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肿瘤本科毕业论文(急求有关癌症的论文一篇)
1.急求有关癌症的论文一篇
论文不会写,提供点资料吧1 癌症与饮食有关肝癌 在我国沿海地区尤其在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发病率最高。
肝癌的发生与饮食的关系如下: ①食物的黄曲霉菌污染:我国肝癌的地域分布与黄曲霉菌污染分布基本相一致,粮、油、食品受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的发病与死亡率也高。 ②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我国人群中,约有10%的人曾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由于饮食习惯和饮食卫生不好,肝炎病毒主要是通过饮食和未消毒的餐具传染给健康人的。
-部分慢性肝炎病人会发生肝癌。 ③水源的污染:饮水污染的程度与肝癌发病呈正相关,提示污染的水中含有致癌促癌物质,例如蓝绿藻毒素、腐植酸等。
④酗酒:酗酒明显损伤肝脏,可导致营养不良、肝硬变,在这基础上可发展成肝癌。食管癌 经调查研究,已发现以下几个要点: ①缺少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
②缺少某些微量元素,如钼、锌、镁、硒等。 ③进食腌制和霉变食物。
致癌物质亚硝胺可引发多种癌症,其中,二甲基亚硝胺、二乙基亚硝胺以及甲基苄基亚硝胺都能在腌制的肉类与鱼类、粗制的鱼露中发现。此外,在陈萝卜干、陈玉米面、酸菜及某些霉变食品中,甚至香肠、啤酒中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
发霉食品中除亚硝胺外还有霉菌毒素,这些毒素本身可以引起癌症,还与亚硝胺有协同致癌作用。 ④喝酒加吸烟则食管癌的发生率会显著上升。
胃癌 据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胃癌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美食中国] ①好吃熏烤食品:食品在熏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其中含有苯并芘等强致癌物质,它可渗透至整个食品。熏烤过程中,蛋白质在高温下,尤其在烤焦时会分解产生致癌的成分。
②饮水及粮食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偏高。而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人体胃中可能与胺类结合,形成亚硝胺,这是很强的致癌物质。
③喜吃腌制食品。 ④吃霉变食物,发现胃癌高发区的粮食与食品受霉菌污染严重,甚至在胃癌患者的胃液中,也检出霉菌及其毒素。
⑤饮酒:酗酒可损伤胃粘膜,引起慢性胃炎。酒精可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损害和减弱肝的解毒功能。
结肠、直肠癌 ①高脂肪膳食:吃高脂肪膳食的人群,其结肠、直肠癌的发生率比吃低脂肪膳食的人群高,这在动物实验中已得到证实。 ②膳食纤维不足:饮食中植物纤维素多的国家如非洲、芬兰、日本、我国,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国家。
③其他因素:多吃含丰富维生素A的食物,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生,多喝啤酒或既喝啤酒又喝其他酒的人群,其大肠癌发病率较高。其他癌 很多资料证明,高脂肪与高热最的饮食与乳腺癌发生呈正相关,肺癌病人常缺维生素A和硒。
有报告认为高脂肪饮食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胆囊癌的发生有关。喉癌、口腔癌与吸烟、酗酒有关,甲状腺癌与饮食中缺碘有关,鼻咽癌与饮食中亚硝基化含物(如亚硝胺)污染有关。
2 九类食品对抗癌症这九大类食物是由国防医学院生理学科副教授金忠孝所提供,分别是:一、鱼:因鱼类含有ω3脂肪酸,可降低胆固醇,降低血管内的血小板凝集,减少冠状动脉阻塞及心肌梗塞机率,动物实验发现可抑大肠癌。二、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芥菜、高丽菜、白菜、绿花椰菜等,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能对抗自由基对细胞的伤害。
此外,这些蔬菜还含有「引朵类」及「含硫有机化合物」,前者有预防乳癌的功能,后者能在体内产生许多酵素,解除致癌毒素危害。三、黄豆:黄豆中含「异黄酮类物质」,对预防部份癌症的发生有帮助。
而医学研究证实,每天吃进60公克的黄豆,血中抗癌有效浓度足以抑制一半的乳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及前列腺癌的生长。四、五谷杂粮:五谷杂粮含丰富「皂角」,能解除肠道中致癌物质的活性,丰富的纤维质已确定有防止肠癌发生的功效。
五、含硒、硫等有机化合物的蔬菜:葱、蒜含丰富的硫、硒及「磺烯丙基半胱氨酸」,能帮助肝脏解毒及防止肝癌发生。根据美国大规模研究显示,大蒜除能预防心脏病外,也能降低大肠癌的发生;每周吃3瓣蒜头的人,罹患大肠癌的机率比不吃的人少三分之一。
六、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可减少体内自由基对细胞基因的伤害,避免细胞癌化,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包括葡萄柚、柑橘、柠檬、文旦等。七、红色蔬果:西红柿、木瓜、洋香瓜、番薯等都富含胡萝卜素,摄食后能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达到保护眼睛及抗细胞氧化压力的目的。
研究还发现,多摄取胡萝卜素能抑制摄护腺癌发生。八、茶和红酒:红酒是连葡萄皮一起发酵,可保存葡萄皮中珍贵的抗氧化剂,防止自由基对人体的侵害。
目前已知人体细胞氧化产生的自由基会引起高血压、糖尿 病、心肌梗塞、脑中风及癌症。研究显示,每日喝一小杯红酒可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率,但过量反会增加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死亡率。
此外,茶和红酒都含有黄酮类 物质,对部份癌症具有预防效果。九、菜叶:绿花菜、花椰菜、甘蓝菜和菠菜含丰富叶酸,能提高血中甲硫胺酸的量,具有防癌作用。
2.重庆新桥医院陈正堂医生评价怎么样
陈正堂,男,主任医师,教授、全军肿瘤研究所(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56年12月出生,1982年医学本科毕业,1987和1991年先后获医学硕、博士学位;2002-2003年作为教育部选拔的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进行为期一年的肿瘤转移研究。 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5年,主攻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尤其是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
199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员2次,校优秀研究生导师1次。
是重庆市首批学科技术带头人,2004年和2006年先后荣获全军军队院校育才银奖、金奖。 学术任职:现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委、全军及重庆医学会肿瘤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抗癌协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疗卫生技术应用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三军医大学学报》、《重庆医学》常务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多学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军队及重庆市科委卫生课题及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国家及重庆市药品及医疗器械审评专家、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和重庆市司法医疗鉴定专家;以及第三军医大学科委会常委、学位会临床分委会委员、高级职称评委等学术职务。
