赞美时,自然而且放达,只是由于他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欢和钟爱。

下面我们就一道去看一看,李白是怎样以整个生命的神奇力量,振动想象之翼飞翔的: 1、从青年起,李白就怀有“济苍生,安社稷”之宏大抱负,并为理想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希望建立不世之功。他鄙视蓬间雀,没有凡夫俗子那种垂涎欲滴的权利欲,他政治视野开阔,正如大鹏的个性。

正如陈胜所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但他又不想一步步脚踏实地登上事业的顶峰,却想平交王候,一步凌云。他一生都怀有侥幸成功的心理,一举定邦,一言问鼎,西入长安,从永王嶙以及晚年想当一普通士兵进而建功立业的想法都是这“侥幸心理”的直接反映。

这一点,正与大鹏捕捉猎物的方式相似,它在云端远远地看着猎物,一个俯冲便轻而易举地用爪子抓在手里。 2、在处世上,道家的思想支配他,他自由自在,毫无拘检,无为而达。

他在茶楼酒肆“天子呼来不上马,自言臣是酒中仙”,他在金銮殿,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都是这种心态的反映。大鹏在飞翔之中,总是看似漫不经心,自由自在,但自有服不可撼动的活泼与强硬。

3、他以诗人的眼光观察政治人情世态,有时异常敏锐地看出本质的东西。但总的说来,未免失之浪漫。

大鹏在云端向下俯啄,不再象在平地上看世界时那样孤立的静止的,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在动态中把握,而抛开了颜色、声音、形状的干扰,更能抓住本质。 4、在艺术上,他继承了庄周、屈原以来的优秀浪漫主义传统,以囊括宇宙、席卷八荒的气概,以“惊风雨、泣鬼神”的笔姿表现出恢弘的志气和飘逸的风格。

所谓“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在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一首中,有“我志在删述,绝笔于获鳞”的诗句,俨然以新一代知识分子领袖自居。

大鹏展翅飞翔眼天低,放眼天下时,飘逸正是大鹏飞翔的神态和风格。 5、李白正是因为以脱离现实的“以天下为一已之私”的想象之翼翱翔时,远离了社会的价值判断,这是造成其人生悲喜剧的主要原因,但同时又给他浪漫主义诗作注入超越时代的魅力。

与一般诗人相比,太白诗几乎是用孤傲的自我串连起来的。“羞于世人同”,使他一生“傲岸苦不谐”。

7.谁知道李白山水诗形成的原因

李白一生的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

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他不慕儒家圣人,愿为道教信徒,志在求仙,迹同隐游,所以“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然而他是一位天才诗人,傲岸不羁,蔑视权贵,“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江上呤》)。

所以在他创作的许多惊天动地的诗歌中,也有不少山水篇章,把山水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 “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文心雕龙·明诗》)。

寒门庶族的刘裕当了皇帝,王谢大家的门阀受到打击,诗人谢灵运愤愤然遨游山水,却体会到大自然山水之美是具体的实在的。他说:“夫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

(《游名山志序》)就象人生必需衣食一样,大自然山水是适合人们憩息游赏的对象和环境。在观念上摆脱了汉代礼教化了的、魏晋玄虚化了的山水观,他发现了浙东山水绚丽多姿的自然美,大量创作了以欣赏山水为主题的诗歌。

因此,他的山水诗虽然有明显不足,但却使大自然山水从古来神化、礼教化而玄虚化的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变为造化的艺术品,焕发光彩,供人游赏,人化了。从此,诗中游子增添一类新的活动,便是宦游;诗中隐士也多了一种新的乐趣,便是隐游。

但南北分裂对峙,政治动荡多变,宦游得意者少,隐游情真者寡,诗人胸怀不广,志向不高,眼界趋窄,情趣转细。因而不论宦游隐游,山水诗的思想境界有限,却使艺术表现精致纤巧,出现许多形象生动有致的观赏名句。

其代表诗人便是李白深为感佩的谢朓:“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金陵城西楼月下呤》)可见李白山水诗接受了谢灵运、谢朓的艺术滋养,承继发展了大、小谢山水诗歌艺术传统。 随着隋代的统一,大唐的昌盛,诗人们经历观望徘徊,增长着人生的乐观,扩充着前途的展望,在宦游中开阔眼界,在山水里抒发激情。

山水诗的思想境界逐渐高远阔大,艺术表现由形似趋向神似,而诗里的山水形象也从纤巧变为雄壮,从观赏自然形态变为表现诗人自我。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抒写朋友宦游离别情谊,以山水起兴:“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这前途的展望虽然迷茫,但胸怀开阔,情感悲壮。而在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这位从中原宦游江南充当县丞的诗人却感到江南早春物候景色的新鲜:“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洋溢着温暖美好的春意,流露着诗人乐观的情绪。

到了大唐鼎盛伊始,约在唐玄宗开元初,出现了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位宦游诗人的眼里展现出一望开阔、前景灿烂的壮美气象,敏锐地预见到一个光辉年代的来临,显示出诗人对太平昌盛的乐观信心和舒畅情怀。所以当时文宗张说对此诗大为赞誉,“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殷璠《河岳英灵集》载)。

明代胡应麟则评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显示了初唐与盛唐诗的“界限斩然”(《诗薮·内编》)。这是抒写宦游生活的山水诗的崭新特点,是李白少年时代的诗坛所达到的一种高度。

与此同时,出现了一类新型隐士。他们有志济世而不慕荣禄,自负才智而不愿科试,表现为不仕而其实不避世,并且也不拒绝做官,只是不附权势,不受束缚。

这使他们博得清高德望,隐士声誉,实则为大名士。他们并不消极隐逸,而常常远游,踪迹甚广,交往甚众,三教九流,贵贱不拘。

他们的隐游便与南朝大不相同,广阔天地恰如其胸怀,清明景物正可作寄托,放声歌唱于名山大川、五湖四海,倾诉衷情于明月清风、松间花下。开元年间的山水诗人孟浩然便是这类盛世隐士而名士的一个代表。

他虽曾归隐鹿门山,吟唱“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夜归鹿门歌》),但他更有慷慨的高歌:“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水天相连,波涛汹涌,正见出诗人的胸怀和气势。他也有亲切的抒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旅途客愁,从开阔天地和江水月影中得到解慰。而青年李白深深景慕的就是这位声闻天下的孟夫子:“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赠孟浩然》)赞美他不慕荣禄、不事君王的清德风流。

可见这时的隐游山水诗也呈现崭新特点。而比较起来,这类山水诗对李白的薰陶更为深切。

成长于开元盛世的李白,由于家庭和社会原因,使他名不隶士籍,从小在山林隐居环境中博览道家及诸子百家“奇书”,爱好辞赋,学会剑术,更浸染道教,总之是受到奇而不正的教化,培养了一种实质为神仙世界的太平社会的理想和狂想,形成了一种不受封建儒家思想束缚的傲岸性格和反抗精神。这注定了他不走科试正途,而要走隐士兼侠士而名士以成志士的独特道路。

结果他虽然被唐玄宗诏命进京,当了两年多翰林供奉,荣耀一时,扬名四海,却不得不辞官出家为道士;虽然被永王李璘请下庐山,进入军幕,似乎得以一遂爱国壮志,却陷。

毕业论文李白

有关李白的毕业论文(关于李白的论文)

1.关于李白的论文

李白浪漫主义诗歌及其价值探究 在唐诗及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李白的课题的评论资料和专著的相对匮乏。

典型一点的就胡震亨的《李诗通》,杨其贤、萧士赟及王琦三家分别为《李太白全集》做的注本,以及薛仲邕做的《李太白年谱》等,到了近代,也只有郭沫若先生曾系统地研究过。与李白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相比,在专著的数量和质量上,可谓“扬杜而抑李”了。

其实,更多的研究者却是,隐藏或者回避了更深的内涵和问题不谈,或者只是考证了一下诗的某句出典或者创作的年代,实在是离李白诗歌背后的人性挖掘很远,离浪漫主义精神的根源与神韵更远。 李白是中国这块汉语言文字沃土上滋生的特殊文化现象。

其长期存在而且具有恒久的艺术和人性魅力,一定有自己不可复制和逆转的深层次原因。这当然需要我们对李白以及浪漫主义诗歌乃至文学进行本体上的考虑,这种考虑或者应以生命的存在为基础,这就是李白的价值重估的问题,我对李白的认识,在接近的程度上永远不敢说真正理解李白的精神神韵。

加上我现在只有20岁的小小年龄,不敢也不可能陷入那细节上的研究,难免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我在玩味李白作品的时候,始终告诫自己一点:做人要做真诚的人,依照自己的本性,而不是世俗的理念,浪漫只能是以人的生命为主体的浪漫。

下面就将自己的三个妄自菲薄的观点和体会谈一谈: 第一, 诗歌与人生合一。 人生应该是诗意的人生。

所以浪漫主义诗人始终追思人生的诗意,把人的本真情感纯化,力图把人类从各种“非人化境遇”中拉出来,启迪异化现象日趋严重情况下芸芸众生那沉重的心灵。表现在李白身上,他是一个强烈的“以天下为一己之私”的人。

与李白同时代的其它诗人,根本无法将个人的主体意识摆到李白这样的高度上。而其它诗人则是以天下为他人之私或以天下为天下共同之私。

李白是皇室宗亲,使他能够摆脱一个穷酸读书人的孜孜以求的“暮登天子堂”的“田舍郎”梦想,他直到四十岁才应诏入朝,不是由于科举,而是玄宗的下诏相请。达芬奇一生最大的预言就是:人类定有飞翼!而且一生在致力研究飞行器。

李白则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他就是人类性灵得以飞升之翼。李白在二十岁时就做《大鹏赋》,在临终前又写了《临路歌》,以及其它一些诗中始终以生有巨大翅膀的大鹏自比,以寄托他那“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以迅征”之志!他是以道家的天地人合一为目标和准则的,正因为如此,他能展开“无往不到的想象之翼”。

正是出于这种心态,足以使他把人的本真情感化,追思人生的诗意而不被异化。 其他诗人则认为天下是皇帝的,自己只不过是天地间的过客,人生旅途看到什么景色就赞美两句,多献媚之词,而少由衷之意,即使偶而言由衷了,也缺乏李白那种以主人翁姿态吟唱出的“天地动、鬼神惊”之语?而李白是主人,他赞美时,自然而且放达,只是由于他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欢和钟爱。

下面我们就一道去看一看,李白是怎样以整个生命的神奇力量,振动想象之翼飞翔的: 1、从青年起,李白就怀有“济苍生,安社稷”之宏大抱负,并为理想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希望建立不世之功。他鄙视蓬间雀,没有凡夫俗子那种垂涎欲滴的权利欲,他政治视野开阔,正如大鹏的个性。

正如陈胜所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但他又不想一步步脚踏实地登上事业的顶峰,却想平交王候,一步凌云。他一生都怀有侥幸成功的心理,一举定邦,一言问鼎,西入长安,从永王嶙以及晚年想当一普通士兵进而建功立业的想法都是这“侥幸心理”的直接反映。

这一点,正与大鹏捕捉猎物的方式相似,它在云端远远地看着猎物,一个俯冲便轻而易举地用爪子抓在手里。 2、在处世上,道家的思想支配他,他自由自在,毫无拘检,无为而达。

他在茶楼酒肆“天子呼来不上马,自言臣是酒中仙”,他在金銮殿,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都是这种心态的反映。大鹏在飞翔之中,总是看似漫不经心,自由自在,但自有服不可撼动的活泼与强硬。

