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谐谑曲毕业论文(舒伯特的相关文献)
1.舒伯特的相关文献
1.舒伯特传作者: [英]克里斯托弗.H.吉布斯 著,秦立彦 译ISBN:7563335250内容提要弗朗茨.舒伯特生于维也纳――一个最富有音乐天赋的城市之一。
当时的维也纳崇拜着贝多芬,热爱着罗西尼,欢呼着帕格尼尼。舒伯特在同样醉心于艺术的朋友们的帮助下,通过歌曲和舞曲为自己赢得了名声。
同时,他又希望通过更宏大的歌剧和交响曲来确立自己的成就。本书关注的正是:舒伯特是怎样在通俗与宏大这二者之间打到平衡的。
目录序幕:昨天的舒伯特第一章 刻画的舒伯特:“献身艺术”第二章 年轻的舒伯特:“少年早慧”第三章 天才的舒伯特:“歌王”第四章 通俗的舒伯特:“转折点”第五章 黑暗的舒伯特:“长着黑色翅膀的悲伤、忧郁的恶灵”第六章 可怜的舒伯特:“悲惨原现实”第七章 最后的舒伯特:“谁能与贝多芬比肩”第八章 不朽的舒伯特:“不可见的创作”结束语:今日的舒伯特2.弗朗茨·舒伯特及其时代译者:冷杉 钟莉 (奥)卡尔·柯巴尔德著 ISBN:7538264957目录第一章 “彼德麦耶尔”时期的维也纳第二章 舒伯特的一生第三章 艺术家舒伯特及其创作第四章 舒伯特一生中女性的影响……3.舒伯特即兴曲音乐瞬间作者:维也纳原始出版社 被冠以“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的舒伯特,其钢琴音乐充满了青春的美丽、梦幻,忧郁和悲伤;充满了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大自然的庄严。他的钢琴显得松散、冗长,但极富韵味。
音乐是一个希望平静却又不羁的灵魂,音乐是一种很好的精神寄托。上海教育出版社斥巨资为我们隆重引进了维也纳原始出版社出版的一批伟大作曲家的钢琴乐谱,让我们一同感受这本舒伯特即兴曲·音乐瞬间。
2.舒伯特 第16号钢琴奏鸣曲 A小调 D.845作品分析和背景
舒伯特(Schubert)的《第16号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16 in A minor, D845),A小调,D845,作于1825年,呈献给鲁道夫大公(贝多芬的《大公三重奏》也是献给他)。
乐曲共4个乐章:1.中板,A小调,奏鸣曲式。中声部的八度进行使人感到一丝凄凉和空洞,副部主题出现后产生强烈对比,使得该乐章极具戏剧性,最后在痛苦而悲壮的情绪中结束。
2.稍快的行板,小步舞曲C大调,变奏曲式。此乐章中的五段变奏,表现出作曲家丰富的创作手法和多变的心情。
3.谐谑曲,活泼的快板,A小调。运用优美的中段和前后两段主题的强烈对比,表现出自然的活力和宁静。
4.回旋曲,活泼的快板,A小调,作曲家用一连串的八分音符,表现了一种连绵不断和无穷动的感觉,让人感到无穷的活力。
3.跪求舒伯特的相关文献
1.舒伯特传作者: [英]克里斯托弗.H.吉布斯 著,秦立彦 译ISBN:7563335250内容提要弗朗茨.舒伯特生于维也纳――一个最富有音乐天赋的城市之一。
当时的维也纳崇拜着贝多芬,热爱着罗西尼,欢呼着帕格尼尼。舒伯特在同样醉心于艺术的朋友们的帮助下,通过歌曲和舞曲为自己赢得了名声。
同时,他又希望通过更宏大的歌剧和交响曲来确立自己的成就。本书关注的正是:舒伯特是怎样在通俗与宏大这二者之间打到平衡的。