专业特长:肿瘤内科学,包括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化疗、放疗、手术及生物治疗等的综合应用;疑难病例诊治;重危病员抢救和肿瘤急症处理等。主攻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
学术成就:已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40余名,其中17人已毕(结)业,8人已晋升高级技术职务,担任学科带头人;1名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获05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主持国家863课题1项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军队“九五”及“十一五”重点(攻关)科研项目、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卫生部科研基金和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的资助。
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在《Lung Cancer》、《Clin Cancer Res》、《Cancer Res》和《J Cell Biochem》等SCI 收录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单篇影响因子超过7。 69,国内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主编、出版专著3部,其中《临床肿瘤学概论》一书为教育部推荐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医疗成果)二等奖4项。
3.关于肿瘤的论文应该怎么下手写
医学论文是科研探索和医疗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
肿瘤学论文的撰写是对肿瘤领域预防、基础、临床等方面研究结果与实践经验的整理归纳,形成系统认识,是科学成就的理性表现形式。因此,必须十分重视论文的写作。
医学论文写作分为:文题、署名、摘要、主题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几部分,兹分述于后。 1 题目 文章品位的高低在于它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在于它对医学科学和疾病诊治的贡献和价值。
写好一篇论文,命题颇为关键。首先,题目要准确反映研究的内容、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文章的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以及诊治经验等,使之起到广泛交流的作用。
论文题目是研究课题的中心内容,必须表达准确,切合正文。一定要从整个的研究课题,从如何反映研究过程及结果这一角度考虑设定题目。
题目有三个功能:是文献主题词标引的第一依据;涵盖了论文最精要的内容;集中表达了研究的目的。 题目的写作要求:①文题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
一般使用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不使用标点。②文题要尽量使用专指性强的词汇。
药品不能写商品名,而应写出化学名全称。③中文文题尽可能不设副标题。
④文题用词应有助于选定主题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
4.无锡中医院尤建良医生评价怎么样
尤建良,男,肿瘤科主任医师,1985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本科,学士,后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班,师承著名肿瘤专家赵景芳主任医师。
之后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上海中山医院进修各一年。长期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任无锡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
无锡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委,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运用中医理论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控制癌症,内服外敷直消肿瘤,抗转移、抗复发。
胃肠消化道肿瘤、肺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方面有独到疗效。学术成就省“333工程”培养对象,三次荣获“无锡市十佳医生”,获无锡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市新长征突击手、市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师承肿瘤专家赵景芳,熟练掌握“微调平衡理论”,独创“隧道抑癌疗法”克癌,精于医术、学验丰富。出版学术专著《中医微调治癌法》、《精神因素与癌》《中医克癌新招》等40余万字,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擅长运用中医理论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控制癌症,内服外敷直消肿瘤,抗转移、抗复发。 尤精于超声引导下中药介入及血管内介入治疗肝癌,在中医治疗胃肠消化道肿瘤、肺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方面有独到疗效。
主持的省级课题“微调平衡法治疗晚期癌症”获江苏省中医科技成果二等奖,无锡市科技成果三等奖,该项目经省级鉴定证明:能稳定肿瘤,控制进展,明显延长晚期癌患生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所主持的,江苏省科委2000年批准立题的“中药赵氏微调三号合剂抗癌转移临床与实验研究”已于2003年11月22日通过省级课题专家鉴定,经国内外科技文献检索,国内著名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抗癌转移居国内领先地位。
5.广州中山一院夏之柏医生评价怎么样
夏之柏,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学历,博士后,1985年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2、2001年分别于东南大学、天津医科大学获神经外科硕士、博士学位,2001-200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临床博士后。