3、他以诗人的眼光观察政治人情世态,有时异常敏锐地看出本质的东西。但总的说来,未免失之浪漫。

大鹏在云端向下俯啄,不再象在平地上看世界时那样孤立的静止的,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在动态中把握,而抛开了颜色、声音、形状的干扰,更能抓住本质。 4、在艺术上,他继承了庄周、屈原以来的优秀浪漫主义传统,以囊括宇宙、席卷八荒的气概,以“惊风雨、泣鬼神”的笔姿表现出恢弘的志气和飘逸的风格。

所谓“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在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一首中,有“我志在删述,绝笔于获鳞”的诗句,俨然以新一代知识分子领袖自居。

大鹏展翅飞翔眼天低,放眼天下时,飘逸正是大鹏飞翔的神态和风格。 5、李白正是因为以脱离现实的“以天下为一已之私”的想象之翼翱翔时,远离了社会的价值判断,这是造成其人生悲喜剧的主要原因,但同时又给他浪漫主义诗作注入超越时代的魅力。

与一般诗人相比,太白诗几乎是用孤傲的自我串连起来的。“羞于世人同”,使他一生“傲岸苦不谐”。

2.要一篇关于李白的论文 谢谢各位了

李白创作的成功 唐代在700-770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一位巨星般的人物。

他就是被人们称为“天上谪仙”,“地上诗仙”的李白。在仕途上,李白扮演着失败者的角色,但作为诗人,他是成功的。

李白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所以他的早期教育颇为与众不同。他既能像一般士大夫子弟一样享有读书的条件。

又比他们享有更多的自由与宽松。这种难得的自由与宽松培养了他广泛的兴趣和豪放不羁的性格。

到了十五岁,他已经通诗书、精剑法、懂道术了。由于受时代潮流和儒家传统教育的影响,李白也把“兼济天下”作为人生最为突出的目标。

他想像着自己从峨嵋山上飘然而来,不仅具有高洁的品质、超然出世的精神,还有一颗伟大的人间情怀,在挥手之间帮助人间的帝王整治天下,然后功成身退、还游江湖。天真的诗人在想像中弥合了儒家的人世精神和道家的出世态度之间的冲突。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

诗人非常自信,他这样评价自己的诗:“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诗圣”杜甫对他的诗也是称赞不已:“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的诗的确具有无比神奇、难以抗拒地艺术魅力。真正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李白的诗歌一大显著特点是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据统计,在他的现存九百多首诗歌中,出现“我”、“吾”、“予”、“余”或“李白”、“太白”字辞竟达半数以上。

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唯一的。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f则呼喊出了他的政治失意。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不仅能增强诗歌的气势,有时还给读者带来亲切感。

另外他毫不掩抑收敛自己的感情。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

如《宣州谢脁楼楼饯别校书叔云》开端不是咏怀,也不是写饯别场景,而是用了两个长达十一字的散文句式,直接抒发内心的精神苦闷:“弃我去者作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是诗人长期以来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相矛盾而产生的精神苦闷,这种苦闷通过这凭空而来的发端得到了极好的宣泄。

当有限的语言无法表达激情时,诗人就用大胆的夸张。如《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白发之长,来突出无形的忧愁之多,夸张非常大胆。

当现实的事物难以形容思想、愿望时,便借助神话和幻想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来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蜀道难》中从蚕丛鱼凫到五丁开山,全用虚无渺茫、无凭无据的神话传说。

烘托出一种奇险的氛围。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使诗人陷入了无止无休的孤独、苦闷之中。

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成就一番事业。但他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又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

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中,感到苦闷,感到彷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一个孤独灵魂的呼喊,这呼喊既有对不合理的黑暗社会的抗议,也有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的渴望。

他的《月下独酌》堪称描写孤独心境的千古绝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开端两句已点出“独”字。大家知道,爱喝酒的人是不喜欢独自一人喝闷酒的,诗人酷爱饮酒,他当然愿意与人共饮。

可现在他有酒无亲,一肚子的苦闷、满腹的牢骚无处倾诉。只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诗人孤独到了邀约月亮和影子来共饮作伴。可见程度之深。

不仅如此,“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甚至在以后的悠悠岁月中,他也难以找到共饮之人,只好与月光、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高邈的天空。

仕途的失意,并未使诗人一蹶不振、不可自拔。庄子的虚静无为、恬淡忘我的处世哲学这时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他能在政治失意后,能寄情于锦山秀水,来缓解内心的煎熬。

李白一生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对于安徽,诗人似乎情有独钟,曾多次前来。

并在这里流下了不少传世千古的佳作。“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消失得无影无踪。

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鸟飞云去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寥寥数字,便把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憔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当诗人登上宣城谢脁楼时回想起谢脁的遭遇,又想到自己的不幸,不禁发出了“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慨叹!仕途的失意,悲愤痛苦的心情难以排遣,诗人最终只能用“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愤激之语来宣泄。 创作、饮酒、游历山川就是李白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 使诗人的情感得到成功的转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精神上的重压。作为伟大的诗人,李白是当之无愧的。

然而仕途的波折和灵魂的煎熬却最终成就了伟大“诗仙”的诞生。试想如果李白政治得意,整日忙于政事,哪有闲暇游历山川、寄情山水?千秋诗苑的天空,定会因为失去这颗熠熠生辉的明星,而变得黯淡无光。

这将成为全人类的损失。

3.李白3000字论文

李白浪漫主义诗歌及其价值探究 在唐诗及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李白的课题的评论资料和专著的相对匮乏。

典型一点的就胡震亨的《李诗通》,杨其贤、萧士赟及王琦三家分别为《李太白全集》做的注本,以及薛仲邕做的《李太白年谱》等,到了近代,也只有郭沫若先生曾系统地研究过。与李白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相比,在专著的数量和质量上,可谓“扬杜而抑李”了。

其实,更多的研究者却是,隐藏或者回避了更深的内涵和问题不谈,或者只是考证了一下诗的某句出典或者创作的年代,实在是离李白诗歌背后的人性挖掘很远,离浪漫主义精神的根源与神韵更远。 李白是中国这块汉语言文字沃土上滋生的特殊文化现象。

其长期存在而且具有恒久的艺术和人性魅力,一定有自己不可复制和逆转的深层次原因。这当然需要我们对李白以及浪漫主义诗歌乃至文学进行本体上的考虑,这种考虑或者应以生命的存在为基础,这就是李白的价值重估的问题,我对李白的认识,在接近的程度上永远不敢说真正理解李白的精神神韵。

加上我现在只有20岁的小小年龄,不敢也不可能陷入那细节上的研究,难免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我在玩味李白作品的时候,始终告诫自己一点:做人要做真诚的人,依照自己的本性,而不是世俗的理念,浪漫只能是以人的生命为主体的浪漫。

下面就将自己的三个妄自菲薄的观点和体会谈一谈: 第一, 诗歌与人生合一。 人生应该是诗意的人生。

所以浪漫主义诗人始终追思人生的诗意,把人的本真情感纯化,力图把人类从各种“非人化境遇”中拉出来,启迪异化现象日趋严重情况下芸芸众生那沉重的心灵。表现在李白身上,他是一个强烈的“以天下为一己之私”的人。

与李白同时代的其它诗人,根本无法将个人的主体意识摆到李白这样的高度上。而其它诗人则是以天下为他人之私或以天下为天下共同之私。

李白是皇室宗亲,使他能够摆脱一个穷酸读书人的孜孜以求的“暮登天子堂”的“田舍郎”梦想,他直到四十岁才应诏入朝,不是由于科举,而是玄宗的下诏相请。达芬奇一生最大的预言就是:人类定有飞翼!而且一生在致力研究飞行器。

李白则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他就是人类性灵得以飞升之翼。李白在二十岁时就做《大鹏赋》,在临终前又写了《临路歌》,以及其它一些诗中始终以生有巨大翅膀的大鹏自比,以寄托他那“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以迅征”之志!他是以道家的天地人合一为目标和准则的,正因为如此,他能展开“无往不到的想象之翼”。

正是出于这种心态,足以使他把人的本真情感化,追思人生的诗意而不被异化。 其他诗人则认为天下是皇帝的,自己只不过是天地间的过客,人生旅途看到什么景色就赞美两句,多献媚之词,而少由衷之意,即使偶而言由衷了,也缺乏李白那种以主人翁姿态吟唱出的“天地动、鬼神惊”之语?而李白是主人,他赞美时,自然而且放达,只是由于他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欢和钟爱。

下面我们就一道去看一看,李白是怎样以整个生命的神奇力量,振动想象之翼飞翔的: 1、从青年起,李白就怀有“济苍生,安社稷”之宏大抱负,并为理想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希望建立不世之功。他鄙视蓬间雀,没有凡夫俗子那种垂涎欲滴的权利欲,他政治视野开阔,正如大鹏的个性。

正如陈胜所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但他又不想一步步脚踏实地登上事业的顶峰,却想平交王候,一步凌云。他一生都怀有侥幸成功的心理,一举定邦,一言问鼎,西入长安,从永王嶙以及晚年想当一普通士兵进而建功立业的想法都是这“侥幸心理”的直接反映。

这一点,正与大鹏捕捉猎物的方式相似,它在云端远远地看着猎物,一个俯冲便轻而易举地用爪子抓在手里。 2、在处世上,道家的思想支配他,他自由自在,毫无拘检,无为而达。

他在茶楼酒肆“天子呼来不上马,自言臣是酒中仙”,他在金銮殿,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都是这种心态的反映。大鹏在飞翔之中,总是看似漫不经心,自由自在,但自有服不可撼动的活泼与强硬。

3、他以诗人的眼光观察政治人情世态,有时异常敏锐地看出本质的东西。但总的说来,未免失之浪漫。

大鹏在云端向下俯啄,不再象在平地上看世界时那样孤立的静止的,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在动态中把握,而抛开了颜色、声音、形状的干扰,更能抓住本质。 4、在艺术上,他继承了庄周、屈原以来的优秀浪漫主义传统,以囊括宇宙、席卷八荒的气概,以“惊风雨、泣鬼神”的笔姿表现出恢弘的志气和飘逸的风格。

所谓“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在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一首中,有“我志在删述,绝笔于获鳞”的诗句,俨然以新一代知识分子领袖自居。

大鹏展翅飞翔眼天低,放眼天下时,飘逸正是大鹏飞翔的神态和风格。 5、李白正是因为以脱离现实的“以天下为一已之私”的想象之翼翱翔时,远离了社会的价值判断,这是造成其人生悲喜剧的主要原因,但同时又给他浪漫主义诗作注入超越时代的魅力。

与一般诗人相比,太白诗几乎是用孤傲的自我串连起来的。“羞于世人同”,使他一生“傲岸苦不谐”。

4.谁能写一篇关于李白的论文

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

其实自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然而这种定型化了的诗仙形象,也使人们与李白产生了一种近乎膜拜者与偶像之间的距离,一种雾里看花、云中观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们走入李白心灵的殿堂。

现在让我们走进李白的思想。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他还深受游侠思想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

李白生平浪迹天下,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他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这就养成了他崇尚英雄的性格。反映在诗歌中,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如草芥的义士。这反映了他敢于反对封建秩序,不畏强权的游侠思想。

在李白的身上,兼备了儒道侠禅各家的特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儒家的傲岸坚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道者的避俗离浊;“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侠者的任性狷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禅者的玄思独绝。真是难以想象,在一个人的身上,怎能呈现出如此丰富的景观,且并不是流于表面,而是从心灵深处透出来的一种融合万物,顺应自然的美。也许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也或多或少的受着各种流派的影响,各种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交锋,有的被杀死,更多的是在冲突中走向融合。或者说,根本不存在各种思想流派的分别,他们本来就是构成热的整个思想的各个零件,就象万物组成了世界的自然和谐。人为的硬生生的割裂并不是一种客观的态度