目录序幕:昨天的舒伯特第一章 刻画的舒伯特:“献身艺术”第二章 年轻的舒伯特:“少年早慧”第三章 天才的舒伯特:“歌王”第四章 通俗的舒伯特:“转折点”第五章 黑暗的舒伯特:“长着黑色翅膀的悲伤、忧郁的恶灵”第六章 可怜的舒伯特:“悲惨原现实”第七章 最后的舒伯特:“谁能与贝多芬比肩”第八章 不朽的舒伯特:“不可见的创作”结束语:今日的舒伯特2.弗朗茨·舒伯特及其时代译者:冷杉 钟莉 (奥)卡尔·柯巴尔德著ISBN:7538264957目录第一章 “彼德麦耶尔”时期的维也纳第二章 舒伯特的一生第三章 艺术家舒伯特及其创作第四章 舒伯特一生中女性的影响……3.舒伯特即兴曲音乐瞬间作者:维也纳原始出版社被冠以“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的舒伯特,其钢琴音乐充满了青春的美丽、梦幻,忧郁和悲伤;充满了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大自然的庄严。他的钢琴显得松散、冗长,但极富韵味。
音乐是一个希望平静却又不羁的灵魂,音乐是一种很好的精神寄托。上海教育出版社斥巨资为我们隆重引进了维也纳原始出版社出版的一批伟大作曲家的钢琴乐谱,让我们一同感受这本舒伯特即兴曲·音乐瞬间。
4.舒伯特D566第一乐章曲式分析
舒伯特在一八一九年夏天。
曾跟热心向世人介绍其艺术歌曲的好友歌唱家弗格尔一起到奥地利北部林茨附近的施泰亚城旅行。这首A大调奏鸣曲OP.120/D.664据说就是为当时住宿的旅店老板的女儿克拉而作曲的。
也就在那几年,舒伯特非常热衷于创作钢琴奏鸣曲,一共完成了B大调(OP.147/D575),A 小调(OP.164/D537),和降E大调(OP.122/D.568),还写出了升F小调(D.571)的一个乐章,还有E小调奏鸣曲(D566)。当舒伯特再次热衷于创作钢琴奏鸣曲的时候,已经是他的生命的最后一年了。
这首A大调奏鸣曲OP.120/D.664。是正好处于这两次创作高峰的中间时期。
在创作这首旋律抒情,规模小巧,风格明亮,不时还透露些幸福感的奏鸣曲同时,舒伯特还创作了另一首脍炙人口的钢琴五重奏《鳟鱼》。对于由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所完善的奏鸣曲式,舒伯特并不是完全的去照搬,而只是使用其完成的形态,凭着和声的奥秘,使用诗般的方法,完成即兴式歌唱。
这应该就是浪漫派形势的开始吧。这首奏鸣曲具有古典派的曲式美,虽然相对于贝多芬奏鸣曲,这首奏鸣曲的发展部缺乏紧张感,但舒伯特好像也并不希望使用贝多芬那种主题与主题的斗争,而是更多地愿意主题间的融合与共存。
更多给人于流畅的歌唱性这首奏鸣曲,A大调,D664,作于1819年。共3个乐章:1.中庸的快板,A大调,奏鸣曲式。
第一主题为抒情风格,反复后经经过句,进入第二主题。第二主题以A大调始,中途趋向于A小调,再以E大调结束,连接呈示部小结尾。
发展部极短小,以第一主题处理为中心,也巧妙地利用第二主题材料。再现部以主调奏第二主题,呈示部与发展部、再现部一起反复后,进入第一主题为基础的尾奏。
2.行板,D大调,单纯的三段体,旋律与和声的美妙配合。3,小快板,A大调,奏鸣曲式。
第一主题为A大调,二度重复后经经过句,引出E大调第二主题。发展部以处理第一主题为中心,再现部第二主题移成A大调,第一主题则移成下属调。
5.急求关于舒伯特菩提树的论文
歌曲之王 在十九世纪初叶的音乐名城维也纳,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音乐家之后,又出现了一颗灿烂的音乐新星—— 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