医疗专长一直从事神经外科医教研工作,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处理各类神经外科疑难疾病的能力强,以各类脑肿瘤、颅脑损伤和先天性颅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主攻方向,尤其擅长脑胶质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支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髓母细胞瘤)、脑膜瘤、(听)神经鞘瘤、胆脂瘤、中枢神经细胞瘤、脊索瘤及生殖细胞瘤等的诊断和显微(微创)外科手术等现代治疗。 主要研究方向脑肿瘤,尤以脑胶质瘤、脑膜瘤和(听)神经鞘瘤等的显微(微创)手术及现代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社会兼职 卫生部医学人才评价专家,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委员兼秘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技评议专家,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广东省和广州市伤残鉴定专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约编委。 获奖情况 1、人脑胶质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006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完成者之一2、复杂性连头婴分离术:2003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完成者之一3、博士毕业论文人脑胶质瘤连接蛋白基因表达及Cx43cDNA体内外抑瘤作用的研究:2002年度天津医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承担课题(仅列出主持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脑胶质瘤Aurora A基因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编号81072082 第一承担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癌基因沉默联合连接蛋白基因抗胶质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编号30770763第一承担人 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Aurora A基因作为人脑胶质瘤新的分子诊断和预后指标的研究”编号2010B031600072 第一承担人 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不同siRNA联合连接蛋白基因抗胶质瘤作用的研究” 编号06021228 第一承担人 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不同siRNA抗胶质瘤的研究” 编号04300339 第一承担人 6.中国博士后基金“白介素13受体α基因与脑胶质瘤” 第一承担人 论文: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著30余篇,SCI、PubMed等收录论文12篇,近年来发表论著:(仅列出近5年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
AURKA maintains self-renewal in glioma-initiating cells through the stabilization of β-catenin and activation of Wnt signaling。 Mol Cancer Res。
2013 Jun 12。 [Epub ahead of print]2。
Constitutive NF-kappaB activity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IL-8 and tumor angiogenesis of human glioblastoma。 Oncol Rep。
2010 23(3):725-32。 (SCI收录 )3。
Clinical signi?cance of astrocyte elevated gene-1 expression in human oligodendrogliomas。 Clin Neurol Neurosurg。
2010 112(5):413-9。 (SCI 收录)4。
Wild Type p53 Gene Sensitizes Rat C6 Glioma Cells to HSV-TK/ACV Treatment In Vitro and In Vivo。 Pathol Oncol Res。
2010 16(4):509-14 (SCI 收录 )5。 敲低Aurora A基因增强替莫唑胺抗人脑胶质瘤U87细胞的作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05:284-2886。 脑室引流术后化脓性脑室炎继发脑性耗盐综合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06:374-2767。 泡膜蛋白-1在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以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9,32(6):59-618。 少支胶质细胞肿瘤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01:25-289。 不同级别少突胶质细胞肿瘤p16~(INK4a)表达及预后关系。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8,08:475-47810。 57 例髓母细胞瘤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8,7(11):1163-1165。11。
少突胶质细胞瘤星形上调基因-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8 25(12):1633-1634。
12。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8 31:458-460。13。
三氧化二砷治疗大鼠C6脑胶质瘤的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2150-215314。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新医学, 2008, 10: 637-638+694。
15。 人脑胶质瘤白介素13受体基因表达与肿瘤增殖活性的关系研究。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 29(6):438-441。16。
黏液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33(5):435-438。
17。 三氧化二砷对人脑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 22(10):1252-1253。18。
人脑胶质瘤中连接蛋白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 21(10):1246-1248。
19。 In Vivo Growth of Cerebral C6 Glioma Cells Transfacted and treated with Cx43 Gene。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2003 15(2):116-120。 (SCI 收录 )20。
连接蛋白基因Cx43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及其机理的初步探讨。中华肿瘤杂志,2003;25(1):4-8。
(PubMed收录) 21。 转染连接蛋白基因对脑胶质瘤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及其生长变化的研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3;20(7):644-646。 22。
连接蛋白43基因治疗。
中医本科毕业论文该怎样写(中医毕业论文怎么写)
1.中医毕业论文怎么写
中医毕业论文是由高等院校中医专业毕业生(本科、研究生)撰写,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方面。
写毕业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各种知识,通过论文写作得以加工融合,而转化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独立,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学习环节。 毕业论文要表明作者己经掌握了中医药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具有从事中医药技术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这种论文涉及的课题难度并不太大,毕业论文与学位(士)论文不完全等同。学位论文(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