5.求一篇关于李白的论文

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简析]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

“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

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

“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

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

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

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

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

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

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6.关于李白的小论文,600字左右

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

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

李白是否具有在复杂的权力结构中从事政治活动的实际能力,也许是很可疑的,但作为诗人,这种信念更多地成为他追求和歌颂壮丽人生的出发点。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

他歌颂崛起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歌颂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英主,如《行路难》其二中的:“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赞美傲岸不驯、坚持布衣尊严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郦食其:“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笔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动荡变乱的非常时期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浑然而不可分。例如他在赠酬友朋的诗中说:“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在醉醒后自抒其志云:“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

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安史之乱起,李白视形势如楚汉相争,并以张良、韩信自况:“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猛虎行》)他入永王璘幕府后,又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永王东巡歌》其二)直至他六十岁投军时,还以西汉大侠剧孟自许:“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当然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因为通过这类人物,诗人更能够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气概和热情,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

7.有关李白的论文

李白: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8.毕业论文《李白山水诗研究》怎么写

李白山水诗研究 李康永 摘要 “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

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地方,在祖国广阔天地里培养了他对大自然的爱慕和对前途的美好憧憬,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山水诗。李白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是,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

李白山水诗的突出特点是大自然山水形象的理想化、狂想化和个性化。李白对自然山水的审美,充满了一种人文、历史、地理和强烈的自我文化意识,使人文美与自然美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李白山水诗选择了“感物”的路线,摆脱了玄言,回归情感,情景交融,把人们对于自然山水的美感提升到一个空前的文化高度,对山水诗变体的成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 李白 山水诗 “盛唐风骚绝往昔,更添风华一谪仙”,李白的诗歌无论是在唐代以及唐以后,都有着特殊的内涵和特殊的魅力。

提及其山水诗,则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占有着很大的比重。李白嗜爱山水,竟至于沉醉,乐极,“一生好入名山游”,甚至达到“爱此肠欲断,不能归人间”的痴迷程度。

李白的山水诗,约莫有百余首,有继承庄子散文意境宏阔、浩渺奔放的浪漫主义传统的放浪诗作;有借鉴陶元亮融情入景的园田诗作;有袭二谢余风,而意境结构日渐佳境的山林诗作。李白很敬佩、赞慕二谢,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谢公宿处今尚在”和“脚著谢公屐”以及“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中可以看出。

另外还有与王孟等初唐山水诗人风格相似的意画诗作,还有游仙缥缈入天地山海的意念诗作等等。由此可见,李白山水诗的丰富多彩与绮丽。

李白一生的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他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他 “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地方,四川、山东、山西、河南、浙江、江苏等,黄河、长江流域。

李白20岁前后游历了蜀中的不少名胜古迹,山水诗描绘了蜀中的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他壮阔的胸怀,豪迈的性格和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李白25岁后,出蜀漫游,在祖国广阔天地里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爱慕和对前途的美好憧憬。

李白被玄宗“赐金还山”后,又再度漫游,游踪遍及齐鲁,江浙、燕赵,歌咏祖国大好河山是李白此时期山水诗的主要内容。李白长流夜郎,中途遇赦,流浪于宣城、历阳,此时山水诗将游仙、山水和现实联系起来,反映李白深刻内心矛盾。

所以他创作了许多山水诗,并把山水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 一、李白与山水诗的关系 李白是中国山水诗人中的另类,他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气势和极富张力的生命力,非常的飘逸和洒脱,这种个性的因素使得李白的山水诗在表现手法上似乎没有了固定的形式和规律,这就造成把握李白山水诗的风格和意境很难。

但就像看梵高的画一看就是梵高的画,李白的山水一看便是李白的山水。实际上,李白才是真正主宰着山水诗的形式和规律的。

李白写的不是山水的细节,而是山水的气势,用他的话来讲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气势,这也是写他本人的气势,正是他本人的气势推动着他写山水的气势,只有他桀骜放纵的个性才能把山水固有的气势从山水中张扬出来,张扬山水的气势就是张扬李白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即是把他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扩张到山水中,他的生命力是无限扩张的,给人的感觉不是山水感染了他,而是他感染了大唐的山水。 二、李白写山水诗的原因 李白写山水诗首先是体现在他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上。

李白热爱祖国河山,所以他可以忘记忧愁,以极大的热情去写祖国河山。 其次,是因为李白受到道家的影响。

道家的自然思想使他对人生抱有一种朴素的唯物观念。人的生死荣衰如同万物,“兴歇皆自然”,无须感恩,不必抱怨,因为都是元气的构成,同属大自然,同有大自然。

所以他要拥抱大自然,与之化为一体。在《山中问答》中,他诡秘地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世俗不会理解他,他也不属于世俗的人间。

他的神秘的桃花源,就是从碧山通往梦想的神仙世界,生活在“大块”中,与大自然元气混沌一片。这种道家、道教的思想观念随他的社会生活、政治遭际而日益加深,使他日益爱好大自然山水,也使他的山水诗里的山水形象不仅表现自我形象,而且融化为自我形象,使山水形象理想化、狂想化、个性化了。

再次,是因为受到二谢的影响。李白深为感佩谢朓:“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呤》)可见李白山水诗接受了谢灵运、谢朓的艺术滋养,承继发展了大、小谢山水诗歌艺术传统。

还有就是受孟浩然的影响。开元年间的山水诗人孟浩然便是这类盛世隐士而名士的一个代表。

他虽曾归隐鹿门山,而青年李白深深景慕的就是这位声闻天下的孟夫子:“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赠孟浩然》)赞美他不慕荣禄、不事君王的清德风流。 最主要的还是由于受到时代的影响了。

到。

9.毕业了,写关于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的论文,一点头绪都没有,谁能给

主观色彩 想象特色 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以大鹏自喻,并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的大鹏,而是奋飞以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李白诗之所以惊动千古者在此。如他在《江上吟》诗中所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珠。嫫母衣锦,西施负薪。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于夔龙蹩躠于风尘?

悲愤不平,慷慨激昂。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变换,追摹情绪冲动时情感喷发奔涌的起伏跌荡,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开始便如行云流水般把浓烈激越的情怀抒写出来,接着便是抑制不住的感情浪潮的喷发: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折杨》、《皇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完全是李白式的。

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秋浦歌十七首》其四)“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 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给人以一种崇高感。又如《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

但是,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清溪行》)。“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其十三)。“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这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含。因此,李白诗的意象,便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

李白在《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一诗中说:“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他对白色的透明体,有一种本能的喜欢,最感亲切的东西是月亮,其《月下独酌》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的形象在李白诗中反复出现。在李白诗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他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亲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10.求有关李白的毕业论文英文文献 中英对照 高分追加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ATARACT ON MOUNT LU Li Bai The sunlit Censer peak exhales a wreath of cloud; Like an upended stream the cataract sounds loud. Its torrent d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 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azure sky Watching The Lu Mountain Falls Li Bai purple smoke rises from the mountaintop the peak looks like an incense burner in the sunlight far away I see the valley stretching before me the whole waterfall hangs there the torrent dropping three thousand feet straight down to the valley floor I think it must be the milky way spilling to the earth from the heavens 许渊冲先生在中国古诗词英译方面经验丰富。

许译此诗的特点是准确把握住了原作的意旨,译法灵活;注重"神似",兼顾"形似",并能传达"音美"。 许译的"神似"主要体现在遣词达意的功夫上。

他能准确把握原诗的精华,以灵活多变的艺术手段再现原作的意境与气势,实有过人之处。原诗中作者遵?quot;七言诗第五字要响"④的原则,巧妙地用"生"、"挂"、"落"三字,赋予瀑布图以动态和跌宕的气势,使其在动与静、虚与实之中变幻。

译者紧逼原作,发挥译语的优势:妙用英语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生动地再现了原诗的意境。 原诗的第一句写瀑布的背景。

在诗人的笔下,香炉峰顶天立地,周围云海弥漫,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耀下生出紫色的烟雾。此句中的"生"字把本是静止的香炉峰写活了。

许译用英文动词"exhales"("散发出"或"呼出")将物(香炉峰)拟人,该动词的一般现在时态既使读者感到景象就在眼前,又如实传译出香炉峰在天地间永存。作者以"a wreath of cloud"传译"紫烟",其中"wreath"("花环")虽是名词,却有"缭绕"及"色彩绚丽"的生动意象。

这一行译文字字珠玑,营造出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诗味甚浓,再现了原作中美不胜收的景致,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原诗的第二句中前四字"遥看瀑布"点题,后三字"挂前川"是诗人望中所见。

瀑布本直流而下,诗人偏用一"挂"字,化动为静,呼应上文,使白浪翻滚、呈江河之势的瀑布从高耸入云的峰顶直挂到水面。译者与作者心灵契合,创造性地发挥想象,以英语动词"upended"("被倒置")这一具有被动含义的过去分词,来形容远望中的瀑布像"倒挂"的飞流,使人感到大自然有神奇的伟力,竞能把这巨物高挂于山川之间。

这一字译出了弦外之音。无疑,此处译入语优势的发挥使译诗与原诗具有同等的艺术魅力,既体现了译者对原文的独特理解,又反映出译者对译文的驾驭能力。

在诗的第三句中,瀑布显得更有气势。"飞"字生动地描绘出瀑布凌空而出、飞散而降的气势。

"直下"写出山高水急,劈空而来,一泻千里的瀑布奇观。译文中以"dashes down"作谓语,既顺应主语"倒挂的飞流"的走向(飞下),又表达出瀑布凌空而落的磅礴气势,可谓一字千金。

最后一句,诗人以化实为虚的手法,从现实生活出发,把喷珠溅玉的瀑布从高空倾泻而下想象成银河自九天而落。诗人驰骋的想象视通万里,但夸张中见自然,新奇中见真切。

译者发挥主体创造精神,用英语动词"fall"的虚拟式"fell",把现实中的瀑布和想象中的银河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不着斧痕,匠心独运,切近真实地传达了"落"字所活画出的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跌宕气势。兼顾"形似"并能传达"音美"是许渊冲汉诗英译的见长之处。

绝句是四行诗。英诗的四行诗格尤以狭义的四行诗(quatrain)最近似绝句形式。

四行诗的韵脚比较多,译者按原诗的诗思节奏,择用aabb尾韵。为了押好韵脚,译者在诗句的语序方面做了必要的调整。

例如第二行采用介词短语前置的句式("Like an upended stream the cataract sounds loud"),就是为了使这一句末的"loud"和前句末的"cloud"押上韵脚。除此之外,诗句中多处用带有辅音[s]或[ ]的单词(见第一行中的"sunlit","censer","exhale"和"wreath")及头韵(见第三行中的"dashes"和"down","three"和"thousand","feet"和"from"),虽略显参差,但却传译出了瀑布似激流奔涌,发出阵阵轰鸣的韵致。

音律方面,译诗采用了抑扬格(iambic),且音步数目能做到每行相同,含六个音步(hexameter)。以第一行为例: -- -- -- -- -- -- The sun lit Cen ser peak exhales a wreath of cloud 由此可见,译者为保留原作的"形美"和"音美"颇费了一番功夫,使译诗大体上近似于原诗的基本形态和自然节奏。

和许译相比王守义与约翰·诺弗尔合译的译文在形式上也是以诗译诗;但不同的是,许译用格律体,王诺合译用自由体。王诺译文对音节、分行、押韵等都没有一定的限制,长短句交错。

全诗尽管无韵,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原因是译者以意群为音组,每组一顿;另外,诗句虽不以行限定,却按原诗的语言节奏自然流转,较好地再现了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⑤的艺术神韵。