提起舒伯特的名字,人们自然会想起他所创作的许许多 多脸炙人口的歌曲;而《野玫瑰》、《鲸鱼》、《菩提树》等歌曲那 沁人肺腑、动人心弦的旋律,也自然会在人们的耳旁回响。 但是,对于不了解舒柏特一生经历的人来说,却很难想象得 到这位作曲家是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中创作出这些作品来的. 生平与创作思想 舒柏特所生活的年代,正处在欧洲封建复辟时期。
一七 八九年法国大革命在欧洲各国所激起的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 民主运动,由于遭受各国封建势力的残酷镇压,这时已经逐 渐地走向了低潮。一八一五年后,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建立 了反动的“加圣同盟”,他们互相勾结起来,更残酷地镇压革 命力量。
而奥地利的梅特涅(梅特涅是十九世纪初叶奥地利反动政权的首相。他是反动的“神圣同盟”的鼓吹者。)
政府,正是这个反动同盟的顽 固堡垒。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奥地利王室一开始就是欧 洲的野蛮、保守和反动的代表。”
十九世纪初叶的奥地利,成了“各民族的监狱”。舒柏特就是在这样黑暗的、令人窒息的 环境中生活和进行创作的。
(-)清苦的童年 一七九七年一月三十一日,舒伯特诞生在维也纳近郊赫田塔尔的一个平民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位学校教师。
用教 师的薪金来养活一个大家庭的生活是很艰难的,因此,舒柏 特的童年生活十分清苦。由于当时学校教师要兼教学生的音 乐课,所以舒相特的父亲也懂得一些音乐知识、会演奏一些 乐器。
他常常聚集一些音乐爱好者在家中演奏音乐,这就使 舒柏特从小受到了音乐的薰陶。父亲还喜欢组织家人练习各 种器乐重奏以消遣自娱,在练习时,父亲奏大提琴,小舒柏特 奏中提琴,他的哥哥奏小提琴,每当父亲奏错了,小舒相特 就会立刻提醒道:“爸爸,你错了!”九岁那年,舒相特从教堂会唱指挥霍尔策学习音乐理论和风琴演奏。
小舒柏特丰富的音乐知识,常常使霍尔霍大为震惊,他说:“当我想介绍给他一点新的东西的时候,却发现他已经知道这个了。” 舒柏特十一岁时,以出色的童声担任了教会合唱队的歌 手,兼奏小提琴。
以后又考进了教堂的合唱团寄宿学校,在 那里免费住宿和学习。少年时代的舒柏特已显露出多方面的 音乐才能。
他在学校的乐队中担任首席小提琴手,而每当乐 队指挥缺席时,他就被邀请作代理指挥。这使舒伯特有机会 去熟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许多优秀的作品 和学习到不少音乐创作的知识。
但是,寄宿学校的物质生活 条件却十分恶劣。寒冬时,室内没有火炉,穷苦的舒柏特又 冻又饿他曾给兄弟写信说:“我们常常想吃苹果,因为从 粗劣的午餐到晚餐之间,足足间隔八个小时呢!”舒相特早已 开始作曲,在学校念书时。
他已创作了第一交响曲、许多歌 曲和器乐曲。但他却常常苦于没有钱买五线纸,他曾自叹 道:“如果有钱买纸,我就可以天天作曲了!” 一八一三年,十六岁的舒柏特离开了学校。
为了减轻父亲 约经济负担,他开始到父亲所在的学校去当助理教师并教授 私人钢琴。具有艺术家气质的舒柏特,对刻板而枯燥的教书 生活十分厌烦,他多么希望能辞去教师的职务而一心一意作 曲啊!但是,如果没有了正式的职业,舒柏特又靠什么来养 活自己呢?于是,他不得不强压住内心的烦燥。