是学位申请者为了获得学位而撰写,用于答辩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是考核学位申请者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 我国1980年颁布的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课程成绩优良,学士学位论文成绩优良,达到一定学术水平即可授予学士学位,目前国内医学教育界尚未设立独立的学士学位论文,一般认为,撰写学士学位论文应具备以下要求: 1)掌握了中医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2)具有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对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体会)。
一、中医论文的基本格式 论文格式是由论文内容决定的,中医论文总体上属于自然科学论文的范畴。撰写格式要遵循国家和国际标准和规定,国家标准是《GB7713—86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际标准是《ISO8—1977文献工作—期刊的编排格式》。
作者要随时关注有关期刊对中医论文写作格式的最新要求。根据现行的有关标准,中医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应包括以下部分:题目、摘要、导言、正文(临床资料、材料方法)讨论、小结、致谢、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因学位级别、专业类型的不同,其结构略有差异。但基本结构是由标题、署名、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引言、资料、结论)讨论、致谢、参考文献组成。
学位论文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具备学术论文的一般特征,是一种重要的中医药论文文体,但它又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学术论文,其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在: 1、作者单一:学士学位论文是由大学本科毕业生独立完成,并以此考察申请人的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硕士、博士学位的论文是研究生,或未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中医药研究上做出优异成绩的同等学历者)。 2、篇幅不限:由于学位论文要显示作者已经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相应的工作能力。
论文要体现一定的工作量,故论文篇幅不受限制,但不宜太短(5000——10000字)。 3、用于申请学位:学术论文是用于传递学术信息、进行学术交流,多为公开发表、或会议宣读交流的形式。
但学位论文的撰写目的是用于答辩,申请学位,或向学位授予部门递交的论文。 4、学位的考核依据: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学业,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学习情况和论文的写作水平。
全面考核申请学位人员的学术水平,论文是反映知识和能力的重要依据。通过考察论文的质量及答辩成绩,决定是否授予学位。
2.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可以写综述类或者医学实验类的文章。开始也不会弄,还好关键时刻寝室同学给的雅文网,有专业的帮忙轻松多了
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中医饮食调护对压疮疗效的影响
浅谈中医特色整体护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图式论框架下的中医英语教学管理模式
中医术语英译研究再论
浅谈案例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与时俱进 春华秋实 “十五”期间河南省中医事业成就显著
借鉴循证护理理论发展循证中医护理
sars辨证论治及其中医现代化琐议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与中医证型的研究
我国中医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条件调查分析
将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教学的尝试
中医针灸治疗手术后并发症验案4则
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进展
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模糊学理论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
钼靶x线征象在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方面的分析研究
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培训难点及其对策——“十一五”农村卫生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述评
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开设中医特色课程的调查研究
城市社区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和中医防治知识需求情况分析
高血压患者中医分型治疗观察
对中医活档案的认识与探索
住院病人对中医护理认知及需求调查
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
嗜睡中医临床评价初步研究
中医古籍文献在中医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探讨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特征聚类研究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对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分析
北京民众对中医看法的简易调查分析
社会需要铁杆中医
制约中医内涵与外延式发展的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黑龙江省的调查研究
“李约瑟难题”与中医发展之难
中医的科学性
全面理解中医的哲学思想体系是中医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中医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及评价
中医发展路径思考
汉中市乡镇卫生院中医服务质量现状调查
成立中医护理专项小组推动中医特色护理的方法与效果
以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
中医英语语料库建设可行性探讨
中医肾主耳理论的现代生物学研究进展与思路
pbl教学法及其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3.中医毕业论文怎么写,最好有一写好了的,给我看一下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毕业论文网 本文摘自: 摘 要 综述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有效化学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全方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的药理追踪等。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在阐明中医的方药理论,揭示中药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优化制剂工艺,制定质控标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