译诗在语言形式上则有顺应原诗体的特点,表达清楚地道,自然流畅,韵律。

有关李白的毕业论文

李白的诗与酒毕业论文

1.跪求一篇有关“李白诗中的酒与月”的论文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讙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注>:将进酒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内容多写宴饮游乐。

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

《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注>: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

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

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

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于追攀时,她许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

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维妙维肖。

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致。紧接二句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

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试想,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该是何等光彩照人!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

不意下文又以一问将月的形象推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寂寞?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

这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

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

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

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最后二句则结穴到及时行乐的主意上来。

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处略用其字面,流露出同一种人生感喟。末句“月光长照金樽里”,形象鲜明独特。

从无常求“常”,意味隽永。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使读者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

虽然意绪多端,随兴挥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极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

2.浅析李白将进酒写作风格论文3000字

青莲不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把酒邀月,青莲不朽

——题记

手上紧握着分明残留历史温度的铜环,轻叩大门,梦回大唐。

酒香四溢,李白,在滔滔唐风里,你把自己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得与失的乐观态度融入酒中,举杯邀明月,飘荡在诗里,铸成了半个盛唐。

一、朝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黄河之水汹涌的从九天之上奔腾而下,似千军万马呐喊、嘶叫,搅动着你的思绪。时间也如此,拂过两岸长堤,春夏秋冬,兴荣昌盛,衰败腐朽,各个朝代的更替,没在他身上留下一丝一缕痕迹,奔向远方,天地的交界处。李白,你的一生如此,繁盛过,紧接着就是苍老与落魄。

二、傲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为何因自己的短处、缺点而耿耿于怀呢?学会放下;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宜自己的事,为何要强迫自己呢?金钱这些身外之物何须计较,一挥而尽,能驱使金钱而不被金钱所驱使。如今社会,有谁能做得到“拿得起,放得下”,一切看开,李白真是令我咂舌,你拥有的又是何等自信呢?

三、欢饮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醉生梦死,富贵生活不足为贵。狂放,不愿清醒,愤激。此时氤氲着久久不能消散的梦幻。想像世界的美好啊!畅饮,欢饮,豪迈之性,酒兴之高。李白,或许只有浓烈的酒,才可以安抚你那颗傲视苍穹、桀骜不驯的心。

四、后记

酒香弥漫,明月当空。酒醉,清风过,吹过了燥热,此时,心中只剩下如波涛般的郁怒情绪。

青莲,不朽与世,梦回大唐,双眸含泪。

3.李白的诗酒人生

在唐代诗人中,李白素以好饮著称。他一生诗酒相伴,给我们留下许多优美的饮酒诗和很多酒后赋诗的佳话。

李白好饮而且善饮,自称“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平日里他“清琴弄云月,美酒娱冬春”,悠闲时他“野酌劝芳酒,园蔬烹露葵”。天热时他“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天冷时他“依岩望松雪,对酒鸣丝桐”。出行时他“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幽居时他“独酌劝孤影,闲歌面芳林”。游山时他“醉看风帽落,舞爱月留人”,玩水时他“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高兴时他“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发愁时他“洞庭破秋月,纵酒开愁容”。寂寞时他“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无聊时他“倾壶事幽酌,顾影还独尽”;孤独时他“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闲暇时他“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失意时他“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剑击柱心茫然”,得意时他“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发狂时他“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发痴时他“北斗酌美酒,劝龙各尽觞”。兴起时他“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兴尽时他“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送别时他以酒饯行:“惜别倾酒醑,临分赠马鞭。”相聚时他以酒会友:“子猷闻风动窗竹,相邀共醉杯中绿”;没酒时他“空言不成欢,强笑惜日晚”,郁郁寡欢;有酒时他“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豪气干云。有钱时他“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馀”,固然要开怀畅饮;没钱时他“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或者“投箸解鹔鹴,换酒醉北堂”,同样喝过痛快。真是风流潇洒全在一壶美酒,四时佳兴尽在一杯之中。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酒陶冶了李白的性情,也刺激了他的创作灵感。他的很多诗歌都是酒后即兴写成。他供奉翰林时著名的奉诏之作《清平调词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一枝秾艳露凝香”、“名花倾国两相欢”)和《宫中行乐词八首》都是醉后所著。好友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盛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自己也不无得意地自我评价道:“书秃千兔毫,诗裁两牛腰。笔踪起龙虎,舞袖拂云霄。”晚唐诗人皮日休在他的《七爱诗》中对李白大加赞赏:“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魂。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醉中草乐府,十幅笔一息。召见承明庐,天子亲赐食。醉曾吐御床,傲几触天泽。……五岳为辞锋,四溟作胸臆。惜哉千万年,此俊不可得。”对李白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

总之,饮酒和写诗都是李白生活中的乐事和趣事。在诗坛他是泰山北斗,在酒界他是大罗金仙。他把诗人的至情和酒徒的至性、诗仙的浪漫和酒仙的潇洒全融入了饮酒写诗的生涯,他以如椽的诗笔饱蘸醇香浓郁的美酒写出了许许多多绮丽多彩的传世佳作,为唐代文学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建立起一座高不可攀的巍峨雄峰,令后人只能翘首仰望,难生攀越梦想。

4.急求一篇1500—2000字的“唐诗的酒文化”论文

诗 酒 情 ——唐诗中的酒文化诗,自产生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古之诗与酒可谓浑然天成,诗中情也尽化酒中。历数之当以魏晋、唐宋为最。

诗中有诗仙、诗圣、诗丐、诗魔,酒中也不乏酒圣、酒痴,更有酒中八仙,分别是贺知章、李王进、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均为唐朝人)。杜甫在其《饮中八仙歌》中对此八人均有具体描述。

古之文人离不开酒,古之诗人离不开酒,古之诗词也离不开酒。魏武帝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就体现了酒对文人的影响。

到了唐代,文人饮酒做诗,更是蔚然成风,可谓无酒不成诗。酒之千秋功过,在文人来说大都充当了一种情感的消遣、排解之物,他们借酒吟诗,也借酒抒情。

古之送别有酒,如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古之相思亦有酒:范仲淹“酒如愁肠,化作相思泪。”

古之愁也有酒: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古之悲也有柳永“今宵酒醒何处?”古之壮怀也有酒,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至于《自遣》中著名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更是表现了抛却人生得失的旷达情怀。

酒,有英雄之酒,如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关羽温酒斩华雄。酒,有莽汉之酒,如张飞牛饮,李逵豪灌。

就连赵匡胤一代帝王,也借酒一用,于是有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酒好,酒的佳话更好。

汉之郦食自号“高阳酒徒”,为大汉建立,立下了杯酒功劳。卓文君当垆卖酒,可谓千古流传。

“竹林七贤”中的刘伶,更是“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并作《酒德颂》。而将诗与酒二者连为一体的,始于陶渊明,他以酒入诗,诗中有酒,酒中有诗。

“渊明之诗,篇篇有酒”(梁萧统)。著名的“白衣送酒”更是体现了陶渊明对酒的如痴如狂。

进入唐代,酒香之浓郁更是在诗人们笔下发挥到了及至。历数之,当有孟浩然、贺知章、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李白常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倾饮三百杯”。《饮中八仙歌》这样称赞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世人皆知李白是诗中仙,殊不知他也是酒中仙。

而杜甫也是如此,每做诗常借助酒力,自称“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杜甫对酒的痴狂钟情,到老年为甚,但常常因囊中羞涩,不得已典衣沽酒,其死说法之一,也与酒有莫大的关系。白居易是饮者之中长寿的一位,在诗酒方面,白居易几乎是陶渊明再世,著名的酒赋《酒功赞》便是他嗜酒如命的最好见证。

他的《劝酒》之作,更是让饮酒之人酒兴倍增,不饮酒之人也会情不自禁的想品尝酒味。至于张旭的醉中狂草更是少酒不可。

酒能使人的大脑兴奋,使人的情绪和思维进入活跃的状态,调动起人的记忆和平时积淀在头脑中的各种信息,催发灵感。因而古之文人骚客若杯酒不沾,清醒理智,那么令人所津津乐道的《将进酒》、《月下独酌》、《饮酒》等诗篇,概不会出现。

时过境迁,古人如此,那现代人又当如何看待酒,如何看待古诗中的酒意呢? 又如何看待酒意中的情怀呢?酒对诗可以说是一种发扬,诗对酒则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与情感的抒发。“来源秋雁南回() 原文: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长久为人们所传诵。

它不仅是中国古今诗歌的高峰,在唐诗中也体现了很多的民族文化。我觉得其中最出条而吸引人的就是酒文化了。

唐代诗人多嗜酒,杜就曾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而酒仙李白更是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 说到酒,首先就要提到新丰酒。

新丰美酒堪称酒中之冠,诗人们常常以此来代表豪纵风流的气魄。王维在《少年行》中就写道:“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新丰美酒,似乎天生就为少年游侠而增色。再者,传说古时中山人狄希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始醒,于是又有了中山浆。

同现代人一样,古人也喝白酒,以及西域盛产的葡萄酒,而诗人皮日休在《春夕酒醒》中还提到过一种酃禄酒,据说是湘东酃县的酃水能酿出一种美酒,此酒酒气扑鼻,香味历时不散,因此得名。还有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而成的,带有醇浓的香味和金黄色如琥珀般的光艳,难怪李白喝过后要“不知何处是他乡了”。

喝酒、品酒,自然少不了酒器,唐诗中多把那些精致的酒器称为金樽,而事实上酒器的品种实在是种类繁多。最朴实的是葫芦,古诗文习称瓢。

今人所知的比如白玉杯、白玉碗、白玉壶、琉璃锺能在品酒时衬托出酒的色泽,相传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犹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可谓白玉杯中的精品。李白在《襄阳歌》中也提到了很多酒器,如鸬鹚勺,这是一种形如长颈水鸟鸬鹚的长柄酒勺,还提到了形状和颜色像鹦鹉嘴的螺壳制成的鹦鹉杯及金雷等等。

古代还有一种叫金屈卮的名贵酒器,用它敬酒,可以表示对人的尊重。 古人饮酒还有一些与今人不同的说法。

比如,他们把饯别之酒称为别筵,把劝酒称为催,把酒肆称为旗亭,还有粕醅是指重酿而未过滤。

5.浅谈李白的诗酒人生

生活在盛唐时期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的一生都是一个传奇。

李白的诗是他的眼也是他的心,他歌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尽了世间的旖旎美景,也有道不尽的人世沧桑。被封为诗仙的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有“酒仙”之称。

其喝酒后会诗性大发,作诗无数,被称作史上最浪漫的诗人,有人形容李白是一个为了酒过一生的诗人。李白,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不管是他的诗、他的人、还是他的故事。

李白01 李白,仕途失意,酒后话诗李白的一生传奇而坎坷,都说一醉解千愁,所以酒成了他的挚友。“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从杜甫的诗作中也可以看出李白嗜酒所言不虚,诗仙太白不只是诗中仙更是酒中仙。

还有人说李白不是汉人,他的身上流着的是突厥人的血。血统决定了李白的嗜酒如命,李白,从一出生就与酒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历史有待考证,但李白流传至今的九百多首诗作中,与酒有关的确不少。不为己悲,只为国忧,是伟大诗人李白奋其一生的追求。

“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再加上同僚张垍的诽谤。

——革职放还,便成为具有相如之才的伟大诗人李白的必然出路。谁让他别具慧眼?谁让他不能合流?谁让他视“宫柳黄金枝”为异物?李白并不是恃才傲物,他只是以一双别具的慧眼,看透了那繁华背后的龌龊,他只是以一个饱读了圣贤书的知识分子的身份,向朝廷提出自己的建议;他只是以一个忠臣的责任,对皇帝尽一份为人臣者的忠诚。