去给小学生 们讲解千篇一律的拼音、文法等等。 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舒柏特还是坚持用业余时间 作曲。
在不到二十岁时,他已经写出了几百首歌曲、五部交 响曲、十五首钢琴奏鸣曲和其它作品。 back to the top。
6.音乐鉴赏论文
听舒伯特的小夜曲,戴着耳塞,在夜深人静的晚上,泡上一杯淡淡的清茶。
一边仰望窗外星光,一边看杯上茶香袅袅。有一种超脱世间的恍惚。
世间最美的语言是音乐,而音乐中最美的诗篇是夜曲,仅用纯乐器所编织成的短小篇章。才最纯正,才最能打动人的灵魂。
就像是文学中的诗篇般,它提炼的是作曲家特有的视角下来源于生活而超脱于生活的美好。它凝结的是一种简单却真正能在人的心灵中舞蹈的音符。
喜欢听小夜曲,特别是喜欢舒伯特的小夜曲。是那种发自灵魂的对于他所诠释的音乐的心灵的依赖,反而道不出了喜欢的理由。
一闭上眼睛,仿佛就感觉到自然间新丽的微风,迎面袭来。如沐浴圣光般,刹时让人脱胎换骨。
可以清晰地看到,山间,斑驳的阳光在碧玉般青翠的枝桠间流转。光的精灵,于叶间嬉戏舞蹈。
小溪,顺着山势蜿蜒而下,盛载着柔美的曲线与温和的低声吟唱。清凉自然无声地浸入心田。
鸟儿,成群结队地从天际的白云间飞来,又在天际的红日下消失。万物,并不纷繁。
你却可以感觉得到,自己与自然早已浑然一体,听得到,大地,深沉厚重的呼吸。熟悉得让人想起儿时母亲温暖的怀抱。
感觉得到,万物恬静的酣睡,亦醒亦眠间的慵懒。就像流浪了许久的浪子,突然找到了归家的感觉。
好的音乐,是要闭着眼睛来听的,慢慢沉浸其中,你会发现,那样的音符,不是可以用耳朵就能接收,用嘴巴就能吟唱的。它是那样自然顺畅的流淌在你生命的脉动中,而且,听舒伯特的小夜曲,不论他的乐曲多么自然清新。
最后都会由心底淡淡地散出一种美丽的悲哀。无论在何种心情之下,这具有魔力的魅音都会渐渐将你拉入忘却世间喧嚣的缥缈之境。
犹如这手中茶杯上袅袅升起的清烟。视线和身体的重量都会逐渐变得迷离,却只有思想,仿佛卸下了包负。
可以恣意翱翔。万物合一独我,亦是我为万物的轻盈。
在这醒醒醉醉下,美丽的哀伤在心底沉淀、酝酿。好像是游走在梦幻与真实间的彷徨。
渴求的是,能够永远停留在这音符止歇之前的缥缈中。哀伤的是,摘下耳机后,我还是要回去到,回去到那个喧嚣的真实的世界中去。
做一个被世事所累最终湮灭于世事的红尘过客。如果平淡如风,倒宁愿平淡地吹拂在舒伯特恬静的音乐中,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地不断奏鸣于人们的心中。
即使历史风化在了虚空中,虚空上空却还可以飘荡着这跨越时空的永恒天籁。你会在这朴质的音乐中,想起在这世间所经历的,最美好的过往。
譬如那个最爱的人。譬如那些最真挚的感情。
是否因为,小夜曲都是为了在月下向所爱的人表白而作?那温存的爱恋的心,用挚热的灵魂编织起来的乐章。将爱的温度在乐符的流淌,传播到听者的心灵?唤醒每个人深藏在记忆最底层,收藏得最好的影像。
转头望,窗外苍穹下的星,仿佛也在游动,有形地闪烁起某年某月下的光芒,拼揍出某年某月下的景象。曾经走过的路,又在脚下再次向远方延展。
如果回到从前,我们是否还会选择同样的路?迈同样的步伐?尽管今天的一切无法再回头。但能找到一个瞬间,重拾昔日的美好,亦可以在一个那个须臾再次幸福。
正如这个世界上,最有趣的游戏是围棋,是因为它最简单,所以变数最多,最耐人寻味。舒伯特的小夜曲也给人以至纯的美,没有众多乐器叠加的纷繁。
也不需要厚重的音符来搏取听者一时的侧耳。恬静淡然,温和地浸入人心。