笔者就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供参考。1 研究方法与途径迄今,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无论在思路还是在技术与方法等诸方面仍处探索阶段,不少作者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和构思,如余亚纲的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系统分离与鉴定的三元设计方案〔1〕,薛燕等提出的中药复方多成分经多途径协同作用的霰弹理论〔2〕以及周俊的中药复方天然组合化学库与多靶作用机制〔3〕等,这些对于如何开展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关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与途径,目前可归纳成如下3个方面:1)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对全方制剂进行定性与定量。2)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和鉴定。
3)以药效为标准追踪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2 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定性与定量确定单味药主要有效化学成分作为指标性物质(marker substances),采用各种分离与分析技术,对复方全方、各药配伍及各单味药制剂中指标性物质(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并探讨制备条件(药材粒度、煎煮器具、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热温度、包煎与另煎以及先煎与后下等)、制备方式(单煎、分煎和合煎)、配伍和剂型等对指标性物质(成分)质和量的影响。
此类研究工作开展较多,也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四物汤由当归、地黄、芍药和川芎组成,袁久荣等〔4〕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测定了四物汤各药单煎、分煎和合煎液中的阿魏酸、8种微量元素、17种氨基酸及水溶性煎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加热条件下合煎时,各成分间具有增溶效应。
钟立贤等〔5〕测定并比较了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芍药和甘草等组成)各药单煎、分煎及合煎液中麻黄碱的含量,结果显示合煎液中麻黄碱含量最低,此系甘草酸与麻黄碱作用产生沉淀所致,但合煎液与分煎液的药效并无显著差异,说明虽然甘草酸与麻黄碱形成沉淀,但口服后在体内仍具药效,因此对中药复方煎煮过程中产生的沉淀应慎重考虑其取舍。四逆汤由附子、甘草和干姜组成,张宇等〔6〕对附子与甘草、附子与干姜及三味药配伍前后主要有效成分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结果表明附子与干姜配伍时,具毒性的乌头碱类含量升高;而附子与甘草配伍时,乌头碱类含量降低,说明中医“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缓”理论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六味地黄汤为补阴名方,严永清等〔7~9〕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方剂因制备工艺不同,其化学成分的质与量也不尽一致;复方化学成分不等于各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加和;合煎液中化学成分种类多于分煎液。朱永新等〔10〕发现生脉散水煎剂中人参皂苷Rg3和Rh1等含量明显高于单味人参水煎 剂,由此推测在加热煎煮过程中发生了人参皂苷的水解转化,结果使原来在单味药中属微量成分的Rg3和Rh1在复方中成为主要成分。
严永清等〔7〕则在比较生脉散中人参、麦冬和五味子合煎与分煎液化学成分差异时发现,合煎液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低于分煎液,而在血流动力学以及对心肌作用和临床疗效观察上,合煎液效果优于分煎液,据此推测 人参皂苷Rg3和Rh1等可能是该方某些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的活性成分。魏慧芬等〔11〕对小半夏加茯苓汤及方中各单味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复方中生物碱含量低于半夏单味药,而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各单味药,认为高含量的氨基酸对发挥该方的和胃止呕作用有益。
五仁液系山楂核等多种中药提取制成的一种杀菌剂,涂家生等〔12〕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富含酚类、苯甲酸类和脂肪酸等具抗微生物作用的有效成分,并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类有效成分的相对含量。枳术丸由枳实和白术组成,罗尚凤等〔13〕采用GC/MS法测定了其制备过程中苍术酮、苍术内酯、羟基苍术内酯和脱水羟基苍术内酯等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炮制时白术中的苍术酮可氧化生成苍术内酯和羟基苍术内酯,而在与枳实组方时苍术内酯和羟基苍术内酯又可还原成苍术酮,并讨论了这一化学变化的原因。
3 用植化法对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将中药复方视为一个整体,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可全面分析复方化学成分是什么,与单味药成分比较有何区别以及有无新化合物生成等。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报道不多。
: [1] [2] [3]。
4.怎样写好中医药论文
一、题目 论文首先要有简明而涵意丰富的题目。
即题目应概括全文,简短明了,引人注目。 (一)内容 1、能概括全篇论文主要内容枣全文缩影。
2、包含有关键词(实词)。 3、应能反映文章的科学假说。
4、准确、易懂的学术语言枣避免文艺性、夸张性、广告性语言。 (二)要求 1、简短:一般不超过25个字,简洁明了,实事求是。
例如:益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2、具体:包括具体研究内容,不能抽象、笼统、含蓄和过大。
例如:高血压病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 3、引人注目,富有创意,使人看到题目,愿意读下去,了解具体内容。
例如:温运阳气药在急性黄疸肝炎治疗中的作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不稳定、变异、心梗后)。 (三)注意事项 1、动笔前想标题,写完后定标题。
2、反复推敲,删除无用虚词如,“关于”、“研究”、“观察”、“系统”等。 3、题目中不使用缩写词、专用词、化学分子式等不易看懂的词。
4、题目中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二、作者和单位 (一)作者资格 1、对课题设想、设计、实施、数据处理及论文学术性解释有贡献者; 2、起草论文或作重要、严格修改者; 3、对论文内容负责,拍板定稿,可以解释问题者。
(二)要求 1、真名、全名。 2、按贡献排序。
3、行政领导、科研管理、投资者、仅做一般辅助工作者不应署名。 4、单位署名在论文第一面下边,写明联系单位的具体名称和邮编。
三、摘要 (一)内容 1、背景、研究目的、重要性。 2、完成了哪些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研究途径、方法步骤、数据处理方法。