他觉得跟随皇帝吃过几顿饭,吟过几句诗,赏他个“供奉翰林”的闲职,就自以为担当了朝廷沉浮的重任。便不看皇帝脸色,更不顾身边陷阱,一味地滔滔不绝,——他为皇家的江山社稷,为民族的沉浮盛衰拟就了谏言,一次再一次地进谏皇上……秉性中充满了理想色彩的李白,被谗言所诬,被奸佞所害,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一次再一次地流放,放还便自然而然地成为诗人李白的宿命。李白02 李白:诗中有酒,酒中有诗李白不仅是诗仙,也是酒仙,他无酒不成诗,有酒诗百篇。

他对天发问,“天若不爱。

6.关于李白的论文 3000字

李白浪漫主义诗歌及其价值探究 在唐诗及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李白的课题的评论资料和专著的相对匮乏。

典型一点的就胡震亨的《李诗通》,杨其贤、萧士赟及王琦三家分别为《李太白全集》做的注本,以及薛仲邕做的《李太白年谱》等,到了近代,也只有郭沫若先生曾系统地研究过。与李白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相比,在专著的数量和质量上,可谓“扬杜而抑李”了。

其实,更多的研究者却是,隐藏或者回避了更深的内涵和问题不谈,或者只是考证了一下诗的某句出典或者创作的年代,实在是离李白诗歌背后的人性挖掘很远,离浪漫主义精神的根源与神韵更远。 李白是中国这块汉语言文字沃土上滋生的特殊文化现象。

其长期存在而且具有恒久的艺术和人性魅力,一定有自己不可复制和逆转的深层次原因。这当然需要我们对李白以及浪漫主义诗歌乃至文学进行本体上的考虑,这种考虑或者应以生命的存在为基础,这就是李白的价值重估的问题,我对李白的认识,在接近的程度上永远不敢说真正理解李白的精神神韵。

加上我现在只有20岁的小小年龄,不敢也不可能陷入那细节上的研究,难免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我在玩味李白作品的时候,始终告诫自己一点:做人要做真诚的人,依照自己的本性,而不是世俗的理念,浪漫只能是以人的生命为主体的浪漫。

下面就将自己的三个妄自菲薄的观点和体会谈一谈: 第一, 诗歌与人生合一。 人生应该是诗意的人生。

所以浪漫主义诗人始终追思人生的诗意,把人的本真情感纯化,力图把人类从各种“非人化境遇”中拉出来,启迪异化现象日趋严重情况下芸芸众生那沉重的心灵。表现在李白身上,他是一个强烈的“以天下为一己之私”的人。

与李白同时代的其它诗人,根本无法将个人的主体意识摆到李白这样的高度上。而其它诗人则是以天下为他人之私或以天下为天下共同之私。

李白是皇室宗亲,使他能够摆脱一个穷酸读书人的孜孜以求的“暮登天子堂”的“田舍郎”梦想,他直到四十岁才应诏入朝,不是由于科举,而是玄宗的下诏相请。达芬奇一生最大的预言就是:人类定有飞翼!而且一生在致力研究飞行器。

李白则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他就是人类性灵得以飞升之翼。李白在二十岁时就做《大鹏赋》,在临终前又写了《临路歌》,以及其它一些诗中始终以生有巨大翅膀的大鹏自比,以寄托他那“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以迅征”之志!他是以道家的天地人合一为目标和准则的,正因为如此,他能展开“无往不到的想象之翼”。

正是出于这种心态,足以使他把人的本真情感化,追思人生的诗意而不被异化。 其他诗人则认为天下是皇帝的,自己只不过是天地间的过客,人生旅途看到什么景色就赞美两句,多献媚之词,而少由衷之意,即使偶而言由衷了,也缺乏李白那种以主人翁姿态吟唱出的“天地动、鬼神惊”之语?而李白是主人,他赞美时,自然而且放达,只是由于他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欢和钟爱。

下面我们就一道去看一看,李白是怎样以整个生命的神奇力量,振动想象之翼飞翔的: 1、从青年起,李白就怀有“济苍生,安社稷”之宏大抱负,并为理想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希望建立不世之功。他鄙视蓬间雀,没有凡夫俗子那种垂涎欲滴的权利欲,他政治视野开阔,正如大鹏的个性。

正如陈胜所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但他又不想一步步脚踏实地登上事业的顶峰,却想平交王候,一步凌云。他一生都怀有侥幸成功的心理,一举定邦,一言问鼎,西入长安,从永王嶙以及晚年想当一普通士兵进而建功立业的想法都是这“侥幸心理”的直接反映。

这一点,正与大鹏捕捉猎物的方式相似,它在云端远远地看着猎物,一个俯冲便轻而易举地用爪子抓在手里。 2、在处世上,道家的思想支配他,他自由自在,毫无拘检,无为而达。

他在茶楼酒肆“天子呼来不上马,自言臣是酒中仙”,他在金銮殿,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都是这种心态的反映。大鹏在飞翔之中,总是看似漫不经心,自由自在,但自有服不可撼动的活泼与强硬。

3、他以诗人的眼光观察政治人情世态,有时异常敏锐地看出本质的东西。但总的说来,未免失之浪漫。

大鹏在云端向下俯啄,不再象在平地上看世界时那样孤立的静止的,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在动态中把握,而抛开了颜色、声音、形状的干扰,更能抓住本质。 4、在艺术上,他继承了庄周、屈原以来的优秀浪漫主义传统,以囊括宇宙、席卷八荒的气概,以“惊风雨、泣鬼神”的笔姿表现出恢弘的志气和飘逸的风格。

所谓“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在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一首中,有“我志在删述,绝笔于获鳞”的诗句,俨然以新一代知识分子领袖自居。

大鹏展翅飞翔眼天低,放眼天下时,飘逸正是大鹏飞翔的神态和风格。 5、李白正是因为以脱离现实的“以天下为一已之私”的想象之翼翱翔时,远离了社会的价值判断,这是造成其人生悲喜剧的主要原因,但同时又给他浪漫主义诗作注入超越时代的魅力。

与一般诗人相比,太白诗几乎是用孤傲的自我串连起来的。“羞于世人同”,使他一生“傲岸苦不谐”。

7.急求一篇鉴赏李白的《将进酒》的1000来字论文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

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

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

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

“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

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

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

8.以李白印象或李白的诗与酒与月的关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应该怎么写

高考满分作文

李白,你是我一生一世的情人 平生最仰慕文人,然神州苍穹,文海茫茫,可谓众芳斗艳,群星闪烁,但我一直倾慕李白,这位被天堂逐入凡间的谪仙人,且早已以心相许,矢志不渝。一向最倾慕美,诸如诗歌、美酒、明月、爱情,每一个美的意象,都会引人产生美的遐想,而李白恰能集诸美于一身。所以,李白,你是我一生一世的情人。 你超凡脱俗的风采,总让我神魂颠倒。 炯目明眸,顾盼神飞。峨冠博带,衣袂飘举,霓衣风马,壮思欲飞,风神俊朗,神采飞扬。侠肝义胆,豪气干云,仙风道骨,飘逸绝伦。你是风流倜傥的儒生,你是遗世独立的仙人,你是手执利剑的侠客,你是脉脉含情的名士,你是我风采浪漫的情人。 你青春永驻的浪漫气质,总给予我狂飙般的激情。 青春总是短暂难留,稍纵即逝的,任你位高权重,凭你钱广财多,惟有时光留不住,惟有青春唤不回。然而你,李白,留给世人的永远是澎湃激情,是勃勃英姿,是天马行空,是浪漫无拘。你是大鹏,同风直起,扶摇直上;你是天马,来出月支,虎背龙翼;你是长剑,彻夜吟啸,雄心千里;你是谈笑净胡沙的英雄,你是直为斩楼兰的壮士。你登山“云间连下榻,空中接行杯”,你临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孤独时,你邀月对饮;寂寞处,你借酒浇愁;愤懑时,你高歌“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失意时,你呐喊“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即使身边有再显赫的权贵显要,你也不会“摧眉折腰”;纵然前方有再猛烈的惊涛骇浪,你也深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让力士脱靴,让贵妃研磨,你挥金如土、一掷千金。你的率真率直的感情,如大江东去波涛滚滚,如黄河决堤飞天而来。你的热情会融化一切坚冰,你的活力可冲决一切阻塞,你豪迈的气概与天地同在,你浪漫的情怀与日月争辉。和你在一起,没时间感叹衰老疲惫,和你在一起永不会产生美人迟暮之悲。所以,李白,我要你做我一生一世的情人。 你恢弘瑰丽的锦绣文章,总滋润我贫瘠干涸的心田。 人世莫测,世路多艰,所以人的心情也是多彩的四季,瞬息万变的红霓。于是,得志时,你同我一起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失意时,你和我一起低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既然现实无法让我们摆脱烦恼与痛苦,那么就让我们将心灵自我放逐到一个自在逍遥的新境界。清晨,我们一起追随“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豪迈洒脱,亲身体验轻舟飞渡的畅快愉悦;傍晚,我们一起欣赏“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苍茫景色,亲自感受大自然的雄壮瑰丽。当“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时,我们一起看“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尽情消受春愁;当“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时,我们一起“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尽情享受人生。不管人生如何坎坷多舛,李白,有你的诗篇为伴,我的心灵不孤独。 李白,做我一生一世的情人吧,我要和你一起,心骛八极,神游万仞;我要和你一起,对月相酌,共影徘徊;我要和你一起,诗意地逍遥在神州大地,天上人间

李白的诗与酒毕业论文

写李白和杜甫的毕业论文

1.以走进李白杜甫为话题的论文怎么写

既然是话题作文,那么我们可以写 走进李白的世界 等 走进李白的世界 月落乌啼,黄沙漫天。

独上高楼,自醉明月。 ——题记 是谁,在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 是谁,以霓为线,以虹为钩于海上钓鳖? 是谁,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 是谁,独上高楼,让高力士脱靴磨墨?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你孤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久不复醒。”

你傲然。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你开阔。 “俱怀逸兴壮志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你豪迈 你奔跑,从那现实的荆棘奔向无边的草原;你狂放,从那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到完美的不容丝毫卑屈的人格。狂放的你,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未必真那么险峻的蜀道也“噫吁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算不得多高峻的天姥山也“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狂放的心智,狂放的李白, 李白固然是失意的,他叹息“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他悲伤“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但李白毕竟是李白,他不回沦陷于悲伤中无法自拔。

他又宣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失意时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他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他是“双晴曜宿,六翮垂云”的大鹗,昂首观宇宙把视野扩大到最大限度。他是云,必须飞到天顶去探测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须奔何大海去扬起海上的狂涛。

于是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哀苦。 在那个封建社会个体人性意识受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傲不拘、纯真爽朗的个性,豪放飘逸的诗风,变幻莫测的想像,清新明丽的语言,产生巨大的人格魅力。

明月清风,寂寞锁不住金樽空对,他笔墨纵横,用立体的字,醉倒了大唐万里江山。他与江天共醉,与江月同归,走完了自己坎坷多舛的一生。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张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是李白,站在巨峰顶上遥望的李白;挺在巨浪尖前进的李白;超然狂放的李白;我走近的李白,我想更是唐代缔造的李白,时势造“英雄”,诗场“英雄”的李白。

2.以走进李白杜甫为话题的论文怎么写

既然是话题作文,那么我们可以写走进李白的世界等

走进李白的世界

月落乌啼,黄沙漫天。独上高楼,自醉明月。

——题记

是谁,在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

是谁,以霓为线,以虹为钩于海上钓鳖?