也许这种特色正是使舒伯特能永驻人心的魔力之一。所以只有以清茶来衬托这种音乐的柔美。
淡然之味,无味之味至味也。这也是古人最推崇的人间极至的美好。
你可以在那音乐间,找到自己灵魂的宁静归宿。忘却胸中尘杂。
洗尽铅华,剥去伪装。还自己一个真实的天堂。
茶也将尽,摇转杯底茶叶,放在桌上,依然闻得到淡淡茶香。放下耳机,关上音乐。
心底却仍留有音符流淌的声音。也许我们心中,都需要一这样一段声音。
带着我们,走向迷雾的远方。
7.急求舒伯特即兴曲Op90 No.2的曲式分析和作品背景
8首即兴曲 op.90,op.142是舒伯特钢琴创作中较为重要的作品,这两组作品既可以被看作是各自独立的八首钢琴小品,也可以被看作是两首大型的钢琴曲,因为从结构和形式上来看,每一组作品都与一首奏鸣曲很相似。
但是它们又没有舒伯特晚期三首钢琴奏鸣曲的那种强大的内在凝聚力,所以这两组作品在作者数量庞大的钢琴作品中显得颇为独特。随着舒伯特的日渐成熟,他愈发的把名利和掌声都弃置一边,他的音乐风格也走在了时代的前面,这一点在两首《即兴曲》里面表现的最为明显 —— 一个简单的即兴灵感衍生出一首大型的作品,他是浪漫派钢琴音乐的使者,比肖邦还要早十几年。
舒伯特的《即兴曲》有两组,每组四首,共八首。第一组作品90(D899),第二组作品142(D935),均作于1827年,即作曲家逝世的前一年。
富有悲剧意味的是,写于舒伯特30岁的这些东西已经是他的晚期作品了!和舒伯特同期创作的"音乐瞬间”(作品94)一样,它们都是为钢琴写的抒情性短曲,5~10分钟,即兴成分很强,而曲式简单,大都是三段体或变奏曲,不采用较为复杂的奏鸣曲式。正因其旋律抒情、结构简单,也不企图表达什么复杂的内容,把它们当作浪漫小品就行了,不费心思,人人都能接受。
《即兴曲》作品90的第一首是十分自由的变奏曲,C小调,4/4拍,曲调忧伤,如含泪的歌唱,且有脉脉柔情包裹着骨子里的一点自尊。乐曲的开头效果别致, 八度强奏的轰鸣过后,全曲的主题却以清淡安详的弱奏陈述,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十分动听的主题简单易记,既朴素又纯美,然而长达十来分钟的整首作品却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构架起来的。仔细听主题的初次陈述。
第一句有意用单音弹奏,不加任何和声,如果钢琴家的音色足够柔美,那可真有点如梦似幻的意境了。第二句才加上淡淡的和声伴奏,且用断奏手法以求变化。
有人把这第一句形容为河流的源头那一滴滴泉水清冷地涌出,传神之至。在主题一次次地复述变化中,和声逐渐丰富起来,回音、装饰音使旋律发生了细微的色彩变化,力度的强弱交替蕴含着深邃的诗意。
这时候,滴滴泉水已汇聚成了小河,在微风吹送下奔涌向前。和一般变奏曲不同的是,这个主题的形貌始终没有很大的变化,除了个别乐句外,情绪几乎总是那么平和安详,超脱凡尘。
主题的速度、节奏也没有多大变化,而每一次的和声、调性均有细致的改变。其中,左手三连音伴奏下的那次变奏最为迷人,洋溢着浪漫情调。
乐曲悠缓的流淌中,主旋律忽然移到左手低音域,三连音换到右手高音区,给主题带来丰富的音色变化。乐曲末尾,主题回归原貌,以柔弱的音色向听众依依惜别,余味无穷。
第二首降E大调,3/4拍,三段体,是8首里最短的,快速的华丽句子带出一支如歌的舞曲。一开头,一连串的三连音(连奏)便如一股溪流不停地奔泻而出,沁人心脾。
想象一下,这段音乐用来配什么画面最合适? 当然是林中小溪欢快地奔腾,蝴蝶漫舞,草长莺飞。中段陡然一变,钢琴奏响了一支乡村舞曲,风格优雅欢快,恰如溪边的野花在微风吹拂下翩翩起舞,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味。