3、主要发现具体结果:主要数据、统计结果及结论性意见。 4、意义和价值:创新点、学术价值和贡献。
(二)要求 1、内容精湛为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核心、创造性内容。虽然字数少但内容完整、系统、准确、便于收录文摘及检索系统。
2、写作上要概括性强,文字精炼,字数150个字左右。 四、关键词和主题词 (一)定义 关键词:作者采作的能够表达文献内容的未规范化的自然语言。
主题词:将提出的关键词根据相应的主题词表进行规范化的自然语言。 (二)提取方法 1、主题分析:剖析、浓缩、提炼能够反映文章主题的关键性词和词组。
2、分解复合概念:将多个词组构成的复合概念分解成简单概念的词或词组。 3、提出关键词或词组 阿期匹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老年食管癌性狭窄 内镜下五种治疗效果评价 (三)注意事项 1、关键词应尽可能表达简单概念,词组应是习惯使用的复合概念。
对主题的表达应准确,防止过粗或过细。例如: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病 白细胞介素 1/白细胞介素 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病 白细胞介素1.6.13/白介素类 五、前言(引言、序言) (一)目的 论文正文前面一段短文,目的是向读者介绍本文的背景知识,主题、目的和总纲,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文章内容。
(二)内容 1、简述研究课题来源及理论依据,包括密切相关的少量文献资料。 2、该项研究重要价值。
3、研究目的、范围、方法及特点。 (三)写作 1、提纲挈领,开门见山,直接切题。
2、观点鲜明,问题突出,反应本文研究问题,需求迫切,意义重大以引起共鸣。 3、字数一般150-300字。
(四)注意事项 1、文章的帽子枣引出文章枣恰到好处。 2、回顾研究历史应避免繁琐,一言以敝之才好。
3、不要论文中的数据和结论。 4、评价水平的用词要科学有依据,慎用国内外未见报道,首次报道创造性等词语。
六、材料与方法 (一)受试对象 1、实验的受试对象如是病人,应说明来自住院或门诊,同时必须将疾病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病情判断依据、疗效判断标准、性别年龄以及有关情况加经简介,还应说明观察条件。正常对照应说明来源、健康含义、性别、年龄及有关情况。
2、受试对象若是动物,则应说明来源、种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情况、麻醉与手术方法等等。 3、中医临床研究还要注意病证结合,对动物要扼要描叙模型复制的方法。
4、应说明分组原则与样本分配方法(配对、配伍或完全随机)。 (二)被试因素 1、被试因素是药物时,应说明药物来源(包括批号)、剂量、施加途径与手段。
中草药还应注明学名,说明产地与制剂方法。 2、倘若以疗法作为被试因素,那么该疗法的出处、施加等级与方法、疗程等等都应加扼要介绍。
3、被试因素与受试对象如何组合安排,均可以设计方案形式明确地予以表达。 (三)反应指标 至于反应指标的测定方法,如系通用的常规方法,仅提名称即可;如系较新方法,则应注明出处;如果为了适应本实验的需要,对某方法作了一些小的改良,则应说明修改的根据与内容;倘若本文所使用的方法是作者自己建立的新方法,那么新的方法事先应另行成文,不要将新方法介绍与运用该方法研究的新问题混在一篇文章中;若论文属于报道新的方法,则应详尽具体,特别是试剂配制与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应当清楚,便于读者学习与推广应用。
试剂如系常规试剂,说明名称、来源、规格、批号即可;若系新的试剂,还需写出分子式与(或)结。
5.您写过的中医毕业论文,可以给我看看吗
额,兄弟。
不是我不给你,我也不知道,求人写的。刚刚查了一下,好像少好多。
我已经毕业4年了,论文也交4年了。这些不知道够不够。
也没段落了,你自己分一下吧!名字好像叫什么中医的哲学什么什么的中医的哲学方法论我们用简单的话说就是中医用自己的哲学观念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方法,就是中医的哲学方法论。西医用它自己的哲学观念来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方法,是西医的哲学方法论。
中医的哲学方法论集中体现了中医的智慧;西医哲学方法论同样体现了西方人的智慧。今天我讲中医和西医两家的哲学方法论,目的是使大家明白这两个医的核心思想,它们各自有各自认识疾病的方法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你学医时可以相互借鉴,可以有选择地融合,提高自己的学业。不是学医的朋友,你对两个医有相当深度的了解,对你选择健康也是很有意义的。
西方医学的世界观是什么?医学的世界是生命世界。西医是怎样认识生命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这就是西医的世界观。
认识生命的方法和改造生命的方法就是哲学方法论。西医怎样认识生命?西医从微观世界中去认识生命。
这可能要上溯到两千年以前,西方人的祖先在牧畜生活中,从解剖畜牲开始,在人体的解剖中认识生命,改造生命。西医在数百年以前就从解剖人体认识人的生命改造人的生命。
这就是西医的解剖学与外科技术的渊源。西方进入工业社会,显微技术出现,西医借助显微镜进入了人体的微观世界,从器官组织的分割到细胞与组成细胞的更细的物质。
为了进入人体生命的微观世界,必然用分割的方法。在人体生命微观世界中的物质量变,直接表现看生命的常态与变态。
也就是有没有疾病,疾病的进退变化。西医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到人体生命微观世界,发现了物质的量变与人体生命疾病的有无进退,西医走向了成熟。
因为西医在认识生命、改造生命的世界里,形成了完整的哲学方法。 在微观世界中对生命的物质量变取得的认识,建立了一套认识疾病的物质量化标准。
同时为西医的对抗方法提供了疾病的“靶的”。如血糖、血脂、蛋白、抗原体等等,都是为对抗方法提供的根据,尤其对致病菌与病毒,区分的非常精细。
到今天我们可以说西医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哲学方法论:对抗哲学。用分割的方法认识生命中的量变、认识疾病,用对抗的方法改造生命。
这就是西医的哲学方法论。就是西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观念。
我们必须承认,这是西医对人类的贡献。如果没有西医开拓生命微观世界这条路,到现在人类还处于生命微观世界中的盲者。
西医有没有不足之处呢?西医和中医一样都有不足之处,而且西医的不足之处是不可避免的,或者说是必然的。西医的不足之处是什么呢?药源性疾病、医源性疾病与功能性疾病治疗无力。
这为什么说是必然的呢?因为哲学方法论是在微观世界中去认识生命,所以必然要用分割的方法;看到的是物质的量变,物质量的变化只能为对抗方法提供靶的。至于生命过程,如人体的功能运动,人体的生存本能系统的活动,并不在微观世界,而在生命的宏观世界中。
在微观世界中认识生命、改造生命的西医看不到生命的功能性运动与生存本能系统的活动。西医改造生命的对抗方法是以物质的量变为靶的,无法了解到物质的量变是人体功能改变的结果。
这是对人体功能性在认识上的不足,当然在治疗上只能是局限在与物质量变的对抗中。 药源性疾病的不可避免,与医源性疾病的不可避免都源出于对抗疾病的微观认识与对抗治疗理念。
比如;高血压降压,高血脂降脂、高血糖降糖。
这种对抗治疗,即使把物质量变降低到正常值,然而病仍不会痊愈。
这是为什么呢?血中葡萄糖浓度增高,血中脂肪浓度增高。
等等物质的量变增高并不是疾病本身,导致这些变化的功能性活动的改变才是疾病的本质。
但微观世界中只能看到物质的量变,看不到功能活动疾病本质。而且,西医的分割方法,不是简单地用刀来解剖,而且用生物化学的分解方法来打开生命微观世界的。
要改造这个有病的生命世界,也只能用化学的方法合成对抗的物质,改变物质量度。结果是病不能治愈,年复一年吃化学药。
越吃药病越多,吃药也越多,药害日深,肝肾损害不可避免。诸如此类的化学药,能不吃吗?除非有病不治,只要治,化学药不能拒绝。
这是药源性疾病不可避免的原因。仍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例,心脑血管“搭桥”、“支架”这类手术,在有些人心中,认为是高科技的救命手术。
其实并非如此,心脑血管病不是卒然而来的,是从高血脂、高血压、血管脂肪性硬化而来。这期间有很长一段吃化学药的过程。