是谁,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

是谁,独上高楼,让高力士脱靴磨墨?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孤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久不复醒。”你傲然。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你开阔。

“俱怀逸兴壮志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你豪迈

你奔跑,从那现实的荆棘奔向无边的草原;你狂放,从那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到完美的不容丝毫卑屈的人格。狂放的你,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未必真那么险峻的蜀道也“噫吁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算不得多高峻的天姥山也“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狂放的心智,狂放的李白,

李白固然是失意的,他叹息“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他悲伤“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但李白毕竟是李白,他不回沦陷于悲伤中无法自拔。他又宣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失意时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他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他是“双晴曜宿,六翮垂云”的大鹗,昂首观宇宙把视野扩大到最大限度。他是云,必须飞到天顶去探测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须奔何大海去扬起海上的狂涛。于是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哀苦。

在那个封建社会个体人性意识受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傲不拘、纯真爽朗的个性,豪放飘逸的诗风,变幻莫测的想像,清新明丽的语言,产生巨大的人格魅力。明月清风,寂寞锁不住金樽空对,他笔墨纵横,用立体的字,醉倒了大唐万里江山。他与江天共醉,与江月同归,走完了自己坎坷多舛的一生。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张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是李白,站在巨峰顶上遥望的李白;挺在巨浪尖前进的李白;超然狂放的李白;我走近的李白,我想更是唐代缔造的李白,时势造“英雄”,诗场“英雄”的李白。

3.关于李白和杜甫之间的区别怎样写论文

区别二人的风格应从二人的经历与思想入手:众所周知,李白,杜甫 是盛唐和中唐时期最为著名的两位诗人。

研究这二人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有助于我们了解盛唐,中唐时期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 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实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可以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1 。”

《望天门山》是李白七绝佳作中的一首。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属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

那刹那的感觉,无穷的韵味,所表现出的是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当然,仅仅凭借一首《望天门山》是不足以说明李白的七绝之妙的。

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歌和送别诗为多。在这些诗歌中,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

无论写景言情,都有种一气流贯的俊秀和爽朗,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山中问答》等2 。 李白不仅七绝的成就卓越,而且乐府和歌行体的作品也有不俗的成绩。

如乐府诗《蜀道难》,《行路难》等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了磅礴的气势。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入乐府,使古题乐府诗歌获得新的生命,把乐府诗歌创作推向无与伦比的高峰。

而李白的歌行创作成就比乐府高3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作品,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变化莫测,摇曳多姿的境界。

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综观李白诗歌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李白是个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

同时,我们对他的创作风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李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是,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与喷发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他的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

诗歌中的意象多为:大鹏,巨鱼,长鲸,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壮美雄奇之物。这为其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制造了更多的浪漫。

李白诗歌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4 。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修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与世俗的高洁人格。

为什么李白的创作风格是如此的浪漫飘逸又奔放奇逸?这就使我们要看看李白的身世遭遇5 :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使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他的少年时代生长于蜀中。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甚大。

道教影响,几乎伴随他的一生。大约18岁左右,他学习纵横术。

我认为,就是因为他青少年时代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开元十二年(724),李白开始游历生活,并多次希求荐用,屡遭失败。

使他对朝廷充满不满与失望的情绪,但又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无减退。直到李光弼出征东南,他半道病还,病逝为止。

我认为,正是李白受到良好的教育,又具有唐代诗人一般的“济苍生”,“安社禝”的儒家用世思想,同时,道教思想贯穿他一生。因此,他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与失败之间不停地来回,使他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同时,又具有浪漫情怀和独立不拘的性格特点。 杜甫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 “诗史”杜甫是衔接盛唐和中唐的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创作风格也是别具一格的,当然,这和他的身世遭遇也是分不开的。

《秋兴八首》是杜律诗登峰造极之作,课本只收录了其中之一,我觉得这不足以表现诗人对于组诗驾驭的高超能力。《秋兴八首》6 中的第一首,由从菊两开引发了对辛酸岁月的感慨,引发对于故土的思念。

正沉浸于回忆中,第二首又从现实开始,进入感慨与回忆,又被山城悲声惊醒,回到现实中来。时光流逝,已经月上中天,于是又有第三首。

后面几首则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回忆往昔,感慨万千,叹息身世。7 要用一首诗歌来表现如此复杂又低怀不已的感情不容易,而组诗就能做到这一点,这也是我认为应该评述组诗的原因。

杜律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丈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炼字上也十分的成功,他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正是对他追求炼字的真实写照。他的炼字还有一个特点是俗字口语使诗读来更加亲切8 。

杜甫的叙事诗写得也很好,如“三吏”,“三别”等,具有史的价值。他的叙事诗不仅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价值,而且提供了比事件本身。

4.关于李白和杜甫之间的区别怎样写论文

区别二人的风格应从二人的经历与思想入手:众所周知,李白,杜甫 是盛唐和中唐时期最为著名的两位诗人。

研究这二人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有助于我们了解盛唐,中唐时期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 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实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可以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1 。”

《望天门山》是李白七绝佳作中的一首。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属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

那刹那的感觉,无穷的韵味,所表现出的是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当然,仅仅凭借一首《望天门山》是不足以说明李白的七绝之妙的。

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歌和送别诗为多。在这些诗歌中,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

无论写景言情,都有种一气流贯的俊秀和爽朗,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山中问答》等2 。 李白不仅七绝的成就卓越,而且乐府和歌行体的作品也有不俗的成绩。

如乐府诗《蜀道难》,《行路难》等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了磅礴的气势。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入乐府,使古题乐府诗歌获得新的生命,把乐府诗歌创作推向无与伦比的高峰。

而李白的歌行创作成就比乐府高3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作品,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变化莫测,摇曳多姿的境界。

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综观李白诗歌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李白是个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

同时,我们对他的创作风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李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是,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与喷发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他的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

诗歌中的意象多为:大鹏,巨鱼,长鲸,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壮美雄奇之物。这为其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制造了更多的浪漫。

李白诗歌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4 。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修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与世俗的高洁人格。

为什么李白的创作风格是如此的浪漫飘逸又奔放奇逸?这就使我们要看看李白的身世遭遇5 :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使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他的少年时代生长于蜀中。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甚大。

道教影响,几乎伴随他的一生。大约18岁左右,他学习纵横术。

我认为,就是因为他青少年时代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开元十二年(724),李白开始游历生活,并多次希求荐用,屡遭失败。

使他对朝廷充满不满与失望的情绪,但又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无减退。直到李光弼出征东南,他半道病还,病逝为止。

我认为,正是李白受到良好的教育,又具有唐代诗人一般的“济苍生”,“安社禝”的儒家用世思想,同时,道教思想贯穿他一生。因此,他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与失败之间不停地来回,使他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同时,又具有浪漫情怀和独立不拘的性格特点。 杜甫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 “诗史”杜甫是衔接盛唐和中唐的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创作风格也是别具一格的,当然,这和他的身世遭遇也是分不开的。

《秋兴八首》是杜律诗登峰造极之作,课本只收录了其中之一,我觉得这不足以表现诗人对于组诗驾驭的高超能力。《秋兴八首》6 中的第一首,由从菊两开引发了对辛酸岁月的感慨,引发对于故土的思念。

正沉浸于回忆中,第二首又从现实开始,进入感慨与回忆,又被山城悲声惊醒,回到现实中来。时光流逝,已经月上中天,于是又有第三首。

后面几首则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回忆往昔,感慨万千,叹息身世。7 要用一首诗歌来表现如此复杂又低怀不已的感情不容易,而组诗就能做到这一点,这也是我认为应该评述组诗的原因。

杜律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丈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炼字上也十分的成功,他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正是对他追求炼字的真实写照。他的炼字还有一个特点是俗字口语使诗读来更加亲切8 。

杜甫的叙事诗写得也很好,如“三吏”,“三别”等,具有史的价值。他的叙事诗不仅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价值,而且提供了比事件本身。

5.关于李白或杜甫的诗读后写一篇论文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成纪。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后迁居四川。

天宝初,入长安,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

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

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间已有词调。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

今仍录《菩萨蛮》、《忆秦娥》各一首。[1]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6.关于李白或杜甫的诗读后写一篇论文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成纪。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后迁居四川。天宝初,入长安,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间已有词调。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今仍录《菩萨蛮》、《忆秦娥》各一首。[1]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7.李白杜甫比较论文

李白杜甫诗歌特点的不同的原因 他们生活在不同时期,李白生活在盛唐,国家强盛,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裕、小康,物质生活很丰富。

因此李白写出的诗很豪迈、奔放。杜甫生活在唐朝中后期,那时国家经济开始趟下坡路,国内战乱,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在他的诗中安史之乱前后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都得到广泛而深刻的反映,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在他的诗中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征之一;忧念时局,关心社稷是杜甫诗歌爱国主义思想的突出表现。

8.有关李白杜甫的议论文

说起杜甫,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诗,想到他忧国忧民的形象,可是仅凭这些,杜甫诗圣的称号才说对了一半。

杜甫在诗作之外,还有很多人们不太知道的行为和品格,才足以使宋人把杜甫推崇为诗圣,而非李白;也正是这些行为和品格,就连苛刻的南宋理学宗师朱熹也大加赞扬,把杜甫评价为人格上的楷模。 孟子说,人皆可以成尧舜,意思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尧成为舜。

明代的王阳明甚至说满街都是圣人,但是如果我们取一个严格的标准,谁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圣人呢?而我们可以请出一位人物,那就是杜甫。杜甫一生身居下位,是一位平民中的平民,但他却以自己的行为和实践完成了平民到圣人的超越。

这也是后人除诗歌之外极力推崇杜甫的原因之一。 我们知道在安史之乱之后,由于安史叛军占领了长安,无数的唐朝的大官都投降了,做了一个伪王朝的伪官。

包括当时的宰相陈希烈驸马张垍,杜甫的好朋友王维等人也这样做,惟独杜甫,惟独这个官居八品以下,真正是一个芝麻绿豆官的杜甫,他坚守了民族气节。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逃过唐军跟叛军对峙的战场,逃到唐朝临时政府所在地。

就是这样一个举动,当时其他人都没有过,只有杜甫这样。所以在这些方面杜甫确实是身体力行地体现儒家的精神,用他的实践展示着儒家的一种道德风范。

他用他的行为来说明儒家心目中间的道德规范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这些也许是杜甫在诗歌之外的另一种人格魅力。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歌的天空中,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星座。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李白也是最伟大的几个诗人之一。

他那豪放不羁的个性,排山倒海的气势,出神入化的想象,生动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一片雄奇瑰丽、五彩缤纷的诗境,使他成为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成为豪放派文学最优秀的代表。凡是有点中国文化基础的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可以随口背诵几句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的豪情逸兴,如同滚滚大江,长流天地,长流人心。 此刻,我想起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诗情是那样豪迈,格调是那样轻快。

可是,你能想到么,这首充满生气和文采,给人愉悦和振奋的诗,却是李白晚年之作,是他五十九岁时以衰病之身写下的作品?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标志着“开元盛世”结束,使大唐王朝从此走向衰落的“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56),叛军攻占长安,玄宗仓皇逃往蜀中,太子李亨自行即位,是为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

国家的危难,人民的困苦,使隐居于庐山的李白寝食不安,他渴望投入平叛的战斗之中。这时,永王李璘奉玄宗之命,以抗敌平叛为号召,在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起兵,率师东下,并一再派人邀请李白入其幕府。