这支即兴曲最富画意,拍成MTV再合适不过,能活生生地把听众带到田野小溪边去。无形的声音几乎要化为有形有色的画,扑面而来! 第三首即兴曲被公认为8首即兴曲中最美的一曲,用少见的降G大调写成,是一段孤独、沉静的吟唱,虽然其间也有阵阵激动的波澜涌起。
由于带有6个降记号的降G大调太麻烦,许多钢琴家干脆把它移调,用常见的G大调演奏。霍罗维兹1953年的录音就是弹G大调,后来他意识到了G大调并非舒伯特的原意,而是后人的篡改,又按照舒伯特的原谱降G大调再录一遍。
听着如此意境高绝的音乐,我们只能叹一声"此曲只应天上有”!在如小溪潺潺流水声般的左手连奏琶音伴奏下,一支悠然自得的女高音歌曲缓缓飘来,仿佛一位仙女凌波微步,乘风而来,吟唱着天上美妙的生活。很奇怪,歌曲大师舒伯特却没有把如此适合歌唱的旋律谱成一支艺术歌曲,而是用在了钢琴上,可见他对钢琴是多么情有独钟了。
由于此曲的情调太美、太虚幻,每每令听者有懒洋洋的梦幻般感觉,以过去的眼光看,它多半要算靡靡之音了。此曲的抒情意境广袤而深远,即兴流动的乐句带出我们无边无际的遐想。
第四首即兴曲降A大调的主题出自那一串水珠滚动般的华彩式短句,欢快而优美。舒伯特在钢琴上的快速华丽乐句,都有流畅、动听的曲调,这又是一例。
《即兴曲》作品142的第一曲可分成两大部份,一开始出现的美妙旋律带出第一部份,这里有可以和贝多芬、巴哈互见高下的内声部风格和最动人的节奏感,被人戏称为「不断地打铁」的持续同音反覆的风格在此己经有高明的表现。然而一转成第二部份,在复杂的左手琶音单纯伴奏下,右手在高音部和低音部跳跃奏出旋律线的对话;淡淡的诗意是这乐段的主要风格,和前一乐段的热情奔旋形成充满张力的感人乐念。
第二曲中,舒伯特一开始先使用接近小步舞曲的速度和气质来表现,中段一转而成为诙谐式的快板,从左手传来的节奏感(在三拍子中只点出两拍的音符)和 作品90的第二曲非常类似,但大家可以听。
8.舒伯特 奏鸣曲Op42资料
op42,即舒伯特(Schubert)的《第16号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16 in A minor, D845),A小调,D845,作于1825年,呈献给鲁道夫大公(贝多芬的《大公三重奏》也是献给他)。
乐曲共4个乐章:
1.中板,A小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以8度音程轻巧演奏的动机、和弦厚重的音响及渐慢速度行进的动机组成,第二主题体现强弱对比。发展部2个主题经变形,产生色调变化,再现部2个主题按原型,以主调收尾。
2.稍快的行板,C大调,变奏曲式。主题分为前后两半部分,共5段变奏:第一变奏以16分音符对主题修饰,第二变奏将韵律细分,第三变奏C小调强调强拍,第四变奏以降A大调32分音符三连音,第五变奏为C大调和弦的充实,然后以尾奏结束。
3.谐谑曲,活泼的快板,A小调,谐谑主部采用三段体,第一段A小调,以活泼跃动的主题始,第二段表现顿音与节奏的谐谑,F小调始,经降A大调,入A小调,以A大调结尾。中段为更慢一些,F大调,以饱满的和声音符化,第三段重复谐谑主部。
4.回旋曲,活泼的快板,A小调,回旋主题为A小调,第一副主题以E小调转升C小调,第二副主题为A大调。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舒伯特谐谑曲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