心脑血管病完全可以用传统医学治愈的。“搭桥”术留下一个大创伤;“介入”法要长期吃化学药加抗排异的药。
病人体质要大折扣了。至于其他的器质性病变的切除治疗,特别是扁桃体炎用切除,胆囊炎、或结石用切除,脾用切除~~~~造成医源性伤害。
这一切都是西医的不足之处。 中医不可能进入生命的微观世界。
中医是怎样治病的呢?有人说:中医是经验医学。这话有人反对。
说两千年前中医开始从经验医学走进了生命科学,到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问世。
6.求中医学方面的论文一篇
1 诊疗模式和主体诊疗模式 所谓诊疗模式,是对一种医学在诊断和治疗中主导思想的高度概括,是用精炼的语言对该医学临床思路的扼要表述,并能反映出其学术特色。
自古以来,关于中医学的诊疗模式存在多种说法,如治病求本、辨病治疗、辨证论治、察质论治及对症治疗等。在诸诊疗模式中,最重要最常用,且在很大程度上能主导或涵括其它诊疗模式者,称为主体诊疗模式。
诊疗模式不同于医学模式,后者是指一种医学认识和处理疾病的基本观点或出发点,比较抽象和理性,如“生物 . 心理 . 社会”,被认为是现代医学模式,而前者则是对一种医学的诊疗规律和临床思路的集中表述,比较具体和实际,如前述的“辨病治疗”之类。1.2 审机定治是《内经》的主体诊疗模式 《内经》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诊疗模式当然也不例外。
在《内经》中论述过的众多诊疗原则中,最强调者莫过于“治病必求于本”(《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这里,“治”兼诊断和治疗二义,“本”指疾病的本质、根源,此处具体指阴阳失调的病机。
而《素问 . 至真要大论》在论及诊治有假象的病例时指出:“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告诫不要被疾病的假象所迷惑,应首先识别其真正的病因病机,然后针对病机而治。
该篇还以“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为例,说明若只看到疾病表面的热、寒现象,抓不住其阴虚、阳虚的内在本质,必然误治。正是基于审察病机便是 “求”病之“本”这一认识,该篇才反复强调“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对此,元代名医朱震亨曾断言:“考之《内经》曰‘治病必求其本’,《本草》曰‘欲疗病者,先察病机’,此审病机之意也。”“此求其病机之说,与夫求其本,其理一也。”
〔1〕对于中医学来说,病机就是对疾病本质的高度概括。而“审察病机”,则是透过疾病的现象——症状、体征等,去探求疾病的本质——病机。
可见,《内经》治病求本的诊疗思想可用“审机定治”一词简明地表述之。由《内经》奠基的中医临床工作可分为五个环节或步骤,即四诊、辨证、识机、立法和处方。
在中医的诊断过程中,四诊是为辨证收集必要的临床信息(即以症状、体征为主的证候),辨证则是运用中医理论对证候进行思维加工,最后识别病机及病名。而在中医的诊断结论中,病机为主体,病名是次要的。
因为确立治疗法则的主要依据是病机而不是病名,因而识机便成了辨证的目的和归宿。《内经》虽无“辨证”一词,但审察病机(审机)以辨析证候为基本手段, “审机”实已概括了辨证和识机的内涵。
中医临证时确定治疗法则的要素虽多,但首要的、根本的依据却是从诊断中获得的病机结论,而处方只不过是落实治则的具体方法和措施。由此观之,中医的诊断主要是对病机的求本诊断,中医的治疗首先是针对病机的求本治疗。
而“审机定治”一词则切中肯綮地勾画出了中医学基本诊疗规律和临床思路要领。为此,明代大医张介宾极力推崇《内经》所述的“病机十九条”:“此正先圣心传,精妙所在,最为吃紧纲领……夫病机为入门之道,为跬步之法。”
〔2〕《灵枢 . 本神》强调:“五脏不安,必审五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所谓审“病形”、知“虚实”,就是辨证识机,简称“审机”;“谨而调之”,是谓针对五脏的虚实病机,分别采取相应的补泻调治法则。
这是《内经》重视并阐述“审机定治”诊疗模式的一个例证。《内经》也论及其它诊疗模式。
例如,《灵枢 . 痈疽》用“菱翘饮”治疗“败疵”,属一病一方,乃“辨病治疗”之例;而《灵枢 . 根结》所谓“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气剽悍滑疾也,”则是“察质(体质类型)论治”之例。然而,这两种诊疗模式在《内经》中仅处于次要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从属于“审机定治”。
可以断言, 把 “审机定治” 看成是《内经》倡导的主体诊疗模式是毋庸置疑的。2 “审机定治”对中医学的深远影响2.1 建立了中医学诊治疾病的主导思想 由于《内经》提出并倡导的治病 求本——“审机定治”诊疗模式,概括了中医临床思路的要领,揭示了中医学的基本诊疗规律,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两千年来已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成为中医诊治疾病的指导思想和首要原则,即中医学的主体诊疗模式。试举数例为证。
东汉医圣张机在《伤寒杂病论 . 自序》中说:“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这里“见病知源”就是辨证识机之意。
《伤寒论》126 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前四句属辨证,“有血(瘀血)”为识机,“下之”谓立法,“抵当丸”是处方。全条证、机、法、方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审机定治的经旨。
唐代大医孙思邈指出:“夫欲理病,先察其病源,候其病机。”〔3〕 强调察候病机是医者临证治病的首务。
金代名医刘完素亦说:“故察病机之要理,施品味之性用,然后明病之本焉。故治病不求其本,无以去深藏之大患。”
〔4〕突出了审机和施治之间的因果联系。明代宿医周子干认为:“见病医病,医家大忌,……若见一证即。
中医学生有本科毕业论文吗(中医学毕业论文)
1.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可以写综述类或者医学实验类的文章。开始也不会弄,还好关键时刻寝室同学给的雅文网,有专业的帮忙轻松多了
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中医饮食调护对压疮疗效的影响
浅谈中医特色整体护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图式论框架下的中医英语教学管理模式
中医术语英译研究再论
浅谈案例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与时俱进 春华秋实 “十五”期间河南省中医事业成就显著
借鉴循证护理理论发展循证中医护理
sars辨证论治及其中医现代化琐议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与中医证型的研究
我国中医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条件调查分析
将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教学的尝试
中医针灸治疗手术后并发症验案4则
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进展
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模糊学理论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
钼靶x线征象在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方面的分析研究
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培训难点及其对策——“十一五”农村卫生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述评
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开设中医特色课程的调查研究
城市社区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和中医防治知识需求情况分析
高血压患者中医分型治疗观察
对中医活档案的认识与探索
住院病人对中医护理认知及需求调查
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