李白出于一片爱国热忱,慨然接受了永王的邀请。在这羽檄交驰的战斗氛围里,青年时代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雄心又在他的胸中鼓动,他把自己想象为在淝水之战中指挥若定、大获全胜的东晋宰相谢安(字安石),乐观而自负地唱道:“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永王东巡歌》其二)然而,永王李璘却企图乘机扩充自己的势力,与其兄唐肃宗发生了矛盾,不久就被肃宗的军队所消灭。这一来,一心杀敌报国的李白竟莫名其妙地成了“叛党”,被投入浔阳(今江西九江)监狱。

经人营救出狱以后,又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这时,李白已经五十八岁。

接踵而来的残酷迫害,数千里艰险坎坷的长途流放,使这位一向乐观豁达的老人倍感辛酸。在凄风苦雨的流放途中,他曾悲愤地写道:“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但是,李白毕竟是李白,尽管屡遭挫折,身陷困境,却改变不了他的一身傲骨、满腔豪情,消磨不了他的济世壮志、爱国热忱!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行至夔州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遇赦获释。怀着意外的惊喜,他立即乘舟东下江陵,并在归途中写下了这首名作。

大多数读者可能都是在少年时代就记住了这首诗,并从此牢牢铭刻于心。“朝辞白帝彩云间”,多么明丽的景色;“千里江陵一日还”,多么迅捷的速度;“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更以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舟行之轻快与诗人心情之畅快融为一体,写得既空灵飞动,又富有哲理,令人悠然神往,堪称千古名句。

整首诗明白晓畅,琅琅上口,带给人浓郁的诗情画意,使与诗人相距一千几百年的少年读起来也毫不费力。那时,你幼小的心灵,一定充满了对这位才气横溢。

9.有关李白和杜甫的作文

小时候,常常听大人们谈起李白和杜甫,说他们是诗写得最好的两个人。

从此幼小的心灵中就对他们留下绝对的信任和崇拜。觉得他们是那么神秘,那么伟大。

终于我也仰着小小的头,扬起嫩嫩的嗓音,像一波山草在飘动:“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整日与山花野草结伴的我,蓦地闯进这诗的国度,觉得眼前事物样样新奇,件件可爱。

我如饥似渴地啃着这些诗句,逐渐地也慢慢有所领悟。我的小心眼里似乎更喜欢李白,他的每一句诗都像一片片滚着露珠的青草儿——多明丽,多轻快!而杜甫则没有那么多神奇,他只是个苍老憔悴的“瘦老头”,心中似乎只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悲叹。

我长大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悄悄冒出新芽,虽还嫩生生的,但终于敢大胆步入成年人的内心深处,敢于评论他们了。人们都说,李白傲慢非凡,轻蔑权贵,对黑暗政治强烈愤慨。

果真如此?在李白的《与韩荆州书》中,他不也对韩荆州歌功颂德吗?难道仅因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给其贴上“轻蔑权贵”的标签?我的偶像似乎动摇了。但细细琢磨,我又逐渐开窍了。

李白终于从我孩提时的“神”还原成现在的“人”——有着普通人历历可寻的心迹。李白自小怀抱济世之志,虽因有旷世之才所凝聚而成的狂放不羁的豪气,但为早酬壮志,不得以周旋于权贵间。

但如果置身于可施展抱负的环境,他那种不愿匍匐于人下的狂气便喷薄而出,以至惨遭谗毁,永离长安。一场狂风暴雨,仕途无望。

李白愤慨而又似乎豁达地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之言,其中虽有对权贵高力士之流的切齿之恨,而更多的则是对一生最大抱负横遭摧折后的无可奈何。他整日沉湎于怀遇的伤感里,“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而对安史之乱前后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下层人民缺乏了解以至反映二者的诗篇极少。高傲的态度,永远不能体察人民疾苦,以至于诗中只有山水如何优美,而缺少人民的热爱和追捧!然而,杜甫这个一度被我蒙上灰色的诗人,却以他伟大光明的照射强烈震撼了我的心灵。

杜甫生活维艰,“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他甚至还遭受小儿子饿死的奇惨变故。在杜甫。

写李白和杜甫的毕业论文

李白与酒的毕业论文

1.浅析李白将进酒写作风格论文3000字

青莲不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把酒邀月,青莲不朽

——题记

手上紧握着分明残留历史温度的铜环,轻叩大门,梦回大唐。

酒香四溢,李白,在滔滔唐风里,你把自己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得与失的乐观态度融入酒中,举杯邀明月,飘荡在诗里,铸成了半个盛唐。

一、朝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黄河之水汹涌的从九天之上奔腾而下,似千军万马呐喊、嘶叫,搅动着你的思绪。时间也如此,拂过两岸长堤,春夏秋冬,兴荣昌盛,衰败腐朽,各个朝代的更替,没在他身上留下一丝一缕痕迹,奔向远方,天地的交界处。李白,你的一生如此,繁盛过,紧接着就是苍老与落魄。

二、傲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为何因自己的短处、缺点而耿耿于怀呢?学会放下;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宜自己的事,为何要强迫自己呢?金钱这些身外之物何须计较,一挥而尽,能驱使金钱而不被金钱所驱使。如今社会,有谁能做得到“拿得起,放得下”,一切看开,李白真是令我咂舌,你拥有的又是何等自信呢?

三、欢饮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醉生梦死,富贵生活不足为贵。狂放,不愿清醒,愤激。此时氤氲着久久不能消散的梦幻。想像世界的美好啊!畅饮,欢饮,豪迈之性,酒兴之高。李白,或许只有浓烈的酒,才可以安抚你那颗傲视苍穹、桀骜不驯的心。

四、后记

酒香弥漫,明月当空。酒醉,清风过,吹过了燥热,此时,心中只剩下如波涛般的郁怒情绪。

青莲,不朽与世,梦回大唐,双眸含泪。

2.跪求一篇有关“李白诗中的酒与月”的论文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讙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注>:将进酒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内容多写宴饮游乐。

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

《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注>: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

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

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

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于追攀时,她许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

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维妙维肖。

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致。紧接二句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

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试想,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该是何等光彩照人!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

不意下文又以一问将月的形象推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寂寞?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

这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

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

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

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最后二句则结穴到及时行乐的主意上来。

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处略用其字面,流露出同一种人生感喟。末句“月光长照金樽里”,形象鲜明独特。

从无常求“常”,意味隽永。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使读者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

虽然意绪多端,随兴挥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极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

3.李白《将进酒》鉴赏 1500字

楼主,不知道我写的够不够1500字,应该还差得远吧,不过我是由心而发的感慨,我还是公高中生,写的不好,楼主不要笑话我,对了,看着给点分吧,毕竟写了这么久,谢谢了。

李白斗酒之诗文百篇,此篇诗文更是此种翘楚。所谓《将进酒》,就可知这是一篇劝酒诗。

全诗气势非凡,更将李诗之豪放不羁表现的淋漓尽致。开头两句连用两个“君不见”,既加强了本诗之气势,让人有为豪气所迫之感,更是李白将心中不快一吐而快的寄托,怀才不遇,年少时的梦想已显得更加遥远,就如黄河之水。

唉,那些“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意气风发,何时才会回来啊。高堂明镜,白发更青丝,时光悠悠一年又一年啊,时光怎么流逝的如此之快啊。

此两句可见李白对时光短暂而难以施展抱负的苦闷之情。于是接下来两句才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感慨。

李白不用多说,嗜酒如命,无酒就无诗。因为有了前两句的感慨所以就要借酒消愁啊,"人生得意”并非说李白此处已经有希望去一展抱负了,而是说 一旦有了饮酒之意,便要喝个痛快。

金樽本是身份的象征,“莫使”二字已有自嘈之意,倘若真是金樽在手,自然是位极人臣,何必空对月呢 。又因为是劝酒,所以李白自有倾述对象,于是 接下来豪气干云的四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已有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李白毕竟是李白,谪仙啊,胸怀何其宽大,又岂能为一点小挫折而放弃人生理想,此点着实让我佩服。 天生我材,是作皇帝,是作农夫,又有何差别呢?人生在世,贵得适意。

从这点来说,李白又确实是以个十足的乐天派,为自己的快乐可以不顾一切,贵妃磨墨,力士脱靴都充分说明这一点。三百杯的狂饮,也之不过想要脱离苦闷,找回快乐罢了。

此四句承上启下,即让作者和读者一举脱出愁苦,更感不羁之乐。并引出主题啦:“劝酒。”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连用几个短句,把劝酒时的那种逼饮的欢畅表现出来。更点明了陪酒之人,都是高雅之人,一个是清廉之学士,一个是隐居之得道真人。

李白与这两人饮酒,自然无比快了,为什么?因为李白讨厌世俗啊,其本质自然喜欢高雅。当然这种高雅与陶渊明是截然不同的,李白的高雅是寓于豪放之中的。

李白对这两个人喝酒又有怎样的希冀呢?“钟鼓馔(zhuàn)玉何足贵(注:此处也可作“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此处虽然又有表现豪放,但是仔细一思考,为什么要长醉呢?当然是现实太过背离思想,可以说是李白的一种逃避,当然,更可以说是李白的一种解脱,只有在酒中,李白才会有真正的解脱。

因此说李白劝别人酒是假,实际上是劝自己的酒啊。酒入愁肠,醉眼朦胧的李白,不会在取消爱那个世俗的任何事,只一心想着饮酒。

当然,既然有人作陪,就不必要一个人喝独酒 了。 那么李白是怎样劝两位高雅的人喝酒的呢?说句实话,李白在现代做公关一定得拉不少业绩,首先是将这次饮酒拉到一个新的高度,“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古代圣贤都是像李白这样寂寞的啊,但陪酒的人那都是大名鼎鼎啊。

现在两位“高人”陪李白这个寂寞的人喝酒啊,必定留名青史啊。自然两人也会乐呵呵的饮酒了,这不是一般的酒宴啊,三人又都是老相识,怎能不不禁想起古人的豪饮啊。

这里已经是酒会的高潮了,三人必然是把酒言欢,饮个痛快酣畅啊。豪气直逼云天,但愿只求今朝醉,哪管什么世俗,什么功名利禄,什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豪饮之后在醉梦一场,岂不痛快。

此处用了陈王宴请平乐的典故,古人之圣贤比不上,古人之豪饮还是可以效仿滴。 酒到半旬无酒怎么办?唉,酒宴也该散了吧?可李白怎么会 不尽兴呢所以“主人何为言少钱,径(jìng)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

(径须:直截了当。)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宁愿把五花马和千金裘这么贵重的东西,随手拿去换酒。李白可谓旷古烁今了吧,当然后来唐伯虎的那句“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也是不错了。不过与李白像比少了那一股冲破万物生灵的豪气。

结尾两句表现李白不醉不归的痛快与豪爽,有让读者仿佛还置身在那一片觞筹交错和行酒之言中,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 话说回来,豪放不羁始终是李白的外表,李白的内心自然是不爽的,李白少年立下宏愿要做天子之师,也曾想征战沙场,杀敌卫国,那只唯一施展抱负的机会便是在咏王李麟帐下做个幕僚,虽然一生不像杜甫那样坎坷,但他的内心是备受煎熬的,一方面,他有才,另一方面,他性格与世俗不合,只能是守着那些酒壶度过一生,不过若要问我最欣赏李白什么,或说他什么打动我的话,我想还是最简单的八个字:“豪放不羁,怀才不遇。”

4.急求一篇1500—2000字的“唐诗的酒文化”论文

诗 酒 情 ——唐诗中的酒文化诗,自产生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古之诗与酒可谓浑然天成,诗中情也尽化酒中。历数之当以魏晋、唐宋为最。

诗中有诗仙、诗圣、诗丐、诗魔,酒中也不乏酒圣、酒痴,更有酒中八仙,分别是贺知章、李王进、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均为唐朝人)。杜甫在其《饮中八仙歌》中对此八人均有具体描述。

古之文人离不开酒,古之诗人离不开酒,古之诗词也离不开酒。魏武帝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就体现了酒对文人的影响。

到了唐代,文人饮酒做诗,更是蔚然成风,可谓无酒不成诗。酒之千秋功过,在文人来说大都充当了一种情感的消遣、排解之物,他们借酒吟诗,也借酒抒情。

古之送别有酒,如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古之相思亦有酒:范仲淹“酒如愁肠,化作相思泪。”

古之愁也有酒: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古之悲也有柳永“今宵酒醒何处?”古之壮怀也有酒,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至于《自遣》中著名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更是表现了抛却人生得失的旷达情怀。

酒,有英雄之酒,如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关羽温酒斩华雄。酒,有莽汉之酒,如张飞牛饮,李逵豪灌。

就连赵匡胤一代帝王,也借酒一用,于是有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酒好,酒的佳话更好。

汉之郦食自号“高阳酒徒”,为大汉建立,立下了杯酒功劳。卓文君当垆卖酒,可谓千古流传。

“竹林七贤”中的刘伶,更是“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并作《酒德颂》。而将诗与酒二者连为一体的,始于陶渊明,他以酒入诗,诗中有酒,酒中有诗。

“渊明之诗,篇篇有酒”(梁萧统)。著名的“白衣送酒”更是体现了陶渊明对酒的如痴如狂。

进入唐代,酒香之浓郁更是在诗人们笔下发挥到了及至。历数之,当有孟浩然、贺知章、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李白常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倾饮三百杯”。《饮中八仙歌》这样称赞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世人皆知李白是诗中仙,殊不知他也是酒中仙。

而杜甫也是如此,每做诗常借助酒力,自称“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杜甫对酒的痴狂钟情,到老年为甚,但常常因囊中羞涩,不得已典衣沽酒,其死说法之一,也与酒有莫大的关系。白居易是饮者之中长寿的一位,在诗酒方面,白居易几乎是陶渊明再世,著名的酒赋《酒功赞》便是他嗜酒如命的最好见证。

他的《劝酒》之作,更是让饮酒之人酒兴倍增,不饮酒之人也会情不自禁的想品尝酒味。至于张旭的醉中狂草更是少酒不可。

酒能使人的大脑兴奋,使人的情绪和思维进入活跃的状态,调动起人的记忆和平时积淀在头脑中的各种信息,催发灵感。因而古之文人骚客若杯酒不沾,清醒理智,那么令人所津津乐道的《将进酒》、《月下独酌》、《饮酒》等诗篇,概不会出现。

时过境迁,古人如此,那现代人又当如何看待酒,如何看待古诗中的酒意呢? 又如何看待酒意中的情怀呢?酒对诗可以说是一种发扬,诗对酒则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与情感的抒发。“来源秋雁南回() 原文: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长久为人们所传诵。

它不仅是中国古今诗歌的高峰,在唐诗中也体现了很多的民族文化。我觉得其中最出条而吸引人的就是酒文化了。

唐代诗人多嗜酒,杜就曾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而酒仙李白更是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 说到酒,首先就要提到新丰酒。

新丰美酒堪称酒中之冠,诗人们常常以此来代表豪纵风流的气魄。王维在《少年行》中就写道:“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新丰美酒,似乎天生就为少年游侠而增色。再者,传说古时中山人狄希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始醒,于是又有了中山浆。

同现代人一样,古人也喝白酒,以及西域盛产的葡萄酒,而诗人皮日休在《春夕酒醒》中还提到过一种酃禄酒,据说是湘东酃县的酃水能酿出一种美酒,此酒酒气扑鼻,香味历时不散,因此得名。还有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而成的,带有醇浓的香味和金黄色如琥珀般的光艳,难怪李白喝过后要“不知何处是他乡了”。

喝酒、品酒,自然少不了酒器,唐诗中多把那些精致的酒器称为金樽,而事实上酒器的品种实在是种类繁多。最朴实的是葫芦,古诗文习称瓢。

今人所知的比如白玉杯、白玉碗、白玉壶、琉璃锺能在品酒时衬托出酒的色泽,相传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犹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可谓白玉杯中的精品。李白在《襄阳歌》中也提到了很多酒器,如鸬鹚勺,这是一种形如长颈水鸟鸬鹚的长柄酒勺,还提到了形状和颜色像鹦鹉嘴的螺壳制成的鹦鹉杯及金雷等等。

古代还有一种叫金屈卮的名贵酒器,用它敬酒,可以表示对人的尊重。 古人饮酒还有一些与今人不同的说法。

比如,他们把饯别之酒称为别筵,把劝酒称为催,把酒肆称为旗亭,还有粕醅是指重酿而未过滤。

5.急求一篇鉴赏李白的《将进酒》的1000来字论文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

6.李白的诗酒人生

在唐代诗人中,李白素以好饮著称。他一生诗酒相伴,给我们留下许多优美的饮酒诗和很多酒后赋诗的佳话。

李白好饮而且善饮,自称“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平日里他“清琴弄云月,美酒娱冬春”,悠闲时他“野酌劝芳酒,园蔬烹露葵”。天热时他“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天冷时他“依岩望松雪,对酒鸣丝桐”。出行时他“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幽居时他“独酌劝孤影,闲歌面芳林”。游山时他“醉看风帽落,舞爱月留人”,玩水时他“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高兴时他“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发愁时他“洞庭破秋月,纵酒开愁容”。寂寞时他“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无聊时他“倾壶事幽酌,顾影还独尽”;孤独时他“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闲暇时他“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失意时他“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剑击柱心茫然”,得意时他“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发狂时他“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发痴时他“北斗酌美酒,劝龙各尽觞”。兴起时他“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兴尽时他“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送别时他以酒饯行:“惜别倾酒醑,临分赠马鞭。”相聚时他以酒会友:“子猷闻风动窗竹,相邀共醉杯中绿”;没酒时他“空言不成欢,强笑惜日晚”,郁郁寡欢;有酒时他“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豪气干云。有钱时他“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馀”,固然要开怀畅饮;没钱时他“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或者“投箸解鹔鹴,换酒醉北堂”,同样喝过痛快。真是风流潇洒全在一壶美酒,四时佳兴尽在一杯之中。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酒陶冶了李白的性情,也刺激了他的创作灵感。他的很多诗歌都是酒后即兴写成。他供奉翰林时著名的奉诏之作《清平调词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一枝秾艳露凝香”、“名花倾国两相欢”)和《宫中行乐词八首》都是醉后所著。好友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盛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自己也不无得意地自我评价道:“书秃千兔毫,诗裁两牛腰。笔踪起龙虎,舞袖拂云霄。”晚唐诗人皮日休在他的《七爱诗》中对李白大加赞赏:“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魂。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醉中草乐府,十幅笔一息。召见承明庐,天子亲赐食。醉曾吐御床,傲几触天泽。……五岳为辞锋,四溟作胸臆。惜哉千万年,此俊不可得。”对李白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

总之,饮酒和写诗都是李白生活中的乐事和趣事。在诗坛他是泰山北斗,在酒界他是大罗金仙。他把诗人的至情和酒徒的至性、诗仙的浪漫和酒仙的潇洒全融入了饮酒写诗的生涯,他以如椽的诗笔饱蘸醇香浓郁的美酒写出了许许多多绮丽多彩的传世佳作,为唐代文学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建立起一座高不可攀的巍峨雄峰,令后人只能翘首仰望,难生攀越梦想。

李白与酒的毕业论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关于李白的毕业论文

资讯

毕业设计网站论文

阅读(42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设计网站论文,内容包括求几个毕业论文样本的网站,供参考.,高分求VB或网站程序论文和毕业设计,马上就毕业了,网站设计与制作的论文该怎么写。目前信息化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大量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开始利用网络这种

资讯

关于信用社毕业论文

阅读(44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信用社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我要写一份关于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论文,写什么题目的什么好呢?,信用社经济类毕业论文贷款方面的,能帮我写个关于某县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及分析的毕业论文的提纲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推荐一个

资讯

变频器在平网印花机设计与应用毕业论文设计

阅读(45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变频器在平网印花机设计与应用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包括电气自动化论文题目,紧急需要“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研究性学习论文,1500字以上,请大,急求一篇关于变频调速或者变频器的外文文献,要论文形式的搜狗。1. PLC控制花样喷

资讯

论善意取得毕业论文

阅读(41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论善意取得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毕业论文善意取得制度创新之处,善意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800字谢谢了,急!求助翻译论文摘要<论善意取得制度研究>。善意取得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有两种观

资讯

关于变频器的毕业论文

阅读(46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变频器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毕业论文:变频器的设计,求PLC变频器毕业论文de外语参考文献,翻译求助——变频器等方面的专业论文的摘要。黄慧敏. 通用变频器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矿山机械.2004(11)曹玉泉,王主恩. 异步

资讯

毕业设计科技小论文

阅读(40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设计科技小论文,内容包括科技小论文可以写什么内容?,科技小论文400字,如何写科技小论文(3000字以内)?。比如;选好课题撰写科技小论文,首先要考虑写什么,也就是课题的选择。选择课题是写好论文的关键。要注意以下原则:价值

资讯

关于针棉织品染整专业毕业论文

阅读(4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针棉织品染整专业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一篇染整毕业论文,染整技术在毛发领域的应用论文,求一篇与染织专业有关的论文,1000到2000字左右~谢谢各位大神了~。进入21世纪,绿色环保纺织品成为纺织品种的新视点,在运用千变万化

资讯

毕业论文专家评阅意见

阅读(42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专家评阅意见,内容包括论文评阅意见怎么写,大学毕业论文的评阅人评语怎么写,大学毕业论文的评阅人评语怎么写。研究生应按时认真完成学位论文并按照本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论文。

资讯

子空间毕业论文

阅读(38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子空间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子空间的交与和,子空间聚类文章簇集合并部分怎么写?,关于受限子空间图像识别的论文,中英文对照。最小二乘方法最早是有高斯提出的,他用这种方法解决了天文学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确定了某些行星和彗星的

资讯

广东金融学院毕业论文模板

阅读(42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广东金融学院毕业论文模板,内容包括金融学毕业论文,感觉好难啊,谁能发我几篇范文,金融学论文,怎么写,金融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原发布者:zyling1208 对金融学的认识的论文金融市场交易之间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更主要的是借贷关

资讯

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阅读(40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有谁写过关于我国会计失真原因及对策的毕业论文,求助相关资料百,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这个会计毕业论文好不好写,如果不,求《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的

资讯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百度文库

阅读(36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百度文库,内容包括毕业论文范文,本科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及范文,求毕业论文、范文也可以。毕业论文格式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

资讯

汽车轮胎的保养与维护毕业论文

阅读(47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汽车轮胎的保养与维护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汽车轮胎的日常维护毕业论文怎么写?,汽车轮胎的日常维护毕业论文怎么写?,汽车专业写一篇关于汽车轮胎的毕业论文。最初的气压轮胎是 1888年 英国的兽医 John Boyd Dunlop ,他先用橡胶

资讯

毕业论文一稿怎么写

阅读(39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一稿怎么写,内容包括毕业论文一稿怎么写计算机专业记账本,毕业论文初稿怎么写,毕业论文如何写。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宏观论文范文和微观论文范文。凡属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

资讯

一村一名大学生农业生产经营毕业论文

阅读(46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村一名大学生农业生产经营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一篇发展新农村大学生1500字论文,急求一篇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三千字左右谢谢!,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年全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