嗜睡中医临床评价初步研究
中医古籍文献在中医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探讨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特征聚类研究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对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分析
北京民众对中医看法的简易调查分析
社会需要铁杆中医
制约中医内涵与外延式发展的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黑龙江省的调查研究
“李约瑟难题”与中医发展之难
中医的科学性
全面理解中医的哲学思想体系是中医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中医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及评价
中医发展路径思考
汉中市乡镇卫生院中医服务质量现状调查
成立中医护理专项小组推动中医特色护理的方法与效果
以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
中医英语语料库建设可行性探讨
中医肾主耳理论的现代生物学研究进展与思路
pbl教学法及其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中医毕业论文怎么写
中医毕业论文是由高等院校中医专业毕业生(本科、研究生)撰写,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方面。
写毕业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各种知识,通过论文写作得以加工融合,而转化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独立,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学习环节。 毕业论文要表明作者己经掌握了中医药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具有从事中医药技术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这种论文涉及的课题难度并不太大,毕业论文与学位(士)论文不完全等同。学位论文(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
是学位申请者为了获得学位而撰写,用于答辩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是考核学位申请者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 我国1980年颁布的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课程成绩优良,学士学位论文成绩优良,达到一定学术水平即可授予学士学位,目前国内医学教育界尚未设立独立的学士学位论文,一般认为,撰写学士学位论文应具备以下要求: 1)掌握了中医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2)具有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对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体会)。
一、中医论文的基本格式 论文格式是由论文内容决定的,中医论文总体上属于自然科学论文的范畴。撰写格式要遵循国家和国际标准和规定,国家标准是《GB7713—86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际标准是《ISO8—1977文献工作—期刊的编排格式》。
作者要随时关注有关期刊对中医论文写作格式的最新要求。根据现行的有关标准,中医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应包括以下部分:题目、摘要、导言、正文(临床资料、材料方法)讨论、小结、致谢、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因学位级别、专业类型的不同,其结构略有差异。但基本结构是由标题、署名、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引言、资料、结论)讨论、致谢、参考文献组成。
学位论文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具备学术论文的一般特征,是一种重要的中医药论文文体,但它又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学术论文,其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在: 1、作者单一:学士学位论文是由大学本科毕业生独立完成,并以此考察申请人的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硕士、博士学位的论文是研究生,或未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中医药研究上做出优异成绩的同等学历者)。 2、篇幅不限:由于学位论文要显示作者已经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相应的工作能力。
论文要体现一定的工作量,故论文篇幅不受限制,但不宜太短(5000——10000字)。 3、用于申请学位:学术论文是用于传递学术信息、进行学术交流,多为公开发表、或会议宣读交流的形式。
但学位论文的撰写目的是用于答辩,申请学位,或向学位授予部门递交的论文。 4、学位的考核依据: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学业,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学习情况和论文的写作水平。
全面考核申请学位人员的学术水平,论文是反映知识和能力的重要依据。通过考察论文的质量及答辩成绩,决定是否授予学位。
3.求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包括实验性论文)最好完整
瞿麦果实抗生育作用文献及实验研究
摘要:人口过多和增长过快是发展中国家急需控制和解决的问题,而人口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我国显得尤为突出。自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有效的控制了人口的过度膨胀。如何安全、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研制新型节育药物和方法一直是人们所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中医学对抗生育的认识历史悠久,方法众多,但受到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限制,在医学著作中只有散在的记载。充分利用中医药的优势,从中草药中提取安全、有效、简便且毒副作用小的非甾体类避孕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瞿麦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有“破胎堕子、下闭血”的功效,已有二千多年的沿用历史,历代本草均将其作为妊娠禁忌药,这为寻找高效、低毒、安全的抗生育药提供了文献依据。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两部分来探讨瞿麦果实抗生育的作用,为中医药抗生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文献研究 1.妊娠禁忌药的文献整理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关妊娠禁忌药的记载散见于各种文献,最早明确记载药物有堕胎、使人无子作用的文献当属春秋战国时代的《山海经》,而最早记载妊娠忌服或慎用的药物、食物的医药书籍为《神农本草经》,在之后的《金匮要略》、《千金方》等中医药.
如需要全文,可以再联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中医成人本科毕业论文